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
「吃的疫苗」營養三法帶動食安軟實力
民眾黨團籲:政府應盡速推動營養三法!
政府守護台灣民眾的健康其實除了推廣疫苗之外,也應該呼籲注重「吃的疫苗」,也就是增強自身免疫力,靠營養均衡來維持健康。台灣民眾黨團幹事長蔡壁如、副總召高虹安和立委賴香伶邀請台灣營養基金會創辦人黃青真、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黃嘉琳、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金惠民和長庚科大保健營養系副教授許青雲今(6)日共同召開記者會,盼推動營養三法:《國民營養與健康飲食促進法》、《食農教育法》、《學校供餐法》,讓全民「省錢賺健康」。
立委蔡壁如表示,我國健保支出健保支出總額以每年5%的比例成長,年增約300億元,是相當可觀的一筆支出,因此民眾黨團呼籲推動營養三法,吃得營養正是健康的第一要素。食安是國安問題,根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宗旨,改善營養及促進永續農業是社會未來的首要目標,除了三月底民眾黨團開過的《國民營養與健康飲食促進法》公聽會外,對於《食農教育法》、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學校供餐法》也持續推動;這三個法案分屬衛福部、農委會與教育部,三者同樣重要、不能偏廢,國民的健康需要跨部會通力合作。
蔡壁如強調,《食農教育法》主要概念就是推動友善農業及食品產業,致力於全體國民取得安全、營養且足夠的糧食;其中「蔬食友善環境」、「地產地銷」與「剩食」是主要的三項核心概念,也呼籲減少浪費、吃得安心。食安與農業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兩者對於現代人飲食都非常重要。隨時代進步,食安監測都達一定水準,更應該從如何吃得更好的角度來思考,增進國民福祉。
立委高虹安強調,政府有責任給予學生一個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尤其學校營養午餐這一環更不容忽視;但相較於早已制訂有關學校飲食健康,並將飲食納入教學的日本、韓國,台灣在學校供餐上並無完整的規範,僅在學校衛生法中訂定五條規定,不僅無法涵蓋學校供餐所面臨的問題,也未能推動飲食營養教育或健康促進的觀念,反而是讓地方政府各自為政,導致學生膳食品質參差不齊。全台在學期時間每日供應近180萬份的學校午餐,卻僅有538位營養師替學校供膳把關,相當於一位營養師需要負責3345位學童的營養午餐,營養師、廚工人力不足、待遇有待加強等,均直接影響到學生用餐品質;更不用說偏鄉地區學校履次面臨辦伙規模小、經費不足,導致供餐廠商流標的困境。
高虹安呼籲政府應訂定明確且全國通用的供餐規範與標準,避免一國多制的營養標準,造成不同地區學童發展不均而耽誤學生成長。在資源分配上,也應訂定因地制宜的價格機制,增加對弱勢、偏鄉學子供餐的補助比例和總額,才可能對全國的學生都提供優質的膳食,讓他們營養、健康、快樂的成長。
立委賴香伶則表示,日常生活中如未充分攝取維持健康身體所需的必要營養素,就會陷入「低營養」,長期下來容易因為體力和免疫力降低而受到感染,甚至引起低蛋白血症;甚至到了高齡期,人體用營養打造身體的能力,比不上分解身體組織以獲取熱量的能力,就會發生肌力和肌肉量減少的肌少症。肌力下降就容易感覺疲累,活動力下降,導致身體功能衰退,又造成活動量減少,食慾更差,低營養問題更嚴重,陷入惡性循環;75歲以上的高齡者需要照護的原因之中,低營養等身心活力下滑所占的比重,已經高於腦中風等疾病了。
賴香伶強調,行政院永續會於108年7月亦提出「臺灣永續發展目標」,其中的核心目標為「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農業。」政府應該要制定國民營養及健康飲食計畫,並遵循台灣永續發展目標。2020年7月健保署公布2019年10大燒錢疾病,慢性腎臟疾病再度居首,39.7萬人共耗費533.16億元;其次是糖尿病309.6億,齒齦炎及牙周疾病花費180.03億居第三。這些慢性疾病的發生很可能與飲食有關,若國家致力於促進正確健康飲食觀念、攝取均衡的營養食物,都能緩和或降低國人的慢性疾病負擔。此外,訂立政府機關(構)應支持或協助辦理實物給付之團體,要將營養問題納入考量;政府也應擬定國民營養及飲食建議攝取基準。
台灣營養基金會創辦人黃青真表示,在國家發展進步神速的當今台灣,政府居然沒有整體的政策與規劃,四十年前的衛生署已警覺這項業務需要具專業之專責單位,而提出「國民營養法」立法之議;立法未成,此業務隨著組織變遷,持續由早期「食品衛生處」、「食品藥物署」至目前之「國民健康署」兼辦,遑論其他相關機關單位。相對於日常生活中常見之菸害防治、癌症早期篩檢等宣導,提高「飲食健康識能」與推行「健康飲食環境」之宣導極為少見,呼籲政府「營養與健康飲食促進法」立法不能再在等下去!
