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亮創作素燒陶壺 g1100115aa02
新北太魯閣族工藝師高雪亮創作不上釉的素燒陶壺,她解釋,破裂的陶壺代表著台灣水泥公司開礦剝奪祖靈與土地的根,盼望麻繩縫合受傷的土地。(高雪亮提供)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02140033.aspx
創作多元的高雪亮以鋼筋、木材、竹編,在台灣燈會製作大型花燈,利用奧地利進口水晶製作象徵祖靈眼睛的項鍊。整個家庭成員投入工作室,展現並承傳太魯閣族的家庭團結精神。
高雪亮說,藝術家創作應不受拘束,並尋求思想與理念。她為求精進,目前就讀台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創作時,不上釉的素燒陶壺產生巨大裂縫,與同學的完美陶壺截然不同。
教授與同學不解其創作理念,高雪亮說,破裂的陶壺代表著台灣水泥公司開礦剝奪祖靈與土地的根,她用麻繩或皮繩將裂縫串聯縫合,希望受傷的土地有一天恢復生機。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02140033.aspx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1的網紅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對台灣的在地工藝文化是什麼樣的想像呢?⠀ ⠀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曾在義大利Fabrica溝通研究中心交流的黃若潔Jenny。⠀ Jenny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曾於捷克布拉格藝術設計暨設計學院K.O.V工作室交換。2016年則在班尼頓集團(benetton)創立的義大利Fabrica溝通...
「工藝設計系」的推薦目錄:
- 關於工藝設計系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工藝設計系 在 Tnn滔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工藝設計系 在 YamNews 蕃新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工藝設計系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工藝設計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工藝設計系 在 Re: [問題] 讀工藝設計與工業設計哪個好- 看板Design 的評價
- 關於工藝設計系 在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 Hom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工藝設計系 在 工藝設計 | Dcard 的評價
工藝設計系 在 Tnn滔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熱門話題
牛年到,紅吱吱的手作水桶包讓你「紅」運當頭💖
精細手工完全難不倒工藝設計系畢業的女神 張景嵐 ✨
女神親手製作的皮革包,連小編自己都好想要啦!!
👉完整文章連結請見留言處哦↓↓↓
#張景嵐 #牛年 #春節 #皮件 #手工皮件 #手做皮件 #手作皮件 #皮件課程 #手作 #手做 #DIY #hechopormi由我製革 #滔滔 #TNN滔新聞 Hecho Por Mí 由我製革
工藝設計系 在 YamNews 蕃新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熱門話題
牛年到,紅吱吱的手作水桶包讓你「紅」運當頭💖
精細手工完全難不倒工藝設計系畢業的女神 張景嵐 ✨
女神親手製作的皮革包,連小編自己都好想要啦!!
#張景嵐 #牛年 #春節 #皮件 #手工皮件 #手做皮件 #手作皮件 #皮件課程 #手作 #手做 #DIY #hechopormi由我製革 #滔滔 #TNN滔新聞 Hecho Por Mí 由我製革
工藝設計系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家對台灣的在地工藝文化是什麼樣的想像呢?⠀
