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後疫情時代」,台灣也該有「後防疫戰略」的再思考💡
新冠疫情延燒至今一年多,影響世界貿易與正常生活甚鉅,近期許多國家(如新加坡、丹麥、日本、南韓、馬來西亞)由於疫苗二劑高覆蓋率與其他配套措施,逐步推動「與病毒共存」防疫策略,試圖在多變的後疫情時代為重返正常生活找尋新的出路。
9月22日,我在立法院質詢蘇貞昌院長時曾提問,以目前台灣的國家級防疫戰略,對於「病毒零容忍」和「與病毒共存」方式的看法為何?
當時蘇貞昌院長回答,「零容忍是目標,但是以變種之快、全世界疫情嚴峻程度,未來在控制情形下,#可能與病毒共存,這跟疫苗效性、覆蓋率等發展都有關。」不過,兩劑覆蓋率達八成、啟動放寬措施的新加坡,近兩日都出現單日暴增千例以上感染的情況,讓我們有更多反思、完善防疫策略的空間。
不料,當新聞報導新加坡的情況時,有網友找出當時我質詢蘇院長的談話,斷章取義地批評我曾提問「與病毒共存」策略,開嗆要我「可以閉嘴了嗎?」
我想,大家都是為了防疫、為了保護台灣,我不會特別與這位網友計較,但更不會就此閉口不言。相反地,我想利用這個機會特別回應與說明質詢內容:
1⃣️「與病毒共存」絕對不是要撤守、放病毒進來,而是在提升疫苗第二劑覆蓋率到達七、八成之後,思考是否有適度放寬解封的空間。我們在問的,是政府防疫策略和政策時程的決策,這是位居行政院和指揮中心高位,必須為國人負責任擬定之戰略。
在放寬之前,疫苗二劑覆蓋率目標何時達成,當然是必要前提。
請相關言論切勿誤導大眾 ⚠️ 我完全不贊成在還未提高疫苗覆蓋率前,就採行與病毒共存策略,在國人手無寸鐵情況下放病毒進來。
2⃣️ 當新加坡第二劑覆蓋率超過八成,我們台灣目前不到一成 (9/27,9.43%)。身為立法院民意代表一員,我們難道不應該監督台灣疫苗二劑覆蓋率何時可以達標?未來適度放寬經濟活動之標準又該如何設定?
當其他國家的政府,能勇於對國人提出相關時程的承諾,我們的行政院或指揮中心又為何不能明確回答這關乎防疫核心戰略的問題?
3⃣️ 疫苗打第二劑的重點除了增加保護力,更在於可以降低重症死亡率。參考國外研究案例:打二劑降到0.9%,一劑降到5.1%、0劑約是6.7%。
其他國家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的前提,是要先提升第二劑覆蓋率,再適度解封開放以挽救經濟、恢復正常生活。在疫苗協助重症死亡率下降的情況下,也才能夠確保醫療資源的運用不致崩潰。
這些戰略都是環環相扣的。
4⃣️《紐約時報》的COVID專題報導也在九月中更新指出,#世界可能需要學習與病毒共存:「專家認為,新冠疫情變化太快,新的變異株更具傳染性、太容易傳播,而疫苗接種進展太慢,導致群體免疫很難儘速實現。
這意味著,如果新冠病毒繼續在世界大部分地區肆虐,它很可能會成為地方性流行病,這是一種 #永遠存在的威脅。」
台灣對此的準備與思考在哪裡?
5⃣️ 我們更應該反向思考,當新加坡二劑覆蓋率突破八成,適度解封後都還日確診破千甚至破兩千,如果依照9/22陳部長當時所說一劑達六成覆蓋率即考慮開放,會不會後續問題更大?(今日陳部長已改口:覆蓋率「再高一點」才降級。但,再高一點,是多高?)
疫情措施開放的尺度與時間點,防疫與民生、經貿的平衡,不正是需要反覆深入探討,才能接近最好的答案嗎?我在質詢台上所準備的問題,是基於科學研究和國外經驗案例,反思及請教蘇院長我們的國家級防疫戰略,很可惜,當時我並未得到行政院對於目標和期程設定上明確的回答。
陳時中部長今日受訪時說,希望 #政治不要凌駕於專業,我非常認同。也希望部分網友或媒體勿因政治立場不同,而斷章取義了我的質詢內容。
一起認真防疫,一起守護家園,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都有可以做到的事。
#面臨後疫情時代的台灣
#準備更好更縝密的後疫情戰略 💪🏻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內新冠本土疫情趨緩,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放寬部分防疫措施,包括大眾交通運輸及KTV等娛樂場所。不過有專家擔心,KTV包廂內空間隱密,如何確保民眾全程戴口罩唱歌,也是一大考驗,並強調,新冠病毒不可能清零,只能與病毒共存,即使鬆綁措施,也得要繼續戴口罩、勤洗手,降低感染風險。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
學習與病毒共存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苗覆蓋率高的國家,已經開始逐步解封、學習與病毒共存、開始恢復正常生活,畢竟不可能永久封國封城呀.....
打完兩劑疫苗之後,是不是可以找個相對安全的國家去旅遊呢?可是目前看起來,好像還是台灣最安全(苦笑)。
如果真的哪天可以出國了,大家最想去哪呢?我好想念羊角村啊.....上次去荷蘭很隨性,還訂錯房、還因為太累睡了一天才活過來。一切移動得很緩慢,一天只慵懶地去一個城市(荷蘭很小很小),羊角村卻讓我待了兩天兩夜,美到不想走!如果可以出國,我好想去荷蘭看鬱金香....不過那是明年春天的事情了啦!
學習與病毒共存 在 健康2.0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防疫成本高!冠狀病毒之父曝台灣防疫下一步...
未來要學習與病毒共存生活?
https://reurl.cc/n5oQjn
📱加LINE當好友 👉 https://maac.io/1v30p
🎁健康2.0官方APP 👉 https://bit.ly/3yHjePw
學習與病毒共存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國內新冠本土疫情趨緩,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放寬部分防疫措施,包括大眾交通運輸及KTV等娛樂場所。不過有專家擔心,KTV包廂內空間隱密,如何確保民眾全程戴口罩唱歌,也是一大考驗,並強調,新冠病毒不可能清零,只能與病毒共存,即使鬆綁措施,也得要繼續戴口罩、勤洗手,降低感染風險。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72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學習與病毒共存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場百年大疫不止讓各國防禦體系面臨挑戰,也考驗大家習以為常的城市治理思維。從及時抵擋2020年初國際疫情流行開始,到快速壓制今年5月份的本土社區疫情,賴清德副總統認為臺灣能夠做好防疫,正是因為有2,300萬臺灣人民所組成的防疫國家隊,共同發揮利他精神,而從單一的健康問題,擴大整合至各種市政面向的管理和公共服務,並強化因應氣候變遷等複合式災害的系統性風險等,才能朝向韌性及永續的未來發展前行。
如何在兼顧防疫安全下把危機變轉機?天下雜誌共同執行長兼內容長吳琬瑜也指出在城市治理、交通娛樂、商務活動到醫療系統都要有全新想像,我們可以從三個面向,找尋關鍵解答。
新常態.新未來
看各界領袖如何驅動城市改變的力量
★2021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1-9/16 12:30準時在線首播
https://futurecity.cw.com.tw/special/taiwancity-covid19
#2021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疫情之下看見城市的韌性與改變
#天下雜誌
#未來城市
#數位轉型
#智慧醫療
#韌性永續
#賴清德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學習與病毒共存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