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而是因為生活中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天氣好的日子可以游泳、可以跟朋友打球,天氣不好的日子也有各種室內遊戲場、購物中心裡的遊戲區可供選擇,家裡兩個小小孩,七歲的兒子、兩歲的女兒壓根兒不會主動想去看電視或玩電玩。
但是疫情爆發後,這些活動都沒有了。居家防疫期間,兒子開始跟同學連線玩「太空狼人殺」,女兒開始在迪士尼頻道上看「米奇妙妙屋」。我跟女兒約法三章:「每個週末可以看三集米奇妙妙屋」,但每次關掉電視時,她總會撲倒在地上,聲嘶力竭地大哭至少半小時。兒子的談話內容也總是圍繞著狼人殺遊戲打轉,好像對生活中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了。
跟媽媽朋友們聊天時,我開玩笑地說:我的小孩玩電玩、看電視上癮了。她們都表示有類似的困擾,我們互相表示同情,但都解決不了問題[1]。
■電玩的回饋造成高濃度多巴胺上癮
「多巴胺」是人類大腦的一種酬賞物質,當我們從事任何讓人快樂的事情時,就會產生多巴胺,讓我們感覺無比的美妙興奮。但這些都是透過自然途徑,刺激的頻率也正常,沒有任何人需要持續不斷接受多巴胺刺激,也絕對沒有人受得了。
當打電玩的回饋或是往返不止的社交訊息沒日沒夜地大量湧入,大腦就會被迫一直處在高度興奮之中。但人類尚未發展出抵擋多巴胺攻勢的機制,所以就形成不斷被勾引以維持高濃度多巴胺的上癮行為[2]。
■「成癮症」有兩大條件:耐受性和戒斷症狀
▸耐受性
指的是成癮者必須要花愈來愈多的時間玩遊戲,才能帶來快樂感,這代表主掌情緒中樞的大腦前額葉、杏仁核等部位已經受損。
▸戒斷症狀
則是指只要不打遊戲,就會出現焦慮、憂鬱、不安等情緒障礙;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暴力、自殺傾向。
不過,與菸癮、酒癮、毒癮這類的「物質成癮」不同,像網路成癮這類的「行為成癮」並沒有讓人體攝入像尼古丁、酒精這樣的額外成分,但在精神醫學上看來,也確實影響到大腦運作,達到精神疾病的等級。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初在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正式承認電玩成癮是重大公共衛生議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也追隨WHO的腳步,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範疇之內,加以預防及推廣相關輔導治療[3]。
■「電玩成癮症」: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王文隆醫師說,「成癮」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可能會造成身心健康及社交生活方面的不良後果,假若無法控制,比如迷戀電玩遊戲無法自拔就叫做電玩成癮,迷戀上網無法自制就叫網路成癮,如是攝取某種物質就稱為物質成癮,如毒癮、酒癮、菸癮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電玩成癮」加入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之精神疾病當中,主要症狀為「無節制沈溺於網路遊戲」,「即使有負面效果仍持續遊玩」,而諸多研究亦發現人際關係困難或個性內向或有憂鬱及焦慮症狀的人比較容易「成癮」。
▶大帥,被媽媽帶來安南醫院精神科就醫。大帥低頭不語,但媽媽卻一直駡他:「整天都在打電玩講不聽才讓成績一落千丈,再這樣下去真正就要撿角了...」
王文隆醫師表示,有這樣的困擾可以到精神科求助,而不是一味的責駡,處罰與禁止,若造成個案選擇化明為暗將更難解決。他也呼籲正在放暑假的學生及家長們,應把玩電玩成癮看成是一種疾病,所以更應迅速就醫,就如同身體疾病一樣,若不及早治療,病情可能因此日益嚴重。
個案中的大帥在經過幾次心理治療後,真正發現其打電玩背後主因竟是因為缺乏愛及為了填補空虛,在王醫師引導方向後,其更懂愛惜自己身體與學會正向思考,面對困難時亦能更加冷靜來處理,也讓人際關係明顯改善許多,真正邁出電玩成癮的深暗黑淵世界[4]。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將「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歸類為精神疾病,並將過去使用的「網路成癮」聚焦在「網路遊戲成癮」上,針對沈迷於遊戲內容的行為進行相關研究。
其中,網路遊戲成癮中的「手機遊戲成癮」類型值得關注,其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也與傳統上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
為了解國內學童、青少年手機成癮情形,「國衛院群體健康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針對全國1萬775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做大規模調查,當中113名高中生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診斷性會談,以驗證手機遊戲成癮量表與專業人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
▶研究結果發現,手機成癮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在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也較高,手機遊戲成癮的國小學童中,有21.4%願意花錢購買手遊點數或寶物,國中生為36.3%,高中生更高達42.2%,遠遠高於一般學生的消費意願。
