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
今早神父父打來一通電話,問神父莫德那有第二劑了,什麼時候可以幫他預約.
.
另一方面,看到某政論節目還在吵莫德那怎麼可以混打高端,第二劑在哪,實在是恍如置身在平行世界.
.
我覺得某政論節目最好搞清楚自己的議題走向,到底是反對莫德那混打高端,還是反對莫德那混打高端的實驗,如果是後者,那基本上就是在反科學.
.
國外進行混打實驗,無論是az混打bnt,或是bnt混打莫德那,或者先打莫德那然後混打az,這都是足夠幫助科學家了解疫苗的效能,不是說莫德那混打az,沒有這個需求,就沒有實驗的必要,只要實驗az混打莫德那就好了,或是你做了這個實驗,就是在鼓吹要打莫德那的人混打az,或者是實驗結果還沒出來,無論結果如何,一律不允許莫德那混打az,因為我們不想,因為az看起來是廉價的,這個實驗是在冒犯我們的感情,而不是看她的結果,中和抗體效價如何.
.
這個世界不是繞著莫粉,堅持非打莫德那不可的人旋轉的,或者是所謂深藍族群而旋轉,如果貴節目是為這些人服務,我建議最好做個加註,本節目在世界各國普遍缺乏疫苗的時候,以堅持非莫德那不打的人為優先,無論外在環境條件是如何,疫情是否嚴重,人們是否有足夠的保護力,曝露在風險之中,政府都有義務在短時間內去滿足每個挑選疫苗的人的慾望,不只要疫苗,而是要在特定時間內,提供大量、足夠、特定品牌的疫苗,不管疫苗廠商是否出現問題,他們能否供貨,不管是不是莫德那疫苗在日本出現鐵鏽,而需要重新審查,一律限時、大量,把疫苗端到我面前,像是在吃大餐.
.
這種節目的心態,簡單來說,就是傲客的心態.
.
無論是否要莫德那混打高端,進行莫德那混打高端的實驗,都是有必要的,這就是為什麼國外也會有人進行莫德那混打az的實驗,這是一個對照組,如果az混打莫德那,可以提高相當大的保護力,那麼,作為一個科學家,你就會去實驗莫德那混打az的情況又是如何.
.
而如果你有一支次蛋白單位的疫苗,而別人沒有,你不拿來進行相關實驗,那才奇怪,這不但是科學家的探究心,也是研發疫苗必然的過程,以先前四叉貓去驗抗體作為例子,許多人藉機說什麼驗出來的抗體低,高端第一劑等於沒用,這就挺白癡的,事實上,bnt第一劑也是如此,而國內驗中和抗體的機構只有一家,然後他們的實驗室人人搶著排隊去檢驗疫苗的各種可能性,一般人去診所驗抗體,每個人驗出來的抗體都是不同的,並無準確性,而實際上,所有疫苗大多數是以打兩劑以後的抗體為預設目標,所設計的實驗也多是如此.所謂「第一劑就有保護力」,也是科學家後來藉由其他實驗和觀察,得到的附加結果,是「多出來的」發現,我們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人「走在最前面」,各疫苗第一劑的保護力是多少,基本上沒有人知道.
.
可以這樣說嗎?因為你是某某疫苗,所以你沒有資格,你不能也不允許做第一劑保護力的研究和實驗?
.
換言之,如果你想知道某某疫苗混打某某疫苗是無用的,也依然需要實驗,沒有實驗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不會有可能性,任何國家有經濟實力或研發疫苗的能力,都會「走在世界前面」,因為走在前面,才看得遠,才能看到各種可能性.
.
現在的情況是,有些人壓根兒就不把台灣當成是國家,例如柯文哲,美國的次單位蛋白疫苗還沒上市,台灣怎麼可能呢?台灣不可能成功,所以台灣的疫苗連過eua都不行,也沒有研發的必要了;同理,台灣怎麼可能走在世界前面呢?你沒有那個資格,所以,各個國家再尋常也不過的混打實驗,就台灣沒資格做,你一做,就是要逼我們莫粉混打高端.
.
像這種基於對特定疫苗的偏見,所產生的不理性,我想只有台灣才會有,而且專門針對自己的國產疫苗,這也是長期以來操著「捧中貶台」的中華民國人的不正常心態,所造成的.
.
是一種傲慢,也是一種偏見.
.
