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腳好久沒這樣走了,前進北港繼續加油」
自清朝時代即開始以徒步方式,前來雲林縣北港進香的台中市梧棲區浩天宮大庄媽祖,今(2)日下午2點許,鑾駕在宣傳車陣頭簇擁下,橫跨濁水溪抵達西螺大橋南端橋頭,場面熱鬧。
雲林縣長張麗善、縣府民政處長張政國、古坑鄉長沈勝騰、西螺太平媽福興宮董事長楊文鐘等特前來接駕,祈求媽祖婆庇佑所有縣民平安順利,四時無災。
縣長張麗善表示,台灣是一個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宗教是安定社會重要力量的理念,且諸多寺廟對慈善及地方建設也有貢獻,攜手追求社會安定、百姓祥和,縣政昌隆。
張麗善也指出,109年是肺炎疫情嚴重的一年,在季節轉換疫情有加溫之時,祈求天上聖母庇佑雲林縣民,能平安度過這次全球性災害。
「浩天宮」奉祀「天上聖母」,浩天宮歷史悠久距今已近300年,更是中部海線三大媽祖廟之一。自清朝開始有徒步進香來咱雲林縣的活動,已有很悠久的歷史,每次活動都有很多的信徒隨香,近250公里路程,展現信徒虔誠的心,路途上也有很多善信大德提供結緣品,有飲料、礦泉水及各項食品,顯示咱社會善良純樸風氣,這份宗教信仰的力量更安定了人心、維持社會祥和。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Yu Yo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免費訂閱!雨揚老師影音頻道 ▶ https://pse.is/KJKE8 【護持建廟功德無量】🙏🙏🙏台灣第一座蓮師殿——長治蓮師殿 蓮花生大士是彌陀身、觀音口、釋迦心,乃三世一切諸佛之總集與化身。 ☆蓮足永固,護佑眾生☆ 法華經云:「若人發心起塔、建寺、造像,如是諸人等,如見無數佛,自成無上...
寺廟 結緣品 在 柚子甜剝心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甜在清邁:徒步繞城 ─ 撿拾的是平靜,放下的是執著
沒什麼事幹的短居旅人,會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例如:徒步繞城。
那天起床心情很阿雜,已經記不起是什麼原因了,但躺在床上翻來滾去的時候,有個念頭掉下來砸到我額頭:佛教徒在朝聖時會繞塔,那我就來繞城吧──徒步繞行這座七百年歷史的蘭納王朝的古城。
聽起來好像很浪漫,但實際上清邁古城不大,徒步繞一圈約莫一個半小時,前後一萬步左右,說不上真正的辛苦。。
但是繞城的時候,我有一段奇遇。
***
我繞城不是傻傻的直線前進,中間如果跟什麼古蹟寺廟擦身而過,手就會先伸進包包把軌跡記錄關掉,探個險再出來無縫接軌(?
步行的途中看到護城河對面有一座寺廟,金碧輝煌的煞是好看,雖然清邁的古蹟都長這樣,不過既然時間多到氾濫,去坐一下也好。
清邁的佛像有個特色,就是巨高、巨威嚴,進去一定會先倒抽一口涼氣,然後像螞蟻一樣仰望著高聳衝頂的佛像(我還真的看到有屋頂挖一個洞,讓頭頂的高髻有地方放的),祂也用兩層樓高的位置垂眼望著你,彼此互望好幾秒,你才忽然醒過來,記起要合十跪拜。
我匆匆地一路參拜過去,最後來到一間樸實的、木頭打造的小偏殿。不知道為什麼,這間佛像一點都不高大,但整個房間的氛圍卻非常安心,一名泰籍中年僧侶在旁邊看書,抬頭見我在門口躊躇,招手示意我可以進去,我就脫了鞋子,低頭走到佛像前參拜。
