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微知著》文選
(《見微知著》共選有關人生的小品文125篇,這裡錄其中兩篇。)
林肯父親和農場的石頭
一八六四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一位叫馬維爾的記者採訪林肯,他問林肯:據我所知,上兩屆總統都曾想過廢除黑奴制,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已擬就,可是他們就是沒有拿起筆來簽署它,他們是不是想把這樁偉業留下來,給你去成就英名呢?林肯回答:如果他們知道拿起筆來需要的僅是一點勇氣,我想他們一定非常懊悔。
馬維爾沒有聽懂林肯這句話的意思。直到一九一四年,林肯去世五十年後,馬維爾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林肯在信中談到他的童年往事。他寫道:
「我父親有一個農場,上面有許多石頭,正因如此,父親才得以用較低價買下它。母親建議把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走的話,賣主就不會以這麼低價賣給我們了。他說石頭是一座座小山頭,都與大山的石頭相連。
「有一年,父親到鎮上買馬,母親帶我們在農場做工。母親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東西搬走,好嗎?於是我們開始挖那一塊塊的石頭。不長時間,就把它們弄走了。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所想像的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塊,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他們移動。」
林肯在信末尾說,有些事情我們之所以不去做,只是我們認為不可能。實際上有許多「不可能」,只是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之中。
讀到這封信時,馬維爾已是七十六歲的老人。就在這一年,他決心學一門外語。據說,一九二二年,他八十四歲,在廣州採訪孫中山,曾以流利漢語同孫中山對話。
這故事告訴我們,有許多困難是心裏想像出來的,儘管任何事情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如果你覺得應該去做,就必須做。它未必沒有成功的機會。比如解放黑奴。
●有些事情我們不去做,只因我們認為不可能。實際上有許多「不可能」,只是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之中。
知人善任的藝術
知人善任,是當一個領導人最重要的本領。許多政府或企業的當權者,都因為用人不當而導致管治失效,事業衰敗。歷史上奸佞之臣誤國,不知凡幾。現代企業,講求制度選人。但無論多完好的制度,最後決策者的決斷還是起了關鍵作用。
古書《呂氏春秋》有一個齊桓公大膽用人的故事。
寧戚想自荐給齊桓公,但沒有途徑。一天,桓公到城郊見客,晚上城門大開,通令所有車輛迴避。寧戚就在城下餵牛,他敲牛角大聲吟唱:「……生不逢堯舜之時,賢才常穿粗布衣,餵牛黃昏到深宵,長夜漆黑何時曉……」桓公聽了大怒。叫人把餵牛的寧戚抓來,說:「寡人治齊,百姓安居樂業,諸侯賓服,農作豐收,堯舜時代也不過如此,你唱甚麼生不逢堯舜之時,長夜漆黑?」寧戚說:「堯棄親子丹朱,讓位於舜;舜避南河,後不得已而繼位。大王殺兄得國,挾天子以令諸侯,又怎能與堯舜比?」桓公怒不可遏,喝令斬首。寧戚神色自若,仰天長嘆:「桀殺龍逢,紂殺比干,今寧戚要與龍逢、比干齊名了。」桓公見他如此坦然,就放了他說,「寡人旨在測試你的膽識吧了。」回到朝廷,桓公賜他上好衣帽,親自接見。寧戚向桓公獻上治國和治天下的策略,桓公深慶得人,準備委以重任。群臣議論紛紛,建議桓公先派人查問其背景,若真的是賢者,再重用也不遲。但桓公不同意,認為要去查問,是擔心他有「小惡」,以人之小惡,而忘了「人之大美」,這正是「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何況人本來就難以十全十美,只要權衡輕重,能避短用長就可以了。
寧戚的故事,就是對人才的大膽取用,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是領導者知人善任的藝術。
●人本來就難以十全十美,只要權衡輕重,避短用長就可以了。
https://www.levellingup.com/shop/%E8%A6%8B%E5%BE%AE%E7%9F%A5%E8%91%97-%E9%80%81%E6%9B%B8%E7%B1%A4/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戰國時期的「秦」為什麼能崛起? 易中天先生說:「也許是因為他們是野蠻人!」 放眼望去,當時的戰國七雄都是俗稱的「化外之民」,相對於以中華文化自居的周天子,卻處處受制於人,當周朝還扛著中華文化「正統」的招牌時,秦已經「野蠻」的兼併六國統一天下了! 一個是堅守「正統」的消失,一個是「野蠻」的達成目的...
