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岸音樂廳巡禮:海音躍上國際舞台!】
2019年10月,「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被更名為「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簡稱高流,引起不少人不滿。所幸即將開放的右岸主塔室內表演廳,將延續命名為「#海音館」,未來還是可以稱呼「海音」。
#曲折的建設由來
其實,命名只是海音一波三折的命運中的小插曲,對於這座座落海港水岸的音樂廳,許多人會聯想到「雪梨歌劇院」,其實當初興建的目標之一,確實是要塑造高雄的地標,這段歷史是這樣的:
2002年,高雄市長謝長廷、高雄縣長楊秋興、屏東縣長蘇嘉全拜會行政院長游錫堃,爭取設立南部兩廳院,促進南北平衡,獲得游允諾。行政院就交給直轄市高雄市來詳細評估。
2003年1月,剛開始選定三地點:鹽埕蓬萊商港區、中油儲槽區、蓮池潭左公二,其中港區的兩個地點較有優勢,甚至希望結合自由貿易港區條例,讓音樂劇場與精品免稅商場結合。
2003年6月,文建會規劃「全國文化設施區域均衡發展計劃」,要求各縣市提出相當文化建設的計劃,當時高雄市已有國家劇場的計劃,而高雄縣則提出國家音樂廳的計劃。6月5日,市長謝長廷在一次會議中指示,兩縣市要合作,才放棄港區的考量,並提出衛武營都會公園這個地點。而高雄放棄港區音樂廳的計畫後,2003年游錫堃內閣的「新十大建設」中,除了衛武營兩廳院,也列入南部流行音樂中心,打造港區地標,頗有彌補之意。
#流行音樂中心成形
2007年,行政院通過於高雄港16、17號碼頭興建流行音樂中心,總預算約40億元。
但政黨輪替後,2008年馬政府時,交通部發函給當時文建會,認為16、17號碼頭腹地太小,且是現役碼頭有航商使用,會影響高雄港的營運。當時市長陳菊率領局處首長在高雄港畔靜坐抗議,高雄市多個藝文團體及民眾也到場聲援。時任高雄市副市長的文化部長李永得、與時任文化局長的副市長史哲,積極與各部會溝通協調、爭取建設,經過多次會議討論、談判與折衝,中央在2009年更改原本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的規畫,需加入海洋文化推廣與展示功能,並異動興建地點至高雄港11至15號碼頭後才得以核定,並完成國際競圖啟動,由西班牙 Manuel Alvarez-Monteserin Lahoz 及翁祖模建築師團隊得標施工。
後來因設計特殊,施工難度高,加上近年音樂展演形式進展,流行音樂中心所需的設備也得與時俱進。史哲與當時的文化局長尹立再政黨再次輪替後,努力向文化部爭取經費,獲部長與行政院支持,增加經費15.06億元,預算總經費才調整至69.56億。
#來看看世界上的濱海音樂聽
在海音即將完成,隨著跨年活動開放之際,相信更多人會對這座愛河灣口的音樂中心感到驚艷,也成為高雄新灣區重要的象徵之一,我們也一起看看世界上立地在海岸邊的音樂藝文場館吧~
小編私心排名:
1. 雪梨歌劇院
位置:澳大利亞雪梨
完成:1973年(建造14年)
耗資:1億200萬(當時的41億台幣)
建築師:約恩·烏松(Jørn Utzon),2003年普利兹克獎
內有2,679座位的音樂聽,1,507座位的劇院,544座位的話劇廳,398座位的話劇廳,400座位的藝術廳,還有小型多用途場館Utzon room。
2.易北愛樂廳
位置:德國漢堡海港城(HafenCity)
開幕:2017年
耗資:8.7億歐元(296億台幣)
建築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 Architekten),2001 年普利兹克獎
內有2,100座位的大廳,550座與170座的小廳,另包含244房的連鎖飯店Westin,45間豪華公寓。
3. 奧斯陸歌劇院
位置:挪威奧斯陸比約維卡(Bjørvika)區
開幕:2008年
耗資:7.07億美元(201億台幣)
建築師:Snohetta建築師事務所
內有1,364座位的大廳,400座與200座的小廳。
4.新加坡濱海音樂廳
位置:新加坡濱海灣
完成:2002年
耗資:6億新幣(約129億台幣)
建築師:倫敦Michael Wilford & Partners(MWP)與新加坡DP Architects(DPA)
內有1,600個座位的音樂廳、2,000個座位的劇院、 工作室、濱海表演藝術圖書館。
5.哈帕(Harpa)音樂與會議廳
位置:冰島雷克雅未克
完成:2011年
耗資:1.64億歐元(56.6億台幣)
建築師:Henning Larsen Architects和Batteríie Architects,外立面為藝術家Olafur Eliasson設計
內有1,800座的大廳,以及3個較小廳,可作為音樂與會議廳使用。
6.哥本哈根歌劇院
位置:丹麥哥本哈根港邊
完成:2005年
耗資:5億美元(142億台幣)
建築師:Henning Larsen Architects
內有1,703座的大廳,可彈性調整樂隊與觀眾人數。
你最喜歡哪個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街屋台灣:100間街屋,100種看見台灣的方式! 」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鄭開翔 內容簡介: 第一本系統化、以水彩繪圖記錄台灣街屋文化之書 咀嚼最道地的庶民台灣味 讀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故事 招牌、鐵皮、水塔、帆布、騎樓、摩托車……, 這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台灣! ...