我要你憑空生出一堆疫苗,來滿足我,然後將自己土生土長的疫苗,又給打壓殆盡,誠如同當初中華民國把台灣當成殖民地一樣,我不需要你預防天花的技術,也不允許你醫界的菁英人才存在,我只要不斷的剝削你,提供我們反攻大陸的資源就好了.
.
做莫德那混打高端的實驗,是否等同於要逼人民混打高端?可以想見,這是不相干的謬誤,凡做個實驗就是要想像政治上結果就是如何,照這種民粹的想法,任何實驗都沒有進行的必要,任由中國來的病毒進行肆虐,而人們只能被動的等待其他國家現成的結果就好,這種蠹蟲似的想法,正是在妨礙人們得到拯救的元兇.
.
若政府為了這種民粹,強迫民間的機構禁止實驗,這才是為反對而反對,反對到把自己的腦給撥下來生吃一樣,光無腦都不足以形容之,因為害怕被逼迫,所以乾脆逼迫其他人,不能試圖進行任何讓人命獲得拯救的行動,只為了滿足自己的被害妄想,一邊指控獨裁一邊進行獨裁者的行為.
.
所以我說,該節目要紮稻草人來打,也要有個限度,疫苗都已經進來了,還打個不停,只能說,該節目像中天電視台一樣,是專門愚弄民眾的智商.
.
莫德那混打高端的實驗,有兩個好處,若能證明莫德那混打高端,有不錯的中和抗體,甚至等同於其他疫苗混打的結果,那麼,這就代表高端至少有一定的保護力,而非像是其他人所想的那樣,一點保護效果都沒有.
.
即使台灣不開放高端混打,其他國家也會對高端產生更大的興趣,若疫苗外銷到其他國家,在國外多數打了一劑的情況下,國外的人們也會試著用高端來進行混打用途,賦予高端更多的可能性,別忘了,次單位蛋白是相對安全的疫苗.
.
該節目荒謬的地方在於,黑完了高端混打以後,後續接著便聊起台北市的健康通行證,疫苗沒打兩劑就標註紅色,打兩劑疫苗就綠色,例如你憑這個綠燈,就能重新參加老人共餐.
.
這種更具有爭議的東西,侵犯市民隱私和自由的政策,節目下標居然是「出招!北市健康通行證,辨識接種完整度」、「超前中央!」,由國民黨的台北市議員進行推銷,說什麼中央同意的話,將來各縣市可能會比照辦理.
.
這種像是中共獨裁制度下的東西,你不會去懷疑是否有侵害人權,導致沒打疫苗的人,生活自由受到剝奪,反而去懷疑正常的疫苗實驗,是在逼迫人民施打高端.對這種不正常的政策,像是在推銷什麼偉大領袖的德政那樣自然,完全的接受,而不會有任何不良的想像,對於正常的民間實驗,就產生各種奇怪的聯想,這種雙重標準,實在令人無言.
.
前天,台民黨議員高虹安才在該節目夸夸其談,標題為「7月9日打莫德那族群等無第二劑,最快10月底有望混打高端?」,主持人問,「今天陳時中部長講說,對,現在專家已經在研議,很可能就是莫德那混打高端,像這樣的打法,你覺得一般打莫德那的民眾會怎樣?」,高虹安回答「....他們說,沒關係,你們有福了,打不到第二劑的,第二劑的可以混打高端,我們辦公室收到滿多的陳情,現在疫苗是患寡又患不均,患不均的時候大家就會去比較,為什麼第二類的疫苗可以第二劑比較快打到」,接著用輕佻的態度說,「今天陳時中又講了一個名言,不是他們比較先打到,只是他們打得比較早,但是打比較早也是指揮中心做的決策,在這個情況下,打了第一劑沒第二劑的民眾他們心裡會覺得難過,不是長幼有序嗎?為什麼第二劑不讓他們優先施打」、「莫德那是mrna疫苗,當時選擇打第一劑莫德那的人,他有很大的比例是對於其他疫苗『稍微』有點擔心,如果第二劑給他打高端,他可能以後罵你就是說,你就是挑疫苗,我不是沒給你疫苗,我疫苗都夠...我覺得民進黨政府也不能夠用一種好像是說疫苗都足夠,都是國人挑,我覺得不能用這樣的方式一直好像在打壓他們的選擇.」
.
