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親子共食,當心感染常見5疾病】
1歲的萱萱正坐在餐桌上等著大人餵食給她,原本媽媽一口一口餵著粥好好的,但後來中間空檔,阿嬤也想餵食,就隨意夾起桌上的雞肉,自己咬過之後再餵給萱萱。
然而過了4、5天,萱萱開始發高燒,口內也起水泡,嘴唇周圍更起紅疹,媽媽趕緊帶她去看醫生,一檢查才知道是感染了「疱疹性齒齦炎」,原來是因為前幾天晚上阿嬤將口中食物嚼碎餵給萱萱,才使她得了此病。
🎯#親子共食容易傳染的疾病
這次阿包醫生就要來提醒大家,別再親子共食,以免感染以下常見傳染病:
📍#疱疹性齒齦炎
經共食易引起的疾病以疱疹性齒齦炎為大宗,傳染途徑以直接接觸到有傳染力的唾液或口腔黏液,該病毒潛伏期約7天,症狀包括發高燒、口腔周圍起紅疹、口內起水泡、流口水,嚴重者甚至舌頭和嘴唇周圍會潰爛。
📍#EB病毒
EB病毒主要經由唾液和飛沫傳染,感染該病毒時大多沒有明顯症狀,但少數幼童會出現發燒、喉嚨痛、疲倦、食慾不振的情形,嚴重時扁桃腺會出現化膿性腫脹。
📍#流行性感冒
流感主要經由飛沫傳染,也會侵入呼吸道系統,包括口腔、鼻腔等,且症狀來得又急又快,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痛、流鼻水、咳嗽等,嚴重者可能併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等疾病。
📍#一般感冒
引起一般感冒的病毒高達上百種,主要經由飛沫傳染,從口腔、鼻腔等呼吸系統侵入,症狀包括咳嗽、流鼻水、發燒等,嚴重者可能併發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
📍#腸病毒
腸病毒是小兒常見疾病,它是一群病毒的統稱,包括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等,主要經由腸胃道(例如:糞口、水、食物汙染)、呼吸道(例如:飛沫、咳嗽、噴嚏)傳染,症狀包括口腔內潰瘍、發燒、手掌、腳掌起疹子等。
⭐#避免感染疾病5撇步
想要避免感染上述傳染病仍需從個人衛生清潔做起,包括以下撇步,才能降低感染機率喔!
1⃣#勤洗手
2⃣#定期清潔與消毒
3⃣#使用獨立餐具
4⃣#不嚼碎食物餵孩子
5⃣#不過度親吻孩子
《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養育孩子不輕鬆,暖爸兒醫幫父母解決育兒難題》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bit.ly/2UAzP6h
📍誠品➡https://bit.ly/3cRu36o
📍金石堂➡https://bit.ly/30wa4I4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研院院士、全球知名的流行病學專家 #陳建仁首度跨足童書 超人氣兒童科普作家胡妙芬暖心參與、共同協作 臺灣第一本整合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的圖文知識書 在這場全世界仍看不見盡頭的抗疫聖戰中, 身為地球村一員、仍然在疾病的威脅與各種防疫保護傘下努力生活的你, 絕對必讀必上、不容錯過的紙上防疫素養課! ...
