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趕上最後一天 在 Tate Britain 的英國浪漫主義畫家 Jmw Turner 的特展~ 再次帶大家一起看看線上畫展。
特納被稱為英國最偉大的風景畫家,這個特展展出從18世紀90年代~19世紀40年代末藝術生涯中的作品。從早期的學院派風格,可以看到他精湛描寫細緻的素描線稿和水彩作品,到後期開始走向現代,畫面呈現出抽象地捕捉大氣、光和水的整體氛圍。
特納過去常在夏天維持在英國四處旅行,冬天則在工作室裡創作的習慣。他用畫筆忠實紀錄著當時英國歷史上的重大變革,從法國大革命後,英國與法國間的戰爭裡紀錄著大砲和各種海上戰事,甚至親臨戰場畫下素描紀錄。再到工業革命,蒸氣火車也成為他筆下關注的主題,以及廢除不人道的奴隸制度....等等英國近代文化上的變遷都深刻紀錄在他的畫作裡。
不能逃離這個城市,就好好感受這城市好的一面吧!身在倫敦,沒什麼比可以親眼看到這些大師的畫作更讓我感到開心的了!跟大家分享~💖
<<<<<<<<<<<<<<<<<<<<<<<<<<
#london
#londoner
#londonlife
#vickylin
#art
#artwork
#oilpainting
#JMWTurner
#林韋綺
#倫敦日常
工業革命 浪漫主義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切都是豬膀胱】🐷
豬或許是用途最廣泛多元的家畜,尤其古時候物資較為短缺,無論在東西方文化,豬身上的每個部位幾乎都會被物盡其用,一絲一毫都不放過,包含豬膀胱。
豬膀胱可以拿來做什麼?入菜、入藥,或做成樂器和玩具…等等,都是常見用途,另外,豬膀胱也曾經為藝術史貢獻良多。
------------
在旅居英國的美國畫家約翰・戈夫・蘭德(John Goffe Rand,1801-1873)1841年發明錫製顏料管之前,畫家需要從顏料商那裡買來由礦石或是植物所研磨成的各色顏料粉末,再回到工作室加入亞麻仁油或核桃油等油類,製作成油畫顏料。這些顏料有時就是被分別貯存在一袋又一袋的豬膀胱裡頭,等到需要時再擠出來使用。
雖然比起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室裡,學徒得由研磨礦物粉末,再調製顏料,一切從頭開始來得方便些,但是拿豬膀胱做為顏料容器並非如此完美,例如容易破損導致顏料溢出,或者戳破它們取用顏料時,還得想辦法密封開口。
〝被畫家耽誤的發明家〞蘭德一開始就為他的革命性發明向美國專利局申請專利。這種錫製顏料管不但方便貯存顏料和收納,使用時整潔得多,也不會有怪氣味,同時還可避免顏料變乾的問題,對於畫家來說實在是太方便了!
不過即使提供極大便利性,因為錫製顏料管起初價錢高昂,豬膀胱還得再過個幾十年才會被逐漸淘汰。
就連法國浪漫主義大師-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這種背景硬又名氣響亮的成功畫家也都繼續使用豬膀胱盛裝顏料,再擠到調色盤上,奔放揮灑出磅礡氣勢與華麗色彩。想像一下公共委託案眾多的德拉克洛瓦大師在工作架上埋頭工作,身邊被成堆豬膀胱包圍的情景,多~浪~漫~(咦😁
待到19世紀中期之後,錫管顏料越形普及,剛好成為印象派漫遊自然,追逐〝外光〞(en plein air)的有利條件。你想想,如果莫內和雷諾瓦每次出門畫畫,要努力捕捉轉瞬即變的光影變化已經很忙碌,還得背上一堆豬膀胱顏料袋,然後萬一不小心失手或是摔一跤,可能就會發生袋破顏料亡的悲劇惹…..
