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漫】系列第7彈
伸出啲再伸出啲,
大聲啲笑大聲啲。
😂🤣😂🤣😂🤣
#開車漫 #停車場 #FD3S #RX7 #啟介 #老是常出現 #落雨更大鑊 #八達通 #笑死街坊 #香港特色 #好多車友都試過
更多【開車漫】可以撳下面條link
https://www.opencar.hk/articles/screen…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oto1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因應香港的氣溫、路面狀況及用車習慣,本地騎士常用10W-30或10W-40機油,原因是這數字的機油在機件保護、油門爽快感及耐用度(換油頻密度)有較佳平衡。要是叫大家使用20W50的機油,相信大部份騎士的反應都會覺得油門「好立」、增加耗油量(因為油膜太黏,增加阻力)、進入工作溫度需時等等的想法,好以只...
「好多車友都試過」的推薦目錄:
- 關於好多車友都試過 在 OpenCa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好多車友都試過 在 moto1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好多車友都試過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好多車友都試過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好多車友都試過 在 [寶寶] 怎勸退裝心臟支架的爺爺開車載嬰-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好多車友都試過 在 All-wings saddle Community 鷗翼俱樂部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好多車友都試過 在 BIKE PIT 彼得單車公司- 當架車砌好既時候,好多朋友都問咦 ... 的評價
- 關於好多車友都試過 在 好多Model 3 車友都討論Autotoll Tag 擺邊度最好,我覺得呢個 ... 的評價
好多車友都試過 在 moto1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因應香港的氣溫、路面狀況及用車習慣,本地騎士常用10W-30或10W-40機油,原因是這數字的機油在機件保護、油門爽快感及耐用度(換油頻密度)有較佳平衡。要是叫大家使用20W50的機油,相信大部份騎士的反應都會覺得油門「好立」、增加耗油量(因為油膜太黏,增加阻力)、進入工作溫度需時等等的想法,好以只有極少騎士使用。不過如果讀者是HARLEY-DAVIDSON的騎士,肯定對20W50的機油另有看法,甚至是忠實用家,原因是HARLEY-DAVIDSON的用家手冊都推薦使用20W50機油,為風冷的V2引擎提供最合適的保護。
同好多車廠一樣,HARLEY-DAVIDSON都有推出自家牌子的機油,主要都是20W50。但其實部份機油生產商都會針對HARLEY-DAVIDSON的風冷V2引擎特點—高溫、巨大扭力、強烈震盪及精密度不高(對油膜要求更高),生產自家配方的20W50機油,而駕駛1997 HARLEY-DAVIDSON FAT BOY的Harry,正使用MOTUL推出的7100 20W50機油,該機油除了有API及JASO MA2(適合濕式離合器使用)等等的規格之外,也是一款針對HARLEY-DAVIDSON的V2引擎開發的機油。
另一方面,現時大部份棍波車都是採用一體式的引擎結構,即是引擎及波箱安裝在同一個機器殼內,好處是可以減輕重量及體積,對於講求靈活轉向的電單車來說極其重要,而這種結構只要換一次機油就可以潤滑兩個地方。然而HARLEY-DAVIDSON並非追求緊緻的車身結構,所以大部份HARLEY-DAVIDSON都是沿用傳統結構,引擎與波箱分開,換句話騎士除了更換機油外,並且要更換波箱油及鏈條傳動油,即是三個地方都需要換油,工序較一般電單車多。
HARLEY-DAVIDSON除了推出自家機油外,還會推出波箱及傳動專用的機油,其他機油製造商都有推出相同產品。雖然如此,部份車主都會使用同一款機油,應用於三個地方上,而Harry就是其中一位。
