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八年規劃、招標與將近兩年施工,臺北大學二期學生宿舍「辰曦樓」20日正式落成啟用。已經入住的同學們一致稱讚新宿舍不僅造型漂亮、景觀優美,內部各項生活設備也十分齊全;實際走訪各空間,師長們則是「哇」聲連連,紛紛詢問「可不可以也開放教職員入住啊?」
從公布設計模型到命名都充滿高人氣,還沒有竣工就衝上網路聲量最高宿舍,然而細數這棟宿舍興建歷程,校長李承嘉感慨或許該稱「風雲樓」。原來為了滿足更多學生住宿需求,學校從2012年起就提出構想書,2015年獲教育部核定,對外招標五次,去年初終於開始動工,感謝歷任校長們接力,逐步建設臺北大學校園。而優質住宿空間外,緊鄰宿舍區的「心湖會館」餐廳目前也已經可見雛形,可以看出臺北大學不只教學,對所有學生的生活也很重視,期盼師生都能在校園健康安全作息。
從自己任內開始規劃,如今見到理想實踐,前校長薛富井認為新宿舍完工可說是臺北大學關注學生的里程碑。他特別提到,從辰曦樓整體設計可以看出,從教育的角度,除了休息之外,宿舍更是學生學習與他人互動、生活能力、思想啟蒙、公民領導等素養的場域,期許學務處能跳脫傳統行政管理思維,提供學生更多元學習的空間,也鼓勵所有住宿同學能好好把握各種成長的機會。
「辰曦樓」由建築師蔡孟哲設計,看到設計作品完工,他形容自己有如「嫁女兒」一樣激動。蔡孟哲解釋,整棟宿舍的設計精神就是要傳達臺北大學校園最美好的一面,像是站在陽台可以看到心湖美景、在走廊可以感受微風吹拂、還能在露臺上和其他同學相互分享各種快樂和悲傷,希望所有使用者在這個宿舍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有好心情,同時期許所有同學把握住宿時光,盡可能和人互動,成為自己一生的資產。
「辰曦樓」名稱由今年初全校學生票選而來,命名者、法律二藍翊禎透露,「辰」來自與第一期曉日、皓月、繁星樓串聯「日月星辰」,至於「辰曦」則是自己喜歡小說的主角名字。「辰曦」在小說故事一開始失去所有,後來逐漸找回一切而重生,感謝所有同學喜歡這個名字,更祝福所有住宿其中的同學們都能和「辰曦」一樣,擁有新的開始。
至於在票選命名過程中引起高話題的「是在哈樓」,命名者、資工三鄭淯誠20日也參與落成啟用典禮。感謝學校從命名開始就看重學生,看見漂亮的實體落成更覺得感動。只是對於自己的名稱拿下第一名,卻只能成為地下室交誼空間的名稱,開玩笑表示「還是希望『是在哈樓』可以掛在外牆上啊!」
「辰曦樓」2019年1月14日動土,今年中完工,後續經各項程序與檢查,10月23日正式獲得使用執照,並從11月1日起開放學生入住,不過為了更完善規劃設計,「是在哈樓」目前還沒有開放住宿生使用。住宿組長李孟修說明,為了提供同學們更舒適的空間,住宿組正爭取經費加裝空調和各項設施,但承諾一定會努力建設,「提供所有住宿生都能say hello的地方。」除此之外,住宿組也將規劃建設各宿舍之間的廣場,期盼為所有住宿生打造更良好的共同空間。
入住將近三個星期,應外一田宇涵滿意新宿舍生活環境,稱讚各項設備齊全,能滿足各項所需;金融二劉冠廷也肯定,除了房間裝潢收納功能充足,整體空間很大,窗外就能看到整片綠蔭,自己常和其他寢室朋友到交誼廳吃宵夜、聊天,很享受住宿生活。
