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性停課應給予有薪防疫照顧假!
難道身為育兒父母,就該自己在家吃土?
三級警戒期間,我就一再提出質疑,要求教育部針對幼兒園停課的退費基準作出回應,以及要求衛福部規劃有薪防疫照顧假,但兩部會卻置之不理,至今未見積極作為。
國內疫情再度延燒,才開學不過十幾天,雙北的幼兒園、國小及國中都紛紛傳出學生或教職員工確診。一有確診,就會啟動篩檢及預防性停課的措施。
對於這樣的情況,我今日參加 全教總 舉辦的記者會,再次對兩部會提出四大疑問:
🔎1️⃣ 孩子突然暫停上學,家長究竟能不能請防疫照顧假?
教育部公布的防疫指引中並未明定「預防性停課」,雖然有地方政府教育局處明確回覆「預防性停課一律適用防疫照顧假」,但若中央沒有統一規範,恐會有各地方政府不同調、或有個別企業不願准假的情形。
🔎2️⃣ 即便家長成功請了防疫照顧假,但衛福部是否規劃給予防疫照顧假津貼或補助?
因目前仍只有居家隔離者或陪同幼兒隔離者有一日一千元津貼補助,預防性停課的陪同者只能請防疫照顧假,沒薪資,又沒津貼,經濟壓力還是只能由家長自己承擔。
🔎3️⃣ 若停課的是幼兒園,幼兒園學費損失又該如何拆分,難道還是繼續由家長承擔全額損失嗎?
🔎4️⃣ 接下來因應學生施打疫苗,不少家長一樣會有請防疫照顧假的需求,這部分是否同樣沒規劃補助?
防疫成本全壓在家長肩上,造成家長極大壓力,卻遲遲沒看到相關部會提出解決辦法。
對此,我將繼續爭取,政府應該提供有薪的防疫照顧假,或提供相關補助,配合停課學童的家長可按天數給予相應補助,這部分預算應盡速在紓困預算中核實編列。
疫情短期內無法徹底根絕,在疫苗覆蓋率尚未達到標準前,不管是落實校園防疫措施,或是因應確診的相關配套,都還需要教育部及衛福部更積極的作為。
學生居家隔離天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心血管疾病患者疫情期間之照護應變策略建議》
📣心血管病患須知:
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具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病患在感染 COVID-19 後的嚴重程度較高,甚至是死亡,已廣為證實。
SARS-CoV-2 不僅會導致病毒性肺炎,對心血管系統也有重大影響。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患者和具有心血管危險因子的族群,如:男性、老年、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的病患,已被證實在感染 COVID-19 後發生併發症和死亡的機率會增加。此外,罹患COVID-19的人有相當大的比例可能會發生心臟損傷,而這也預示著院內死亡的風險增加。新冠肺炎造成心臟損傷的情況,除了血栓併發症,如:急性冠心症和靜脈栓塞,心肌炎亦是造成之後心衰竭的重要因素。此外,研究指出廣泛的心律不整會使 COVID-19 的病程複雜化,包括針對 COVID-19 和相關疾病的治療藥物其潛在的促成心律不整作用。由於醫療資源的重新分配,像是再灌注(reperfusion therapy)等的緊急治療可能會受到當地疫情嚴重程度所限制。此外,患者害怕在疫情期間就醫造成心血管緊急狀況的延遲出現逐漸受到關注。
基於上述理由,歐洲心臟病學會 (ESC) 召集了一群具有 COVID-19 照護經驗的專家和相關從業人員為疫情期間心血管照護等各方面提供相關指導文件。
📣心血管病患照護:
眾所周知,感染 COVID-19 的心血管病患於院內預後不佳的風險更高,這也是為什麼必須有效保護他們避免與COVID-19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接觸的原因。根據研究建議,因急性心臟病而入院且排除病毒感染的患者,在檢查及住院的過程中應徹底避免與COVID-19病患接觸。門診慢性心臟病患者應盡可能留在家中,而心臟病患者的住院天數應控制在可接受的最短時間內,並強烈建議限制訪客進出。
在疫情期間應避免非緊急處置,以維持醫療量能並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現況下,為有效降低 COVID-19 傳播的風險,使用遠程醫療有其必要性,特別是針對免疫力較低的族群,如:老年患者。另外,遠程醫療提供各方專家進行共同會診的機會,從而使患者待在家中即可獲得完善的處置。遠程復健(或稱居家復健)亦是出院患者的復健選擇之一。隨著對心衰竭和使用心律調節器患者的遠程醫療越來越標準化,未來將可成為病患列入考慮的醫療照護選擇。遠程醫療有助於控制病毒傳播,同時防止心血管疾病患者因誤診或誤治而導致其病程惡化。
除了遠程醫療,在醫師及護理師佩戴適當個人防護裝備的前提下,“居家護理”和“移動診所”亦能讓患者在家接受治療。這兩個方案可防止許多臨床不穩定性的心臟疾病(如:慢性心衰竭)的產生,並確保患者得到長期治療,且有助於形成“以社區為中心”的照護形式,這可能比純粹的“以患者為中心”的照護更有利,如此一來,受感染的住院患者能擁有足夠的醫療資源。
