【學習:家庭中,生命的牽動與影響】
家庭,是影響孩子最巨的地方。
我們看重自己,於是孩子才能學著看重自己。
生活中的儀式感,也能加重父母看重孩子的價值感。
很多時候,日常生活的專注對話,能帶給孩子在感受被關心、照顧,而在重要節日上增加其的儀式感,則能讓孩子感受愛。
這些愛,在孩子長大的路上,能讓孩子學會看重自己,在受到困境時,會生出勇氣,在孩子偶爾迸發的輕生念頭,儘可能的接住孩子,因為親與子,都有著深刻的連結。
最容易著手營造的生命儀式,自然是孩子們的生日。
每年生日,我在能力能負荷的範疇內,包含金錢與體力(我不喜歡奢華的生日派對,這也不是每個小康家庭中能負荷的起的)給予孩子儀式感。
生日除了蛋糕、唱生日快樂,以及一份禮物之外,孩子們最期待的,莫過於到班上分享生日喜悅的「小點心」。
小點心從幼兒園的「乖乖桶」,一路轉變,最後定型在「馬林糖」的形式。
從某一年起,我從朋友那裡看見她製作的「馬林糖」,大為驚艷,從此愛上了馬林糖。
剛開始,我為孩子生日的甜筒馬林糖,也用馬林糖製作一束畢業花束,每每製作,總是要花費我幾日的時間,從反覆失敗的經驗中,收穫成功的果實。累是累了點,但孩子拿到馬林糖的小點時的喜悅,是我為其努力的意義,什麼都值了。
但三個孩子,三個生日,在配上特殊時期的畢業典禮,如此周轉反覆,製作馬林糖的時間開始讓我吃不消了。
最後,我忍不住找上製作馬林糖的朋友求救。也多虧朋友毫不猶豫的接住我的求救,讓我終於可以在這儀式裡,鬆綁自己一些些,分一些責任給專業。
我和朋友相熟是因為彼此的孩子是一起上律動課的同學,從三三3歲起便認識至今,長達八個年頭。這是一段漫長且珍貴的友誼,我很珍惜。
朋友和許多媽媽一樣,是一位盡職的家庭主婦,育有兩個可愛的孩子,以家庭與孩子為運轉的中心,每日不停的圍繞著家庭奔忙打轉。
直到朋友的孩子漸漸長大,對朋友發出:上學好無聊、學這麼多知識要幹嘛,長大之後只要跟媽媽一樣找到一個好男生嫁了就好,就可以待在家裡,學這些根本用不到……等訊號,朋友才驚覺,自己為家庭付出、為孩子努力,原本是為了讓孩子無後顧之憂,去追求他們想要的未來,結果,自己這狼狽奔忙得樣子,竟變成了孩子學習模仿的對象,她這才明白,自己做了多少年的錯誤示範。
「如果我想要我的孩子成為勇敢的追夢者,那麼我也要做出示範才行。」這是朋友的體悟。
為了孩子,她開始勇敢作自己,她喜歡烹飪,喜歡料理,喜歡甜點,於是她花了許多時間去學習、考證照,創立了屬於自己的小小品牌「米法亞mifaya甜點日記」,以作媽媽的心情,不添加化學藥劑,以天然的材料去製作甜點,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長。
「米法亞」是以她和兩個孩子的名字縮寫而命名的,對她而言,是一段新的旅程,承接了過去對孩子的愛,帶著勇氣,無畏的面對未來挑戰的決心。
術業有專攻,自從我讓孩子們拿著「米法亞」阿姨製作的「生日馬林糖」去學校,分享喜悅給班上同學後,孩子們每年生日都會期待米法亞阿姨的馬林糖,因為我從不和米法亞說我要什麼,她也總是隨心的從我的臉書文章中,看到我與孩子互動的內容,得知孩子此刻的生活,製作出讓孩子和我驚艷的作品。
一一生日時,米法亞阿姨做了「巨大甲蟲」。三三生日時,米法亞阿姨為她做了「倉鼠棒棒糖」,溫柔的撫慰了三三失去心愛寵物的哀傷。
「馬林糖」對我而言是一份精緻卻不過份隆重的小點,讓孩子們帶去班上分享給同學,不是為了炫耀,而是分享自己出生的喜悅,也為了讓孩子們能在這一天,成為小小的主角,感覺到自己的獨特與重要,讓他們接受同學的祝福,也讓他們明白父母對於他們的出生是重視的,如此而已。
三三生日的小點,為她在新班級帶來了許多與同學的互動。三三將更明白,自己的存在,於我而言是極其重要的存在。
我很感謝米法亞參與了孩子們重要的生日儀式,帶給孩子們溫暖。而米法亞自己追夢的樣子,也深深的刻印在自己孩子的腦子裡,帶給孩子們對未來不一樣的想像,讓孩子們有了「努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未來的勇氣。她的兩個孩子深受母親追求自己夢想的影響,開始對未來充滿了期待,也開始學習製作甜點,這便是生命影響著生命最好的典範。