磕完頭以後我還不想走,兀自就在佛像前坐下,靜靜地開始打坐。繁雜的思緒被安靜的空間,被一點一滴流過的時間沉澱下來,跟佛祖對望,好像想通了一些事,頓覺眼眶泛淚,起身前又深深地對佛像鞠躬,然後才悄悄轉身準備離去。
"Where are you from?"僧侶見我終於起身,從書裡抬起頭微笑問我。
嗯,我台灣來的。我用英文回答道。
噢,那你會說泰語嗎?他問。
不會耶,抱歉。我不好意思地笑道。
僧侶笑笑,跟我用不怎麼流利的英文聊起來。其實已經忘記聊了什麼了,只記得他有幫自己的老師翻譯一本書叫《Meditation is Fun》,從泰文翻成英文,還順手拿給我看。我翻了翻這本小冊子,告訴他我有興趣,哪裡買得到?其實本來是想說現場直接跟他買,但我們彼此的英文都沒好到可以完全接得住對方的球,我只能猜測他那段回答的意思是,你喜歡這本書嗎?真好真好,啊XXX寺應該有,那是我老師修行的寺院。
可惜我忘記寫下來那個寺院叫什麼,而且那本小冊子太薄了,看起來比較像發送的結緣品,書店應該不會有賣,上網也查不到。僧侶在我臨走前有主動跟我加LINE,但後來又從清單上消失了,這個線索也因此斷了。
雖然有點輕煙般的遺憾,不過風一吹也就散了。執著一定要找到那本書,就已經離修行的意義越來越遠,又何來 "Meditation is Fun"之有。無緣的事只能交給無緣,強求有緣,就算看似是在尋找智慧,也只落入更大的執著圈套而已。
快要說再見了,親愛的清邁,親愛的蘭納王朝古城。
也許徒步繞城真的很短,但在這個路上,我已經收到了你送給我的朝聖禮物。
謝謝你。
註:蘭納王朝1292年建立,大約跟元朝同期
寺廟 結緣品 在 柚子甜剝心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甜在清邁:徒步繞城 ─ 撿拾的是平靜,放下的是執著
沒什麼事幹的短居旅人,會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例如:徒步繞城。
那天起床心情很阿雜,已經記不起是什麼原因了,但躺在床上翻來滾去的時候,有個念頭掉下來砸到我額頭:佛教徒在朝聖時會繞塔,那我就來繞城吧──徒步繞行這座七百年歷史的蘭納王朝的古城。
聽起來好像很浪漫,但實際上清邁古城不大,徒步繞一圈約莫一個半小時,前後一萬步左右,說不上真正的辛苦。。
但是繞城的時候,我有一段奇遇。
***
我繞城不是傻傻的直線前進,中間如果跟什麼古蹟寺廟擦身而過,手就會先伸進包包把軌跡記錄關掉,探個險再出來無縫接軌(?
步行的途中看到護城河對面有一座寺廟,金碧輝煌的煞是好看,雖然清邁的古蹟都長這樣,不過既然時間多到氾濫,去坐一下也好。
清邁的佛像有個特色,就是巨高、巨威嚴,進去一定會先倒抽一口涼氣,然後像螞蟻一樣仰望著高聳衝頂的佛像(我還真的看到有屋頂挖一個洞,讓頭頂的高髻有地方放的),祂也用兩層樓高的位置垂眼望著你,彼此互望好幾秒,你才忽然醒過來,記起要合十跪拜。
我匆匆地一路參拜過去,最後來到一間樸實的、木頭打造的小偏殿。不知道為什麼,這間佛像一點都不高大,但整個房間的氛圍卻非常安心,一名泰籍中年僧侶在旁邊看書,抬頭見我在門口躊躇,招手示意我可以進去,我就脫了鞋子,低頭走到佛像前參拜。
磕完頭以後我還不想走,兀自就在佛像前坐下,靜靜地開始打坐。繁雜的思緒被安靜的空間,被一點一滴流過的時間沉澱下來,跟佛祖對望,好像想通了一些事,頓覺眼眶泛淚,起身前又深深地對佛像鞠躬,然後才悄悄轉身準備離去。
"Where are you from?"僧侶見我終於起身,從書裡抬起頭微笑問我。
嗯,我台灣來的。我用英文回答道。
噢,那你會說泰語嗎?他問。
不會耶,抱歉。我不好意思地笑道。