當心血管病患因診斷或治療而需要進出醫院時,患者應全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並以酒精清潔雙手來保護自己。
📣在COVID-19疫情期間的治療:
■ 感染COVID-19和長期口服治療的中斷,都有可能對長期心血管疾病的病患造成病情的不穩定,所以在做任何治療的調整之前,應該要先尋求醫生的指示。
■ 用於次級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的阿斯匹靈沒有消炎的效果,除非有特殊原因(例如: 持續出血的併發症或是進行手術),否則有心血管疾病的COVID-19病患,在治療期間不應該自行中斷阿斯匹靈的使用。
■ 有感染COVID-19風險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有使用抑制腎素- 血管收縮素系統(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的藥物,包括: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類型的藥物。但是ACEI和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滯劑(Ang II type I receptor blockers)並不會阻止或是促進COVID-19病毒透過細胞表面受體蛋白ACE2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ACE2)進入到細胞內。所以綜合以上因素,病人不應未經醫生指示而隨意停止治療。
■ 當病人進行COVID-19的治療時,對於原本心血管疾病的治療可能需要做調整。
📣關於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重要資訊:
■ 與他人的互動方面:
☑避免接觸生病的人。
☑人與人之間儘量保持兩公尺的社交距離。
☑勤洗手,並且使用肥皂搓洗至少20秒以上。
☑咳嗽或是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或手肘內側摀住口鼻。
☑避免用手碰觸眼睛、鼻子和嘴巴。
☑用消毒劑時常消毒手會常碰觸到的地方,例如:門把或是手把。
☑出現發燒、咳嗽症狀,或是有呼吸道感染時,應自我在家隔離。
☑儘量待在家中。
☑維持身體活動以避免靜脈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同時也保持身體健康。
除了以上幾點之外,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應該要遵照當地的衛生局或是醫生的指示來保持身體的健康。
■ 健康的生活習慣:
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 均衡飲食、戒菸、不要過度飲酒、每天有充足的睡眠、維持運動習慣。長時間在家隔離和身體上的限制,使得運動量減少,可能會導致靜脈血栓栓塞(VTE)或其他併發症的發生風險增加,所以建議在家中也要有基本簡單的運動,或是在戶外有足夠的空間維持社交距離時運動,也建議可以利用網路進行遠距的社交活動。
■ 醫療照護建議:
☑有心血管疾病的COVID-19病患要持續的服用常規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處方藥物。
☑如果有胸痛或是其他症狀一定要趕快就醫,不要忽視症狀。
☑不要停止追蹤心臟的狀況,當心血管的狀況有惡化的情形時,應立即尋求心臟科醫生的專業建議。
📋參考資料
歐洲心臟醫學會 :
https://www.escardio.org/Education/COVID-19-and-Cardiology/ESC-COVID-19-Guidance
📋參考論文
1. Driggin E, Madhavan MV, Bikdeli B, Chuich T, Laracy J, Biondi-Zoccai G, Brown TS, Der Nigoghossian C, Zidar DA, Haythe J, Brodie D, Beckman JA, Kirtane AJ, Stone GW, Krumholz HM, Parikh SA. Cardiovascular Considerations for Patients, Health Care Workers, and Health System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J Am Coll Cardiol 2020;75(18):2352-2371.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20.03.031.