「小兒麻痺傳染途徑」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小兒麻痺傳染途徑 在 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小兒麻痺傳染途徑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小兒麻痺傳染途徑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小兒麻痺傳染途徑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小兒麻痺傳染途徑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小兒麻痺傳染途徑 在 Healthy Medical Co., Ltd. 健本醫療用品有限公司- 小兒麻痺症 ... 的評價
- 關於小兒麻痺傳染途徑 在 小兒麻痺傳染途徑、小兒麻痺根除、小兒麻痹原因在PTT ... 的評價
小兒麻痺傳染途徑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
【全球新冠疫苗的研發競賽,儘管斷斷續續的不斷有充滿希望的訊息傳出,但是否有成功疫苗? 何時能有? 都還是未知之數。這使得<血漿抗體療法>在多國醫院和NGO組織推動下,成為另一途徑,這是將所謂的"恢復期血漿"(convalescent plasma), 也就是抽取新冠病毒"康復者"體內具抗體的血漿,再注入患者體內,一般認為,這種血漿有特殊的蛋白質,能包覆住病毒,不但能阻止病毒侵入其他健康細胞,還能吸引巨噬細胞(白血球)把它包覆著的病毒吃掉,最後戰勝新冠病毒。目前<血漿抗體療法>有越來越多國家施行,但成功的醫學數據仍不多,包括中國/南韓/奧地利/美國都有成功案例,美國甚至有服用瑞德西韋導致病危,但再施打血漿抗體而成功康復的案例。美國首屈一指的西奈山醫院/梅約醫院都有實驗案例,但目前各方尚未有共識的是: 究竟要施打康復後14天/還是28天後的血漿才有最大的防護力? 】
{內文}
一場全球大流行病 解藥是什麼?在全球多達70多種疫苗正奮力研發,並有至少10種疫苗正進行人體測試之外,另一種<血漿抗體療法>,也在多國醫院和NGO組織推動下,成為另一途徑。
(美國PBS新聞)
這種"恢復期血漿"是帶著新冠病毒抗體的血漿,能幫助(感染者的)免疫系統對抗病毒
血漿抗體療法,是從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康復者"體內,抽取具抗體的血漿再注入患者體內。一般認為,血液中黃褐色的透明液體含有特殊的蛋白質,有可能減輕新冠肺炎的激烈症狀或縮短療程。
(韓國YTN News)
從痊癒患者抽取血液放入離心機,就可分離出血漿,其中上面一層呈現黃色的就是血漿,一般人的血漿裡面含有蛋白質和多種營養成分,如果是感染疾病後痊癒的人 血漿中還將帶有抗體,抗體在人體內有兩大作用,一是附包圍血液中的病毒,以阻止病毒侵入其他健康細胞,二是巨噬細胞(白血球)會將其視為目標,從而吃掉病毒
血漿抗體療法並不是對抗病毒的新療法,最早即使用在1918年,全球近5千萬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病毒。
(新聞片段)
來自亞洲的流感迅速傳染
首屈一指的<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資訊指出,在對抗小兒麻痺症 2003年SARS
2009年H1N1
2012年MERS大流行病中,<血漿抗體療法>都曾疫苗或藥物問世前,成為治療呼吸道傳染病的方法。
(美國PBS新聞)
但血漿在治療2014年伊波拉時失敗,但全球研究者仍相信 血漿療法值得一試,(黃褐色層)就是血漿
(喬納\梅約醫院 麻醉學教授)
我認為目前的共識,從過去經驗而言,血漿越早施行效果越好,否則對在加護病房太久的患者,下此療法會考量很多
以美國而言,被列名全美最佳醫院榜首的<梅約醫院>,在全美設置約2000處地點
進行血漿的抽取和分配。紐約<西奈山醫院>從今年四月起,也進行<血漿抗體療法>的實驗。美國紅十字會在4月初,進行全美康復者的血漿捐贈號召。
(蓋爾\美國紅十字會主席)
我們與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合作,並與全美血液銀行共同協調,有意願捐贈者可在網路註冊,接著我們會告訴他們最近的血液中心,收集捐贈者血液,或者紅十字會直接與捐贈者聯繫,我的感想是整個過程令人動容,捐贈者都是承受過新冠病毒的,他們撐過來,還願意捲起袖子,將自的血漿,提供給正和病毒打仗的患者