布衣天子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1月7日
地點:北京(紫禁城乾清宮)
事件:
(今日風平浪靜。)
#知史討論 | 皇帝權力有多大?摳門道光奈何不了奢侈內務府(上)
歷史春秋網
作者:喻大華
在中國歷史上,皇帝號稱「富有四海」,坐擁世間富貴榮華。可是,以皇帝的身份崇尚節儉,並且畢其生如一日的,道光帝可以說是首屈一指。他不僅把節儉看成是人生的樂趣和目標,並以此作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標準。
但是,史學家們評論道光帝的節儉時,往往帶有一些揶揄的色彩。那麼,道光帝的節儉為何沒有為他留下美名,卻被人取笑為摳門、吝嗇呢?作為一國之君,他究竟能儉樸到什麼程度?道光帝這種過度的節儉,是天性使然還是別有用意呢?
天子摳門,舉世無雙
在中國歷史上,天子號稱「富有四海」,以天子之尊崇尚節儉,而且畢其生如一日,道光皇帝堪稱首屈一指。這位自幼生長於揮金如土的乾隆盛世的君主能做到這樣,實在難得。
但是,史學家論起道光皇帝的節儉,往往帶有些揶揄的色彩。因為他節儉得過分了——該省的一定要省,不該省的也必須省,這就超出了節儉的範疇,顯得吝嗇了。所以,說他「摳門兒」好像並不過分。
道光帝的節儉,在他還是皇子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了。那是嘉慶二十三年(西曆1818年)的九月,道光隨父親嘉慶皇帝前往盛京,也就是今天的瀋陽祭奠先祖。晚上就住在瀋陽故宮裡,雖說是宮廷,但實際上相當局促簡陋,不要說無法與北京的紫禁城相比,就是山西晉商的王家大院,也不知比瀋陽故宮闊氣多少倍。
嘉慶皇帝特意把道光領到了清甯宮東暖閣,又叫人從倉庫裡拿來了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用過的遺物:已經沒人會用的糠燈、牛皮製成的蠢笨的烏拉、不施油彩、不加雕琢的拐杖。看著這些簡陋的物品,聽著父皇的講解,回想著祖先創業的艱難,立志要節儉律己。
回京後,道光與妻子一說,二人一拍即合,立即找人搬走了房間裡除了床鋪桌椅以外的傢俱陳設。此後,每日下午四點前後打發太監出宮買燒餅。來回路遠,太監懷裡揣著燒餅,一路小跑,燒餅仍不免冰涼堅硬。夫妻二人毫無怨言,沏上一壺熱茶,啃完燒餅,立即上床睡覺,這樣,連燈都不用點了。
道光皇帝登上皇位之後,迅即宣導節儉之風,並推而廣之。
道光元年,皇帝發表了一篇節儉的宣言書——《禦制聲色貨利諭》,表達了節儉的理想:
第一,重義輕利,不蓄私財。要為國家省,為天下省,為百姓省。他引用古人的話說: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就是說,百姓不窮,我這個皇帝能窮嗎?百姓不富,我這個皇帝能富嗎?但是,怎樣才能使百姓富起來呢?他說,我給你們省。
第二,停止各省進貢。道光認為各省進貢的多是些土特產,比如水果、蔬菜、茶葉、藥材等,地方官每每諂媚地說非珠玉可比,原不值多少錢。但一點一滴,都是民脂民膏,省一點兒,百姓就少一點兒負擔。而且,不遠千里,送到北京,運費太貴,浪費更大。
