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nsel and Gretel:長大後重看《糖果屋》童話,才懂它真正的黑暗 ]
小時候,我們熟悉的《糖果屋》(Hansel and Gretel)版本是這樣的:漢賽爾與葛麗特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時值亂世,後母於是說服丈夫,將兩個孩子遺棄在森林裡。第一次,漢賽爾用小石子沿路做記號,成功找到回家的路,第二次,漢賽爾用麵包屑做紀錄,沒想到記號被小動物吃掉,兩人於是在黑暗森林中迷路。
他們在密林中,發現了一棟用糖果做的小屋,沒想到這是女巫的陷阱,專門用來誘捕餓昏的孩子,把他們養胖後吃掉。漢賽爾被關了起來,像待宰的豬一樣被餵養,葛麗特則得為女巫做家事,日日被使喚奴役。有一天,女巫終於準備好要吃掉漢賽爾了,於是叫葛麗特去準備烤爐。葛麗特假裝不懂怎麼做,暴躁的女巫邊咒罵著邊上前示範,就在這個空檔,葛麗特用力一推,將老女巫推入烤爐中,關上鐵門,緊緊上鎖,聽著女巫的尖叫聲慢慢淡去…… 隨後,兩姐弟逃離了糖果屋,找到了回家的路,與思念他們的父親重逢。
然而,《糖果屋》最初的版本其實不是這樣的。
/
你也可以到我的網站讀這篇文章:
https://urbananimalsabby.com/2020/10/22/hansel-and-gretel-neil-gaiman-lorenzo-mattotti/
/
根據大塊文化在《漢塞爾與葛麗特》上的解說,1806 年,法皇拿破崙進犯德意志小王國,威廉‧格林和雅各布‧格林兩兄弟(Wilhelm and Jacob Grimm)開始行走鄉間城鎮,蒐集民間童話故事,企圖與進犯的法國文化相抗衡。他們從一個 12 歲女孩朵兒(Dortchen)口中,聽到了《漢賽爾與葛麗特》的故事。
《漢賽爾與葛麗特》最早的版本於 1812 年面世,歷史學家認為,故事背景起源於 1315 年的大饑荒,那時,許多人不僅遺棄自己的孩子以求自保,甚至有吃人肉的情況發生。在原版故事裡,漢賽爾與葛麗特的父母兩人,都同意將孩子遺棄,在後來的版本中,變成是母親說服父親遺棄兩姐弟,再後來,變成是繼母教唆。
在時代的壓迫下,民不聊生,許多人為了存活,必須做出世間最狠心的決定,其中包括遺棄自己的孩子。漢賽爾與葛麗特不只被遺棄了一次,甚至被遺棄了兩次,世間最殘酷的背叛,莫過於被生養自己的父母丟棄放生。或許正因如此,《漢賽爾與葛麗特》的版本演變,才會一版一版淡化了父母遺棄的力道,從父母雙方同意,演進到繼母單方面威逼。
然而,無論是哪個版本,長大後讀《漢賽爾與葛麗特》,都能體會到字裡行間的巨大陰影:暗夜裡父母不祥的竊竊私語、被遺棄在森林深處的孩子、危機四伏的黑暗森林、甜蜜而邪惡的糖果屋、孤獨而狂躁的女巫…… 《漢賽爾與葛麗特》描寫的,是考驗人性的難關、誘惑的陷阱、家庭成員間的背叛、成人世界的黑暗。故事如此令人毛骨悚然又真摯動人,啟發了後世的不斷改寫,而近年來最出色的一個版本,或許是美國作家 Neil Gaiman 與義大利插畫家 Lorenzo Mattotti 合作的作品,中文版本十月由大塊文化出版。
Neil Gaiman 著有《美國眾神》《阿南西之子》《無有鄉》《易碎物》等書,他筆下黑暗繽紛、既迷人又危險的奇幻世界,往往與人們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只有一線之隔,可以理解與無可理解的黑暗與救贖,就在現實與幻想的穿梭中不斷辯證。
Neil Gaiman 表示,《漢賽爾與葛麗特》是啟發他成為作家的原因之一,故事裡深邃的人性黑暗直到今日依舊觸動內心。在他的故事版本裡,原本的「女巫」不過是在森林裡獨居的邪惡婦人,她的邪惡與陰森,讀來並不令人感到厭惡,反而升起一股惻隱之心。她或許也是在亂世中,掙扎著想活命的「普通人」。而 Lorenzo Mattotti 是享譽國際的插畫家,他用狂躁的黑白水墨筆觸,帶出了籠罩在《漢賽爾與葛麗特》上的動盪與暗影,在大塊出版的大開本上攤開來看,令人感覺身臨其境,非常震撼。
Neil Gaiman 與 Lorenzo Mattotti 的版本,創造了前所未見的童話風貌,深深觸動心弦,也令人不寒而慄。故事最後,讀到兩姐弟逃離糖果屋、找到回家的路,一路奔向敞開雙臂迎接他們的父親時,不禁懷疑,那是真的嗎?還是兩姐弟經歷創傷與饑餓後,所產生的甜蜜幻想?他們當初在荒棄密林中看到的,真是糖果屋,抑或是一個老婦黑暗破敗的家?
