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創業大佬曹操的五次瘋狂「跑路」哲學|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兵書有云:「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所謂「走起」,應該算個委婉的說法,其實就是跑路。不過,倘若身在亂世,跑路可算是門學問,絕非張開雙腿那麼簡單,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若說跑路的鼻祖,可算大漢的創始人劉邦,也許是跑路跑多了,到了後世,不諳兵器文人阮籍,竟給出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這般評價。戲劇性的是,一向以硬漢之名把持江湖的霸王項羽,雖一向鄙夷老對手劉邦的做法,可未想聽了垓下楚歌,竟跑向了烏江,卻再也跑不動了,跑路卻跑成了末路。
有意思的是,老爺子劉邦的「跑路哲學」,到了漢末,卻經此擋住了數百年歲月的沖洗,著著實實流傳了下來。不用說,將漢高祖跑路理念發揚光大的衣缽傳人,自然非劉備莫屬了。我們的劉備,雖有著皇叔的頭銜,當終究是白手起家的,腳下沒有一塊可靠的根據地,因此前半生,大抵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寄人籬下,自然要看人臉色,主人不高興了,下逐客令倒是小事,倘若一時憤起,扔塊追殺令,後果想必就凶險了。譬如,在宗親劉表處,一向謹小慎微的劉備,竟得罪了其手下大將蔡瑁,於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大逃殺」就此上演。躲了一路的追兵,終於到了檀溪口,怎想河面寬闊,自己卻又不習水性,一時間,劉備悲從中來,老淚縱橫滿面。未想胯下坐騎的盧馬,聽聞主人哭聲,竟躍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完成了一出飛躍壯舉。
不過,人生並非一場馬戲。劉備人生中經典跑路劇目,當然絕非神奇的「馬術表演」,他的終極目標可是「酣暢灕淋」地拋棄妻子(真是得到劉邦真傳)。根據不完全統計,劉備如此賣力演出,一生中至少出現四番:兩次面對的是呂布、兩次遭遇的是曹操。本來,呂布是三國頭號肌肉男,曹操是千古少有的奸雄,招架住拔腿便跑也是常事。可偏演到了攜民渡江那出,趙雲小宇宙爆發,竟殺了回馬槍,單挑曹營八十萬大軍。趙雲倒是一戰成名了,可皇叔拋妻棄子的行徑,卻再也隱瞞不住了。
當然,因拋妻的「勾當」做了太多,自然讓人記住,劉跑跑的名頭,至此落在皇叔頭上。劉備逃跑整理了一套心得,老對手曹操自然也不甘落於人後。據不完全統計(以《三國演義》為參考藍本),曹操一生中積累的逃跑經驗,至少不下五次。
第一次,獻刀殺人不成,逃,遇呂伯奢,完事之後丟下名言:「寧我負天下人,勿天下人負我」。
第二次,戰呂布於濮陽,逃,典韋立擋。
第三次,睡張繡嬸,事發,逃,失典韋及曹昂。
第四次,赤壁戰敗,跑路,華容道遇「紅燈」,關羽放行。
第五次,和馬超「飆車」,輸,剃胡脫衣。
只是,相對於劉備逃跑至尊三寶:「大哭、找馬、甩女人」,曹操的逃跑之路,似乎要文藝得多,要麼事前睡個女人,要麼事發時剃個鬍子抹個妝,要麼事後朗誦一段逃跑感言。反正,時人們回溯三國時代,但凡提及曹操,大抵好奇的是他殺了多少人,睡了多少人,騙了多少人,在何處添了哪些風流,至於那些狼狽的跑路往事,因為有了劉備尷尬的墊背,似乎隨著滾滾江水,全付諸了一笑。
最後,我們再來談談孫權。對於孫權,他的老哥孫策是這樣評價的:「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三國志》)。應該說,孫策此人,儘管行事魯莽,可識人的眼光,卻是毒辣,輕描淡寫寥寥片語,竟將孫權此後數十年的人生一併概括。終其孫權一生,他的權力觸角從未企及江北,即便偶有心思,奈何一渡江,卻遭來一通猛打,倉惶逃竄,未想這一跑,卻成就了一代名將。這就是三國時代著名的「張遼威震逍遙津」。
當時的時局大致是這樣的,曹操取下漢中欲南下掃蕩西川,孫權見有機可乘(此人偏愛背後搞小動作,偷襲荊州也是如此),竟親率十萬大軍渡江圍城合肥。合肥的屯軍,大約只有七千多,面對江東來犯的一片黑壓壓的大軍,如何迎戰,這是個問題。幸好,還有張遼。張遼毫不露怯,星夜提點八百壯士,趁孫權立足未穩,竟來了突襲。
此時的孫權,正穿著褲衩,醞釀了情緒,仰望著江北星空,準備抒發情懷。只聽帳外一片喧亂,正待問時,只見凌統踉蹌跌入,振臂高呼「主公快跑」。孫權不知何故,以為天降神兵,也顧不上穩定軍心,倒是發揚了「有事領導先跑」的作風,尋了匹馬倉惶跑路。奈何行至逍遙津橋時,橋南板已被拆除丈餘,馬不得過。在此危急關頭,一名隨行貼身侍衛,叫谷利的,也顧上不「動物保護法」了,向著孫權坐騎一鞭猛抽。駿馬屁股一緊,奮力一躍,飛橋而過,孫權的老命,就此留下。
逍遙津一役後,一篇由曹魏陣營主編的,標題為「十萬雄獅狼狽潰退,江東領袖單騎落荒」的報導,終是江東流傳開來。於是,東吳百姓們的心間,竟落下了「聞張遼大名,小兒也不敢夜啼」的後遺症。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寧叫我負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負我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924 黃偉民易經講堂
街頭抗爭趨於激烈,民眾怒火燃亮各區,何君堯在火上加油!