屏東新加坡式建築 在 高雄美食客 全台美食/旅遊/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雄美食客
這兩年想買電梯住宅,很多大樓新建案都已經到35%公設比了呢(🚬)前陣子小編陪朋友去看了大寮的預售新建案「捷安天下」,沒想到2020年還有24%公設比的電梯住宅!對小資首購族來說省下不少買公設的錢👍👍蠻推薦住鳳山大寮或屏東一帶最近要購屋的人參考~
https://angelala.tw/jie-an/
屏東新加坡式建築 在 美食好芃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兩年想買電梯住宅,很多大樓新建案都已經到35%公設比了呢(🚬)前陣子陪朋友去看了大寮的預售新建案「捷安天下」,沒想到2020年還有24%公設比的電梯住宅!對小資首購族來說省下不少買公設的錢👍👍蠻推薦住鳳山大寮或屏東一帶最近要購屋的人參考~
✅真的很想問這種低公設住宅來北高雄,最近看左營區新建案價格真的豪~~高啊🤣😂!
https://angelala.tw/jie-an/
屏東新加坡式建築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街屋台灣:100間街屋,100種看見台灣的方式! 」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鄭開翔
內容簡介:
第一本系統化、以水彩繪圖記錄台灣街屋文化之書
咀嚼最道地的庶民台灣味
讀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故事
招牌、鐵皮、水塔、帆布、騎樓、摩托車……,
這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台灣!
羅丹說:「這世界並不缺少美,是缺乏發現。」
一個背著畫具「行走」的畫家,以漫遊步伐、速寫筆法,穿越台灣大街小巷,從南到北、由西到東,用溫暖色彩呼喚出一間間街屋獨特的生命個性,用情濃文字帶引出建築的美麗與人間的故事。
在他眼中,那些斑駁「鐵皮」,是人們在地狹人稠的環境中對空間的生存渴求;那些五顏「招牌」,是色塊的拼貼組合所交織的彩光;那些「與樹共生」的房子,是讓空間柔軟粉妝的天使;那些「老屋」,彷彿神秘光譜得以和過去對話……;每一棟街屋,是「時間」與「居住者」共同打造的印記,讓它不再只是建築,讓它有了情感和溫度,而你我,就生活其中。
手繪的凝視與記錄,是將「台灣街屋」記憶下來最浪漫的方式。這樣直率、堆疊、複雜、多元的街景,正是屬於我們的「台灣味」;而市井的、人文的內蘊和豐美,只等待──你的發現!
作者簡介:鄭開翔
台灣第一位以水彩技法、系統化記錄街屋文化的全職藝術家,城市速寫畫家。
1982年生,屏東人。政治作戰學校藝術系畢,其後攻讀屏東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2017年8月開始「台灣街屋100計劃」,隔年以此題目獲碩士學位。擅長速寫、水彩技法,提倡「用繪畫代替照相打卡」。其筆觸流暢,色調溫暖,下筆間帶有獨到觀點及人文關懷,以記錄城市的美麗與變遷為己任,畫作傳達「當時」、「片刻」等永恆主題。
曾榮獲台灣世界水彩大賽、台灣國際藝術協會第17屆金藝獎水彩類獎項。畫展足跡遍及台北、大阪、廈門、新加坡等地。繪畫家鄉屏東的作品「進來涼」,曾登高鐵《T-Life》雜誌封面;巨型繪本《我的同學是百歲老厝阿公》(合著)獲文化部補助,並於屏東30間國小「故事移動城堡」巡迴展出。2018年9月受邀至北京環鐵藝術村駐村一個月。活躍於藝文界,其畫展、作品屢受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公視等各大媒體報導。
屏東新加坡式建築 在 屏東市新建案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房產建案資訊懶人包 的必吃
在屏東新加坡式建築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cottonbubble也提到作者: cottonbubble (多肉動物) 看板: PingTung 標題: [食記] 屏東勝利星村-必勝烘焙研製所 ... ... <看更多>
屏東新加坡式建築 在 屏東房地產-芊芊- 「新加坡式建築」= 電梯華廈 沒有地下室 平面車位 ... 的必吃
「新加坡式建築」= 電梯華廈 沒有地下室 平面車位位於1樓 開放式的車位趕走了以往大樓、華廈地下室常有的廢氣味- 屏東最近的建案10個有8個是華廈銷售速度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