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求世 30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邁錫尼與提林斯的考古遺址(1999)
希臘位在巴爾幹半島南端,多為崎嶇的石灰岩地形,海島眾多,海岸線蜿蜒,如果說希臘國土形狀像隻伸入愛琴海的手的話,那麼伯羅奔尼薩半島(Peloponnese)絕對是手上的大拇指。它不僅承接吸收來自克里特島的邁諾安文明,更撥動了自西元前 1600至1100年,在此昌盛的邁錫尼文化(Mycenae)。西方文明起源在希臘,而希臘文明起源在克里特島,克里特的邁諾安文明是地中海區域最早的文明,而承先啟後的便是邁錫尼。邁錫尼和邁諾安一樣都有文字,但邁諾安的線形文字A至今仍是謎團,邁錫尼的線形文字B已被解鎖。
最能代表伯羅奔尼薩半島的邁錫尼文化,原是西元前2000年由北方移居至邁錫尼的雅利安人,他們開創了屬於希臘本土的燦爛文明,根據考古也發現,西元前1400年開始,邁錫尼人已經移民賽普勒斯、西里西亞等地中海沿岸建立殖民地,手工產品暢銷於地中海沿岸,在兩河流域、西亞、埃及等地都出土過邁錫尼風格的陶器。
不過到西元前1300年,邁錫尼對外貿易就開始萎縮,除了殖民城市已經學會製陶,可以自己生產外,西亞的腓尼基人興起,他們是邁錫尼的商業競爭者,使得邁錫尼對外貿易遭受打擊,仰賴海洋貿易的邁錫尼,一旦對外貿易受阻,也影響文明開始走向衰落。
關於邁錫尼文明的記載十分稀少,荷馬史詩《伊利亞德》成為關鍵資料,但大多數人認為那只是虛構的傳說故事,挖掘邁錫尼出土的德國考古學家謝里曼反而堅信不疑的相信這些城邦真實存在,他七歲從父親手中得到一本希臘神話,愛不釋手當成床頭書,從小就下定決心要發掘書中提到的特洛伊與邁錫尼,1874年,他在邁錫尼進行考古挖掘,發現了衛城和墓葬群。城牆長1公里,厚10公尺,高15公尺,用大石塊砌成,北門是最著名的獅子門,當年擔任希臘聯軍首領的邁錫尼國王阿格曼儂(Agamemnon)就是從這獅子門出發,揮軍攻打特洛伊;他的妻子和情人也曾在這列隊歡迎凱旋歸來,再設計害死他。衛城內部功能齊全,有祭堂、儲藏室、浴室、接待室等,在宮殿發現有精美的壁畫。
在這裡發現有六座墳墓,每座豎穴墓大小皆不同,以圓木石板鋪蓋墓頂,共有19人葬在這六座墓穴中,有男有女,還有兩個小孩,大多用黃金嚴密地覆蓋著這些屍骨。最有名的是一座大型圓頂墓,據說是「阿格曼儂墓」或「阿特柔斯的寶藏」 Treasure of Atreus,阿特柔斯是阿格曼儂的父親),阿格曼儂黃金面具現收藏於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雖名為阿格曼儂面具,但考古學家認為面具製作比阿格曼儂更早三百年,只是蹭他的名氣,不過看得出工藝技藝的精巧。
邁錫尼文明的消失也是個未解的謎團,站在頹傾的衛城望著周遭炙熱的山丘,看邁錫尼不單只是需要想像力而已。
巴爾幹半島石灰岩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遺失的大陸,有機會重現人前?- Kent Liang
相傳,古文明帝國「亞特蘭提斯」在經歷強烈地震和水災後沉沒,從此消聲匿跡。「遺失的大陸」看似是天方夜譚,但現實世界中原來真有其事。日前有荷蘭研究團隊發現,在歐洲的地殼下,有一片被掩埋過億年的大陸,相信有助人類發掘更多歷史真相。
陸地下的陸地
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報道,荷蘭烏特勒支大學地質學家 Douwe van Hinsbergen 月初在科學期刊 Gondwana Research 發表報告,指在南歐的板塊下,發現了沉沒的大陸 Greater Adria。「它很巨大!形狀和面積都與格陵蘭接近。」長期研究 Greater Adria 的 Van Hinsbergen 說。
約 1.4 億年前,因板塊相撞的關係,密度較低的 Greater Adria 逐漸被埋沒、沉降至今天的意大利、希臘和波羅的海國家之下。
然而,並非所有消失的大陸都完全失去蹤影,它們只是藏在地球某處未被發現而已。Van Hinsbergen 表示,在地殼運動中,縱使整個 Greater Adria 大陸俯衝至南意大利和克羅地亞之下,仍有部分石塊被溶解、合併形成今天的阿爾卑斯山脈、亞平寧山脈(the Apennines)、巴爾幹半島、希臘和土耳其。
升起的海床
Greater Adria 並非是近年惟一的例子。早在 2017 年,GNS Science 和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的地質學團隊,便在紐西蘭海域發現了一片升起的海床,包圍著整個紐西蘭國土,團隊將其命名為 Zealandia。團隊指,它是一個陸地個體,面積約為 3 分之 2 的澳洲,比 Greater Adria 大一倍。
