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35] 細說分鏡 Vol.1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59
🖍攝影,表面看到的是藝術,裡面隱藏的是技術
🖍技術,包含了所有攝影中,每一個基礎的觀念與經驗的累積
記得十幾年前開始學攝影,那是學校課程的一門必修課,上課的同學不管你有沒有相機,反正你就是想辦法去借到、買到一台相機,或是跟分組同學一起共用一台相機,36 張照片一起分擔費用,還能省點錢,當時真的光把一些基本的觀念學完,確實是花了 12 堂課的時間。
🟥拍一張照片要多久
拍一張照片要花多少時間? 不是從觀察開始,而是按下快門後直到看到照片前為止,前後要花上多少時間? 最快…,你覺得可以多快? 這問題我在自己的課堂上問過不少學生,幾乎沒有人能答到「最接近的答案」
🔺三天? 五天? 七天? 還是一天,都不是,答案是約 3 小時。🔻
一捲底片差不多拍 36 張,而你裝好後也不會一直胡亂的按快門,而我快的話,差不多也要個把個小時才能把一卷底片拍完,這在當時已經算很心痛的速 – 因為貴哪,快門聲就像是從破掉的錢包,掉出硬幣砸在地上的聲音,從第一張開始拍到最後一張照片結束,快速的取出底片,此時你背對相片館轉身前進,對著老闆說「我要快洗」,這個快洗…,差不多要 60-90 分鐘不等,由於要特別洗你這一份底片,工錢、料錢與時間都特別的貴,前前後後算下來…,自你按下第一次快門直到看到成品照片,也真的差不多約 3 小時左右,當然,有人還可以更快一點。
🔺撰文的今天,需要多少時間? 3 小時不到,甚至還不用 3 秒,1 秒不到的時間,你就可以在相機螢幕上看到剛剛拍的好不好,用上述相同的心情拍完 36 張,「最快看到照片的時間」依然是 1 秒,按下快門後,每一張照片都花不到一秒的時間就能看到。🔻
🟥學習的時間
記得第一個攝影作業,是正確的將曝光三元素給適當的拍出來,我記得那時我在找會動的東西做練習,跑到了圓山兒童公園,拍攝裡頭的旋轉木馬,忘了當時快門是使用多少,最後的結果是無法「凍結」旋轉木馬上頭,以及坐在上頭的人們快樂的表情,然後再用一周內的時間,重新、重拍練習,直到這項練習 PASS。
現在使用數位相機就快多了,從十幾年前還身為學生,到現在變成學生的老師,在教導這個作業時,相同的要求,卻可以省下更多的時間,當學生按下快門,立馬檢查照片…
「快門速度不夠,重來」
學生再重拍一張
「還是差一點,再來一次」
學生再摸著相機,再重新調整更適合的快門速度
「這樣子就對了,下次記得要照這方法練習,而不要死背答案」
這樣子一來一往的動作,大概…,最慢 10 分鐘就可以學好單一練習,比起我第一個練習的作業,花費數天時間,快上了不知數百倍之多。
🟥技術的定義
每學一個新的觀念,當你用相同的模式一試再試,仍需花上不少時間,但也比過去使用底片相機快上不少,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直到熟練。 同樣的一個練習,拿到不同主題,考慮的重點順序、重心又不同了,又再重複練習,直到真的練到「精髓」,我想這時可以說 – 嗯,技術已經熟練了,就算遇上陌生、第一次接觸的場合,也不容易失敗,也不會拍的讓自己失望。
到底「技術」的定義該如何定義,我還是喜歡引用維基百科裡頭的說法,比較讓大家較有討論上的共識:
🔺「技術可以指人類對機器、硬體或人造器皿的運用,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廣的架構,如系統、組織方法學和技巧。它是知識進化的主體,由社會形塑或形塑社會,如電腦等新技術的增生使人們相信技術是社會進化的決定性力量。換句話說,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
「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這句話來解釋討論攝影中最有趣的一段話,當我們學習攝影,從基本的曝光到創作,每一個動作與環節,我都認為包含了非常多的「技術」在裡頭,當我們熟練每一個技術後,這「技術能驅動改變」我們,產生一種「動力」,讓我們能組合攝影裡不同的變數,去創造出各種不同的影像可能。
因為技術有這個本質,也就是說,你必需熟練每一個攝影的觀念、操作方法,不能臨時抱佛腳 (因為景像千變萬化不等人的),也不能含糊帶過 (不能無法解釋變數間的交互影響關係),當一切熟練、駕輕就熟,才能讓我們面對一場景下,生出更多的創作可能,這就是技術 – 驅動改變的自發性的動力,這個自發性就是從我們心中所產生的動力。
🟥藝術的定義
🔺「藝術,指憑藉技巧、意願、想像力、經驗等綜合人為因素的融合與平衡,以創作隱含美學的器物、環境、影像、動作或聲音的表達模式,也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感覺,或有深意的情感與意識的人類,用以表達既有感知,且將個人或群體體驗沉澱與展現的過程」🔻
是的,書讀得不多的我,在我辭窮的字典裡,維基百科總是我偷懶下依賴的來源。
藝術百百種定義,若以上述的定義裡,我留意的是「技巧、意願、 想像力、融合、平衡」這幾個關鍵字義,雖然無法確定裡頭的「技巧」是否為「技術」,但我認為我們暫不拘小節將技巧等同於前面所說的技術。
🔺細看「藝術的定義」他包含了「創作、分享」二個階段,同時藝術是個「過程」,既是創作的過程,也是分享的過程,當然我們難以透過無形的事物憑空用電波在大腦間傳遞,在我們攝影藝術「創作與分享過程」最具體的結果,自然是表視在具體的影像照片,好讓我們溝通有個開始、基礎與焦點。🔻
🟥攝影藝術
藝術定義中「……將個人或群體體驗 “沉澱與展現" 的過程」,進一步我會這麼定義攝影藝術:
🔺攝影藝術也可說是「個人技術的熟練,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 後,透過自身的意願、想像力、經驗加以融合,創作出影像的過程,並且具體表現在 “照片作品等具像物體上”,與他人共享意識、情感。」🔻
我會這麼解釋「攝影藝術」這個名詞。
我認為,如果在攝影的「觀念、技術」無法熟練,你是無法創造出精采的作品,誤讀了觀念,解釋不清的變數互動,雖然仍可創造出作品,但要記得藝術不但是創作的過程,也包含了分享的過程,在前一階段你可以模模糊糊的拍出一張視覺精豔的作品,但後一階段相信就難去表達清楚,難以他人共享你的意識與情感。
不要說什麼「藝術不該是主觀、客觀、多元解讀」這套說法,來偷渡你無法與他人解讀、分享你作品意義這一關,你可以是一個表達拙劣的「說者」,畢竟「表達這件事,也是個技術與藝術」,但你不能是對自己作品毫無念頭的攝影創作者,吱吱唔唔的說「我覺得這就是美,就該這麼做」,雖然這也是一種自我解讀做品的說法,但以「表達作品,與他人共熟意識、情感,視為藝術創作的一環」來看,前半段作品創作你或許過關了,但後半段作品分享,卻可能打上了零分。
🟥技術與藝術班車
