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讀書:那些見證美國 #解體 的普通人,真的迎來他們夢想中的 #改變 嗎?】
「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
在 #下沉年代 的作者喬治·帕克看來,美國人在六十年代之後經歷的「解體」,正是這樣一個過程:原本理所當然的制度、道德與規則紛紛瓦解,安定的生活被飛速變革的社會經濟撕成碎片,人們失去了對曾經習以為常的一切的掌控。
但實際上,貫穿這一大時代的,是那些常規意義上的「失敗者」:一個煙草農民的後代,在保守的美國南方農村為他夢想中的綠色經濟摸索出路;一個鏽帶工廠的黑人女工,為了自己和孩子的人生艱難度日,最終成長為一名社會活動領導者;一個因憧憬拜登而踏入政壇的華盛頓說客,在政治理想破滅之後孤注一擲,得罪了整個華爾街之後解甲歸田...
在一個個飛速掠過的名人身影之間,我們看到的是普通美國人的掙扎、失落與夢想,也看到自從羅斯福新政以來看似穩固繁榮的美國民主秩序,正如何一點一滴地分崩離析:https://bit.ly/2Osg6pd
#延伸閱讀
特朗普走了,但綠卡「戰爭」還未結束:反S386法案運動中的美國華人👉https://bit.ly/3bZKu3V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美國 #譯者手記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失敗 過的名人 在 兩個太陽的台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記一位台獨意識前輩的辭世】Kay(相片主角)是京都帝大醫學博士的呂阿昌醫師(1893-1955,照片中雕像)的六女(共十子女)。呂阿昌母親是平埔族,父親是位白手起家的香鋪商,呂阿昌哥哥年輕時就得傳染病過逝,被日本政府強迫於後院火葬,此震憾的見證,造成了他決心從醫。弟弟名呂阿墉,娶了某位台灣總督的女兒(?),一生在日本司法界發展。呂阿昌妻子是廈門人吳真真,她是霧峰林家林朝棟長女的孩子,也是十二歲即中秀才吳蔭魂的女兒,會台英華三語,也彈一手好鋼琴,可惜一生不會日文。但這不妨礙kay的母語之一是日文,因為她的爸爸、哥哥、姐姐全都是以日語作為日常語言。
吳真真與林雙隨友好,這對表姐妹是林朝棟的孫子,林雙隨後來嫁給了杜聰明,使得日本時代台裔日人兩位最知名的醫學博士成了親家(雖然牽得有點遠),而林雙隨的獨生女杜淑純後來嫁給了林衡道,板橋林家與霧峰林家因此成了親家(但我相信兩個林家還有很多親家關係)。
因為兩位表姐妹的交情甚深,所以林衡道這位廈門人坐飛機來台相親時,就是在呂阿昌醫師家與杜淑純第一次碰面,kay說那次相親其實很不順利,因為林衡道後來站起來時,整個沙發被提起來:他太胖了。
坊間一說,台裔日人第一位哲學博士林茂生的孩子林宗義,才是杜淑純所愛,但媽媽林雙隨很反對。
***************************
kay的姐姐們是當年台裔日人(戰後變成本省人)最受矚目的相親對象,包括李登輝與彭明敏都有媒人來詢問過。大姐嫁給了一位醫學博士,是政治人物張豐緒的哥哥,他們的醫生爸爸後來當過屏東縣長。大姐婚前有位畫家一直來呂宅前「站崗」,這位畫家後來很有名,但kay不肯說出這位失敗者的姓名。二姐嫁給另一位台裔日人醫學博士賴尚和的醫生姪子,賴尚和在戰後當上樂生療養院的院長。
身為本省人圈的名媛,這些女兒們除了要學鋼琴,十八歲後還要去「Très Bien」(法語:太好了)洋裁研究會,學習最新的流行知識與裁縫技巧。「Très Bien」(台北市本鄉町3-204)是當年同業裏最優異的補習班,主持人是從美國學設計回來的酒井小銀。
日本在二戰中戰敗,「Très Bien」關門(後又重開,詳見留言問答),kay因此只能從姐姐那邊間接學到酒井小銀的設計觀念與技術,這項能力讓她受用一輩子,特別是剛抵巴黎、語言不通時,她就是靠此手藝維生。kay的穿著經常是周圍朋友裏最有品味的,即使是混在孫輩台灣人之間,她經常還是勝出。
***************************
我詢問過戰後國民黨政府要來台了,所謂的本省精英不是都去歡迎嗎?她表示這說法不可信,如他們家就是在擔憂啊。因為太太娘家在中國官場的關係,其實呂阿昌原本被指定去「接收」日人的醫院,呂家可望一夜致富,但耿直的呂醫師拒絕了這個肥缺,他特意與這個政府保持距離。
呂阿昌醫生館現在變成萬華剝皮寮博物館一部份,剝皮寮對面有間銀行,那裏原本也是呂阿昌的物業,大約國中的kay,就是在那裏的窗戶往外一瞧,目擊了二二八的殺人現場。
「站住。」阿兵哥喝住一位鄰人,儘管那人隨即站住,但阿兵哥還是不客氣地開了槍,無辜的人倒地後,成為停在窗外好幾日的屍體,阿兵哥還持槍盤據街道,沒人敢靠近。
相對於高雄市醫師公會會長彭清靠因二二八而被拘禁,台北市醫師公會會長呂阿昌則無風無雨。但1955年,呂醫師在屏東部落一場考查裏,因中暑而早逝。這代表還未嫁的女兒們,不會再有仕紳階級來提親了。