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黃嘉琳表示,全民免疫力提高不只在於打疫苗的保護,更是應該從胎兒到銀髮的全人健康營養照顧檢視,Covid-19疫情下,這幾個月凸顯我國飲食、健康和教育相關的公共政策十分脆弱。台灣孩子的齲齒比例高、體位不佳、飲食營養失衡、學校午餐亂象等種種問題,在欠缺學校供餐法、國民營養法的情況下,正說明了錯誤或遲滯的政策,已經將台灣孩子們的未來帶到險境。執政者必須立即作為,不僅僅是農委會推出《食農教育法》而已,更應由中央層級來跨部會推動攸關著下一代台灣人的健康三法,從根本為兒童和國民的全人身心發展通盤規劃。
民眾黨團表示,行政院應盡速將《國民營養與健康飲食促進法》及《學校供餐法》的草案送至立法院審議,並在本屆第四會期完成三讀立法,以增進國民健康,強化防疫韌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腦癒力:最強大的大腦神經功能鍛鍊術 」介紹 訪問作者:李政家 內容簡介: 重啟弱化老化的腦神經功能, 消除疾病與焦慮,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症 •脖子一碰到衣服標籤就靜不下來、坐不住,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手腳冰冷、整天昏昏沉沉、爬沒幾階樓梯就...
小肌肉發展要素 在 積木哥哥育兒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W坐姿-
W坐姿會影響小朋友的發展,大約三歲會開始減少,如小朋友還會用W坐姿在地上玩玩具,就要提醒小朋友交叉腳/伸直雙腳坐。
/
W坐姿會影響以下的要素:
- 雙腳肌肉過緊
- 身體協調
- 身體平衡
- 盆骨發展
- 過中線發展
#積木哥哥
#職業治療
#育兒
#星兒
小肌肉發展要素 在 練健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騎單車、跑步就可以給身體足夠刺激?】
#你以為你有在運動嗎?
許多人以為的運動,其實只是日常活動而已,缺少對肌肉的刺激,便沒辦法抵抗衰老所帶來的肌力退化與慢性疾病。例如,飯後散步、大掃除、去市場買菜等等。
也有許多人在工作之餘,培養自己喜歡的運動當興趣,像是打籃球、騎腳踏車、跑步等等。
這些運動已經遠遠比坐著不動好多了,為什麼我們還需要訓練?訓練可以做到哪些運動做不到的事情嗎?