譬如盛京,每年進貢遼陽產的香水梨,梨本身不值多少錢,但要雇50個壯勞力挑到北京,一來一往一個月,挑到北京爛掉一半,浪費之大,可想而知。
第三,不再增建宮殿樓閣。經過康雍乾幾代經營,皇室居所已經盡善盡美,除了日常維護外,不必再修。今後那些想拿工程回扣,想討好皇帝的人再打增建這個主意,花言巧語,蠱惑聖聽,就是大清萬世的罪人,將立即追究他的刑事責任。
《禦制聲色貨利諭》頒發全國,各級官員認真學習,熱烈討論,深入領會,一片頌揚之聲。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很難了。
這不,眼前就有一個難題,道光帝說停止進貢,但各省官員誰也拿不准能不能當真,何況進貢本身對地方官來說也是有利可圖。於是,心照不宣,甯左勿右,照常進貢。當然,進貢不叫進貢,叫孝敬,在皇上面前言辭再懇切些,不怕他不收。
於是,福建的荔枝、江西的春筍、雲南的藥材、浙江的茶葉、揚州的玉器、景德鎮的瓷器等仍源源不斷地送往北京。道光皇帝為難了,處分送孝敬品的各省官員?古語說得好,伸手不打送禮的,而且法不責眾;如果將這些孝敬退回各省,運費就會翻番,想想都心疼;但如果接受了孝敬,豈不是出爾反爾。
送孝敬品的官員不厭其煩地勸說皇上,這些東西本是生活必需品,您不收,內務府也得到市場上去買。不成想,一提內務府,卻立竿見影,道光帝馬上下令「賞收」(皇帝給別人東西就賞賜,收別人的東西叫賞收)。各省的差官歡天喜地,忙不迭地叩頭謝恩。
為什麼一提內務府就立竿見影呢?
內務府是一個管理宮廷事務的機構,內務府大臣就是皇帝的大管家。在前面,我們提到過,當時官員盤剝百姓,上級官員盤剝下級官員,內務府官員盤剝的物件就是皇上。大家肯定會感到奇怪,內務府連皇上也敢克扣、盤剝?當然敢克扣,內務府主持皇室家務,事涉宮闈,國家監察體制對其不予監管,由皇帝直接監管內務府。
但是,皇帝根本管不了內務府,原因有三:
一、離開了內務府,龐大的皇室就玩不轉了。所以,皇帝也不得不遷就些;
二、以主子之尊,與奴才們斤斤計較,開不了口。因為這種舉動有失身份,而且這種社會經驗很不足的皇上也算計不過內務府;
三、內務府大臣都是皇帝較為親近貼心的人。皇帝因此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真應了那句話:越是危險的地方就越安全,內務府就是個「燈下黑」的地方。
內務府官員克扣、盤剝皇帝的管道主要有兩個:一是工程回扣,二是為皇家購物時報花費,無論買什麼東西,一經內務府的手,頓時價碼倍增。
道光皇帝厲行節儉,內務府陽奉陰違,所以,一提起內務府就頭疼。收下了各省送來的「孝敬」,道光帝感覺這終究不是個辦法,於是,折中辦理,刪改則例,減少貢品數量、種類,如屬於奢侈性享受的貢品就徹底禁止孝敬,其他貢獻的品種和數量也有所減少,並強調按此落實,各省不得自行其是,擅自增減。比如,規定遼陽的香水梨以後每年進二百個。盛京官員跟皇上說:皇家那麼多人口,這二百個梨哪裡夠吃?道光帝說:不吃,留著上供用,二百個足夠了!