2. Wang D, Hu B, Hu C, Zhu F, Liu X, Zhang J, Wang B, Xiang H, Cheng Z, Xiong Y, Zhao Y, Li Y, Wang X, Peng Z.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JAMA 2020. https://doi.org/10.1001/jama.2020.1585
3. Lee IK, Wang CC, Lin MC, Kung CT, Lan KC, Lee CT.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prevent 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 outbreak in hospital. J Hosp Infect 2020;105(1):102-103. https://doi.org/10.1016/j.jhin.2020.02.022
4. Hollander JE, Carr BG. Virtually Perfect? Telemedicine for Covid-19. N Engl J Med 2020;382(18):1679-1681. https://doi.org/10.1056/NEJMp2003539
5. Nacoti M, Ciocca A, Giupponi A, Brambillasca P, Lussana F, Pisano M, Goisis G, Bonacina D, Fazzi F, Naspro R, Longhi L, Cereda M, Montaguti C. At the epicenter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humanitarian crises in Italy: changing perspectives on preparation and mitigation. Catalyst non-issue content 2020;1(2). https://doi.org/10.1056/CAT.20.0080
6. Rombola G, Heidempergher M, Pedrini L, Farina M, Aucella F, Messa P, Brunori G. Practical ind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SARS-CoV-2 in ambulatory dialysis patients: lessons from the first phase of the epidemics in Lombardy. J Nephrol 2020;33(2):193-196. https://doi.org/10.1007/s40620-020-00727-y.
7. Danser AHJ, Epstein M, Batlle D.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Blockers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 At Present There Is No Evidence to Abandon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Blockers. Hypertension 2020;75(6):1382-1385. https://doi.org/10.1161/HYPERTENSIONAHA.120.15082
8. de Simone G, ESC Council on Hypertension, On behalf of the Nucleus Members.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ESC Council on Hypertension on ACE-Inhibitors and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https://www.escardio.org/Councils/Council-on-Hypertension-(CHT)/News/position-statement-of-the-esc-council-on-hypertension-on-ace-inhibitors-and-ang (March 13, 2020; date last accessed).
9. Piepoli MF, Hoes AW, Agewall S, Albus C, Brotons C, Catapano AL, Cooney MT, Corra U, Cosyns B, Deaton C, Graham I, Hall MS, Hobbs FDR, Lochen ML, Lollgen H, Marques-Vidal P, Perk J, Prescott E, Redon J, Richter DJ, Sattar N, Smulders Y, Tiberi M, van der Worp HB, van Dis I, Verschuren WMM, Binno S, Group ESCSD. 2016 European Guidelin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Sixth Joint Task For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and Other Societi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constituted by representatives of 10 societies and by invited experts)Developed with the special contribution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 Rehabilitation (EACPR). Eur Heart J 2016;37(29):2315-2381.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w106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PGY何佳樺醫師、國立清華大學醫科系沈昆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科部姚宗杰教授、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蔡慧如研究員摘要整理)
👉更多照護指引文章:
https://forum.nhri.edu.tw/covid19/tag/guideline/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國立清華大學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
衛生福利部護理諮詢會
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學生會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私立高雄醫學大學
台灣護理學會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護理正義
護理人護理魂-hi,I'm CC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學生居家隔離天數 在 市議員李順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市議員李順進 轉傳 [110/07/14 ~ 07/15] 高雄市政府 及 衛生福利部 要點公告
●環安、治安、交安、工安、婦幼安 代言人!