真的很讓人感動
4月9號,(FDA)公布12頁新冠肺炎患者血漿臨床緊急指南,可進行臨床實驗,但尚未批准成為"療法",目前各界對<血漿抗體療法>也有一關鍵問題未解,亦即,有醫院使用康復後14天的血漿抗體,有醫院使用康復後28天的血漿,究竟"康復後多少天產生的抗體"具最大保護力,這個問題仍無共識。
(Dr. John Roback\Emory大學醫學實驗室主任)
抗體是否仍在,如果我們在秋天或下一個冬天,遭遇另一波新冠病毒來襲,它們還能提供保護嗎?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嗎?我們現在還無法得知
儘管,仍有未知領域。尤其冠狀病毒向來都是一種相對緩慢的突變體,然而至少到目前為止,血漿抗體療法都沒有實際導致新冠肺炎疫情惡化的案例。
特別是走過風暴,戰勝生命的康復者,再次走入醫院,忍受針刺和約4個多小時的血液分離,把帶著傷痕,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再傳輸給另一位正奮力呼吸與死神搏鬥者,動人又深刻的<血漿抗體療法>,儘管成功的醫學數據仍不多,但已在越來越多國家實行。亞洲方面,包括中國 南韓已有成功治癒案例。
(韓國JTBC新聞)
70多歲男性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情況一度危及生命,現在胸部X光結果,毛玻璃般模糊的炎症部位大部分都消失了,這是從現有治癒者血液中,提取的血漿和類固醇的治療結果,另一名60多歲女性,也在接受血漿治療後出院 恢復了健康
歐洲方面,奧地利五月初通報,三名患者進行血漿抗體療法後康復。
(巴倫特\美國新冠病毒康復者)
你可以看看我的照片,抽取血液時,我從到尾都很開心,就是這個了,這就是我的血漿
美國更有一位18歲的Nick,因先天免疫失調,免疫系統沒有抗體對抗疾病,罹患新冠肺炎後,在ICU插管整整15天。
(Nick父親)
我們用FaceTime和Nick說話,但最後我只講得出"我愛你",唉
Nick施以瑞德西韋藥物,甚至病危後,醫生決定以血漿治療作為Nick的最後機會。Nick的親友在FB上懇求新冠康復者的血漿,後來一名素昧平生 熱愛旅行,剛治療並隔離後的20歲女孩Fallon,勇敢舉起了手。
(Fallon\新冠康復 捐贈血漿者)
這一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了解,你竟然有能力拯救別人的生命
Fallon的血漿成為病危Nick的第四次輸血,後來 Nick奇蹟似的甦醒過來,儘管醫生坦承,並不確定最後救他的是藥物,或是陌生女孩兒的血漿。
(美國PBS新聞)
Nick現在回家了,往康復的路努力直奔而去,還準備在今年秋天上大學
人類的互助最後成為新冠解方嗎?讓我們期待,不論新冠肺炎的最終解是什麼?人類最後終能了解,是什麼行為殺了我們,又是什麼行為拯救了我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F2XKGb2jDU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閱【完整版】2020.05.31《文茜世界財經周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0vxdsXaJKI
小兒麻痺傳染途徑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COVID-19"病毒傳播途徑迄今仍無法完全掌握,歐盟專家稱全球要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世界周報整理各國公衛專家見解
【新冠病毒疫情仍持續發燒,世衛組織本周除了派員前往北京展開調研,並於日內瓦總部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因應對策。他們發現這個特性較接近HIN1的新冠病毒,儘管致死率低,但傳播速度極快,且呼吸道衰竭病情進展也超越SARS,又不怕炎熱潮濕天氣,極有可能會讓蔓延時間拖得更長。】
{內文}
當2月11號中國每日因新冠病毒,造成的死亡人數首度破百,新增確診數量卻已連續多日沒有明顯增加,一支由世衛所組成的10人國際專家先遣隊,正悄悄抵達北京展開調研。
(聲源:上海東方衛視主播)
這支國際專家團隊,包括多個領域的國際專家,帶隊的Bruce Aylward博士曾在2014至2016年期間,領導世衛組織應對西非伊波拉疫情