⠀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曾在義大利Fabrica溝通研究中心交流的黃若潔Jenny。⠀
Jenny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系,曾於捷克布拉格藝術設計暨設計學院K.O.V工作室交換。2016年則在班尼頓集團(benetton)創立的義大利Fabrica溝通研究中心進行一年半的交流。返台共同創辦Studio Algae,針對臺灣工藝以及在地文化進行調查及研究計畫,目前為獨立設計工作者 。⠀
⠀
歡迎大家來聽聽這週的離島人播客節目,⠀
來聽聽Jenny在義大利Fabrica溝通研究中心交流的經驗以及作為產品設計師對台灣在地文化的想法。⠀
-----⠀
🎙Ep072 - 義大利跨領域產品設計師:黃若潔⠀
#JochiehHuang #黃若潔⠀#離島人
🔗https://www.jochiehhuang.com/⠀
🔗@fabricaresearchcentre⠀
⠀
🏆經歷⠀
- 台灣 獨立設計工作者⠀
- 台灣 Studio Algae:共同創辦人⠀
- 台灣 義大利Fabrica溝通研究中心 產品設計師⠀
⠀
🎓學歷⠀
- 捷克 布拉格藝術設計暨建築學院K.O.V工作室:交換⠀
- 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士⠀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 Youtube | https://bit.ly/ho_youtube
🎙 參與錄音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nterviewform
🎧 收聽 on Spotify | http://bit.ly/podcast_humansoffshore
👉🏼 Follow us on Instagram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ig
👉🏼 Follow us on Facebook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fb
工藝設計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陶瓷雕塑展 #林洛安專訪
凝結萌芽的瞬間,微觀生機之傳承
法國畫家歐仁•德拉克羅瓦曾說「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本書」藝術家林洛以植物的意象,創作出內心對於美的造型想像,綠意盎然、生生不息又完美的幻想世界
山林間奔放自由的童年
中忘卻停下腳步回頭探究自我。洛安回想起就學的時光說到:我一直是生長在台北的孩子,相當融入城市中快速的腳步、繁忙的生活,求學的階段就讀普通國高中,下課後不外乎穿梭在人來人往的台北車站,擠在電影院般排排座的補習班,周末再起個大早到圖書館報到,日復一日的規律又乏味的生活讓我漸漸遺忘觀察日常事物的樂趣。
聊著聊著,說到小學久遠的記憶略微模糊,述說在自然中度過的童年時光「當時媽媽將我和弟弟送到陽明的森林小學就讀,全校只有六個班級,還記得每個班級在大水溝旁邊都有塊田,每天早上都要從水溝撈水照顧自己的農作物,可能是四季豆、番茄或是小黃瓜。在森林小學的課程一周有兩日半天的自然課程,老師讓我們在山中集合,每周帶學生認識校園周遭的植物與動物,除老師的講解還需到圖書館翻閱圖鑑、書籍,認真查資料加上寫生畫圖才能完成一張學習單,那時候就發現自己對於植物寫生的喜愛。」經過這段敘述,可以想像童年在山間奔跑的自由與快樂,加上林洛安家裡曾開過花店,走在路上、有花草的地方,母親便會一一告訴她這是什麼花、這是什麼植物…,因此在成長過程中不知不覺累積了大量植物知識。
林洛安的父親長年居於雲南的西雙版納,從事普洱茶商的工作,回台期間總會與她分享在當地與茶山村民互動、述說生長了百年的野生茶樹是多麼地高,而茶的採收作業是如何遵循季節更迭來摘取葉芽,使茶樹生長得更茂密;不使用農藥與人工化肥,以維持大自然間生息的平衡,洛安每每聽起關於茶山的故事,便會對大自然有種景仰與說不出的感謝,感謝大自然的照顧。
在城市中尋找綠意
近幾因搬家緣故,有幸家中多了一片小小的花園,喚起林洛安對花草的興趣,開啟了綠手指生活,其中對於多肉植物更是上心,其圓潤而飽滿的葉面和多變的外型令她感到驚奇,漸漸投身研究如何種植,進而有了自己一個多肉植物小天地。