外拍最常遇上學生的問題之一「面對這場景,光圈 (或快門) 該用多少?」,這是常見的問題,也是奇怪的問題,這問題不該問我才對,應該問問你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作品呈現」。
但這只是個外拍練習,總不會一開始就將初學學生拉到「藝術創作」的層次,我還是會說「想想光圈是做什麼,快門又是做什麼,上課都有提到」,提示一下,學生通常還是能拍出基本的作品出來。
藝術表達前,技術一定先到位,在技術培養熟練過程,同時也在觀察藝術創造的元素,技術到藝術不是一趟單行票班車,而是來來回回的過程,透過技術熟練,來欣賞、了解藝術是如何創作產生,再透過藝術的欣賞過程,回頭看看自己技術哪裡的欠缺。
在我看來,太多數的人,自認基礎觀念學會了,就一直朝著藝術創作猛衝,卻鮮少有人帶著回程的車票,坐回攝影基礎起點站,重新的想想那些攝影變數下,還能擁有什麼樣的可能,再買張車票重新朝著藝術創作出發,這也是我對現在攝影風潮下,我自己對「我自己」的反思。
🟥生命體驗的沉澱
也許我們太在乎如何讓一張照片富有可看性 (精采的構圖)、故事性 (一張照片千言萬語),只想快速拿著相機跨越了「技術、藝術之間的交集」這困難一關,想要用最快的方法達抵達「終點」,也就是一張讓人讚嘆連連的作品,然後再繼續重複下去。
在藝術的定義中還有一段話讓我非常在意「加以個人生命體驗的 “沉澱”」,一張作品必定是個人生命體驗的「沉澱」,這個「沉澱」真的需要時間、歷練,急也急不得,無法像自底片攝影過渡到數位攝影,彈指之間就能見到作品那樣神速,而我自認這方面我依舊欠缺,我自己也在追尋著「我認為攝影之於我生命的關係解釋」,一直找不到好的解釋,或許這追求的過程,就是為往後作品不斷堆疊的必經之路吧。
🔺最後還是想提醒自己,「攝影藝術下的照片作品,它只是個過程,不是結果,包含了 “創作” 以及 “分享” 的過程」,若要再多說一點,照片的生命不是自按下快門後就走到終點,應往外延伸,如何與他人分享情感與意義,這是攝影藝術觀念裡,作為一張「攝影下的照片作品」的定義。🔻
另一方面,技術與藝術間不是個單程車票,不是一路抵達終點就結束,這是來來回回重複的旅程,在途中同時堆疊自己對攝影與生命的體驗,當拿著相機,走了無數的路、拍了無數張的照片,此時是該停下來、看看自己與他人的作品,聽聽他人的意見,與最要的「心裡的聲音」。沉澱後再重次出發。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本集主題:「相聲百人一首」介紹 訪問作者:徐妙凡 內容簡介: 100篇詩詞 100段相聲 100則小品讀完 100首詩詞背好 存一片詩心涵育一顆獅子心 古典文學最佳啟蒙書 變形金剛宋朝就已經到達地球 陶淵明被腎...
「小節 數 是 什麼」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小節 數 是 什麼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小節 數 是 什麼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小節 數 是 什麼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小節 數 是 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小節 數 是 什麼 在 noov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小節 數 是 什麼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小節 數 是 什麼 在 Calvin's Violin Studio - 昨天教了初級基本四種音符 的評價
- 關於小節 數 是 什麼 在 十分鐘之內,一次搞懂「單拍子」和「複拍子」!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小節 數 是 什麼 在 一小節幾秒、bpm測速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 ... 的評價
小節 數 是 什麼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如其字,字如其人?】
那篇小學一年級被要求字要寫得非常整齊,還有老師不准小孩跑步,即使在走廊之外(大人們看清楚)的地方也不行的讀者來信和我的註解貼文,引起不少回響,有支持,也有反對的,還有不少一樣受苦受難的小學生父母來貼照片。
我剛開始有讀大家的回應,後來回應實在太多了,我沒有辦法繼續追下去。還有,有的回應,讓我非常不耐煩,只想說:"請先讀清楚文句,再來罵人可以嗎?"(我寫得很清楚:字要寫得別人看的懂,不要有錯別字比較重要,所以,那兩個留言什麼"大""太""ㄣ""ㄅ"亂寫的,請先學會讀文。太重視字體,卻文字有讀沒有懂,真是無奈!)(我文章有特別說老師規定不能跑,有他的難處,因為怕學生受傷,家長會來鬧....所以是兩難,都寫了,並沒有責怪老師之意,是有看沒有到嗎?!);
還有"請寫出有邏輯一點的理由好嗎?"(學習如何講道理,比訓練把字體寫得像印刷體重要百倍。)
這些不客氣的話,造成當初寫信給我的母親非常難過,還寫信向我道歉:"對不起,李醫師害你被攻擊了...."
這些非常不客氣的話,也讓我極度不耐煩,差點動怒。(我為什麼要花三小時的時間來回這些啊!)
就像我經常勸導家長的:"當你對孩子的無理取鬧,非常憤怒到快忍不住要爆粗口時,請深吸一口氣,離開現場,等冷靜下來了,再回來。"
我也是一樣。我暫時離開一下,避免爆粗口又爆血管。年紀有了,還是要自己小心。
這是當初我完全沒有料到的結果。
不過,我也讀到很好的建議與提醒。有人說老師劃紅字,只是善意的提醒,並沒有其他意思,只是提醒最正確的寫法是要這樣寫。我覺得這真的是許多家長要調整的心態!不要看到老師寫了紅字,就玻璃心碎了一地。那只是教導,並非指責。我們孩子小,一下子沒辦法寫這麼好,但是至少知道最標準是這樣寫。就這樣而已。
我到過許多地方演講,包括學校。總有上百間了吧!
其中,只有兩次有老師站起來質疑"把字體寫得整整齊齊"的重要性。
一位說:"如果蔡總統字很難看,簽名出去能見人嗎?
我的回答:"第一,非常少人能當上總統:第二,一旦當上總統,自然有人會來教你如何把名字簽得能見人一點。那時再來練一下都來得及,不必在六七歲的時候,就苦命練起來放。"(到時候,總統又沒當到,不是很衰嗎!)
另一位說:"雖然考試都是電腦閱卷了,但是也有作文,需要手寫。字寫得難看,分數拿不高分。"
我的回答:"如果真的以為那會影響大考的作文,也不必急著小學低年級就要寫得美美的字啊!可以高年級,甚至國中再來要求,都來得及。更何況...我身邊就有太多字寫得很亂很難看的人,大學考試作文,幾乎滿分的...我先生就是!"
我的孩子都已經三十多歲了,這些教育的事,干我屁事?!我在操什麼心啊!