因為削減了貢品,而道光帝又將宮廷每年經費降到二十萬兩。事實上,偌大一個宮廷每年最少需要四十萬兩才能支應得開,於是宮廷生活艱難起來。
道光皇帝帶頭過緊日子,他使用的只是普通的毛筆、硯臺,每餐不過四樣菜肴,除了龍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補丁再穿。《滿清外史》記載:道光帝「衣非三浣不易」,什麼叫「三浣」?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分別也叫上浣、中浣、下浣,三浣就是一個月,可見,他一個月才換一套衣服,說明衣服不多。又規定除了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節慶不得食肉,嬪妃平時不得使用化妝品,不得穿錦繡的衣服。多虧皇后是個賢內助,苦苦支應,仍感入不敷出,想了很多辦法,平衡多方利益,協調各面關係,才把皇家的日子對付著過下去。
道光帝對皇后的賢慧十分滿意,逢皇后生日,決定為皇后祝壽。滿朝親貴重臣獻上壽禮,拜完壽,自然留下赴宴。眾多文武百官心想皇家禦宴將是何等排場,不料開宴才見一人一碗打鹵麵,後來聽說,為此次壽筵,道光帝特批禦膳房宰了兩頭豬。而皇后更是高興,因為道光帝曾明確規定:萬壽節(皇帝生日)、皇后千秋節(皇后生日)及除夕、元旦、上元(元宵節)、冬至的慶賀禮儀筵宴停止舉行,這回算是破了例了。
生活節儉,治國吝嗇
道光的節儉也體現在對子女的教育方面。
道光十一年(西曆1831年)夏,道光帝曾經作《禦制慎德堂記》,他告誡皇子皇孫祖宗創業不易,切勿「視富貴為己所應有」,應該做到「飲食勿尚珍異,冠裳勿求華美,耳目勿為物欲所誘,居處勿為淫巧所惑……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一絲一粟,皆出於民脂民膏,思及此,又豈容逞欲妄為哉」。
道光之意是:不要把富貴看成是受之無愧的,吃飯不要追求山珍海味,穿衣戴帽不要追求華美時髦,耳目不要被視聽享樂所引誘,居住不要被豪華氣派所迷惑。不要做那些無益的事情,不要把那些罕見的東西看得很珍貴,一絲一粟,都是百姓的血汗,想到這一點,怎麼能任意揮霍呢?一個萬乘之尊的封建帝王能認識到這點實屬不易。
皇室婚嫁是一件勞民傷財的大事。道光帝有九個兒子、十個閨女。兒子中,長大成人的有六位;閨女中,長大成人的有五位。道光帝得子較晚,在他逝世的時候兒子大多未到議婚的年紀,但他指示將來婚禮一律從簡,而且,要求女方家置備裝奩也不得奢華,否則,不僅將奢靡之物擲還,還要接受處分,兒媳婦給公婆的各種禮物一概豁免。
至於公主出嫁,費用不得超過二千兩白銀。額駙(駙馬)家對皇家的聘禮也須相應減少,如在公主下嫁前額駙家應進的「九九禮」則乾脆免掉,這樣反倒使皇家省去了一頓招待額駙的筵席開支。後來,道光心疼自己養大的閨女白送了人,又恢復了「九九禮」,但改為象徵性的「羊九隻」,依然不設宴,把羊收下後趕到禦膳房,與客人寒暄幾句就端茶送客了。
道光皇帝以身作則,以此轉變官場奢侈腐化的風氣。他一看到官員衣服光鮮,就露不悅之情,甚至規定旗員六品以下,不得衣著綢緞,一律布衣布靴。對於不能節儉的官員,他能加以處分。道光十年(西曆1830年),有人舉報盛京將軍經常在家裡演戲宴樂,道光帝立即革了他的職務。
《清宣宗實錄》裡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兒,道光十四年(西曆1834年)冬天,道光檢閱京城的禁衛軍,看到官兵都穿著樸素的衣服,高興地說:「一洗過去的惡習,崇實務本,不失滿洲舊風,將幾位主管官員各提升一級」。
在道光帝的影響下,官場風氣有所轉變,至少北京如此。幾天過後,官員們上朝都穿上打補丁的衣服。議事結束,紅日東升,乾清門內外光明一片,只見滿朝文武個個灰頭土臉,雖不至於衣衫襤褸,但當時的一般中產階層也不致於這副打扮。臨散朝,彼此之間免不了拉拉家常,或者互相哭窮,或者交流節儉經驗,比如哪兒可以買到便宜蔬菜,如何將一斤米煮出五斤飯,等等。
道光皇帝哪裡知道,此時北京城裡的舊貨鋪子把庫存的破衣爛衫都賣了個好價錢,品相稍好的舊衣服比新的還貴呢。有些窮京官兒買不起,就只好自己做舊,把新袍子弄髒弄破加上補丁。道光帝眼見滿朝文武都穿舊衣破袍,認為自己勤儉節約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於是節儉得更加起勁。
