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要如何結合古典&影視化,成為刻在讀者心上的名字】
#慶餘年 #純推書與其他無關 #寫作小說時應該要思考的面向
本篇想跟大家分享(以書討論為主)時代潮流所趨的作品影視化,對我們寫作閱讀時的影響與關係,以貓膩《慶餘年》這套小說為範例,
先說《慶餘年》這套小說,講的是一個本來梅叮梅動的人類(?),如何因為穿越,結果成為武功高手又泡到正妹(!)的故事,非常地勵志~
不過以上並不是重點,重點其實是,推理要如何結合古典&影視化,成為刻在讀者心上的名字?這個才是我們最需要螢光畫線的。
有關注創作相關的讀者可能也都注意到了,作品「影視化」這三個字,已經成為關鍵中的關鍵,但是作品跟影視化的關聯又如何呢?
其實我個人覺得《慶餘年》的作者非常厲害,主要是作者以極為聰慧的方式,同時解決了寫古典&影視化容易遇上的兩個疑難雜症。
先說我以前在學的時候,是個讀中文系的人,聽到這裡,人們可能會想像DCARD的發問說-為什麼想讀中文系,中文系能幹嘛?我們未來的出路是什麼,能賺錢嗎?中文系能吃嗎?諸如此類的~~
老實說,我當年就是因為喜歡這款的「古典小說」,才選填志願的,近年來直上熱搜,大家可能也很熟悉的,如《甄嬛傳》《如懿傳》《念君歡》還有之前推過臺灣尚未有紙本的《鬼手醫妃》等。
如果常看這類小說的讀者,一定會知道,不管是那個性別當主角,吟詩作對畫畫、武會/舞會這種情節是跑不了的,不然就會加入嫡庶之爭,派系權鬥(含後宮與男人們的),或理財管事人際相關等。
可年代流行事物詭計,以前人的吟詩作對,對現代人而言,可說是遙遠了點,或艱深了些,而且有時作品影視化時,能拍得出古典韻味最好,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讀者也分不出詩詞相關的優劣ORZ
大概就只知道喔這是一個詩會的情節對吧!囫圇吞棗也就是了(X),可是話說,我讀到《慶餘年》的時候,覺得作者真的好聰明喔!
熟悉《慶餘年》的讀者可能也知道,這標題取名的來源,是來自《紅樓夢》金陵十二釵曲中的「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
故事裡,不僅次數頻繁的出現我們曹公曹雪芹《紅樓夢》相關,更讓男主直接以一種「文抄公」(?)的形式,去推進本套小說的劇情。
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呢,因為作者不必再絞盡腦汁,上天下地古往今來的去尋找吟詩作對的典故(還要不重複、還要讓主角群&讀者評判優劣等),只要專攻《紅樓夢》就可以惹。
而且無論如何《紅樓夢》的典故,是歷久不衰,老實說,要蹭經典度、蹭熱度、蹭持久度,沒有什麼書比這《紅樓夢》更合適的了。
可問題來了,《紅樓夢》改編影視化難度是出名的,可神奇的是,這用了《紅樓夢》好多梗的《慶餘年》,影視化卻很成功~這是第二個我覺得作者的厲害之處,完全解決了寫作可能會面對的事情。
當然這裡面也有時代的關係,其實不能這樣直接相比,可是我覺得寫作裡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或許我們可能不是全才,或許我們可能不能全都會寫,但只要把作品寫得讓讀者覺得厲害就好(?)
所以這些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在閱讀/寫作時,因應時代潮流所趨,能兼顧紙本閱讀的可讀性&影視化的可行性是最好不過的。
不過真不行的話,或許也可以想想,很多傳世經典也不一定能達到這樣的要求;也或許前提是,我們寫的東西,要先能成為經典。
但對於年底逼近的us,說不定以上都不是重點(?)而是年底近了,離過年還會遠嗎?好想現在就大字型廢著一路躺到過年(年獸表示)當然最期待的,是過年那段可以廢著看大部頭或追劇的日子吧。
然後本來想要貼《紅樓夢》《百年孤寂》《慶餘年》的書封照,但是臨時手頭沒有書,可能等之後有機會再補上吧,先放博客來供大家對照,非常感謝大家撥空看文章
★《紅樓夢》改編影視化的難度大概跟《百年孤寂》的難度一樣高(但聽說最近Netflix將改編影集)據說作者當初因認為自己作品的時間線與希望以西班牙語表現的堅持,婉拒了很多影視化的邀約。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4009?sloc=main
Search
寫作小說時應該要思考的面向 在 許榮哲× 小說課- 【村上春樹:你為誰寫作?】 相信這兒應該有 ... 的必吃
在採訪中,有人會問我:「村上先生您寫小說時,心中設想的是什麼樣的讀者呢? ... 像這類麻煩的問題根本就沒有力氣去思考,而且也沒有思考的必要。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