每個家庭,都有著自己的信念,但信念要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傳承?絕對不是「口說」出來,很多時候,都是「行動」出來讓幼小的生命自己去體會,一如生命9/1我分享的馬匹掉入泥濘的那支影片一樣。
每一年生日,藉由我的重視,我深信孩子們也會重視自己的存在,看見自己是有價值的,如此才能在未來遇到挫折與困頓時,讓她自己更看重自己,而不是輕易的捨棄家人,甚至捨棄自己。
@米法亞mifaya甜點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65024326969445
#日前土城國一孩子新聞有感
#川川生日快到了生命影響生命的結果是川川每天都去管理室看看有沒有人寄包裹給她
#川川總覺得自己生日快到了肯定就會有人寄祝福來給她才對呀
#當然最後川川都失望的回家了因為除了你母親有誰會記得你生日
#重點是川川你是十二月好嗎還有兩個多月哩
#這是生命必須學習的失落課題讓孩子好好學習
──────
☞粉專心運動,多說點什麼:
心運動推行至今,有沒有感覺看完文章順手按下表情符號,或順手寫一點回應,越來越自然了?
如果有,代表我們的練習,開始有了很好的累積,而有寫回應的粉絲朋友,也會發現這一陣子我會特別的回應你們的留言,這對我而言,也是一種練習,你們練習你們的課題,而我也給了我自己的課題需要練習,咱們一起練習。
不過練習時我發現,我經常會有一種習慣,就是「看完後不會立即做動作」,意思是,每每看完你們的留言,我會有股衝動想回留言,卻發現自己處在一種無法回留言的時間中,於是我的內在會湧起一道聲音「等等有時間回留言時再順便按讚」,然後這一等,時間就過去了,因為再想起來時,已是傍晚。
為了這個狀況,我給了自己許多有意識的調整,所以你們會發現我回留言的狀況,越來越好了。
既然我做到了調整的練習,那麼輪你們做出立即「行動」的練習。
看完文章屬於你的美好一天即將展開,而文章書寫的意義也從你的一個小舉動而開始。請立即做出看完文章的「即刻練習」,請立刻從下面四種方式採取練習:
1.看過的文章,你能順手按「讚」,代表你來過,而且看過,這樣我就知道有多少人看過文章了
2.如果文章是你喜歡的,請按「♥」,這樣我就能明白這樣類別的文章是大家喜愛或想要關注的。
3.如果文章有觸動到你的地方,歡迎你直接留言,這樣我能以最直接的方式看見你想表達的內容。
4.如果你很想給我鼓勵,卻又不知道該說什麼,更不知道該怎麼開口,歡迎你留言「我也喜歡在生活中加一點儀式感」,你的一句表達,讓會讓路過的人柔軟起來,讓心情飛揚。
─────
📚親子教養書籍:
1.《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9184?sloc=main
2.《薩提爾的親子對話》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4323?sloc=main
3.《孩子永遠是對的》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3057?sloc=main
📣音頻資訊分享:
1.敬請期待9月底的《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有聲書。
一號課堂:https://classone.cwgv.com.tw/
2. 劉軒X李儀婷X許榮哲podcast:https://apple.co/3tsK3G3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幼兒園班上有特殊生」的推薦目錄:
- 關於幼兒園班上有特殊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幼兒園班上有特殊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幼兒園班上有特殊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幼兒園班上有特殊生 在 關於在幼兒園遇到比較暴力特殊生-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幼兒園班上有特殊生 在 親子天下- 【當孩子的同學是特教生.....】 感到焦慮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幼兒園班上有特殊生 在 特殊兒是美好的存在嗎?看見特殊兒,讓不一樣成為孩子的力量! 的評價
