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閲讀:Thomas Friedman 專欄——反恐之戰後是什麼?對中國的戰爭?》New York Time 2021 年 9 月 7 日
(What Comes After the War on Terrorism? War on China)
過去五年來,美國和中國一直在走上脫離一體化的道路,甚至可能走向徹底對抗。
在Thomas Friedman 看來,這是中國在國內外越來越強勢的領導風格,它的國家領導人、雙方的貿易政策。
而不斷變化的經濟結構,是造成這種逆轉的主要原因。”
“在與中國打交道時,說話要輕聲細語,但美國總是帶著高額關稅(和一艘航空母艦)。”
Thomas Friedman, "What Comes After the War on Terrorism? War on China?"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7, 2021
"For the past five years, 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have been stumbling down a path of de-integration and maybe toward outright confrontation. In my view, it is China’s increasingly bullying leadership style at home and abroad, its heads-we-win-tails-you-lose trade policies and the changing makeup of its economy that are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this reversal."
"When dealing with China, speak softly but always carry a big tariff (and an aircraft carrier)."
https://nyti.ms/3l3Zy3b
* 紐約時報知名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在911恐怖攻擊事件20周年前夕,呼籲全球應「多合作、少對抗」。
他並表示,如果美國增加在教育和基礎設施的投資,而非把錢浪費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上,如今就能更有效與中國競爭。
1999 年Thomas Friedman出版「了解全球化─Lexus與橄欖樹」(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一書中,點出在全球化新時代「超強憤怒者」正在崛起的危險。
他曾經是紐約時報駐中東的記者:早在911之前,他已經聞到了憤怒組織的味道。他只是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超強憤怒者」的原型是賓拉登:但他們可以一直源源不絕,來自不同的中東非洲地區,而且不斷的產生新組織,新領導人。
因為這些地區和西方的仇恨史太長、太深、而且他們的自我宗教意識愈來愈強。他們要西方人,包括英、法、美、義⋯⋯滾出阿拉伯人的聖地。他們不能接受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領土的不斷吞噬,而美國毫無條件支持。他們感覺自己正在失去耶路撒冷聖城,因為經由西方的強勢語言,耶路撒冷正等同於耶穌的名稱。穆罕默德的聖山、土地、歷史被「消失斬首」了。
早在911之前,1998年夏天,蓋達組織已經轟炸了美國駐坦尚尼亞和肯亞大使館,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政府向阿富汗發射了70多枚巡航飛彈進行報復。
這是美國這個超級強權有史以來,首次以個別組織為目標,發射飛彈。
當時Thomas Friedman 警告:除非我們解決了造就賓拉登這類超強憤怒者的社會經濟背景和宗教環境,否則他們將對美國的威脅只會越來越大。
這個隱憂,三年後的以9 月11日的恐攻,化為現實。
隨著冷戰結束,對之後國際秩序預測出現不少爭論。 例如,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預測自由市場將獲勝,而且和平即將到來。
但他顯然錯了,衝突並未消失。
Thomas Friedman 曾預測廿一世紀會出現一個古老和新穎事物並存的世界:種族認同和全球化併存,貿易競爭和生產鏈的世界。
在這樣的新世界裡,部族、宗教、民族主義的衝動和全球秩序保持平衡,偶爾會激烈爭鬥。
二十年過去,Thomas Friedman 認為,這個預測是正確的。
儘管俄羅斯總統普丁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半島,但他並沒有派軍隊入侵烏克蘭首都基輔。
雖然中國收緊對香港的管控,但並未入侵台灣。
他認為那是因為全球秩序及互相依存,已成功遏制民族主義的衝動。
Thomas Friedman 認為美國於 2001年入侵阿富汗追捕賓拉登,然後在 2003 年攻入伊拉克,錯誤聲稱該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美國浪費了很多時間和金錢。
在過去的 40 年裡,世界本來大致保持和平。
他認為,這種和平的核心是以美國和中國共存為特徵的全球經濟體系。
但這種平衡,現在可能即將改變。因為中國已成為一個更具實力及侵略性的強權 。
巴勒斯坦領土 變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515紐約時報
*【巴以衝突擴大,對冷靜的呼籲置之不理】
週五,以巴暴力向新的方向發展,致命的衝突震撼了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反以抗議活動在以色列與兩個阿拉伯鄰國的邊境爆發。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領土上,因以色列空襲導致加蕯大規模疏散和死亡,同時哈馬斯火箭也彈連續第五天襲擊以色列城鎮。哈馬斯和以色列官員表示,他們願意在全球呼籲和平和旨在阻止中東最棘手的鬥爭下討論停火。但與過去的以巴衝突相比,暴力以驚人的速度擴散,正在尋找新的立足點,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威脅著以色列整個社會。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14/world/middleeast/gaza.html