▶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只要回答4個問題,每項敘述可選擇1(極不符合)到4分(非常符合)若得分超過10分以上,就可能有成癮風險。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題目如下:
1.我曾因長時間玩手機遊戲而眼睛酸澀、肌肉痠痛,或有其他身體不適。
2.我常常原本沒有打算玩手機遊戲,卻會忍不住拿起手機來玩一下。
3.在過去3個月裡,我感覺需要更常玩手機遊戲,或玩更久的時間才覺得我玩夠了。
4.如果不能玩手機遊戲,我會覺得靜不下心,感到很煩躁[5]。
■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
▶「網路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
根據世衛網站的資訊,包括打線上遊戲(digital-gaming)或電玩(video-gaming)的行為,連續長達12個月以上,已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家庭關係、學習和工作等,並危及身心健康者,就可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症。
「這個問題被關注十多年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網路成癮後的症狀和酗酒、吸毒很像,都有戒斷問題」,「衛福部心口司」諶立中司長說,令人擔心的是,臺灣、大陸、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網路成癮高風險族群,比歐美國家高,尤其臺灣兒童和青少年的戶外活動時間少,民眾上網時間早已名列全球前茅,很需要提醒。
根據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民國103年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可發現,全球青少年網路成癮高風險比率約為4.6%,台灣的網癮高風險族群,國小為9.9%、國中19.2%、高中職19.4%,均較其他國家高出甚多。以假日實際上網時數來看,國小平均3.5小時、國中5小時、高中職6小時。
研究「網路遊戲障礙症」的林煜軒醫師,曾以8000名青少年網路玩家為分析對象,發現經過專業診斷後,被確診的比例是3.1%。[6]。
■遊戲成癮具體有哪些表現?
《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遊戲成癮」的多項診斷標準。確診遊戲障礙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以縮短。
現行標準中一共列出了9種症狀:
1. 完全專注於遊戲
2.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 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 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 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8. 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7]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彥勳醫師建議,遠離誘惑、增加多元興趣,改善人際關係,積極尋求協助是成癮行為改善的不二法門。
「減少生活上使用網路、手機、電腦的機會,並且開發其他的興趣,當有更多時間投入不同的興趣或是人際活動時,花在網路遊戲的時間相對就會減少,就能降低網路遊戲的誘惑性。」[8]
■網路遊戲成癮是警訊,家長應及時介入
「桃園療養院」邱献章院長表示,網路遊戲成癮這個現象或許可發揮預警功能,幫助家長及時介入處理孩子的心理危險因子或精神疾病。
「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精神科」林峯立醫師提醒,由於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可能有不同心理危險因子的組合,家長務必帶孩子就醫,經由謹慎且完整的評估,再採取不同的介入協助方式。
林峯立醫師強調,即使沒有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家長們仍需注意隱藏在背後的心理健康危機。網路成癮在青少年族群常見的共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社交畏懼症、其他物質濫用、強迫症及其他心理危險因子(例如低自尊、課業或工作壓力、家庭關係不佳、人際關係不佳等)。
除了積極就醫外,他提醒家長,網路成癮最大的問題在於和「人」失去連結,這個「人」不僅是同儕、老師,家人更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說,先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有辦法協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和加強溝通技巧[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親子天下)「居家防疫後遺症:我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857