在黑暗之中,人是否只能透過「相信」才得以繼續存活?
Neil Gaiman 說:「對我來說,描寫黑暗的事物之所以如此重要,因為這就像是在接種疫苗。我知道我正在給予人們黑暗,但並非是壓倒性的黑暗、無法抵抗的邪惡,這樣的黑暗是可被人理解的。人們可以包圍黑暗,融入其中,妥善應付黑暗。而且,沒有任何妨礙,雖然我告訴你這個故事,但你仍然會感覺到安全,只要告訴你,你可以很聰明,你可以很勇敢,你可以有點狡猾,你可以膽量過人,並且,你還可以繼續往前邁進。」
而這,或許是為什麼童話故事如《漢賽爾與葛麗特》歷久不衰的原因。
Ps. 最近終於辦了「少女A」的 IG,未來內容將在 IG 同步,歡迎大家追蹤(搜尋: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漢賽爾與葛麗特 HANSEL & GRETEL – Neil Gaiman, Lorenzo Mattotti, 大塊文化 image3
原文刊載於:https://www.adaymag.com/2020/10/19/hansel-and-gretel-neil-gaiman-lorenzo-mattotti.html
#推薦大家去感受大開本的震撼
#糖果屋真的是一個很可憐的故事
#漢賽爾與葛麗特 #hanselandgretel #糖果屋 #繪本 #書 #藝術 #文化 #NeilGaiman #LorenzoMattotti #illustration
大塊文化
小畫家背景淡化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克林姆之憾】
奧地利分離派代表性畫家克林姆(Gustav Klimt,1862-1918)作品中,最為世人熟知者,應屬於黃金時期肖像畫,那澄燦耀眼的華麗風格,讓當代維也納貴婦為之瘋狂,也深深魅惑了後人。
但除了金箔、銀箔和繁複裝飾性圖樣交織成的眩目畫面,克林姆的肖像畫其實還有其他風格。對於這麼一個極具天分、熱愛創作又用功的藝術家來說,怎麼可能永遠因循舊法,墨守成規?
克林姆晚期肖像畫已逐漸淡化了世紀末浮誇喧嘩氛圍,而逐漸轉向自由動感線條,以及更加鮮麗明豔的色彩。《莉亞.蒙克遺像﹝三﹞》(Posthumous Portrait of Ria Munk III,1917-18)就是其中代表。
========================
如同克林姆眾多仕女肖像畫中主角身分非富即貴,莉亞.蒙克(Maria Ria Munk,1887-1911)也是出自富裕人家,父母雙方家庭都是實業家,阿姨和姨丈更是克林姆重要贊助人→再次證明,這些維也納權貴的大力支持對於克林姆事業發展多麼重要!