身居宮禁,不瞭解民間物價,道光經常向大臣打聽宮外的物價情況,如一斤肉要多少錢,一斤菜要多少錢,等等。無奈眾臣也不知其詳,本想緘口不言,無奈皇帝一再追問,逼急了就信口胡謅。
提倡「節儉」,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凡事如果不注意分寸,就會矯枉過正了。
歡迎暢所欲言,加入#知史討論。
(知史討論中的文章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知史討論
布衣天子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蕭何「自毀名節」保平安,幾百年後子孫都是皇帝!|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劉邦生平最得意之事,就是以布衣之身,持長劍而定天下。他曾經說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不如張良;戰必勝、攻必克、伐必取,他不如韓信;安撫百姓、籌措軍糧、坐鎮後方,他不如蕭何。沒有「漢初三傑」——韓信、蕭何、張良,也就沒有大漢江山。但韓信也好,張良也罷,不說能力、分工,劉邦最信任的人始終是蕭何。
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史記.蕭相國世家》
劉邦還是布衣之身的時候,蕭何就是沛縣的官吏,多次護著惹事的劉邦。劉邦當泗水亭長時,蕭何是他的上司。劉邦要去咸陽服繇役,別人都送三個大錢,只有蕭何給了他五個大錢。蕭何就像一個貼心的大哥,給了混混時代的劉邦,最貼心的關懷,這兩個人的情誼是深厚的。
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
劉邦佔領關中咸陽,將士們都爭著去搶金銀財寶,只有蕭何去找秦朝的律令、戶籍、圖書、典藏。蕭何知道,劉邦要爭天下,不能不知曉:天下的百姓、各地的風俗、錢糧賦稅、法律條令。這些沒人做的苦活累活,蕭何都做了,他就一個管家一樣,為劉邦操心著一切的內政。
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相國紿信曰:「雖疾,彊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淮陰侯列傳》
蕭何甚至為了劉邦,坑害了知己韓信。劉邦在外出征,呂后想除掉韓信,就讓蕭何騙韓信進宮。唸著「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情分,韓信進入了長樂宮,呂后滅了韓信三族。
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蕭相國世家》
劉邦聽說韓信已死,加封蕭何為相國,封地增加5000戶,並專門派500親信「保護」蕭何。所有人都來祝賀蕭何高昇,一個叫召平的人,卻來為蕭何哭喪。召平對蕭何說:「相國大禍臨頭啊!陛下在外徵戰,您坐鎮關中,並無危險。陛下為何要為您,增加500禁衛?這是因為韓信之事,對您起了疑心來監視您,而不是尊崇您啊」!
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左傳》
蕭何坑害韓信,固然表明瞭忠心。可坑死韓信,也表現出了蕭何,在關中的深厚根基。多少年了?從劉邦進入關中,蕭何整理戶籍;再到楚漢之爭,蕭何坐鎮關中;再到大漢建立,蕭相國勤政愛民。百姓、小吏、官員、勳貴、世家,哪個不對蕭何,是敬重有加。
可以說,蕭何獨自造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如果劉邦駕崩,有人成功脅迫蕭何起事,成事的概率至少增加三成。蕭何本身如美玉,沒有威脅性,但他的名氣、內政能力、威望,都是讓人覬覦的。所以劉邦不能賭,他必須要剷除一切的隱患,這是君王必有的智慧。
上罷布軍歸,民道遮行上書,言相國賤彊買民田宅數千萬。上至,相國謁。上笑曰:「夫相國乃利民!」民所上書皆以與相國,曰:「君自謝民。」