「辰曦樓」為地下一層、地上十層的建築,配合周遭景觀,整體建築外觀採層層堆疊設計、充滿流線感,各樓層搭配不同色彩,夜間點燈時十分亮麗顯眼。除了地下室大型交誼廳,一樓為無障礙床位,二至五樓為男生宿舍,六樓以上則為女生宿舍,總床位數共497床。為增進生活學習機能,各樓層均設置交誼廳,三、六、九樓還有簡易廚房。確保住宿安全,除了住宿生才能持卡進入外,男女樓層之間亦設置樓層往來門禁管制。
https://new.ntpu.edu.tw/news/5fb789da72f1d73ae1cef52a/%E4%BA%8C%E6%9C%9F%E5%AE%BF%E8%88%8D%E8%BE%B0%E6%9B%A6%E6%A8%93%E8%90%BD%E6%88%90%E5%95%9F%E7%94%A8%E5%AD%B8%E7%94%9F%E6%BB%BF%E6%84%8F%E5%B8%AB%E9%95%B7%E6%AC%A3%E7%BE%A8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實踐 建築 ab 組」的推薦目錄:
- 關於實踐 建築 ab 組 在 國立臺北大學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實踐 建築 ab 組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實踐 建築 ab 組 在 元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實踐 建築 ab 組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實踐 建築 ab 組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實踐 建築 ab 組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實踐 建築 ab 組 在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的評價
- 關於實踐 建築 ab 組 在 實踐建築dcard的推薦與評價 - 人氣牛排推薦指南 的評價
- 關於實踐 建築 ab 組 在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建築是什麼?」 - YouTube 的評價
實踐 建築 ab 組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全校性公共藝術計畫(第一期)榮獲文化部第六屆公共藝術獎「教育推廣獎」】
公共藝術獎為文化部每兩年辦理一次,以具體行動來鼓勵辛苦投入公共藝術的政府機關、民間單位及藝術家之獎項,共計頒發「卓越獎」、「藝術創作獎」、「環境融合獎」、「民眾參與獎」、「教育推廣獎」、「民間自辦公共藝術獎」及「評審特別獎」等七大獎項,讓全民看見公共藝術的豐富、精采與美好。
本屆公共藝術獎全國共計243案報名參賽,本校由校園規劃小組規劃執行的「全校性公共藝術計畫(第一期)」,榮獲文化部第六屆公共藝術獎「教育推廣獎」。
評審團對本校的評語:「跳脫單一作品的設置,藝術家開放與師生們共同定義作品,開拓校園公共藝術新的可能性,並在專業領域產生新的觸動與對話。」
