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HBK,昨天謝謝很多人的關心與鼓勵,我沒事的,真的!即便傷心,縱使難過,日子都還是得過,我相信逝去的人都會希望深愛的家人與親朋好友如此,不要過於悲痛而另自己陷入無法平復的負面情緒中。
-
我的外婆是幸福的,她是活了107歲才離開我們,也讓家庭聚會能有 #五代同堂的畫面,我相信這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且最重要的是,她是無病痛下離開的。
在過世的前幾個小時,我聽我表哥說她都還在跟大家聊天,後來是因為在睡覺時忽然血壓不穩緊急送醫,但太老心臟沒力,緊急救援也沒用,才這樣無預警下離開了我們。
-
其實我們每個人早就有心理準備,畢竟年紀這麼大了,但這結果確實也讓人措手不及,因此即使內心已經自我建立堡壘仍會很難過,尤其是我媽,她非常非常照顧外婆。
但她真的很堅強,我只在接獲電話時聽到她痛哭的語氣,但在處理後事時,她很冷靜與帶著正面心態去處理,統整家族大小要做的事情(外婆這的親戚加起來快100人),然而她其實是最傷心的人,我看的很心疼但也驕傲。
-
真的,可以悲傷,藉此抒發難以言喻的情緒,讓自己大哭一場,但不要被負面情緒壓倒,這反而會讓逝者擔心而無法上天堂或去極樂世界,我得說,這種事情有時候真的不能不信。
早在一年前,我大舅舅就已經過世,但大家一直都不敢跟我外婆講,深怕她太難過而挺不住,而昨天在擲筊時,大家喊著希望外婆回來時,前面一直都是笑筊,結果當法師特別告知我外婆大舅舅已離世的消息,叫她不用擔心為何他沒來,跟她說能去天堂找兒子時,馬上就連續三個聖筊,真的就是這麼神奇。
-
還有一件很玄的事情,那就是我前陣子環半島在民宿看了一部很棒的動畫,叫做『#夏日大作戰』,裡面有個奶奶忽然過世看了很難過,當時我就跟FiLa老大說,這也太讓人心碎了吧,結果這趟旅遊結束才沒多久,沒想到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我身上.....
且印象很深刻,動畫裡的老奶奶講了一段很棒的話,我當時特別有感觸記了起來,她說:
"給我的家人"
"總之先冷靜下來吧"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心平氣和"
"喪禮只要辦一個簡單的家祭就好"
"之後就過著一如往常的生活"
"今後也請各位好好活下去吧"
"身為一家人就應該緊緊相依"
"不能被人生打敗"
"即使面臨艱難或痛苦的事情"
"全家人也要一如往常的團圓聚餐"
"因為飢餓與孤單是最要不得的"
"多虧你們的陪伴"
"我過得很幸福"
-
裡面女主角的叔公明明就很愛奶奶,卻因為倔強而總是故意顯得不在意,結果當他得知奶奶忽然逝世的時候,那卸下假面後的崩潰神情配上奶奶說的這段話,真的看了非常心酸與感動。
最後每個人都像『#蠢蛋』沒被傷心打敗,不洩氣的與網路上的壞人放手一搏抗戰到底,所有人凝聚在一起,沒被悲痛所壟罩的感覺,應該就是逝者最想看到的畫面。
沒想到在旅遊玩看了一部這麼好看的動畫電影,會這樣讓我與當下的心情做了連結,真的很奇妙,也說明這部動畫對我而言有多觸動人心,很喜歡所營造的親情,後來才發現這位細田守導演已經是日本巨匠等級的,未來接班宮崎駿的大人物之一,喜歡日本動畫的人,這部我真的超推!
-
而看著自己愛的人一個個離開,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事情,近十幾年我已經歷了不少生離死別,我親愛的爺爺、奶奶與叔叔,我最愛的狗兒弟弟丹丹、我的大舅與外婆,真的心態不堅強也不行,更因此了解要懂得要珍惜當下,不要每次失去後才再那邊遺憾與惋惜。
只是這次對於外婆,我必須承認心中是有遺憾的,我是一個不稱職的孫子。
從小到大我的台語真的講得很爛(但都聽得懂),我沒啥語言天分,而我的外婆只聽得懂台語,所以一直以來我都很難跟外婆有太深入的交談,因此即便知道外婆疼我,但彷彿就是有一道隔閡在,自己覺得這是我的遺憾,#因此我很羨慕台語講得很6的人,真的!
