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生命,亙古以來的催促 ◎專任老師╱黃正人
有些人在成為基督徒之後,開始覺得自己活得很不自在,特別是當察覺到自己生命的本相與習性,和神聖潔的期待不一致。在他還沒有重生之前,隨興說話行事,並沒有甚麼內心的責備。一旦他信了耶穌,反而開始察覺到許多不安,甚至開始質疑自己。這其實是正常甚至是可喜的現象,這表明他信耶穌並非虛假的信,也表明他感受得到聖靈的提醒。
而且,聖潔的呼召與催促,通常指向一個人生命中最深的問題和破口。所以當基督徒在聖潔的功課上有掙扎時,正是在面臨屬靈生命成長的關口。神聖潔的期許,觸碰到了我們性格中某個難以處理的癥結,或照亮了一個捆綁掠奪我們、使我們不能專屬於神的事物、嗜好或關係。這也許就是亞伯拉罕必須獻上以撒的原因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
【華神專欄: 從神學進入社會】
面對世局動盪變化,世俗價值觀的各種挑戰,神學思想不是學術殿堂的專利,更要與社會文化產生各種對話。華神與基督教論壇報合作開闢系列專欄—「從神學進入社會」,邀請華神老師群一起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看見。
#華神專欄 #從神學進入社會 #黃正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0的網紅Wu Shih K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追蹤吳世康⬇️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r.d2017 TikTok➸https://www.tiktok.com/@wushihkan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5FTxWg_hAWT...
如何成為聖潔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沒有被呼召嗎?》
圖/文:蔡頌輝
本文原載於《華傳》季刊第69期
華傳網誌: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69.php
華傳雜誌PDF: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pdf-download.php
在神國事業裡(如,宣教),「呼召」似乎等同「護照」,沒有它就沒有人能投身在其中。
呼召意味著,在神國裡工作的人,沒有一個是出於「自願」,而是神的揀選。正如耶穌在地上服事年間,曾經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祂的莊稼。」(太九35~38)工人會出去收割,是因為莊稼的主打發他們。若莊稼的主沒有打發,就沒有工人能有權柄去做這事。
因著呼召這個觀念,基督徒曉得且深信宣教使命和地上任何一個地上的事業不同——它是榮耀的、有價值的、是永恆的,參與在其中的人也應當在心態上決然不同。然而,在現實教會生活中,許多人對「呼召」的認識卻是很片面的。這不僅僅影響他們對宣教事業的理解,也深深主導著他們對宣教事業的投入程度和態度,所以筆者決定撰寫此文,再思呼召這神聖課題,希望有助認清人對呼召常有的成見,建立更健全的呼召觀,並啟發讀者追求活出與呼召相稱的生命。
1. 共同的呼召 VS 個別的呼召
從得救的順序來看,在人蒙召去擔起某項任務之前,他先被召悔改、接受神的恩典。耶穌提到自己的使命的時候說道:「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五32)此話的意思不是帶罪人進行特定的宗教儀式(如決志禱告、受洗等),而是呼召人去過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這包括成為聖潔(帖前四7;彼前一15),過有盼望的人生(弗一18,四4),去祝福別人(彼前三9),並且要為主受苦(彼前二21),最終要的獎賞(腓三14)。關於事奉的呼召,可謂悔改之呼召的延續,兩者既不可分、也不應該分開。沒有一個人是蒙召悔改,卻沒有被召去事奉的。委身於使命就是我們被召去過的新生活項目之一。得救不單改變了一個人行事為人的準則,也改變了他人生的目標,以及他對自己人生資源和自身才華的運用,以致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與掌管歷史之主所定的最終目標有關。
以上是每一個神子民共同擁有的呼召,從微觀的角度而言,我們相信神對個人也有個別的呼召。個別的呼召是神宏觀呼召的一部分,好讓各人在神的大計劃中扮演獨特的角色。例如,神呼召亞伯拉罕去成為所有神子民的祖宗,神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神呼召士師起來拯救被祂交在外邦人手裡的百姓,神呼召先知起來向特定的國家傳講信息,神呼召保羅去向外邦人傳福音等。每一個人都是在同一個大使命裡,卻不失個人的特色。可見,神國的事業不限於特定的職業和任務,它能以各種形式呈現。宏觀的呼召是神清楚在聖經中啟示的,個別的呼召則需要人自行尋求和判斷,包括評估神給各人的恩賜、經驗、裝備以及機會等等。
無論如何,所有的呼召都包含了神要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務,而這任務也必定與神永恆的計劃有關。這個觀念顯示,從事神國事工主權完全在神,唯有祂所揀選的人有資格和權柄去做屬天的工作,也因為這樣,服事是一項神聖的使命。
2. 過度狹隘的呼召觀
筆者發現一般信徒對呼召常見的迷思有兩種,一是過度狹隘的呼召觀。上週末,在筆者參加的一個小組聚會中,主持人帶領著大家進行討論:「你認為什麼是呼召。」隨即,便有一位組員回答:「呼召就去要人去讀神學、當傳道人。」在一些信仰較初潛的信徒當中,這個觀念蠻普遍的。對他們而言,「呼召」就是神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召喚特定的人去做特定的事,而所謂「特定的事」往往就是指全職服事。
無疑,全職服事確實需要呼召。神學院在面談報讀者的時候,通常也會問:「你有神的呼召嗎?」一個全職服事者若不清楚呼召,很容易就被所遇見的困難、挑戰擊退,或因工作沒果效而灰心喪志。然而,將呼召局限於全職事奉是非常狹隘的觀念,這觀點走到極端,便很容易將神國事業和一般事業聖俗分化。難道那些帶著使命去職場工作的人也算「世俗」嗎?