是的,但是,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那就干我的事了!(所以,那些說孩子寫字寫得很開心的大人,恭喜,那篇文,跟你無關。)
我看過孩子從幼兒園開開心心地畢業上小學之後,整個孩子臉部表情變陰鬱的:我遇過小孩為了把字寫得整齊到符合大人期待,寫到一直抓頭髮,抓到頭皮像癩痢頭的,也有出現圓形禿的,還有一直摳手指到傷痕累累,一直咬指甲到永遠不需要剪指甲的.....
如果,這只是極少數老師的偏執要求,當然是要向老師反應。
可是,真的有不少家長與孩子受這樣的苦,而且從留言也顯示,有不少大人覺得這樣要求是必要的。因此,才希望藉由這篇讀者來信,讓大人重新思考:小學剛開學,這樣要求小一的孩子,對孩子是好的嗎?是有助於他的學習的嗎?是符合孩子上學校學習的宗旨的嗎?
我成長的年代,要求字體,可能還有些道理,因為隨時都要寫字。可是,我們也是到高年級,手指頭肌肉都發展成熟了之後,才被要求的。(那個留言說不是每一個人都像我這麼幸運,可以到國中還有環境讓我練字的,你可能太年輕,不了解民國五十幾年的台灣,那是一個均貧的社會。我們練字是自己拿著撕下來的日曆背面,自己一直寫一直寫,沒有人有那個環境,也每一個人都有那個環境。)
我也曾經誤以為"字如其人"。
一直到我上大學。我發現整個醫學系的同學,全班字寫得整齊能看的,不到一半!甚至,還有不少同學是注音符號都唸不齊全的。
我才又開始思索許多過去以為的"重要"與"必要",在經過更多事情,認識更多人之後,原來都不是真的。
熟悉我的人知道,我除了是一位要看診的醫師,每天帶著許多人的情緒回家,我必須慢慢消化。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情緒。
最近又開始施打疫苗,行政事務更是龐雜,每天回家還要繼續處理。
然後,我也是一位家庭主婦煮婦,每天做早餐和晚餐,還要洗衣服,曬衣服、照顧盆栽.....
多年的粉絲們了解我經營粉絲頁的初衷:剛開始是為了幸佳慧的粉絲和我的病人們設的。什麼粉絲量、聲量,從來不是我這老人家所在意。(拜託!我已經61歲了,看過太多生老病死,流過太多淚水,心碎過太多次,我知道什麼才是人活著需要花心神在意的事。),所以,那個留言說我是在衝聲量的,請把話收回去!
我從大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關注所謂的教育或者學校的功能。(好啦!我承認我讀最多的是與東方傳統教育迥然不同的杜威。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書閱讀,真的是跟他自己的特質有關啊!))
那時候讀過一本"夏山學校",可說是在東方傳統教育下,自認為已經是非常叛逆的我,也自嘆弗如的。
後來,我們開好書店,曾經邀請李雅卿來演講分享。我讀過她的"種籽手記","成長戰爭","北政實驗手記"....
後來,越來越多人有帶孩子在國外讀書的經歷,我讀著這些父母書寫的著作,周圍也有不少親友和病人有孩子在外國讀書的經驗,甚至,診所就有來台灣交換學生的外國病人....我接觸過太多與台灣制式教育不同的多元教育模式。
而我自己的兩個姊姊就是老師。
我的親友中有太多老師了。
我們經常一起討論台灣的教育現況與我們的擔憂。
在我那篇文章按讚的上千人中,有學校老師,有補教界老闆老師,有小學校長,有教育系所老師所長,有....留言說我不懂教育的,你是在說這些人也不懂教育,不懂教育現場?
所以,說我不懂教育的大人,你這樣說,不公允。
你可以說:"我們的教育理念不同。"這樣我可以接受。
不過,想想看,如果你認為對孩子好的要求,可是有其他老師並不認為,可見,這是一件並非肯定,而是值得再思索的事情。
尤其,要求字體整齊美觀,從我自己讀小學的經驗(現在已經60歲),到自己的小孩兄弟姊妹的小孩(現在已經三十多歲),到現在病人們正讀小學的小孩,這五十多年來,雖然世界以極驚人的速度在改變,人類傳達訊息的方式,已經不知改變了多少,職業的內容,更是不只變到哪裡去了....而我們小學低年級要求字體要寫得工整的標準,卻好像越來越嚴苛。這是什麼道理?
我有一些朋友,私下留了言給我,可見我的同溫層實在有夠厚...
這是一位醫師寫的:
“人如其字?看不見這個人其他的好...只看字,而不感受這個人的行為與話語是否一致,已經把枝葉看成主幹...這不是錯亂是啥?
”讓我想到兩句話,一是"人不可貌相"。連看到人,都不一定知道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了,更何況是單獨只看字!二是"瞎子摸象",字,只是人手製造出來的東西,可以練,也和天賦有關,跟這個人做事是否認真,態度是否草率,有什麼直接關係?
所以一位醫生學弟,寫:"偷偷問...我們醫生有幾個字寫得別人看得懂的?"
如果標榜字寫得亂,就是做事草率的人,我建議,看診時,先請醫師寫個字讓你鑑定一下,再決定要不要讓他看。
一位熟讀古籍的醫生同學這樣寫:“明朝,董其昌的字是許多人求之不得的好字,他老兄啊,姦淫虜掠無所不為!就像正妹、帥哥上身的人,私下許多不可告人之事!心,善,或許是最重要但逐漸被忽視的問題!”
而且,這位董其昌啊!還是十七歲才開始勤奮練字!所以,大人不要急,如果有興趣,字要寫得好,十歲以後再練,綽綽有餘。
這是一位教授寫的: “如果是人如其字,不是應該讓每個人有自己的風格嗎?怎麼會要大家都寫整齊的字?又不是軍隊或是印刷廠!”
這個有意思,是啊!既然字如其人,那麼為什麼不能尊重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不同的個性與特質?要每一個孩子字體都寫得如印刷體,難道教育的目的,是要把所有孩子變成如同同一個模子造出來的罐頭嗎
有位律師朋友說得好:“我以為的「人如其字」不在世俗眼光的美醜,是字散發出來的感覺~灑脫、拘謹、大器、小家碧玉……”
是的,灑脫的人不拘小節,拘謹的人,中規中矩。我們家三人,字體差很大。我家老公的字扭曲糾結成一團,不仔細看,還真難看懂;我兒的字,東一撇,西一撇,看得懂,不過整個鬆散到天涯海角;我的字,如果好好寫,大大的,美美的。但是,我們三人為人都誠懇正直,做事認真負責,慷慨助人。
這是一位老師寫的,我差一點笑出來: “我以前的認知是:天才的筆書(字)都很醜,且美女的字也多半不好看!(所以從小只要有人稱讚我的字好看,就會暗自傷感啊!)”
這是一位在補教界二十年的老師寫的:“字體工整與否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在我的教學經驗中,腦筋靈活的學生,字跡都是普通而已,而字跡超美的學生,思考比較直線型。但無論字跡美醜,都不會影響個人的未來發展。何必那麼在意這些事情呢?人的創意比刻板的學習更重要啊!"
