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飛雅每日星象:覺知就是轉運的開始]
早安!星期二(火曜日)。
月亮還在處女座的今天,
將與週二守護星火星會合,
諸事發展不是更為快速,
就是容易有較多的爭吵與磨合,
因此需要視實際狀況見招拆招。
順利之事,打鐵趁熱。
困難阻礙,事緩則圓。
受到金星對沖海王星的影響,
近期為感情煩惱者不在少數,
且多曖昧、外遇、多角戀情,
在追求真相、判別對錯的同時,
更需要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
清楚知道自己對這份關係的期待,
不論是放棄或修補,
都有努力可為的空間。
月亮在處女座時,
飲食宜細嚼慢嚥,
避免吃太難消化、太油膩或太鹹的東西。
因為消化器官容易比較敏感,
也可能因為精神緊張影響健康。
現在也是前往眉月期的日子,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明確我們的目標,
自然就能平心靜氣面對沿途的挑戰。
◎時間的祕密
(1)上午11:43前 (凶)
事多複雜,
好壞兩極,
順勢而為,
謹慎小心為上。
(2)上午11:43起
漸入佳境,
會有轉圜空間。
儘管計劃常趕不上變化,
實事求是也要發揮創意,
自然能有突破。
★今日幸運星
上升、太陽、月亮在金牛、魔羯最佳,處女先苦後樂。
祝大家週二平安愉快!
#今日星象
金星180度海王星(08:20)、月亮0度火星(11:42)、月亮120度天王星(入相位)、水星180度木星(入相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秋風蕭瑟,掠過了清幽的譚公廟,拂到筲箕灣避風港。洪波湧起,打散了月兒傾瀉的粼光。五更時分的小碼頭,已經有十來人正盼着破曉。陸續見船隻埋岸,漁民將漁獲攤放於海旁叫賣。這一大早,來買海鮮的街坊算不上是絡繹不絕,卻也是湊了個小熱鬧。一名白髮老人正姍姍步至,眾人都抬頭喊聲「喜叔」,啊,他可是筲箕灣最老的漁民...
幸運 修補 器 在 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心情隨記】
昨天下午正要下班的時候,內視鏡檢查室的技術員跑過來找我支援,因為學弟正在幫一位老先生做胃鏡檢查卻「卡」住了,原來老先生吃藥的時候沒注意,連鋁箔片一起吞下去,鋁箔被剪成正方形,四個角像刀片般銳利,正卡在食道裡面,不斷劃破黏膜在滲血,學弟試了幾次怎麼也夾不出來,再這樣下去恐怕會造成腸胃道更大的傷害。這真的是考驗「技術」跟「運氣」的時刻,尤其夾出來的過程中特別危險,稍有不慎會製造更多傷口,萬一食道破裂的話,可是要開胸手術修補!
「技術」對我來說不算困難,問題是這位阿伯吞的鋁箔也未免太大了(邊長有2公分),我很怕它沒辦法順利拉進咽喉的保護軟管,安全通過緊縮的咽喉。
好在就是這麼「幸運」!鋁箔片「剛剛好」在血泊中被我拉進軟管順利取出🎉🎉🎉!真是太開心了!讓我短暫享受到學弟和家屬崇拜的眼神!
#拜託以後不要再將藥片剪成兇器惹
幸運 修補 器 在 我的麻鷹手記 My Black Kite Stor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31 「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對全世界來說是最艱難的一年,大家的生活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不過對小編來說卻是最忙碌的一年,媒體訪問、出版社來信、再加上正職工作完全不受疫情影響,夏天的工作更加忙得不可開交,但也能維持最少一星期來到繁殖區觀察一次。
今年小編接受了八間媒體及Facebook專頁訪問,是本專頁開始以來第一次接受最多的訪問,分別是:
蘋果日報 《動物蘋台》(香港);
