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狂轟《大叔的愛》違反「中國傳統價值」的文化和政治深度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港版《大叔的愛》被一名特區立法議員狂轟,「我哋唔係針對或者歧視任何性取向,但係我冇責任將佢推廣。而中國傳統價值同家庭觀,係一男一女。我哋而家就係要推動三孩政策,你就要推動嗰啲無孩家庭,咁完全係背道而馳。違反咗中國國安法,需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防止不良思想。」
其人其話,還是首先要放在大政治的背景下理解。過去一年,香港除訂立《國安法》外,還有很多深層次變化。特別是整個選舉制度也被「完善」。有人對香港政治各界提出各種要求。民主派這邊廂出局,建制派也被問候、被勸告不能做「忠誠的廢物」。近日流傳的消息,都是關於對議員和官員的各種新要求。
官員固然要有政治忠誠,但同時又要能辦事、能解難,要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最近還有警政系統大員出任特區高官,以及香港每次巨變之前都會出現的巨頭飯局……如此下來,地位改變的立法會似乎逐漸淡出人們視線,議員各自盤算新的政治規則,存在感和安全感可能陰晴不定。
關於立法會議員的一些新規定也在醞釀中。例如說議員不上班要罰一日薪、要穿甚麼衣服、議員議席被選民挑戰時要如何處理。連謝偉俊都說:「以前我地訂個比較高門檻先可以取消議員資格,而呢條就相對低,低到一個普通選民,兩萬蚊就可以玩……會唔會少少修訂,令立法會可以有返少少尊嚴呢?」
所以人們說今時今日議員等於 KOL,議員需要議題。所以在那個場合,議員狂轟《大叔的愛》,與其說是反同,不如說是對陰鬱現狀發出控訴的最強音。在這個年代,不只傳統意義的民主派,連他們過去的對手,對自己的前途,甚至香港的前途,內心也未必說得準。而反同議程是說得準的、確定的、安心的。因為如果沒有大戰爭大瘟疫,一個社會裡面的恐同人口基本上不會突變,投其所好的回報穩定。有關當局卻是天威難測、自有佈局,相信建制派也有無力感。
講家庭價值是一張安全牌,包括同志界嚴厲譴責、有識之士取笑他,也在計劃之中,屬於安全範圍的 safe play。一般人也不容易分得清反同和反同運。
「中國傳統價值」太過人言人殊,但至少不是「一男一女」,「一男一女」是近代西方洋鬼子的事物,我們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大婆是有法定地位的,但男人負擔得起可以擁有很多妾侍。大婆在現實中可以虐待妾侍,但她理論上無法反對男人擁有妾侍的傳統。如此,有史以來所有歌頌、美化一男一女愛情觀婚姻觀的影視、小說、故事,全部違反我們的「中國傳統價值」。
中國傳統價值。所謂「傳統」如果理解為「現代君臨之前的世界」,混雜的中國傳統關於男女之事的看法和實踐,正正是「一男一女一生一世」的對立面。以今日的角度來看,那是個滿天神佛的世界。皇帝會有後宮妃嬪,也會有男寵,例如官史中漢朝很多皇帝都有幾個男寵,例如劉邦和劉徹,那是秦始皇「大一統」很久之後了。漢代傳統,肯定不會不是中國傳統。
以前根本沒有兒童人權概念,戀童行為大範圍存在。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同時有很多男人娶妻生子,盡了家族義務之後,自己在外面也有誼兄誼弟,卻不是忍著一泡眼淚忍隱,社會視之為公開秘密。古代男人之間知道這些事,反應可能就如你知道你某個朋友會定期去旺角買羽毛球拍一樣。
一些皇帝例如朱元彰會「從嚴治官」下令禁止官員嫖妓,作為替代方法,大城市的妓院就開始招募皮光肉滑的男生(年齡通常十幾,二字頭已經要找人或退隱)穿女裝接客,走法律罅,一樣其門若市,大受歡迎。一班飽讀詩書的社會賢達和官員大叔,熱烈追求受歡迎的「花旦」。大叔的愛,連易服元素都有。這些東西在明清兩代都盛行。明代和清代傳統,肯定也是中國傳統。
來自通古斯和西伯利亞的很多少數民族,都有男子死亡,其他兄弟需要及有權接收大嫂的「妻其嫂」傳統。在儒家看來是亂倫,但有這種「傳統價值」的民族包括藏人、滿人、蒙古人甚至哈薩克人等。藏人、滿人、蒙古人的傳統,自然亦不可能不是中國傳統。即「妻其嫂」自然也是「中國傳統」。甚至哈薩克人的習俗也可以是中國傳統,因為哈薩克族也是中華民族之一,Бәріне сәлем, көрдіңіз бе?