理當是衣食優渥,無憂無慮,但莉亞的美好生活卻在未婚夫-新興作家漢斯.海因茨.艾韋斯(Hanns Heinz Ewers,1871-1943)恐婚症突然發作(?),不甘自此被婚姻束縛,寄出一封解除婚約通知信後,瞬間毀滅徹底崩解。
先不說這種分手方式有多麼小孬孬又讓對方不堪,一開始,還是艾韋斯主動向這位美麗有教養,又有音樂才華的富家女求婚,而女方的豐厚嫁妝也始終是維也納市民熱烈討論話題。
1911年12月28日,當大家都沉浸在聖誕與新年節慶氣氛中時,傷心欲絕且自覺顏面掃地的莉亞或許臉上淚痕猶未乾涸,顫抖著雙手舉起槍,對準了自己的胸膛,碰的一聲槍響和煙硝散去後,從此香消玉殞。
這一年,她才24歲。
世上最傷痛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悲痛萬分的莉亞母親拍下了女兒最後的面容,透過姊姊,也就是莉亞的阿姨,委託克林姆為芳華正盛卻已消逝的女兒留下身影。
克林姆是維也納最受歡迎的肖像畫家,且繪製遺像在當時維也納上流社會中已是一股風潮。這該是身為母親在哀慟中試圖捉住女兒殘存形貌,最讓人揪心的努力,因此也才有了這幅遺像。
克林姆實際上總共為莉亞畫了三幅身後肖像畫,第一幅和第二幅分別在1912、1916年便已完成。
========================
對於創作主題圍繞在〝愛慾生死〞,作品中同時交織裝飾性與寫實性,同時絢麗又灰暗的克林姆來說,莉亞的遺像畫,應該會讓他很感興趣,不過第一幅《莉亞.蒙克臨終之際》(Ria Munk on her Deathbed,1912)雖表現出莉亞安詳美麗的遺容,在蒙克家看來依舊過於直接傳達斯人已逝的訊息,尤其在心碎的母親眼裡,簡直太令人難以忍受。(總是看到寶貝女兒臨終入殮那刻多令人心酸…)
莉亞母親想要看到充滿生氣,活潑可愛的女兒。因此這一回克林姆拿到更多莉亞生活照,好按照蒙克家人意志,畫出她曾經的青春嬌美與飛揚神采。
至於第二幅《舞者-莉亞.蒙克﹝二﹞》(The Dancer - Ria Munk II,c.1916-18)在被蒙克家退回後,由於克林姆曾經做了修改,以致我們並無法確認原來樣貌為何。但若以修訂結果是一位半裸舞者肖像看來,母親收到作品時,驚嚇程度應該會比緬懷情緒來得明顯。(有哪位悲傷母親會想要每天看著半裸的女兒懷念她?)
由於蒙克家始終不滿意,克林姆只好繼續努力。(換成是你,你會滿意嗎?)
========================
1917年,克林姆再動筆為莉亞畫第三幅遺像《莉亞.蒙克遺像﹝三﹞》,距離她告別人世六年後。畫作高度有178公分,這是克林姆的全長女性肖像畫中,最巨幅之一。
畫面裡的女主角側身站立,朱唇微啟,臉上有著粉嫩紅靨與夢幻笑容。
克林姆終於學乖了,不像之前作品中讓主角敞開長袍流露風情,這回他讓長袍闔起,顯得莉亞秀麗又端莊。但畫家還是維持個人多彩與高度裝飾性風格,背景畫上了諸多玫瑰花、鬱金香等花卉,以及東方風格圖樣。
從中可以觀察到他極力追求〝寫實性與裝飾性〞、〝平面性與存在感〞彼此協調共榮的特色。
畫中我們還能看到,主角面部細節和整個結構布局大致已完成,衣袍與地面裝飾則是以炭筆粗略勾勒。自由奔放的炭筆痕跡透露出大師至此創作形式更加自在隨性,光是這些簡單線條和鮮麗色塊,就可以讓我們想像作品完成後的迷人模樣。
========================
可惜克林姆終究於1918年2月死於西班牙流感,這場疫病幾乎橫掃維也納藝術圈,分離派眾人倖存者無幾。如此浩劫來勢洶洶傳播之快讓人措手未及,未完筆的《莉亞.蒙克遺像(三)》也跟著許多畫作都被遺留在克林姆的畫室中。雖尚待完成,莉亞母親還是收藏了這幅畫,可見她老人家總算滿意了。
《莉亞.蒙克遺像﹝三﹞》被莉亞母親一直存放在巴特奧塞(Bad Aussee)湖邊別墅,直到1941年納粹入侵。由於她老人家的猶太人身份,使得畫作、財產與其餘房產全數被蓋世太保侵占。更悲嘆的是,莉亞的母親和姊姊不久後都亡命於集中營。
========================