這位太太在寫的老公,是上市公司董事長:"我那字如蚯蚓(連我都常常看不懂)的老公在他們眼裡應該是撿角 ”
我真的要了她老公的字來看,看了差點笑翻...我完全看不懂在寫什麼,比我家老公的字,更誇張...這是今天最激勵人心的娛樂~~
有聽過這樣一句諺語嗎?意思是字寫得好,長大幫人提皮包。我很小的時候,聽過我外婆說過。你聽過嗎?
港和國小劉育豪老師,是我非常佩服的老師,我經常告訴他:"你不要退休啊!我的孫子還要讓你教啊!!"這是他讀過我那篇貼文之後,發表在他的粉絲頁的感言。我完全贊同他的教學理念。是的,這才是我以為的語文教學。
{感謝許多熱血老師。
至於父母們,孩子一旦上學,就是進入野獸叢林,請做好支持與協助的角色。可以跟老師溝通的就溝通,溝通不了的,請孩子忍一忍,兩年就過了。相信孩子會有適應的能力。}
{我不會再針對這篇文,做回應。花我太多時間了。有朋友告訴我,那是信仰,你說服不了他們的。信仰,從來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至於那些看到整齊到像印刷體字跡會亢奮的大人,你可以製造讓自己爽的字跡,但是,不要強求別人也要讓你爽。】
小節 數 是 什麼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 — 獻身志業,擁抱人生的不完美】
「醫師,這個病有藥可醫嗎 ? 如果沒有,怎麼辦 ?」擔任耕莘醫院組織病理科主治醫師的陳燕麟醫師,國三就發現自己罹患「肢帶型肌肉萎縮症」(簡稱肌萎症),是一種四肢會逐漸無力的罕見疾病,目前仍沒有治癒的方法。
■生命的缺口,成就一生的志業
「我國三的時候,發現自己跑步越來越慢,覺得奇怪,在高一時確診,才知道我罹患了肌萎症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得知之後傷痛萬分,但怕家人與朋友擔心,仍然強裝鎮定,陳醫師回想,「我高中畢業時還向同學誇下海口,說我有三大目標:第一,當醫生,希望治癒我的病;第二是唸博士班,深入了解這個疾病的機制;第三,是開漫畫店。」他笑著說。但隨著唸書過程,發現該疾病沒有治癒的方法,便萌生退意,總覺得無須多花心力在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情上。
因為內心的抗拒,陳醫師後來選擇的研究方向也都與該病無關,直到三年前就讀博士班的某一天,指導教授對他說:「你兼具『醫師、病友及家屬』的三重角色,不研究這個太可惜了 !」後來,陳醫師換個角度想,疾病能治癒當然最好,但若沒有辦法,只要有任何方式可以減緩其發展,還是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帶著師長的支持與鼓勵,陳醫師毅然決然踏上神經肌肉疾病的研究之路,也在今年和日本相關單位聯繫,打算赴日進修肌肉病理學。
不過,他也感慨地說道:「前幾天我到台中參加一個神經肌肉病理的研討會,遇到當初診斷我的楊智超醫師,至今已過了十八年,從最初的排斥、懷疑到欣然接受,當我繞了一圈終於又回到這條路上時,楊醫師也要退休了。」在台灣,研究該領域的學者相當少,這類病例也因為不多,所以醫院並沒有資源額外培養一位該科的醫師。
因此,陳醫師希望透過自己的力量,或許有機會為社會帶來一些改變。而他也和我們分享,近年來在研究上愈做愈能發掘出有意義的成果,即使無法投稿論文,卻能滿足他探索問題的好奇心,甚至發現以前看似無關的所學,都能相互融通,能運用的資源也相對較一開始就投入肌肉研究來得多。言談中,陳醫師道盡一路走來的波折,但從他略帶喜悅的表情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他「重回崗位」的堅毅決心[1]。
■不讓疾病留給下一代,「基因檢測公益計畫」誕生
陳燕麟是新店耕莘醫院病理科醫師,也是「肢帶型肌肉萎縮症」患者。高一時被診斷罹患罕見疾病,四肢也隨年紀逐漸萎縮失能,面對自己的疾病,陳燕麟有著超凡理性,「目前還站得住,我能走就盡量走,多感受走路的感覺。」
陳燕麟回憶,在國二、國三的時候,自己跑步愈來愈慢,甚至腳踮不起來,心裡覺得奇怪,就去看了醫生,住院期間,做了一堆檢查。
「出院前,主治醫師對我說,要做肌肉切片檢查,因為是一個小手術,躺在病床上就可以了。這個手術在左大腿打了麻藥,再拿刀把皮割開,把肉挑出來,雖然有打麻藥,但是在取出肌肉組織,剪斷的那一瞬間,還是有痛覺。」陳燕麟對這段過程,留下深刻印象。
「你罹患的是肌肉萎縮症,這個病是沒有藥醫的。」醫師告訴燕麟檢查結果。「那一瞬間我懵了,在醫學發達的年代,怎還會有這樣情況?那時,我是怎麼回到家的,都想不太起來。」
醫師的珍斷對陳燕麟影響很大,這也是他現在致力研究肌肉萎縮症,希望以基因檢測做為第一步的原因,當基因檢測愈來愈成熟,可以讓某些病友,不用體驗可怕的肌肉切片手術。
「有次閃過一個念頭,其實,我不一定要治癒這個病,如果有機會可以減緩它惡化,例如,本來 30 歲要坐輪椅,延緩到 40 歲,這 10 年的時間就有很大意義。」[2]
■肌萎症的類型與診斷過程
陳醫師接著說明肌萎症的類型與診斷過程,通常造成肌肉萎縮、無力的症狀有兩大因素,一是肌肉細胞本身無法正常運作,二是神經傳導出問題。醫師會透過臨床症狀和神經學方面的檢查來區分這兩類。分析過後,若判斷屬於肌肉類問題,牽涉到的基因大約有 150-200 個。
然而,早期的基因檢測並不發達,頂多鎖定特定一、兩個基因,採用桑格定序 (Sanger sequencing) 檢驗,效果不彰,所以即使病人知道了自己的疾病類型,仍不曉得是哪個基因出問題,加上當時也沒有資料庫的概念,所以分析結果也就束之高閣,無法多加利用。
隨著次世代定序技術 (NGS) 問世,檢測以組合基因 (panel) 的方式,一次可偵測多個基因位點,較過去更有效率。但是,陳醫師也點出其中的挑戰:「萬一測完結果是陰性,變成還要再找其他的組合 (panel) 來做,而一次檢測的費用大約四萬,多次檢測的醫療花費相當可觀,也會造成病患很大的負擔;更重要的是,即便病人願意自費,醫師也無法保證一次的檢測結果就能找到確切的答案和治療方式。」
即使如此,基因檢測依然有其重要性。在看診過程中,陳醫師發現許多患者仍渴望孕育生命,也有家屬擔心自己帶有隱性基因,會遺傳給下一代,而最佳的防範策略就是基因檢測,因此他決定自掏腰包,默默協助病友。
後來,病理科主任在跟陳醫師聊天的過程中得知此事,鼓勵陳醫師以募款方式執行,「基因檢測公益計畫」也就應運而生。起初,僅得到醫院同仁的支持與贊助,資源並不多。直到某一天,陳醫師接到新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周慶明的電話,表示希望一起響應,並協助募款,後來透過新北市醫師公會籌辦的攝影比賽,以及攝影作品的義賣,終於募得了兩百七十萬左右的資金,讓計畫得以順利進行[3]。
■肌萎症 (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
肌肉失養症(Muscular dystrophy)是一群和基因遺傳相關,臨床上緩慢進展、逐漸惡化的肌肉疾病,可影響四肢、軀幹、顱面肌肉,並且在顯微鏡下,顯示有肌肉組織的不正常退化及再生。
