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搭配的藝術——沒有秘密的魔術〉
(2014舊文)
每次餐酒搭配都是新的考驗,因為情境與內容不可能完全相同。哲學家說:「不可能踏進相同的河水兩次。」大致就是這個道理。侍酒師能夠掌握菜餚、飲料、情境與用餐對象的口味喜好,掌握每個細節,創造美好的用餐經驗。我們平常在家裡用餐,雖然一人分飾多角——除了扮演用餐的客人之外,還要做菜、端盤、擺桌、洗碗——絕對不可能跟外出用餐一樣,但是如果能夠掌握一些關鍵,你也有機會在自家餐桌上創造奇妙的感官體驗,下次到餐廳,也能看懂餐酒搭配的魔術。沒錯,成功的餐酒搭配彷彿魔術,能夠創造意外驚喜。不過,我告訴你,餐酒搭配背後根本沒什麼秘密。
【好的品味,需要學習與鍛鍊】
品味充滿自由與想像,而且各有所好,無關對錯。但是,好品味有共通的標準,先試著學習、模仿,舉一反三,才有機會發展出自己獨特的好品味。就像盲目追求每季單品,不等於擁有好的時尚品味,但是如果掌握了時尚背後的發展法則與精神,學習、模仿,配合自己的條件,才有機會走出自己的品味道路。回到我們的題目:好的餐飲品味,就是瞭解飲食文化與風味互動的道理,講究食物品質與餐飲搭配。這無疑非常需要時間來學習與不斷嘗試。
品味不是人的本能,而必須透過學習獲得,從小就開始培養,或許非常重要。每個人都會吃喝,但是飲食並不因此成為流俗,就像寫字一樣,書法家並不因為大家都會寫字,而顯得書法多餘。研究餐飲到了某種高度,就變成一門學問與藝術。如果瞎吃瞎喝,認為「只要是我喜歡,就是好味道。我的味蕾才是最終的仲裁者」,那就不免太小看這門學問了。在餐飲的領域裡,獨立與自信的精神非常值得鼓勵,但是如果沒有經過培養、鍛鍊、學習、調整的品味,常常不算好的品味。如果憑著人類先天品味來當美食評審,勝出的大概只有甜食。
【餐飲搭配的不變法則】
當然,有些人隨意搭配,也能享受飲食之樂。這種舒適自在,可能只是出於粗茶淡飯亦能滿足的心境,這並不是我想討論的美感經驗。餐飲搭配經驗老道的大師,端出來的東西看似簡單,但是卻能清楚表達搭配的重點,若非一番工夫,怎能到達如此境地?其實,只要輕鬆掌握幾項原則,人人都能往這樣的境界前進,為餐桌創造一片好風景。
餐酒搭配有某種自由與彈性,一道菜不只適合搭配一種酒,而一款酒也不是非搭某一道特定的菜餚不可。然而,在這多樣面貌的背後,有一組基本法則必須遵循:達到同質呼應,或者追求異質對比。偏甜的菜餚,搭配微甜的酒,錯不了。帶有酸味的菜餚,搭配一款比它稍為更酸的葡萄酒,也錯不了。這都屬於同質呼應。至於異質對比,其實就是均衡的意思,偏鹹的食物,就來一個不鹹、有其他風味的飲料作為對比,降低鹹味的感受,譬如偏酸、偏甜、或者氣泡酒都行。辛辣的食物,搭配微甜的酒,也是這個道理。
餐飲搭配最重要的是考慮餐食與飲料之間的互動關係。決定一道餐點特性的元素,包括食材屬性、烹調手法、醬料種類、溫度與質地;決定一款飲料的元素,則有飲品類型、飲品產地、風味屬性、濃郁程度。從這些決定飲品特性的條件來看,酒是最多樣而且複雜的飲料,至於無酒精的軟性飲料,像是果汁、咖啡、茶、水,在餐飲搭配中也有一席之地,只不過體系相對簡單。一場完美搭配的盛宴,必須瞻前顧後,周遭的人事物都很重要,但是我們先討論餐食與飲料就好。
【菜餚搭配的關鍵】
-食材屬性-「白酒配白肉,紅酒配紅肉」,是個過度簡化的說法。海鮮食材確實不適合搭配紅酒,牛排搭配白蘇維濃也枉費了一瓶好酒。但是,也有海鮮、雞肉、火腿搭配紅酒的例子,譬如薄酒來,而以紅酒烹調入味的魚類料理,也可以搭配紅酒。至於牛肉,如果出現在沙拉冷盤、開胃小點裡,也沒道理搭配紅酒,來杯香檳如何?簡言之,食材屬性會影響搭配的飲料種類,但是它不是唯一的因素。所以,請忘記那句過時的名言吧!你這時可能會叫住我,緊張地問:「那紅酒搭乳酪呢?這可錯不了吧!」可惜的是,大多數的乳酪都適合配白葡萄酒,而不是紅葡萄酒。
-烹調手法-相同的食材,清蒸、油炸、香煎、爐烤、煙燻,能配一樣的飲料嗎?猜也知道。如果一款酸度充足、口感凜冽的夏布利,搭配奶油爐烤白肉魚的效果非常好,但是今天烤爐故障,廚師只能改用油煎,這時,就算這道菜的邊菜、醬料都不變,只有魚肉改成油煎,那麼,搭配的酒也必須換掉。因為魚肉一旦碰到鐵鍋,一切翻盤,必須改搭酸度較為溫和、酒感飽和馥郁的白葡萄酒,譬如維歐尼耶白酒。而如果屋漏偏逢連夜雨,連瓦斯都停了,不能開火,只能切成生魚片來吃,那好,生魚料理就改搭一瓶阿爾薩斯不甜的麗絲玲吧!
