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閃開團!就差你一個~
泛亞文化《我的第一套數學遊戲書》超值快閃團:
9/17 中午 12 點 ~ 9/21 午夜 12 點,只有五天!
【贈品升級】中秋大放送:
只要滿 10 人成團,就能得到原先 20、30 人門檻的贈品!
另外加碼贈送一套全新出版的小藍鯨繪本!
趕快樓上揪樓下~
在底下留言 +1,10 人成團就能獲得超值贈品喔!
團購網址:https://www.earthcitizen365.com.tw/shop/WKOrderCar.php?qrcode=singozk6
------
這套書我和林寶用了一年多,還是覺得很好用。之前寫過詳細分享文:
https://www.mamahowma.com/blog/firstmathsbooks
主要特色有以下這幾點:
*全方位數學啟蒙,深入淺出,打下良好基礎:
全套包含數學主冊 12 冊、遊戲簿 12 冊、彩色貼紙 36 張,
內容涵蓋數、量、分類、空間、形狀、加法、減法、時間、錢幣使用等觀念。
雖然標註是學齡使用,我會建議中班就可以開始使用,涵蓋到國小低年級課程內容,先讓孩子邊讀故事邊在生活中觀察思考,啟蒙數感。
*三種學習型態:啟發興趣→趣味練習→自然記憶
主冊分為「說故事時間」、「IQ教室」,先由有趣的故事引導認識正確的數學觀念,再仔細全方位解說相關的概念;遊戲簿和貼紙搭配,讓孩子一邊動手操作,一邊熟悉學到的觀念。
*[給父母的話]小欄目:
提供父母引導孩子思考的正確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帶領孩子探索的建議。
這是我覺得最受用的。對孩子來說,從自己生活周遭出發去認識數學觀念,一定比光是看書更為深刻,學習動機也會更加強烈。
*搭配點讀筆,數學遊戲書會說又會唱:
這次團購直接買就送「小博士點讀筆」,真的太超值了,還可以點讀 iPan 屋全系列產品。
------
這次快閃團購有什麼優惠呢?
*全套總價 2,800 元,買就送「小博士點讀筆」+ 5 堂線上課!
*達標送好禮:
10 人成團,送「哇酷!恐龍圖典」
+再送「錄音貼紙」
+再送「哇酷!動物百寶箱」
+再送「小藍鯨繪本」一套
就差你一個!快來 +1~
團購網址:https://www.earthcitizen365.com.tw/shop/WKOrderCar.php?qrcode=singozk6
團購方案活動方式補充說明:
1.一張訂單只會寄送一個地址、一份贈品(贈品依照達標人數而贈送)。
2.一張訂單若有訂購一套以上,在系統判別贈品門檻時,等同於一套喔!
3.導購頁面上的「參團人數」計算的是「人數」,也就是「訂單數」喔!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寫 給父母的話」的推薦目錄:
- 關於寫 給父母的話 在 媽媽好忙。媽媽好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寫 給父母的話 在 XUAN 劉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寫 給父母的話 在 Maggie Mags Storyteller 金麥豬樂悠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寫 給父母的話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寫 給父母的話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寫 給父母的話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寫 給父母的話 在 感謝父母給父母的一封信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寫 給父母的話 在 (轉貼)【出櫃同志子女給父母的一封信】 - Facebook 的評價