-
昨天看到不少人留言提到今年自己的家人也不幸離開,看了是很難過的,因為很能了解那種心情,我清楚比我還心碎程度的人非常多,希望大家都能夠堅強,我知道嘴巴說的簡單,但做起來非常不容易,但就是得強迫讓自己振作。
#因為我們不能被人生打敗!
假使自己也一蹶不振,就真的 #被那該死的命運玩弄於股掌間了,不管如何都得站起來做出反抗,請知道身邊還有其他值得你愛與珍惜的人,不能讓他們也擔心你起來。
-
當每次逝去一個珍愛的人時,我們要做得不是悲傷,而是更懂得珍惜你還能珍惜的人,且懂得照顧自己,不要試圖讓自己也變成讓人流淚的人,要知道自己也是被人珍惜的,好嗎?
我們不能控制的事情太多了,#唯一只能KeepFighting下去!這句話一直都是我的座右銘之一,大家一起共勉之。
-
我也得再次感謝大家的鼓勵,真的實在實在太窩心了,原諒我不會一一回覆,因為太多了,但我一定都會看!
這幾年其實因為KF網站賠了不少錢,原本想做一個很棒的籃球網站給大家,但現實是很殘酷的,只能說我太自不量力,所以這幾年我過得並不開心與辛苦。
-
🏀之前8/24有說過我之後會賣一些東西,應該沒意外十月就會po出,但我想說的是,不管大家喜不喜歡,買不買單,對我而言,那些文字的鼓勵始終是最棒的,也是我創這粉絲團,拼命寫文與大家討論籃球、用正確的方式看球所得到最棒的回饋。
真的!
如果我看重的不是如此,早就商業化了。
💪真心謝謝大家,我很感動。
-
最後希望一切的壞事都可以停止了,2020年夠了吧,除了自己的家人外,還奪走了我最愛的Kobe,以及黑豹、小鬼、三浦春馬、竹內結子等等,都是我很欣賞的人,且有機會,真的想跟大家談談小鬼與竹內結子(其實一直很想 #跟大家聊籃球以外的事情,或許就從十月開始),太讓人錯愕了。
這兩天可能會稍微休息一下,會持續推薦好文給大家,如果時間允許,自己完成的幾篇專欄文也會放上去,調整好心態等待冠軍賽的到來。
✏️ HBK
家祭時間多久 在 小丰子3c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很感人的老兵故事。
今天是清明節,大家祭祖掃墓、慎終追遠的同時,不知道大家對人生、與族群有何看法?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看待世事的角度也在改變中。多了思考、少了情緒。
我要和大家分享一則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老兵。是我在多年前為一個老兵代筆撰寫遺囑時的真實見聞。我的好朋友俊富是【鐵板一塊】粉絲團的版主,早就聽我分享過這則故事,我們一致認為值得把故事中這位老兵對家鄉、對愛人無法割捨的愛傳出去,於是我們共同收集了許多老兵的老照片,由俊富剪接成影像,搭配我為這個故事創作的歌曲【我要回家】,分享給各位。
律師/歌手這兩個身分是我的斜槓人生,雖然已經從事多年的法律實務工作,但是對音樂的熱情依然存在,幸運的是這些年來我所接觸的案件和故事反而成為我音樂創作的充足養分,我期許自己能誠懇地透過音樂創作來傳遞最真實的人性。
紛紛擾擾的時代中,我們常被政治、意識形態所困,而忽略了人性最深層的價值。
以下這篇故事,絕對值得您花個幾分鐘時間閱讀。也希望這個故事的影像音樂,可以讓大家體會時代造成的無奈、不得已的情境、以及想要回家的意義。這些人、這些往事,可以提醒我們珍惜一切。
我岳父也是老兵,他已經凋零。因此,我更能同理老兵們的苦楚和心情。如果您能認同這份情感和愛,請您幫助分享這則音樂故事。
Ps感謝湖口中興國小六年乙班(71年畢業班)我太太的同學們提供這些珍貴的照片
詞、曲:蘇兒真 製作人:蘇兒真 配唱指導:黃大軍 編曲:游鎮宇 吉他:郭偉聰 BASS:游鎮宇 鼓:鄭朝中 錄音:魏肇新 混音:許財翁 母帶處理:黃浩倫