-醬料種類-沾了番茄醬的牛排,你還會想搭配紅葡萄酒嗎?「喔,不!」我的意思是,不能接受吃牛排沾番茄醬這種事發生在我家的餐桌上。不過,我剛剛想表達的是,沾醬的影響力可能超乎你想像。一盤三分熟的原味菲力牛排,搭配波爾多紅酒,譬如聖朱里安,恰到好處;如果同一塊菲力牛排切薄片,裹上白芝麻醬,那就換一款夏多內白酒,效果一定比較好;而菲力牛排上面多放了一塊鴨肝,還淋上甜蜜蜜的醬料,哎呀,趕快改開一瓶阿爾薩斯的灰皮諾吧!在所有的醬料中,黑名單最邪惡的第一名就是烤肉醬,好端端的各式食材,非要千篇一律刷上烤肉醬,那我也只能靠啤酒漱口。
-溫度效應-菜餚冷了固然不好吃,但是有時候,更惱人的是已經選好的酒,不適合搭配已經冷掉的這道菜。隨便舉個例子吧,如果你買了一塊好大的豪大炸雞排(先聲明這不是廣告),順手抓了一瓶黑啤酒,正吃得津津有味。但是因為雞排實在太大,以至於最後幾口冷掉的雞排碰到黑啤酒,在口中迸出油臭味(看吧!這真的不是廣告,我可沒有過分美化那個雞排)。這時,你不需要把吃剩的雞排扔掉,你只需要換一瓶小麥啤酒,因為小麥啤酒可以搭配冷掉的炸物。當然,如果你未滿十八歲不能喝酒,只能從頭到尾搭配可樂,那麼我恭喜你,美味的效果也絲毫不遜色。
-質地效應-如果有人急於展現自己對分子廚藝的熱情,把你最愛的牛小排打成泥,跟蔬菜泥混在一起,做成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的菜肉團⋯⋯抱歉!你可能必須放棄平常最愛的美國加州紅葡萄酒了,因為食物的質地已經改變。當然,食物質地的改變不總是以悲劇收場。分子廚藝也發明了把湯汁變成泡沫慕斯,這時,原本不需配酒的湯汁,搖身一變,變成了一盤菜餚裡的佐料,於是你又可以有一杯酒來搭配了。剛剛提到鴨肝,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食材。當鴨肝切開呈現粉紅色的熟度時,是最理想的狀態,可以搭配微甜的白葡萄酒,甚至乾脆就搭配甜白酒,鴨肝豐腴軟嫩的油潤口感,恰與奢華璀璨的黃金液體相映成趣。但是,鴨肝如果過熟,剖面灰蒼蒼,吃起來粉粉的,可就沒這種質地相互輝映的效果了。質地已經改變。
【飲料搭配的關鍵】
-飲品類型-講了那麼多酒,先來講講無酒精飲料。無酒精飲料被稱為軟飲,其中最無聊的應該是可樂與汽水,其次是果汁,在餐桌上最有學問的軟飲,可能反而是看來平凡無奇的水。餐桌上放一瓶礦泉水,尤其是有氣泡的,絕對錯不了。有人比較吃虧,天生不喜歡有氣泡的無味飲料,但是我很幸運,不乏有機會見識氣泡礦泉水在餐桌上的妙用。簡單來說,汽水、果汁、茶,多少都有搭餐禁忌,唯有水,尤其是氣泡礦泉水,在餐桌上百無禁忌。
-飲品產地-餐酒搭配有一個這樣的法則:「在地飲品搭配在地食物。」乍聽之下,你可能不以為然,難道吃新加坡雞肉飯,就一定要喝讓人舌頭發麻的酸柑汁?其實倒不至於!所謂在地法則,其實反映的是一個地方的人文環境條件,通過時間的沈澱,孕育出來的經典搭配或飲食傳統。如果換個時空,可能也難發展出這樣乍看之下不太尋常,但其實卻非常美味的搭配方式。著名的經典搭配,背後都有某種法則可供我們學習、模仿。愛爾蘭黑啤酒搭配生蠔的吃法,名聞遐邇,其發源不外乎就是因為有豐富的海產,以及酒廠使用烘烤大麥取代麥芽釀酒,藉此規避麥芽稅金的歷史遺跡。但是,嘗一嘗搭配的效果,你會驚訝這樣的搭配能夠保被留下來,自有它的道理。舉一反三,其實用愛爾蘭黑啤酒搭配蔥花鮪魚海苔壽司,啤酒的焙烤焦香一樣會帶出海產的鮮味,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風味屬性-相近的風味,彼此之間都有基本的協調感,搭配起來不會有大錯誤,這是餐飲搭配中最簡單而有效的策略。菜餚與飲料擁有彼此的風味特點,就能夠自然產生呼應,縱使不精彩,也不至於錯得離譜。蘑菇炒一炒之後,與馬鈴薯拌一拌,配什麼?