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精靈在歌唱,一位種植小米的老師分享他的故事>
#種植小米的老師#
我知道一位特別的泰雅族老師。這位老師在台北打拼多年,早已習慣了都市生活,某一天,他突然決定親自下地種植小米,他想見證小米酒製作的全過程,以此瞭解自己的族群和文化。老師在課堂中跟我們講了其中一年種植時發生的故事。
老師回到自己的家鄉,宜蘭寒溪部落。雙腳踩在鬆軟的土地上,勞作中的老師大汗淋灕,認真做了功課的他知道,種植小米有好多個步驟,間拔完畢,接下來就是播種了。
老師抹去眉尖的汗,
對熟成充滿了期待。
這時,部落一位老阿公經過,在他的農田前方背著手站了好一會兒,忽然阿公指著旁邊的大樹根對他說:「那裡的青草發芽的時候,就別繼續播了。」
老師說好。
幾天之後,大樹根部的草開始抽芽,按阿公的提示,不應該再繼續撒更多的種子。
但看著自己辛苦挖好的坑和手上剩餘的種粒,老師決定再播一些。索性那邊也播上吧!不一會兒,老師把所有的種子都撒了下去。
結果那一年...
老師問我:「你覺得有長出來嗎?」我這個說到小米第一反應是「小米手機」的人,自然是不知道答案的。我瞎猜,沒有。
「台灣山地地形複雜,加上颱風多、氣候變量大。這一年的小米雖然長出來了,卻沒有收成。」老師說道。
缺乏經驗,失敗似乎是必然,老師很沮喪,難道自己對族人從前賴以為生的農耕生產嘗試就這麼結束了嗎?
這時,老阿公又經過了老師的農田,搖搖頭說:「你太貪心啦。」即使天氣惡劣,部落里的其他土地卻一如往常豐收,而老師沒有聽老阿公的勸告,在青草發芽的時候就停止播種,導致不能收成。
老師才明白,此次失敗,除了氣候,更跟自己對農耕的態度有關。
我們貪心,天是會感應到的。一旦索取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就會得到相應的懲罰,老師說道。
這個看起來尋常的故事,
卻讓我哭得稀裡嘩啦的。
#大地和天空#
很多年前,有地產開發商想收購印第安人的土地,酋長不理解:為什麼會只要我們的土地呢,難道上面的花花草草、跑來跑去的小動物、參天的大樹還有清新的空氣不是更好嗎?
而且要怎麼只賣土地呢?
大地、土壤、天空、一切⋯
都是密不可分的呀!
我的交換生室友小竹,在17年的冬天,前往新竹縣尖石鄉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深山,拜訪台灣最深僻的原住民部落,那裡有在隱世中生長了千年的原始巨木群。
優繞長老對她們說:「台灣商人的嗅覺比黑熊還敏銳。」20多年前,有一位商人看中了部落的土地,提著一麻袋的錢上山,要買下這裡。當時的頭目,Lahui的父親,堅決地拒絕了這一樁交易。
「雖然種小米很辛苦,收成有時會不好,但我們還是需要去耕種。因為只有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勞作中,我們種小米的傳統才能延續下去,我們才不會忘記怎麼種。我們需要土地,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Lahui頭目的父親把這段話寫了下來,日後,Lahui不斷地將這段話告訴族人和來部落作客的人。
#神話傳說中的文化養分和信仰力量#
時代的進步,也帶來了「理性」和「科學」對想象的凌駕和蹂躪。我喜歡跟不同的原住民同學聊天,瞭解他們所在族群的信仰背景,我喜歡聽他們說起「族人」和「祖訓」。
愛好和平的達悟族是唯一一個沒有獵首的民族,擁有著優雅弧線、黑白紅相間圖騰裝飾的拼板船是他們最鮮明的標誌。
布農族以小米的成長週期為指標的年月觀,依照植物枯榮和月亮盈缺決定季節的更替。我想,布農族人一定是細膩敏感、富有想象力的。
鄒族人穿皮衣皮帽,但蘭嶼島上的達悟族人則著以植物纖維製作的素色衣物。土地賜予自己的,他們欣然接受,靈活使用,如魯凱族建材使用木材,而達悟族半穴居。
這並不是「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總有一些以人類為中心的意味,就像「環境保護」一樣,明明人類就是環境的一部分,卻顯得好像我們正在做什麼偉大的事情。
哪怕只隔幾座山,或不同的海拔,各族卻有自己的長幼尊卑秩序,魯凱族重視長男,而葛瑪蘭族卻遵循長女繼承制。
鄒族有明確的階級,頭目、徵帥和勇士,鄒族的葬禮分為善死和惡死,為族群做犧牲貢獻的族人會得到大家的祝福。
魯凱族認為百合花神聖,在兩個太陽的傳說中,為氏族犧牲的英雄贏得了族人的崇拜。這個傳說讓我想到了小時候看的《后羿射日》,故事的背後是對為部落捨身取義的英雄精神的歌頌。
排灣族的山地舞步和百步蛇傳說同樣引人入勝,其中衍生出來的「太陽卵生」、「石生」、「犬生」、「竹生」的故事更是精彩絕倫,神話故事,同樣也是創新文化時想象力的源泉。