︽︽︽︽︽︽︽︽︽︽︽︽︽︽︽︽︽︽
[110/07/15] 高雄市政府 市政不停歇,捷運黃線審查通過
https://www.facebook.com/bravo.Kaohsiung/posts/4319623531432577
●由副市長林欽榮CharlesLin率捷運局、財政局、交通局、都市發展局於7/14代表參加交通部及環境保護署審查,「 #高雄捷運都會線(黃線)綜合規劃報告書」暨「環境影響說明書」兩案均已審查通過
#高雄捷運黃線為繼捷運紅線、橘線後之第3條地下捷運,預計於民國117年底完工通車。
●捷運黃線可強化公共運輸服務:
○擴大都會區路網服務範圍
○提升服務便利性
○讓高雄成為更便利宜人的城市
●新聞稿:「高雄捷運都會線(黃線)綜合規劃報告書」暨「環境影響說明書」兩案均審查通過 https://bit.ly/3AZCcmH
~~~~~~~~~~~~~~~~~~
[110/07/15] 高雄市政府 泡水車進廠檢修,如何節稅報你知
https://www.kcg.gov.tw/News_Content.aspx?n=F29A02A9D36C47F0&sms=19902EF36D6B551D&s=2C38B6952405C757
高雄市稅捐稽徵處表示,最近豪雨不斷,民眾如果有車輛因水災泡水,進廠檢修導致停駛,可檢附相關證明文件,於受災發生之日起一個月內,向稅捐處申請減免車輛未使用期間之使用牌照稅。
該處貼心提醒,使用牌照稅係按日計算,車主之車輛如因水災泡水進廠檢修,提出相關證明文件申請減免,經稅捐處核准後,將按核准減免之天數,退還民眾已繳納之使用牌照稅,民眾愛車如有符合上述情況,請記得向所在地稅捐處提出申請,以免權益受損。民眾如有疑問,可撥打該處免付費電話:0800-726-969洽詢。
~˙~˙~˙~˙~˙~˙~˙~˙~˙
[110/07/15] 衛生福利部 153萬劑AstraZeneca疫苗及35萬劑Moderna疫苗將於今(15)日下午抵臺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932890806877328
#衛福編編報報 發文時間:2021.7.15
●記者會影片:https://youtu.be/JKCGl40Wzac
●記者會影片-即時字幕:https://youtu.be/WPjXROSdTaA
●記者會客語口譯直播:https://youtu.be/NSebH3Jfdr4
(今日直播將於14:10進入重點整理,不會全程直播記者會)
●衛生福利部 LINE@:https://lin.ee/24imWWE
●衛生福利部 Twitter:https://twitter.com/MOHW_Taiwan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表示,日本政府提供第三批的97萬劑AstraZeneca疫苗及我國自行採購的第三批56萬劑AstraZeneca疫苗與第四批35萬劑Moderna疫苗將於今日下午陸續運抵桃園國際機場,待完成通關程序後,將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作業,再提供COVID-19疫苗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進行接種。
○指揮中心說明,日本提供我國AstraZeneca疫苗分別為6月4日124萬劑、7月6日113萬劑與本批97萬劑,共334萬劑;我國與供應商(阿斯特捷利康公司)採購AstraZeneca疫苗分別為3月3日11.7萬劑、7月7日62.6萬劑與本批56萬劑,共130.03萬劑到貨。另,我國與Moderna供應商採購部分分別為5月28日15萬劑、6月18日24萬劑、6月30日41萬劑與本批35萬劑,共115萬劑。
○指揮中心再次感謝日本政府伸出援手提供第三批COVID-19疫苗,加上我國自行採購之AstraZeneca疫苗與Moderna疫苗陸續到貨,將有助提升我國疫苗覆蓋率。
#防疫最前線 #謝謝辛苦的檢疫人員 #謝謝臺灣醫護人員 #謝謝所有第一線人員 #臺灣加油 #2019nCoV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COVID19 #MOHW_Taiwan
~~~~~~~~~~~~~~~~~~
[110/07/14] 衛生福利部 社區式服務之衛生福利機構可依照相關防疫管理指引,逐步恢復提供服務
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osts/1932155980284144
#衛福編編報報 發文時間:2021.7.14
●記者會影片:https://youtu.be/cn0U8_NWLBw
●記者會影片-即時字幕:https://youtu.be/7_CBk7quMbI
●記者會客語口譯直播:https://youtu.be/fxBQR3EgG9w
(週一至週五直播將於14:40進入重點整理,不會全程直播記者會)