3. 過度廣泛的呼召觀
另一些人則嘗試將呼召放大。大家一定聽過「信徒皆祭司」這句話,它不單強調信主的人不需要透過特定的媒介(如神職人員)才能與神連結,也強調每一位基督徒都有權柄服事神,不管他是不是「神職人員」。因此,除了一些違背聖經道德原則以及與信仰抵觸的職業(如異教有關的)之外,任何職業都可以是事奉神。神不只是宗教領域的主,更是創造和掌管宇宙萬有的主,就好像在創造萬物之後,神就把亞當安置在伊甸園,並要他修理看守(創二15)。
此外,一些看似偶然的遭遇,背後也有神無法即時測透的計畫。約瑟被哥哥們無辜陷害,被賣到埃及,後來神使他成為宰相,為挽救多年後面臨飢荒的雅各家作了準備(創四十五5~8)。在被擄回歸時期,身在異鄉的以斯帖被選為波斯皇后,這看似一個與信仰無關的身份,當以色列人面對滅族危機的時候,末底改便看出其中有神的旨意(斯四14)。因此,持此觀點的基督徒常強調,我們無論做什麼,都有神的呼召。
有這種覺悟無非是好事,可是,在一般的職場上,有呼召和沒有呼召又有什麼差別?這會不會讓呼召淪為純粹一個抽象的概念和口號,而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
4. 活出有呼召的人生
上述討論可見,我們不應該過度將呼召狹窄化,但也不能讓它廣泛到一個程度,把任何一種形式的工作或態度,只要是基督徒做的,都冠上「呼召」的名堂。我們應當視所做的一切為呼召,但也必須將呼召的特質注入其中,切勿僅有名而無實。以下是筆者認為一個真正有呼召的人必有的表現。
首先,雖然一個視人生為呼召的人可能和世人從事相同的工作,但他們在動機及目標上和世人有別。世人工作為賺錢、或為理想、或為屬世的其它目的(其中有一些也是善的,如服務人群),神子民終極的目標卻是榮耀神。既是如此,當他所做的無法達到這個目的的時候,他就會檢討和改進。同樣的,在這個過程中他若發現任何事物阻擾了他去達到這個目標,他也會去克服,必要時甚至改換跑道。
其次,一個視所做一切為呼召的人會以聖經的道德與信仰為行事原則,他們拒絕進行任何有違真理的要求和做法,即使那在社會上不被視為有錯。
第三,呼召的觀念應該影響著基督徒生活每個領域,包括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如何管理金錢、以及如何面對他的同事及所接獲的任務。一個視所做的一切為呼召的人,會努力按照神對人的設計去經營生活——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該給家人的時間,他也會分別出來,因為知道我們不僅僅是靠工作的成就和業績來榮耀神,而是以自己的生命來榮耀神。在金錢的管理方面,有呼召者不會以積攢財富的方式來理財,他也不會將所賺得的全部金錢用於提升自己的物質(即便他有權利這樣做),反之,他會按照神在聖經啟示的心意來理財。在工作上,他曉得自己「受差」不只是把工作做好,也是受差去服事身邊的人。
第四方面,如果我們真的視所做的為呼召,我們應該勇於作出新的嘗試,這包括在工作的內容上,以及在待人處世上,目的是讓自己能更好地實踐使命。
最後,讓我簡單回應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如果我感覺到『被呼召』去做某件事,我怎麼知道那是出於神還是我個人的衝動?如果去做了而實際上那不是神的感動怎麼辦?」⋯⋯我認為,如果這個感動是關乎比較重大、需要做各種準備、或牽涉廣大的人與事的決定(如,舉家去國外宣教、開拓新的教會等),那確實要需要更多深入的考慮和印證。但如果有感動去做的事,是隨即可以做到的(如,向某人傳福音、或奉獻支持某個事工、或看見需要而想一行動幫助某人),那大可隨即感動去行動,說不定猶豫一下就錯過了服事的機會。神所要我們去做的事,絕不限於神秘的「感動」,祂早已在聖經清楚指示了。
依以上看,你所做的一切是一個普通的工作?還是神聖的呼召?