*【以色列不斷上升暴力是1948年造成的漣漪】
1948年7月11日下午,新成立的以色列國各團向利達村挺進。他們將在那裡開展一項行動,據許多人說,這項行動對他們的新國家和此後持續不斷的衝突產生了影響,這與本周在同一個城鎮洛德肆虐的暴力事件相呼應。前一年,聯合國調查人員訪問了當時由英國控制的巴勒斯坦,並宣佈猶太人和巴勒斯坦土著不能和平共處。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教派衝突一直在惡化。聯合國通過了一項在獨立的巴勒斯坦和新成立的以色列之間劃分領土的計畫。隨即內戰爆發了。六個月後,也就是1948年5月,鄰國阿拉伯國家拒絕了聯合國的計畫,認為這是殖民地盜竊,並對其進行侵略以阻止其被執行。兩個月後,以色列軍隊抵達利達,該鎮給他們新成立的國家帶來了兩難境地。它的居民是巴勒斯坦人。但在地理上,它是以色列的,位於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之間。這樣的城鎮能融入一個民主、多元文化的以色列嗎?或者它們是通往猶太國家的屏障?甚至內心的威脅?歷史學家仍在爭論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在多大程度上是計畫的、自發的,還是兩者兼而有之。但他們一致認為,從那以後,利達的事件就一直在迴響。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14/world/asia/israel-palestinian-Lydda.html
*【堅固的裝甲仍抵不過加蕯火箭彈,男孩在號稱安全的室內被殺死】
火箭彈襲擊以色列邊境小鎮,5歲的Ido Avigal躲在一個堅固的安全室裡,但彈片仍然刺穿了厚厚的窗戶將他殺死。以色列軍方說,在本週一開始的本輪戰鬥中,加蕯激進組織向以色列發射了至少2000枚火箭彈,其中600多枚是針對斯德洛特的。以色列對加蕯進行了數百次空襲和大砲射擊。星期五,巴勒斯坦官員說,襲擊中有120人喪生,包括加蕯的31名兒童。以色列官員說,在以色列方面,包括伊多市在內的七名平民和一名士兵被殺。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14/world/middleeast/ido-avigal-israel-palestine-gaza.html
*【美國宣佈不用戴口罩引發引發各州和城市混亂】
明尼蘇達州取消全面戴口罩規定,但該州最大的城市明尼亞波利斯,仍然需要。密西根州,肯塔基州和奧勒岡州,州長們告訴接種疫苗的人們,可以不戴口罩出門。但是對於紐約人,紐澤西人和加州民眾,仍強制戴口罩。週五,全國各地的州長,商店老闆和辦事人員都在忙碌著瞭解聯邦準則突如其來的變化。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14/us/no-masks-cdc.html
*【在隨和風度之下,拜登是個急性子又沉迷於細節的人】
在政策問題上,拜登總統在檢查和猜測自己和他人時需要花費幾天或幾週的時間才能下定決心,快速決策不是拜登先生的風格,作為一個樸素的政治家,卻掩蓋了一個更為複雜的事實,在下定決心之前,總統要求數十名政策專家進行數小時的詳盡辯論,然後才得出結論,就圍繞西翼的人稱他為蘇格拉底式的“旅程”。這樣的過程,讓他的顧問來說很困難,有時會遇到一些模糊的問題,避免拜登發怒,所以不能含糊的談話要點,而且還避免使用首字母縮寫詞或過多的政策細節來回應。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14/us/politics/joe-biden-policy-decisions.html
*【中國成功登陸火星】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於15日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著陸,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印跡,邁出了中國星際探測徵程的重要一步。後續,祝融號火星車將依次開展對著陸點全局成像、自檢駛離著陸平台並開展巡視探測。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14/science/china-mars.html
*【最新調查發現,美國許多未接種疫苗的拉丁美洲人希望注射疫苗】
據Kaiser Family Foundation發佈的研究報告指出,新冠疫情對拉丁裔家庭產生的影響更為嚴重。在對778名拉丁裔成年人的調查中,只有不到50%的人至少接種了1劑新冠疫苗。在尚未接種疫苗的受訪人群中,17%的人希望儘快能夠接種疫苗,其餘未接種疫苗的人員因擔憂副作用會影響工作、擔心醫療費用等原因不願意接種。此外,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擔心自己或家人感染新冠病毒。
https://www.nytimes.com/2021/05/13/health/covid-vaccine-latino-hispanic.html
巴勒斯坦領土 變化 在 巴勒斯坦领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巴勒斯坦领土 (阿拉伯语:الأراضي الفلسطينية المحتلة;希伯來語:יהודה והשומרון וחבל עזה;英語:Palestinian territories)由約旦河西岸地區和加沙地带两个地区 ... ... <看更多>
巴勒斯坦領土 變化 在 巴勒斯坦领土变化。 的相關結果
巴勒斯坦领土变化 。 ...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投票,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巴勒斯坦分割案,这就是所谓联大181号决议案。 犹太人 ... ... <看更多>
巴勒斯坦領土 變化 在 五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領土變遷,看後沉默 - 每日頭條 的相關結果
2018年5月21日 — 以色列版圖變化二戰中,猶太人遭到殘酷迫害。戰後,他們渴望建立一個自己的猶太國家。猶太復國主義在英美等國的支持下,大批移民祖先居住的巴勒斯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