●衛生福利部 LINE@:https://lin.ee/24imWWE
●衛生福利部 Twitter:https://twitter.com/MOHW_Taiwan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表示,COVID-19疫情三級警戒期間,為降低失能者及身心障礙者群聚及傳染風險,社區式機構均暫停提供服務。現因應國內疫情趨緩,指揮中心宣布社區式機構可在工作人員疫苗施打率達8成且做好防疫整備工作的狀態下,適度鬆綁,逐步恢復提供服務。
○指揮中心說明,為確保服務對象健康, 衛生福利部 特訂定「衛生福利機構(社區型)因應COVID-19防疫管理指引」,針對「服務條件」、「自主防疫管理措施」、「具有COVID-19感染風險者之應變措施及發生確診病例應變處置」等管理事項,提供社區式服務機構依循辦理,地方政府應輔導轄內機構依本指引提供服務,並填具檢核表報地方政府備查,在完備防疫工作的前提下逐步恢復提供服務。
○本指引適用提供社區式服務之衛生福利機構,包括:社區式服務類長期照顧機構(日間照顧、小規模多機能)、附設於住宿機構之日間照顧服務、身心障礙日間型服務(含社區日間作業設施、社區式日間照顧、日間服務機構)、精神復健機構(日間型)、早期療育機構。本指引重點包括:
一、服務條件
(一)機構提供服務條件:
1.整體工作人員疫苗施打率達8成,方可提供服務。
2.未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疫苗未滿14日者,服務前應自費提供3日內SARS-CoV-2抗原快篩(以下簡稱抗原快篩)陰性證明,於三級警戒期間須配合每週自費提供抗原快篩陰性證明。
(二)服務對象接受服務條件(未成年者不適用):
1.建議服務對象接種第一劑疫苗滿14日後,再前往接受服務。
2.未接種疫苗、接種第一劑疫苗未滿14日者,接受服務前應自費提供3日內抗原快篩陰性證明或解除隔離證明,於三級警戒期間須配合每週自費提供抗原快篩陰性證明。
二、自主防疫管理措施:
(一)工作人員及服務對象之健康管理部分,若為確診、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自主健康管理、抗原快篩陽性者均不可提供或使用服務。
(二)規劃服務動線、分區空間及隔離空間,建立分艙分流及分組活動、用餐機制。
(三)交通服務管理,每車以10人(含司機)為限,車內禁止用餐、飲水。
(四)加強環境(含交通接送車輛)清潔消毒,每日至少2次。
三、具有COVID-19感染風險者之應變措施及發生確診病例應變處置:
(一)發現疑似病例,機構應於24小時內通報,疑似病例應各自於隔離空間等候就醫或返家,且不得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二)任1位工作人員或服務對象為確定病例時,應暫停服務且立即通報地方主管機關,機構應進行相關人員造冊,並向該等人員宣導請其確實配合疫調。
(三)立即就已知資訊先通知確定病例及可能與其有接觸之人員,等待衛生單位調查與聯繫。
另家庭托顧服務部分,因照顧規模較小,且工作人員及服務對象皆屬公費疫苗第五類施打對象,較不易發生大規模群聚感染情形;雖不在指引適用範圍,但仍應在家庭托顧員完成疫苗第一劑接種且滿14日的前提下,參考社區式服務防疫管理指引加強人員健康監測、維持社交距離、增加環境清潔消毒次數、建立疑似個案通報轉送及確診病例應變處置機制,落實防疫規範下恢復營運。
~~~~~~~~~~~~~~~~~~
[110/07/15] 衛生福利部 保健闢謠:鮮乳和保久乳的營養價值差很大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7&pid=14273
鮮乳係指以生乳為原料,經高溫短時間或超高溫短時間殺菌方式,因無法達到完全無菌的狀態,保存期限較短且需冷藏供飲用;保久乳係指以生乳或鮮乳經高壓滅菌或高溫滅菌,且包材也需經無菌處理,並採無菌充填模式,方可較長時間保存。二者的來源都一樣,只是差在包裝及殺菌的方式不同,產生保存期限的差異。
鮮乳的營養成份包括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乳糖)、礦物質及維生素,高溫殺菌的保久乳只會被破壞少許對熱敏感的營養素如維生素C,大部分的營養成份都能保留,因此鮮乳跟保久乳的營養成份大部分是相同的,都是補充鈣質與蛋白質的良好來源。
資料來源: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生活網(https://www.food.org.tw/TW/QADetail.aspx?PI=T6877gRzp9I%3D&QAID=1t8LdPLLUqU%3D&Keyword=637frT499bg%3D&QAType=T6877gRzp9I%3D)
~~~~~~~~~~~~~~~~~~
[110/07/14] 衛生福利部 未滿2歲孩童家庭防疫補貼,7月15日起開放郵局臨櫃領取