[2](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為什麼別人小孩打電動不會成癮?彭菊仙:把孩子從電玩拉走,你要把孩子拉到哪兒呢?」: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488
[3](數位時代)「電玩成癮「5年增3成」!不上網就無法生活,科技發展何以讓網路難以戒斷?」: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099/internet-addiction
[4](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電玩成癮症 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醫呼籲尋求專業幫助回歸正常生活」:http://www.tmanh.org.tw/NewsInfo/NewsArticle?no=796
[5](媽媽寶寶-懷孕、生產、育兒)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10分以上即有成癮風險!」: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989
[6](Yahoo 新聞)「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 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https://bit.ly/3jwva2a
[7](風傳媒)「孩子一直打遊戲怎麼辦?心理師以過來人角度現身說法,4招帶孩子走出遊戲成癮」: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427615?page=3
[8](健康醫療網 )「你遊戲成癮了嗎? 出現這些症狀提高警覺」: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639
[9](健康2.0)「孩子整天上網玩遊戲 家長務必留意:恐暗藏這5種精神疾病!」: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6168
➤➤照片
[2]
[10] (Yahoo新聞)「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https://bit.ly/38vDWXy
▶圖說:網路遊戲成癮症狀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精神疾病 #成癮 #成癮症 #遊戲成癮 #電玩成癮 #螢幕成癮 #手機成癮 #手機遊戲成癮 #網路成癮 #網路遊戲成癮 #網路遊戲障礙症 #多巴胺上癮
衛生福利部 /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衛福部心口司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 署立桃園療養院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
「家人 講不聽」的推薦目錄:
- 關於家人 講不聽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家人 講不聽 在 任性四寶媽的三隻魚與小金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家人 講不聽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家人 講不聽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家人 講不聽 在 [問題] 家人講不聽智商有問題- 看板pay_hom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家人 講不聽 在 護理師的天敵!!|自己的家人最難教?!|【醫護心聲】講都講不聽 的評價
- 關於家人 講不聽 在 未來Family - 原本乖巧的孩子,當升上國中,有了手機之後 的評價
- 關於家人 講不聽 在 和講不聽的家人相處-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家人 講不聽 在 [問題] 大家都是怎麼應付不講理的家人?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家人 講不聽 在 [問題] 大家都是怎麼應付不講理的家人? - 看板pay_home 的評價
- 關於家人 講不聽 在 [問題] 爸媽失和,爸爸聽不進去別人說的話- familycircle 的評價
家人 講不聽 在 任性四寶媽的三隻魚與小金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的老師是怪獸👾
這本書也蠻吸引三哥的
一開始是書名吸引他,但內容媽媽也覺得蠻有趣的!
但是我們實際生活上遇到的老師不是怪獸喔~ 😄
即使是自學
每週我都會有安排他們到圖書館的時間
二哥、三哥都很愛看書
但是三哥因 #ADHD 對於書的內容真的就要比較挑,沒有辦法吸引他的,他大概2頁就會開始翻白眼了🙄️⋯⋯
以前的我真的很沒耐心,加上我在教導孩子的時候我也很討厭旁邊有人跟著不耐煩,我會瞬間冒火,但是自從孩子自學之後,我一直不斷修正自己跟三哥的相處方式!
很多人都說;
常聽到的問題⬇️
ㄧ、妳讓他回學校就好了,幹嘛給自己找麻煩
二、妳怎麼不讓他去學校上課接觸人群就好了
三、妳怎麼需要連他怎麼吃飯都要一直唸
四、自己教有比較好嗎?
五、他看起來很ok啊!妳想太多了!
六、他長大就好了啦!只是妳沒教好而已!
我個性很任性,我不會在意別人怎麼說,甚至我聽到了我會翻白眼🙄️!
