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4天峨眉包車團,四川的很多景區中文標示都很清楚,所以我們常常提供包車自由行,由司機沿路安排食宿,沒有導遊陪同進景區,大部份司機都有自己的專長,有些很愛拍熊貓、有些很會找吃的...
#斜槓司機 #峨眉金頂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樂山大佛,全名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之處,是世界上高度最高的石佛像。整座佛建成於唐朝,先後歷經3位負責人,耗時約90年才最終完成。大佛整體開山而建,而發髻等部分結構則為後期添加。大佛在建成時,外側曾有木閣加以保護,但後來已經完全損毀。...
峨眉金頂 在 T×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深夜未睡的大家有速報看~~~~!完成了三天在峨眉金頂的行程,明天去上海囉~~
這趟行程的外拍拍的照片不多,但都很好看,反倒是小伙伴辛苦了,抓緊時間拍了很多套!!期待看到正片!!
在峨眉金頂走動都很不舒服,辛苦小伙伴跟攝攝了!
峨眉金頂 在 Ivy,不在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Sichuan
大家好!我是峨眉山第十八代掌門人!(下音樂🎵)
沒辦法,來到峨眉山就想到峨眉門派好像很厲害(?)
.
今天起了大早,去金頂
一直聽說會很冷、還會下雪
我今天塞了2件毛衣、3條褲子、大圍巾、毛帽、手套,備妥暖暖包及熱開水 😏
準備上山時,還買了冰爪,這樣走在雪地中才不會滑倒
包得跟粽子一樣,在雪地中健行緩梯上山,走起來有點喘,但是好熱啊!
一邊走一邊脫掉手套、圍巾 😂
一路上看到的雪景很美
忍不住一直停下來拍照
這次終於看到扎扎實實的雪景,覺得感人 😭
到達最頂端有一尊金色大佛
此時開始下雪
哇嗚,鄉下人我第一次看到下雪❄️欸
還去接雪,看看到底長怎樣
是細細粉粉白色的
之後雪大到需要拿傘撐
一片濛霧什麼都拍不起來的時候
收起相機,專心用眼睛欣賞這片白色世界。
.
以下開放你們的雪景照片跟我分享 ❄️❄️❄️
.
#中國 #四川 #Sichuan #China #China_travel #Sichuan_travel #峨眉山 #峨眉金頂 #金頂
峨眉金頂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樂山大佛,全名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匯之處,是世界上高度最高的石佛像。整座佛建成於唐朝,先後歷經3位負責人,耗時約90年才最終完成。大佛整體開山而建,而發髻等部分結構則為後期添加。大佛在建成時,外側曾有木閣加以保護,但後來已經完全損毀。樂山大佛歷史上曾有過多次維修,在民國時期曾被楊森所屬士兵在軍事訓練中部分擊毀,但隨後又由他人集資修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樂山大佛得到妥善保護和維修,1956年8月16日公佈為四川省第一批歷史及革命文物保護單位,即嘉定大佛。1980年7月7日公佈為四川省重新公佈的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即樂山大佛。1982年2月24日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樂山大佛作為一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樂山大佛的具體始建時間並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僅記載了一個大致的唐代「開元初」,最早是由貴州僧人海通和尚主持修建的,修鑿的佛像為彌勒佛,其目的是為了減弱該河流交匯處的水勢。佛像開建後收到了人們大量的捐物捐資,當地的官員因此曾向海通和尚索賄,海通和尚拒絕,稱「自目可剜,佛財難得」。前來索賄的官員仍然強行索賄,海通和尚便自挖一隻眼睛,將這隻眼睛放在盤子裏遞給該官員,該官員此後再無針對大佛的索賄行為。海通和尚去世後,大佛的修造一度停止。開元二十七年(739年),章仇兼瓊擔任劍南節度使,為重修大佛而捐出了20萬錢的俸祿,大佛得以再次開工。天寶五載(746年)時,章仇兼瓊調任戶部尚書,大佛的修造再次停滯,這時的大佛僅修鑿到膝蓋位置,膝蓋以下並未鑿出。貞元元年(785年)時,韋皋擔任西川節度使,大佛得以第三次開工,期間韋皋專門捐出50萬錢俸祿作為資金。貞元十九年(803年),樂山大佛修造完成,整個工期前後歷時約90年的時間。為此韋皋專門撰寫了《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並將其刻在了大佛龕窟右側的臨江崖壁上。建成後的樂山大佛成為了世界上最高的大佛,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坐像。