Harry的HARLEY-DAVIDSON是1997年推出的FAT BOY,更換了S&S引擎,排氣量高達1,750cc(原裝引擎1,340cc),並額外加裝油冷散熱,以免長時間駕駛腳軟,Harry也曾經將他的FAT BOY運到國內自駕遊。
Harry說HARLEY-DAVIDSON的引擎超熱,引擎好震,排氣聲好勁,扭力好強,車身好重,並需要花好多時間保養電鍍件,不過這些在好多騎士眼中的缺點,其實是HARLEY-DAVIDSON的特色。但Harry說還未駕駛FAT BAY前,以為好難駕駛,但實際操控起來卻遠比想像中輕鬆,或許是因為HARLEY-DAVIDSON的重心好低,就算慢速轉彎都好容易,高速公路的舒適感更不用多說,就像駕駛一部大馬力Forza (Harry曾經有部HONDA FROZA 250)。
HARLEY-DAVIDSON屬於週末車,好多騎士甚至「擺多過揸」,Harry雖然在疫症期間多了時間駕駛,但每個月的行車里數仍然不高(半年行駛約1,800km),要是根據用家手冊的行車里數換油,恐怕一年都無需換油,因此Harry每半年就換機油。原因是Harry知道新機油加熱後便開始變質,即使車輛長時間擺放在停車場,機油的潤滑效能及黏度都會隨著時間逐漸下降。Harry說HARLEY-DAVIDSON的引擎真係好熱,兩個巨大活塞製造的震盪,與及機件磨擦較一般電單車強勁,所以機油的品質更加重要。
Harry說理論上機油放久了都可以繼續使用,身邊部份車友都是這樣,用起來也沒有大問題,但由於香港的天氣愈來愈熱,冬天愈來愈短,Harry為免炎熱氣溫對引擎造成肉眼看不見的損害或加速機件損耗速度,再者車子已經出廠23年,機件已有一定程度損耗,所以不會按照車主手冊換油,以確保引擎得到最好潤滑,因為Harry打算長Keep呢部HARLEY-DAVIDSON,即使將來賣車,都希望下手車主可以享受車子最好狀態。
由於Harry其餘電單車都是使用MOTUL機油,所以幾年前開始玩HARLEY-DAVIDSON都是使用MOTUL 7100 20W50機油。在此之前,Harry從未用過20W50機油,再者當時對HARLEY-DAVIDSON的V2引擎認識不深,總覺得50機油太「杰」,認為轉用40機油也許會好力一些,但又沒膽量使用,所以只好試用其它牌子的20W50機油,看看有何分別。
Harry試過三款機油,有全合成及半合成,每款機油最少用過兩次,Harry說除了那一次在國內自駕駛遊能夠行足里數換機油之外,之後在香港都是每半年換一次油,因此機油的持久力就不得而知。而試過的三款機油中,都試過1個月或2個月未出過車,亦都試過連續三或四星期每逢週末出車,Harry就話他的FAT BOY是一部扭力巨獸,任何時候或轉數加速都好凌厲,而三隻機油的油門反應沒有好明顯分別,但最後仍然Keep住用MOTUL的原因,是因為引擎在加速期間的雜音較少,引擎震盪亦稍稍下降,空轉狀態下的熱力也較低,反映該機油在保護引擎方面較好。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3UJjnxqxHM/hqdefault.jpg)
好多車友都試過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當天我們抵達代理時,新款YZF-R1已停泊在路旁,不過驟眼看,還以為是今年三月才駕駛過的YZF-R3,因為兩部車的外型及配色十分相似,再者新款YZF-R1好細部,車身又短,若非走近仔細研究,要分辦究竟是R1、R6,抑或是R3。就以日本四大牌子的超電來說,個人覺得R1在體積進化方面最進取,做到真正600cc跑車更輕巧的乘座感。
事實上,新款R1可以說是Facelift版,而上一代R1在2015年推出,分別有採用電子避震的R1M,以及配置傳統機械式油壓避震的標準版,而新款R1同樣有兩個版本,今次遊車河的屬於標準版。廠方之所以推出新款R1,原因之一要把車子提升到歐五環保排放標準,順道改變一下外型,以增加車子的吸引力。
外型方面,新款R1採用新設計的車頭及包圍,廠方表示新車的風阻更低,有利加速性能。引擎是新車改良重點,盤頂經過大幅修改,進氣歧管、然油噴注噴咀及排氣管等等與舊款截然不同,目的是提升燃燒效能,因此工程師無需增加排氣量,而又能夠維持200匹馬力;此外,廠方表示採用新設計的手指式氣門搖臂(Finger-Follower Rocker Arms),使引擎的高轉表現更佳,能讓R1的尾段加速力與對手匹敵,這點主要針對賽道改良。近年,大部份公升級超電陸續轉用手指式氣門搖臂,目的是加強引擎的高轉性能。