「全校性公共藝術計畫(第一期)」是臺大首次將多件新建工程公共藝術經費以「合併統籌運用」方式推動之公共藝術計畫案。為更積極闡發公共藝術的美學教育意涵,及增進藝術家對校園文化脈絡的理解與詮釋,讓作品更具在地性,整體計畫以「駐校藝術家」為核心。將藝術教育與公共參與結合,讓藝術家在創作提案之初僅須提出概念與媒材,不預先設定生產形式,而是透過與師生緊密互動的參與過程或與社團活動的結合,來逐步修正原先規劃的藝術表現方向,賦予公共藝術更具貼切新穎的意義。執行期程歷經一整個學年(103學年度,103.9月-104-7月),駐校藝術家除了在駐校工作室進行創作,過程中分別與文學、戲劇、聲音、生物等系所課程及社團實驗性結合,更進而讓參與師生共同成為作品的策展者、創作者及導覽者,以開放性創作的模式逐步發展作品的形式與內容。
藝術家鄧肯·蒙弗特(Duncan Mountfo)的《臺大藏珍閣》與外文系吳雅鳳教授「文學與藝術」課程合作,藝術家利用其中4堂課講授創作計畫背後的西洋科學與藝術文化脈絡及其創作理念、方式,結合「理想國/烏托邦之書」活動及學生交流講座內容,以小型寫作工作坊形式呈現於課堂中,希望透過人文科系領域學生的視角、感性及想像力,在搜尋物件的過程引發好奇與對過往歷史之追求,最終引出物件多樣的詩意概述。藏珍閣中的物件,來自於被淘汰而充滿回憶的教具,如標本、儀器、模型等,以一系列科學儀器與藝術之對應關係的方式放置於櫃子內,連結了校園不同的知識體系與網絡,重整舊記憶喚起全新體認。學生在過程中擔任策展人角色,將搜集而來的物件,與藝術家共同討論並整理呈現的方式。
《光拓臺大》作品靈感來自於拓碑中,拓印人手持拓包對石碑細細著墨的過程。藝術家黃建銘用光為媒材,以鹿鳴堂「臺大劇場」、「物理文物廳」、「磯永吉小屋」、「動物博物館」空間為對象,拍攝5件另類的攝影作品。透過相機長時間的曝光,並由參與者帶著小型雷射光筆,在全黑的場景之中,緩慢、逐步摸索著場景中的物件,長達數小時的曝光,留下了光拓的痕跡,具歷史意義的建物和景觀經過鏡頭轉化之後,形成富有光纖科技感的當代圖像,使傳統的自然人文和現代的數位科技融合,展現新穎的校園樣貌。其中的鹿鳴堂臺大劇場的光拓,與戲劇系劉權富副教授「燈光與設計」課程結合,為即將改建的劇場留下紀錄,參與的師生,藉由在黑暗中的緩慢搜尋、探索全黑的劇場空間,再次喚起對熟悉環境的認識,因而產生新的美感體驗,與藝術家一同完成作品。
臺大校總區其實存在著不少數量的蝙蝠個體,但極少有校園使用者注意到這個事實/日常現象,在臺大校園老建築屋簷、屋頂的裂口,很可能即是蝙蝠的巢穴。藝術家澎葉生(Yannick Dauby)的《觀聽的邊境─翼手計畫( ( ( ^..^ ) ))》
希望能夠透過公共藝術創作過程探尋作為生態指標動物之一的蝙蝠,在臺大的行跡,以及由牠們的存在所引發的多重感官與想像空間─尤其是關於聲音。與音樂學研究所山內文登副教授「聲景與聲音藝術」課程合作,聚焦於聲景的概念建構以及聲音藝術的實踐內容,與學生組成「翼手小組」,在過程中進行超音波轉譯裝置的DIY製作,並實際數次踏查校園,架設錄音設備聆聽,進行聲音素材的採集和篩選工作,一同探尋作為生態指標動物之一的蝙蝠,在臺大的行跡,以及由牠們的存在所引發的多重感官與想像空間。
《觀聽的邊境─微觀世界(植/物/像)》企圖引發觀眾/空間使用者,以感性來觀察生活中不可感知/不易感知但卻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物。藝術家蔡宛璇