「中國」或「傳統」作為極廣和多元複雜的概念範圍,特別適合 cherry picking。以上的現象也可以視為「道德淪喪」的現實面,而不是中國文化對男女關係的理想面。那「中國傳統價值」的理想面應該根據誰?孔子?孔子肯定男女婚姻,認為婚禮是禮儀之本,也是宗族之本,卻沒有談過支持或反對同性戀,不過孔子也是衛靈公的朋友。衛靈公就是「斷袖分桃」事件的主角之一。對待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孔子主張「君子和而不同」。
至於膝下無兒,或者「無孩家庭」是否違反中國傳統價值?因為中國傳統價值覆蓋範圍太大,太陽之下無新事,現存的東西很難創新到足以違反中國傳統。順德人發明了女人「自梳」的傳統,這些女人自己梳起頭髮,如已婚女人,但終身不嫁,自然亦是膝下無兒;她們養老時會夾錢買「姑婆屋」,因此也是「無孩家庭」。
自梳女公然向社會宣佈自己的認同,但應該沒人會控告她們危害王朝的人口安全。自梳習俗從順德一直來到香港,變成很多人記得的馬姐。中國傳統從來包容不生育人士,或最低限度,大致上不理會他們,也不會把自梳 — 或同性戀 — 描述為一種誘惑和很正的需要禁絕的毒藥。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460的網紅沖繩 Oki-Famil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唔明白, 恭喜你, 仍然很年青! 看下一條片, 不要浪費青春! 神奇大帝穿咗個窿…. 潛水的時候不停想起這首歌,應該是正義的號召!回家之後剪接了這首主題曲!原來這個版本主題曲是張國榮唱!歌曲和潛水畫面出奇配合…. 潛水喇!朋友! 沖繩三間潛水店的老闆 「青潛」 「海潛」 「沖潛」 ...
妾侍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叔狂轟《大叔的愛》違反「中國傳統價值」的文化和政治深度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港版《大叔的愛》被一名特區立法議員狂轟,「我哋唔係針對或者歧視任何性取向,但係我冇責任將佢推廣。而中國傳統價值同家庭觀,係一男一女。我哋而家就係要推動三孩政策,你就要推動嗰啲無孩家庭,咁完全係背道而馳。違反咗中國國安法,需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防止不良思想。」
其人其話,還是首先要放在大政治的背景下理解。過去一年,香港除訂立《國安法》外,還有很多深層次變化。特別是整個選舉制度也被「完善」。有人對香港政治各界提出各種要求。民主派這邊廂出局,建制派也被問候、被勸告不能做「忠誠的廢物」。近日流傳的消息,都是關於對議員和官員的各種新要求。
官員固然要有政治忠誠,但同時又要能辦事、能解難,要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最近還有警政系統大員出任特區高官,以及香港每次巨變之前都會出現的巨頭飯局……如此下來,地位改變的立法會似乎逐漸淡出人們視線,議員各自盤算新的政治規則,存在感和安全感可能陰晴不定。
關於立法會議員的一些新規定也在醞釀中。例如說議員不上班要罰一日薪、要穿甚麼衣服、議員議席被選民挑戰時要如何處理。連謝偉俊都說:「以前我地訂個比較高門檻先可以取消議員資格,而呢條就相對低,低到一個普通選民,兩萬蚊就可以玩……會唔會少少修訂,令立法會可以有返少少尊嚴呢?」
所以人們說今時今日議員等於 KOL,議員需要議題。所以在那個場合,議員狂轟《大叔的愛》,與其說是反同,不如說是對陰鬱現狀發出控訴的最強音。在這個年代,不只傳統意義的民主派,連他們過去的對手,對自己的前途,甚至香港的前途,內心也未必說得準。而反同議程是說得準的、確定的、安心的。因為如果沒有大戰爭大瘟疫,一個社會裡面的恐同人口基本上不會突變,投其所好的回報穩定。有關當局卻是天威難測、自有佈局,相信建制派也有無力感。
講家庭價值是一張安全牌,包括同志界嚴厲譴責、有識之士取笑他,也在計劃之中,屬於安全範圍的 safe play。一般人也不容易分得清反同和反同運。