剛建好的樂山大佛屬於凌雲寺的內屬佛像,其外表塗有顏料,鑲嵌有寶石,部分地方還貼有金箔,大佛的外面還建有木閣加以保護。唐末和五代十國期間,大佛的相關維護工作並沒有明確記載,到北宋初年,樂山大佛已經損毀,佛身長滿青苔,外面的木閣也已塌毀。宋仁宗在位期間,大佛曾有一次大規模維修,外側的木閣也重建。此後大佛的相關毀壞和重建的記載一直缺失,而其原有的所屬寺廟凌雲寺也曾多次毀於戰火。1898年,樂山大佛的體表已經年久失修,外面覆蓋了大量的青苔,木閣已完全損毀。1914年,凌雲寺的僧人曾經對大佛進行維護。1925年時,大佛右眼的眼角出現一處非常大的矩形坑穴,鼻子和右耳已經全部缺失。對此,樂山當地的軍閥陳洪範出資幾千元維護大佛。由於缺乏有效的技術,在這次維護中,大量的樂山當地的紅砂石被開成石條,直接做成面套覆蓋在了大佛臉部,五官部分由於難於修復而直接採取了描畫的方式,最後再用紅砂將大佛的面部全部塗紅,經過修繕的大佛面目全非。同年,楊森率軍將陳洪範驅離樂山,楊森下屬的部隊隨後將樂山大佛當做炮靶子進行軍事訓練,大佛修建完成不久的紅面罩的左眼部分在這次訓練中被打出一個大洞。這處大洞於1927年被當地的一位居士出資修復。1930年至1933年期間,樂山大佛再次大修。在這次大修當中,之前被加裝的紅面罩被敲掉,已經嚴重損毀的鼻子部分用搭建木質三腳架的方式修復。樂山大佛依山體而鑿,露頂開龕,佛像為倚坐雙手扶膝式的彌勒佛,總高71米,頭寬10米,高14.7米,耳長7米,眼長3.3米,鼻長5.6米,嘴寬3.3米,頸長3米,肩寬24米,手部中指長24米,腳背寬9米、長11米,其中右耳和鼻子部分為後來的維修中用木質結構塗灰修補上去的。頭上有1021個螺髻。大佛的佛身各部分比例勻稱,整體嚴格按照佛教《造像度量經》上的記載和要求施工,形態端嚴、鎮靜,完全符合唐代造像的風格。

峨眉金頂 在 柳喪彪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去年12月下旬,老劉因為在四川出差,於是又跟同事去爬了一次峨眉山。這是他這次拍攝的作品。
如果有機會,我滿建議去一趟峨眉山的,尤其記得上金頂看日出!那壯闊的雲海真心值得一遊。
登上金頂有三種方式:
全程坐車
爬一小段然後坐纜車
全程徒步死亡階梯上去
像我們這種都愛自虐的人,當然選擇徒步。但我不建議冬天去爬,因為中段開始就是冰天雪地,不穿冰爪你會摔死。幾年前也差不多是這個時候,我自己一個人爬完全程,出發前老劉擔心的要命.......最後事實證明,我的確是個硬漢。雖說當時看到這些高聳入雲的階梯,當下真的是滿想死的,想說到底為什麼要這樣虐待自己?但是爬完真的很爽!那種咬牙拼命邁開步伐,告訴自己一定可以!!的過程,是一種對自我意志的磨練,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挑戰......
不過老劉這次遇到大濃霧,沒看到日出。想看日出的可以看看我之前po的照片:https://goo.gl/6nqdWq

峨眉金頂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梵淨山位於中國貴州銅仁市的印江縣、江口縣、松桃縣交界處。原始生態保存完好,1982年被聯合國列為一級世界生態保護區。梵淨山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比如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物種。風景美麗自然,進入山區完全找不著人工景色的痕跡,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觀,是旅遊不可多得的一個目的地。2018年將代表中國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梵淨山是「貴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位於貴州省東北部印江縣、江口縣、松桃縣三縣邊境,方圓達六、七百里,其最高峰——鳳凰金頂(鳳凰山)海拔2572米,朝拜地——老金頂(梵淨山老山)2494米,新金頂(柔佛巴魯)2336 米。梵淨山是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相對高度達二千米),它不僅是烏江與沅江的分水嶺,而且還是橫亙於貴州、重慶、湖南、湖北四省(區)的武陵山脈的最高主峰。梵淨山是中國黃河以南最早從海洋中抬升為陸地的古老地區。這裡留下了10至14億年前形成的奇特地貌景觀:孤峰突兀,斷崖陡絕,溝穀深邃,瀑流跌宕,億萬年的風雨侵蝕,雕琢了老金頂附近的高山石林峰群,諸如「蘑菇石」、「老鷹岩」、「萬卷書」、「將軍頭」等,鬼斧神工,惟妙惟肖,妙趣天成。新金頂更是孤峰高聳,直刺雲天,金刀峽將新金頂從峰頂至山腰劈為兩半,唯有一線峽谷援鐵鏈可攀,其上峽頂飛橋相連,險峻至極。立足峰頂,時而千里風煙,一覽無餘;時而雲瀑籠罩,佛光環繞,變幻萬千,神秘莫測。梵淨山「集黃山之奇,峨眉之秀,華山之險,泰山之雄」,古人因其「崔嵬不減五嶽,靈異足播千秋」,故稱梵淨山為「天下眾名岳之宗」。梵淨山景區有兩個金頂,遙遙對望,左邊最高處是老金頂,又名月鏡山,海拔2494米,頂上有座小廟燃燈殿,供奉過去佛;另一金頂名為紅雲金頂,一柱擎天,拔地而起頂峰被「擘」開兩半,靠一條石橋連接,這橋名為「金頂天橋」,兩邊山峰各有一殿,一為釋迦殿,供奉現在佛,另一邊為彌勒殿,供奉未來佛,山下是名剎承恩寺。這一帶都是10億年前從海底冒出來的,周遭都是沉積岩。走進景區,須先乘車往索道站,上到山還要走600多級樓梯才可登上景區,行不了可請轎夫抬上山,盛惠500人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