有別於理性觀察研究分析對象的視野,釋放原本在科學觀察學習過程中可能伴隨產生,屬於美感、人文的感知能力。以研究室內顯微鏡下的微生物或植物細胞世界的研究為開端,(1)與臺大美術社協辦兩場手繪工作坊,(2)邀請臺大詩社社員進行一場具實驗性的書寫活動,(3)與植物標本館合作「手機顯微攝影觀察活動」及「微觀影像藝術創作」工作坊,(4)受臺大動物博物館邀請,在生物藝術(BioArt)系列講座上分享創作經驗與生物相關的交匯與詮釋。透過活動的設計和經過學生的同意,將與此計畫的其他影像素材進行交織對話,成為錄像作品的一部分。
全案歷時一年,產生出空間物件、聲音、數位影像共4件公共藝術作品,並辦理7場講座、4場校總區公共藝術導覽、建置臺大校園公共藝術網站。透過攝影、聲音、影像等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進駐校園,以及高互動性的活動規劃、整合性的網站建置,提供師生更多與環境、藝術對話的空間。
計畫成果可至「臺大校園公共藝術網」連結詳閱http://www.publicart.ntu.edu.tw/%E8%87%BA%E5%A4%A7%E6%A0%A1%E5%9C%92%E5%85%AC%E5%85%B1%E8%97%9D%E8%A1%93%E7%B6%B2%E7%AB%99/iso-remix-ntu/
#NTU #校規小組 #臺大校園公共藝術網
實踐 建築 ab 組 在 元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GDP這麼簡單的公式,建築在不懂價格理論的凱恩斯理論與早被亞當史密斯證明錯誤的「重商理論」上,還能自以為專業地講得滿嘴跑火車,厲害厲害。
GDP從概念上就錯誤,實踐上更是充滿貓膩,與其看偽財經大媽胡扯,還不如讀讀張五常這篇28年前的老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841af7010008ia.html
PS 內人要我多解釋幾句,簡單說明如下:
1. 天生誘因制度有問題的政府組織,在侷限條件之下(尤其是對市場的高度訊息費用),其投資往往效率是其差無比,這就說明了GDP組成-- 政府花費+民間消費+投資+(出口-進口) -- 第一項就大有問題。
AB兩國都花百億美元蓋高速公路,前者偷工減料、官商勾結、中飽私囊,後者兢兢業業、誠實高品質施工,其結果前者爛路一條,後者品質極為優秀,但在GDP計算上竟然價值是一樣的!
更可笑的是,前者比後者需要更多養護、維修,反而在後續創造更高GDP。
這就是GDP第一個不可信與理論本身有問題之處。
2. (出口-進口)這數字本身就是重商主義的產物,錯誤地以為出口是好事,進口是壞事;出口是賺錢,進口是花錢。
這蠢想法早在242年前的Adam Smith已經證明錯在哪,就不多提。
但GDP把這東西放進來,就進一步造成GDP這數字從邏輯上就存在弊病,根本不利正確的經濟推理。
3. 民間消費如何計算?又是一個問題。此外為什麼消費是好事,這點恰恰是凱恩斯眾多錯誤之一。這傢伙價格理論不行,所以錯誤地假設「消費是好事,儲蓄是壞事」。
這也是為什麼張五常批評瑞典當局搞小手段的地方 -- 政府透過VAT等稅拉高民間物價,不就等於拉高民間消費與GDP?但這種伎倆,對實質經濟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4. 儲蓄與投資本是同一回事,凱恩斯偏偏不懂。與其同時代的I. Fisher顯然經濟學本事高多了,建議多讀後者書籍。
5. 乘數效應我完整批評過了,有興趣的自己爬文。
總結來說,GDP觀念最大的錯誤在於:只在乎花多少錢,卻不在乎是否花在刀口上!
