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綠氫能源上的發展(08/26/2021 風傳媒)
氫將是人類最清潔的燃料,其燃燒只產生水而不排碳,由於這種對環境的友好性,氫被稱為「完美能源」或「未來能源」。
氫廣存於地球之中,其能源密度極高,且可以氣態、液態及固態的氫化物呈現,以適應各種運儲方式及應用環境的要求,和化石能源相比,其製取更為方便,不受地區因素的限制,也不會因資源分布不均而引發地緣政治風險,通過可再生能源製氫,將促成碳中和的實現。
作者:胡僑華
太陽能製氫是前景最好的製氫法
目前以化石燃料做為主原料的煤氣轉化法占全球氫製備總量的95%,而以電解水製氫的的比率不足5%,以太陽能製氫的比例更小。其實以太陽能製氫已有40年的的發展歷史,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製氫方法之一,值得繼續努力研發。
當今全球在建的以可再生能源製氫項目總計80GW(1GW = 100萬千瓦),在2020年新增的項目即達50GW,就像過去十年風能和太陽能的價格成倍下降, 一旦形成規模效應,即大幅降低其LCOE成本(Levelized Costof Energy,均化能源成本)。
日本百年老店──電氣產品製造商東芝集團(Toshiba)正在全球布置此具「未來能源」之稱的氫能,並以大規模可再生能源製取綠氫,做為碳中和時代的解決方案。
放眼全球,日本是近年來最熱衷發展氫能的國家之一,利用碳捕獲(CCS)實現平價化石燃料的脫碳製氫,以及可再生能源製氫,對能源自給率甚低的日本而言,用零排碳的可再生能源以製取清潔、高效且較易儲運的氫能,無疑是「後福島時代」得以兼顧能源安全和碳中和目標的理想選擇。
早在50年前東芝就開始做氫能方面的研發,當時日本的氫路線是烴類或醇類重整製氫,但現在零碳的理念下,近10年已全面提升氫能體系。例如東芝燃料電池體系全部都是純氫製備,其燃料電池系統H2Rex 在日本國內已累計交付了100台以上,這種100KW的模塊化單元,可根據需求做靈活組合,啟動後不及5分鐘時間,高效管道或儲槽中的氫氣轉化為電能和熱能。
從製氫到氫利用的全程實現了零排碳
以東芝的新氫能綠合中心為例,利用太陽能電解水製備氫氣,並直接將其應用於東芝的府中工場的燃料電池驅動叉車(Fork lifter)上,不但叉車運轉不排放二氧化碳,且因利用可再生能源作為製取氫能的燃料,從製氫到氫利用的全程實現了零排碳。當突發災難時,這套小型分布式能源亦可大顯身手,做為一條生命線為300名受災群眾提供一週所需的電力和熱水供應。
綠氫雖有諸多優點,但在全球範圍內仍為成本高居不下所困擾,在日本要靠政府的政策來支持。此外光伏、風電仍存在間歇性問題,且因電網調峰要求甚大,導致棄風、棄電的狀況經常發生,若將這部分電力轉換為氫能儲存起來,需要時再予釋出,成為最理想可靠的結合。亦即可再生能源與電解質製氫技術綑綁在一起,製造出完全的綠氫。
在日本國立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的帶頭下,東芝與另外兩家日本企業合作的福島氫能研究基地(FH2R)已於2020年成立。東芝在該領域所長的是對電力系統、電子設備及控制系統的深入了解,及對氫的長期技術累積,目前正與上游製氫企業研討合作。
在氫能起動階段,東芝呼籲政府對全行業給予政策支持,鼓勵更多企業參與氫能產業鏈的完善,並儘早明確氫能使用的法律及規範,在此前提之下,氫能成本才能隨著規模效應而快速下降。
氫能成本的下降有賴於一個足夠大且高速成長的下游市場,東芝正在推動純氫能燃料電池系統H2Rex儘早應用於日本及中國市場,使其成本符合市場潛在的需求,並聯合中國合作夥伴一起開拓市場。
福島事故讓東芝不得不脫鉤核能
實際上東芝對於 「終極能源解決方案」的認知,在福島核能事故之後,出現了徹底的轉變,東芝曾是全球核能領域的重要領先者,旗下擁有歷史戰績輝煌的美國西屋電氣公司。但2011年發生的福島核能事故,使全球核電技術放緩,建造成本陡增,西屋電氣申請破產保護等諸原因,東芝最後選擇脫鉤核電資產。
2020年10月日本首相菅義偉在臨時國會上發表施政演說時宣布,日本將爭取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净零排放,這標示做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及第五大排碳國的日本,在氣候議題上的立場有了巨大的轉變。
日本的溫室氣體排放中,至少有80%來自能源範疇。二氧化碳零排放並不是最近才有的呼聲,早在〈京都協議書〉及〈巴黎氣候協定〉且更早以前,就進行了與此相同的探討。
福島事故改變了全球滅碳的思路,2011年之前,日本及歐洲都將低碳發電目標寄望於核能,但現在已轉變為寄望於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除了氫能之外,東芝還有其他頗具競爭力的的能源業務和碳捕獲及儲存技術,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條件與與特徵,進行靈活的組合,無論在水電領域、光伏領域及地熱領域,均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該項目建有全球最大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10 MW(1萬千瓦)級製氫裝置,正在驗證清潔低成本的製氫技術,在此所產生的氫氣不僅使用為平衡電力系統,還為固定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及移動的氫燃料電池車輛(汽車、巴士)等提供動力源。
日本的綠氫發展可供台灣借鏡,台灣現行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僅20%,卻以進口液化天然氣以支持50%的氣電 ,與其如此,不如投資於光源充足的澳洲建立液化綠氫廠,並進口台灣以取代LNG(主成分為排碳的甲烷)以供發電,達成低碳及無排碳的能源承諾。
本文作者胡僑華為工程專業經理人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75207?mode=whole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邀請退輔會主委曾金陵暨所屬天然氣事業人員、經濟部能源局局長歐嘉瑞及台灣中油董事長林聖忠報告「天然氣價格合理化檢討情形」,民進黨立委蕭美琴首先質詢中油董事長林聖忠,據媒體報導中油虧損424億,年終獎金卻達3個月,比一般民間企業行情高好幾倍,顯然不合理。蕭美琴並質疑,中油是壟斷事業...