#什麼是運動
根據一般體適能的定義,身體素質包含:肌力、肌耐力、心肺功能、爆發力、活動度、協調性、平衡能力,以及身體組成(BMI、基礎代謝、體脂肪、肌肉量等等)。這些生理指標,代表我們身體是否有能力去完成生活中所需的一切動作,也代表我們的身體是否是健康。
一定程度的運動,可以活化我們的身體,但若強度不夠,就無法刺激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無法強化,自然無法幫助我們對抗伴隨衰老衍生的疾病。舉例而言,對於虛弱、運動量低的高齡族群來說,飯後在公園慢跑、打太極拳等運動,就足以給身體刺激;但對於已經習慣運動的族群而言,這兩種運動強度就非常不夠。
因此在開始運動之前,我們要先了解自己身體處在哪種狀態。
#什麼是訓練
訓練的目的是「破壞生理恆定,讓身體向上適應」。訓練會包含不同的變數(訓練量、訓練強度、訓練組數、組間休息時間、單一動作的速度快慢、動作順序等等)
調整這些運動變數,並搭配長期的訓練規劃,就可以強化我們的身體素質。假如今天某一項運動能夠調整「強度」,就可以被稱為訓練。而它的強度,也最好也要是「可被量化」的。所以可以說,訓練其實就是有系統性、有目的性的運動。
最完整的訓練,就像醫生在診間開的處方,能夠幫助我們重塑身體機能。類似這種的訓練,就可以被稱為「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
運動處方的概念,類似診間藥物,但他的功能並非抑制疾病的外顯症狀,而是用運動的方式,長期規劃,從根本面去改善身體,延緩老化。
根據ACSM所定義的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otion)必須包含FITT-VP (Frequency、Intensity、Time、Type、Volume、Progression)這六項指導原則。
1️⃣Frequency 頻率:多久運動一次、特定時間內(通常是一週)運動了幾次
2️⃣Intensity 強度:運動的強度。最好能依照不同人的身體狀況做調整。
3️⃣Time 時間:運動持續的時間。
4️⃣Type 形式:運動的形式,如:有氧運動還是阻力運動、單關節還是多關節動作
5️⃣Volume 總量:訓練總量,如:有氧運動在特定時間內的總和時間,或重訓的總公斤數
6️⃣Progression 進程:漸進式負荷,可以由增加運動時間、重量、頻率的方式呈現。
除了上述六個條件外,若該項運動還能同時包含「安全」與「易於理解」的特性,就可以說是非常理想的運動處方。例如阻力訓練(重量訓練)大多是在室內進行,訓練動作也符合日常生活中的肌肉使用軌跡,在合理的安排下,除了能包含FITT-VP所有要素,也同時具備安全跟易於理解這兩點。
我們認為,訓練與專項運動其實並不衝突。我們非常鼓勵大家培養自己喜歡的運動,但也建議先累積「一定的肌力水準」後,再去從事喜歡的運動,不但會表現更好,也更不容易受傷。畢竟只有愛上運動,才有可能持之以恆的動下去。
以下我們就用打籃球、慢跑、飛輪有氧、太極這四種運動為例,這些運動會增強的身體素質會以紅字標示,而較弱的項目,則必須調整運動變數,或是依靠其他的運動來補足,例如肌力訓練等。
#籃球運動
在籃球場上會不斷的衝刺、減速、跳躍、碰撞,所以需要的能力非常全面,包括跳躍的機制、變換方向、核心穩定、平衡、反應、協調的能力。
籃球屬於高度競技成分的運動項目,有著太多不可預測的變因(碰撞、落地、受力等等),因此相對阻力訓練來說風險較高,但如果有一定的肌力基礎、且本身就有打球的習慣,可以透過健身房內的訓練,提升這些能力。對於喜愛打籃球的人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運動處方。
#慢跑
慢跑算是大家最熟悉的有氧運動之一。從事跑步這項運動時,可以發展有氧能力,包括心肺功能、肌耐力等。
但因為慢跑是自身體重的運動,且缺乏對上半身強度上的刺激,因此我們可以調整跑速度(跑快一點)、增加阻力(風阻跑),更換跑步的場域(參加越野跑,訓練身體在非平面上的穩定),或是拉長總跑步距離或時間,把跑步變成訓練。
#飛輪有氧
不論是在室內踩飛輪機,或是在戶外騎腳踏車,都可以提升我們的有氧能力,包括心肺功能、肌耐力等。
如果今天只是邊騎腳踏車還可以邊聊天的強度,不太算是能影響生理恆定的運動。
但如果今天加快速度(競技單車或是HIIT)、改變環境(越野單車),就可以把腳踏車這項運動變成高強度的運動訓練。
不過,因為跑步及腳踏車訓練只對特定肌肉與特定生理功能做到訓練,因此可以用用重量訓練補足不足的部分。
#太極拳
太極拳每一個動作速度都十分緩慢,所處的運動場域也十分安全(平坦的地面)。在極度緩慢的條件下,可以訓練身體控制穩定度,是很棒的運動。
然而,因為太極拳因為是自身體重運動,缺乏強度與速度的訓練變因,儘管是很好的運動,但為了讓身體素質有全面性的提升,建議還是要加強其他身體素質,例如:有氧訓練與阻力訓練。
#運動從現在開始
總結來說,真正能夠給身體組成、生理狀態帶來改變的才是運動。而運動處方的概念與身體素質的八大向指標,則可以幫助我們評估自己平時從事的運動,是否足夠刺激我們進步?並為了正常且健康的退休生活做好準備。
上述舉例的專項運動,都有無法改變的固定特質,無法全面提升身體素質。對於生活忙碌、無法抽出更多時間來運動的族群而言,選擇對身體素質有高度涵蓋性的運動,更能體現出效率,因此在健身房裡的運動訓練,可以在安全的場域裡執行重量與有氧運動,能夠對體適能的全面提升更有效益。
如果把我們的一生視為一個長期的比賽,衰老就是我們所要面對的共同敵人。在老化開始之後,強度不足以刺激肌肉的運動,沒有維持肌力的功效,更遑論日常活動。
隨著現代醫療進步,人的壽命延長,投入訓練,並不是為了更長的壽命,而是為了一個更有尊嚴、更有能力的晚年生活。
如果你已經知道運動的好處也開始運動了,為什麼還會放任最親密的家人、父母,將健身房視為危險之地、並且拒絕運動呢?