但現在我漸漸的不會翻白眼了🙄️
不是我不任性了,而是我知道很多人不怎麼真正了解這樣的孩子,外表看似正常,但是實際相處卻是問題不斷!
我想告訴大家依我家三哥的狀況來解說大家對上述問題的疑慮!
一跟四的問題有點類似⬇️
相信沒有人喜歡給自己找麻煩,我也是一個一直在想辦法的媽媽
我以前確實做事情常常給自己找麻煩,但是身為多寶媽媽之後,我一直在錯誤中學習,怎麼不給自己添麻煩,也可能在我的幼童成長環境家裡雖然沒有給我很多物質上的享受,但是給了我很多的愛,我爸爸媽媽從來不覺得我是他們的麻煩!
同樣的我從來不覺得孩子是我的麻煩,如果可以對孩子有幫助的能嘗試的我都會想嘗試!!
所以對我來說當然是自己帶比較好啊~在學校老師沒有義務也沒有那個時間對我的孩子同樣事情一直不斷叮嚀,在家我可以為了吃飯的方式跟三哥說上幾十次幾百次!!
問題二⬇️
我有時間能自己帶我就自己帶,因為我可以隨時提醒他,我申請自學不是不要讓他接觸人群,而是希望他可以用更好的狀況回到學校,試問你們有多少人在不知道孩子的情形下接受孩子表現出你們認為的不乖與衝動,還不是第一印象就是家長沒有在教!!
我認為盡量幫助孩子,讓孩子有更好的狀況再回到團體生活是不是會有更好的結果,應該會比讓他在團體中受到挫折、排擠,孩子的心已受傷之後再來教孩子你錯在哪裡來得好~
加上我也不希望孩子在團體生活中因為自己的 不一樣 造成老師、學校的麻煩 , 對孩子一點幫助也沒有不是嗎??
問題三⬇️
我們家三哥 對吃的總是無法抗拒,是天生的吃貨,很多人都說,他要吃就讓他吃,但是想請問你們如果有天跟你吃飯的朋友是一個狼吞虎嚥、餐桌禮儀不好的人,你們會覺得這樣一起吃飯很開心嗎??並不能因為他是孩子,他就有權利可以在餐桌上不注重形象跟禮儀,這樣的孩子他會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會考慮到前因後果,我也知道這不他願意的也不是故意的,但是只有家人知道,外人知道嗎?? 所以我必須在他吃東西的時候一直不斷在他旁邊提醒他、教他,不然我是吃飽太閒喔,孩子吃飯我一直在他旁邊碎念幹嘛??
(在我娘家,我們吃飯不能有聲音,爸爸媽媽會說沒有禮貌,吃東西不能狼吞虎嚥也會被念)
問題五⬇️
你們看到孩子通常都只是短暫的時間,在沒有事做的的時候孩子當然是很正常的狀態,但是一但在玩遊戲或是進行其他活動的時候,他就會開始出現 #ADHD 的特性 ,大腦就會開始不聽使喚了,不要隨便輕忽媽媽的判斷後,等到看到孩子的行為時候又在那邊靠邀說,他的行為好像很衝動之類的,好像都講不聽~(還展現出一副覺得爸媽沒在教的嘴臉)
問題六⬇️
這點應該是我最討厭的,我當然也知道長大就好了,但是你想過在他長大的過程中他會因為 #ADHD 受到多少排擠還有不被諒解嗎?? 對我來說孩子的成長過程真的比老公重要 😂 我一直相信一個不快樂的童年真的會給孩子將來帶來很大的影響 !!
你又知道老娘沒有在教了,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教育理念,用在三哥身上就是不行,我試過了幾百次,我總覺得他好像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我才發現三哥真的不一樣,我很慶幸我自己是一個對孩子不怕麻煩的媽媽加上外婆的敏銳度,才能讓我這麼快地發現孩子的問題在哪裡!!
