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樣貌
「遠走的渴望,是為了在世界某個角落,撿回一片自己。」
曾走過的每一趟旅行都改變了我一點點,成為我的一部分。其中深深撼動我三觀的旅程,非屬墨西哥的亡靈節(Día de Muertos)了。
(探索亡靈節:https://bit.ly/2TlPJni)
有看過可可夜總會的話,一定對這個節慶不陌生。它有點像是我們的清明節,用於紀念過世的親朋好友,但完全不一樣的是,墨西哥面對死亡的文化中,沒有悲傷與禁忌,沒有路上行人欲斷魂,而是狂歡、繽紛的花朵、生命的循環、純粹的愛與思念。
在墨西哥機場過海關的時候,我面對第一個文化衝擊,就是入境處擺了一整排祭壇(La Ofrenda),在華人文化中我們稱之為「遺照」,紀念曾經在機場工作的人。我覺得很不知所措,畢竟在我們的世界,遺照好像很不祥,去拜拜還會被說不要盯著看,現在他們大剌剌的被擺在公共場合,還是一個國家的門面?實在太震驚了。
面對死亡,我一直是害怕的。甚至無法去想這件事,但人終將一死,不是嗎?在參加化妝遊行的那天,我忍不住一直想著過去意外過世的朋友,對於他們的生命嘎然而止,我仍然感到很困惑,為什麼世界還在繼續,他們卻停在那裡?他們去了哪裡?
然而親身去體驗亡靈節,體會了另一種看待生命的方式「死亡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重要的不是你不在了,而是你在的時候,我們曾共享過的美好時光。我覺得我的心更打開了一點,更寬闊了一些。也許失去摯愛的悲傷將永遠是心中的一個洞,但我們可以將思念化為肥沃的土壤,種下感恩,靜待眼淚灌溉的花再次綻放,這就是生命的循環。
我還記得,在墨西哥去洞穴潛水時候,背著氧氣筒,徒步經過一片叢林,叢林中突然又看到一個祭壇(當然,也擺著兩三張遺照)在台灣看到應該會嚇死吧,或著,總覺得怪怪的。沒想到我的潛水教練說:「噢,那是奧馬與阿杜,之前是這個地區的管理員,他們都是超級好的人,奧馬超愛聊天,我真是想念他。」
(還跟他們打招呼,於是我也跟奧馬阿杜say hi)
在台灣,我們不擅長談論悲傷,總覺得那裡痛就不要觸碰,但事實是,這些心中不被承認的傷都會卡在身體裡,成為找不到原因的痛,為了不要感到難過而逃避,久了就會塞住所有情感的通道,變成一個麻木的人。
唯有打開心房,讓能量流動,才能自由。我會永遠記得在這趟旅程中感受到的,坦然與純粹。
世界上有很多特別的祭典,亡靈節絕對是一生必去的體驗。
(我整理了更多關於亡靈節的資訊分享給你們:https://bit.ly/2TlPJni)
Photos @Leonardo Eguiluz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生長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廖克發,而後來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學習電影製作。第一部紀錄片是尋找曾為馬共、身影曖昧模糊的祖父的《不即不離》,原為劇情片《菠蘿蜜》做電影背景,是以對馬共議題進行田調。但隨著他浸淫日深,素材累積的份量足夠,也就自成一部紀錄片。 馬共至今於馬來西亞仍是禁忌話題,廖克發...