如何成為聖潔 在 妮啵NiB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給予 Give and Take
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作者|#亞當格蘭特 #AdamGrant
譯者|#汪芃
類型|#心理勵志 #心靈成長
讀感|
「卓越的給予者最大的魅力就是這點:他們爬上成就金字塔頂端,卻不把其他人踩在腳下,而是將立足點拓寬,造福自己,也造福身邊所有人。索取者的功成名就是零和賽局,然而給予者卻能在他們的世界裡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P315
這本《給予》不同於現在的心靈雞湯,它是簡單明瞭以互利互惠的角度,來講述給予的好處以及其重要性,以非常多成功人士的故事來告訴讀者,給予是如何讓你獲得更多。
作者以實證結果先告訴大家,以金字塔來代表成功,最底端的人是給予者,中間是索取者,然而最頂端的也是給予者,而為什麼同樣身為給予者,差距是如此大呢?原來是取決於,你是否聰明的給予,而不是一位讓人索求無度的人。
先說說給予,很多人都是不願意成為給予者,甚至不自覺地成為索求者,但是書中有一句話我覺得很有意思,「我們應該願意花五分鐘以內的時間幫忙任何一個人。」P77,也就是「五分鐘法則」。
其實給予可以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並且它不會讓你失去任何東西。
其中也提到「責任認知偏誤」,也就是我們會放大自己的貢獻比例。索取者尤其容易產生責任認知偏誤,而會有這種錯誤認知,是因為我們都想在自己及別人心中留下正面形象,其實這只是一種心理上的偏誤,他們可能並沒有惡意。
「我們深知自己給予了多少,卻不一定清楚別人付出多少。」P108
這本書也提到給予並不是要無私奉獻,不重視自己的利益,利人利己的給予,是願意付出比得到的多,利人利己型的給予者看起來或許比無私奉獻者多在意自己一點,但他們較具韌性,不會倦怠,因此給予的路能走得更長遠。P231
最後,作者建議,如果想避免被利用或是因為付出而感到倦怠,想朝互利方向努力的索取者應該找到自己真心喜愛的給予方式,為自己真正關心的人付出,如此一來秉持互利價值觀的人即便給予後無法獲得直接回報,也能真心以給予者的心態付出,這時所展現的動機便是真誠純粹的了。P316
雖然給予應該是聖潔的行為,但是有技巧的付出並非算計,只是在成為良善之人的路上,也可以保護自己的一片真心,這本書雖以偏商業的模式來分析衡量給予的權重與得失,但是也非常具參考價值,推薦給所有人看,也許能在日常之中,找到付出的平衡點。
最後附上開頭的句子:
「要想真正了解一個人,就看他如何對待那些無法給他半點好處的人。」P49
出版日期:2013/12/30
#nibo閱讀 #nibo摘錄 #妮啵2021 #書籍推薦 #閱讀 #手寫 #GiveandTake
#平安文化
如何成為聖潔 在 Wu Shih Ka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追蹤吳世康⬇️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r.d2017
TikTok➸https://www.tiktok.com/@wushihkan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5FTxWg_hAWTYEsDeMjk6A
我超愛的一首歌
今天讓小蛙來cover
不知道有沒那個味?
Original:https://youtu.be/h5jz8xdpR0M
原唱:Bishop Briggs
歌詞:
Like a river, like a river,
像條河,像條河流
Like a river, like a river
像條河,像條河流
Shut your mouth and run me like a river
閉上你的嘴然後再像條河奔向我
[Verse 1]
How do we fall in love? Harder than a bullet could hit you
我們是如何相愛的?比子彈打到你還艱難
How do we fall apart? Faster than a hairpin trigger
我們是如何分開的?比手槍被搬開還快
[Pre-Chorus]
Don't you say, don't you say it
你不要說,你不要說
Don't say, don't you say it
不要說,你不要說
One breath, it'll just break it
一次喘息,它將會擊碎它
So shut your mouth and run me like a river
所以閉上你的嘴然後像條河奔向我
[Chorus]
Shut your mouth, baby, stand and deliver
閉上你的嘴,寶貝,站著然後傳遞
Holy hands, oh, they make me a sinner
聖潔的雙手,喔,他們使我成為罪人
Like a river, like a river
像條河,像條河流
Shut your mouth and run me like a river
閉上你的嘴然後像條河奔向我
Choke this love 'til the veins start to shiver
使這個愛窒息直到血管開始顫抖
One last breath 'til the tears start to wither
最後一次喘息直到眼淚開始乾涸
Like a river, like a river
像條河,像條河流
Shut your mouth and run me like a river
閉上你的嘴,然後像條河奔向我
❖Like, Comment, Share & Subscribe❖
#river #bishopbriggs # #tiktok #快歌 #唱歌 #吳世康 #Cover #抖音歌曲 #推薦歌曲 #抖音熱門歌曲

如何成為聖潔 在 成為聖潔- Explore 的必吃
成為聖潔. ✝️ ️ 主題經文 ✝️. 神召我們,本不是要我們沾染污穢,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 (帖撒羅尼迦前書4:7). 曾聽聞有人在傳福音時如此說:「若真有一位神能夠救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