我覺得這種假議題,可以不斷延伸/擴展,然後到達指控政敵在打壓人民的選擇,實在是滑坡謬誤與稻草人謬誤最佳的示範,特別是主持人與台民黨立委一唱一和,把不存在的事情說的跟真的一樣.
.
陳時中說的是「歡迎更多本土資料,並重申結果出爐後,都會由專家討論,再決定施打方式.」,而今天,108萬劑莫德那從美國運送而來,就算算上非莫德那不打的四百萬人,這些非必要的需求,這個數字已經滿足了四分之一人,並非杯水車薪,而10月底,不是混打高端,而是有4百多萬莫德那會繼續送抵台灣.
.
由此可知,從上面看的一連串莫德那混打高端的討論,幾乎都是建立在虛假的前提之上,居然,可以討論這麼久.莫德那開放登記,今年7月9日前已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75歲以上的長者,可接種第二劑莫德那,就不存在什麼「7月9日打莫德那族群等無第二劑」的問題,更遑論10月叫他們去打高端,這用常識來想,即使高端混打實驗成功,也不可能會在10月馬上開打.
.
神父認為,作為一個政論節目,一個主持人,乃至於一個不分區的在野黨立委,真的不要再藉由疫苗炒作人民的恐慌,購買疫苗讓民眾施打,是一個嚴肅的國家防疫政策,他是有時序性的,在各國缺乏疫苗,疫苗廠開始出現良率問題的情況下,進來的,跟實際買的,是兩回事;買到的,就會進,不是像叫熊貓外送,今天買明天就到,每個國家都是有貨,才會分批,一批一批到送達目的地,今天到一些,明天到一些,這個月不能來,下個月就會進來,各國都是如此,人民耐心等待,政府努力催貨,遲早都會來的.而不是一群偽裝成知識份子的極端人士,把少數人的幻想當成多數人的普遍認知,把個人背離常識的認知,當作是一種事實來談,鑽時間的縫隙,這一秒沒看到疫苗,下一秒就在哭喊人民等不到疫苗,今天沒來,今天就炒作,然後明天就被打臉,被打臉了還不道歉,繼續羅織不存在的故事,國家疫苗政策不是這樣搞的,彷彿你沒有辦法馬上把所有疫苗都擺到我面前,堆積如山,我就可以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訴諸恐懼,要所有人接受自己錯誤的信念當作唯一的選擇,詛咒人們已經退無可退,只能跟從自己一起哭嚎,把日常變成災難,摧毀人們的信心,相信每一天都是世界末日.
.
當前線的人忙著救火,尋找水源的時候,後頭的人卻不斷地添柴火,燒房子來取暖,say,「因為大家心中都結凍了,人們感到寒冷阿,為什麼你都感覺不到」.
.
無知,不是一種力量,而是一種罪.
.
明明是無知的,卻假裝自己有知,前來妖惑眾人,只能說,是罪上加罪.
.
醒醒吧,不要在文明國家之中,當一個落後粗鄙的反對者,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要求別人也像他們那樣無知的活著,不只可悲,而且可惡,brother.
.
.
【贊助神父的菸 矯正中華巨嬰】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學生Wh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要考哪一間學校?要讀哪一個系?畢業後要做什麼?從小到大,身邊的家人朋友不停問這些問題,自己也問過別人不少次,但回答起來總覺得備感壓力,愈來愈常用「我還在想欸~」來帶過。今天的影片就是要來和大家聊聊,「你以後要做什麼?」這個問題到底該如何回答,不只是回答家人朋友,更重要的是誠摯地回答你自己!謝謝你的觀...