讀原住民族的神話,也是瞭解族人的性情和歷史的過程,神話故事具有型塑族人思想基礎的作用,故事中除了蘊含族人對自然環境的尊重,也包含永續生態的概念。
#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
人類曾經擁有那樣漫長的一段歷史:我們與大地共振、從自然中吸取養分,與大地生息與共血脈相連。
那個時候的我們,以雲捲雲舒作為夜雨來臨的徵兆,傾聽樹林里的風聲,感受大地深處的脈動,肥沃的土壤除了長出滋養萬物的養分以外,還啓迪了我們的祖先尊重自然,萬物有序的思維方式,更孕育了「天人合一」的敬仰和確信。
記得小時候家裡有一板塑膠磁帶,是兒歌精選,我們最愛唱這一首,「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里穿行,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
我好想和紮根在那段過往裡的原住民老人們說說話,我想親口問問他們,「大地和天空,還悄悄告訴了你們什麼?」
廖小花
2020.03.08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撒奇萊雅族神話與傳說及火神祭」介紹 訪問作者: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內容簡介: 2007年正名的撒奇萊雅族,分布於花蓮奇萊平原,受十九世紀末期加禮宛事件影響,族人的文化長期被隱沒在歷史洪流中。經實地口傳調查與研究,本書揭開撒奇萊雅族口傳神話與傳說之多元面...
「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的推薦目錄:
- 關於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 在 廖小花的隱性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 在 火星童書地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 在 布農神話The myth of bunun(中英字幕國語)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 在 布農神話The myth of bunun(日英字幕國語)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 在 E起舞動-中華民國原住民知識經濟發展協會- 今天要來跟大家 ... 的評價
- 關於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 在 布農-射日傳說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 在 火星童書地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繪本】クマと少年--阿部弘士 & 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 乜寇.索克魯曼 / 儲嘉慧
其實要寫這一篇介紹我猶豫了好一陣子,一是我這兩本書我都沒有哈哈哈哈,二是我又怕有劃錯重點的來歪樓,遇到某些留言真的讓人滿無奈的。
先來說日本的這本《熊與少年》,作者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阿部弘士。這本書出版時我剛好人在日本,剛好又很幸運看了原畫展(這間出版社有個小畫廊,每本書出版時都會辦原畫展,超棒!)不過看完我沒買XD
這本書是以北海道原住民愛努人的特殊習俗為題材,描寫了iomante(送熊,熊靈祭)中少年與熊的情誼。對愛努人而言,熊是神,所以在殺了熊之後,要舉辦儀式將熊送回神的世界 (kamuy mosir) 。而且這個儀式還有區分,如果是狩獵中殺的野生熊,會稱作kamuy hopunire。他們相信狩獵時獵殺的動物魂魄會停留在兩耳之間,所以這個儀式會祭拜熊的頭。另一個則是殺掉飼養的熊,也是本書的主題,叫做iomante。通常是在冬季快結束時,去獵殺在冬眠中生下小熊的母熊,母熊死後(舉行kamuy hopunire)將小熊帶回飼養。一開始時會與人類小孩一樣養在家中,還會餵母乳。長大之後移至屋外圈養,給予上等的食物,一兩年後整個部落舉辦盛大的儀式iomante,並將熊肉分給部落的人。
這本書裡的少年與熊一起長大,一起喝媽媽的母乳。小熊叫做奇姆倫,奇姆倫把男孩當作哥哥,他們兩個感情非常好。有一年冬天,村子裡舉辦了大型的熊靈祭,長老說:奇姆倫應該就是明年了吧。男孩該怎麼辦呢?