-------------
與楊伯伯約好的那一天,天光有點陰沈,重雲之後偶爾透著虛弱的陽光。
我聽著手機裡楊伯伯指示,開車沿著湖口營區的圍牆前往他的家,雖然楊伯伯說話帶著濃濃鄉音,但仍能明白語意,因此沒多久便順利抵達。楊伯伯住在老眷村改建的連棟透天厝,才剛停好車,還沒進門就看到一位長者顫顫娓娓拄著助行器,笑容可掬地在院子迎接我,那就是楊伯伯。
「律師好!」
甫一進門,楊伯伯的同鄉李伯伯、王伯伯馬上從等待的沙發上站起身,舉起右手向我行了個在這時代看來有點滑稽的標準軍禮,用急促、宏亮的聲音向我大喊。一時手足無措的我,只好連忙伸出手表示禮貌,兩位伯伯握起手來力度十足,熱切全寫在笑意滿滿的臉上。
楊伯伯委託我為他代筆,寫下遺囑。
為人代筆遺囑需要包含律師在內的三個見證人在場,除了見證遺囑書、簽名為證之外,見證人之一可以擔任遺囑執行人。
「呃……」我才坐定,見過李伯伯、王伯伯,心中突然一驚。因為,李伯伯和王伯伯看來都比立遺囑人的楊伯伯還要年邁,萬一其中一位見證人比楊伯伯早一步過世,那這份遺囑就少了一份確信,如果屆時有人對遺囑的內容真偽提出質疑,而上法院提出確認訴訟,那可就麻煩了!
面對眼前的三位長輩,我心底的這份顧慮對他們可是大不敬,正躊躇著不知如何開口的同時,楊伯伯在五斗櫃旁早沏好了一壺茶。
「來!喝茶、喝茶。」一個呼喊,兩位伯伯忙不迭起身,一前一後端了茶具茶杯來;雖然,我對茶沒研究,但入喉回甘倒還嚐得出來。
熱茶入口,我深吸一口氣,硬著頭皮開口:「李伯伯、王伯伯,你們兩位可能不適合當見證人喔。」
現場氣氛為之一僵,性子剛烈的王伯伯從沙發上跳了起來。
「跟共匪打仗時,連子彈都敢幫楊老弟擋了,我為什麼不能見證他的遺囑!」王伯伯生氣地掀起上衣指著肚子上的彈痕,大著嗓門嚷著。
看到王伯伯幾近抓狂的憤怒,我趕忙向他們解釋心底的顧慮,一解釋完這個殘酷的現實考量,三位伯伯竟都啞口無言,默默點頭。
我看著三位高齡的患難兄弟,在那片刻的沈默裡,突然有種生離死別的淒涼。
「好!那就叫我的兒子來!」或許是軍人的天性,三位伯伯當機立斷,馬上決定找李伯伯的兒子小李、王伯伯的兒子小王擔任見證人。
因此,第一次見面沒完成遺囑的撰寫,另外約了個時間後,我便離開楊伯伯的家。
「律師,我們東西都準備好了!人也來了。」第二次前往楊伯伯家,除了李伯伯、王伯伯兩位老兄弟,兒子輩的小李與小王也都在場,楊伯伯一絲不苟地把我請他準備的資料一一擺在桌上,有房屋及土地所有權狀、戶口名簿、印鑑章、印鑑證明、兩本存摺、一個牛皮紙製的信封、還有一個佈滿斑駁痕跡的紅色小硬盒子。
「好,那為了謹慎起見,在正式撰寫遺囑前,請楊伯伯先口述內容,我會在紙上記錄摘要。」我備妥紙筆,對在場的參與者說明處理流程。
「我要講什麼?」楊伯伯一時不知從何說起。
「遺囑的重點基本上就是立遺囑人對生前財產的處理方法,所以請楊伯伯先告訴我現有的財產要如何分配處份?」我說。
「好!」楊伯伯倚著沙發的扶手,早有安排似地,用堅定的語氣說:「國家照顧我這麼多年了,我的房子、土地是要捐給國家的。至於存款現金的部分…」楊伯伯才說到一半,竟然哽咽了起來。
當時,楊伯伯突如其來的情緒,讓正等著他說完下文的我怔了一下,抬頭再看看其他人的反應,發現現場所有人似乎都已經了然於心,默然不語。
「老楊,別難過了,你就跟律師說清楚吧。」這時李伯伯打破沉默,站起來將手帕遞給楊伯伯,示意要他擦乾眼淚。
「我今年快八十歲了,離開家鄉時才二十一歲,我是家裡獨子,上面還有兩個姊姊,當時國共爆發內戰,戰局混亂,每個年輕人都怕自己隨時會被抓上戰場,我在家鄉有個沒過門的妻子,她小我四歲,是媒人來講親才認識的,認識一年多後,父母決定要我娶她過門,說是如果要逃亡就帶著妻子一起逃,彼此有個照應。」楊伯伯拭了眼淚,對我娓娓訴說。