尋找 目標 名言 在 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不要拿自己去跟別人比較而貶低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奇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必拿自己的優點與別人的缺點作比較,也不必經常自嘆某某處總不如人,因為沒有誰可以號稱完美。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拿自己和別人相比。和高人相比使我們自卑;和俗人相比使我們下流;和庸人相比使我們驕滿。外來的比較是我們動蕩不能自在的來源,也使得大部分的人都迷失了自我,障蔽了自己心靈原有的氤氳馨香。
二、不要將別人認為重要的東西當做自己的人生目標
生活中有一種人,很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完全以別人的評價為行事準則。別人說好,他就按人家的想法和意思去做;別人說不好,他就會後悔、恐慌、自責、情緒低落、偃旗息鼓。他時時為別人的看法擔心、害怕、煩惱、痛苦,經常掩飾自己,迎合他人,不知道自己是誰。挪威大劇作家易卜生有句名言說:“人的第一天職是什麼?答案很簡單:做自己。”是的,做人首先要做自己。要認清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只有這樣,才真正算是自己的主人。
三、不要對最熟悉的事物熟視無睹
什麼是我們最熟悉的事物?可能就是你最容易忽略的-親人、朋友、愛情、時間、工作、身體、信譽……這一切才會成就現在的你,沒有了這一切,你只是一具孤家寡人,寸步難行。如果你忽略了與你最有緣的事物,那麼就等於將財富從身邊推開。只有利用好你身邊的一切資源,才可能在生活和事業的道路上順風順水,更上一層樓。
四、不要沈迷於過去或未來而讓生命從指縫溜走
腳踏實地、懂得充分利用現在的人,決不會對將來的未知生活抱太多的幻想,也不會對往日的失敗或輝煌過多地追悔留戀,他們清楚同,只有珍視今天的生活,才不會使生命變得空虛,變得了無生趣。不要因為明日的海市蜃樓而踐踏今日腳下的玫瑰,使得本可以建功立業的時機,悄悄遠去。
五、不要在自己還可以付出的時候選擇放棄
凡事都不會在決定放棄努力之前真正結束。如果你有99%想要成功的慾望,卻有1%想要放棄的念頭,這樣只能與成功無緣。拿破侖。希爾說,在放棄所控制的地方,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就的。輕言放棄是意志的地牢,它讓意志跑進裡面躲藏起來,並企圖在裡面隱居。只有打破思維的禁區,勇於突破和發展,才能帶來果實纍纍、展顏微笑一刻。
六、不要害怕承認自己不完美
世界並不完美,人生當有不足。留些遺憾,反倒可使人清醒,催人奮進。有句話叫沒有皺紋的祖母最可怕,沒有遺憾的過去無法繼續鏈接人生。對於每個人來講,不完美是客觀存在的,無須怨天尤人。在羨幕別人的同時,不妨想想,怎樣才能走出誤區。或善良美化;或用知識充實;或用一技之長發展……生命的可貴之處,就在於看到自己的不足這處之後,能夠坦然地“自我接受”。
七、不要害怕冒險或遭遇危險
生命運動從本質上說就是一次探險,如果不是主動地迎接風險的挑戰,便是被動地等待風險的降臨。有限度的承擔風險,無非帶來兩種結果:成功或失敗。如果你獲得成功,你可以提升至新領域,顯然這是一種成長;就算你失敗了,你也很快可以清楚為什麼做錯了,學會以後該避免怎麼做,這也是一種成長。不僅如此,鼓勵嘗試風險的社會環境,還有助於培養個人不滿足於現狀,勇於進取的精神,也有利於提高個人對時機變動的敏銳感。一個敢冒風險的人,才有機會贏得得大的成功。
八、不要讓自己失去愛的滋潤
人與人之間是個愛的花園,你若懶惰,它便會荒蕪;你若勤於播種、灌溉,它才會向你散發愛的芬芳。如果缺少了愛,世界的天空會變得灰蒙,空氣的溫度會降到零點,生活的心情缺乏快樂。有情人之愛,是誘人的花朵。人間的博愛,是壯美的花園宮殿。
九、不要輕易扔掉夢想
沒有夢想就沒有希望,沒有了希望就沒有了生命意義。緊緊抓住夢想,因為夢想若是死亡,生命就像折斷翅膀的鳥兒,再也不能飛翔。緊緊抓住夢想,因為夢想一旦消亡,生活就像荒蕪的田野,雪覆冰封,萬物不再求生。夢想誰都有,但有的人的夢想能夠實現,有的人的夢想永遠都只是夢想。這裡有能力和環境條件的因素,但還有一點容易讓人忽視的原因,那就是:有些人的夢想很有力量,有些人的夢想卻很脆弱。夢想的強弱,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強弱。
十、不要讓生活過得太匆忙
人生不是賽跑,而是旅行,每一步都有值得駐足欣賞的風景。宋朝詩人黃庭堅說過:“人生正自無閒暇,忙裡偷閒得幾回?”這就告訴人們人生是忙碌的,所以要學會忙裡偷閒。忙裡假閒即符合張馳之道,也符合自然規律。自然界都有忙閒的規律,春夏生機勃發,萬物生長,到處燕舞蝶飛;秋冬收斂蕭索,萬物沈寂,處於休眠狀態。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傑出人士大都懂得休閒,懂得在休閒中尋找生活中的情趣。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尋找 目標 名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幾位「與奧運無緣」的運動員朋友,他們經歷國手訓練,但像大多平凡人一樣,未能出賽。他們不愛看奧運,因為越看越迷惘。
他們熱愛體育至少 10 年,也想靠唯一的專長謀生;只是,不斷被比較、失敗、輸了的過程裡,他們對一切失去興趣。
當興趣不再有趣,誰都會迷失自己啊!