就讀研究所期間,林洛安曾於誠品歐風花藝店打工一段時間,每日店內皆會保有2、30種進口花材與葉材,以及各式植栽與大型植物裝置,打工期間認識了許多植物與花材,也能利用上班空檔練習花材的搭配。這些生命經驗、對於植物的喜愛與研究,不知不覺已成為創作的養份。
取材於自然的溫度創作
大學就讀台藝大工藝設計系期間,林洛安接觸了多樣工藝媒材,包含金屬、陶藝與木工等,剛開始她覺得陶藝並不吸引人,經過兩年的學習,發現陶藝的塑造過程、裝飾技法與燒成都有著深厚學問與知識,而陶土的易塑性、能立體呈現作品外型等特質,更是令她深受吸引的原因。洛安認為「陶土經常被形容成為一種溫暖的材,在適當的濕度下捏塑起來的觸感柔軟細緻,其原料包含高嶺土及複雜的礦物質,使其成現不同的色彩、硬度、燒成溫度、黏土顆粒的粗細。對於土的掌控,水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只要對乾濕度控制得宜加上眾多的成型方式,黏土就能在手中千變萬化,結合了土、水及在燒成環節需要用到的火,這樣近乎自然的材質皆取之於大地,甚至滋養了同樣被喻為溫暖的材質-木材,大地對我而言就是最溫暖的存在。」
從眾多媒材當中,林洛安選擇專注於陶藝創作,本次展覽作品造型元素靈感通常源自於植物的啟發,更將自然界植物所展現的對稱、飽滿、滑順、曲面等元素納入其中。
捕捉生機展現瞬間
本次系列作品以植物發芽的瞬間與繁衍的傳遞,作為展覽主軸,林洛安觀察到許多女性藝術家創作靈感經常來自植物、花卉與性徵,例如美國女性畫家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的花朵繪畫「對於大部分的開花植物來說,花朵背負著複雜美妙的繁衍工作,它們色彩艷麗、香味誘人,花瓣的造型襯托出花粉和花柱,吸引昆蟲來傳遞花粉,繁衍後代。」。
(萌系列作品)微觀植物的細節,作品呈現圓潤、簡潔的線條,將特點聚焦,林洛安舉例作品(萌),在一似葉面組織的平面上的兩點,象徵著甫冒出的芽點,佐以戲劇性的色彩打光加強重點。(傳遞系列作品)外型靈感來自於顯微鏡下的花粉,理念源自花粉的傳遞過程,授粉代表著植物生命延續與傳承。在作品的展現上也承續著自然界的定律「散撥越多種子提高生存機率的定律」大量複製同樣一件的組件作品ex. (向光),使用種子發芽意象並向著陽光方向排列,呈現出律動感及方向性。藉由不同的媒材質感與成形方式,希望能更貼近她所想要傳遞的視覺感受。
自然的樂章與傳達
「我希望透過我的作品,也能傳達這樣的感受給觀者,讓觀賞的人能夠感受到美好及愉悅的情緒。」當藝術家林洛安徜徉於大自然所帶來的感動及美時,經由創作將這些生長的瞬間記錄下來,透過這樣的實現過程,傳遞給觀者,同時也達到自我療癒。林洛安的作品如同一首平靜溫涼的歌曲,卻飽含生命力與希望,帶領觀者徜徉於自然界的篇章。她更希望此次展出能有別於以往以材質特性為出發的習慣,以最純粹又新穎的視覺感受傳達作品義涵,帶來不一樣的陶瓷雕塑作品。(文:金車文藝中心)
林洛安學歷:2013-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所陶瓷組
2009- 2013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系
獲獎 :2014 第十屆日本美濃國際陶藝競賽 入選獎
2014 澳洲黃金海岸國際陶藝獎 入選
2014 南投縣第十五屆玉山美術獎 入選獎
2014 南瀛獎 佳作
2014 西班牙17 th Biennal de Ceràmica d'Esplugues 入選
工藝設計系 在 工藝設計 | Dcard 的必吃
我想請問工藝系夜間部,如果要考試的話,大概考些什麼,設計的題型大概是什麼樣子,需要作品集嗎,讀過工藝系覺得覺得很乏味嗎,還是很有趣,問題有點多( •̥́ ˍ •̀ू ... ... <看更多>
工藝設計系 在 Re: [問題] 讀工藝設計與工業設計哪個好- 看板Design 的必吃
※ 引述《lvc505 (zero)》之銘言:
: 請問設計在校生與前輩
: 讀工藝設計好還是工業設計系好?
: 愚對工藝設計較有認知與興趣
: 可是讀工藝設計感覺未來發展不大
: 讀工業設計感覺比
: 工藝設計好 去年學過半年
: 對工業設計興趣並不多
: 但發展性感覺比較廣
: 在職專班選擇
: 大同大與臺藝大您會選哪一間
: 前輩對這兩間學校有什麼看法
: 懇請建議
我是台藝工藝的在校生,提供點想法給你參考。
首先就你根本的問題來回答:
工藝設計(Craft & Design)和工業設計(Industrial Design)哪個比較好?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必須簡略理解兩者為何,才能進行比較,
就像連萊姆都沒吃過,怎麼能知道它和檸檬的不同?
首先,何謂工藝?