僧侶笑笑,跟我用不怎麼流利的英文聊起來。其實已經忘記聊了什麼了,只記得他有幫自己的老師翻譯一本書叫《Meditation is Fun》,從泰文翻成英文,還順手拿給我看。我翻了翻這本小冊子,告訴他我有興趣,哪裡買得到?其實本來是想說現場直接跟他買,但我們彼此的英文都沒好到可以完全接得住對方的球,我只能猜測他那段回答的意思是,你喜歡這本書嗎?真好真好,啊XXX寺應該有,那是我老師修行的寺院。
可惜我忘記寫下來那個寺院叫什麼,而且那本小冊子太薄了,看起來比較像發送的結緣品,書店應該不會有賣,上網也查不到。僧侶在我臨走前有主動跟我加LINE,但後來又從清單上消失了,這個線索也因此斷了。
雖然有點輕煙般的遺憾,不過風一吹也就散了。執著一定要找到那本書,就已經離修行的意義越來越遠,又何來 "Meditation is Fun"之有。無緣的事只能交給無緣,強求有緣,就算看似是在尋找智慧,也只落入更大的執著圈套而已。
快要說再見了,親愛的清邁,親愛的蘭納王朝古城。
也許徒步繞城真的很短,但在這個路上,我已經收到了你送給我的朝聖禮物。
謝謝你。
註:蘭納王朝1292年建立,大約跟元朝同期
寺廟 結緣品 在 Yu You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免費訂閱!雨揚老師影音頻道 ▶ https://pse.is/KJKE8
【護持建廟功德無量】🙏🙏🙏台灣第一座蓮師殿——長治蓮師殿
蓮花生大士是彌陀身、觀音口、釋迦心,乃三世一切諸佛之總集與化身。
☆蓮足永固,護佑眾生☆
法華經云:「若人發心起塔、建寺、造像,如是諸人等,如見無數佛,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眾。」
緣起~
雨揚老師感念蓮花生大士利益眾生、慈悲滿願,發願在南台灣興建蓮師殿。
在諸佛菩薩的加持下,順利於屏東長治覓得一處寶地,自2015年至今,不畏寒暑,每月以帳蓬搭建臨時佛堂,如法修持蓮師藥師佛煙供法會,利益無數眾生;為了能讓法脈長存於南台灣以及僧眾能有一個安心修法的環境,雨揚老師發願協助中華蓮花雨顯密佛學會,於此處籌建南台灣第一座蓮師殿,規劃樓高4層,主尊供奉蓮花生大士。
由於建造佛堂過程需要大興土木,難免會傷害到大地龍族眾生,破壞了祂們的棲息地,所以特別遵循藏式佛堂興建傳統,第一步在佛堂地基安置大量的地母寶瓶,撫慰龍族及其眷屬,同時凝聚大地的靈氣。
建設佛堂的功德殊勝
建設台灣第一座蓮師殿的功德更是殊勝難得。中華蓮花雨顯密佛學會與雨揚老師誠摯邀請有緣大眾參與蓮師殿地母寶瓶供養,祈求大眾生生世世不離蓮師加持,福澤永固。
⭐️供養大地之母「地主佛母寶瓶」
殊勝功德 :
*出世的功德- 是種下成佛的種子,希望所有供地母寶瓶的朋友都是福慧雙修。
*現世的利益- 身體健康、身心愉悅、長壽福安、遠離地水火風的災難保佑平安,求得事業成功、財源滾滾、人際關係愈來愈順利。
「地母寶瓶」含有非常尊貴的地主佛母主尊、龍王、財神等咒語、有地.水.火.風四大曼陀咒輪、有緣起.滿願.福德.平安等等密咒、有天龍八部、龍天護法、諸佛菩薩的庇祐、高僧大德加持龍藥、安撫龍族情緒及非常多財神的經卷咒文、有很多殊勝的七珍八寶及各大成就者加持過之3000多種聖物研製成的甘露丸,集世間大地一切精華,成就土地種種精要。
由尊貴的具德上師親自採購所有的珍貴藥材,並率眾僧眾經過了一個多月如法的裝臟與連續三天修法開光加持及長時間的寶瓶製作。
蓮師殿遵循藏式寺廟的傳統工法,於建地四角地底埋入地母寶瓶為地基,置地宮中層層相疊,以沙密封堅固非凡,有助恢復土地精華,蘊養萬物生靈,增益無上福運;願生生世世積累福報,幫助我們解脫煩惱、解脫障礙。
🌟護持方案A:寶瓶請供回家
結緣地母寶瓶一個,由功德主請供回...