法國、義大利,或者西班牙紅葡萄酒都好,這些都屬於果味含蓄、酸度充足的葡萄酒。但是如果搭配美國加州的梅洛、澳洲的希哈,可能就跟這道小菜格格不入,因為葡萄酒中的水果滋味太搶戲、酒感也比較豐沛,把蘑菇壓得死死的,而且又與菜餚的土味基調衝突。但是,如果把這道小菜加工一下,和鮮奶油、奶油、香料拌一拌,又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不但變得可以搭配加州紅酒、澳洲紅酒,甚至還可以搭配白葡萄酒,尤其是夏多內品種、灰皮諾,或者格烏茲塔明那。
-濃郁程度-菜餚風味愈重,就適合搭配愈濃郁的酒,道理在於彼此均衡。炸清雞腿,丟一些九層塔下去,這算是風味簡單的原味料理,或許來一瓶淺色拉格啤酒就夠了。如果不幸地,油溫不對,把雞肉炸得油滋滋的,吃起來又黏又膩,那還是需要啤酒清理一下味蕾。如果是雞胸肉滾上培根,裡面塞一些耐烤蔬菜,滋味稍多了些,那就升級到風味較多的琥珀色愛爾,啤酒散發些許麵包般的香氣,與培根相得益彰。倘若這道雞肉料理變成乳酪焗烤,乳酪絲裡有較多的高達或切達乳酪,那麼你會需要黑啤酒來呼應一下濃郁的乳酪風味。但是如果菜餚辣得你滿嘴通紅,同樣嗆辣的酒只會火上添油,無法發揮均衡的作用。理論上,辣不是一種味道,辣也不叫做口味濃郁,而是口感灼熱刺激。遇到灼熱刺激的食物,應該搭配常溫的、帶有甜味或酸味的飲料或水。
【餐飲搭配的多變樣貌】
餐酒搭配不是無限度發揮、沒規則道理的亂配都能成功,好的搭配都有機可循。模仿經典搭配,從中做些改變調整,不失為學習餐酒搭配的一個好方法。而且,這不也是學習廚藝的方式嗎?先照著食譜來做,再嘗試一些變化。
我來舉一個實例——番茄牛肉蔬菜燉湯,俗稱羅宋湯,理論上不用搭配飲料,因為湯品再搭飲品,湯湯水水,顯得多餘。不過,湯裡多加一點馬鈴薯,做成濃稠狀,搭配飲品則無妨。搭什麼飲品?牛肉風味濃郁,理論上牛肉與豬肉都可以搭配蘇格蘭、愛爾蘭啤酒。這些地方的啤酒帶有不少焦糖風味,能夠呼應牛肉的香氣。然而,如果改用一款麥芽風味跟蘇格蘭啤酒一樣濃郁,更多了酒花香氣的美國琥珀愛爾,會有另一番效果。牛腩肉的油脂豐富,番茄帶有鮮味,美國琥珀啤酒的糖香、烘焙風味與燉湯中的馬鈴薯屬於同質性呼應;酒花香氣、風味與苦韻則發揮了均衡牛肉油膩的功能。
餐酒搭配的理論,告訴我們湯品不需配酒,告訴我們燉蔬菜牛肉應該要配大西洋東岸的啤酒,然而,我們可以同樣地根據相同的餐酒搭配理論,把羅宋湯的配方比例調整一下,變成可以配酒。而且還循著經典搭配的足跡,把大西洋東岸的蘇格蘭啤酒,換成一款大西洋西岸的美國啤酒。
能夠拿捏餐酒搭配自由的尺度,變換出不同的搭配,是需要思考、演練、經驗累積的,其中蘊含許多道理。雖然這些餐酒搭配的道理都不是秘密,但是掌握這些遊戲規則之後,卻能像是學會魔術一樣,把餐桌變得更精彩。
安慕希乳酪產地 在 絲人空間(李絲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Cooking Studio活動文字記錄】2018.05.19《 33杯酒喝遍法國 》—葡萄酒大師馬克•派格教你喝出法國酒精華 誠品台中遠百店
本場活動摘要:
邀請你輕鬆入門葡萄酒的世界~
《 33杯酒喝遍法國 》—葡萄酒大師馬克•派格教你喝出法國酒精華
►活動時間│05/19(六) 3:00pm-4:30pm︱ 誠品書店台中大遠百店9F Cooking Studio
►活動地點│ 誠品書店台中大遠百店9F Cooking Studio
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三段251號( 遠東百貨 Top City台中大遠百 南棟9F)
►直播位置│ 誠品中臺灣
►品飲酒款:
🍷La Mystèriale Châteauneuf-Du-Pape 2015
艾斯莊園 奧秘系列 教皇新堡紅葡萄酒