好多年前,自己使用過舊款R1比賽,包括初代的化油器版本及早期轉用電子燃油噴注的版本,由於她們的加速力及操控性能出眾,所以R1成為了好多車手及街道騎士夢寐以求戰車。不過以今天角度來看,當年的R1毫無疑問又重又大部,可是當時我沒有這個想法,原因是當年的超電都是這個標準,只是現今的超電又輕又細部,才顯得以前的超電像一艘龍舟。
此外,即使新款R1有200匹馬力,數字遠高於舊款R1,但是新車並沒有因為馬力大增而變得更難操控;相反,新車因為又輕又細部,又有頂級車架及大量先進電子科技,所以操控起來更得心應手,省卻了不少經驗累積的操控動作。回想以前在賽道駕駛舊款R1,不僅要與對手較量,事實上還要跟「巨型」的R1角力,原因是拖波(降檔)後產生的引擎煞車(Engine Brake)把車子拖得很慢,甚至使車尾左右搖擺,加速時車頭很容易升起,以及油門反應十分之「牛」 ,所以需要大量體力抑制各種擺動及應付搬身攻彎,油門控制也要求更精準的操控技巧,否則像蠻牛一樣的馬力好容易在出彎時造成Highside。
及後,自己在2011年幫moto-one在街道試駕2012款YZF-R1,而這代R1正式邁進電子化時代,採用電子油門,還有馬力模式及擁有防打滑的循跡系統,引擎更採用YAMAHA自豪的十字曲軸,配合滑動式離合器,能夠消弭大量拖波(退檔)後產生的引擎煞車,減少鎖緊尾輪的牽引力,使減速入彎更暢順,讓騎士輕鬆地衝入彎道,其實跟2衝跑車十分相近。雖然這一代的R1擁有大量電子科技,不過車身體積及重量仍然維持舊派超電的風格—又長又重又大部。
要數革命性的YZF-R1,非2015年版本莫屬。雖然這代R1面世一段時間,不過自己在19年初才有機會在賽車場試駕,然而那次試駕只是短聚,沒法像比賽般用力地造圈速,純粹感受一下新車的性能。其實只要騎上車子,就可輕易感受新、舊R1的分別,因為新R1不僅在視覺上更細小,推車感覺又輕又順,手臂握軑把與油缸距離感好近,大腿夾油缸的感覺更窄,唯一與舊款R1相似的地方是座姿好高好戰鬥格,雙腳像芭蕾舞,這是歷代R1的共通點。
一如所料,新一代R1的彎向非常鋒利,能夠讓我輕鬆地「劈」入彎道,我是首次在日本超電上找到這股銳利感,估計跟她的體積及重量有關,而車架及座姿等等的設定都是功不可沒。雖然同級的日本四大超電已經好細部,不過相對R1而言始終有一點點腫脹感。
馬力方面,R1有200匹馬力,即使當日駕駛的R1沿用原裝排氣管,排氣聲被封鎖,但馬力仍然是蜂擁而至,油門反應遠比舊款線性,操控起來更得心應手。原因是這代R1採用更先進的電子科技,即使大油門加速導致車頭升起,也不用像過去立即縮油,讓頭轆返回跑道上,因為新R1的電子科技在神不知鬼不覺地介入,讓前轆緩緩地重返路面,轉數也不會出現明顯下跌。可是原裝電腦程式並非萬能,若選擇不合適的設定,要是大油門出彎都會出現車頭升升、跌跌的情況。
另一個不可思議的是在電子科技協助下,即使車身仍然傾則同時提早加油出彎,比以前更輕易地做到長距離車頭升起像職業車手的出彎效果,而又不用擔心炒車,相當神奇,好明顯是電腦程式幫我控制馬力輸出,才做到這種效果,在適當時候減少供油,大減輪胎過度打滑導致意外。事實上,相比舊款R1,新R1能夠讓騎士做少好多動作之餘,連引擎煞車的反應也有得調校,操控起來不用像過去的R1要跟車子搏鬥,像這樣不用造圈速的情況下駕駛,新R1是一部可以讓騎士嘆彎的超電,只是略嫌這代R1的掣動力不足。
老實說,今次以遊車河性質駕駛新款R1,事關在街道好難全面感受200匹的威力。不過就算在馬路無法讓超電盡展所長,依然吸引好多騎士駕駛,就好像moto-one早前訪問一眾澳門車友所言—自得其樂,而騎士們總會找到享受方法。如前述,今次駕駛的新款R1屬於Facelift版,操控感與早前在珠海駕駛的上一代R1十分接近,例如車身體積跟600cc大包圍分別不大,即使在街道都可以感受到輕巧及靈活的轉向反應。但由於自己身高只有5呎5吋,R1座位較高,而街道駕駛需要經常停車或斜路掉頭,因此要格外小心,不過這情況對玩超電的玩家來說十分常見。
當天一開始使用最強的賽道馬力模式Mode A,上一次在賽道駕駛都是選用這個模式,Moda A打開油門的加速反應非常敏捷,可讓車子凌厲地轟出彎道,駕駛超電無非就是要這種感覺。不過由於Mode A的低扭馬力輸出比較突然,再者街道的車速及引擎轉數遠低於賽道,因此在山路或低速行駛的油門操控較敏感。其後轉用街道乾地的Mode C,雖說這模式的油門加速反應不及Moda A敏捷,不過在街道上仍然覺得很強勁,但是低轉的油門操控較Moda A容易,因此在餘下遊車河時間繼續使用Moda C。自己覺得新R1的整體油門操控還要較上一代R1順滑。