要說到家中有 #ADHD的孩子會有什麼情況應該可以講到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其實現在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症狀,但是很遺憾的很多孩子都只被歸類在,不乖、家長沒有在教、天生不乖
所以我常常跟朋友說,如果真的覺得孩子哪裡不對勁真的還是要尋求專業,才能真正的幫助到孩子啊~
我也是可以讓三哥自然發展,但是我只要想到很多行為、想法會跟著他一直長大有可能就延續下去我就覺得好可怕,所以我寧願現在辛苦一點,也不要將來看著孩子因為自己的不一樣而受傷
#ADHD的孩子 真的需要一直不斷不斷的提醒他
#如果你覺得一直聽到我在他旁邊提醒很煩的話那請你離開謝謝
#媽媽做任何事情不需要被理解只需要被諒解
#我不奢望每一個人都要諒解我但若無法諒解的別給我添麻煩請離我遠一點謝謝
#五寶媽咪的育兒日記
#家有自學生
#高齡產婦的育兒日記
#五寶媽
🎁目前開團商品 ⬇️
⬇️ 8more是台灣第一家白木耳專賣店 👈 開團時間至9/26截止
購買網址 👉 https://8more.tw/kXWg8
🎁 開團預告 ⬇️
頑皮小猴學乘法
邏輯推理系列-數學烏扥邦各
家人 講不聽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各有命}
因為遺傳的關係,我先生有血糖高膽固醇高的問題。
每一個有這類問題的病人來看診,都會一再接受我的"拷問":"你早餐吃什麼?午餐吃什麼?晚餐吃什麼?有吃點心嗎?......"
當我的病人,只需要每三個月面對一次我的逼問,可是,如果是與我住在同一個屋簷下的人呢?想起來,會不會不寒而慄......大家開始會同情我家老公了.......
剛開始時,我確實會盯人,我雖然是醫生,可是"家人"的角色,往往掩蓋了該被尊重的專業。儘管老婆說的話是為他好,偏偏許多男人的心理障礙是:"乖乖聽老婆的話"。
經過一段磨合,我家老公連這種話都說出口了:"你不准我吃這個,限制我吃那個,結果根本不是死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而是得了癌症,那我豈不是虧大了!少吃好多好吃的食物..."、"老天爺就是壞心腸,養生的食物都不好吃,為什麼不把豬腳啦,冰淇淋啦,洋芋片啦,鹹酥雞啦都變成養生食物...."
當痛恨被管制吃到這種田地,我知道該鬆手了。
他不是不知道哪一些食物是不適合他吃的,他只是忍不住,他只是不願意調整,因為他從這些食物中獲得一種無法取代的"幸福感"。
有時實在看不下去了,我會提醒一下,就說一句話,盡點責任,不要說我沒有告訴你,我已經有盡到為人妻的告知責任了,至於要不要聽,那不是我的事了,已經都大人大種了,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我只有告訴他:"放心,以後你要是病倒了,我會把你送到安養中心,那種最便宜的,會被跳蚤、疥蟲咬的安養中心。"
我們看到親人有些不健康、有害身心的的生活習慣,會急切地想勸他改變,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要求自己,但是,我們以言語勸說,動之以情,說之以理,聽了,他知道了,要不要改變行為,卻是他的決定。
該說的都說了,就罷手了吧!繼續說下去,他只會嫌你嘮叨,回到家,就是見到一個碎碎念的黃臉婆,乾脆逃遠一點.....
一直不斷地叨唸,我們只是徒惹別人厭煩,而他會因為你唸的頻率驚人,而"孝感動天",終於願意改變了嗎?不會啊!!!!
他不是不知道這些道理,他清楚得很,只是不想鳥這些規定,甚至只是像青春期耍叛逆,你要他往東,他偏要往西,即使往西會倒楣,他也不管。
所以,請許多的太太、媽媽、女兒、媳婦......該說的,有說過就好,偶而提醒一下,適可而止。
至於,對方願不願意聽從,那是他個人的決定了。他來世上一遭,就是決定要這樣過活啊!不需要放在心上折磨自己!