🍷Marquis de la Mystèriale Champagne
艾斯莊園 綺幻 香檳
主講/馬克• 派格( Mark Pygott MW)(葡萄酒大師 Master of Wine)
翻譯/莊才勳( Aaron Chuang )( 台灣葡萄酒論壇總編 (www.taiwine.tw))
葡萄酒的世界並不艱澀難懂,就讓葡萄酒界高榮耀Master of Wine葡萄酒大師馬克,以簡單的方式為愛好者提供簡明的捷徑,透過圖解式漫畫,親切且淺顯易懂,33杯酒走入33個產地、認識33座酒莊,就能學會品飲原則及訣竅,以這本活潑有趣的漫畫形式,濃縮大師級葡萄酒知識精華,全方位理解葡萄酒的學問。
這本書沒有大量的科學解釋或錯綜複雜的農耕技巧,卻能指出釀酒人與葡萄植栽者所做的決定是如何影響了杯中酒。
因此,書中列出了簡短扼要的「技術篇」,以檢視葡萄管理與引枝、有機與/ 或自然動力農耕,和釀酒人如何使用橡木桶的方式。
好奇葡萄酒大師心所嚮往的夢幻酒款有哪些嗎?活動現場也請跟著他一起舉杯並學會寫品飲筆記,開始你的葡萄酒輕旅行吧!
贊助: TWE台灣富邑葡萄酒集團、詩人酒窖 Le cellier des poètes
主辦單位:Mark Pygott MW • Ingrid Wine & Food 英格麗‧酒‧食‧旅• 積木文化
出版社:積木文化 積木生活實驗室
李絲絲
Huang Abbyming
Ingrid Lin
絲人空間(李絲絲)
★ 相簿縮網址 https://goo.gl/tZqYih
向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學習,以33杯酒認識法國葡萄酒
跟著漫畫主角Sniff走遍法國最具代表性的產區,品嘗最能展現法國酒多樣性的33杯酒款,在這33杯酒中走入33個產地認識33座酒莊,更棒的是獲得葡萄酒大師分享的33則品飲筆記,輕鬆喝出經典風格,掌握選酒門道!
【重點特色】
◆葡萄酒界高榮耀Master of Wine葡萄酒大師馬克.派格的第一本著作。
◆以產區分類,從足以代表法國葡萄酒多樣性的33杯酒款,全方位理解葡萄酒的學問。
◆活潑有趣的漫畫形式,濃縮大師級萄萄酒知識。
◆捨棄艱澀難懂的術語或技巧,透過圖解式漫畫,為想了解葡萄酒的讀者提供簡明的捷徑。
◆透過解析大師品飲筆記,從中學習品飲原則及訣竅。
◆超過250支各產區推薦酒款清單,隨身一冊易讀又好用
對於想要了解葡萄酒世界,或是進一步要了解法國葡萄酒的讀者,這本簡明易讀的書是非常親切的敲門磚。
全書依照產區,分列出33 杯具有代表性的的法國葡萄酒款。
首先是產區地圖,讓讀者一目了然該產區的地理位置,而產區地圖上的編號,就是所介紹酒款的酒莊所在地。接著,由漫畫主角Sniff為該產區的地理位置及特色作概略的介紹後,便進入單支酒款的深入講解。在酒莊簡介之後,有葡萄酒大師對所介紹酒款的〈品飲筆記〉,並且在隨後的〈深入品飲筆記〉單元中,詳細解釋〈品飲筆記〉中各種描述背後的緣由;譬如,〈品飲筆記〉中該酒款有著巧克力的香氣及單寧與酸度,前者是因為曾經在全新的法國橡木桶中培養所致,後者則是來自使用的葡萄品種。
在每一個產區的最後,另外列出了一份推薦酒款清單,都是最能代表該產區的業者產品,希望能夠透過這些酒款,展現出法國葡萄酒可口、美味且多元的樣貌。
這本書沒有大量的科學解釋或錯綜複雜的農耕技巧,卻能指出釀酒人與葡萄植栽者所做的決定是如何影響了杯中酒。因此,書中列出了簡短扼要的「技術篇」,以檢視葡萄管理與引枝、有機與/或自然動力農耕,和釀酒人如何使用橡木桶的方式。
最後,本書還附上了可以記錄品飲筆記的欄位,並說明在撰寫品飲筆記時,可能應納入考慮的品飲元素。
影片連結 https://goo.gl/kTRCwB
★★★★★★★★★★★★★
如果你準備開始閱讀這篇記錄,那就不容錯過這精心製作的彩蛋!