1 億年前的 Zealandia,屬超大陸 Gondwana 的一分子。「它後來被拉展,變得纖薄,形成了一個稍稍凸起的低平地,受環太平洋火山帶(Pacific Ring of Fire)影響。」研究學者之一 Rupert Sutherland 解釋。
時至今天,Zealandia 有 94% 的陸地被海水淹沒,只有紐西蘭和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的島嶼露出海面,但在將來,專家不排除會有部分陸地突然升高至海平面之上。
歷史證據、珍貴資源
近來不斷有研究追蹤調查消失的大陸。分析估計,幾乎所有地球最早期的大陸已經不再存在,各種生命的出現、進化、變種和滅絕等歷史痕跡,都有可能隨之「石沉大海」。Greater Adria 和 Zealandia 的發現,有望協助解開以上謎團。
除此之外,「重見天日」的大陸亦會為地球提供珍貴礦物資源。經受千萬年的熱力和壓力,Greater Adria 的石灰岩變成了大理石。Greater Adria 和歐洲大陸之間的摩擦,逐漸將部分沉沒的石頭帶回地面。「羅馬人和希臘人用來建造寺廟和神殿的大理石,就是這麼來的。」Van Hinsbergen 說:「隨著這些大陸的發現,我們希望能探索更多天然礦場,甚至是稀有金屬。」
原文:CUP
#地理 #歷史
巴爾幹半島石灰岩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遺失的大陸,有機會重現人前?- Kent Liang
相傳,古文明帝國「亞特蘭提斯」在經歷強烈地震和水災後沉沒,從此消聲匿跡。「遺失的大陸」看似是天方夜譚,但現實世界中原來真有其事。日前有荷蘭研究團隊發現,在歐洲的地殼下,有一片被掩埋過億年的大陸,相信有助人類發掘更多歷史真相。
陸地下的陸地
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報道,荷蘭烏特勒支大學地質學家 Douwe van Hinsbergen 月初在科學期刊 Gondwana Research 發表報告,指在南歐的板塊下,發現了沉沒的大陸 Greater Adria。「它很巨大!形狀和面積都與格陵蘭接近。」長期研究 Greater Adria 的 Van Hinsbergen 說。
約 1.4 億年前,因板塊相撞的關係,密度較低的 Greater Adria 逐漸被埋沒、沉降至今天的意大利、希臘和波羅的海國家之下。
然而,並非所有消失的大陸都完全失去蹤影,它們只是藏在地球某處未被發現而已。Van Hinsbergen 表示,在地殼運動中,縱使整個 Greater Adria 大陸俯衝至南意大利和克羅地亞之下,仍有部分石塊被溶解、合併形成今天的阿爾卑斯山脈、亞平寧山脈(the Apennines)、巴爾幹半島、希臘和土耳其。
升起的海床
Greater Adria 並非是近年惟一的例子。早在 2017 年,GNS Science 和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的地質學團隊,便在紐西蘭海域發現了一片升起的海床,包圍著整個紐西蘭國土,團隊將其命名為 Zealandia。團隊指,它是一個陸地個體,面積約為 3 分之 2 的澳洲,比 Greater Adria 大一倍。
1 億年前的 Zealandia,屬超大陸 Gondwana 的一分子。「它後來被拉展,變得纖薄,形成了一個稍稍凸起的低平地,受環太平洋火山帶(Pacific Ring of Fire)影響。」研究學者之一 Rupert Sutherland 解釋。
時至今天,Zealandia 有 94% 的陸地被海水淹沒,只有紐西蘭和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的島嶼露出海面,但在將來,專家不排除會有部分陸地突然升高至海平面之上。
歷史證據、珍貴資源
近來不斷有研究追蹤調查消失的大陸。分析估計,幾乎所有地球最早期的大陸已經不再存在,各種生命的出現、進化、變種和滅絕等歷史痕跡,都有可能隨之「石沉大海」。Greater Adria 和 Zealandia 的發現,有望協助解開以上謎團。
除此之外,「重見天日」的大陸亦會為地球提供珍貴礦物資源。經受千萬年的熱力和壓力,Greater Adria 的石灰岩變成了大理石。Greater Adria 和歐洲大陸之間的摩擦,逐漸將部分沉沒的石頭帶回地面。「羅馬人和希臘人用來建造寺廟和神殿的大理石,就是這麼來的。」Van Hinsbergen 說:「隨著這些大陸的發現,我們希望能探索更多天然礦場,甚至是稀有金屬。」
原文:CUP
#地理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