而所謂的肢帶型肌肉失養症(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簡稱LGMD),指的是一群異質性的進行性肌肉失養症,主要影響肩帶以及骨盆帶的近端肌肉,以體顯性/隱性遺傳為主,與常見的性聯遺傳肌肉萎縮症(Duchenne裘馨氏/Becker貝克氏肌肉萎縮症)有所不同。LGMD最早是由兩位英國籍的醫師,John N. Walton以及 F. J. Nattrass,於1954年提出。據統計LGMD是第四常見的肌肉失養症,保守估計其盛行率約為20,000分之1。
罹患此病的患者,其共通點為近端肢體無力、萎縮,早期會發現患者爬樓梯有困難,或是蹲下後再站起來,需要以手撐地、撐膝蓋(高爾現象, Gowers Sign)。患者走路時會左右搖擺,呈現蹣跚步態(waddling gait),要把手舉高也可能會出現問題,並且觀察其肩胛骨會有左右不平均的現象(翼狀肩胛,scapula winging),小腿肌肉可能會假性變大(pseudohypertrophy)。
一般而言,兒童期發作的患者以骨盆帶的近端肌肉為主,而成人發作的患者會同時影響肩帶以及骨盆帶的肌肉,容易造成肢體活動度的限制,甚至須坐輪椅。大多數LGMD的患者並不會影響智力發展,並且臉部的肌肉、遠端四肢的肌肉在疾病早期不受影響。抽血檢驗可以發現患者血液中的肌肉酵素(Creatine Kinase, CK)顯著上升。
依據患者的不同基因病變,其發病時間、疾病進程、臨床表現、嚴重程度,以及預後各有不同。依照基因遺傳方式的不同,可概分為體顯性遺傳(LGMD1),以及體隱性遺傳(LGMD2)兩大類,其中以LGMD2為大宗,病患數量相對較多。
LGMD有各種不同的亞型(subtype),是由於不同的基因突變影響不同的肌肉蛋白所造成。依據影響的肌肉蛋白不同,可概略分成Dystrophin–glycoprotein complex 的 病 變 (LGMD2C-F,P) 、 肌 小 節 (sarcomere) 相 關 蛋 白 的 病 變 (LGMD1A; LGMD2A,G,J)、肌纖維膜上(sarcolemma)運輸蛋白(Trafficking)相關突變(LGMD1C,2B)、核蛋白病變(LGMD1B)、醣基化(Glycosylation)相關蛋白的病變(LGMD2I)、泛素-蛋白酶體路徑(ubiquitin proteasome pathway)病變(LGMD2H)等,目前已發現有超過25種亞型。
■為肌萎症研究鋪路,做到不能動為止
肌萎症基因檢測的費用每例3萬元,一開始陳燕麟醫師打算自掏腰包、每月挪用一部分薪資去做這件事。「3萬元對一般人來說可能不算太貴,但對許多病友來說,因病沒了工作、生活都成問題,更別提拿錢做基因檢測,想減輕病友的負擔。」陳燕麟說,自己經濟狀況算好的,還有工作,只要能溫飽,其它的錢想拿來做有意義的事。
耕莘醫院組織病理科主任馬鴻均獲悉後深受感動,「陳燕麟醫師這股傻勁讓我和醫院同事們非常敬佩,但這公益之事,應集合社會之力,一起推動。」馬鴻均向院方呈報此事,耕莘醫院大力支持這項計畫,並成立專門的肌肉罕見疾病核心實驗室,也期待善心人士共同響應這個公益檢測計畫。
陳燕麟感謝醫院支持,他希望趁著自己還能動,「做多少算多少」。下位研究者可以站在他肩膀上往前走,如同鋪路一樣,前面鋪好了,後面的人只要接力進行就好。
因為疾病曾經畏懼死亡,陳燕麟體悟生命脆弱,「如果有什麼想做的事,遲做總比沒做好,即早找到方向,或許這輩子不見得達到終點,但至少可以離終點近一點。靠近一點,看到的東西一定不同。」
關於肌萎症這個疾病,陳燕麟說,研究的前輩很多,很棒的研究者也很多。但他自信對於這件事的堅持無人能比,希望盡己所能,貼近這個疾病、找出更多可能解決這個疾病的方法,不知道結果會是如何,不過他相信,只要開始走,終點線就不遠[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基因線上)「專訪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獻身志業 擁抱人生的不完美」:https://geneonline.news/warrior-who-fights-against-limb-girdle-muscular-dystrophy-exclusive-interview-with-dr-yenlin-chen/
[2]
(大愛電視 DaAi TV)「是醫師也是病人 - 陳燕麟」:https://daaimobile.com/project/5f3f80d0bdde990006f93df9
[3]
(基因線上)「專訪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獻身志業 擁抱人生的不完美」:https://geneonline.news/warrior-who-fights-against-limb-girdle-muscular-dystrophy-exclusive-interview-with-dr-yenlin-chen/
[4]
(罕見疾病基金會)「把疾病留在這一代!肌萎症醫師陳燕麟發起基因檢測公益計畫」:http://www.tfrd.org.tw/tfrd/library_d/content/id/2541
➤➤照片
∎(彰化基督教醫院)「彰基罕病電子報 第35期」:https://dpt.cch.org.tw/upload/site_news/4614/1098/35_%E5%BD%B0%E5%9F%BA%E7%BD%95%E7%97%85%E9%9B%BB%E5%AD%90%E5%A0%B1%20%E7%AC%AC35%E6%9C%9F-Muscular%20dystrophy-dystroglycanopathy%20(limb-girdle)-20200108.pdf
圖說:骨骼肌蛋白相關的肌肉失養症病變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肌萎症 #肌肉萎縮症 #陳燕麟 #罕見疾病 #LGMD
罕見疾病基金會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GeneOnline 基因線上 / 大愛電視 DaAi TV
罕見疾病基金會 / 彰化基督教醫院
📢肌萎症生命鬥士陳燕麟醫師,擁抱生命的不完美!全台罕見疾病發聲出版計畫:https://bit.ly/3sLwktw
小節 數 是 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本集主題:「相聲百人一首」介紹
訪問作者:徐妙凡
內容簡介:
100篇詩詞 100段相聲
100則小品讀完 100首詩詞背好
存一片詩心涵育一顆獅子心 古典文學最佳啟蒙書
變形金剛宋朝就已經到達地球
陶淵明被腎結石痛得不能折腰
莎士比亞名句直抄湯顯祖的信
曹植七步成詩卻把鬍子哭掉了
《相聲百人一首》是以詩詞作為節目主軸,以二人對口相聲的方式呈現的劇本集。由馮翊綱與徐妙凡共同選編自三國曹操〈短歌行〉至明朝楊慎〈臨江仙〉,一千三百年間一百位作者的詩詞韻文,集結【相聲瓦舍】編劇團隊的文思,引申創作成一百段相聲小品。
全書以【相聲瓦舍】創造出的典型人物「七百四」取代傳統「逗哏的」,「五十九」取代「捧哏的」。「七百四」顯得「多」,活潑浪漫、不拘小節,但有點草包。「五十九」博學,但保守拘謹,甚至膿包式的腐敗,差一分才及格。
兩個人物一問一答,賦予古詩詞新說法:陶淵明為什麼不能折腰?白居易適合上電視購物頻道?梁州詞提醒您酒後千萬別開車;「碧雲天,黃葉地」其實是喜宴辦桌的菜色;武漢尋隱者為何不遇?因為封城啦!