時光彷彿陷入當年的回憶般,楊伯伯眼神望向遠方,回到那年剛過完年的三月。當時的天氣冷得不能再冷,父母和對方說好了初五到女方家提親,就連金戒指、提親用的聘金都準備好放在家中;沒想到初三那一天,委員長的軍隊就帶著徵兵令來到楊伯伯家裡,他害怕得躲在家中的小閣樓裡邊,沒想到還是被發現了,當晚便被強拉著隨軍隊出發。楊伯伯說:「我那時的心裡好著急,想到沒過門的妻子,心裡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在匆忙收拾行李的時候,就把那一枚金戒指也放在行李裡面。這戒指後來就一直跟我,我……」楊伯伯一面說,眼淚一直沒停過,他一手不斷擦拭淚水,一手拿起那個紅色硬盒子,遞到我手上。
我小心翼翼地打開這個有著歲月痕跡的盒子,發現裡頭果然裝著一個小小的、環形的金戒指,經過這麼多年,戒指似乎有人天天擦拭般,竟然和新的沒有兩樣。
「我跟著軍隊在隔壁省打仗,後來就到省城坐上了火車,」楊伯伯接著說,「然後就跟著隊伍坐船來到台灣,最後是在湖口裝甲師這邊退伍。剛到台灣的時候,我們一直相信有朝一日可以反攻回家鄉,一邊想著只要反攻以後就可以和未婚妻團圓了,沒想到一等就等到現在。」看著一位威武的老人脆弱哭泣,是件令人不忍的事;眼看楊伯伯泣不成聲,我完全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這些年來我一直一個人,民國七十幾年開放大陸探親,但是我的身體已經越來越差,關節的毛病讓我走路變得很慢,實在沒辦法自己回去,就請一些同鄉回老家時順便幫我打聽消息。後來才知道父母都過世了,兩個姊姊在打仗的時候就不知去向,而我的未婚妻,嫁了別人,現在都已經當祖母了…」楊伯伯試圖止住眼淚,但潰堤的感傷情緒,淹染在座的每一個人,而李伯伯、王伯伯早已紅了眼眶,卻又說不出半句安慰的話。
「存摺裡的錢有兩百多萬,是我每個月的退休俸、還有四張戰士授田證向政府換來的錢,我希望在遺囑裡頭先交代好,用這些錢幫我處理後事;而剩下的錢我要遺贈給我當時的未婚妻……,我希望可以把我的骨灰、金戒指、寫給她的信,還有剩下的錢全都帶回去家鄉給她,拜託她幫我找塊地、立個碑給葬了。至於那個戒指,就說是我離開家鄉前就買好要給她的,剩下來的錢是我欠她的聘金……」
「楊伯伯,你為什麼不現在就和未婚妻聯繫這些事情?」等楊伯伯稍微平靜點,我提出了疑問。
「我不知道要怎麼開口,又怕會被拒絕,只好在死後用寫好的信來跟她說…我很希望死後能離最親的人近一些,或許有人可以來幫我上上香,我唯一能找到還在世的親人,就只有她了…」楊伯伯說著說著,又紅了眼眶,緩緩拆開手邊的一封信。
那封信裡的遣詞用字雖然簡單,但卻透露出最深的歉意、最謙卑的請求.、還有過了這幾十年都還保留著的,對未婚妻那未曾因歲月而風化的思念……
在我撰寫遺囑的同時,楊伯伯和王伯伯、李伯伯像是怕打擾到我一樣低聲交談著,寫完後我照例翻開律師留存的那一份,依法定程序為在場的人宣讀、講解遺囑內容:「立遺囑人 楊00 安徽省蕪湖縣人,民國 00 年 00 月 00 日出生,身份證字號:00000000000 ,現居新竹縣湖口鄉 00村 00路00鄰00號,因感年歲已高又體弱久病,恐不及處理後事……」
讀到這裡,想到楊伯伯孤苦的一生,我的呼吸突然變得急促,再也讀不下去;早已轉著淚水的眼眶,竟然擋不住一陣鼻酸、瞬間潰堤。抬起頭看見楊伯伯、王伯伯、李伯伯,他們三人早已老淚縱橫哭成一團。
「老弟,你要看開點,哥兒們一定會幫你完成心願……」王伯伯擦抹著眼淚,走到楊伯伯身邊,用他的手臂緊緊摟住楊伯伯的肩膀,擤著鼻子邊哭邊說。
天黑了。
離開楊伯伯家時,大嗓門的王伯伯還拽著我,說要媳婦弄幾道道地家鄉菜讓我嚐嚐;三位伯伯一直送我到門口,不住地握手道謝。我開著車經離楊伯伯家門口時,還隱約瞥見楊伯伯露出欣慰的微笑,就像了了一樁心願一般。