工藝擁有淵遠的歷史長書,如石器時代的繩紋即可視為一種工藝成就,
簡略地說:「將材料經由生產技術轉化成一件能夠使用或具有意義的物品」,
這件事情即可稱為一種工藝,更多的例子如各代材料雕刻、金銀珠寶、
餐盤器皿家具等,都可視為當代工藝的展現。
我們跳過一堆工藝論述,直接到設計史上的轉折點來看,
要知道,現今所有的設計活動皆雛形自工業革命後,
在工業革命以前因技術受限,藝術思維得以和技術並存,
而在工業革命後,技術領域單方面爆發性成長,
生產技術成為引導產品方向的指標,這件事情直接地影響了工業設計產業的誕生。
請容我略過中間一連串的運動和思想發展,我們直接看到設計行為的轉變。
以前,一個生產木椅的木匠可能從刨木、切割、組裝等所有生產行為,
到所謂的造型設計都是一手包辦;
現在,一位家具設計師可能只消把精神花在椅子的造型上以及市場行銷。
從上述例子我們看到了甚麼變化?
過去,一個人必須負責一件產品的所有,
一位木匠做了100% 的椅子,所以他能決定椅子的全部,
但相對的他也必須要會所有跟椅子生產過程相關的技術,
所以他可能一生就只是個做家具的木匠。
現在,一個人只消負責一件產品的一部分,
一位設計師可能只做了一張椅子的50% (若舉汽車為例則可能只有10%)
設計師不用會所有木匠應該要會的榫接或是裁木技巧,
他只負責做造型的發想,頂多了解些技術基礎以方便生產流程。
好處是設計師能做的領域變廣了,他除了木料之外還可以設計鐵、瓷、玻璃、塑膠等,
而且不只能做椅子,諸如3C產品到各式家具、書籍等,
從口紅到火車都是設計的範圍。
壞處而言,設計師能決定的深度減少,
他必須受限於上游廠商的技術,或是公司的機構部門和研發部門,
除非你本身就是該技術的提供者。
再舉汽車為例,實際上決定整個車體構造的往往都不是工業設計出身,
而是機械系等等工科出身人士,工業設計師只是負責幫車想一件漂亮的外衣,
且這件外衣必須受到車的本體結構諸如軸距、引擎位置等等因素限制。
設計師能決定的大概類似車頭燈花紋要菱形還圓形,秋冬限量色要銀灰還是雪白之類。
(誇張比喻)
而這就是工藝設計與工業設計的不同,
在意義上,我不能說哪個比較好,因為兩者的層次不一,
工藝設計的層次較高,工業設計較低。
但是我們可以就實際產業情況來看看兩者的好壞。
先說,關於工業設計,
板上不乏許多工業設計業界的前輩所發的心得,
不妨參考他們的血淚還比看我在這邊唬洨有價值的多,
所以我們先從工藝設計的角度切入。
一位工藝設計出身的有為抱負青年現在大抵能分為兩類方向,
一是藝術創作,二是工業(產品)設計,
工藝設計的教學模式比較希望你可以完整的給予作品人文價值,
而非只是追求產品功能,
量產行為在工藝的眼裡絕非必要,因此有許多人乾脆直接投身工藝創作,
將質的部分提升到最高,以質做為價值化的基準,而非產品的銷量。
但在這領域會遇到的難點有二,
一個是藝術家的共同罩門:行銷,
我不知道國外的類似科系如何,但在國內來說,工藝系並不會教你怎麼賣,
然一件工藝作品即便登峰造極,賣不出去就是些破銅爛鐵,
藝術家終究要吃飯,小孩不會省奶粉,
眼下有許多的例子是作品水準超絕,但創作者生活困頓的。
第二個難點是「技術與思想的弱勢」,
以目前局勢來說,不光是工、商受到中國的成長壓制,
藝術設計類別也相當的有壓力。
拿陶瓷為例,對岸景德鎮隨便抓一個中年失意男來陶塑可能隨手就捏個飛龍在天,
台灣工藝設計出身的要做個毛蟲倒掛可能都要耗老半天,
我的比喻很誇張,可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人家真的「用生命在做陶」,你拿甚麼技術跟人家比?
而且近年中國行銷能力趨強,以前因為封閉所以我們沒這煩惱,
現在你知我知買家知,我們的東西還要不要賣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傳統廟外柱子的雕刻知道吧?