「中國傳統價值」太過人言人殊,但至少不是「一男一女」,「一男一女」是近代西方洋鬼子的事物,我們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大婆是有法定地位的,但男人負擔得起可以擁有很多妾侍。大婆在現實中可以虐待妾侍,但她理論上無法反對男人擁有妾侍的傳統。如此,有史以來所有歌頌、美化一男一女愛情觀婚姻觀的影視、小說、故事,全部違反我們的「中國傳統價值」。
中國傳統價值。所謂「傳統」如果理解為「現代君臨之前的世界」,混雜的中國傳統關於男女之事的看法和實踐,正正是「一男一女一生一世」的對立面。以今日的角度來看,那是個滿天神佛的世界。皇帝會有後宮妃嬪,也會有男寵,例如官史中漢朝很多皇帝都有幾個男寵,例如劉邦和劉徹,那是秦始皇「大一統」很久之後了。漢代傳統,肯定不會不是中國傳統。
以前根本沒有兒童人權概念,戀童行為大範圍存在。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同時有很多男人娶妻生子,盡了家族義務之後,自己在外面也有誼兄誼弟,卻不是忍著一泡眼淚忍隱,社會視之為公開秘密。古代男人之間知道這些事,反應可能就如你知道你某個朋友會定期去旺角買羽毛球拍一樣。
一些皇帝例如朱元彰會「從嚴治官」下令禁止官員嫖妓,作為替代方法,大城市的妓院就開始招募皮光肉滑的男生(年齡通常十幾,二字頭已經要找人或退隱)穿女裝接客,走法律罅,一樣其門若市,大受歡迎。一班飽讀詩書的社會賢達和官員大叔,熱烈追求受歡迎的「花旦」。大叔的愛,連易服元素都有。這些東西在明清兩代都盛行。明代和清代傳統,肯定也是中國傳統。
來自通古斯和西伯利亞的很多少數民族,都有男子死亡,其他兄弟需要及有權接收大嫂的「妻其嫂」傳統。在儒家看來是亂倫,但有這種「傳統價值」的民族包括藏人、滿人、蒙古人甚至哈薩克人等。藏人、滿人、蒙古人的傳統,自然亦不可能不是中國傳統。即「妻其嫂」自然也是「中國傳統」。甚至哈薩克人的習俗也可以是中國傳統,因為哈薩克族也是中華民族之一,Бәріне сәлем, көрдіңіз бе?
「中國」或「傳統」作為極廣和多元複雜的概念範圍,特別適合 cherry picking。以上的現象也可以視為「道德淪喪」的現實面,而不是中國文化對男女關係的理想面。那「中國傳統價值」的理想面應該根據誰?孔子?孔子肯定男女婚姻,認為婚禮是禮儀之本,也是宗族之本,卻沒有談過支持或反對同性戀,不過孔子也是衛靈公的朋友。衛靈公就是「斷袖分桃」事件的主角之一。對待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孔子主張「君子和而不同」。
至於膝下無兒,或者「無孩家庭」是否違反中國傳統價值?因為中國傳統價值覆蓋範圍太大,太陽之下無新事,現存的東西很難創新到足以違反中國傳統。順德人發明了女人「自梳」的傳統,這些女人自己梳起頭髮,如已婚女人,但終身不嫁,自然亦是膝下無兒;她們養老時會夾錢買「姑婆屋」,因此也是「無孩家庭」。
自梳女公然向社會宣佈自己的認同,但應該沒人會控告她們危害王朝的人口安全。自梳習俗從順德一直來到香港,變成很多人記得的馬姐。中國傳統從來包容不生育人士,或最低限度,大致上不理會他們,也不會把自梳 — 或同性戀 — 描述為一種誘惑和很正的需要禁絕的毒藥。
妾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果唔明白, 恭喜你, 仍然很年青! 看下一條片, 不要浪費青春!
神奇大帝穿咗個窿….
潛水的時候不停想起這首歌,應該是正義的號召!回家之後剪接了這首主題曲!原來這個版本主題曲是張國榮唱!歌曲和潛水畫面出奇配合….
潛水喇!朋友!
沖繩三間潛水店的老闆 「青潛」 「海潛」 「沖潛」 一起出擊去這個期間限定的慶良間潛水點。
潛完水想食三蚊雞髀… 外掛字幕 有妾侍。(7-80年代的香港小學生才會明白)。
我們公司, 全沖繩最多人讚賞的 全中文青之洞 潛水店 – 青潛 https://www.oki-family.com/bestdive/
妾侍 在 沖繩 Oki-Famil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如果唔明白, 恭喜你, 仍然很年青! 看下一條片, 不要浪費青春!
