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朋友重複閱讀 #你可以怎麼做
上週末共讀工作坊結束之前老師留了點時間讓大家提問
當時有個媽媽問到「如果買了一堆書但是小朋友只想看某幾本怎麼辦?」
是說吾兒還小的時候我也是經歷過這份掙扎
所以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心路歷程🤣
字有點多,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先分享一下老師的回答
「基本上小朋友喜歡重複閱讀某幾本書 #很正常!這是兒童發展中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每個小朋友出現的時間點也不盡相同。原因可能是 #小朋友喜歡繪本的顏色或是畫風; #故事的情節反應了小朋友當時的情緒; 或是 #繪本內容跟他的生活有一定程度的相同性,有所共鳴、覺得有趣就會想要一讀再讀。」
.
想想吾兒一歲半的時候迷上下面這兩本
《#狼寶寶》
文/ 安.戴克曼
圖/澤切里雅.歐哈拉
譯/黃筱茵
出版/小典藏
繪本內容共讀技巧看這裡:https://bit.ly/2qY20AB
《#花開了》
文圖/ 石川浩二
譯/張玲玲
出版/格林文化
繪本內容共讀技巧看這裡:https://bit.ly/2P55c5b
《狼寶寶》就是每天睡前要讀個三四遍的程度、《花開了》因為是借來的,就是要一直不停續借, 然後好不容易還回去,到圖書館又會被翻出來借回家的一本....
但比起前陣子迷上的交通工具跟珮珮豬的英文套書繪本
這兩本根本小意思就是(摸鬍鬚)
.
📕重點終於來了📒
當小朋友一直想閱讀同一本繪本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怎麼做呢?
基本上兩個方向
1️⃣ #如果您不介意一直讀同一本繪本:
換"不同的讀法或是互動方式" 也是個很好轉換氣氛的做法。
2️⃣ #如果您已經受夠了一直讀同一本繪本:
看一下小朋友一直重複閱讀這本有哪些特徵,"找類似的繪本"會是一個可以試試看的方式。
.
舉些例子:
✅ #變換讀法:
《狼寶寶》這本,比起一開始照著劇情念,我會 #多一點動作 或是 #角色扮演,像故事說到「他會把我們全部吃掉!」的時候,我就會假裝要吃掉吾兒(!)另外 #重點閱讀 也是個好方法,一部分有是因為快要到睡覺時間不適合讀太久,一部分是要念很多遍精簡一定要der!不過有時候會被吾兒抓包就是...
✅ #變換互動方式:
《花開了》這本,雖然字不多,但是一直重複媽媽也是有點焦慮,所以解套的方法就是 #去買花!!
我覺得好處是比起單閱讀小朋友對於內容會更有感覺,像是 #種花種植物 這種延伸性的活動大部份小朋友也會很喜歡!
✅ #找類似的繪本(轉移注意力):
雖然說重複閱讀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如果爸媽已經感到焦慮共讀也不開心就失去意義了。
這概念其實很簡單,就是小朋友喜歡什麼就去找類似的繪本看看,他喜歡動物就找動物、喜歡交通工具就找交通工具這樣。
.
#重複閱讀對小朋友來說是學習語言很重要的一環,就跟大人在學語言重複練習是一樣的。
如果無法改變小朋友想要重複閱讀這件事情,那我們能做的就是找一些讓自己會覺得有趣的方式,畢竟共讀要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
照片是吾兒一歲半左右很認真拿著向日葵在研究的樣子
當時每隔幾天就要買一下有點小傷荷包就是😅
.
#嘎咕的繪本探險
#瘋狂媽媽的育兒記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生長於彰化的柯金源,體驗到工業化、產業發展對生態的可怖破壞力。他的原生家庭,父親家族務農,由於工廠的廢水汙染,使得農田生產的糧食有著品質的疑慮,母親家族是沿海養殖漁業,1980年代因工業發展需求,要填海造陸,養殖地乃被徵收,遂失去生活空間。於是,環境的受害,也連帶造成弱勢族群更大的痛苦。 堪稱臺灣...