也就是說,經濟真正成長的動力在於「人類可以更有效率地生產與消費」,而非「故意亂花錢」。一國經濟與一家經濟,其背後經濟原理都一樣。
一個人可以一擲千金地在賭場一夜狂輸千萬,GDP數字很好看,但實質呢?同樣的,台灣政府用幾千億買更貴、發電效率更差的綠能,怎麼可能對台灣經濟有幫助?背後經濟學原理是一樣的。
蘇聯時代一個笑話:共產制度下一人挖洞、一人指著那洞、一人口裡發號命令「挖洞」,政府花三人份薪水可以創造3倍GDP!愚蠢至極。
Milton Friedman也曾如此批評:要一夜之間翻倍GDP很簡單,只要政府下令全國人民分兩邊,一邊負責挖洞,一邊負責把洞填上,都給高薪,GDP瞬間飆升,但國家經濟完蛋。
#我是很佩服這樣一個基本觀念缺乏又充滿繆誤與自我矛盾的偽專家
#還能如此自信滿滿地以為自己在講高深學問
#大概誤人子弟對某些人而言是種上癮的娛樂吧
「中國產品比較便宜,漲中國關稅、改進口其他國家貨品,會墊高國內價格,美國人應該會覺得物價上漲、錢變薄了,美國比中國更肉痛才對吧?」
好,我現在知道為什麼都有這些阿撒不魯的問題了,會有這種理解的人,明顯就是只有看總經一開始的供需理論、價格曲線,應該沒有把整本總經看完吧。。。
對,這是對的,可是GDP=政府+投資+進出口+消費,你講的只是一整套連鎖反應裡面非常小的一部分,你得把整個劇本都盤完一遍,才能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知。
現在美國這個冤大頭就是真心相信自由貿易的阿呆與阿瓜,美國進口世界各國貨物的關稅是最低的,各種統計都有了請自己google,但是其他國家都有比美國高的關稅壁壘、非關稅壁壘,導致美國形成進口容易出口難的格局。
川普大帝為何向全世界發出攻擊,就是因為他覺得靠北全世界都在佔美國便宜嗎,所以他也威脅要提高關稅,你不給我零關稅或公平關稅待遇,我美國總統也要來耍流氓了。所以才會有鋼鋁稅、美墨談判、歐盟談判、美加談判、美中貿易戰一系列行為。
什麼美國就是不讓中國崛起,話都你在講你有病啊,一下子說美國與全世界為敵,一下子說美國就是不讓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你們到底是不是精神分裂,美國到底是攻擊全世界國家還是只攻擊中國不願意中國崛起,喔美國攻擊墨西哥也是怕墨西哥崛起囉。你能不能稍微有一個比較一致的世界觀哪,你們這樣平常出門走路都不會自己左腳絆倒右腳嗎?
升高了其他國家關稅以後,川普同時在試著做的就是減稅、獎勵企業回到美國設廠、吸引外資,我們的郭台銘不就去了嗎,很多廠不是也去了嗎。他只是take a chance,用他手上的牌,打一個他認為合理、能夠獲取最大利益的局而已,會不會成功他當然要承擔風險,不然蔡英文是會出來負責嗎?這是一個動態的局,為什麼大活人在你們的眼裡都好像白癡只會往前走不會轉彎或靈機應變啊?
如果中國最終談成零關稅、又開放市場讓美國公司進去,取消現在的國企補貼政策、停止要求用專利權交換准入市場,那川普才是真正完成開放中國市場的總統,可能比尼克森對中國的意義還要重大。但問題是,這要他的牌都有效打出去,誰知道中間會發生什麼事情,三胖明天打一顆核子彈進華盛頓什麼都沒了。但他這麼個作法,就是很合理的一個出牌啊,目前看起來各國都願意談,談成談不成那要看最後,他的作法比你看的那些白癡財經文章要合理多了。
看經濟問題是一本總帳,你要把可能的劇本盤算一遍,最簡單就是你把GDP公式拿出來想一遍,不清楚的拿一本總經課本一條一條對。隨便拿其中一小部分的變化,就寫一篇文章說人民幣貶值,關稅完全抵銷,2000 VS 600美國比中國肉痛,到底是要笑死誰嘛。現在大部分的財經文章毛病都是這樣,看到一小片就議論一大堆,根本無從回應起,寫這種文章是很開心嗎?是我的話我覺得滿丟臉的啦。
這種東西我不想再回應了,你要相信就相信,可以不要再來問我了好嗎。
實踐 建築 ab 組 在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建築是什麼?」 - YouTube 的必吃

「 建築 是珍奶,」 「 建築 像一個笑話,」 「是牙套,」 「 建築 是爸媽,」 「在抽菸時候,那個,菸頭冒出來的菸,」 「人幻想神可以做的事情. ... <看更多>
實踐 建築 ab 組 在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的必吃
實踐 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台北市。 11043 個讚· 10 人正在談論這個· 2338 個打卡次。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CADTaiwan 實踐大學建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