作者簡介:
選編者簡介:馮翊綱
劇作家,劇場表演藝術家,臺灣最富盛名的相聲大師,【相聲瓦舍】創辦人,臺師大教授,本書總編纂。曾獲國軍文藝金像獎、中國文藝獎章、十大傑出青年薪傳獎、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劇本創作三度入圍臺灣文學獎, 以《謊然大誤》獲獎。
選編者簡介:徐妙凡
臺師大表演藝術系畢業, 臺大戲劇碩士班研究生。參與本書原創發想,並寫作多數劇本。作品善用典故,文學質樸典雅,寓意深厚,是備受各方矚目的創意新秀。
協力製作/相聲瓦舍藝術群:
一九八八年創立, 正逢小劇場運動方興未艾, 主張回眸傳統, 積極創新,創作喜劇為本、相聲為形、幽默為神、文化為心的劇場藝術作品。
三十多年來,深受各方擁戴器重,是華文世界影響力深遠的藝文團體。
作者粉絲頁: 相聲瓦舍
作者粉絲頁: 相聲百人一首
出版社粉絲頁: 印刻文學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OZK5TaJTRM/hqdefault.jpg)
小節 數 是 什麼 在 noov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訂閱 noovy 頻道 ➔ https://pse.is/noovy
♬ 數位平台收聽 ➔ https://noovy.lnk.to/Y_OURS
字幕機能をONにしてご覧ください。
今天,是 noovy 台灣出道四週年,
送上《七加幣》,和大家一起慶祝與回味巡迴演唱會的感動。
共感歸屬認同一起活出自信 不再被按讚綁架
在這個追求點讚和粉絲數量的時代,不乏有人想購買粉絲、讚數讓自己看起來多彩多姿。對於這個社會現象,noovy 用《七加幣》開闊面對退讚解跟隨,共感歸屬認同,再見昨天,建立真實感受與自信,因為世界並不會為誰改變!
《七加幣》MV 是《共感時代Y_OURS》EP 的最後一支 MV,集結台灣巡迴演唱會與粉絲的動人畫面。《共感時代Y_OURS TOUR 2020》巡迴在高雄、台中、台北熱唱旅日時期的經典歌曲,並且重現 EP 中的創作,更加入驚喜橋段!100 分鐘超帶感熱力演出,有歡笑有淚水,就由《七加幣》MV 帶你回味那個揮灑青春的夜晚。
///Song Lyrics
詞:嚴云農/Shawn/Mark
曲:Shawn
再見了昨天
退讚 解跟隨
都無所謂
反正也不能倒退
蠟燭吹呀吹得 又吹熄了幾個夢
不是假日怎麼 又多熬了一個鐘
又是誰的什麼Party 清醒還不清醒
反正幾點睡 起來頭都很痛
Tonight 不要代辦 我的嗨
Tonight 扛著裝備 就上台
Every night粉絲是感動來排 而不是誰花錢買
Ah Wo~ 從前從前
Ah Wo~ 一天又一天
Ah Wo~ 眨個眼
失去的都算我賠 反正我還有明天
再見了昨天
退讚 解跟隨
都無所謂
反正也不能倒退
被迷惑追尾
逃不過時間
原來世界
不會因為誰改變
下個章節的規則困難了好幾倍
努力發著光在黑暗中等待機會
換算時薪 只有七加幣 恥笑我可以 至少我有覺悟 爆肝也不會痛
Tonight 語言障礙 聊不來
Tonight 翻譯蒟蒻 吃起來
Every night粉絲是感動來排 而不是誰花錢買
Ah Wo~ 從前從前
Ah Wo~ 一天又一天
Ah Wo~ 眨個眼
失去的都算我賠 反正我還有明天
再見了昨天
退讚 解跟隨
都無所謂
反正也不能倒退
被成長追尾
逃不過時間
原來世界
不會因為誰改變
哪天 找時間 再帶自己 盪盪鞦韆
想一想自己是誰
但願 之前旅行 我已經走了夠遠
流過的那些淚 是我的出發點
再見了昨天
退讚 解跟隨
都無所謂
本來就不能倒退
被自己追尾
逃不過時間
原來世界
會因為我而改變
昨日よ さようなら
SNSの低評価や フォロー解除なんか
どうでもいい
どうせもう引き返せない
ロウソクを吹くたび 消えた幾つかの夢
休日でもないのにまた1時間耐え忍ぶ
誰のどんなpartyなのか 目覚めても頭がはっきりしない
何時間寝ようと頭痛がするばかり
Tonight 俺の代わりにハイにならなくていい
Tonight 装備して 舞台に上がる
Every night ファンは
感動してついてきてくれる 誰か金で買ったものじゃない
Ah Wo~ ずっとずっと前から
Ah Wo~ 1日また1日と
Ah Wo~ 瞬きをして
失くしたものはすべて俺が負う 俺にはまだ明日がある
昨日よ さようなら
SNSの低評価や フォロー解除なんか
どうでもいい
どうせもう引き返せない
困惑から追いかけられる
時間からは逃れられない
そもそも世界は
誰かの手で変えられるわけじゃない
次の小節のルールは何倍も難しい
暗闇の中でチャンスを待ち懸命に光を放つ
時給換算は たった7カナダ・ドル 笑われたっていい 少なくとも俺は自覚している 肝臓が破裂したって痛くない
Tonight 言葉の壁で 話せない
Tonight ほんやくコンニャク でも食べて
Every night ファンは感動してついてきてくれる 誰か金で買ったものじゃない
Ah Wo~ ずっとずっと前から
Ah Wo~ 1日また1日と
Ah Wo~ 瞬きをして
失くしたものはすべて俺が負う 俺にはまだ明日がある
昨日よ さようなら
SNSの低評価や フォロー解除なんか
どうでもいい
どうせもう引き返せない
成長とやらに追いかけられている
時間からは逃れられない
そもそも世界は
誰かの手で変えられるわけじゃない
いつか また自分でブランコに乗りたい
自分が誰なのか思い巡らす
ただ この前の旅で 俺はもう十分遠くまで行った
流されたあの涙は 俺の出発点
昨日よ さようなら
SNSの低評価や フォロー解除なんか
どうでもいい
そもそももう引き返せない
自分に追いかけられている
時間からは逃れられない
そもそも世界は
俺の手で変えられる
<対訳:峰岸喜美子/UNICUL>
///Song Credit
詞 Lyricist:嚴云農 Matthew Yen/Shawn 楊尚融/Mark 王冠翔
曲 Composer:Shawn楊尚融
製作人Producer:JerryC
編曲Music Arranger:noovy/賈維斯Jarvis/JerryC
配唱製作人Vocal Producer:蔡志忠Jim Tsai
吉他Guitar:JK商鈞/Shawn楊尚融/JerryC
貝斯Bass:Jacob羅加多
鼓Drums:Mark王冠翔
和聲編寫Backing Vocal Arrangement:Shawn楊尚融/JerryC
和聲Backing Vocals:noovy
鼓組錄音指導 Drum Direction:李百罡Bai-Gang Li/江尚謙Shang-Chien Chiang
錄音工程師Recording Engineer:李心鼎Lee Shin-Ding/劉阿洛Jonathan Liu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新奇鹿錄音室Saturday Studio/強力錄音室Mega
Force Studio/尖叫音樂工作室Yellout Studio
混音工程師Mixing Engineer:謝豐澤Fengtse Hsieh
混音錄音室Mixing Studio:新奇鹿錄音室Saturday Studio
執行製作Executive Producer:賈維斯Jarvis
製作助理Production Assistant:黃婉婷Wendy Huang
OP:J’s Chance Co., Ltd.