天然氣安全規範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8/25 Bloomberg新聞摘要
<亞非中東新聞>
*中國揚言如果該國遭指責外漏新冠病毒 將對質疑者展開報復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宣布 將致贈一百萬劑輝瑞疫苗在24小時內運抵越南
*因為封鎖Delta病毒而封鎖的中國寧波港 宣布開放眉山碼頭
*日相菅義偉將緊急事態再擴大到其他八個區域 涵蓋大約70%的人口
*印度批准了以mRNA為基礎的本土疫苗近一步的試驗 初步研究該疫苗”安全、有耐受性且具免疫抗原”
*六個月僅42%完全接種疫苗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稱香港是自由社會而不會強迫民眾施打疫苗
*中國有意歡迎塔利班加入國際社會 放眼阿富汗價值一兆美元的礦產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電話會議 兩國將合作防止任何外部勢力干擾阿富汗
*營運福島核電廠的東電將興建一條海底隧道 將處理過但仍有輻射線的水排放到距核電廠一公里外的海洋
<美洲新聞>
*平淡無奇的G7聲明 七大工業國線上峰會針對阿富汗問題根本毫無具體方案
*G7線上峰會雖聚焦於撤退與安全問題上 但領導人也針對暫停阿富汗金援進行辯論
*美國總統拜登力抗期限內從阿富汗撤軍的壓力 但仍積極尋求備案
*美國通知境內難民援助組織 要為接納5萬名阿富汗難民做好準備
*美國總統拜登收到情報單位針對新冠病毒調查的報告 起源至今並無定論
*嬌生宣布其疫苗加強劑讓抗體的增加又快又強 支持曾經施打其一劑疫苗者增打加強針
*美國疾管中心(CDC)一份報告 Delta變種病毒使得第一線工作人員的疫苗效力從91%降至66%
*美國Delta病例數比峰值下降12% 但卻出現三月以來首見連續兩天死亡人數逾千
*美國達美航空宣佈未接種疫苗的員工 每個月將徵收200美金的罰款
*瑞士信貸美國分部原定10月18日重返辦公室 因Delta變種病毒疫情確定延後
*高盛也公告辦公室戴口罩和要求員工接種疫苗 美國六大銀行業巨擘都擴大防疫措施
*美國聯準會的疫情反應遭北京批評風險太大 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將試圖與美國脫鉤
<歐洲新聞>
*德國總理梅克爾稱西方應接受阿富汗如今是塔利班當家了 德國將持續與其溝通保護人民
*已經撤走2000名相關人士 法國從阿富汗撤離的行動最快本週末結束
*北約派遣團隊至立陶宛 處理受到白俄羅斯政府幫助而出現的非法移民潮
*大選將至 從晶片到紙類全部都短缺威脅著德國的經濟復甦
*歐洲風險最大的垃圾債券 成為2021年表現最好的資產
*瑞典因儲存核廢料的空間不足恐面臨停電 核電營運商稱再不做出決定恐在啟
用才三年的此時暫停核電廠
*英國第二大航空樞紐需求上升 倫敦蓋特威機場恢復緊急跑道的開發計畫
*俄羅斯天然氣公司請求迴避歐盟規範的訴願遭德國法院駁回 北溪二號的營運可能延誤
天然氣安全規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書推薦《#以少創多》人類終於學會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繁榮
我們總認為,隨著經濟成長和科技進步,人類會消耗越來越多的資源,總有一天地球上的所有資源會被消耗殆盡。然而,事實可能正好相反,人類已經在工業時代之後重新「已知用火」,找到了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產出的方法。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more-from-less/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以少創多》的作者是麻省理工學院數位經濟研究中心共同主任安德魯‧麥克費(Andrew McAfee),我很喜歡他的前一本著作《機器,平台,群眾》書中對於數位科技將如何改變人類未來命運的精采論述。
在新的這本書中,他談到自從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習慣向地球「榨取更多的資源」來達到更高產出。這種陋習和傳統的思維,仍然縈繞著大眾的思緒。但是他觀察到了一個現象,顯示人類已經掌握了新的方法,開始學會「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產出」。
他也提出與人類處境、大自然狀態,以及這兩者之間的大量證據,並且將所有的科學事實,彙整成這一套理論。在這套理論的背後的事實,是美國人口與經濟成長的同時,使用的大自然資源開始逐年減少、空氣與水污染逐漸降低。
科學證據也顯示,我們在關心的事物「絕大多數」變得越來越好。當然,不是「所有」事物都變得越來越好,而這本書,就是試著指出哪些事情已經朝正確的方向持續發展中,又有哪些問題仍滯足不前、甚至退步,需要我們多一分的關注。
.