《33杯酒喝遍法國》
葡萄酒大師教你喝出產區、風土、釀酒風格,全面掌握法國酒精華。
【https://goo.gl/RqLj7D】
今天是由積木文化出版《33杯酒喝遍法國》馬克大師蒞臨臺中誠品書店首場發表會。今天品飲2支酒,1支是香檳、1支是15年的教皇新堡紅酒。
活動全程將會在臉書「誠品中臺灣」做直播,幫我們按讚按分享,讓不能前來的讀者可以在線上跟我們一起同步收看。
為了尊重作者、講者,請大家中途不要離席,謝謝配合。
【未成年請勿飲酒,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我是誠品書店的企劃,我的名字是李絲絲,負責策劃誠品書店3家Cooking Studio廚藝教室的活動,北部有2家書店廚房,分別是信義旗艦店、板橋新板店,但是中南區唯一一家就是各位目前所在地-臺中大遠百店。
我們開幕已經快要2年了,今天非常的難得,是第一次辦葡萄酒的品飲會,而且第一次辦就請到了世界級的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
大家知道葡萄酒大師是不能隨便亂叫,今天邀請到的是一位真正的大師,
本場活動時間是1個半小時,因為馬克老師在晚上還有新竹的行程,所以會在4點半準時結束。
各位所參加的葡葡酒活動是誠品書店首場免費講座,其他場次都要付費的,第二場不是在臺灣,是誠品香港銅鑼灣店,歡迎告知您在香港的親友5月底的時候到場參加。
【作者介紹】
葡萄酒大師馬克‧派格(Mark Pygott MW)
自2002年起投身葡萄酒業,最初於英國酒莊任職,爾後搬到南法隆格多克產區,繼續鍛鍊釀酒技藝。2004年回到英國成立葡萄酒進口與經銷公司,專精較不「經典」的世界葡萄酒產區,如隆格多克、羅亞爾河、坎帕尼亞以及加利西亞等。
2012年將公司資產出售後搬到台北,並於期間成為定居台灣的第一位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簡稱MW)。馬克如今在英國和東亞地區來回奔走,涉足多項專業計畫,包括評酒、擔任酒展評審、葡萄酒教學、寫作,並為各個產區、產國和釀酒企業舉辦各式講座與工作坊。
【繪者介紹】
麥可.歐尼爾Michael O’Neill
原為平面設計師,之後轉成為老師,定居英國,教授藝術與設計科技(Art and Design Technology)。他目前定居印度浦那(Pune),雖然持續投身教育,同時也擔任藝術組織和藝展顧問,協助設計展場,並擁有多家企業客戶。
麥可與葡萄酒的淵源,和一般葡萄酒消費者相去不遠,不曾接受過任何專業葡萄酒訓練或教育背景,只知道自己喜歡的酒款風味為何。正是這點讓他的作品尤其親切且淺顯易懂。
絲絲:
由積木文化出版《33杯酒喝遍法國》。
只有33杯酒就能喝遍法國嗎?當然不是,窮盡一生喝遍幾百支、幾千支葡萄酒,都不足以說自己了解葡萄酒。
今天請到的葡萄酒大師是非常難得的!
大家知道要取得葡萄酒大師的資格有多困難嗎?除了有入門門檻之外,中間還需要經過層層關卡,還不見得可以考得上,最少最少要花上3年的時間,才可以取得葡萄酒大師的資格。
馬克大師利用不到4年的時間就取得資格,從2012年開始,往葡萄酒大師之路邁進,2016年取得葡萄酒大師資格,同時定居臺灣。也是唯一在葡萄酒大師資歷上的居住地寫上臺灣,目前還沒有一位葡萄酒專家是本土的。
葡萄酒歷史約60多年,到目前為止全世界的葡萄酒大師不到400位,所以今天非常難得邀請到馬克.派格大師。同時現場有一位即時口譯,是我們臺灣葡萄酒論壇總編莊才勳老師,看到他非常開心,在介紹2位作者與才勳老師之前,還有一位靈魂人物,先請她來引言,歡迎Ingrid老師!