SP:Warner Chappell Music, Hong Kong Limited Taiwan Branch
OP:Sony Music Publishing (Pte) Ltd. Taiwan Branch
///MV Credit
企劃統籌 Project Manager:徐立桀 Marco Hsu
導演 Director:徐立桀 Marco Hsu
攝影 Camera:陳立惠 Claire Chen、李玟靜 WenChing Lee
字體設計 Designer:吳宸羽 Chenyu Wu
///Follow noovy
noovy FB粉絲團|http://bit.ly/noovyfb
noovy Instagram(Taiwan)|http://bit.ly/noovyigtw
noovy Instagram(Japan)|http://bit.ly/noovyigjp
noovy 微博|http://bit.ly/noovyweibo
noovy Twitter|http://bit.ly/noovytwitter
noovy YouTube|http://bit.ly/noovyyt
#noovy #七加幣 #出道四週年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NaeHiC-xJg/hqdefault.jpg)
小節 數 是 什麼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210 黃偉民易經講堂
抗爭半年,香港熱情未減。
林鄭政府,睇唔起遊行集會,無論幾多人上街,都唔會改變他們的政策。他們清楚他們無香港人授權,權力來源是北京。所以,林鄭有北京祝福,她就可以繼續與香港人為敵。
但世界在看著。
星期日國際人權日,港島塞滿熱情的香港人,全世界重要媒體,都用顯著的版面篇幅在報道。他們的記者置身其中,感受到人心不死。
西方世界不是只做塘邊鶴,各國政府都在行動。
做壞事的人,自己心中有數的。
恐慌在官場彌漫,在警隊彌漫,在富豪圈子彌漫。
你有沒有資產在美國?
有沒有子女在美國生活、讀書?
你是否在懲罰名單之內?
這麼多人親共做壞事,其實,懲罰輪不輪到我?
這個時候,金盤洗手得唔得?
香港的好人,苦了半年;壞人,也開始睡不著了。
鄭若驊一直都半罷工。她對律政司的工作一直都不熱誠,沒有半點敬業樂業。但她愛這官位背後的權勢和方便。她不受林鄭管束,直接受北京指揮,一如警務處長。自由度高,權勢大,背後方便多,老公的金鑛公司又成功上市套現,她一直在犯法,但可以便宜行事。
但金玉滿堂,就莫之能守。美國的《香港人權法》成案,她又已經在檯面檯底成為超級富豪,當然希望洗手江湖,享受餘生。
都是那一句,你有沒有資產在美國?會不會被凍結?
選舉主任都可以詐病,唔面對DQ黃之鋒;為什麼她不能因跌傷,留英治療,退出政府?
《金融時報》報道,收到三個不同來源的權威消息,鄭若驊曾兩度辭職,欲留英治理跌傷。
但中共的遊戲不是這樣玩的。
劉少奇、林彪、彭德懷、胡耀邦、趙紫陽,和所有的黨員,都無權因病辭職的。
律政署內部傳出鄭若驊失蹤,林鄭根本唔知她在那裡。原來,她欲留英不走,但卻給中共駐英大使劉曉明押上飛機,直送北京。
你要唔玩,自己同阿公講!
黑社會,掛得個字頭行走江湖,攞盡好處,一朝發達,想搣甩個字頭做紳士?做好人?做善良仁翁?
江湖有江湖的規矩,中共有中共的家法!
英國飛北京回香港的鄭若驊,三魂唔見七魄,甫下飛機,對著鏡頭,語無倫次,她都唔知自己說什麼?
她老公剛上市的公司也公布被調查了。
北京連消帶打,唔玩就家破人亡。就像江湖行事,想搣甩個字頭,就有人接你個仔放學。
用個字頭半生攞這麼多著數,你一生都欠阿公的。
鄧炳強在天安門看升旗禮,看得熱血沸騰,他說:
中央支持香港警隊,止暴制亂。
就像張家輝飾演的「飛機」說:
「我是為阿公做事,邊個擋我就殺邊個!」
鄧炳強未夠富貴,繼續做「飛機」的角色,繼續幫阿公做事。但鄭若驊就叫苦連天了,只因為聚歛半生,身家已厚。
那些身家更厚的親共富豪,心中更是十五十六。
身家有一千幾百億的富豪,點會無重資放在美國?有錢放美國不是問題,但諗住親共有著數,為富不仁,一直作惡的,報應來了。
究竟那些超級富豪,在美國的制裁名單?
先由田北辰說的他的老友遭遇,再經陶傑引述,在香港富豪圈子引來十級大地震。
這位親中超級富豪,本身美籍,坐私人飛機上月底到美,在關口被盤問三小時。最後如期入境,還是回頭香港,有不同版本。
普通市民不關心他入境與否,只知道他被美國盯上了。他人馬今後仍能繼續親共作惡,為虎作倀麼?可以洗手江湖,還是像鄭若驊欲罷不能?他的美國資產能自由套現嗎?今次僥倖入境,但下一次能繼續順利嗎?趁早賣盡美國資產,從此不踏足美國,又可行嗎?