我甚至曾經對屢勸不聽的病人說過這樣的話:"看來你是活得不耐煩了,活著太痛苦,恨不得早一點離開的樣子,不然怎麼總是講不聽......"
既然說了沒有用,就該停止了,誰想當碎碎念的黃臉婆!
家人 講不聽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現代人對於關係的困擾,有很大的程度都源自於跟「家人」的關係,假如你也想要舒服的跟家人相處,就一定要鎖定今天的節目。
在收看影片之前,不論你是在Youtube,還是Podcast收看還是收聽,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你的具體支持,是我們製作節目的最大動力~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跟大家聊聊「家人關係」這個主題。
我想對大部份的人而言,我們都是從小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長大,小時候爸爸媽媽照顧我們,長大了想多跟爸媽親近,這是很自然的事~
家庭會傷人?
只是當家裡發生一些紛紛擾擾的時候,受到東方文化影響的台灣,大部份的人都希望以和為貴、息事寧人;畢竟同在屋簷下,能夠和諧相處是最重要的事!
然而在我的實務經驗上,「息事寧人」這樣的思維,卻是辛苦的開始,因為人都是有情緒的,而且情緒每天都在波動、變化;要是一昧的強調「家和萬事興」,反而容易壓抑過多的情緒。
導致家人關係太糾結,到最後養育的恩情、陳年往事、甚至於是生活、情緒、財務,全部糾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一個學生的家庭困擾,他的情形是這樣子的~
我的學生是個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畢業後有了工作,也曾想過搬離開家,不過考量到房價物價,掂掂自己有限的薪水,自己獨立生活實在太辛苦。
加上母親過幾年也會退休,怕媽媽一個人生活太寂寞,留在家裡跟母親作伴,還有人幫忙打理生活瑣事,想想也挺好的。於是她就選擇繼續住在家裡。
一開始還相安無事,可是隨著她工作越來越忙碌,母親對她的擔心就越來越多。怕她太忙沒時間吃飯、纖維質攝取不夠,每天都準備一大盆水果要她帶到公司去。
即使她表示整天的行程都在外頭,帶水果不方便,媽媽還是堅持。有的時候加班晚回家,媽媽也堅持一定要等門,不管她怎麼勸,要媽媽早點睡,都沒用。
她覺得兩個人住在一起很有壓力,想要搬出去,不願意自己變成媽媽的負擔,可是又放不下母親,怕媽媽一個人太寂寞,當然錢的問題也是一個考量。
這三方面的矛盾,一直在她心裡打架,讓她很糾結、為難,就跑來問我該怎麼辦?
媽媽講不聽,怎麼辦?
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不過這倒讓我想起一位朋友,在對家人關係的衝突上面,他的面對和回應方式,非常經典,於是我跟我的學生說了一個諮商界前輩的例子~
這位前輩有兩個女兒,一個五歲,一個三歲,有天晚上,兩姊妹吵了架,妹妹先哭著跑到我朋友的房間告姊姊的狀;沒多久之後,姊姊也到朋友的房間,說妹妹的不是。
照常理來說,當父母親面對孩子吵架的時候,會很直覺的說「不要吵架!」或是會問「到底在吵什麼?」這一類想要介入排解,擔任調停者的角色。
不過我的前輩非常有智慧,他關注的焦點不是兩姊妹吵架的細節,而是跟兩姊妹說了一個「呵呵與癢癢」的故事~
「呵呵與癢癢」的故事
「森林裡啊有兩隻猴子,叫做『呵呵』和『癢癢』。呵呵和癢癢很喜歡一起 玩,玩得好開心的時候,都會哈哈哈一直笑,好開心好高興好興奮!