根據馬會的判斷,他名下的馬匹「天祿」出賽,會危害馬場眾人的安全,所以寧願取消全晚所有賽事。
這是創舉!
百多年來除了颱風,無人無事可以取消香港賽馬,那是本地的城市宗教。馬迷每周的崇拜。
「馬照跑」的承諾破滅了。
「天祿」成了害群之馬,何君堯是眾怒象徵。
他走向歷史上「四人幫」的角色。
香港警隊是林彪系統,何君堯做江青等的工作。
他們的文倡武衛,在形勢逆轉時,是用來背負起所有眾惡的。
李慧琼等建制派這百日做了隱者小靈精,麥美娟話齍:「小你老味,我地重要選舉㗎!」
何君堯的黑白車頭相,還獨享一條連儂走廊。連林鄭都沒有這種榮譽。
在審判四人幫時,江青在庭上說:我是毛主席的一條狗,他叫我咬誰就咬誰。
這句對白,何君堯要好好記住,將來可以說得流利。
他做了保護其他壞人的角色,模糊了這百日抗爭的焦點。
香港人追求雙普選,是北京違背了中英聯合聲明,和踐踏了《基本法》。
港人治港,選出了自己的特首和立法會,便不會有今日的政府腐敗和黑警暴力。
何君堯只是一個時代小丑,他的馬「天祿」,竟可以壞了馬會百年傳統。
「天祿永終」一語,出自《論語》堯曰篇第二十,是《論語》最後一篇,是整本《論語》的總結。這篇和之前的十九篇很不同,之前,全書都是記載孔子與弟子的言行,至於這篇《堯曰》,主要是講中國歷史的文化精神。
由唐堯開始,唐虞夏商周的文化傳統,是孔子當時說的,還是孔子當時用來教學的材料,不得而知。
編輯用這篇作全書結論,是告訴後人,做學問最終目的,是要有利於社會,天下人民,這就不能不講歷史傳統的帝王精神。
唐堯虞舜禹三代,是禪讓制度,不是家天下,是選擇當時最賢能的人接位。這章一開始:
堯曰:咨!爾舜!
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當堯老了,要傳位給舜。
在交接那天,堯當著全國百姓,把帝位交給了舜:
咨!爾舜!
喂,阿舜,你上來。
我告訴你,上天的順序,時代的趨勢,這個擔子,落在你身上了。
允執其中,告訴你舜,主持國政,要堅持把握住公平的原則,不能有偏私,不能有私心。不把握這個原則,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天下國家,四海之內,人也好,物也好,都會垮掉的。
為政不能持平,整個國家就完蛋了。天祿永終,上天給予你的祿位,這一份天祿,亦永絕了。
舜後來將自己的帝位傳給大禹時,也在全國百姓前,把這個文化傳統精神告訴禹!