小典藏 徵 才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生長於彰化的柯金源,體驗到工業化、產業發展對生態的可怖破壞力。他的原生家庭,父親家族務農,由於工廠的廢水汙染,使得農田生產的糧食有著品質的疑慮,母親家族是沿海養殖漁業,1980年代因工業發展需求,要填海造陸,養殖地乃被徵收,遂失去生活空間。於是,環境的受害,也連帶造成弱勢族群更大的痛苦。
堪稱臺灣自然生態環境紀錄片代表人物的柯金源,30年來,始終如一地在同一個領域奮戰,他自言沒有倦怠的時間,即使仍舊悲傷、憤怒和無力,包含非但沒有因為報導或紀錄片的探討,改善環境污染,反倒讓受訪者遭受黑道的攻擊等,他仍舊鏗鏘有勁地表示,自己沒有悲傷的權利,必須將那些情緒轉換成保持前進的力量,直到改變的發生、到來。
柯金源認為,這是他長期性的志業,唯有持續不懈,才能創造臺灣將來的可能性。
多年下來,即便有各種挫折與痛苦,但柯金源的絕不停歇,終究累積不少成果,召喚起更多人對環境的關注,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使得對於自然的愛護之心萌芽在社會各個層面。
當發財成為長久以來臺灣某種奇怪的慣性思維時,柯金源直指核心地說明,一旦環境被破壞,譬如空氣、水遭受污染,將來我們反而需要花更多的錢去買健康的水與空氣,這是異常荒謬的決定。唯有此刻設下環境的停損點,讓島國的生態慢慢修復,才不會導致慘烈局面在日後發生。對柯金源來說,這是價值觀的選擇,攸關於臺灣優質環境的想像與其未來。
小檔案
柯金源,人稱柯導、柯師傅,現任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1962年出生於彰化伸港,1980年代以打工方式購買第一部相機,開始記錄台灣自然景貌,而後任職媒體,主跑政經與社運。1990年,因目睹嘉義東石網寮村因颱風淹水39天卻缺乏媒體關注之慘況,決心專注耕耘環境新聞,並開始參與電子媒體。1993年起在平面媒體撰寫環境議題專欄,前後長達12年,共累積超過30萬字的臺灣環境田野調查資料。1998年他進入公視新聞部服務至今,已累積20多萬張環境紀錄圖像、27部環境紀錄片作品。
紀錄片作品有《來自斷層的消息》(2000)、《烏坵》(2002)、《阿瑪斯》(2003)、《彌猴列傳》(2004)、《記憶珊瑚》(2004)、《天大地大》(2005)、《產房》(2006)、《天堂路》(2007)、《前進南極》(2008)、《夢想巔峰》(2009)、《登峰造極》(2009)、《福爾摩沙對福爾摩沙》(2010)、《海岸群像》(2011)、《黑》(2013)、《空襲警報》(2013)、《餘生共游》(2014)、《命水》(2015)、《水戰》(2015)、《海》(2016),《前進》(2017)等。亦曾發表攝影個展如《意念的表象》(1990)、《再見海洋》(1998)、《海洋臺灣》(2000)等,並著有《山美-達娜伊谷的傳奇》(2002)、《臺灣水資源脈絡》(2003)、《我們的島》(2006)、《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2018)等書。
1997年起,柯金源入圍與獲得國內外超過一百個重要獎項,其中包括個人入圍七次電視金鐘獎、獲頒攝影與非戲劇導演三座金鐘獎,以「動物救援」獲得NPO媒體報導獎【電視報導首獎】,《獼猴的戰爭與和平》更同時獲得美國【CINE金鷹獎】、美國廣播電視博物館【永久典藏】以及美國蒙大拿國際野生動物影展IWFF兩項大獎與九項優異獎,近年代表作為紀錄片《海》,記錄臺灣近二十幾年來的海洋環境變遷,全片沒有旁白與配樂,以質樸的影像敘事深入海洋。多部作品入圍加拿大、瑞典、印度、新加坡、泰國、中國、西班牙等各國相關影展。
創辦人:馬立群 總編輯: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師:吳姿瑩、林艾德 剪接:徐珮珊
作品提供:柯金源 場地提供: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小典藏 徵 才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林瑩真-繪畫創作展
專訪: 林瑩真
從草本植物中擬態,轉化內心的秘密花園
初識創作者林瑩真,在採訪的過程當中,不難發現在她從容理性的外表下,擁有著對藝術極深的熱情。幼時開始,林瑩真即對畫畫相當感興趣,對於日常生活物件的造型與質地,也會特別的去留意並記憶下來。國小時期曾到畫室短暫學習,一直到大學、研究所時,才真正進入到藝術領域,受到正規的藝術教育。
在林瑩真的手札、電腦的資料庫中,尋找出不少有關植物的攝影與鉛筆速寫,原來在面對植物的當下是能引起她的創作慾望。追本溯源,這樣紀錄植物的習慣是源於她小學時期,自然科學課時觀察植物所繪製的圖卡,當時她花了很多的心神去蒐集住家與學校附近的植物,甚至親自去種植植物,當種子發芽的喜悅與開花時的驚嘆,那麼樣的美好記憶,或許已根植在林瑩真心底深處。
大學時期,林瑩真以抽象的色彩為主要的創作形式,直到研究所起歸納整理自己的創作脈絡時,才開始思索著創作與自身的關聯性,接而將草本元素置入於她擅長的抽象色彩空間中,這也開創了屬於林瑩真的繪畫風格。