「太衝穴禁忌」的推薦目錄:
太衝穴禁忌 在 黃震宇 風水命理工作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10316
【入宅方法與禁忌】
入宅是除了房屋風水選擇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動作,入宅若入的好,對於好的風水有加強的效果,而對於壞的風水也有減輕甚至扭轉的效果。入宅主要有兩大部分必須注意:「擇日與入宅法」。只要這兩個部份都能配合得當,可奪天時之功,達成催官、催財、催福的效果。
擇日法是整個入宅法中最重要的一部份,擇日若擇的好,可以在兇地取得吉利,吉地可增加催發的速度。風水祖師楊筠松曾經說過:「不得真龍得年月,也應富貴旺人家,苟選擇盡美,即頑山亦先發祥。」葬經的作者郭璞也說:「地吉,葬兇,禍先發」、「棄屍福不來,是選擇不善,縱吉壤不能見效」。由此可知擇日的重要性。
實際上,探究擇日學的歷史甚至比風水學的歷史還要悠久,也因為歷史悠久,前輩高人所發展出來的擇日方法不計其數,各有各的應驗與準度。現在常見的擇日方法有「三合擇日法、三元擇日法、天星擇日法、董公擇日、飛星擇日」,甚至有因應風水所衍伸出來的「玄空擇日」,也有因應命學所衍伸出來的「八字擇日」與「斗數擇日」等。
老師在擇日,會先使用三合、三元來避開衝剋與不吉利的日子,再以玄空擇日求其一卦純清,最後會用天星擇日選擇催發的時辰與分鐘,而八字擇日法以及斗數擇日法,則是我用來重複推算所選擇的日課,確保無誤,才會給客人或朋友來使用,畢竟差一個時辰甚至一分鐘,可能就會有吉凶的差別,挑選日課必須要十分謹慎 才行,而且真正好的日課就與真龍真穴一般,可遇不可求,通常只能求平安、穩健成長,就是很不錯的日課了。
但是擇日牽涉到的層面太大,要談的東西太廣,所以就先談談入宅的方法,縱使無法尋得完美日課,至少入宅方法正確,也可達到平安的功效,對一般大眾來說,也是不錯了。
太衝穴禁忌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記得好像跟妳提過蟲洞的事。
從我們這裡要連到那個世界
需要有個捷徑,那個捷徑我們稱之為蟲洞。
這並非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所指稱的奇特時空或是扭曲的世界狹縫
純粹只是為了方便解釋的一種代稱。
說到連結,我覺得應該是跟黑洞有關
黑洞的概念很容易可以理解,重力和引力
重力跟質量有關,引力跟重力有關
重力強弱決定引力的強弱。
重力非常大的時候,會形成重力的漩渦
這時候強大的引力會把所有東西給吸進去
包括光在內的一切物質與非物質。
光被吸走了,就形成了黑洞。
我天生具有黑洞體質
會吸引容易迷路的人掉進去
這意謂著有某種重力加諸在我身上。
它不是重量,而是精神性的東西
產生的引力或多或少和那個人的月球有關
為什麼是月球呢?
因為月球是屬於週期性的。
在不同的週期,月球會有變化
有變化的時候,會產生頻率不同的波長
當波長可以接收到來自黑洞的召喚時
月球就會靠過去,被黑洞所吸引。
那個人的月球與我有關
也是最近才知道的事。
我父親曾說過,永遠不要相信對你有所求的人。
他也說過,他從未見過對別人毫無所求的人。
這就是他為什麼從不表現出他的痛苦,
為什麼他逃避了所有的問題。
講起我父親的事,可能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所以我還是繼續談我對蟲洞的瞭解。
通靈者亞利安告訴我
可以通過靈能跳躍進入蟲洞
大多數進入蟲洞的人表示
剛開始會強烈暈眩
或是會覺得周圍出現閃爍的發光體
那些都屬於正常反應。
超越時空的體驗,不單是在冥想中出現
也會在夢境以及蟲洞中顯現
一旦你掉進蟲洞的那瞬間
你就從身體這個軀殼被解放出來。
短時間之內,就能理解
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是什麼了。
超越不同的社會背景
進行意識上的超連結
撞擊出複數的時間和空間
我們在蟲洞中旅行的時候
我們就成了光,無所不在
我們就是意念本身,意念比光更快。
有些人為了抵達,他們願意嘗試禁忌之物
任何能提升性靈的方法他們都想要試試看。
喚醒自我意識,會帶來許多好處