這就是中國歷史的文化精神。
馬會寧願取消全日賽事,都不讓「天祿」出賽。「天祿永終」
這個象出了來,根源在於林鄭政府,沒有堅持住,中國文化為政要公平的原則。
有偏私,有私心,所以,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權勢,不能超越天理,這是《易經》乾主坤從的大原則。
乾,是宇宙的運作規律,
坤,是現實的血肉人生。
現實不能僭越分寸,因應現實妄想脫離天理,天理會來找你麻煩,這便是天譴。
上星期的節目,我們介紹過《文言傳》,那是孔子將乾坤兩卦的文字,引伸為做人道理的大文章。
乾卦,我們學搞好自己;坤卦,我們學與人相處。行事,要似坤卦,厚德載物;立志,要似乾卦,自強不息。
今日,試試介紹《乾卦文言傳》。
文言曰:
元者,善之長也;
亨者,嘉之會也;
利者,義之和也;
貞者,事之幹也。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
嘉會,足以合禮;
利物,足以和義;
貞固,足以幹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
乾,元亨利貞。
元,是原本,也是根源,是核心創造力。它是一切的開始,通過創造力的迸發,開創無限的空間,宇宙就是如此生成。
善,一切美好的成長,當你體會到這個元,你會充滿創造力,智慧的發展將無可限量。至善的境界,就是元,是繼續發展、成長、創造。掌握這個根源的創造力,才能止於至善。
亨,是好的集合。
單喜是喜,雙喜是嘉,眾喜是慶。
嘉,雙嘉;不是兩個,是兩方面。雌雄、陰陽、男女、強弱……
雙方主動如何沒有衝突?分歧如何化解?互動之中,如何化阻力為助力?這就是嘉。
人與人之間可以互利合作,溝通無礙,和諧互動,便是亨。
找到元的創始力量,達到眾生天地人鬼神之間的亨通,彼此交流互惠。所以,有元必有亨。
利,是禾苗成熟拿刀收割,便是利。
和是和諧,有和才有利。這個利,是天下大利,即是義。義者,宜也,在公義的原則下,每個人的義,都可以得到尊重保障。義之和也,眾多的義,眾多的想法,原則,都可以處於和諧共存的狀態,這便是天下之大利。
貞者,正也。事之幹。主幹,拿東西的柄。做任何事,一定有必須堅持的原則,主軸。
元、亨、利,像一個事業,從開創到發展到獲利,最後一定要貞,才能守得住。
元亨利貞,是一個生生不息的圓圈。沒有了貞,做任何事,都是有始無終。
君子體仁,體是體會,體驗。跟住用仁,將抽象的「元」具體化。桃仁、杏仁,果實中的DNA就是核仁。所以,仁,就是核心的創造力,在人際關係上,足以長人,仁心仁政,可以激發核心創造力,創意源源不絕,好似種子的生命力,生生不息。
當你是元,元首、領導人,要開基創業,就不能吝於溝通,這就是「嘉會,足以合禮」;領導人要懂得善用「禮」,為社會建立合理規範、制度。
接著,「利物,足以和義」。物,包括人和一切事物,有仁心仁政,合禮制度,人人各蒙其利,人人安居樂業,便有和諧社會。
接下來就是「貞固,足以幹事」,將天理正道,孕育、吸收,成為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再出發,再開始。立身處事,守貞,固守正道。貞固,正守固有道德、文化、良知等,在現實生活中,必須固守的,往往是我們固有的東西。
《文言傳》一開始,用這個理論來解釋乾卦卦辭:元亨利貞,作為我們做人的根本。
跟著,六支爻辭的引伸: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
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
是以君子弗用也。
孔子對潛龍勿用,作人文化的解釋。儒家精神中的行,是有具體行為的。一個人,只有好的思想,但沒有構成具體行為,對社會沒有貢獻,儘管有德性,仍不能稱為成德,這就是後來王陽明知行合一理論的根本。
進一步還說,這些行為,要「日可見之行也」。不要講得高遠天下無敵,人的德行修養,就是日常生活中,任何小事情,都是看得到的。潛龍勿用,因為潛,未成熟,環境未許可,君子沒有用出來。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學問是累積起來的,還要到處請教別人;僅有學問還不夠,要寬厚待人,胸襟要大,不能狹隘;還要仁慈對人。
學,問,寬,仁,就是四德,領導人應該具備的修養。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
三爻四爻在一個卦的中間,人位,是最麻煩的處境,所以說三多凶,四多懼。三爻在下卦的頂,四爻在上卦的底,一個是地方的最高,一個是中央的最底。九三,陽爻剛位,陽氣大盛,急於進取,上不在天,去不君位的飛龍,下不在田,也不是九二的地方領袖,故乾乾,因其時而惕,有了危機意識,即使面臨危險的處境都可以平安度過。
九四陽爻柔位,已在上卦,近君如虎,重剛也,旦三四重覆,下卦轉上卦的交替位置,三爻的專業努力,不能應付四爻中央敏感的政治環境,是特別凶險的。沒有實力,沒有智慧是過不了這個關口的。
中不在人,到了上卦的中央,表面風光。上不在天,不是九五的最高決策層;下不在田,又不是九二在地方領袖的山高皇帝遠;中不在人,對九三在下卦地方,單靠努力就可自保的處境懷念。自己在上卦底九四,什麼都不是,故或之,疑惑的惑。如果馬通過這階段的試驗,即可無咎。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孔子在九五爻辭中,特別將「大人」提出來引伸。大人,在《易經》修行中最高的德位,像佛經中的佛。
佛是覺者,跟住是菩薩,羅漢,僧人,《易經》中,最高是大人,跟住是聖人,賢人,君子。
大人處於最高位置,所以,他是天人合一的。將他挑出來,是對學易者提出一個最高的標準典範。
大人是什麼呢?