「楊伯伯前些日子心臟病過世了。」時間不聲不響過去了,上個月我接到小王的電話,他簡單扼要地告訴我這個消息,而他正帶著楊伯伯的骨灰準備搭機前往安徽。
我掛上電話,看著窗外發呆,眼前依稀浮現小紅盒子裡那只亮閃閃的金戒指,和我最後見到楊伯伯臉上的微笑……
這一次,他終於可以回家了。
文章出處:「法律的背後是愛」
家祭時間多久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寫在十四堂課之前
——紀念影響我一輩子的甘訓賓老師,以及我給學生們的課後總複習
記得我在臺灣中原大學上最後一堂廣告文案課的時候,因為時間不夠,還有很多話沒交代完,所以答應課後要送學生們一篇文章,把我還來不及說的話寫下來。現在課已經結束很久了,在電腦面前書寫卻是困難重重,因為文字會比話語留更久,所以我必須謹慎。
我必須誠實地說,在我人生早期的規劃裡,並沒有當老師這一項。而我也一直以為,在人生的漫漫學習之中,自己的努力比老師所給的更重要,甚至很多時候,我覺得學校給的都是限制,所以一直對抗學校、對抗體制,以保全我狂野的想像力。於是我在一段很長的時間裡,都是學校和父母很頭大的問題學生,在高中逃家翹課被記過的記錄累累,直到我自己當了老師,直到我的高中導師甘訓賓老師過世,我才知道,老師所能給的,遠遠超乎我的想像——可以讓一部失速即將撞毀的車轉向,可以讓一個失去希望的種子重新發芽。
在我高中想放棄自己的時候,甘老師在重重的校規限制與高三聯考的壓力下,冒險地給我最大的自由,耐心地給我時間與絕對的支持力量,讓我及時找到自己的路,就像赫塞的《車輪下》中的啟示,我從老師很勇敢的關愛中,平安地從輪下逃生,直到現在。
甘老師在我低潮的時候,以絕對的信任讓我看到未來;現在她過世了,也以死亡教會我生命的意義。這些點滴心路歷程,我在課堂的一開始都會說給學生們聽,目的是要我的學生們謝謝我的老師,因為如果沒有她,也就沒有現在的我站在這裡,繼續傳承她的力量給更多的人——這就是教育的神聖,甘老師的精神透過我的講課,傳遞出以前從未知覺的巨大影響力,希望能從每個學生身上、每個還在沉睡的靈能中,開始啟動。
當我第二次在中原大學講授廣告文案課時,恰巧被安排在星期二下午,也正逢甘老師過世不久。我記得在甘老師去世前一個月,我第一次看《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這本書時,邊看邊掉淚:「……你有沒有遇過一個真正的好老師?他把你看作是一塊璞玉、一顆原鑽,只要假以智慧磨練,就可以發出耀眼光輝。如果你很幸運能有這樣一位老師,你總有一天會回到他的身邊,有時你只是在心裡想,有時你會陪侍在側……」我記得老師每年過節都會寫卡片給我,卡片上第一句總是「我最可愛的寶貝學生欣頻」。
所以我在那個月常去找老師,雖然老師已經退休了,住在陽明山上的老人公寓,但我還想繼續修老師的課,想繼續聽她的人生智慧。甘老師當時已罹患癌症,做過很多次化療,但她見到我時永遠都是快樂爽朗,真正不舒服的時候卻不讓我知道,即使她都病成那樣了,還叮嚀我要小心身體,別感冒了。我本來要仿照《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書上所計畫的,每星期固定去聽她講一次人生,但沒幾天老師就突然過世,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我記得就在老師過世的前兩天晚上,她打電話給我,謝謝我送她暖袋,讓她的胃痛舒緩很多,我還告訴她,我最近在趕稿,但我已經約好學長學姐們過兩天就一起上山去看她,她從很衰弱的聲音轉成了開心的語調。沒想到,那就是老師和我的最後一通電話,老師就在我們約定要去看她的前一天淩晨,突然過世。聽甘老師的家人說,她一直不願意下山看醫生,就是希望撐著直到見到我們為止,因為她害怕,萬一進了醫院就再也出不來……我很自責,居然沒聽出那通電話就是老師求見最後一面的訊息,我是與老師最後說到話的學生。