眾人為金牌歡呼時,他們關上電視、停更社群。放棄訓練,去騎重機、熬夜追劇、沈迷線上遊戲。
——— 為什麼我們很難把興趣當工作?
當興趣不單純以後、當興趣必須被嚴格審視,興趣就不快樂了。慾望、收入、目標、成功的壓力,很少人能找到平衡。
一位曾參與國家訓練的運動員朋友
25 歲,天賦極優。
她卻寧可在鄉公所當約聘公務員
月薪 28,000 元台幣
也無意願到大城市尋找實踐夢想的機會。
她早已意識自身天賦,
也明白若要把興趣變成工作,路途盡是痛苦⋯
—— 會被比較、被批評
—— 必須持續競爭
—— 承擔可能無法養活自己的風險
—— 不再能單純只享受興趣帶來的快樂
—— 我們可能因此厭倦這項興趣
她認為「用興趣來賺錢」,不是她能承擔的路
她的意思是:「我的夢想就是不要加班,下班後可以做喜歡的事,喜歡我的興趣一輩子」
重點
——— 我要我喜歡我的興趣一輩子
這是我聽過最誠實、感動的一句話,
她認識自己的能耐、她瞭解生活是什麼模樣⋯
比起勇敢追求失敗率極高的遠大夢想
好好生活,更像是我們的夢想。
以下她的「普通人名言」分享給各位:
1.
誰規定做喜歡的工作才叫做幸福?把興趣變成工作,那壓力太大了,我只想找到喜歡的生活。
2.
我認清無法擁有喜歡的工作,所以,我選擇做一份「不討厭」的工作。我的夢想就是準時下班,下班後,我全心全意喜歡我的生活。
3.
讓興趣好好放在屬於它的位置
而你也將永遠熱愛著它
(❛ᴗ❛)
那些無緣奧運、已對體育失去熱忱、不再像從前認真訓練的運動員朋友們,沈迷線上遊戲、玩車、追劇,或許被貼上自暴自棄標籤。
但在我看來,這只是你「再次愛上另一個興趣」的過程而已。記得,這一次,好好呵護熱愛它的那份心意。
要如當年,熱愛體育一樣。
與其籌謀著「靠興趣賺錢」
不如思考「如何一輩子熱愛你的興趣」
如此,人會比較幸福。
至於不想看奧運轉播,一點也沒關係,社會上多的是「不看奧運的朋友」,只是他們很安靜,默默過著自己的好日子。
不要擔心,你很正常,你依然愛自己的國家,你也花了很多心力,讓自己變得更好!
❤️
.
.
ps.
這是我長大後第一次打羽球時拍的照片
超不擅長,但很喜歡這項運動 XD
人如果能喜歡自己的興趣一輩子
那就是最幸福的事!
尋找 目標 名言 在 學生Wh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要考哪一間學校?要讀哪一個系?畢業後要做什麼?從小到大,身邊的家人朋友不停問這些問題,自己也問過別人不少次,但回答起來總覺得備感壓力,愈來愈常用「我還在想欸~」來帶過。今天的影片就是要來和大家聊聊,「你以後要做什麼?」這個問題到底該如何回答,不只是回答家人朋友,更重要的是誠摯地回答你自己!謝謝你的觀看和支持:)
訂閱WHY學生,和我一起成長:https://goo.gl/7rafjo
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tudentWhy/
Instagram:https://goo.gl/iC6n24
我使用的手繪動畫軟體:http://tidd.ly/2691eba6
繼續學習:
-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 https://goo.gl/zezByN
-如何制定且達到目標 - https://youtu.be/8UAuh6Hx6AI
-如何規劃職涯-https://youtu.be/EGnNcoukhO0
-如何改善人際關係-https://youtu.be/QWpR2Wmmm0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