與乾坤天地的德性相合了,與坎離日月一樣的發亮,在好的時代像太陽,在壞的時代像月亮,都能發光發亮。
同春夏秋冬四時的程序一樣分明,每個卦從初爻到上爻,六十四卦的乾坤屯蒙需訟師,元亨利貞的周期性,因應時序,不會在春天想做秋天的事,配合自然的節奏,做合乎時宜的事。大人的智慧,與春夏秋冬的時序合拍。
與天地人鬼神一樣的變化莫測,不管吉兆凶兆,都一早體會到,感應到。
即宇宙一切有形無形的存在,天地、日月、四時、鬼神,統統合而為一,這就是大人的境界。
大人的高瞻遠矚,可以預測,又可以後於天而配合實際,奉天時,宇宙的規律都不違背,何況是人世的眾生和冥冥中的鬼神?
成就愈高,愈要注意天地人鬼神的和諧關係。
最後上九爻: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由初爻的潛龍,到最後的亢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知進而不知退。
人生一定有進退,有花開有花落,有順境有逆境,只知道存,而不知亡,只見贏,見不到輸。知道得而不知喪,貪得無厭,最後什麼都守不住,失去一切。
總是只往自己有利的方向看,不知因果規律,那便是亢龍。
除了聖人外,凡人都是貪瞋癡,只有修到聖人境界,才可以知道,進退存亡,而又不失其正者,不賣弄聰明而偏離正途的,大概只有聖人才做得到吧。
香港艱難時候,大家努力,學乾卦,做好自己。
https://youtu.be/fKQDFwrXKWM
寧叫我負天下人勿叫天下人負我 在 高欣欣 欣想事成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卡式錄音帶的時期
四五年級生耳熟能詳的歌曲~
我搭上了五年級的末班車,超級喜歡當年的民歌和這類歌曲,幾乎每首都能夠琅琅上口
記得總在洗澡時,泡在橡木桶中不停的拉高音,直到浴室外家人的叫喚⋯
如今,此時此刻再度聽起,依稀回憶當年種種,心中仍然澎湃不已⋯⋯
好歌,怎麼聽都不厭,什麼時候聽都好聽~
意映卿卿 演唱:李建復
作詞:許乃勝 作曲:蘇來
意映卿卿 再一次呼喚你的名
今夜 我的筆沾滿你的情
然而 我的肩卻負擔四萬萬個情
鍾情如我 又怎能抵住此情萬萬千千
意映卿卿 再一次呼喚你的名
曾經 我的眼充滿你的淚
然而 我的心已許下四萬萬個願
率性如我 又怎能拋下此願青雲貫天
夢裡遙望 低低切切
千百年後的三月
我也無悔
我也無怨
易水寒 演唱:施孝榮
作詞:靳鐵章 作曲:靳鐵章
淡淡的對我說聲再見 看那江水悠悠流
聽那北風低聲唱 壯士別了
猛抬頭望那千古白雲 多少英雄豪傑
不以成敗論英雄 且仰天長嘯
縱然一去不歸 縱然一去不回
你那高亢歌聲依舊 而我淚已流 瀟灑的笑聲千古長留
剎那的絢爛終歸於寧靜 短促的生命貴在永恆
縱然一去不歸 縱然一去不回
縱然一去不歸 縱然一去不回
「與妻訣別書」 作者:林覺民
清宣統三年辛亥年三月廿六日(1911年04月24日)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
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捨汝而死也,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膻,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司馬春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
汝其勿悲!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其使我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辭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後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挽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
又回憶六、七年間,吾之逃家複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見告,我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時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汙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無時無地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重圓?則較死為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吾今死無餘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後,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日後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
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傍汝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然語之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吾犧牲百死而不辭,而使汝擔憂,的的非吾所思。
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能獨善其身!嗟夫!紙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類比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一慟!
辛末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書。
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