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水/蕃茄肉醬」
(蕃茄肉醬2版)
很久以前拍過蕃茄肉醬的小影片,這次比較不同的是以無水料理的方式來做。濃郁的香氣更勝一籌喔!
如果有適合的鍋具,也試試看無水的料理方式吧!因為滋味濃郁,湯汁比較少,也可以更好的運用在pizza、焗烤、千層麵上喔。
✏️食材:
豬絞肉500g
洋蔥2顆 約500g
橄欖油 少許
蒜末 3-5瓣
義大利麵醬900g
經典草本(香料)少許
(可以用綜合義大利香料代替)
黑胡椒 少許
鹽 少許
(鹽/麵醬鹽分夠我就省略)
醬油 淋一圈
✏️步驟:
1/備好蒜末、洋蔥末。
(這次要切兩顆大洋蔥,所以是切塊後用百靈攪拌棒來切碎,超快的就切好了)
2/vermicular IH鑄鐵電子鍋用中火預熱,等它出現「煎炒ok」時我會先調整到弱火,放入蒜末跟橄欖油稍微爆香。
(中火》弱火)
(爆香時先改成弱火是因為預熱後的鑄鐵鍋溫度很高,再以中火爆香很容易噴油或焦掉)
3/爆出蒜末香味就可以放入豬絞肉,改成中火拌炒均勻至半熟後,倒入兩大顆的洋蔥末。
4/將絞肉及洋蔥末拌炒一下、蓋上蓋子改成「弱火/設定30分鐘」。
5/時間到後打開可以看到光是洋蔥跟絞肉一起燉煮,就出現了很多水分!這就是甜味的來源。
6/加入義大利麵醬900g(約1.5罐),世界調味料草本風味(可用綜合義大利香料代替)、黑胡椒、淋一圈醬油(少量即可)。
(原本說要無水料理,但為了把麵醬罐用乾淨、我還是放了一點水搖晃罐子後加進去一起煮)
✅義大利麵醬,這次我用了兩種品牌。(咖樂迪咖啡農場/好市多購買)
7/拌勻後蓋上蓋子「弱火20分鐘」,讓它燉煮後再悶一下就好嘍!
跟滷肉一樣、我覺得隔天的蕃茄肉醬更好吃欸!跟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用無水的方式做的肉醬因為更濃郁所以能夠更好的依附在麵條上。再加一點起司就好好吃!
把一半的份量分裝冷凍時一直聞到好開胃的香味,真想馬上吃掉不要冷凍了哈哈哈。
如果家裡有保密性夠的鍋子也可以試試看!利用較多會出水的食材(洋蔥、新鮮蕃茄、菇類)來墊底,就不易燒焦。
一般的鍋子不要輕易嘗試喔!
✅結論:
這次的肉醬是為了搭配買來的義大利寬麵,結果吃了之後覺得這寬麵不是我想要的口感、因此衝動的馬上去下單了製麵機。😄😄
里歐哈娜橄欖油二團
✅團購資訊:
✅團購日期:06/16-06/22
✅網址: https://bit.ly/3wu583E
✏️油品有效期限:
橄欖油有效期限:2023年1月
巴薩米克醋有效期限:2030年1月
瓶身專屬流水編號,罐罐都可溯源超安心。
小影 2023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工研院攜手產學研鼓勵用電端參與供電邁向無碳電網新願景
【記者李嘉祥/台南報導】
2021年5月6日 週四 下午4:41
氣候暖化,推動淨零碳排已是各國施政重點,歐盟預計2023年開徵「碳關稅」,依排碳高低對進口商品課稅;美國與中國大陸今年4月也共同發布「氣候危機聯合聲明」,宣示未來將合作減少碳排放以對抗氣候變遷。因應國際趨勢發展,工研院今日深入臺南科學園區舉辦「能源效率管理暨綠色供應鏈研討會」,邀產學研專家從節能端、管理端、電源端、供應鏈端等四面向分享電力觀念與技術,期望產業能與供電端攜手合作,共同為降低碳排與穩定供電貢獻一己之力,幫助臺灣邁向無碳電網新願景。
研討會邀請思納捷科技總經理莊棨桀、台灣電力公司業務處費率組組長陳建嘉、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經理黃奕儒、工研院綠能所經理楊斐喬與資深工程師黃文輝,分別以「以ESCO能源管理輔助達成智慧工廠關鍵應用」、「因應第二尖峰之需求面管理策略」、「綠電交易之現況與展望」以及「碳權管理及產品碳足跡熱點分析」為題,向產業分享最新電力觀念與技術發展。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隨美、歐、加、日、韓等上百個國家表態支持氣候政策及允諾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淨零碳排已成為全球最關注的重要行動,工研院今年3月率先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將提出台灣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與產業技術發展策略藍圖,並宣布全院將在2050年達到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的目標。在電力發展上,想要降低碳排放又能穩定供電,需建立自己的電力承載順序,於電力系統面對用電量攀升及負載端多樣需求時,除評估電力供給面需求面及相關成本及風險外,也要納入考量降低碳排放的目標,找出最佳電力資源組合,帶動台灣電力永續發展。