#豬膀胱顏料袋 看這裡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561926/Has-Gainsboroughs-paint-set-attic-former-home.html
------------
對於老百姓而言,豬膀胱除了入菜做成義大利香腸Ventricina、西班牙香腸Sobrassada,或是讓人口水流不停的法式佳餚「膀胱雞」,18世紀末的英國因為物資較為豐富,豬膀胱則更常被用來作為玩具。充飽氣體的豬膀胱就像顆氣球被丟來丟去,或是塞進乾燥的豆子在裡頭滾動碰撞發出聲響,都是可以讓小P孩消磨時間和精力的好選擇。
18世紀英國畫家-德比的約瑟夫・賴特(Joseph Wright of Derby,1734-1797)就畫了這麼一幅《兩個男孩和豬膀胱》(Two Boys with a Bladder,c.1769-1770)。
畫面中有一大一小兩個男孩,大男孩正鼓起雙頰就著吸管奮力為豬膀胱吹氣,小男孩則是眼巴巴地盯著大哥完成這項〝神聖的任務〞,想要快點玩到膀胱球。在一片漆黑的背景中,豬膀胱因為被後方的燭光映照,成為畫面中心焦點,就連上頭的血管都清晰可見。
真好奇有沒有怪怪的味道?
像賴特這樣運用單一光源所營造的夜景畫讓人想起法國最著名的〝燭光畫家〞之稱的拉圖爾(Georges de La Tour,1593-1652)宗教畫風格,而男孩吹豬膀胱的題材也早在17世紀的荷蘭藝術中常有所見。
------------
荷蘭黃金時期由於新教信仰不主張崇拜偶像,以往繪製聖經故事和聖人事蹟的宗教畫失去光環,加上較為均富和階級平等的社會風氣,使得資產階級品味崛起,靜物畫、風景畫和風俗畫都成為受歡迎的主題。但是無論靜物畫和風俗畫不免都要隱含警世寓意,這樣才能在欣賞畫作的同時有所提醒增加深度,例如豬膀胱主題就是。
豬膀胱在這類荷蘭〝虛空〞(vanitas)畫作中,不僅僅是玩具而已,其實更像是肥皂泡泡的變體。而肥皂泡泡那瞬間迸裂的脆弱易逝,不就像世間生命與眾多事物般短暫無常嗎?
即使現代科技和醫藥已經有大幅進展,仍有許多人力所無法控制之情況,更何況是疫病侵擾、煙烽戰火交迭起落的古代?無力避免且不可預期的莫可奈何都讓古人更加感慨。因此豬膀胱氣球當然是玩具,但若成為畫作題材時,意義通常就不會如此單純享樂了。
------------
賴特是英國史上首位出了倫敦,回到故鄉,照樣能將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的重要畫家,他的夜景畫自然不可能完全承襲前人而來。
儘管賴特畫作裡戲劇性的明暗對比和光影效果確實受到荷蘭大師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和傑拉德・範・昂瑟斯特(Gerard van Honthorst,1592-1656)等人影響,然而身處工業革命發軔之地,賴特的夜景畫同時反映出啟蒙時代對於科學的專注和興趣,於是他的關注對象還包含科學實驗場景、新式機具器械和工業革命景況等等,並且在畫中探索工業技術和科學成就。
------------
另外,17世紀荷蘭風俗畫出現豬膀胱的背景,通常是農民、市井階級在節慶或是宰殺牲畜場景時。
從17世紀荷蘭畫家卡斯帕・內切爾(Caspar Netscher,1639-1684)所創作的《被屠宰的豬》(Slaughtered Pig,c.1660-1662),也能見到男孩正拿著吸管努力對豬膀胱吹氣。以背景看來,這應該是廚房角落,就樸素的服裝而言,男孩可能是個普通人家的孩子,說不定就是屠夫或是廚房傭人的小孩。
這類荷蘭風俗畫裡的屠宰牲畜主題源自中世紀每年屠宰季的傳統,尤其11月正是把豬隻宰殺之後,醃製或加工,準備年節和寒冬來臨之用。1640年代開始,荷蘭畫家越來越常繪製這類將動物宰殺後,吊掛在木梯橫桿上的景象,背景通常都是在廚房、穀倉或馬就廄裡,就連林布蘭也曾經創作現存於羅浮宮的《被屠宰的公牛》(Slaughtered Ox,1655)。
同樣都是屠宰動物,畫面意義卻會隨著對象而不同。
牛對農耕工作貢獻良多,又象徵精力旺盛的男性,也常被當成供品,因此自古代就有犧牲的涵義,被屠殺的牛同時也代表耶穌為了拯救人類而受難。不過豬就不同了,由於平常食慾太好,狼吞虎嚥又無法提供勞力回饋,因此宰殺豬隻有時含有貪婪寓意,而豬的貢獻得等到牠死後才能好好發揮作用。
------------
跟荷蘭風俗畫裡衣著平淡的男孩相比,在《兩個男孩和豬膀胱》中,賴特筆下的男孩卻穿得極為講究。你看他們的蕾絲領口和袖口、金色滾邊和緞面衣料,都不是一般老百姓的穿著。
