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生「害怕失敗指數」全球最高,真的代表孩子「玻璃心」、「草莓族」?】
2019年底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公布了2018年的評量結果,結果顯示,台灣學生在了「害怕失敗指數」上的得分是全球最高。
當時許多教育界的名人、老師、家長紛紛擔憂的討論:「台灣學生最怕失敗,怎麼辦?」在討論之前,我們可以先看看測驗中關於「害怕失敗指數」的題項:
#害怕失敗指數 #玻璃心 #教育 #OECD 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
「害怕失敗指數」的推薦目錄:
- 關於害怕失敗指數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害怕失敗指數 在 藍莓媽咪【日文繪本親子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害怕失敗指數 在 女人迷 woman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害怕失敗指數 在 【教養大震撼】心得:誇出沒毅力-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害怕失敗指數 在 數感實驗室Numeracy Lab - 台灣學生最害怕失敗】...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害怕失敗指數 在 【精華版】 學數學助防疫|呂冠緯ft. 賴以威|冠緯學長陪你聊 ... 的評價
- 關於害怕失敗指數 在 害怕失敗的推薦優惠必買,FACEBOOK、DCARD和臉書社團 的評價
- 關於害怕失敗指數 在 害怕失敗的推薦優惠必買,FACEBOOK、DCARD和臉書社團 的評價
害怕失敗指數 在 藍莓媽咪【日文繪本親子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人新譯兒童書《真好耶》本日上市,近期將有快閃贈書活動,請鎖定藍莓媽咪粉絲團~🎉🎉🎉
⋯⋯⋯⋯⋯⋯⋯⋯⋯⋯⋯⋯⋯⋯⋯⋯⋯⋯⋯⋯⋯⋯
譯者序 讓我們感到「真好耶」的那瞬間
文/許婷婷(本書譯者)
還記得收到《真好耶》時,一翻閱就愛不釋手,利用整整兩天的時間一口氣完成翻譯!非常有意思,可堪稱《君偉上學去》的日文版,我家小朋友學齡前最愛的橋梁書就是這套書,CD更是每天睡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聽到我都張君偉上身,因此譯起來更是猶如神助。
《真好耶》和《君偉上學去》一樣都是走詼諧逗趣路線,不同的是──書名和每篇短文明明標題都是「真好耶」,但文章往往是以負面的情緒開頭,不過,文字中充滿了將壞心情轉換為正面思維的換位思考。每篇讀來,格外令人捧腹大笑,又讓人點頭如搗蒜!
翻閱《真好耶》,重溫故事中每個孩子在挫折與失敗中掙扎著長大的勇氣,讓我感觸良多。近來在報章雜誌上看到一個引人發想的教育議題,內容提到台灣十五歲的孩子在PISA測驗中,除了學科表現高於他國外,也發現台灣學生「害怕失敗指數」是全世界最高,雖說「失敗為成功之母」,人人都想要成功,但若是為了確保成功,就想極力避免失敗,這樣不就只是追求速食方便主義,樣樣只挑簡單的事情做,變成畏頭縮尾,打安全牌了。因此,鼓勵孩子挑戰困難,並且包容孩子的失敗,然後再從失敗中勇敢站起來,轉敗為勝的戰鬥精神,更是可貴。
最近有一個流行的詞叫做「情緒靈敏度」,意指無論在思考或感覺上,都能靈活敏銳的對日常生活的情境產生最理想的反應,不讓自己陷入糾結的情緒裡,懂得管理負面感覺與想法,學會讓自己破繭而出。
人人都知道要擺脫負面思考轉化為正能量,但關於正面思考,哈佛醫學院的講師蘇珊.大衛在《情緒靈敏力》中提到:「正向思考雖然有其優點,但若是過度的推崇或依賴正向思考,反而容易陷入以為只要往好處想,所有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的迷思。」她還指出:「當負面思維或是不好的情緒出現時,愈是想要壓抑住某個想法,那個想法就愈會停留在大腦中,負面的情緒亦是如此,愈是抑制,就愈可能造成心靈的反撲。」
在《真好耶》一書中,不管是長得瘦瘦小小的四眼田雞阿翔,或是容易跌倒的小美,就連作者本人也在後記中提到,孩提時代的自己也不時會陷入負面情緒,直到她「轉換思考,認為自己也並非事事都做不好,既然如此,那就來做些自己做得來的吧」。生活的每個浮光掠影中也許不能事事盡如人意,但在人生的下個轉角處,從樹梢傾瀉而下的陽光和偶然在天空飄過的白雲,只要一仰頭一俯地,有很多瞬間都會讓我們覺得「真好耶」!
害怕失敗指數 在 女人迷 woman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的孩子在「害怕失敗指數」上高居全球首位!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讓他們願意承擔失敗的風險去挑戰?