劉文雄說,近年全球半導體需求激增,帶動國內科技產業蓬勃發展,對用電需求逐步增加,因此研討會特深入科學園區,希望透過專家分享,讓產業能夠積極參與節約能源、需量反應、分散式電源,實現電力承載順序的思維,讓供電穩定不再只是發電端的責任,藉由所有人攜手合作,產業不但能落實國際減碳目標,還能降低用電成本,創造能源、經濟與環境三贏局面。
思納捷科技總經理莊棨桀指出,所謂「能源技術服務業」是指提供廠商能源效率相關全方位改善服務的一種商業模式。ESCO可透過三部曲幫助產業節能,第一部曲從最基本能源與資源管理優化做起,包括電能監控、需量管理、空調管理、水質監測,將全廠水電油氣納入監管;第二部曲是透過機電設備聯網構成的設備與機台管理,以機聯網或感測器蒐集製程機台資料;最後透過已知的能源資訊與機台資料進行智慧分析與預警來優化產能與良率,逐步打造智慧綠色工廠。
台電業務處費率組長陳建嘉說,隨再生能源持續併入電網系統,供電間歇性將對電力調度帶來挑戰。台電除強化傳統發電能力,也針對電力需求管理推動因應策略。在需量反應方面,短期將配合系統需求抑低夜晚尖峰,中長期則發展多元時段與創新方案,並參與電力交易市場投標。時間電價方面,短期持續提高用戶時間電價的參與,中長期則在用戶最小影響下進行電價時間帶調整,希望透過發電端用電端共同努力,滿足電力系統需求並降低碳排放。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經理黃奕儒表示,隨台灣電業走向自由化,綠電交易經過近年醞釀發展逐漸開花結果。國內第一波綠電交易案在2020年5月完成,由13家業者共同完成,實際申請轉供容量超過90MW,預估年度綠電總交易量超過1.1億度以上。國內半導體大廠也與離岸風電廠商簽署綠電購電合約,轉供容量高達920MW。今年俗稱「用電大戶條款」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上路,可預期未來產業會有越來越多綠電需求,將可進一步帶動綠電交易的發展。
工研院綠能所經理楊斐喬也強調,各國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對企業碳排放量予以價格化,但對其投資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允許轉為「碳權」,可抵換其排放量或販售與其他有需求的企業。產業需密切關注政府與國際間的碳權管理遊戲規則,並掌握自己的碳排與有制度的執行碳權管理。
工研院綠能所資深工程師黃文輝強調,歐盟、美國等碳關稅的潛在壓力,促使產品碳足跡計算開始受到關注,產業要為產品減碳需要先盤查產品的碳足跡,困難處是蒐集上游原料供應商複雜的碳排數據很耗時間和精力,工研院特擘畫「2030技術發展策略與藍圖」,投入淨零碳排相關創新研發,發展出整體解決方案「永續碳管理平台」,除能進行碳足跡盤查、計算、分析,還能協助產品走向減碳設計,也能把碳盤查成果進一步結合企業環境管理系統,幫助企業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以利打入國際綠色供應鏈,進攻零碳利基市場。
附圖:工研院於南科舉辦「能源效率管理暨綠色供應鏈研討會」,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也出席,分享產業界如何為供電穩定與減碳盡份心力。(記者李嘉祥攝)
▲工研院於南科舉辦「能源效率管理暨綠色供應鏈研討會」,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也出席,分享產業界如何為供電穩定與減碳盡份心力。(記者李嘉祥攝)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5%B7%A5%E7%A0%94%E9%99%A2%E6%94%9C%E6%89%8B%E7%94%A2%E5%AD%B8%E7%A0%94%E9%BC%93%E5%8B%B5%E7%94%A8%E9%9B%BB%E7%AB%AF%E5%8F%83%E8%88%87%E4%BE%9B%E9%9B%BB%E9%82%81%E5%90%91%E7%84%A1%E7%A2%B3%E9%9B%BB%E7%B6%B2%E6%96%B0%E9%A1%98%E6%99%AF-084159025.html
小影 2023 在 环球日记 Fishagram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后来的一天,我学会了,原来我什么都不知道。"
我享受阅读教会我的大开眼界,所以在部落格里有一个小小的企划,就是阅读 #100本书 。
目前进行到21本,希望用3年的时间(2023/12月)完成。当然,阅读不可以用量来衡量的。
最重要还是 #学以致用。记录只不过是我 #自律 的一部分。
加油❤
以下分享一个关于阅读的有趣小影片👇
https://youtu.be/lIW5jBrrs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