- 關於幼兒園班上有特殊生 在 [問題] 關於在幼兒園遇到比較暴力特殊生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幼兒園班上有特殊生 在 關於在幼兒園遇到比較暴力特殊生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幼兒園班上有特殊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讚美,是語言中的鑽石
═════════════════════════
溝通與人際關係,決定一個人未來有多成功,
而學會真誠的表達感謝與讚賞,就是溝通和人際關係的樞鈕。
═════════════════════════
現在台灣的交通真方便,從宜蘭到台北幾十分鐘就到了。有一次去宜蘭演講,記得那一天外面下著大雨。
我在市政府站下車後,趕快把雨傘撐開,後面跟著我下車的是位年輕人。他問我是不是黑幼龍先生?我說是啊!他說中學時受過卡內基訓練,對他幫助很大。他表示自己個性太內向,常常不好意思跟別人互動,特別是表達讚美和感謝。受訓後覺得好多了。現在在新加坡的一家電子公司工作,然後我們就在大雨中互相道別。
記得我走了幾步以後,不知哪裡來的靈感,我又轉過身去,看了一下這位年輕人的背影。我不由得想像,這位年輕人要是一直不好意思讚美和感謝他人,現在會是什麼樣子?
■ 學會表達感謝與讚賞,就擁有好的人際關係
我曾經說過:「性格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這是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好性格會為我們帶來好的未來,為我們帶來好事業,好的家庭生活,身心健康。而這種好性格有幾個主要成分:自信、溝通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等。
幾年前哈佛大學發表了一項持續了七十五年的調查報告,這項報告證明了幸福、健康的人之於他們的學問、能力,甚至與有多努力工作,都關聯不大。說起來真的有點不可思議,這項報告證明了溝通與人際關係,決定了一個人未來有多成功,甚至身體有多健康。
學會真誠的表達我們的感謝與讚賞,就是溝通和人際關係的樞鈕。
此刻我要與你分享的,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體驗,即使給我一百萬元,我也不願意交換,我好想與普天下的父母分享這個體驗。
做父母的想要孩子在哪方面變得更好,有一個很簡單卻不容易的方法,你一定很想知道,那就是「多讚美他」。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得到肯定與讚賞後會越做越好。我在小學四年級時,有位老師說我的作文寫得很好,結果我就愛上了寫作。以至於到了八十歲還在寫,而且還出版了三十幾本書,你看讚美就是這麼奇妙。
我常常想,要是我的數學老師也常讚美我,算術答錯了,不會罵我怎麼那麼笨,我的數學可能會很好,後來我可能就往理工方面發展了。
一九八○年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離開休斯飛機公司,轉到光啟社工作,這個重大決定改變了我的一生。
為什麼我會放棄原來高薪的工作?因為丁松筠神父欣賞我,對我的領導管理能力有很高的期望。坦白說,那時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他所說的那麼好,但既然他真的相信我很會領導與管理,我就真的努力活出了他的期望。
■ 讓孩子覺得他很重要,最有驅動力
父母也常對孩子有這樣的期望有多好!他們也會活出父母的期望,人為什麼會這樣?特別是孩子?