就讀研究所時,林瑩真以抽象繪畫來探討色彩與畫面空間所呈現的意境,透過肢體的勞動,呈現出內在難以言喻的各種狀態與情緒。再加上林瑩真從事兒童美術教學工作,是位教學者,同時也是妻子與母親的角色,尤其是成為母親之後,對生命有了不同的體認,在創作的心境上開始有了變化,也頓時讓林瑩真在創作形式上有了轉變的契機。
從自身連結發現創作題材
林瑩真以草本植物作為創作最主要的對象物,原因是「花」對於性別來說是與女性畫上等號的,她喜歡花,但特別喜歡特出造型與質感的花種,很多野生的草本植物充滿線條感與可以入畫的條件,本身也蘊含豐富的韌性與生命力,既優雅又有暴烈渴望,這與她的個性產生了連結,因此透過林瑩真的繪畫方式,以顏色、草本造型、畫面構成等,來呈現她另一個心靈的風貌。
從植物的特性,開啟了林瑩真對於植物圖像與特質的探究,藉由植物來象徵與隱喻自己,在扮演多重角色的同時,相對背負著許多的責任與使命。但因林瑩真的堅強個性使然,內心夾藏著無比強大的韌性與力量,要來抗衡外在世界的壓力,林瑩真對此解讀為另一種文明與野蠻的狀態,存在於自身的心靈內部,一個微型的部落。
草本植物的百種面向
林瑩真以草本的形象,象徵生命的韌性精神,畫布的空間,即是將心靈意象呈現的小小宇宙,她熱愛在草本植物身上觀看特殊的質地與構造,草本植物的外觀,總是有著不起眼的精緻在裡頭,有時看似平凡無奇,卻是別有洞天,這總會讓林瑩真對大自然的奧妙讚嘆不已,透過對草本的熱愛,而深入觀察並帶入創作中,植物的特性也等同它的個性,有的芬芳;有的嗆辣;有的多刺而有的柔軟,藉由草本植物的書寫,將她的內在轉化為可閱讀的繪畫內容,追尋的是一種純粹與屬於自我本質的靈光。
從抽象繪畫轉以草本形象為創作方向,即是林瑩真在經歷懷孕、生產的過程後,創作心境上有了轉化,經過不停的尋找、試驗,最終在草本植物身上找到了得以延續創作的語言,透過攝影、觀察、速寫以及繪製大量的小尺幅作品,在繪製草本的過程當中,林瑩真漸漸從草本的外觀造形發展出屬於自身的創作語彙,也在大自然之中尋找出生命原初的力量與感動。
從創作中挖掘無限可能
創作之於林瑩真,是與自己相處的重要時刻,可以與另一個自己對話、辯證並找到共識,也能從中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實踐創作時,確實讓她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密集的創作歷練,讓她的創作有了風格性,再一次的與她的作品產生對話,創作的對話是直接、感性、帶有多重情感的,呈現的是忘我的狀態,讓作品中想表達的詩意語彙得以依附,進行驗證,並找到可以繼續延伸的動力。
草本植物的外形,深受林瑩真的喜愛,大自然造物的奧妙也讓林瑩真懷抱著高度的探索慾,更想發掘不同樣貌的草本來入畫,透過對草本植物的書寫,從中創造出屬於她的藝術形式,對於這樣的創作過程,林瑩真享受其中,而樂此不疲。
林瑩真簡歷:
學歷: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
獲獎:
2016 作品〈優雅的秘境〉國美館 台灣藝術銀行典藏。
2016 作品〈退場的優雅〉國美館 台灣藝術銀行典藏。
2016 作品〈懸浮的草本〉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有章藝術博物館 典藏。
2015 「第三屆王陳靜文繪畫創作獎」 入選。
展覽記錄:
2016 《閱讀一首草本詩》,醉美空間,台南,台灣。
2016 《草本的優雅與暴烈》個展,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大觀藝廊,台北,台灣。
2011 《曖.蔓延》個展,黑白切藝文空間,台中,台灣。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展出日期:2017/07/01-2017/08/2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南京館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2段1號3樓
小典藏 徵 才 在 漫漫古典情【典藏新版】 - 第 56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必吃
... 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冬之卷 305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306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307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308 素手抽鍼冷, ... ... <看更多>
小典藏 徵 才 在 小典藏Artco Kids 的必吃
【小典藏artcokids】是專為親子打造的藝術美感&繪本閱讀的內容網站, ... 自畫像,到底要怎麼畫才會像呢? ... 六屆,徵件期間將於7月1日上午10點開放線上報名至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