害怕失敗指數 在 數感實驗室Numeracy Lab - 台灣學生最害怕失敗】... - Facebook 的必吃
6.PISA整體平均值為,女生的害怕失敗指數0.19,男生- 0.21。 7. 荷蘭跟德國的男女生都很不怕失敗,荷蘭男學生是全世界最不怕失敗的男生。 ... <看更多>
害怕失敗指數 在 【精華版】 學數學助防疫|呂冠緯ft. 賴以威|冠緯學長陪你聊 ... 的必吃
為什麼台灣學生數學表現世界前五,但 害怕失敗指數 全球第一? 如何幫助孩子適性、適速的學習數學? 數感實驗室的賴以威老師推薦「低地板、高天花板」學習 ... ... <看更多>
害怕失敗指數 在 【教養大震撼】心得:誇出沒毅力- 看板BabyMother 的必吃
好讀圖文網誌版:
https://haohaokunn.blogspot.com/2019/12/blog-post_53.html
一直很想寫為什麼這個相信RIE說的
「不過度誇獎孩子」這件事,
RIE認為不用讚美孩子,
孩子想做的事,是為了自我成就而進行的,
如果我們不斷誇讚他,
會打亂了這種自我成就的平衡,
變成為了得到讚美而去完成事情。
這個狀況會讓孩子失去自己因為完成自己鎖定立下的目標,
所獲得滿足的自信,
將孩子變成需要依賴外人的肯定,
才感覺到每件事情是有意義的,這實在很可惜。
那你可以做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
當孩子完成一件事,他覺得很開心、很有成就感的時候,
用眼神給他認同,
用言語直接報導出他做出了什麼、單純報導事實。
但覺得從RIE的角度出發討論,
有點淪為經驗、感覺,我下不了筆,
總算,在【教養大震撼】裡面,
找到學術研究的支持:
過度誇獎孩子對孩子是有負面影響的,
太開心總算有理論支持了!
正在下筆寫這篇文章時,
剛好又看到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和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中分享PISA最新的資
料:
台灣學生是全世界最害怕失敗的。
目前我還沒有認真尋找關於這個現象的解釋,
但我立刻覺得這完全呼應了在【教養大震撼】提到的過度誇獎的結果。
於是就藉著PISA的結論,
和【教養大震撼】,一起來跟大家分享,
為什麼我不喜歡跳跳糖受到過度的讚美。
【教養大震撼】作者身處於父母普遍相信誇獎孩子是很重要的美國,
許多父母認定,
當孩子自我感覺是良好的,
相信自己是聰明的,
就不會畏懼挑戰。
同樣身為父母的作者,在做這個專題時,
赫然發現研究顯示,
誇小孩聰明可能會適得其反,
不只預防不了才華遭到埋沒,
搞不好還是小孩才華遭到埋沒背後的原因!
作者自己都驚呆了!
史丹佛的杜薇克教授是一位用職涯在反對誇獎孩子聰明的學者。
他將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分為兩組,
首先讓孩子做很簡單的測驗,
測驗後一組會收到:「不錯喔,你一定很聰明。」
另一組會收到:「不錯喔,你一定很用心。」不同的評語;
接著,讓這兩組自由學生選擇下一輪的測驗,
並且充分告知兩組學生,有簡單的和難的測驗,
那些被誇用心的學生,高達九成選擇較難的那種;
被誇聰明的學生,則大多數選擇簡單的那種。
杜薇克教授指出:
「誇小孩聰明,等於是告訴他,人比人就是在比聰明。為了看起來聰明,就別去挑戰做錯
的風險。」
所以被誇聰明的孩子,
為了避免被人說變笨,不願意挑戰難的測驗。
這群五年級的小孩,
繼續面對第三輪的測驗,
這次孩子不能選擇題目,
並且直接給她們國一程度的測驗。
當然所有學生都考不好!
但是接受兩種不同誇獎的學生,
又反應出完全不同的回饋。
被誇用心的那些,
認為自己這次一定是不夠投入,
教授分享:「他們全神貫注,變換各種方式去解題。好幾位都不經題點,自己說:『這是
我最喜歡的一次測驗。』」
被誇聰明的孩子就不同了,
他們覺得沒考好代表自己一點也不聰明。
「光看他們答題的樣子,就可以看見他們苦在心裡。直冒汗、一臉淒慘相。」
杜薇克教授繼續進行第四輪的實驗,
讓題目變得跟第一次測驗一樣簡單。
被誇用心的學生,成績有了大躍進,
比第一輪進步30%左右。然而被誇聰明的學生,
則退步了20%左右!