Ingrid老師:
其實我沒有預期今天要上台,今天非常非常開心,也因為我跟馬克老師是很好的朋友,有這樣的機會來誠品這個地方。
自從馬克成為葡萄酒大師之後,行程非常忙碌,幾乎沒有辦法長時間的留在臺灣,所以為了新書的活動,花了整整4天時間安排,高雄、臺中、新竹、臺南、臺北等地,各式各樣馬不停蹄的活動,也期待接下來馬克老師、才勳老師為大家介紹並了解《33杯酒喝遍法國》這本書,讓大家走遍臺灣、喝遍法國!
以下,才勳老師即時口譯馬克老師的談話。
才勳老師:
馬克老師非常感謝大家今天的到來。
因為馬克老師在臺灣的這段期間,一直有持續在各個城市教授葡萄酒的課程,之前的幾場活動都是以曾接受指導的學生為主,今天很高興可以在課程之外,見到許多葡萄酒的愛好者,對馬克老師來說是一種鼓勵。
剛剛絲絲有提及到馬克老師在葡萄酒的資歷與地位,非常崇高。
和插畫家麥克老師在設計的想法上,想要在這本書呈現的訊息,相對來說希望以一種平易近人的方式,讓各位去了解葡萄酒高深的資訊。
同時這也是馬克老師的第一本著作,以平易近人的寫作方式帶大家入門,也想看看大家對於看完這本書之後的反應,當然也希望這本書是大家會喜歡的類型。
馬克老師是第一次在臺中和大家見面,而且以盛裝的方式(穿著西裝),但不希望大家把盛裝出席活動和這本書做連結,其實,這本書想呈現的是一種輕鬆、也讓大家感到容易親近的內容。
一開始想要先謝謝製作這本書的幾位貴人。
但是要特別謝謝誠品書店、謝謝絲絲擔任活動引言,感謝積木文化,有這個機會可以出版,其實這本書的大功勞是譯者Emily(潘芸芝)。
Emily和馬克老師合作期間,因為馬克老師一直有著很多想法,都是由Emily和出版社溝通,而且在出版過程,Emily誕生了一對寶寶。
大家都熟知剛生產結束的媽媽,很難做許多事情。但Emily也因為馬克老師的關係,在非常忙碌的時期,與積木文化的合作盡可能來完成。
Emily之前是調酒雜誌的總編,在調酒界也非常資深,同時也是當時馬克老師在臺灣教學的第一期學生。也因為有這樣的因緣,馬克老師才放心的將文稿交給了Emily。
也因為Emily和積木文化的Ingrid接觸、討論了關於這本書,彼此之間的想法,在看過初稿之後詢問,這樣的呈現方式是否符合現代人的需求,所以一開始在想著會議結束的時候,能夠出版一本書已是非常高興的;結果,在會議期間Ingrid提及是不是能發行一系列的套書,一次寫6本。
當下的馬克老師非常訝異,因為第一本書的內容才進行幾個篇幅,還未完成,就有後續這麼多本計畫的作品,但也覺得很高興。似乎在這種新的評鑑方式保留書(音譯)是可以有這樣子的需求,所以,一開始先以簽約2本書,第1本書的產區在法國,也開始著手進行第2本書的準備。
當然,馬克老師要感謝臺灣,原因是因為,他回想到,當初若沒有來到臺灣,也不一定會拿到葡萄酒大師學位認證,也不可能出版這一本書。
這段時間以來,大家的支持以及講座上學生的鼓勵,在這幾年葡萄酒的生涯上,有很大的改變。這都是因為馬克老師在臺灣的關係,擁有臺灣人的熱情與支持,都是馬克老師從未想過的人生。
大家可能很難想像,因為馬克老師和麥可老師的母語是英語,他們所出版的書籍語言居然先以繁體中文版本出版,而非英文版本,這樣的出版方式也是對於臺灣的尊重與對這本書感恩的起源。雖然看不懂,也不了解中文,但這是能夠表現對臺灣的一種感謝的方式。
馬克老師跟麥可老師認識的機緣也是很特別的,
馬克老師寫部落格之初,看到內容不是文字就是酒的照片,很枯燥無味,燃起想法:不如尋找一位插畫家幫忙吧,中間也找了很多人協助。
當時,馬克老師的住所與麥可老師住所僅200公尺的距離,一開始是不認識的,因為彼此的妻子都在同一個地方工作,雖然知道對方的存在,卻沒有進一步的認識。也因為偶然知道了麥可老師的專長後,開始了合作的緣份,這樣的緣份也更促成了這本書的誕生。
感謝現場讀者-樂沐餐廳侍酒師何信緯Thomas Ho,以高超的技術幫大家開酒,所以剛剛都沒有聽見開酒的聲音。
回到剛剛說的話題,因為妻子的引薦,因而合作,到目前有3年半的時間。