後記中有一段是阿部弘士去採訪小時曾經經歷熊靈祭的愛努老人,老人回憶起和他一起長大的熊時,忍不住嚎啕大哭。我對這一段的描述印象相當深刻阿!
上個月看到四也文化出版的《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時覺得非常有趣,一樣是熊與部落,但習俗卻相差非常多。布農族忌殺黑熊,以下引述作者的話: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環境保護以及一位布農族後裔的我而言,我認為可能就連布農族自己也都輕忽或低估了傳統「忌殺黑熊」背後的超越意義,這些知識都以神話傳說的形式來記憶與傳承,表達了布農族與黑熊擁有極為特殊的關係,比如傳說雲豹與黑熊曾經都是人,後來互相彩繪彼此的身體,就成為了現在雲豹與黑熊的模樣,所以布農族有時會以kaviaz(朋友)來稱呼黑熊,甚至認為黑熊是人類的親族。另外,黑熊也被認為是上古時代英勇獵人的化身,時時回來巡視自己的獵場,黑熊如同一道黑影出沒在山林裡,人們被禁止直呼tumaz(黑熊),牠們聽見了會不高興,因為那是不尊重,而是以taqdung(黑影)、qanitu(鬼)作為代稱。
因為這本我沒看過,所以也無法多做介紹,有興趣的人可以買來看看。現在四也出版公司有66折快閃特惠活動,可以參考。現在博客來也有新書50元折價券
博客來購買連結:https://pse.is/L9HX9
---
目前超人力霸王兒童口罩minemine的網路已售完,但實體門市還有中山、誠品南西、高雄駁二快閃,有需要者請參考。(有問題請直接洽詢mine mine唷)
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出版社粉絲頁: 晨星出版、 晨星圖解台灣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十二生肖誌」介紹
訪問作者: 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內容簡介:
十二生肖與民間信仰及習俗息息相關,更衍生人的本命年、性格與命理的種種生剋,也展現出在地庶民文化的通俗性與重要性。
十二生肖是亞洲地區部分民族用來代表年份的十二種動物,長久以來與星宿曆法及十二地支的運行相配合,東方人相信人的出生與生肖所對應的紀年相關,性格與命理會因為生肖的特性而形塑,在台灣龍年出生的人特別多即是一例。除了每年的舊曆年都會有所屬生肖的象徵,最常見的就是每年燈會花燈的主題造型,也代表傳統民俗中祈求平安的觀念由來已久,可見十二生肖在民間源遠流長。
由於傳統觀念中十二生肖與出生本命年有極為密切的關係,許許多多的民間信仰也與生肖產生連結,各地更產生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禁忌,如台灣就有本命年安太歲的習俗。其次,古代命相家認為生肖可以計算年齡週期,其屬相與人的性格有關,因此衍生出運勢與命理之說,除了性格上的肖像對比,更包含八字禁忌與避免生肖之間的相剋,時至當代,不論是一般人為祈求平安,或命理家算命,大多數人仍有看流年的慣習,也表現十二生肖在庶民文化的一面。因此,本書鉅細靡遺的整理十二生肖各類生年對於人及其他方面的影響,適合一般大眾閱讀,是一本十二生肖的百科閱覽讀本。
作者介紹: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南投縣信義鄉人,省立屏東師專史地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族籍:布農族巒社群卡豆諾蘭人,族名:達西烏拉彎.畢馬。曾任南投縣政府國語指導員、常民文化通訊輪值主編、原舞者布農樂舞顧問、南投縣史館諮詢委員、南投縣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現任台灣布農文化藝術團團長、南投縣布農文化學會顧問、《台灣源流》雜誌編輯、理事。學術研究包括台灣原住民文化、中國民俗學、中國民間宗教及其神話與傳說、中國佛寺歷史與文化、中國少數民族研究等。出版有【台灣原住民傳說】《布農族神話與傳說》(晨星文化)等十冊、《眾裡尋她:南投縣鄒族口傳文學與歷史》(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台灣原住民社會運動》(台灣書房)、《圖解台灣十二生肖誌》(晨星)等。2015年獲南投玉山文學貢獻獎。