不論你現在幾歲,不論你有沒有疾病,不論你現在強不強、你的身體狀況好不好,你都可以開始訓練。就從看完這篇的下一秒開始訓練吧!
(註:圖片中的數值高低僅為示意,並非絕對數值)
圖、文: 林禹伸教練、練健康小編
#訓練 #身體素質 #體適能 #健康是練出來的 #阻力訓練 #有氧運動 #籃球 #騎腳踏車 #重訓 #肌力訓練 #肌力與體能 #增肌減脂 #硬舉 #臥推 #健美 #健力 #健體 #健身房 #台北健身房 #中高齡友善 #女性友善 #松江南京
小肌肉發展要素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腦癒力:最強大的大腦神經功能鍛鍊術
」介紹
訪問作者:李政家
內容簡介:
重啟弱化老化的腦神經功能,
消除疾病與焦慮,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症
•脖子一碰到衣服標籤就靜不下來、坐不住,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手腳冰冷、整天昏昏沉沉、爬沒幾階樓梯就氣喘吁吁,是大腦缺氧缺糖警訊!
•眼睛發癢、容易有痰、鼻塞、有慢性過敏,是大腦發炎的反應!
•消化不良、坐不住或成人背部怕癢,長期容易導致脊椎側彎、腰痛!
☉「功能神經學」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治療
在台灣,「功能神經學」對許多人來說還相當陌生,生病了,只能求助傳統西醫的治療,但許多慢性病及文明病,實際上是科技進步與生活形態的改變,例如電磁波、藍光、加工食品、環境荷爾蒙等,使大腦無法獲得有效率休息及深層修復,導致大腦失衡進而弱化人體的自癒能力。
其實在國外,「功能神經學」已經有一套全人理論與實際作法,是融會大腦神經科學的獨特醫學,有助於避免大腦退化,同時活化大腦。換句話說,當大腦平衡了,疾病就會遠離你。
「功能神經學」主要是透過各種外在的刺激方式或特定的功能性復健運動,活化病人的大腦神經迴路,因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也因為不使用藥物和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因此著重在早期預防找出問題的根源。除了刺激活化、復健運動,還須配合改善日常生活環境和各種生活習慣,例如避免飲食、污染源、電磁波、光照、日常用品中的有毒物質等等。
☉大腦第一怕缺氧、第二怕缺糖
李政家博士指出,「氧氣」和「葡萄糖」是腦細胞所需要的基本養分,但過多或過少都不行!常見的手腳冰冷、正餐前感到焦慮恐慌、飢餓時會身體發抖,甚至貧血、睡眠呼吸中止症、氣喘等,都是大腦缺氧缺糖的警訊。
由於大腦和身體四肢都屬於身體的末稍,如果你有手腳冰冷的現象,將導致血管內血糖和胰島素過高,表示此時血液中的葡萄糖無法進入身體的末端,包括你的大腦。
一旦葡萄糖供應不足,便會分解釋放出大量蛋白質,並且堆積在附近的大腦神經元,更多的腦細胞因此相繼死亡,於是造成大腦退化。同樣的,末稍循環不良會導致細胞氧氣供應不足,直接影響了大腦的功能,加速細胞退化。
☉隨時給大腦新刺激、攝取好油、排除干擾因子
身為青壯年的大腦,退化速度比起上一代情況更嚴重;青少年甚至更小的兒童,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已經是他們生活的必需品,造成情緒障礙、過動的孩子比率變得很高,這真可說是一種文明的代價。想要讓大腦回春、活化,務必將維持大腦系統健康的三大要素牢記在心。
●要素1:持續的外界刺激活化→例如減少依賴衞星導航和通訊軟體,練習使用地圖促進方向感,增加實際人際溝通互動的頻率,甚至要營造特定的環境,像是多去大自然走走。
●要素2:攝取好油,提供大腦神經細胞所需要的養分→像是夏威夷豆、胡桃等堅果,以及富含Omega-3的魚油,能抑制發炎反應,對於促進大腦的成長和修復受損的大腦具有關鍵效果。