知名教育家、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認為,人性本質中,最強的驅動力就是重要感。你可以用要求、命令、威脅、處罰等方法,促使孩子用功念書,或改掉壞習慣。但這位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實用主義的教育家,也是胡適的老師──杜威博士卻認為,讓孩子覺得他很重要最有效。
人在受到讚賞、激勵、肯定的時候,最有重要感。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是哈佛大學教授,現代心理學之父,認為人內心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人性心理學始祖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也將重要感列為高層次的需求。
尼采更倡言,人一生做任何事都是為了獲得重要感,有的人會藉著罵人、打人、惹禍來獲得重要感。真的很可悲。
能在家中藉著積極正向的方法,滿足周邊人的重要感,特別是在成長階段的孩子,你們家會是三贏的狀況:孩子「好」,爸媽不操勞,親子關係更好。
■ 間接讚美讓人心服口服
一九七六年我們住在美國加州的時候,有一天我們的鄰居和他十五歲的男孩從我們家前面院子經過。當時我正好在草地上跟小孩玩,他們經過我身邊時,鄰居對我說:「我真的為這個小子覺得驕傲。」
因為他的小孩剛剛通過童子軍羅浮第七級的測驗。我聽得出來,他是要講給走在前面的兒子聽的。但他這個讚美激發了我的思考,怎樣才能真誠的讚美我的小孩?
另一個故事是,我的二兒子黑立國念醫學院的時候,他的一位好同學家住在阿拉斯加。放暑假的時候,他邀黑立國去玩,在他家裡住了一個月,我的小兒子黑立行也跟著一起去了。
他們在阿拉斯加玩得很開心,常常一起去釣魚,到山谷健走去看大禿鷹飛翔。當他們要回家的時候,這位同學的爸爸也是一位醫師,跟我的兩個孩子說:「你們回家以後,請幫我跟你的爸媽說,他們真的很會教養好孩子。」
我知道,這位醫師是要讚美黑立國和黑立行,可是他用了這麼好的方法來表達對我孩子的讚美,真的令我羨慕。
我問黑立國,你們在他家有什麼特別好的表現嗎?立國說,他不記得有什麼特殊的表現,只記得每天早上一定會問候同學爸爸早安,會清潔自己的衣服、自己做早餐。
這些事讓我想到,他們在自己家裡也這樣做,我怎麼從來沒有讚美過他們呢?讚美有很多種方法和方式,有時用直接的,有時候是間接的,還可以用問問題的方法來讚美,其可信度更高。
■ 問題式讚美可信度更高
三、四年前我女兒帶著小孩回台灣玩,住在我們家,有一天只有我跟十七歲的Andy 在家。我不知道哪來的靈感,很自在的問Andy,請告訴我你的三個優點。
你可以想像得到,一個十七歲的男孩是多麼愛耍酷,他立刻回答說:「沒有。」
我沒有放棄,我跟他說,一定有,於是我就先講了自己的一個優點,然後等他回答。
一會兒後他說:「我覺得我很Positive(正向)。」我問他怎麼知道的?他說他很愛打排球,雖然他們班上的排球隊屢戰屢敗,他還是很愛玩排球。
我就跟他說:「你還有一樣事情,證明你真的很正向。記不記得你跟上一個女朋友分手的事?你難過了一下子,立刻就恢復正常了,你們依然是同學朋友,你真的很正向,沒有因此陷入低潮。」這時他的兩個眼睛瞪著我,表情滿正經的。
接著我就問他第二個優點呢?他很快就回答我說:「我覺得我很關心(Caring)。」我也問他為什麼覺得自己很關心別人,他舉出的是一件小事情,好像是牽一位老太太過馬路的經過。
我就告訴他小時候他就有這個特質,幼兒園老師跟我和他媽媽說過,園裡有個自閉症的小朋友,每天都不知道排隊領點心牛奶。
老師留意到,常常都是Andy 去牽他的手,帶他去排隊領食物,也常常會看到
Andy 牽著這個小孩的手散步。「哇!你真的很關心別人!」Andy 的兩個眼睛更有神了。
還有第三個優點呢?他說他很能自律(Self-discipline)。他很愛打電腦線上遊戲,又了解不該花那麼多的時間在電腦遊戲上。於是他就自己規定,只有在星期五、六晚上才可以玩,結果真的做到了。
我聽完後就跟他說:「你真的很自律,記不記得你曾經要求自己,在復活節前一個月不吃冰淇淋。小時候,特別是一家人去遊樂場玩時,幾乎人手一支冰淇淋。你一個人躲得遠遠的,眼睛閉起來,強烈自我要求做到自己的承諾。」
■ 你可以講出孩子的三個優點嗎?