有線電視《小事大意義》(香港);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新人類大世界》(香港);
發緊夢 (香港);
JobMarket 《進修生活月刊》(香港);
東森財經新聞台 (台灣);
亞洲電台的台北新聞中心(台灣);
無綫電視 《東張西望》 (香港) 。
(排名不分先後)
接著就是繁殖區報告:
小編在2020年觀察日數為110日,各繁殖區成員出現日數如下:
大麻 76日;
小鷹 100日;
大嬌 27日;
咪仔 30日;
侵侵 62日;
侵侵配偶 68日;
毛斑 71日;
金囡 55日;
佑賜 86日;
大頸泡 86日;
波子 33日;
白斑 32日;
長嘴鳶 27日。
小鷹 仍然是出現日數最多,觀察110日中出現了100日,接著是 佑賜 和 大頸泡,出現日數都是相同86日,但是 大麻 出現日數卻下降,只有76日。而最少出現則是 長嘴鳶,只有27日,接著是 波子 和 白斑,分別是33日和32日。
然後是2020年繁殖區5大領域報告:
波子領域:今年的繁殖季節中並沒有參與繁殖,出現日數非常少。波子 和 白斑 在8月的記錄為零,幸好在2020/12/30再次發現他們,差點12月的記錄也是零。
佑賜領域:在一月開始不斷受到烏鴉群騷擾,結果在2020/02/22放棄舊巢,在旁邊比較隱閉的樹林內興建新巢,並在2020/04/11發現一隻小寶寶,不過小寶寶在12天後突然失蹤了!小編觀察等待數小時也沒看見親鳥進巢,於是隔天出動空拍機一看究竟,巢內沒有看見小寶寶,小寶寶是意外掉到巢下,還是被烏鴉抓走就不知道了。不幸,佑賜 新巢使用的樹也不敵過連場暴雨,終於在2020/05/19樹連巢一起倒下,不知道小寶寶夭折是幸運還是不幸運。
毛斑領域:毛斑 的巢非常耐用,由2014年開始使用至今,只需要作簡單修補就可以使用。在今年的繁殖季節中共產下兩隻小寶寶並順利離巢。
小鷹領域:隨著2020年疫情爆發,隨處拋棄的口罩增多,小編亦曾次發現 小鷹 把口罩誤當作巢材,照片公開後,多個媒體不斷聯絡小編訪問。可幸口罩沒有弄傷成鳥及雛鳥,大麻 亦把口罩搬到巢邊棄置。在今年繁殖季節中共產下兩隻小寶寶並順利離巢。可是,在2020/06/17因一場小型颱風吹襲,僅僅使用三年的巢樹終於支撐不了,結果樹連巢一併倒下。幸好巢內兩位小寶寶早在2020/05/26已經離巢,沒有造成任何傷亡。但是巢倒下後,大麻 出現的日子開始變得飄忽,在十月份觀察中出現零記錄情況。但是到11月份又開始穩定。最後在2020/12/23發現 大麻 與 小鷹 交配,給小編打下一枝強心針,讓小編期待他們在2021年繁殖,不過首先要記錄他們築巢。
侵侵領域:由一月開始,領域內被狠狠開發,整個領域範圍變成工地,怪手、機器弄得該處塵土飛揚,原本使用的巢和經常站棲用的樹也被通通斬光。侵侵 在2020/02/07與第三隻雌鳥交配,然後在2020/03/09才找 侵侵 的新巢。在今年繁殖季節中產下一隻小寶寶並順利離巢,是 侵侵 第一隻小寶寶!現在 侵侵 和配偶已經習慣工地環境,經常在工地內低飛,也飛到怪手前爪走工人用的手套,不知道工人會不會被嚇怕?不過,侵侵 的配偶到現在還沒給命名,粉絲們有提意嗎?
由2020/06/01至2020/08/31,繁殖區內共記錄16隻麻鷹寶寶出現,包括觀察個體佔6隻。
最後,謝謝各位粉絲們對「我的麻鷹手記」支持,也祝願新一年疫情消失,回復正常生活!祝各位粉絲新年快樂,Happy New Year 2021!香港人加油!
後記:小編由2020年9月開始,在香港觀鳥會麻鷹研究組內由組員擔任為召集人(組長),如果香港的粉絲有興趣加入數麻鷹工作,隨時可以與小編聯絡!小編祈望得到更多人力幫忙調查香港多個夜棲地的麻鷹數量。