可是啊…有時候,呵呵和癢癢會吵架,一吵架,就會很難受,不舒服,不高興,很想要把對方推開,推得遠遠的…。
在一起的時候,會開心,會吵架,可是如果呵呵不在,只有癢癢一個,就會好無聊好無聊......」
這兩個小女孩在前輩的懷裡聽得很起勁,忘了哭,後來前輩接著說:
「森林裡啊,另一個角落,有一隻小河馬,牠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小河馬波波,小河馬波波有一天遇到小鱷魚赫赫,小鱷魚赫赫有看起來好可怕的牙齒,牙齒好尖好尖看起來就好可怕…
小河馬波波看著小鱷魚赫赫,說:『我要來數一數你有幾隻尖尖的牙齒!嗯∼∼∼一,二,三,四,五......哎唷喂呀,怎麼那麼多啊......』
小鱷魚赫赫,看到小河馬波波沒有被牠尖尖的牙齒給嚇到,忽然也開心的想要數小河馬波波的牙齒。
小河馬波波也有很多很多牙齒,而且啊,小河馬波波的牙齒圓圓的,好可愛喔!『一二三四五,哇∼好多可愛的小牙齒喔!』。」
小河馬波波和小鱷魚赫赫,後來還會發生什麼故事呢?下次把拔再跟你們說喔!」
前輩刻意賣關子,可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兩個小女孩聽完故事,不約而同的翻下床,走到客廳,然後姊姊就跟妹妹說:「來,姊姊說個故事給妳聽。」
五分鐘前還吵的不可開交的姊妹,一下子又變得相親相愛了。
故事說到這裡,那位坐在我面前的年輕朋友,原本皺得很緊的眉頭鬆開了,嘆了口氣,笑了笑跟我說:「老師謝謝,我懂了~」
聽到這裡,不曉得你的感受是什麼呢?
「隱喻」是什麼?
會不會有種模糊的感覺,好像懂了一點點,又好像沒全懂呢?
事實上,從理性的角度來看,我並沒有提供我的學生,任何實質上的解決方案,而是跟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就能讓他主觀感受上的挫折、痛苦等等情緒,減輕了很多,那麼到底為什麼「說故事」會有用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這是因為故事裡有「隱喻」!
而所謂的「隱喻」,它是一種繞過表意識,直接跟潛意識溝通的語言。要是你對心理學有點概念,你就會知道,在心理學裡,人的意識層面分為表意識跟潛意識。
表意識的理智思維無法控制潛意識,不過潛意識卻無時不刻,都在影響著表意識的行為和選擇。
這就是我的諮商前輩~哈克,在面對女兒糾紛時的策略!
他不是直接調解女兒們吵架的「表面事情」,而是說了「呵呵與癢癢」的故事,就能繞過表意識,讓兩個女兒領悟到更重要的事情是「彼此的陪伴」,於是女兒們不吵了。
這就像是《孫子兵法》,很多人以為《孫子兵法》是教人打仗,用武力解決問題。但其實《孫子兵法》開宗明義,就請大家要多想想如何「不戰而勝」?不用流血、殺傷就能弭平衝突,才是更高境界~
如何啟動「潛意識」?
那你會不會很好奇,為什麼「隱喻」這麼神奇?
其實這個答案也不難,因為凡是有「隱喻」出現的時刻,它就意謂著在人們的心裡打開了「新的空間」,於是表面上過不去的事情,也就有了轉圜的餘地~
打個比方來說,就像前面提到的哈克兩個女兒,她們在聽「呵呵與癢癢」的故事同時,她們的表意識就跳脫出吵架的情緒,全心全意置身在森林裡,跟呵呵與癢癢在一起。
跟呵呵癢癢一起笑、一起開心、一起森77、一起失去呵呵,然後發現了會好無聊、好無聊!
透過這樣的過程,兩個小女孩的潛意識,不知不覺吸收了「呵呵跟癢癢」的故事結局;知道失去彼此會很無聊。
於是哈克不必為兩個女兒調停和仲裁,兩個女兒的紛爭也就自然而然的解決了,這就是隱喻的妙用所在!