哇!那一天我真的度過了一個美妙的夜晚。
我用問問題的方法,幫助年輕人去思考自己的優點,找到證據並幫助他肯定自己的優點。相信他會因而更喜歡自己,再接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以後會更上進,變得更好。
既然讚美這麼有用,能為孩子帶來這麼強烈的重要感,能幫助孩子發揮自己的潛力,能幫助他們更有自信,克服挫折感,為什麼我們還是做不到呢?
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常常留意的、跟小孩說的,都是他的缺點、做得不好的事情。他做得很好的事情或者優點,都視為理所當然。
記得我在慢養父母班,上課的第一天早上,我請每位同學想想出孩子的三個優點。有位媽媽說她一個都想不出來。結果到畢業的時候,這位媽媽想到了孩子的四個具體的優點,她寫信告訴我,她是多麼的興奮,而且想再回來複習。
其次是我們由於不習慣,或者小時候也沒有受到父母的讚美,所以現在要說出口,會覺得很肉麻、很尷尬。
記得有一次我在上海教父母班,有一對從河南鄭州來的父母,他們帶孩子一起來。當時這個訓練課程是在旅館的會議室舉辦,他們就住在旅館裡。所以在練習讚美的時候,我請他們回房間當面讚美小孩。十五分鐘後再回來上課。
回來後我問他們,練習讚美的效果如何?
這對夫妻彼此看看說,小孩在看電視,所以沒有讚美。可見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圈真的不容易。可是一旦做到了,那種感覺真好!
其實表達讚美,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突破舒適圈,好比寫信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有些話面對面時不好意思說出來,可是寫信的時候就能表達得很感人。每隔一段時間,我的四個小孩都會收到我給他們的信,信中常常是我對他們的真心讚美。
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在外地念書,也可以定期寫信,向他表達你的讚賞,效果也是一樣的強烈。孩子會有很深刻的印象,也會好好保留你的信。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會常常遇到許多感人的案例。例如在工研院的課程中,在練習寫信的那堂課上,有位女士寫信給婆婆。信中告訴婆婆,她多麼的感謝婆婆,生了這麼好的一個兒子給她當老公。結果婆婆感動得不得了,送了她一顆大鑽戒,她在全班同學面前分享這故事,全班同學都很開心。
■ 學員給父親的一封信,讓他永生保存
還有一位人力資源高階主管說,她上卡內基訓練的時候,寫信的對象是她爸爸。幾年後爸爸去世了,兄弟姊妹都回到家中,在整理爸爸的遺物時,在書桌抽屜裡發現了這封信。信封上面寫了一句話:「此信永久保留。」她當場把這封信內容念出來,家人都淚流滿面。
另一位高雄的電子公司董事長,他給我的賀年卡上寫了一段話。他說在培訓期間,我要他們每個人都寫一封信給最敬愛、影響自己最深的人。於是他寫信給父親,那時父親的身體已經不太好了,過一段時間就去世了。但令他覺得安慰的是,爸爸是帶著這樣的好心情走的。
這也證明了連我們成年人得到肯定後,也會覺得這麼的貼心,孩子更是如此。他們會因重要感得到了滿足,而踏上一條康莊大道。
.
黑老師的教養叮嚀
我們每個人都有類似的經驗,得到肯定與讚賞後,會越做越好。
.