事實上,這比較可能是賴特為了呼應英國當代流行的〝花俏畫〞(fancy pictures)風格所創作,而非呈現真實情景。畢竟賴特是位成功的肖像畫家,技巧與創意缺一不可,即使要畫農村產物豬膀胱,也要賞心悅目才能迎合金主們挑剔的品味啊~
同樣都是豬膀胱,賴特卻讓它增添了科學實驗的知識性和精緻感,為豬膀胱的人生開闢了另一條道路。要是這位豬膀胱地下有知,會不會給他有點感動?🐷🐷🐷
#一切都是豬膀胱🐽
#不要再誤會豬了🐖
#非洲豬瘟退散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工業革命 浪漫主義 在 偽文女生英國札記 Hong Kong Girl in U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英鎊學歷史:紙鈔上的名人(下)
上集提過在英格蘭流通的紙幣只有四種面值,每款背面皆印有各個範疇的著名人物,£5與£10的代表就分別是政治家邱吉爾(Sir Winston Churchill)和女作家珍·奧斯汀(Jane Austen)。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 1723-1790),他出現在紫色的£20紙鈔背面,肖像旁寫上了“The division of labour in pin manufacturing: (and the great increase in the quantity of work that results)”字句。他最為人所知的著作《國富論》奠定了經濟學的基礎,現代社會的自由貿易、勞動分工等概念也是源自這本書呢。
去年二月,英格蘭銀行發行了新的£20紫色塑質鈔票,主角換上了浪漫主義畫家威廉·泰納(J.M.W. Turner 1775-1851),他擅長以油彩、水彩繪畫風景畫,語錄“Light is therefore colour”便帶出了他作畫時對光線與色彩的靈活運用。仔細一看,泰納的自畫像背後亦展示著他的另一幅作品《The Fighting Temeraire》──夕陽下,一艘曾經擊敗拿破崙軍隊的退役戰艦無畏號,正被前方的蒸氣船拖拉到某處解體。這幅鉅作更曾在全民投票中,贏得「英國最偉大畫作」的第一位!
以上兩款£20鈔票目前仍然在市面上並存、流通,但在交接時期完結後,就只能汰舊換新了。
£50的紅色鈔票較為特別,除了擁有最大面值與面積,更有兩位相關的人物同時「鎊上有名」,分別是發明家詹姆斯·瓦特 (James Watt 1736-1819)和企業家馬修·博爾頓 (Matthew Boulton 1728-1809)。前者表示“I can think of nothing else but this machine”,後者和應“I sell here, Sir, what all the world desires to have-POWER”,二人合力將蒸氣機改良並運用到工業上,解決了許多機械操作的動力問題,大大加速了工業革命的進程。雖然我的物理學知識已所剩無幾,但依然記得功率(Power)的計算公式,而它的單位──瓦特(Watt)就是以詹姆斯·瓦特的名字命名的。
再過一個月,新一款£50紙鈔又會面世,這次的重點人物會是誰?假若你有看電影《Imitation Game》的話,應該會猜到哪位角色能夠擔此重任。要介紹他的悲慘身世與傳奇故事,或許等我遲些再另闢篇幅吧。
沒想過一紙鈔票也可以是一頁歷史書,現在多了點空餘時間與閒情逸致,才留意到更多生活上的細節與本質。如果有人問,認識這些人物與故事有什麼實際用途,我只能回答一句,No knowledge is useless,這是從前醫學課程教會我的事。
工業革命 浪漫主義 在 Lec13 歐洲文化導論理性時代、啟蒙運動和浪漫主義 - YouTube 的必吃
Lec14 歐洲文化導論 工業革命 與資本 主義 · Linguistics, Style and Writing in the 21st Century - with Steven Pinker. ... <看更多>
工業革命 浪漫主義 在 開始興起屬於各地域的古典樂國民 - Facebook 的必吃
18世紀,受工業革命的反思,開始產生啟蒙運動,進而強調「人」的浪漫主義興起,古典樂進入浪漫時期,強調個人情感主義的特色;而其個人主義的特點,讓各個民族開始興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