幸運 修補 器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秋風蕭瑟,掠過了清幽的譚公廟,拂到筲箕灣避風港。洪波湧起,打散了月兒傾瀉的粼光。五更時分的小碼頭,已經有十來人正盼着破曉。陸續見船隻埋岸,漁民將漁獲攤放於海旁叫賣。這一大早,來買海鮮的街坊算不上是絡繹不絕,卻也是湊了個小熱鬧。一名白髮老人正姍姍步至,眾人都抬頭喊聲「喜叔」,啊,他可是筲箕灣最老的漁民,身旁的正是他的髮妻喜嬸。他的白襯衫早已泛黃,於是他套上了一件灰白的風衣,遮蓋着點點風痕浪跡,也擋擋清勁的晚風。畢竟他已年屆七十五,不如壯年襟風,要堅持出海,總得披上護甲。二人與老街坊寒暄一番後,就來到岸邊佇足。望着墨藍的大海,他目光落在汪洋上虛緲的一點,彷彿,那裏有着一塊,至珍的瑰寶。
最美的相知
船舶擊拍着浪濤,浪花的聲音呼喊着他們上船。喜叔兩公婆登船後,就訴說着這是兩人的恆常生活。畢竟上了年紀,二人現時大概一星期出三至四天海,只要是出海日,他們都會於凌晨四時起來梳洗,五時許來到譚公廟這邊,由駁艇將他們送到自己的漁船上,因為漁船怕被損壞或盜取,不能停泊岸邊,故要由水上人稱為「送人艇」的接駁艇接送。不消五分鐘,小艇已停定於漁船旁,每艘船的位置已經分配好,漁民都有協議,不會混淆或佔位。二人利落地跳上船艙,喜叔第一時間執纜﹑泵水,仔細檢查船隻機器是否一切正常;喜嬸則於船身右側位置,拉起繩網堵住入口,防止蟹籠掉到海裏去。確定一切沒問題後,漁船就出發去。見喜叔開船技術之純熟,可知一定是訓練有素。他邊駛船,邊把自己身世娓娓道來。
四十年代,筲箕灣還是個漁灣,打從出生,他們一家人就住在海上。自幾歲起,喜叔一直都跟父母出海捕魚,他記得,那個年代,漁船還是搖橹的。當時因為要糊口,一家人天天出海,開足一星期工。直至八歲時,父親去世,他就跟媽媽出海捕魚,過着相依為命的生活。因此,喜叔自小與海洋打交道,雖然沒有了讀書的機會,目不識丁,卻練得一身好功夫,擔起了男人的責任。
對他而言,自己最幸運的,就是在這片海中,遇到最美麗的她。喜嬸,同樣是水上人,因為爸爸有一艘漁船,故自小就跟着父親出海捕魚。後來喜叔於其漁船打工,二人相戀十年方才結婚。婚後不久,喜嬸誕下大兒子,喜叔於是盤算,沒理由跟岳父打一輩子的工,於是與太太商量,決定考船牌,自己買一艘船捕魚,當時要買小型漁船很便宜,只需三千至四千元,到後來才慢慢換了艘大船,至今,與喜嬸已歷四十四年的風浪。
霎時清風,海水又將日月吞吐,波濤化成一片湛藍。如斯美景,夫妻二人未有閒暇抬頭欣賞。只見,喜叔把船停下來放錨,接着就忙於操作面前的起籠機,顧名思義,就是把前一天丟進海中的蟹籠逐個絞起來。這種捕魚方法叫「浸籠」,把魚餌綁好於蟹籠內,將蟹籠丟入海中,貪吃的魚兒就會從小洞竄進籠內被困,最後漁夫把蟹籠收回,再取出籠中的漁獲。往日,漁民多用排釣的方法,漁獲較多,但放了魚餌後,就要即日去撈起,不然魚兒都會逃脫。浸籠的好處就是沒那麼辛苦,蟹籠因為較難逃脫,故此放籠入海後,隔日再起籠也沒有問題。把蟹籠絞上來後,喜叔起勁地把籠子一個又一個丟往艙內。一旁的喜嬸把大堆魚餌從冰箱舀出,撿起地上的蟹籠,把裏面的魚及蟹倒出分類,蟹不能跟魚放在一起,不然會把魚都鉗爛,蟹放在外面的籃子裏,魚則放在魚倉。
接下來的步驟,檢查籠子有否被雞泡魚咬爛,如有破損就要修補,她邊縫補着邊謂:「蟹籠係我哋嘅飯碗,冇佢邊有魚?呢啲籠唔平㗎,嗰次打風,跌咗了四百幾個,冇咗幾萬銀。」她嘆一口氣,補好破洞後,就換入新的魚餌,舊魚餌多會倒掉,浸過海水鮮味就沒有了,魚兒很聰明,不新鮮不吃,而且魚餌要用新鮮的魚,有黃魚﹑池仔魚﹑鱭魚﹑橫雜魚,有時更會用九棍魚,下冰下鹽醃漬,以前買魚餌大約兩元半一斤,現時則要五元,成本相當高。轉眼間,一百二十個蟹籠已經埋疊了半艘船的位置,喜嫂隨即把籠子逐個舉起,再大力拋進海裏。一個籠有八斤重,一天五百多個籠,一隻手舉上來,十分吃力。喜叔指拉上來還好,丟籠下海更辛苦,更用力:「我習慣啦,唔係太辛苦,我成日叫太太開船,我去丟籠,佢話唔好,佢唔習慣喎!」每完成一百二十個蟹籠稱之為「一壇」,一天約莫做三壇。做了第一壇後,二人就開船往另一邊海域再重複上述工作,
最好的相伴