本文摘自
《#不管孩子_比管孩子還難!》
黑幼龍給父母的15個教養叮嚀【特別收錄】請問黑老師!關於教養的10個Q&A
.
作者:黑幼龍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您可以說出自己的三個優點嗎?
我超級喜歡心理學,也花很多時間研究各種心理學,我很認真去面對我喜歡的事物,我也不太去講人的閒言閒語……
我有時講我的優點,會被說自戀。所以沒什麼特別的場合,我通常不會講。但我喜歡跟孩子談,談孩子的優點,然後雙方都愉快。
肯定他人,然後自己愉快,這筆生意多划算。就不要講其他還附帶超多好處的,對人對己都有益。
祝願您,能覺察文化對我們的制約,多享受能看見美好的喜悅!
幼兒園班上有特殊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懶太太 ]
一打三 居家日記 day22
線上轉銜會議
(早上打完一篇結果消失了😢)
每個特殊生,跨入新的求學階段,都會召開轉銜會議,讓原校與新校的老師主任,聊聊小孩的狀況與對策,幫助她更快適應新學校。
帶毛毛三年的幼兒園老師,很實在地說出毛毛的調皮與小聰明,容易因情緒影響到學習與人際,最近更因想吸引人注意,故意弄人(打人一下或丟湯匙到別人碗裡)。毛毛還會看小朋友的個性,指揮她們做事,更會看大人臉色。寫字的部份,因為先天因素,還不夠有力,需有人握住協助。
另一位老師則擔心毛毛因為同學的誤解,可能會被捉弄,最近有發生同學放小葉子到毛毛的鞋子裡,毛毛不舒服,也無法正確表達,希望普通班導師會多注意關心毛毛。
巡輔老師則是建議有助理員,可以幫助毛毛更快適應新學校。另外也建議將來的導師要讓班上同學們了解毛毛的狀況,才不會有誤會產生。
新學校組長與老師說,不用擔心,目前資源班與普通班老師溝通OK,學生也是友善的,希望我將來與老師密切聯絡,至於助理員的部份會幫忙申請。
老師問我有沒有什麼期待?我說我只希望毛毛能適應新學校,好好與同學相處。
這場會議,讓我覺得老師的心態好像嫁女兒,深怕自己的小孩到婆家怎樣,哈哈
這段期間,我只能盡洪荒之力,讓毛毛達成目標。
1.生活自理與作息
2.情緒管理,知道惹到別人不高興
3.握筆及練習寫名字,1-10。
4.注音符號認及念就好,不抗拒學習!
希望這三個月,我能努力達成!
幼兒園班上有特殊生 在 親子天下- 【當孩子的同學是特教生.....】 感到焦慮 - Facebook 的必吃
我女兒小學時,班上有位因病毒感染,造成後天智力缺陷的女生。班上的同學,大部分都不跟她做朋友。而像我女兒這樣,不排斥但也不主動的同學也有。 ... <看更多>
幼兒園班上有特殊生 在 特殊兒是美好的存在嗎?看見特殊兒,讓不一樣成為孩子的力量! 的必吃
孩子變少了,但身心障礙孩子正在每年不斷增加中,「班班 有特殊生 」將是老師和學生的日常 ... 無論自己的孩子是 特殊生 ,或孩子的 班上有特殊生 ,在家庭生活. ... <看更多>
幼兒園班上有特殊生 在 關於在幼兒園遇到比較暴力特殊生- 看板BabyMother 的必吃
各位爸爸媽媽好
小弟有一件事想請教版上的爸媽們,希望大家能一起理性討論,給些意見!