也會有其副作用,僅僅只是孤獨
有時候也會有相同的效果。
比方說生活在沙漠裡的隱士
你問他說:「為什麼會喜歡待在沙漠
不覺得很辛苦嗎?」
隱士笑著說:
「我們喜歡這裡的寧靜
在哪兒都能祈禱,畢竟神無所不在
在哪兒都能找到祂的存在
但是你只能待在沙漠
在這種純粹乾淨的環境裡
在一片寂靜裡,你才能找到自己。」
父親對我說,他曾經是個戰俘
被囚禁在沙漠的一處洞穴中
他想方設法地逃離那裡。
有次他生吞蠍子
喝仙人掌內部儲存的水
好不容易倖存下來
他說沙漠是個可怕的地方
打死都不願意回去的地方。
我不太能理解什麼是孤獨
或許孤獨就像苦艾酒一樣
只有嘗過的人才能感受那是什麼滋味。
我寧可相信,兩個人在相愛以前
靈魂就像被打散的拼圖
是愛讓兩個人的靈魂漸趨完整。
而愛一個人的孤獨
就像在拼湊那塊沒有邊際的拼圖
總是覺得少了一片。
每次找到的缺片
又好像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一片
始終被這種拼圖
創造出來的困境所擊敗。
對方也一樣
彼此心裡的的拼圖長得都不太一樣
時間也就這麼過去了
經常覺得耗費體力卻一事無成。
正式進行靈能跳躍之前
會有非常多的雜訊進入你的大腦
把它想像成走進鋼鐵工廠
同時聽到數十台機具
進行高分貝的噪音那樣
全部一口氣灌進你的耳朵裡
與此同時,你還得要承受
體內巨大能量的衝擊
旁人眼裡是無法察覺到這一切的
只有你自己心知肚明
蟲洞要來了,你得做好心理準備。
我會試著想像海洋
如同想念自己的母親或故鄉
把海洋的形象織入深層意識裡
讓裡面充滿大量的海水
澎湃的浪潮和各式各樣造型殊異的海洋生物
海洋意謂著一切的存有和包容,接納
與融入這世間無限的因果。
進入海洋的意識裡面
你暗示自己站在海邊等待這一切
同時間降低了能量的衝擊
也減緩了精神上所承受的壓力。
海水流入我的身體裡
彷彿我跟這個世界跟整個宇宙是相連的
我們融為一體。
海洋逐漸把自我的意識消解了
被海洋包圍的感覺溫暖的像是
待在母親胚胎初生的子宮一樣。
整個宇宙就是母胎回歸的形象
感覺重獲新生。
更加清明的是一種聯合的意識,我即宇宙。
超感官知覺以閃電般的速度
連結萬事萬物無限並且召喚著我
虛空也召喚著我,光無所不在。
赤裸的,宛如嬰兒般的蟲洞之旅。
感覺似乎能夠更靠近妳一些些。
文字 銀色快手 20180825
攝影 細江英公 EIKOH HOSOE
《大野一雄,在釧路濕原起舞Ⅳ》1994
太衝穴禁忌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生長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廖克發,而後來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學習電影製作。第一部紀錄片是尋找曾為馬共、身影曖昧模糊的祖父的《不即不離》,原為劇情片《菠蘿蜜》做電影背景,是以對馬共議題進行田調。但隨著他浸淫日深,素材累積的份量足夠,也就自成一部紀錄片。
馬共至今於馬來西亞仍是禁忌話題,廖克發採訪的對象大多不在馬來西亞,散居於泰國、中國與香港,過著不斷轉換身份的生活,隱藏著身世與革命的故事。 單純想要理解祖父為何加入馬共的廖克發,在《不即不離》完成的過程裡,持續發現當年左派運動是年輕人為了生命的迫切所需,對抗日本以及英國的殖民,想要更有尊嚴與自由,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很自然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選擇。
廖克發認為,對政治事務的冷漠冷感,其來有自,並非所謂個人的選擇或立場,而是有一個久遠的脈絡發展──當推進、創造理想社會的人們沒有受到重視,其犧牲完全被扔擲於國家與歷史的敘事以外,未曾轉換為正義時,後來的人也就在長期的審查與壓抑中,被訓練、教導成無法信仰正義,難以想像更好也更平等的可能。 從回溯自身家庭到發掘整代馬共人淹沒歷史的《不即不離》,也就開啟了廖克發的第二部紀錄片《還有一些樹》,由馬來西亞1969年後見於郵件的戳章,進行對種族議題的深刻探討。