現在許多都是對岸刻畢後,運過台灣海峽來裝置,非本地工匠所為。
所以作品的理念就成了最後的希望,
以作品思維來取勝是很聰明的做法,但是身為工藝系的你,
理念教育沒有美術系來的強,且要賣理念還需要配合時代潮流,
太老沒人要,太新賣不掉,
想要用強大的創作理念來做本,其實很難。
那麼工藝出身而轉工業設計的人是否會過的比較好?
其實也不盡然。
工藝設計系的人的確在材質和傳統生產流程的掌握上會比工業設計系來的稍強,
但只要牽扯到物理層面(機構)、資訊層面(程式)以及市場掌握(行銷)三者,
就會露出馬腳,完全無力。
我只簡提至此,再次強調我並非工業設計的專家,請另尋板上高人。
最後再由學校的部分來分析,台藝工藝和大同工設的差異。
講是這樣講,不過我只能聊聊台藝的部分,因為大同我完全不熟 ... 。
原PO有提到你的方向是在職班,這是相當重要的一點。
台藝的工藝系大學部目前有四種學制並存:
日間部、進修部(夜間部)、在職進修班以及學分班,
日間部係由高中生所組成,經學測或指考分發來的,
夜間部的組成則常有轉折,因考制時常變革,目前來說大都是復興美工出身,
小部分高中重考生,而一半左右可能都不是應屆的學生。
在職班則大都是平常已經有工作的社會人士,因此組成較為複雜。
學分班同在職班,不過學員比較多是因興趣取向而來修取該學分科目,
只挑選有興趣的課程繳交學分費上課,
當然也有不少是先在學分班打滾後直考在職班的。
我本身主要是夜間部學生,過去也修過學分班和日間部的學分,
因此我的觀點不見得完整,請不要以我的觀點概全。
台藝工藝最大的特色在於各學制皆有優勢,資源來說大體上日夜均分
(當然日間部還是有許多優勢),師資方面也有許多共通,
不會因為名為夜間部所以師資就較差(實際上有的還比較好),
而在職班也享了該有的待遇,學分班亦同。
然在教學系統上,在職班的課程較為簡化,理由不難理解:
在職班只有六日上課,能修的時數就是那樣,這無可厚非,
但是在有限的教育資源下,除非學生是設計奇才,否則必然會遇到許多問題。
最為明顯的即在職班教的技術不夠業界所需。
理由同上,時間使然所以在職班所能學到的技術當然不深,
且成員平時還需負擔家計,無閒私下練習,
如果是想轉換跑道的學員就只能學到大略基礎,想再深入還需另尋他法。
順帶一提,在設計思考上也會存在這樣的問題。
而另一個最為顯眼的問題是台藝工藝本身所存在的詬病保守,
台藝工藝本身絕大部分的師資都是自家工藝系出身,
且高層幹部從專科時代就大抵固定,鮮有換血,
講好聽點是技藝傳承,講難聽是近親繁殖,
去除最新一代的師資因有受時代馴染所以尚稱創新,符合現代設計教育所需,
老一輩的龍頭有時根本難以溝通,思想老朽,
我不是指全部,但這是確實有的現象。
試問,一個最需求新求變的藝術設計領域竟以保守為本,這該如何是好?
不是說傳承不好,但是過份保守只會終致枯萎。
另一個顯眼問題是系上方向不定,
近年因工業設計當紅,系上因而想重視產品設計部分,
但是不論師資和課程安皆不恰當,
今天論工藝系究竟是產設強還是創作強,
我只能說是兩者都不是,弄的半調子。
要工藝技術沒雕塑系強,要產品設計沒工業設計系強,
要創作理念沒有美術系強。
話說回來,
我到底沒有告訴你哪個選擇較好,因為我已身處選項之一,
我自己是台藝的人,面對缺點會以放大鏡觀視,
再者我也只是個以想法過日子的學生,實務層面尚少,
實在沒有那個資格來做比較的工夫。
最後希望這些論述沒有嚇到原PO,反而可以幫助你了解弱點何在,
讓你在作規劃時可以更完整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3.13.8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