帶隊的這位來自加拿大的流行病學專家Bruce Aylward,自1992年加入世衛組織便積極投入免疫 傳染病控制及消滅小兒麻痺症等領域,2015年攻克伊波拉病毒後在TED的演說中,還曾公開分享了他認為的「致勝關鍵」。
(Bruce Aylward博士/加拿大公衛學者)
這整場疫情是開始於一個病例的災難,也將以一個病例結束,但它的結束唯有仰賴那些國家,擁有足夠多的流行病學家 足夠多的醫護人員 足夠多的物流人員,以及足夠多的其他人共同合作,才能找到那些病例所有的相關人,並追蹤他們的聯繫人 確保這場疾病永遠消失
這正是世衛組織當下最重要的課題,如何全面匯集資源協助各國度過難關,且不只是要讓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放慢,更重要的是,要讓病例數下降為零,但眼前一場跨國公司在新加坡五星飯店的會議,一名英國公民疑似在會議結束後旅行多國,傳染給至少10人,其中包括兩家診所,就被視為可怕的「超級傳播者」,極可能將引爆另一場風暴。
(Sylvie Briand/世衛組織大流行病及流行病司長)
我認為重要的是討論這起「超級傳播事件」,而不是這些「人」 ,因為人不是重點 真正增加傳播機會的是環境和情況,而不是人本身,所以我們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污名化
英國官方第一時間,針對所有可能接觸的1114人進行病毒檢測,迅速找出八人確診,同一時間法國五例 西班牙一例,如今也證實都與該名男子有關。BBC報導稱,目前要說他是「超級傳播者」尚言之過早,因為必須是具極高傳染性的帶原者,通常必須符合80/20法則,也就是大約20%的受感染者,最終導致80%的傳播個案,過去在2003年2月SARS爆發時期,對岸中山大學一名退休教授,在抗SARS戰爭時受到感染出現肺炎病徵,卻自行服用抗生素減緩病情,前往香港參加親友婚宴,最終導致飯店 醫院及社區大爆發,還把SARS病毒傳到遙遠的加拿大 河內 新加坡 菲律賓 英美等國共計20人,自此讓一場原本發生在廣東的冠狀病毒疫情,短短兩周內快速蔓延至37個國家,最終導致8273宗感染個案 775人不幸死亡,就是最典型的個案,但如今這位歐洲可能的「超級傳播者」,傳染途徑與接觸者都還在控制中且已宣布痊癒,只是世衛組織仍不敢大意。
(譚德塞/世衛組織總幹事)
零星個案的發現可能會變成引發大火的星星之火,但就目前而言,它還只是一個小火花,我們的目標仍然是遏止(疫情)
就在此時,世衛將這場在中國與世界多地,造成重大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疾病,正式定名為「COVID-19」。
(譚德塞/世衛組織總幹事)
病毒所帶來的後果,要比任何恐怖行動都要嚴重,這是事實,而且如果這個世界不想清醒,並將這個病毒視為人類的頭號公敵,我認為我們不會從中吸取教訓
總幹事譚德塞語重心長,呼籲全球必須採用一個不涉及地理位置 動物 個人與群體的名稱,才能消滅排華情緒,攜手對抗這個人類當下的「頭號公敵」。
(譚德塞/世衛組織總幹事)
這次疫情爆發正在以多種方式考驗著我們,這是一種政治上團結的考驗,是否這個世界能攜手對抗一個不尊重國界,或意識形態的共同敵人,這是對金融團結的考驗 ,是否這個世界現在將投資於對抗疫情爆發,還是要等到付出更多代價後再來應對其後果,這也是科學上團結的考驗,這個世界能否聚在一起為共同問題找到共同解答
畢竟整體疫情仍在發展中,彭博社援引新加坡官員說法率先提出警訊,這個特性較接近HIN1的新冠病毒,儘管致命率低但傳播速度極快,呼吸道衰竭病情進展也超越SARS,且它不怕炎熱潮濕天氣的特性,可能會讓蔓延時間拖得更長,《紐約時報》也提出警告,當務之急是找出還有多少疫情被隱藏在表層之下,這也迫使世衛組織在11-12號兩天,緊急於日內瓦總部召開大規模專家會議,希望真正的科學,能對抗當下「假新聞」與「偽科學」交雜的聲音,他們認為,就是這樣的「信息傳染病」,助長了眼前全球疫情的恐慌。
(Dr. Sylvie Braind/世衛全球傳染病風險防範總監)
疫情正不斷發展,當病例很少時,你大可以用非常敏感且具體的個案定義,但因為你想在情況不斷變化時處理每個案例,所以你絕對可以更改定義,以確保準確監測疾病
(Dr. Michael J Ryan/世衛緊急計畫執行主任)
這種轉變實際上可能會產生更多的確診病例,而不是更少,這不是要企圖忽略病例 ,而是要擴大網絡,並納入較輕度的病例,以及所有經過實驗室證實的病例,無論其症狀如何,因此我認為,如果有的話,實際上是使網更寬 網格更細,這就是我們希望在遏制階段看到的東西