馬來西亞社會大致可分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與原住民等。馬來西亞在脫離英國殖民獨立建國時,簽署了馬來人享有經濟與教育等的優惠特權,華人與印度人則是能享有公民權的協定。 而華人與馬來人種族衝突的513事件,肇因於反對黨在1969年全國選舉頭一回超越執政黨政府得票率,大肆慶祝遊行,引發馬來人的反感,也上街示威,最後演變成戒嚴,與及大規模屠殺事件。該戳章所註明的禁止散播謠言,即是不允許討論、質疑該事件,乃至馬來人在馬來西亞的特權。《還有一些樹》透過訪談與歷史資料,耙梳了513事件的始末,同時也凝視種族政策最底層受害者原住民的困境。
廖克發發覺,在華人被馬來人以及政府軍警慘烈殺害時,也知曉華人內部的自相殘殺,甚至及於華人對更少數,尤其是原住民族的剝削與壓迫。他乃對自己提問,會不會他也同樣是一名種族主義者?主要是他警省到,自身總是從華人是種族主義受害者的角度去思維,而罔顧其他被華人既得利益下的邊緣民族。而如此疑惑更拉高視野地思維著樹(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特別是為了經濟開發,對原住民棲息地、森林的砍伐,透過樹的靜默與見證與原民祖先的洞穴探勘,也就隱隱有人類對自然的態度不也是種族主義作為的體會。 廖克發從幼年熱愛看牛仔電影說起,其時他對正義的想像,就是那些槍殺印第安人的西部牛仔皆是英雄。直至成人看了《與狼共舞》方才瞭解,印第安人是被壓迫的對象。
換言之,影像所造成的偏見遠大過於關於正義的探索。 廖克發強調,任何太方便、簡化的敘事跟立場,都是危險的。拍紀錄片必須有疑惑,明白沒有一種面向可以是全面性、全客觀的紀錄。活在複雜的世界,必須有多重、多部的聲音。單一故事永遠不夠,需要有很多故事與作品,討論同一個事情。說故事的權力掌握在誰身上這件事情,得保持懷疑。紀錄片工作者不能牢牢握住這種權力不放,要能時時刻刻反省自身的意圖與認知。這也是為何廖克發會謹慎對待受訪者,要重複確認他們是不是願意將受訪內容公諸於世。
小檔案
廖克發,197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實佻遠(Sitiawan)。就讀於國立新加坡大學商業學系,卻熱衷於文學創作以及出國遊學,曾獲大專文學獎。畢業後任教於新加坡小學四年後,來台學習電影製作,2011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兩部作品曾獲得台灣金穗獎最佳學生影片,曾獲最佳導演,並在2015年釜山國際影展獲得超廣角亞洲最佳短片。編劇作品長片劇本《菠蘿蜜漫長的飄香等待》,根據祖父二戰時參戰的生命故事改編,獲優等劇本獎;被選為2015法國南特影展,台北劇本工作坊。成立蜂鳥影像有限公司,製作劇情與紀錄影片。參與2013年的侯孝賢導演執導的金馬學院。曾任臺灣國家地理頻道攝影師。
拍攝的電影多與東南亞華人有關,其中紀錄片《不即不離》因涉及有關馬來亞共產黨的敏感歷史,在馬來西亞被全面禁演。2019年以劇情片《菠蘿蜜》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同年紀錄片《還有一些樹》也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後製:馬立群 作品提供:廖克發 場地提供:倆人攝影棚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IztIgIsveQ/hqdefault.jpg)
太衝穴禁忌 在 中醫知識CooL - 【喝最強解毒茶!清肺解毒】3酸性食物幫肝 ... 的必吃
太衝穴 :稱為「手太衝」,對應手的合谷穴。 位置:腳的大拇指和第二指指縫間,往上1寸(約一個拇指橫寬)處。 禁忌:會促進子宮收縮,孕婦不能按。 ______ ... <看更多>
太衝穴禁忌 在 太衝.少府.湧泉穴道按壓肝腎心排毒要穴| 養生我知道 - YouTube 的必吃
保健食品吃了不見得真的保健自己身體,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按壓哪些穴道來保健身體及排毒?(1)太衝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