劉邦遠徵歸來,長安的百姓攔住御駕,狀告相國蕭何:強行用低價,購買百姓田地、祖產,價值數千萬錢之多。劉邦見到蕭何後,不僅沒有發怒,而且笑得很開心。他說道:「相國自己去向百姓請罪吧」!蕭何的貪污,和侵奪百姓田地,使得他在關中的威望掃地、民心盡失,也使得劉邦安心了,這是臣子的智慧。蕭何自毀名節,劉邦爽朗一笑,雙方關係迅速緩和。
相國年老,素恭謹,入,徒跣謝。
之後,蕭何又故意索要上林苑,使得劉邦雷霆大怒,將其打進大牢。出獄後,蕭何晚節不保,在官場威望大打折扣。先是得罪百姓,再是自毀晚節,蕭何毀掉了「玉璧」。他滿頭白髮,佝僂著身子,光著腳丫,小心翼翼地向劉邦請罪。劉邦想起了許多往昔的記憶——是啊他們老了,是都老了,「相國為賢相」,保住了蕭何身後的蕭家。
後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絕,天子輒復求何後,封續酇侯,功臣莫得比焉。
蕭何的後人,有4世因犯罪而丟失爵位;但劉姓天子,總會再找蕭何後人,繼承酇侯爵位;這份恩寵與信任,是任何功臣都比不了的。劉邦窮困時,蕭何多給2個大錢;劉邦起兵時,蕭何帶著家中十幾人追隨;劉邦兵敗項羽,蕭何就源源不斷,輸送兵馬、糧草;劉邦得天下後,蕭何兢兢業業;劉邦老邁多疑時,蕭何貪墨、自毀名節;劉邦死後,劉姓天子力保蕭家爵位不斷……
蕭何的「自毀名節」是臣子的智慧,劉邦的「相國為賢相」是君主的智慧,他們兩人的共同智慧,成就了蕭、劉兩家的源遠流長。這兩個曾經,權傾天下的人都明白——在其位,謀其政。他們都明白,兩人就算換個位置,這也是最好的結果。
兩漢400年的終結,並不代表著劉家、蕭家的沒落,他們還有更長的路要走。漢朝滅亡後的第200年,也就是公元420年,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第22世孫劉裕,滅掉了東晉,建立了「劉宋」。又過了59年,「劉宋」內部自相殘殺,蕭何第24世孫蕭道成,覆滅「劉宋」,建立「南齊」。
劉邦、蕭何,這兩個沛縣走出的男人,他們創建的絕不僅僅是,兩漢400年的光輝。劉徹、劉秀、劉備、劉裕,無一不是影響一個時代的偉男子。而蕭何的後人,也不遑多讓。蘭陵蕭氏,建立了「南齊」、「南梁」政權,走出了21位皇帝,30多位宰相。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布衣天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戰國時期的「秦」為什麼能崛起?
易中天先生說:「也許是因為他們是野蠻人!」
放眼望去,當時的戰國七雄都是俗稱的「化外之民」,相對於以中華文化自居的周天子,卻處處受制於人,當周朝還扛著中華文化「正統」的招牌時,秦已經「野蠻」的兼併六國統一天下了!
一個是堅守「正統」的消失,一個是「野蠻」的達成目的。
同樣的故事在後來的「楚漢相爭」再度上演。
看出貴族出身的項羽,跟布衣出身的劉邦,展現出「貴族時代講審美,平民時代講實惠。」的趨勢。
談到「審美」,就是感覺好不好。
談到「實惠」,就是能不能解決問題。
別問「審美」,只問 「實惠」,問題不在於喜不喜歡,而是有沒有用!
想聽更多書評?
請至「啟點文化」官網:http://www.koob.com.tw
【相關課程】《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布衣天子 在 布衣天子線上看- 陸劇 - PttPlay 的必吃
布衣天子 劇情:|30集全/已完結|故事發生在清乾隆(張鐵林飾)時期。江湖郎中洪立(張國立飾)因長相與乾隆十分相象,成了皇帝的替身,又因他治好. ... <看更多>
布衣天子 在 婉儿说剧- 【古裝輕喜劇】——布衣天子| Facebook 的必吃
【古裝輕喜劇】——布衣天子. 449 followers. Follow. 該劇講述了江湖郎中洪立在一個偶然的機遇下被推上權力的頂峰,成為了乾隆皇帝的替身後,懲治貪官的故事 ... ... <看更多>
布衣天子 在 布衣天子第1集(張國立、張鐵林、王剛等主演) - YouTube 的必吃
【歡迎訂閱】大劇獨播—經典劇場頻道:https://goo.gl/BkWV2Q【劇情簡介】大清盛世,乾隆年間,因與乾隆名字弘曆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