這些身家千億的超級富豪,眼界不像光頭劉Sir, 心願只是在肇慶買樓,食深圳海底撈。
他們一生名酒美人,一邊嘴巴愛國,邊將錢放在美國的,突然被美國盯上,從此如何做人?
這位富豪出事了,和他同等級的富豪又如何?他的襯家,也是愛國愛港親共攞著數的又如何?
富豪界人人自危!
鄭若驊一倒,超級富豪一倒,令到公務員、警察、有錢佬,都食唔安,瞓唔著。
好人苦,壞人也苦。
《紫微斗數》有所謂的四大凶星,火鈴羊陀,人人都有,只是分布在命運的不同位置。孔子也有火鈴羊陀。
火是火星,指衝突。
鈴是鈴星,指煎熬。
羊是擎羊,是鬥爭。
陀是陀羅,是拖累。
一個人的命盤,火星落在父母宮,那麼,命中的結構,他和父母、長上輩、老細、上司,總是衝突。
未必感情唔好,未必互不關心,但三句未完就衝突。在你的角度,這些父母長上輩,都是脾氣剛烈,好好火。
命是如此,但大運如四季春夏秋冬會因時序而流動。
這十年的大運,火星卻坐落在夫妻宮。
明明恩愛的伴侶這段日子卻火猛剛烈,家中常為小事而爭吵,本來毫不計較的生活小節都可以釀成風暴。
大運是十年一運,每個大運中有著十個不同的流年。
這個流年,火星落在交友宮內。
交友宮是你的圈子,它的對面是兄弟宮,三會父母宮和子女宮簡單地說,你的圈子發展出拍檔兄弟,上司和下屬。
流年交友宮有一粒火星,你和同事們都會無故衝突,影響你的拍檔、上司、下屬關係。
看斗數盤,先拿著你的八字天盤,天盤是命,是你的本質。
如你是玫瑰,那本質是玫瑰,不是番薯。追求的好壞,就有不同。
這個命的本質,要放在每十年的大運盤中。
一個斗數盤,有十二個大運,根據十二地支依序排列。
命在十二個不同的運中走動,命加運,就擦出不同的火花。
每個大運又包含了十個流年。像現時還是豬年,兩個月之後,便是鼠年了。
流年有一個流年盤,帶十年好的大運中,也可能有個壞的流年。
假如窮是你的命,大運是屋漏,流年兼逢連夜雨。三盤重疊,你今年真是苦過弟弟。
三盤重疊,方見效應。
如果只是命窮,大運是好的,沒有屋漏,即使流年是連夜雨,其實對你根本無影響。
又假如,命窮,運也差,屋漏,但流年好,不落雨。其實,你也生活如常呀!
再假如,命好,不窮;但運差,屋漏;流年也不吉,連夜雨。那也只是一番忙亂,暫住文華東方,找人處理便是。
所以,看斗數盤,不能單星單宮的論述,要全盤看。先看天盤的命盤,再加上大運盤和流年盤,三盤重疊,方論吉凶。
斗數講述一套人生哲學,人人的生命,都由一堆星曜組成,有吉有凶,結構嚴謹,分佈不同的宮位。
你不會比我多一粒星,我也不會少你一粒星。但結構出不同的生命和際遇。凶星,你有的,我也有;吉星,也是如此。只是位置不同。
就算是吉凶,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的詮釋,視乎不同價值觀,不同的位置和角度。
梅艷芳短暫的一生都是苦,但她有大事業,大成就。
麥明詩迄今過著完美的廿多年,但今日仍是歧路亡羊,需要命運點化。
贏了這裡,輸了那裡,這是斗數述說的人生。
用十二宮組成一支生命,吉星凶星不同分佈,所以有好的宮位,也有壞的宮位。
際遇很差,頭頭碰著黑,但六親和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恩愛,子女孝順。
但相反,有大成就大事業,但六親冰炭,一生寂寞。
讀《易經》追求無咎,就是這個意思。無咎,即是無遺憾。因為人生偏偏遺憾太多。
打開一個命盤,最先看的,不是命宮有什麼星,不是看他有錢還是風流。
是找出十二宮中最差的宮位,那是他生命最弱的所在。
以命盤來說,這個最差的宮位是什麼?不能倚賴。如是子女宮,即不能倚賴下屬,凡事要親力親為。工作上和下屬保持距離。親生子女,讓配偶作主導管教等。
時間性上,即運,這個宮位代表人生的十年,即人生最低潮的十年,如在三十五到四十五歲,事前要有心理準備,過了四十五歲才可發圍,其間,諸事勿用。
流年而言,這個宮位每十二年來一次,比如在子位,即凡鼠年都宜靜不宜動,不作大決定,不作任何變遷。
推算紫微斗數的工具,時間性上,在十干四化。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個天干都有它的化祿化權化科和化忌,每個人的命盤,有一個化忌,每十年大運,又有一個化忌,每年的流年又有一個化忌。
明年鼠年,庚子年,化忌在天同,天同化忌,是有福難享了。
斗數是在告訴我們,人生總有不完美的地方,任何時候,都有遺憾的人和事。
化忌,就是遺憾。
生命的結構總有遺憾,有些人在父母宮,有些人在夫妻宮,有些人在事業宮。命有運有流年也有,不同的遺憾。
天氣有冷熱,一日分畫夜,人總會經歷時運高低。
精神好,體能佳時,你可以選擇滑雪潛水;但精神體能都欠佳時,你只可以選擇聽音樂看書等靜態活動。
這便叫順應時勢。
很多人都會問,運氣可以改變嗎?命可以改變嗎?
天生腳部有問題,行動不便的人,堅持以踢足球為終日職志,以美斯為榜樣。然後就埋怨上天戲弄,終身失意。
這不是命運的問題,這是選擇問題。
一生人,重要的大決定其實不多,在好運的時候做決定;壞運的時候沉著,等寒冬過去。這便是改運的基本邏輯。
春夏秋冬,我們不能改變時序,但在何時播種,何時耕耘,卻由我決定。
天意難違,命運卻操之在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DFljI998PI/hqdefault.jpg)
小節 數 是 什麼 在 十分鐘之內,一次搞懂「單拍子」和「複拍子」! - YouTube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原來66% 的流行歌,都 是 用這3 種和弦進行? [2019 流行歌和弦大調查] ... 10分鐘建立你的節奏感,別再說節奏感 是 天生的了!|Wen吉他誌. Wen吉他誌. ... <看更多>
小節 數 是 什麼 在 一小節幾秒、bpm測速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 ... 的必吃
是 指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具体是指在乐谱中每一小节的音符总 . ... 打拍子的测量单位称为BPM(每分钟拍数),拍速标为60 BPM 等于分秒打一拍,而120 BPM 等于每秒 . ... <看更多>
小節 數 是 什麼 在 Calvin's Violin Studio - 昨天教了初級基本四種音符 的必吃
每組時值記號有兩個數字,上面的數字是指每個小節有多少拍(How many beats or How many counts), e.g. 4 我們數拍子時會數123412341234.....,3我們數拍子時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