杜薇克教授解釋:
「強調用功努力,
等於是賦予小孩一種他可以自己控制的變數。
他們會認為,
成功是操之在我。強調天賦,
則讓小孩覺得成功不是操之在我,
也會讓小孩在面對挫折時無所適從。」
多次的實驗發現小孩不管家庭貴賤貧富,
都一樣禁不起誇聰明之後的挫折。
男女皆然,但功課好的女生卻最受不了打擊,
挫折後的退步幅度最大。
連幼稚園小孩也是,誇他們聰明也會害了他。
這個跟我看到PISA結果差不多符合,
根據學生的回答,
在計算出「害怕失敗指數(index of fear of failure)」後,
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 台灣男女學生都是全世界最害怕失敗:女生高達0.8,男生高達0.54。
2. 第二名害怕失敗的是新加坡,女生有0.69,男生是0.31。日本、香港、澳門也是偏向
害怕失敗的國家。(都是效法美式教育的國家)
3. 美國、韓國、英國、加拿大的女學生普遍害怕失敗,但男生相對好很多。(美式誇獎
的始祖也是學生害怕失敗的國家)
4. 丹麥、瑞典、法國也有女生較害怕失敗的傾向,但比前一群國家好很多。(跟我最近
看到歐洲教育不強調過度誇獎孩子,有正向連結)
5. 荷蘭跟德國的男女生都很不怕失敗,荷蘭男學生是全世界最不怕失敗的男生。(我還
沒研究到荷蘭教育,看來這是我的下一波!)
當然大家一定很想問,
常受誇獎的孩子長大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呢?
應該也沒有不好到哪裡去吧?
還是真的會很可怕、變成總是選擇低成就的軟腳蝦呢?
杜薇克教授告訴我們,不會唷!
常受到誇獎的孩子會變得很計較輸贏,
更喜歡打敗別人,維持面子變成他們的頭號關心。
那麼,這樣追求贏的感覺的孩子,
到底會有什麼「問題」呢?
杜薇克教授一樣用兩組學生實驗,
學生要接受兩次測驗,測驗之間的空擋,
孩子可以選擇:
上一堂學習下一個測驗中所需要的解題新技巧,
或是選擇知道自己在第一次測驗中的成績排名。
只能二選一。
被誇獎聰明的學生,
都選擇想知道自己之前測驗中的排名,
而不是利用時間準備下一次測驗。
身為母親,我對跳跳糖的期待,
並不是他藉由打敗別人、成為社會上的佼佼者。
我希望他很自在,知道自己是誰,
知道自己可以靠著努力走到更好的位置,
不需要像他的媽媽,這麼需要被別人肯定,
他能夠自在的與人合作,
成為別人也喜歡合作的對象。
回過頭再仔細來研究一下PISA,
看PISA如何評測『是否害怕失敗』,
連結害怕失敗是不是真的與過度誇獎有相關性,
所以,我們來研究他們作為判斷基準、問學生的主要三題:
「當我失敗了,我會擔心其他人怎麼看我。」
「當我失敗了,我很怕我其實是個沒天分的人。」
「當我失敗了,我會質疑起自己的未來規劃。」
從我的角度來看,
我認為這跟杜薇克教授在被誇獎聰明的學生上,
看到差不多的樣子回應:
「當我失敗了,我會擔心其他人怎麼看我。」
-->為了避免失敗,
我先選擇比較簡單的測驗、不要輕易挑戰困難的;
因為我想一直獲得肯定
「當我失敗了,我很怕我其實是個沒天分的人。」
-->因為決定成功與否不是靠努力,
是天生的聰明決定的,如果我失敗,
只是證實我其實很平庸;
忽略努力的力量
「當我失敗了,我會質疑起自己的未來規劃。」
-->被誇獎聰明的學生,
都選擇想知道自己之前測驗中的排名,
而不是利用時間準備下一次測驗。
其實他們真的不曾經好好腳踏實地的規劃未來,
他們每天都花時間在確認自己的排名而已。
「過於害怕失敗」,
不會是我們希望孩子擁有的特質,
反過來說,我們希望孩子擁有的特質是
「面對挑戰的恆心與毅力」。
那麼、到底有沒有養成孩子
「面對挑戰的恆心與毅力」的方法呢?
感謝行為研究科學家,他們已經有了答案!
羅伯・克羅寧格博士是密蘇里州聖路易的華盛頓大學裡,
專門研究「恆心與毅力」神經迴路的專家,
他發現,當白老鼠跑迷宮抵達終點時,
故意不每次都給獎賞,有
時給、有時不給,大腦必學學會,
挫折期可以挺過去,
就可以出現經的起打擊、儘管享受成果的時間被一再拖延、擁有恆心與毅力的意志!
當我們老是誇獎孩子誇個不停,其實就是在訓練孩子的腦袋:「我需要持續得到獎賞」的
這個化學設定。
當【教養大震撼】的作者改變自己誇獎孩子的方式,
除了剛開始作者自己在其他父母大大誇獎自己孩子時,
會感到「同儕壓力」的不自在感以外,
作者著重於「強調努力和付出」的讚賞,
他發現,其實孩子根本好得很,
也沒有「戒讚美症候群」,
孩子反而更能省思因為今天得到的讚美恨實際,
明天他該怎麼運用不同的策略去面對挑戰。
最後,不論你的家庭需不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今晚、一家好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4.48.87.190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79246330.A.6B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