聽師丈說,甘老師冰冷地被送到冷凍庫之前,放在她胸口的暖袋還持續地燙燒著,我雖遺恨在老師最後的時間沒在身邊陪著她,但我欣慰的是,她過世之刻最後的溫度是我給她的。
如今我能為老師做的事,就是在頭七法會為老師長跪誦一整天的經,不停跪拜。等我幫老師做完頭七,從家祭到公祭,我的世界頓時失去一根非常重要的支柱。我記得老師生病期間,正是我寫書發表比較密集的時刻,只要當天報上有我的文章,她一定在清晨七點準時以亢奮的聲音,打電話給還睡眼惺忪的我,說她看到了我在報上的文章,她比我還興奮。老師過世後一整個月,我都會在夢中聽到清晨電話鈴響,聽到老師大聲地叫我的名字,然後醒來。整整一個月。
事後我到老師家幫忙收拾遺物,看到一大疊老師的剪報,全都是我在報上的文章,以及老師在上面以紅筆劃線與眉批,我當場痛哭,我知道,我已經失去一個最重要也最忠實的讀者——原來老師一直是一字一句地看我的書與文章,因為她老人家視力不太好,可見她的吃力。
因搬家整理舊書信,翻找到了我當年在高中時的生活週記,當時擔任我導師的她,總用紅毛筆批寫很大的字,開頭總是:我的好寶貝。我的親人都未曾這樣叫過我,她卻視我為她疼愛的骨肉,她曾經跟我母親說:「你女兒很棒,如果我有這樣的女兒,我一定很開心。」我當時在高中是翹課又逃家的問題學生,她這麼說;當我面臨人生的低谷時,她也這麼說;我碩士班畢業,她還這麼說……老師一直視我為她的驕傲,直到老師過世了很久,我才慢慢學會自己給自己信心,現在我終於可以對著她的照片跟她說:老師,我很好,我做到了。
這讓我想起《新天堂樂園》片尾,當小男孩多多長大,回家鄉參加當年帶他走進電影世界的老放映師的葬禮時,放映師的太太告訴多多,他生前從未錯過多多拍的任何一部影片,也未曾漏掉任何一次關於多多的報導,視多多的成就為他自己的榮耀——也正因為背後有這麼一個永遠支持、永遠相信的強大力量,才讓每個在冷酷現實中打艱冷戰役的弟子,義無反顧地為理想衝鋒陷陣,信心不死。
我總會在最脆弱的時候想起甘老師,想起那次陪她到文化大學看夕陽,聽她思念因車禍過世的兒子,想起她的哀傷、她的勇敢,想起她所給過我的能量,讓我至今還相信自己,可以渡過每一次的人生難關。
這就是甘老師所給我的活著的力量,至今越來越堅毅,即使老師已經過世兩年了,她的聲音還在我腦海裡,隨時給我鼓勵、打氣。她還說,所有的學生中她最放心不下我,因為我常會為了寫作忘了照顧自己的身體健康,她說她希望能活著看到有人可以照顧我一輩子。她待我一如自己的女兒般,我對她也是無話不談,沒有祕密,甚至比和自己的母親還親。
我在甘老師病情危急的時候跟她說:「老師,我的書快出版了,你一定要好好健康地活著,你才看得到。」她生前細細看過我的第一到第九本書,就在我即將出版第十本書之前的幾週過世了,來不及看到我以後的每一本書,但我仍然持續書寫,邊寫邊念給老師聽。在老師過世後沒多久,老師曾托夢給師丈,大聲地要他把她的老花眼鏡放到靈前,因為她要看我剛出版的書、我剛登在報上的文章,等到師丈在祭臺上放了她的眼鏡後,她就從此安靜安息了。
老實說,如果你們問我寫書是為了什麼,我必須說,其實我是寫給老師看的,因為有一次我跟她抱怨:「老師,我不知道我寫書有沒有人看,我好像在寫沒人會打開的書。」她說:「不會呀,你寫的書老師都有看,而且是每個字都看,所以你要繼續寫,只是老師的眼睛越來越不行了,以後可不可以請出版社把字放大一點?」她到去世之前都是我忠實的讀者,只要求我把字放大一點。