https://www.mohw.gov.tw/cp-16-62217-1.html
行政院孩童家庭防疫補貼自6月15日發放以來,透過直接撥入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原申領帳戶、行政院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網(10000.gov.tw)或實體ATM等三種方式,申請率已達94.97%。還沒請領的民眾,從明(7月15)日起到9月30日止,也可以到全臺1,299個郵局營業據點臨櫃領取。
行政院提供國小以下孩童及國高中(含五專前三年)身心障礙學生家長,每人新臺幣10,000元之孩童家庭防疫補貼,其中未滿2歲兒童(108年6月1日以後至Covid-19第三級疫情警戒全面解除前出生,完成出生登記或初設戶籍的孩童)由 衛生福利部 負責發放作業。第一階段針對領有110年5月未滿2歲兒童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的民眾,在6月15日直接撥入孩童原申領帳戶,共258,516人;其他未領有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者,則與教育部一致,由孩童的父母或監護人至行政院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網(10000.gov.tw)或實體ATM請領,共2,159,651人領到補貼。三種管道合計請領比率已達94.97%。
為服務父母或監護人以外之實際照顧者、部分沒有健保卡的孩童、不方便採網路或ATM領取的民眾,自7月15日起至9月30日止也可以到郵局臨櫃申領。申領人(包括父母、監護人或實際照顧者)可以攜帶下列證明文件,到郵局櫃檯申領:
(一)孩童已領有健保卡者:請攜帶孩童健保卡正本,及申領人本人之身分證正本或居留證正本至郵局櫃檯辦理。孩童健保卡有如遺失情形,申辦前請先洽健保單位補發卡。
(二)孩童從未有健保卡者:請攜帶有孩童之戶口名簿正本或孩童之身分證正本,及申領人本人之身分證正本或居留證正本至郵局櫃檯辦理。
如果照顧的未滿2歲孩童沒有健保卡,身邊也沒有戶口名簿正本,為維護民眾權益及協助其順利請領孩童家庭防疫補貼,可依下列程序申領:
一、由孩童之父母、監護人或實際照顧者其中一人,寄送下列證明資料至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臺中市霧峰區中正路738之4號):
(一)孩童之戶籍謄本影本或戶口名簿影本。
(二)申領人之身分證影本或居留證影本。
(三)申領人如非孩童父母或監護人,應再檢具足以證明為孩童實際照顧者之文件或切結書。
二、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收件後,會轉由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查核;等資料查核通過後,再請民眾攜帶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的公文、申領人身分證正本或居留證正本,以及孩童之戶籍謄本或戶口名簿影本,洽郵局臨櫃辦理。
衛福部提醒,行政院孩童家庭防疫補貼至遲可在今年9月30日前透過網路、實體ATM或郵局臨櫃領取,為避免不必要之移動與群聚,符合領取資格者建議可優先利用網路申領,快速又便利;若利用實體ATM及郵局臨櫃領取,也請務必遵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相關防疫規範,保持社交距離。
衛福部相關紓困規定、措施等詳細資訊,公告於衛福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4.0措施(https://covid19.mohw.gov.tw/),提供民眾查詢。同時也提供專人諮詢服務,1957免付費福利諮詢專線(每日上午8時至下午10時)。
︾︾︾︾︾︾︾︾︾︾︾︾︾︾︾︾︾︾
臉書貼文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posts/1297712054017210
LINE貼文連結 >>> https://timeline.line.me/post/1162633883405040537
●請持續關注並給予指教:
○LINE官方帳號〔市議員李順進顧地方大小事聯盟〕:https://lin.ee/9YhCukt
○臉書粉絲專頁〔市議員李順進〕: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
#高雄 #議員 #李順進 #環安 #治安 #交安 #工安 #婦幼安 #代言人 #轉傳 #高雄市政府 #衛生福利部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