●要素3:排除生活中干擾大腦細胞的各種因子→包括食物中的人工色素、阿斯巴甜、味精、裝潢或家具常見的甲醛,以及生活中不知不覺接觸到的重金屬等,都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分分秒秒影響大腦。
☉對衣服標籤敏感、怕癢,代表大腦發展出問題
大腦分為左右兩邊,左腦屬於邏輯、細節、理性、智商;右邊屬於藝術、創造力、感性、人際關係,雖然右腦具有控制身體兩側的能力,但左腦只具備右側身體的能力。
左右腦各自有發展的關鍵時期,例如0~3歲是右腦發展時期,大肌肉的運動、非語言的人際互動,都是強化右腦發展的活動;3~7歲是左腦發展時期,小肌肉的精細動作、語言學習、邏輯的訓練等。左右腦的發展有如爬樓梯般,必須一階一階、循序漸進。當大腦出現問題時,將導致身體肌肉張力異常,並且會伴隨自律神經失調的現象,影響內臟正常功能的運作
「功能神經學」提供幾個簡單的原始反射,來測試身體肌肉張力變化的形態,就能得知大腦發展時程是否完整,例如:戴手環或手錶時會坐立難安、對衣服標籤敏感坐不住、背部怕癢……等,容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長期容易導致脊椎側彎、腰痛等脊椎問題。
作者簡介:李政家
旅美行醫20年,除了國內外完整醫學訓練外,還領有美國脊骨神經醫學博士學位。執業期間,融會脊骨神經學、功能神經學、免疫預防醫學和量子自然醫學,以及多年臨床經驗,不間斷地探索生活中的過敏原、干擾因子和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同時並且從細胞粒線體產生能量的角度切入,探究如何透過充分的細胞能量供給達到活化細胞的目的,以期能不開刀、不吃藥,靠著一些非侵入性的復健治療與生活習慣的改變,幫助提高人體自癒力,並推廣正確的健康新思維。
學歷
• 中山醫學大學復健醫學系
• 美國南加州健康科學大學 脊骨神經醫學博士(Southern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 ,Doctor of Chiropractic)
• 運用量子醫學(Applied Kinesiology應用肌肉動力學)300小時訓練,開課單位:ICAK-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Kinesiology
• 臨床量子心理學(Neuro Emotional Technique-NET)80小時,開課單位:AHHA-American Holistic Health Association
• 食物酵素療法(Loomis Enzyme Therapy)150小時,授課單位:Food Enzyme Institute
• 人體反射點療法(Total Body Modification-TBM)100小時,開課單位:courses by Dr. Victor Frank
• 南氏去過敏療法(NAMBUDRIPAD’S ALLERGY ELIMINATION TECHNIQUES-NAET)300小時訓練,授課單位:NAET Training Institute
• 功能醫學課程(Functional Medicine) 2010-至今,授課單位:Functional Medicine University
執照
• 美國加州脊骨神經科醫生、加州物理治療師(Karl C. Li, DC, PT)
• 台灣物理治療師
作者粉絲頁: 李政家 醫學博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小肌肉發展要素 在 11/10《育兒SUN資訊》小肌肉發展(Fine motor skills ... 的必吃
除了大肌肉訓練, 小肌肉 訓練也是不能忽視的!不妨一起看看這段片了解如何提升幼兒 小肌肉發展 吧!It is crucial for the all rounded physical and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