《舞者-莉亞.蒙克﹝二﹞》現在藏於以克林姆黃金時期代表作《艾黛兒•布洛赫-鮑爾肖像一號 》(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1907)聞名的紐約新藝廊(Neue Galerie)中,但館內空間有限,展品不多,並不是每次拜訪都能見到她,而我自己上回得以一睹芳顏約莫已是兩年前。
《莉亞.蒙克遺像﹝三﹞》在被納粹侵占又歸還給蒙克族人後,於2010年在倫敦佳士得拍場中,以約1880萬英鎊賣出,目前則安置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但並未常態展出。
小的有幸,曾在2016年於大都會分館布勞耶美術館(The Met Breuer)開幕特展『未完成:依然可見的念頭』(Unfinished: Thoughts Left Visible)中見過她一回。其實感動我的不光是目睹偉大畫家已然成熟時期作畫的脈絡思考與筆觸,其中蘊含的深刻母愛和曲折往事更是讓人惻然不已。
#克林姆
#世上並非只有愛情最重要
#千萬別做傻孩紙
#懂得愛自己愛家人
#再訪愛黛兒
https://www.facebook.com/artjunie/posts/740775156358383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小畫家背景淡化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別後——之二 ◎#席慕蓉
原來
用整整的一生來慢慢錯過的
竟是我們這唯一僅有的
整整的一生啊!
別後
方
知
--
◎作者簡介
席慕蓉
祖籍蒙古,生於四川,童年在香港度過,成長於台灣。於台灣師範大學畢業後,赴歐深造。專攻油畫,1966年畢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曾任台灣新竹師範學院教授多年,現為專業畫家。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外。現為內蒙古大學、寧夏大學、南開大學、呼倫貝爾學院、呼和浩特民族學院之名譽(或客座)教授,內蒙古博物院特聘研究員,鄂溫克族及鄂倫春族的榮譽公民。
--
美術設計:旅臺小子
攝影來源:網絡素材
--
◎小編L賞析
〈別後〉之二,延續之一,但席幕蓉不再直白地將要說的話說完,而是隱晦地用短短地幾個字,勾勒出在摯愛離去之後,一種深沈地難過。這首詩中所提的「錯過」,則隱含了大量的訊息,正如她自己所提,對她而言,她的「錯過」,不只是時間,不只是青春,更是一生。
席幕蓉的詩,多有前後脈絡可循,比如傳頌多時的〈一棵開花的樹〉,裡頭有這麼一句:「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這首詩據說便是席幕蓉在比利時認識劉海北時,當下所寫下的心情。
再回到〈別後〉一詩,在理解兩詩背景後,這首詩的內裏被特別壓抑,特別淡化處理的哀傷,便顯得強烈起來了。
我們當然無從得知席北故事的細節,但足以感受〈別後〉的力道,你知道先走的人變成永遠。永遠不會有人,在餐桌的另一端等你,永遠不會有人用你熟悉的口吻,叫你的名字,有太多,太多的永遠不會……
而每一段往事,都會成為「錯過」,即便如何甜蜜過,比對現在,也只能小心翼翼地如〈別後〉之一般,每一段回憶收起來了。
然而,更多的情緒,更多在故作平靜下,所壓抑的情緒便如同這首〈別後〉之二,只有在告別以後,才會知道……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6/01/20160113.html
小畫家背景淡化 在 [問題] 請問Adobe Xd它可以設定背景為透明嗎? - 看板Design 的必吃
在Xd找了好久,好像沒有設定背景為透明的畫板請問Xd它有這功能呢?? 感謝。 ... 會不會是小畫家開出來預設就有白背景? ... 我用photoshop 開確定是背景透明的。 ... <看更多>
小畫家背景淡化 在 小畫家3D 製作透明背景圖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必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