提到跟麥可老師的機緣,因為老師現居印度,當時安排臺灣發表會行程,也不確定麥可老師會不會出席,感謝麥可老師今天的蒞臨。
在麥可很多的優點當中,有一個可以一起合作並且相當愉快的原因是因為,麥可不懂葡萄酒。
該怎麼說呢?很特別的地方是,應該說麥可不了解葡萄酒,但是會畫畫;馬克懂葡萄酒,但是不會畫畫,所以他們在溝通過程中,馬克老師需要先把文案給麥可老師看,麥可老師以一般讀者不懂葡萄酒的心態來解釋、來繪畫。在某個程度上來說,文字因為透過圖畫,可以讓一般大眾更為了解。
若是麥可老師自己撰寫的話,多數是以個人想法為主,因為不懂葡萄酒,只能以遵照馬克老師的文字來畫畫,因此在製作這本書的時候,也把另一個層面,也是普羅大眾對葡萄酒的看法與拿掉很繁雜的知識術語,更為親近和了解。
馬克老師最喜歡喝葡萄酒,認為第2好喝的飲料是茶。
覺得目前很多的書籍,在描述葡萄酒的時候,都是以葡萄酒專家的觀點來解釋,身處在葡萄酒界或是有深入研究的愛好者,都以特定的話術來敘述葡萄酒,但是往往沒有辦法帶給大家共鳴,因為話術都是偏向於專業上的領域。
希望說,應該是從喝葡萄酒的人的感受開始,感受真正的味道,透過這本書可以讓各位多了解所喝的葡萄酒的一個純粹的感覺,從描述上可以貼近、可以是大家熟悉的言語,而非課程中的專有名詞去感受。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是跟其他出版的書籍內容是不太一樣的,而且相對來說是有溫度的一種。
由於坊間出版的相關書籍多數是有厚度的,也偏向於工具書,因此,才會希望以小本書的形式來呈現,設計一本可以隨身攜帶,便於隨時參閱的書籍。
很多時候,當我們在喝葡葡酒時,往往都不太信任自己喝的味道的感覺,可能因為有專家或其他各方面,或許在當下品飲並無太大的感受,但是會因為專業或達人而質疑了自己的味蕾。
其實,很多時候,個人的喜好是最重要的。
因為,每一支酒跟每一個人的互動是不太一樣的,與其在很多時候參考別人的描述之餘,也要相信自己的口感與喜好。
希望大家在讀完這本書之後,讓大家產生更多的興趣去試飲各種不同的葡萄酒,而不是告訴大家書中的酒是一定要去喝的。
大家手上拿到的香檳請做一個舉杯的動作Cheers:快樂工作人
絲絲:今天品飲的酒款分別是:
Marquis de la Mystèriale Champagne
艾斯莊園 綺幻 香檳
✤ 產區:香檳(Champagen)
✤ 品種:59%夏多內&41%黑皮諾
✤ 釀造:使用傳統香檳釀造法,窖中陳年
✤ 風味:傑出複雜的香氣,展現烘烤麪包,成熟乾果、杏仁及牛軋糖的風味。口感豐富濃郁,洋溢檸檬、梨子和奶油麵包的香氣,泡沫持久且細緻
✤ 搭配:適合當開胃酒享用,搭配松露蛋捲、炒蛋、堅果及龍蝦。乳酪則建議搭配康堤乳酪及布里乳酪
La Mystèriale Châteauneuf-Du-Pape 2015
艾斯莊園 奧秘系列 教皇新堡紅葡萄酒
✤ 產區:Châteauneuf-Du-Pape
✤ 品種:80% 格那希、10%慕維德爾、6% 希哈、4% 仙梭&古諾瓦姿
✤ 釀造:採80% 的果串去梗,20%整串發酵的低溫發酵,以留存果香。長達五周以上的浸皮後,於80%不銹鋼桶與20%法國橡木桶中熟成
✤ 風味:以黑色漿果和香料為主,茴香和南美辣椒的點綴體現出充分的光照和溫暖氣候,入口豐滿並且有結構感,紫羅蘭和黑莓香氣縈繞在口腔
搭配:野兔、牛間排、蘑菇燉鴿
麥可老師:
在過去的人生裡面,比較少接觸葡萄酒,在60、70年代時期,英國人品飲葡萄酒的頻率是很常見的。而我在最近的18個月中,跟著馬克老師一起規劃這本書的時候,發現到很多葡萄酒的資訊,稍微有一些了解、有一些清楚了。剛好在這幾天有機會參訪臺灣的葡葡園,才知道葡萄原來是這樣子的栽種方式等等。
從這幾個月當中,一個對葡萄酒界是門外漢的我,也慢慢的了解葡萄酒,這是蠻意外的一點。而真正的貢獻是對這本書的插畫,也希望是跟各位產生比較有密切的部分。
才勳老師:
馬克老師提到為什麼書裡面寫33杯?