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撒奇萊雅族神話與傳說及火神祭」介紹
訪問作者: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內容簡介:
2007年正名的撒奇萊雅族,分布於花蓮奇萊平原,受十九世紀末期加禮宛事件影響,族人的文化長期被隱沒在歷史洪流中。經實地口傳調查與研究,本書揭開撒奇萊雅族口傳神話與傳說之多元面向,包括完整的故事分類,進一步看見撒奇萊雅族最深層的生命史。此外,對播粟祭、捕魚祭、收成祭、豐年祭與收藏祭等民族誌紀錄,以及為紀念加禮宛事件中喪生的頭目與族人而舉行的火神祭,皆有第一手的口傳採訪、踏查與記載,是了解撒奇萊雅族必備參考典籍。
本書特色:
1.台灣原住民十六族當中,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正名的第十三個原住民族。主要分佈於花蓮奇萊平原的撒奇萊雅族,十九世紀末期因受漢人壓迫發生加禮宛反抗事件,事件後族人逃逸融入阿美族之中,因此在日人後來的舊慣調查中無法被明顯辨識。80年代後,族人開始重新建立撒奇萊雅族口傳相關歷史與文化,終於在2007年正式成為台灣原住民其中一族。本書即正名後的撒奇萊雅族神話與傳說之實地口傳調查。
2.2006年部落舉辦首次火神祭(Palamal),此為紀念加禮宛事件中喪生的頭目古穆夫婦,古穆頭目被後人尊為「火神」。除了一年四季的農漁祭儀──播粟祭、捕魚祭、收成祭、豐年祭與收藏祭之外,火神祭已成為撒奇萊雅族近代非常重要的祖靈祭典之一,也是造訪其部落不可錯失的原鄉深度旅遊,本書有極為詳盡的口傳與民族誌紀錄。
3.神人與巨人(阿里嘎該)傳說是花蓮地區非常重要的妖怪傳說,除了阿美族有相關傳說,撒奇萊雅族也廣為流傳族內的版本,神話與傳說反映的是一族原始心理與文化內涵的重要資產,本書採實地田野調查口傳文學,與文獻紀錄互相參照,是閱讀撒奇萊雅族文化不可缺的用典。
作者介紹: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南投縣信義鄉人,省立屏東師專史地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族籍:布農族巒社群卡豆諾蘭人,族名:達西烏拉彎.畢馬。曾任南投縣政府國語指導員、常民文化通訊輪值主編、原舞者布農樂舞顧問、南投縣史館諮詢委員、南投縣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現任台灣布農文化藝術團團長、南投縣布農文化學會顧問、《台灣源流》雜誌編輯、理事。學術研究包括台灣原住民文化、中國民俗學、中國民間宗教及其神話與傳說、中國佛寺歷史與文化、中國少數民族研究等。出版有【台灣原住民傳說】《布農族神話與傳說》(晨星文化)等十冊、《眾裡尋她:南投縣鄒族口傳文學與歷史》(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台灣原住民社會運動》(台灣書房)、《圖解台灣十二生肖誌》(晨星)等。2015年獲南投玉山文學貢獻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K7U1GGuCM0/hqdefault.jpg)
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十二生肖誌」介紹
訪問作者: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內容簡介:
十二生肖與民間信仰及習俗息息相關,更衍生人的本命年、性格與命理的種種生剋,也展現出在地庶民文化的通俗性與重要性。