#請訂閱 #開啟小鈴鐺
----------------------------------------------------------------------------------------------
【 其他熱門主題】
▶ 每月生肖運勢馬上看 ▶ https://pse.is/M3L55
▶ 開運佛曲一次聽 ▶ https://pse.is/QN4US
▶ 生肖運勢主題一次看 ▶ https://pse.is/SCESL
▶ 跟著雨揚老師學養生 ▶ https://pse.is/P2KDP
▶ 雨揚老師親授開運祕技 ▶ https://pse.is/S85W7
▶ 雨揚老師線上音樂饗宴 ▶ https://pse.is/RCJKQ
----------------------------------------------------------------------------------------------
【 追蹤我們】
+ Facebook https://pse.is/yohofate
+ LINE 雨揚老師好友:https://lin.ee/qCId6Ko
+ IG https://pse.is/yohoig
------------------------------------------------------------------------------
+ Web
台灣 https://pse.is/yohofateweb
新馬 https://pse.is/yohofatemy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pse.is/KJKE8
----------------------------------------------------------------------------------------------
⭐台灣門市資訊 https://goo.gl/5XULd3
⭐吉隆坡門市訊息:https://pse.is/LZ39Q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dR0X7UD1qU/hqdefault.jpg)
寺廟 結緣品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佛陀紀念館永久保存高雄市大崗山龍湖庵3座木造「穹窿頂」藻井彩繪大悲出相圖,由於是台灣首例不解體移地保存的佛教古物,相當具有歷史價值,館方配合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於2019年5月11日上架。
高雄大崗山百年古剎龍湖庵大悲樓,拆除進行重建,住持印悟法師將約有60年歷史的三座彩繪藻井捐贈給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商請臺灣文化部文資局施國隆局長支持,由所屬的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展開文保工作,進行全程3D影像紀錄,科學調查研究與專業保存修復以及包裝落架技術等協助,終於讓罕見的三座穹窿頂木構藻井及其上的彩繪大悲出相圖等珍貴文化藝術,得以完整被保存下來,安全地運到佛陀紀念館。
文化部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李麗芳主任表示,大崗山龍湖庵創健於1908年,是台灣首座專供女眾修行的寺廟,寺方在1960年曾禮聘台南地區彩繪師傅為大悲樓3座穹窿式藻井彩繪上「大悲出相圖」,堪稱全台第一,非常珍貴。由於大悲樓要拆除重建,決定捐給佛館永久保存。
龍湖庵因為「千家寺院聯誼」而和佛光山結緣,該寺創建於1908年(日治時期),大悲樓於1961年落成。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李麗芳表示:大悲樓彩繪藻井的作品不同於現存寺廟常見的壁畫或是樑枋彩繪形式的大悲出相圖,其名相註腳完整,具有歷史性與稀有性。從源流上來說,與千手千眼觀世音有密切關聯,以《大悲心陀羅尼經》為圖文藍本,加上菩薩像共有88幅,藻井上還繪有16幅佛典故事與詩偈警世語等,共組成104幅圖像,另再加上8幅象徵永離八難之苦的幡蓋共計112幅圖文。
李主任說,木構建築最怕火災,傳統建築均用「井」做為造形並於其上彩繪藻類等水生植物,取其水火相剋意思,因此稱為藻井;龍湖庵的3座藻井,繪製了一百多大悲出相圖,以「大悲心陀羅尼經」84句咒語,加上4幅大天王的圖像,依據方位,從中座面對大雄寶殿依據逆時針方向繪製第1至16幅大悲出相圖,再由龍邊到虎邊,依據東,北,西,南四個方位繪製,共88幅,加上藻井上的鸚鵡請佛等16幅佛典故事、詩偈與警世語。
尤其中座藻井的最上方,有兩輪連續環繞其上的「心」與「佛」兩字,意涵「欲見佛土,先淨其心」,字、畫觸動人心,許多旅客看了深受感動,歡喜在下方拍照留影。