***************************
kay唸完大學的語言專業後,陸續在外交部及石門水庫美國工程師辦公室工作過,她說在外交部考試的筆試成績很好,但到了口試那關就被淘沃掉,因為口試官問她:「妳府上哪裏?」她答「台北」,對方不可置信地說:「我不是問妳家地址,我是問在中國哪一省?」
但後來她還是進了外交部,因為現有的人能力實在不如她。可惜,不管是在外交部及石門水庫,她都飽受省籍歧視之苦。「沒有人願意離開家這麼遠…」她去年還很遺憾地這麼說。
1960年代未,在台灣稍學法語,就坐船到巴黎。後來註冊法國高等社科院(EHESS)的前身,那時法國學界對於東方語言多語人才求才若渴,她碩士一畢業就留校在圖書館工作,不久就取得國籍。之後妹妹也想來法國,她就把位置「交接」給妹妹,自己跑到德國一東方博物館工作,學好德語並且又拿到德國國籍,中間還交換到日本做了一年研究,再回來定居忘不了的巴黎。
太陽花運動期間,巴黎也在Trocadéro廣場辦了一場聲援活動,kay就在大家面前表演用法、德、日、台、華、英六語為台灣發聲的演說,令在場的學子莫不驚奇。她所熟練的語言數已是她媽媽的一倍了。不知中華民國外交部誰有這樣繽紛的語言能力?若有一個國家肯公平地對待她,她的人生會不一樣。
盧修一的博論是寫日本時代的台共,但盧不識日文,那些日文文獻其實是好友kay幫他辨讀的。kay也是我與一群朋友的義務日文老師。
***************************
她從德國回巴黎後,先在一日本研究中心工作,後以開茶館與開紀念品店累積一筆小財富。在蒙馬特的一角落(18 rue Berthe)租下一個棄用倉庫,將之變成人來人往的紀念品店。這位多才多藝的巴黎女士還自己設計紀念T-shirt、自己設絹印工作室印製,我家還保有二件或許是九○年代未賣光的存貨。很多台灣留學生,都曾在這裏賺到支撐苦讀的生活費。
她的茶館設在Odéon附近,她細數過光顧過的名人,但我對那個年代的法國影視文化了解太少,聽了就忘了。
***************************
戒嚴時期,留法圈回不了台灣的黑名單至少有張維嘉、邱啟彬、陳嘉哲、許隆雄、鄭欣、陳錦芳、候錦郎、翁正山、黃昭夫、張宗鼎、謝里法,提報黑名單的是國民黨的滕永康,他爸爸是國民黨情報兼恐怖組織藍衣社的書記滕傑。滕永康曾經想註冊過EHESS,結果被大家聯手私下搞掉,這內情可能他本人至今仍不知;1973年,黃昭夫還曾拿刀刺過滕永康,造成滕永康一輩子聽到台語或台灣國語就會緊張起來。黃昭夫在法國坐牢的那幾年,都是靠kay這些朋友輪流去探監撐過來。
可能是身為女性,kay不在正式的黑名單中,但她仍因為當過同鄉會會長,回台都會被監視,收留她的人也會被約談。事實上,一直到過逝,她都認為自己還得提防國民黨情治勢力的魔手,她心情從沒有放鬆過。
包括彭明敏,許多綠營老一輩的政治人物到巴黎,都是住kay那裏。
她就是那種所謂的「老獨派」,因為與她親近,我也變成跨齡的「老獨派」,看到一些年輕人無視這些人的生命經驗,動不動就自詡為「不是老獨派的那種進步獨派」,就會自動感到厭煩,不幸的是,這種厭煩好像在太陽花之後突然頻繁起來了。
***************************
一位女孩,付完船票剩下沒多少錢,還是篤定要離開鬼島,到一個完全不識一人的國度,這是需要很「pa-kiat」的。kay的個性當然有其硬漢的一面,她把這個力道用在她對台獨運動的投入、對做生意的敢,但把溫柔與優雅拿來與我們這些朋友相處,以及一輩子把小妹當小妹妹對待。
去年十二月上旬,已重病的她說她不能死,她說她努力一輩子了,要看到台灣(不是「中華民國」)加入聯合國的那一日才甘心;今年二二八當日與她最後一次碰面,她一直用法語說「我不能死!」我想她是一直記得這個心願;其實,她當時已經意識不太清楚了,我說的話她都重覆一些,無法正常表達自己的意思;不過,當我說到「今天中正紀念堂被鄭麗君給關起來」,她複誦「關起來」時,雙眼突然睜大並且流露光芒。
浩大的國族打造工程,不會是完成於一代人的努力,而是要代代累積的。kay,請放心地走,你的遺憾我們會接棒的。
失敗 過的名人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失敗 過的名人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失敗 過的名人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失敗 過的名人 在 勵志故事| 1009 次的失敗 - YouTube 的必吃
勵志#故事#正能量勵志故事| 1009 次的 失敗 有一個人,一生中經歷了1009次 失敗 。但他卻說:一次成功就夠了。他,就是肯德基的創始人——哈倫德·山德 ... ... <看更多>
失敗 過的名人 在 慎獨- 失敗學從小到大看了那麼多名人傳記,總是會立下志向要 ... 的必吃
時常我們都可以從商業雜誌或是報紙上看到成功者分享他們的故事,並且激勵人心,但是過陣子當他們失敗後,媒體又可以頭頭是道的說出,創業家們失敗的點。所以不論看到什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