《十四堂人生創意課》是我在臺灣的第十六本書,也是在大陸出版的第三本書,我照例會替老師留一本,無論她現在人在哪裡,她永遠都是我最重要的家人、最敬愛的老師、最強大的支持和最珍視的讀者。甘老師是在我前幾世輪迴中,最早教我認字,以及詩詞書畫的人,這是在她過世三個月後我才知道的,我來不及謝謝這位啟蒙我最初寫作生命,今世教我國文與愛、生與死的老師。
無盡的遺憾、悔恨與傷心,我知道自己錯過很多甘老師一生難得的智慧,再也追不回,她沒有充分的時間與我們好好地說再見。老師的離去讓我當下決定:我要從自己的課開始講,講人生、講經驗、講智慧、講我的快樂與悲傷、講我的領悟、講我的未知……我不要等到自己垂垂老矣,才去通知學生來聽人生的智慧。就像《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中,那個即將辭世的墨瑞老師說的:「我要對你講我的生命,我要趁我還能講的時候跟你說清楚……研究我的緩慢步向死亡,觀察我身上發生的事,和我一道學習。」雖然我的閱歷與知識還不夠,但學生們可以和我一起學習,讓我們目睹彼此的成長,讓我們一起改變。
我的課雖然名為廣告文案,但我必須自作主張地說,有太多事情比學會廣告文案還重要得多,而且不管專業上學的是文案,還是設計,如果對周圍的環境沒有特殊的感悟力,沒有想像力,沒有自己消化,然後產出獨到風格的能力,學再多技能都是沒用的,充其量只是別人好用的工具而已,很快就會被取代。我無法事先規劃具體的課程,因為世事變化太快,每週都有新的生命教材在發生,還來不及寫進教科書裡,於是我在每週的廣告文案課裡,都以當週世界上發生的重大事件為每次上課的開頭,以自己的體會與心得,開始我的生命教學。
以下是我從講課大綱、我手邊零星的演講稿中整理出來,歷經三屆中原、一屆台科大的講課過程,以及在台大、政大、師大、文化、昆山、元智、實踐等校演講,和畢業時給學生們的建議,所匯總出共十四個課堂主題——現在就讓我們來複習一下,這些不用廣告文案教科書(只談我最深刻的學習歷程與生命體驗),卻是用交代人生遺言的慎重心情來上的十四堂人生創意課。有些東西,因為你們還年輕,可能暫時用不著,不過現在記下來,或許可以在未來的路上及時提醒你們一些事,因為我不會一直在你們的身邊,我只陪你們走到這裡,接下來就剩你和你自己的明日世界。
我已經遇到如《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裡所說的,一個真正的好老師,她把我看成是一塊璞玉、一顆原鑽,只要假以智慧磨練,就可以發出耀眼光輝,她給足我可以一輩子用不盡的絕對信心與勇氣。我希望我能把她巨大慈悲與智慧的能量轉給你們,讓你們在漫漫未來,即使為理想孤軍奮戰,都知道有個像我這樣的老師,無條件地給你們最堅定的支持。
在這本書中我所說的,只限於我工作十多年、生命三十餘年的體驗與建議,以及我現在正努力嘗試的方向,但將來的路你們得自己走,冷暖自知,我說的也只能作為你們的參考,不是唯一。我絕對相信你們會有足夠的能力,自己面對未來不可知的世界,我所能給的只是些許的能量,哪怕只有一句話,哪怕只影響了一個人,如果這一點點的小火花,能啟動一個沉睡的靈魂運轉出強大的力量,我就覺得非常值得了。
李欣頻/寫於甘老師兩週年忌日
套書預購連結-
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activity/2013/03/synchau/8website/…
誠 品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266962217112
金石堂 http://www.kingstone.com.tw/ActivityPage_new/Defaul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