同樣的,回到我的學生身上,雖然我沒有直接處理她和媽媽的關係,也沒有花時間協助學生細數她母親的好。
但透過隱喻和故事,她卻重新發現和媽媽的關係,不只有爭吵,其實還有滿滿的愛,他們都是相互在意的,誰缺了誰都不開心。
只是有時候,我們的心思會被一些小細節給佔據,覺得對方好討厭,好想討一個公道,證明自己是對的。
卻忘了,只要有任何一方願意先釋出善意,不被表象兇惡或憤怒的模樣給限制住,主動靠近,就能看到對方身上還有很多優點。
也正是因為這份善意,幫助自己長出更多心裡空間,看見美好。
事情不一定都能解決,可是心情很快有了出口~
那麼要是你也跟我一樣,很佩服哈克的智慧,很想跟他學習潛意識的語言,我會很鼓勵你,加入我們最新的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是哈克~黃士鈞博士,精心打磨一整年,在華人地區推出他個人的第一個有聲課程。
在【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裡,我們會隨著哈克的聲音,進入潛意識的世界,遇見全新的自己!
今年年初蔓延開的新冠疫情,對我們的世界造成許多經濟、交通、關係的破壞,而從更大的層面來看,這次疫情或許也在警惕我們。
當我們一昧追求成長、追求改變的時候,很可能是在傷害身邊的資源;就像人類之於環境的過度開墾、對生態的掠奪,這些都需要休生養息,才能恢復環境的健康!
同樣的道理,回到你身上,「表意識」為了生存而不斷擴張的人際關係,可能讓你感到疲憊或受傷,這也需要「潛意識」來幫你找回內在平衡。
我們在這個時刻,推出哈克的線上課程,是因為這個世界需要重新建立人與人的信任網絡,而【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就是能為世界、為家人重新找回愛與溫暖的課程,歡迎你的加入。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收看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記得把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打開。
而Podcast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也請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家人 講不聽 在 護理師的天敵!!|自己的家人最難教?!|【醫護心聲】講都講不聽 的必吃
護理師的天敵!!|自己的 家人 最難教?!|【醫護心聲】講都 講不聽 ,別人說的才對『小護士不要跑』. 2.9K views · 1 year ago ...more ... ... <看更多>
家人 講不聽 在 未來Family - 原本乖巧的孩子,當升上國中,有了手機之後 的必吃
原本乖巧的孩子,當升上國中,有了手機之後,整個人變了,不要說聊天,連問話都愛理不理,只會回「嗯」、「哦」,好像多講幾個字口水就會噎到。 ... <看更多>
家人 講不聽 在 [問題] 家人講不聽智商有問題- 看板pay_hom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我哥遺傳到我媽,都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好吃懶做,只差還沒殺人而已
我媽是到處看到供大家使用的東西就會一直拿,像衛生紙,餐廳吃到飽偷包
曾經還偷淺入吃免費buffet之類,又一直在做傳銷錢被騙光,但我爸還有些錢是可以養他
我哥問題就比較大了他是一直賭博,常常失業不想工作,一賺到錢就賭博再把他輸光,
沒錢就偷家裡東西去賣,覺得他們智商應該是真的有問題,
一直講不要這樣卻還是一直二三十年都一樣,
認為自己行位都是對的,可以賺大錢。而且把這些都擺第一,我媽意外骨折住院,
我哥當天還是一直在賭博,隔天才去醫院探望,從來也不管你死活
以往事都不理他也早已不跟他們同住,但我哥年紀增長找工作與找工作能力下降,
越來越多時間在家裡覺得哪天拿不到錢,遲早會把我父母處裡掉,
這種通報社會局應該也沒用,通常都是等發生事情才處理,雖然也是父母造成,
但也不希望是悲劇收場,請益版友有比較好的建議?
似乎沒有預防治療的單位,強制送醫也是要有傷害行為發生才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5.102.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ay_home/M.1606115654.A.A8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