就是我的小孩目前就讀一所非營利幼兒園,之前小班時期對這間幼兒園的辦學理念還有用
心程度有相當程度的認同。
該園的分班方式有分中大班(4~5歲混齡)、中小班(3~4歲混齡),原本之前我小孩3歲時就讀
的情況還不錯,後來這學期班級重新分配(有舊生離開也有一群新生入學,加上部分老師
離職因此煥新老師),因為我小孩已經滿四歲了,所以被分到中大班。一開始狀況還ok,
後來最近一兩個月,常常發生去接小孩的時候,老師跟我說
"OO拔拔,不好意思,今天OO又跟XX產生肢體衝突,OO的某某部位有受傷,請您多見諒,
也請您回家後觀察他的傷勢”,
一開始我還不以為意,覺得就兩個都是男孩子,難免會打打鬧鬧,偶爾有傷也是正常現象
。後來上上週某天我去接小孩,老師又說”今天OO排隊進教室的時候,因為搶著要進教室
,推擠幾個女生,XX就跑過去推OO,後來OO的頭就撞到牆壁,我們有馬上幫OO冰敷,請您
回家幫我們觀察一下”,後來我就隨口問了老師”為什麼OO常常跟XX有肢體衝突?
XX是中班還是大班?”,老師回答"OO拔拔,不好意思!XX是大班的男生,因為當初XX入學
的時候,我們有發現XX好像有點特別,後來有請XX的媽媽帶XX去做評估,XX的媽媽才承認
之前XX已經做過評估確認是特殊生,而且之前已經被三所私幼拒收!”,聽到這邊我就問
老師”請問是ADHD嗎?”,老師說”不止一項!”,但老師有提到他們有申請特教老師一個
禮拜來兩個上午協助輔導XX,XX已經比之前剛入學的時候進步很多了!我後來想想有特教
的支援,應該就還好吧!結果上週又發生我小孩跟另外五個小朋友一起在拚積木,做一個
大型的積木作品,本來XX只是在旁邊吃點心,後來他突然衝過來把作品全部打亂,
我兒子就不爽把他推開,XX就拿積木丟我兒子,結果打到眼角腫起來,算是差點打到眼睛
。我接小孩下課的時候,老師請XX過來向OO拔拔道歉,我是第一次看到XX,雖然只差一歲
,但是XX明顯比我兒子高將近一個頭,如果是發生肢體衝突明顯就是兩個量級以上的差距
,而且很明顯XX的眼神無法集中,飄來飄去!在我面前點個頭說了一聲對不起,不等我
回應就跑掉了,很明顯是精力旺盛型的過動!之前我有叫我兒子不要去跟XX接觸一起玩了
,不然你們都會打架,我兒子卻說”可以XX會一直來找我,跟著我”,我又問”那XX會
去找別人跟著別人嗎?”我兒子說出兩三個跟他自己一樣是中班年紀的男生同學,我突然
意識到這可能是XX對弱小同學的一種霸凌(我自己猜測而已),喜歡去欺負一些比較弱小的
同學,但因為該園是混齡編班,剛好XX就是大班五歲,而我兒子是中班四歲,當初混齡編
在同班的用意本來是小的向大的學習,大的協助小的,現在這樣的情況反而造成我孩子的
危險,老師只說他們會多注意,但是衝突還是一直發生。我後來就致電園方,像XX這樣的
孩子放在普通學生的群體裏面,是不是應該有一位特教老師陪同,不然一個班有30個學生
只有兩個老師,老師怎麼可能一直盯著XX避免發生衝突?園方表示他們因為是非營利幼兒園
,這樣的孩子不能拒收,反而是這樣的孩子有優先入學的權利。
我本身是很同情XX的父母,因為有這樣的孩子在育兒的路上勢必比較辛苦,但是我又覺得
不應該為了讓這樣的孩子融入普通小孩的群體而犧牲了其他普通小孩的安全,XX對自己身
體行為的控制能力就是比較差,這也是事實!雖然有進步,但對其他小朋友還是會造成危
險。
家人是建議我讓孩子轉學,但孩子對學校的環境還有老師已經很習慣了!加上之前我
們在私幼有不好的經驗,所以我很猶豫下一步該怎麼做,希望有經驗的網友可以提供一些
建議,感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7.251.1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04303889.A.A2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