據報新R1採用經過改良的避震,而個人認為原裝避震都適合香港街道使用,一點都不硬,嘗試過急煞的下壓反應,十分漸進,感覺它的油路設計極佳,但是前掣動力不算太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WU33uZh830/hqdefault.jpg)
好多車友都試過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電單車失竊在過去幾個月激增,10月份更錄得36部失車個案,這是本誌自2015年刊登失車數字以來最高,相信情況進一步惡化。在眾多失車中,阿Dale的SMAX 155是其中一部,但她比較幸運,報案後警方在油麻地某個後巷尋獲車子。她為免再一次失去車子,所以安裝Trakbike V2。她說即使愛車的價格不高,使用Trakbike V2需付安裝費及月費,但是可以用手提電話追蹤車子的下落,所得的安心感是值得的。
當阿Dale失去SMAX 155 60週年特別版的一刻,同好多經歷過失車的騎士一樣,心情極度沮喪,並已打定輸數,無法尋獲車子。她不諱言為失車負上最大責任,原因是車子失蹤前數天忘記拔走車匙,以致賊人有機可乘,輕易將車子開到油麻地某後巷擺放,待時機成熟才處理車子。但由於車子無故橫臥在後巷內,才引起巡警注意,經調查後發現是失車,因此車子物歸原主。Dale表示雖然車身遭刮花,但無法形容失而復得的心情,總之非常興奮。
Dale說未失車前,從沒有想過偷車問題,經此一役才認真做好防盜措施。她除了緊記拔走車匙之外,亦希望在使用碟鎖或鏈鎖以外,使用更有效掌握車子實況的防盜工具。她說曾經在本誌看過電單車專用的GPS追蹤及定位服務,適逢有駕駛HONDA NC750X的車友已使用兩年,經他介紹下才決定使用Trakbike V2。
Dale明白GPS的侷限性,其定位精準度在部份地區或地底停車場會出現較大偏差。不過Dale已使用Trakbike V2超過一個月,她說泊車位置與手提電話顯示的定位近乎一樣,其它經常出入的地區定位也沒有大偏差。更重要是只要打開手提電話,就知道車子的行蹤,萬一車子被人搬走或發生劇烈搖晃,都會收到警示訊息。曾經試過有人座在車子上聊天,也許是對方不停「Un」腳,以致手提電話接收連續震動警報,雖然是虛驚一場,正好顯示該系統發揮效用,而每次著車都會收到訊息,大大提升安心感。
事實上,Trakbike V2的手提電話Apps好容易用,車身震動敏感度並不過份,不會因為有重型車輛高速駛過而傳送警示,造成滋擾。Trakbike V2另一個優點是透過3G網絡把息訊經雲端伺服器傳到手提電話或個人電腦,換句話在比較極端情況下,即使用家遺失手機,亦可以透過網上版本追蹤車子的下落,萬一人在海外,發現車子被搬走,亦可以告訴朋友或警方車子的位置。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jtUWFYgQFw/hqdefault.jpg)
好多車友都試過 在 All-wings saddle Community 鷗翼俱樂部 - Facebook 的必吃
安裝鷗翼的車友們, 有任何安裝使用上的疑問均可以在此提問交流... 也歡迎您在此分享您的愛車/戰馬美照... 我們也會分享您的美照至鷗翼官方網站或是IG等社群網站。 ... <看更多>
好多車友都試過 在 BIKE PIT 彼得單車公司- 當架車砌好既時候,好多朋友都問咦 ... 的必吃
當架車砌好既時候,好多朋友都問咦..呢套咩零件黎架?未見過既? 其實佢係Shimano U5000系列METREA!! 全新專屬都會騎乘既U5000外形鮮明,造工精緻,設計上更是專為 ... ... <看更多>
好多車友都試過 在 [寶寶] 怎勸退裝心臟支架的爺爺開車載嬰- 看板BabyMother 的必吃
1y嬰兒他阿公退休了,阿公嚷嚷要求嬰兒座椅
他阿公想要載他出去玩
問題是阿公已70歲而且裝有心臟支架
對於裝心臟支架上路我目前只有查到不建議開車,無法可管
這個該怎麼辦呢?
嬰兒的爸已經給阿公安全座椅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36.2.8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87865716.A.45C.html
七十歲,支架裝第二次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