這正是讓中國近期確診病例,突然爆增的最主要原因,參與專家會議的學者普遍認為,接下來數周對疫情發展來說十分關鍵,不只要應付拐點前可能出現的高峰,還必須盡快確認病毒所有可能的傳播途徑,這其中包括香港康美樓疑似爆發所謂的「管線互通」傳染,到底是同棟建築的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間接接觸,抑或是新冠病毒真的存在所謂「糞口感染」。
(Michael Ryan博士/世衛緊急計畫執行主任)
目前沒有絕大多數證據表明,該病毒在中國以外,已引發其他國家的有效社區感染, 當下而言是一件好事,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發生,而是必須再次強調,總幹事一次又一次的發言,我們仍有機會徹底消滅這種病毒
世衛組織緊急計畫執行主任萊恩說,當下要預測這波新冠病毒疫情何時結束,恐為時過早,「疫情目前仍可能朝任何方向發展」,但所謂的戰略物資,諸如口罩 防護衣及檢測試劑等配備,甚至是藥品抗生素等,都已因原料供應主要來自中國,暫時出現短缺或吃緊的狀況,歐盟衛生部長周四率先召集會議因應,呼籲各國做好長期抗戰準備,畢竟我們眼下面對的病毒,絕不是一個輕鬆可以消滅的敵人。
小兒麻痺傳染途徑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中研院院士、全球知名的流行病學專家 #陳建仁首度跨足童書
超人氣兒童科普作家胡妙芬暖心參與、共同協作
臺灣第一本整合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的圖文知識書
在這場全世界仍看不見盡頭的抗疫聖戰中,
身為地球村一員、仍然在疾病的威脅與各種防疫保護傘下努力生活的你,
絕對必讀必上、不容錯過的紙上防疫素養課!
你知道……
★ 順水傳播的霍亂,開啟了現代公共衛生的觀念?
★ 當年「勤洗手」的提倡者,竟然被送進精神病院?
★ 除了新冠肺炎,數十年前臺灣已經是瘧疾防疫全球模範生?
★ 傳染病也有金字塔,重症病人竟只是冰山一角?
★ 一場疫情改變了全世界,在後疫情時期,人們又該怎麼生活呢?
《小大人的公衛素養課》以豐富的圖解+超強解析,由淺入深的四堂課,讓孩子裝備好公共衛生基礎知識與素養!
【本書特色】
◆透過簡明易懂的文字、設計感與科學正確性兼具的圖像,
◆帶你走入歷史長流──認識人類與流行病一場場壯烈卻也促進醫學發展的聖戰,
◆了解無形的敵人──傳染病的病原體、傳播途徑與防治方式,
◆展望未來──看見後疫情時代世界人類的無限可能!
【各大通路販售中】
博客來:https://cplink.co/oRfJt1lQ
MOMO:https://cplink.co/CNoQ2Jy3
金石堂:https://cplink.co/9cDEQtz7
誠品:https://cplink.co/f0ag9iOq
親子Shopping:https://cplink.co/amlQMZAW
讀冊:https://cplink.co/l60b0LRR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小兒麻痺傳染途徑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破傷風 專題 - 蘇文傑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zh-hk
背景:李先生在車房工作,他的朋友Ken上月被工具所傷,但傷口一直未有痊癒,繼而發燒。求診後,發現是破傷風。李先生想清楚知道多些關於破傷風的資訊。
(一) 被工具所傷,為何傷口會引致破傷風呢?從何途徑傳染的?0:25
(二) 有沒有疫苗可注射以預防破傷風呢?1:14
(三) 破傷風是否一個嚴重的疾病?有沒有併發症?(FindDoc健康資訊) 2:00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小兒麻痺傳染途徑 在 小兒麻痺傳染途徑、小兒麻痺根除、小兒麻痹原因在PTT ... 的必吃
在小兒麻痺傳染途徑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purplegida也提到看到原原PO底下有人留言說保母家很髒才會有疥蟲, 我想再寫一篇關於疥瘡的傳染途徑、病徵還有 ... ... <看更多>
小兒麻痺傳染途徑 在 Healthy Medical Co., Ltd. 健本醫療用品有限公司- 小兒麻痺症 ... 的必吃
患者可能會出現發燒、頭痛、嘔吐、腹部不適、肌肉疼痛、頸背僵硬及麻痺等徵狀。大部分患者都可以痊癒;但嚴重者會有機會永久傷殘甚至死亡。 傳播途徑 此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