神奇大帝穿咗個窿….
潛水的時候不停想起這首歌,應該是正義的號召!回家之後剪接了這首主題曲!原來這個版本主題曲是張國榮唱!歌曲和潛水畫面出奇配合….
潛水喇!朋友!
沖繩三間潛水店的老闆 「青潛」 「海潛」 「沖潛」 一起出擊去這個期間限定的慶良間潛水點。
潛完水想食三蚊雞髀… 外掛字幕 有妾侍。(7-80年代的香港小學生才會明白)。
更沖繩去玩信息: www.oki-family.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okiokifamily/
MeWe: https://mewe.com/p/沖繩oki-family
妾侍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思浩大談泰王廢妃並施以刑罰後,不足一年恢復地位!私人飛機送去德國慕尼黑!(大家真瘋Show 2020)
泰王佛齊拉隆功去年十月褫奪妾侍信伊那特所有王室和軍事頭銜後,相隔不足一年,政府公報昨日公告,恢復這位「廢妃」的王室頭銜和軍銜。公報指,信伊那特沒有犯下任何罪,應待她如同她的頭銜從未被廢除一樣。
這份公報由泰王佛齊拉隆功署名,日期為八月廿八日。去年七月廿八日,佛齊拉隆功冊封有少將軍銜的信伊那特為妃子,是一九三二年泰國實施君主立憲制以來,泰王首度納妃。不過政府公報去年十月突然刊登泰王署名的公告表示,信伊那特阻撓他冊封王后素提達、利用爵位謀求私利等,因此撤銷她所有的軍銜和妃子頭銜。
相關影片:
1. 思浩大談新一屆港姐謝嘉怡出爐,吹喇叭最想食叉燒飯,網民大讚貼地!(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p8IqfaBAc)
2. 思浩大談范冰冰生涯無得抖,被吳秀波起訴後再被樂視告!拆解女星點解咁鍾意開工作室!(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RRgY9Be0nM)
3. 思浩大談日本網紅為點擊率,原宿公廁播咸片錄途人反應!出招令噪音鄰居搬走!(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6p8EpkYgZE)
#大家真瘋Show #2020 #泰王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妾侍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法律制度以法治及司法獨立的精神為基礎,大部分沿襲自殖民地時期的宗主國英國,少部分沿襲歸英前的大清。查理•義律於1841年登陸香港島後,宣佈華人仍依當地習慣治理,而英國一直奉行的習慣法也引入當地。例如同樣的謀殺罪,當年若罪犯為歐洲人,則按照當時的英格蘭法律判處絞刑,但若罪犯是華人的話,就會被斬首。而根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新界地區屬於被英國租借,主權仍屬於清政府,因此亦適用部分《大清律例》。即使在中華民國建立後60年間,包括推行《民法典》等法律時,《大清律例》依舊適用於香港,在香港的華人社會當中依然通行。根據 1844 年頒布的《最高法院條例》,英國法(包括普通法、判例法、衡平法及制定法等)均開始在香港適用,英國司法機構的設置及許可權的劃分、法官制度、律師制度等,也跟著引入香港,對本地的華人司法習慣等就未有所排除。到1970年代,香港政府開始著手將所有參照《大清律例》的案例重新編寫成為成文法,與此同時亦利用合適的法例來取代過時的舊法。例如1971年頒布的《s:婚姻制度改革條例》結束香港男性依《大清律例》納妾及休妻。但在1971年10月7日前依《大清律例》訂立的妾侍若仍然在世,她們、她們的子女與後代仍然有繼承權(但繼承權分攤比例少於妻子)。而憲制性文件,就以英國皇室特權立法的英皇制誥和皇室訓令為準。英皇制誥作出了關於總督、行政局、立法局和法官的規定。皇室訓令則規範行政局和立法局運作方式。直至香港主權移交前,香港可以直接適用英國判例法;英國上議院與樞密院司法委員會的判例,才具有約束力。而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判例,一般就會尊重兼採納。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法律制度保持一國兩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1條規定了國家可以設立特別行政區。據此,香港現時的憲制性文件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在香港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包括憲法、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的解釋和相關決定,以及其他適用於香港的全國性法律。 而原本遺留的大清、英國等法律基礎均繼續沿用,例如2018年挑戰原居民丁權司法覆核案,訴訟雙方在解釋「合法傳統權益」時,仍會引用回大清律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性法律,關係國防、外交等不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內的,根據《香港基本法》附件三,適用於香港特區,由香港特區在當地頒佈或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