浪濤上的朝暉,日復日,仍舊美如初。夫妻二人的工作如是,甚至捕魚的季節及地方都有規有律。六至七月時,他們會去蒲台島﹑橫欄島等海域;八至十月風大,則去東龍島﹑石澳等,總之不離開香港。已經做到第三壇,眼見漁獲不算多,亦未見大魚。喜叔解釋,六至七月時,因為風斜,可以把船駛出一點,是捕得最多魚的時節。捉到大魚對他們而言,不是太常見,七至八斤的大魚,一年才得見十次八次,反倒一至兩斤重的魚就十分多,一天能有個十條八條。捉到大魚,足夠讓他們樂上一整天,他興奮地說起:「嗰日捉咗一隻大蟹幾開心,隻蟹重一斤十二両,賣咗一千蚊。」說得眉飛色舞,令他憶起最豐盛的年代。
七至八十年代,科技沒那麼先進,漁民眾多,卻大家都常見豐收。好景不再,現時的漁民並不如以往純樸,年輕一輩為求賺錢,都採用高科技的圍網漁船,他們又稱「燈光艇」。這些大型漁艇會栽一個海車,用海底雷達偵測海魚的位置,將牠們擊暈,魚兒不會動,只好任他們捕捉,一百擔﹑二百擔,全都捉走了,這樣,海洋都沒有魚兒了。說起來,他帶點唏噓:「嗰啲圍網漁船,一年賺二千幾萬,一隻咋!啲漁拖全部都係後生仔,用我哋個方法捕魚好少啦,可以話冇啦,我哋就快被淘汰啦。」歲月匆匆,又豈止慨嘆,還有那些年的驚險,依然歷歷在目。廿七至廿八年前,喜嬸與喜叔於風雨天出公海,二人合力扯桿,喜嬸蹲下來時,一個大浪打過來,把她拋下大海。往事嘛,說起來還可打個小趣,喜叔笑指很多水上人,其實都不懂游泳,包括太太:「咁我咪跳落海捉實佢,我叫她啊,唔好掐我條頸,搭肩頭好啦!你一掐住我就會死,一齊死。」結果船身壓下來,他一把推喜嬸上船,自己則於船底游過對面上船,喜嬸聽着猶有餘悸。年輕時經點風浪不算甚麼,現在年紀大了,倒要看天氣做人,大風反倒沒有所謂,可以如常出海,遇着大雨大多不出,免得冒險。
聊聊昔年,漁船不知不覺已駛到停泊處,駁艇早就在此靜候。他們一般於十一時許上岸,把漁獲推到魚檔賣,如遇到較大的風浪,就要先把魚兒放到水中數小時,好讓牠們先嘔吐乾淨。以往,喜叔都如早上的漁販般,於岸邊擺賣。經常被食環署追捕,被捕的話就要罰款及充公漁獲,損失慘重。終於,一家人於二十多年前上了公屋,決定租魚檔賣魚。說時遲,手推車已經被推進寫着「祥好鮮魚凍肉」的魚檔內,喜嬸接着一個勁兒把海鮮分類放在檔攤上的一個個膠籃內,用水養着活魚。他們賣的魚多是自己捕來,如果數量不夠,就向其他漁民買魚,運來魚檔。
喜叔於筲箕灣土生土長,自小已經捕魚賣魚,很多老街坊光顧。如果捉到六至七斤的大石斑,他會打電話着熟客來買,故大魚通常很快賣出。他半點不認老,賣魚都要親力親為,客人多是衝着他而來:「好多客見我唔喺魚檔就睇一睇,問,阿叔呢?去咗邊度?檔口啲人話阿叔去食飯啊,啲客就話轉頭先嚟買。」也不是浪得虛名,這些魚好不好,是否真的海魚,喜叔一看,全都知道。語畢,他就忙於向檔前的大叔及大媽滔滔介紹今天的漁獲,倉魚﹑金鮕﹑荷包魚,哪一種較清甜,哪一條新鮮得眼睛會滾動,如何煮才好吃。跟街坊聊着,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黃昏。足足工作了十四小時,這就是老漁民的一天。
一天很長,一世卻短。喜叔與大海作伴一輩子,沒有因此而富貴,只是過了樸素的七十五載。他倒是看得很開:「生意好難做,我哋幾十歲冇所謂啦,難做都照做。」事實上,他根本離不開這片大海。朋友都勸他退休,他也就試着退下來。只是,休息到第八日,他竟然頭昏腦脹,怎麼說,就是暈船浪的感覺。他覺得奇怪,就試着出海,結果出了海整個人又變得精神起來,頭也一點不暈。他跑回家跟太太說,還是不能退休。一心打算退休湊孫的喜嬸,只得苦笑:「冇辦法啦,佢要出海就陪佢出,辛苦命。」倘若喜叔最大的樂趣,就是捉到大魚,大豐收;那麼喜嬸呢,不就是看到老伴的笑臉嗎。
縱已滄海桑田,他依舊追逐,因為,他早已尋見他的天涯海角。她,亦然。
祥好鮮魚凍肉
地址:筲箕灣金華街57號
營業時間:6m-5:30pm
採訪: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