十二生肖是亞洲地區部分民族用來代表年份的十二種動物,長久以來與星宿曆法及十二地支的運行相配合,東方人相信人的出生與生肖所對應的紀年相關,性格與命理會因為生肖的特性而形塑,在台灣龍年出生的人特別多即是一例。除了每年的舊曆年都會有所屬生肖的象徵,最常見的就是每年燈會花燈的主題造型,也代表傳統民俗中祈求平安的觀念由來已久,可見十二生肖在民間源遠流長。
由於傳統觀念中十二生肖與出生本命年有極為密切的關係,許許多多的民間信仰也與生肖產生連結,各地更產生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禁忌,如台灣就有本命年安太歲的習俗。其次,古代命相家認為生肖可以計算年齡週期,其屬相與人的性格有關,因此衍生出運勢與命理之說,除了性格上的肖像對比,更包含八字禁忌與避免生肖之間的相剋,時至當代,不論是一般人為祈求平安,或命理家算命,大多數人仍有看流年的慣習,也表現十二生肖在庶民文化的一面。因此,本書鉅細靡遺的整理十二生肖各類生年對於人及其他方面的影響,適合一般大眾閱讀,是一本十二生肖的百科閱覽讀本。
作者介紹: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南投縣信義鄉人,省立屏東師專史地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畢業。族籍:布農族巒社群卡豆諾蘭人,族名:達西烏拉彎.畢馬。曾任南投縣政府國語指導員、常民文化通訊輪值主編、原舞者布農樂舞顧問、南投縣史館諮詢委員、南投縣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委員。現任台灣布農文化藝術團團長、南投縣布農文化學會顧問、《台灣源流》雜誌編輯、理事。學術研究包括台灣原住民文化、中國民俗學、中國民間宗教及其神話與傳說、中國佛寺歷史與文化、中國少數民族研究等。出版有【台灣原住民傳說】《布農族神話與傳說》(晨星文化)等十冊、《眾裡尋她:南投縣鄒族口傳文學與歷史》(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台灣原住民社會運動》(台灣書房)、《圖解台灣十二生肖誌》(晨星)等。2015年獲南投玉山文學貢獻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1ynNVsqyvw/hqdefault.jpg)
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 在 布農神話The myth of bunun(日英字幕國語) - YouTube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影片結合 布農族 從史前到部落社會發展之 傳說 與口述紀錄,以及 布農族 分布地區的考古遺留佐證,由原住民族 口傳神話 和文化遺跡,講述 布農族 歷史和文化,重 ... ... <看更多>
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 在 E起舞動-中華民國原住民知識經濟發展協會- 今天要來跟大家 ... 的必吃
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的是:分布在台灣海拔最高的原住民-布農族的神話【布農族大洪水】 ... 畢馬(田哲益) 編著,《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 海樹兒‧犮剌拉菲編著,《布農族— ... ... <看更多>
布農族口傳神話傳說 在 布農神話The myth of bunun(中英字幕國語) - YouTube 的必吃
影片結合 布農族 從史前到部落社會發展之 傳說 與口述紀錄,以及 布農族 分布地區的考古遺留佐證,由原住民族 口傳神話 和文化遺跡,講述 布農族 歷史和文化,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