寫 給父母的話 在 XUAN 劉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與我的孩子們有一個例行的親子小活動 👨👩👧👦
在我們的餐桌上,放了一盒卡牌,每一張卡牌上都寫著不同的人生問題。每次我們吃飯時,都會讓千千川川抽一張,我們四個人輪流回答卡牌上的問題。這些人生問題,看似簡單卻又不容易,有些問題我們身為大人也得深思熟慮一番;但我們很享受這些過程,孩子們總會熱烈分享自己的看法,我時常從孩子的回覆中得到新的體悟,甚至更理解他們。
而同樣的,孩子們也會透過這些問題,聽見我們的想法,甚至記住我們說過的話。你也可以說他們或多或少都更認識了爸爸媽媽。
每次從孩子們的回答,都彷彿看見了我們的影子,又或者是說,更深刻地感覺到平常帶給他們的,教給他們的,他們正運用所擁有的這一切在認識這個世界,也在探索自己不同的模樣,去成為他們自己 👣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陪伴孩子,彼此理解,互相學習一直是身為爸爸的我在努力的事情。我也相信,這是所有身為父母的朋友,都希望能做到的。因此我想要運用自己專研的心理學,來幫助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先好好的認識自己,再去從每個發生中,蛻變成更好的模樣。
最近推出了我最新親錄的動畫講課《給未來少年的心理學通識課》,收錄了18堂課程,讓親子一起共學成長。除此之外,我也準備了18個給父母的話,讓我們可以更明確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去慢慢進步。現在預購課程享有27折的優惠,只到明天中午12點,歡迎你的加入讓我們與孩子一起共好 👉 👉 https://lihi1.com/eulmd
寫 給父母的話 在 Maggie Mags Storyteller 金麥豬樂悠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尋日我出咗個post ,講小朋友成就,然後收到blog 友PM,真係好感觸,今日再睇到以下分享文,我覺得做父母有時真係行錯咗選擇錯咗,有D 嘢真係要臨崖勒馬_
其實有咩重要得過留住條命! 父母要好好反思吓!
【教養之道】因愛之名行害之實 父母的悔過書 (copied from Apple Daily News)
在瑪麗醫院J座五樓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 診所,每日都有爸媽帶着不同年紀的小朋友、青少年來求診。當中有一批小朋友,他們既不是自閉、不是ADHD、也不是亞氏保加症,他們身體健康、資質聰穎、家境良好。他們有的是追求完美的媽媽、或爸爸、或爸爸媽媽。結果,他們都得了抑鬱和焦慮,要找精神科醫生幫忙。在診症室裏,醫生看看小朋友、看看大人,看到了爸爸媽媽一張張懺悔的臉。
「一位爸爸同太太講:你搞到個仔入精神科啦!」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主管陳國齡醫生說,帶子女來診症的父母,不少人都有自己的悔過,他們雖然很少宣之於口,但從神情談吐會告訴你:他們知道自己走錯了路。
「追求完美,是父母行錯路的源頭。」
陳醫生分析,近三至五年的競爭幼齡化,由爭入名牌小學、到爭入名牌幼稚園,現在是爭入名幼主辦的playgroup。競爭推前,一、兩歲的幼兒面對的不再只是嬰兒爬行比賽,而是入學競賽。
在陳醫生的診症室內,有一個家庭玩具模型,彷彿告訴我們:父母愛得恰當,子女才能健康快樂成長。
不夠叻不夠好>>>谷到盡
「明明仔女一出世,只想他健康快樂,點知要求越來越多。」明明是愛仔女的,卻逼到他們入精神科,爸媽的悔過書是怎來的?陳醫生說很多父母有共同的心結:「大家內心深處都想要一個perfect child。」當子女慢慢長大,發現他們與「完美」距離越遠,不夠人叻、不夠人好,父母就開始失落。失落促使父母加把勁,設法把子女變回「完美」,結果演變成過度學習、谷得太盡,就成了精神科處理的個案。
「有些小朋友唔受谷,情緒很快爆煲。有些初期受谷,到青春期來一個大反叛;有些遲至入大學之後才爆,這種情況最可怕。父母那時才來後悔,已經太遲。」陳醫生說,他們收的大學生個案增加,但與此同時,轉介來的小朋友也越來越年幼,「我們看轉介紙嘅時候,發現有些case小朋友只有4、5歲。」