文資中心還邀請了學者專家一起到龍湖庵見證相關修復工作。成大的林宜君博士指出,龍湖庵大悲樓的三座藻井不同於臺灣多數以斗拱形成槓桿原理的藻井,其「穹窿頂」趨近宋式《營造法式》的鬬八藻井,在臺灣相當罕見。對於宗教建築知名的李乾朗教授現勘時也表示大悲樓中座藻井,在宋《營造法式》稱為陽馬板型式,陽馬板作法在臺灣罕見,原本林口的竹林寺藻井及現存大直劍潭寺正殿藻井雖有,但都不比龍湖庵大悲樓藻井有三座之多,也沒有珍貴的大悲出相圖。
深入臺灣宗教彩繪研究的蕭瓊瑞教授現勘時指出大悲樓藻井彩繪為臺灣罕見實木結構,大悲出相圖應為臺南知名畫師蔡草如或其流派匠師所繪。
負責藻井外部加固與落架的大木師傅蕭勝壬說,他從業40餘年尚未見過如此建築構造,以檜木層層堆疊後的彩繪相當罕見,尤其不拆解藻井,在有限的時間與經費和人力下要完成完整加固落架與包裝運送,還是首度的大挑戰。負責這次任務的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陳俊宇也表示,這是他負責過的保存修復工作中,難度與規模最大的一次。
如常法師指出:佛館樂於承擔「移地保存、延續文物生命的重任」。後續的工作,包括繼續請文資中心專業人員協助修復外,向高雄市政府申請登錄指定為文化資產。佛館計畫出版專書、舉辦研討會,研究最佳的展藏方式等,希望讓彩繪藻井風華再現,讓來到佛館的國內外觀眾有更多的機會認識與欣賞真正屬於台灣這片土地與歷史的宗教藝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JwsJsXy98E/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dzHgV9uNC_MNqKq7895lEm-XZ1g)
寺廟 結緣品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農曆六月廿九日至七月廿九日(國曆7月31日至8月29日),依循古禮舉辦「中元盂蘭盆勝會」各項活動
「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是台北市文獻會經文資普查主動提報,法會傳承了傳統習俗,融合儒、釋、道思想,並依佛教的儀軌與經典,營造深富民間文化特色的中元普渡祭典,祭祀內容結合歷史事件,諸如祭拜「樹蘭花腳」、「五泉廟」、「車藏 腳媽」等,深具在地性、歷史性和文化性意義,也彰顯北台灣早期移民開發奮鬥史。
龍山寺表示,拜「樹蘭花腳」、「五泉廟」是寺裡特有的傳統,因當年漳泉械鬥就發生在龍山寺附近,血衣就埋在寺內的蘭花樹下,所以才有拜「樹蘭花腳」,寺廟現址當時也蓋了五泉廟,以祭拜械鬥死去的人,後來要建龍山寺時,寺方答應每年都會祭拜五泉廟,便有了這傳統。
艋舺龍山寺年度祭典除了寺內所供奉佛神聖誕的祝聖儀式外,亦配合時令節日舉行祭祀活動,其中以農曆七月「中元盂蘭盆勝會」最為隆重,為萬華區之祭典盛事,簡稱盂蘭祭或慶讚中元。清人唐贊袞於同治十二年(西元1873年)所撰《臺陽見聞錄》中提及:「臺俗盛行普度,門貼紅箋,大書慶讚中元。……自七月初起,至月盡止。又明治三十二年(西元1899年)《臺灣日日新報》載有:「陰曆七月慶讚中元,近城市街分為三大廟門,高豎燈旛普濟無依孤鬼。其十一二兩天為大龍峒保安宮結緣之日,凡屬同安原籍者與焉;十三四兩天為艋舺龍山寺結緣之日,凡屬晉南惠原籍者與焉;十九二十兩天為艋舺祖師廟結緣之日,凡屬安溪原籍者與焉。」
五、依文獻紀錄,慶讚中元活動於艋舺地區已行之有年,原則上依原鄉祖籍劃分祭祀群體,於七月中旬舉辦祭典。舊時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由三邑人士之黃林吳三姓輪祀,按例進行起鼓、放燈、普施、搶孤等活動。光緒十四年(西元1888年)巡撫劉銘傳令行禁止搶孤之風,遂改為設筵饗祭,祭品則由艋舺三邑人為首的武榮、螺陽、晉水及金紙商金晉興等四個祭祀團體籌備置辦,號為「四大柱」。大正十年(西元1921年)改為三姓合辦,或與大稻埕三邑人士輪辦。至昭和十三年(西元1938年)後,「中元盂蘭盆勝會」回歸龍山寺主辦。
六、艋舺龍山寺「中元盂蘭盆勝會」自農曆六月末日地藏王廟發表開始,至七月末日龍山寺謝燈篙而告一段落,每年均有眾多民眾參與「贊普」及放水燈遊行,為萬華區之一大盛事。
六月二十九日 地藏王廟發表
七月一日 豎燈篙 (布幡、紙幡、七星燈)
七月十二日 發表連放榜 (為紙糊神祇開光結壇)
七月十三日 拜樹蘭花腳 (奠祭清朝來台墾民械鬥戰亡人士)
七月十四日 放水燈 (招請水上孤魂)
七月十五日 普度 (設孤棚、孤飯、供品;施食)
七月三十日 謝燈篙 (普度結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FayyCPkIt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