在法國,即使喝上上千款法國酒,也不見得完全了解法國,為什麼在33杯裡可以呈現出法國酒?因為33杯代表的是33種不同的風格,風格可能來自於土壤、年份、葡萄品種等等,這33種的味道或者是風格,往往在風土條件有一些連結。
並不是說你喝足這33杯就懂法國酒,或者死前必須喝足這33杯酒。
所以在這33款酒裡面,要告訴各位的是,某一種味道,或是某種風土條件。同時,也會在這個主題的後面,介紹其他有相同類型的酒款,這只是一個參考的部分。
從喝酒的角度,希望從酒的味道讓各位開始品飲,讓各位去感受酒的味道,再跟各位說關於酒的味道的淵源,而不是先告訴各位關於酒的歷史淵源、繁瑣的資訊。
因為很多人在學習葡萄酒的時候會筆記,來自於有個系統會評比怎麼品飲葡萄酒,當然這個部分是葡萄酒的從業人員會需求的。而一般人在品飲葡萄酒的時候,有一個品飲筆記,是附在這本書裡的隨身冊子,希望以一種回憶錄的方式來筆記。
在品飲的當下,去保留對於這個葡萄酒的印象,這個印象在日後有機會可以再品飲到,或者是需要參考這個印象時,是有連結、是有跡可尋的。
設計這個隨身小冊子,是希望大家在品飲葡萄酒之後,可以留下互動後,很個人的感受,而不是一種互通的評比。
如果已經購買這本書,請翻閱第202頁,裡面提到:
這個品酒筆記裡面,在品質部分要特別去認識、去鑑定,聽起來是很複雜的一個技術,要評論一支酒的好壞,其實是BLIC,代表酒的4個面向。
B,酒的均衡感;
L,口中的餘韻;
I,濃郁的醇度;
C,複雜度;
從一款酒的均衡感、尾韻、醇度、複雜度,就可以鑑定出這款酒的品質,但是,鑑定這款酒的品質之餘,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個人喜好。
它或許是一款很好的酒,但你個人喜好可能比較不喜歡,這可能是高品質的酒,但不會是你喜歡的酒,因為它跟你不合。
在一般葡萄酒的描述裡,可以從這4個面向去分析,最終還是要以個人的口感與喜好來做結論,因此在很複雜的葡萄酒中,這是一個比較簡單區分的部分。
其實在短短的一個小時裡,很難完全道盡很多時候的品飲方式,透過在這本書裡產生一些誘因,去了解、去感受,多去品嘗不同類型的酒款,多更多的氣味、風格。
最後,感謝誠品、感謝絲絲,感謝大家今天的參與!
絲絲:
今天非常榮幸與難得,
除了有全世界不到400位的葡萄酒大師,也是本書作者馬克大師在場解說;
剛剛在座品飲的香檳是由台中樂沐法式餐廳第一侍酒師何信緯老師開的酒,謝謝他幫大家服務,平常要喝到他開的酒是很不容易的;
臺灣酒研學院Tom Curry,特地從台北南下台中,歡迎Tom!
Tom:
大家好,看到現場有很多我見過的人。
我很早認識馬克老師,他剛到臺灣來的時候,擁有許多認證資格,還願意做到這樣的程度來教學,而且看到這本書出來的時候非常感動,謝謝馬克、謝謝麥可!
Q:可以請馬克大師為大家解說,如何品飲甚至領略現場的2支酒嗎?
A:第一款香檳在書裡就有提到,背景資料與口味介紹,也因為有酵母桶的浸泡與工法等等,以致於入口後會帶有清爽不一的口感,也請大家可以直接翻閱書中「無年份香檳」的章節,內容可以說是蠻接近的。
何信緯老師:
很高興馬克老師來到臺中,由於我是餐廳侍酒師,在葡萄酒方面一直在做的事情是,讓葡萄酒跟對的人有火花。
我個人覺得,馬克老師在葡萄酒界是神人等級,很難得會出現在臺灣,而且更難得的是,他很容易可以寫出坊間厚厚一本書,但是卻反璞歸真的去書寫喝酒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喝下去的感動。
謝謝馬克老師,相信這本書可以讓你更親近葡萄酒。
絲絲:
謝謝大家今天的參與!
#TWE台灣富邑葡萄酒集團
#詩人酒窖Lecellierdespoètes
#MarkPygottMW
#MichaelONeill
#IngridWineFood英格麗酒食旅
#積木文化
#絲人空間
#COOKINGSTUDIO
#誠品台中大遠百店
資訊提供:李絲絲
攝影紀錄:蔡依珊
文字記錄:蔡依珊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安慕希乳酪產地 在 安慕希希臘式乳酪飲品- $9/支】... - 惠康超級市場Wellcome ... 的必吃
安慕希 希臘式乳酪飲品,用純正牛乳發酵,打造出濃郁好品質和口感,鑄造絲滑口感,除咗營養價值豐富外,仲可以促進腸道健康,絕對係守護你健康既首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