「父母的愛,若用得好,可以成為子女嘅保護網;用得不好,就會像利刀一樣傷害他們。很多抑鬱、焦慮是後天導致的,我們治療小朋友甚至青少年之前,經常都要先教父母怎樣去愛。」
陳醫生透過兩個真實個案,說出父母如何以愛之名、傷害子女。前車可鑑,接受子女的不完美,快樂的兒童會越來越多,爸媽的悔過也會越來越少。
個案1:女童𠝹手自殘 母:由得佢
一位在國際學校讀書的小妹妹,雖讀國際學校,但家境比不上其他同學富裕。媽媽希望她將來生活好,因此對她要求很高,要她讀好書,將來要考到獎學金去美國長春藤聯盟(Ivy League)。小妹妹因而對自己要求也很高,考試考到90幾分都不滿意。在長期壓力之下,她慢慢出現抑鬱症狀,開始𠝹手自殘,最後被轉介入瑪麗醫院。陳醫生建議小妹妹入院觀察,想不到卻被媽媽拒絕。媽媽質疑女兒小小辛苦都捱不到,將來怎樣讀到好大學,還說:「陳醫生,咁緊張做乜?𠝹就由得佢,𠝹咗舒服啲,之後繼續讀書咪得囉。佢又唔係要死。」這番話,令陳醫生印象深刻。
陳醫生說,父母追求完美,反而會對子女造成傷害。
給父母的話:若太早谷盡會斷線
一個人是甚麼材料,慢慢便會顯露出來。若太早谷盡,日日要出120分力,孩子那條繃緊的弦線會斷裂。其實,平時讀書出90分力就夠,到中學公開試那幾個月才出100分力。況且讀大學又不一定要讀到Ivy League,讀HKU一樣好。
個案2:尖子循規上大學 方知天外有天
一位讀中文大學的男仔,成長於基督教家庭,父母都是教師,有教養、說話陰聲細氣。他由小到大一直乖仔,從不令媽媽動怒,又經常和父母返教會,是旁人眼中的模範家庭。媽媽在教養上喜歡說guilt talk,溫柔地說一些令兒子感內疚的話,這種道德上的緊箍咒,成功令兒子一直在父母預設的軌道上成長。男仔的讀書成績亦一直很好,中學時更當上Head Prefect。後來考入中大繙譯系,才赫然發現這世上有人叻過自己,因而大受打擊,出現心理學的「panic attack」。他漸漸經常走堂,怪自己不夠好,偷寫紙仔說想死,又用紅油在家牆上寫「fxxk Jesus」。之後更開始凡事質疑、去廟街看妓女、懷疑上帝、不返教會、認為自殺是一種主宰自我生命的體現,結果轉介陳醫生幫他做心理治療。
給父母的話:做個70分媽媽就夠
孩子從小在完美環境中長大,遲來的反叛,破壞力往往大得驚人。父母給子女最美好的東西,但現實卻並不這樣完美,孩子有一天看到了真相,會承受不了。我們無需要做完美父母、不必提供無菌環境,「做一個70分媽媽就夠,讓阿仔看到你那30分的弱點,也讓他學會接納自己的不足,也是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女童走出焦慮 繪本分享經歷
15歲的Audrey,年幼時曾經患上急性焦慮症(acute anxiety),需要向陳醫生求助。這病令Audrey體會到極端的焦慮影響日常生活,康復後她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故事,並自畫插圖,印製成繪本《Lucy WORRIES》。
《Lucy WORRIES》講述一位7歲女孩,常常擔心壞事會發生在她身上,以致睡不安寢,食不知味。最後媽媽與她同行,陪她一齊打倒病症。Audrey希望透過故事,將她自己打倒焦慮症的經驗與其他父母和孩子分享。陳醫生在書末寫道:「80%有焦慮的孩子,都有焦慮的父母。父母可以成為好榜樣,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寫 給父母的話 在 (轉貼)【出櫃同志子女給父母的一封信】 - Facebook 的必吃
在給妳/你們寫這封信之前,我猶豫了很久。這個“ 很久” 不是幾天、幾個月,而是很多年。這些年來,一直有一個問題深深地困擾著我,讓我無法面對. ... <看更多>
寫 給父母的話 在 感謝父母給父母的一封信 - YouTube 的必吃
【感謝 父母 】用影片傳達對 父母 的感謝,婚宴上送 給父母 最感動的禮物。| 婚禮微電影讓你的婚禮亮起來| 藍圖婚禮電影:http://www.pixwed.com☆線上編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