【樂觀四騎士在全世界馳騁】
為什麼人類開始懂得「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產出」?在經濟成長的同時,消耗更少的資源、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原因在於自工業時代之後,有四種關鍵因素同時存在,且彼此互相影響,作者稱它們是「樂觀四騎士」。
1. 資本主義: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潤最大化,促使企業用更少的資源達成產出,並且尋找更多新的能源與研發替代方案。
2. 科技進步:促進企業對資源使用的效率,追求「去物質化」的手段,對資源採取減量、替代、優化、蒸發的方式處理。
3. 公眾意識:因為公民們意識到經濟和人口的成長,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想要採取對地球更好的措施。
4. 回應民意的政府:政府看到人們關注環境汙染,因而回應民意,制定有效的法規來限制和減少汙染。
資本主義促進競爭,鼓勵企業尋找用更少資源產出的方法,科技進步加速了這個進程。尋找到優良方法的企業,將獲得巨大報酬,因此這本身就是個正向循環。公眾意識和回應民意的政府,則透過民意和法規,限制與減少企業因為使用資源而造成的汙染。
作者鼓勵人們應該把這些進步「紀錄」下來,因為這會告訴我們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有成效的。這本書也傳達一個觀念:「我們不需要把經濟和社會方向盤猛烈的轉往不同方向,我們只需要踩著油門,讓樂觀四騎士在全世界奔馳。」
.
【「去物質化」是什麼?】
讀這本書的時候,不斷看到「去物質化」(dematerialization)這個術語,它貫串全書,也是最令我最有啟發的關鍵字。在資本主義市場的運作之下,渴望賺錢的公司往往會尋求使用更少的資源。這股渴望,會讓它們採取更進步的技術,邁向以少創多的局面。
作者稱這個現象叫做「去物質化」,常見的有四種途徑:減量、替代、優化、蒸發。
1. 減量:使用更少的鋁來製作鋁罐、使用更少的農地、水、肥料達到相同糧食產出。用更少資源創造相同產出。
2. 替代:新的頁岩壓裂法降低天然氣成本,正在替代原本盛行的煤炭發電。提供核能運轉的鈾燃料是下一個機會。
3. 優化:隨著數位感測器和排程軟體的出現,鐵路車廂的利用率、航空客機的載客率都有非常大幅的提升。
4. 蒸發:物質被取代消失。一隻iPhone就取代了電話、攝影機、錄音機…等無數的裝置,堪稱去物質化的冠軍。
去物質化讓我感到啟發的點,在於輕量化、整合型的技術、數位化的科技,的確讓我們逐漸擺脫對「物質」的依賴度,轉而追求其他不需要消耗大量物質的事物。在未來的世界,「有形」的產品會越來越昂貴、稀少,但「無形」的產品反而會提供越來越多的價值。
.
【樂觀四騎士帶來了哪些改變?】
第一,它們讓人類和大自然的相處方式明顯進步。資本主義和技術進步加快了「去物質化」的腳步,法規約束了汙染的排放,全球的貧窮、糧食、公衛、教育、壽命都持續邁向正面的發展。仍要注意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這部分目前尚無全球共識的規則,是非常迫切的問題之一。
第二,它們使經濟活動更加集中化:越來越多的產出來自越來越少數的國家、農場、與工廠,越來越多的報酬流向越來越少數的公司和個人。科技的進步讓利用資源的運用方式更具效率,但也造成更多贏家通吃的局面。
第三,它們導致人際關係越來越脫節,社會資本降低。四騎士推動世界繁榮的同時,加上集中化的推波助瀾「不均」的財富分配,許多人感覺有一種被四騎士拋下的「不公平」感受。
與大自然的進步是好消息,集中化則是好壞參半,脫節則是令人擔憂的趨勢。
書中對於集中化和脫節的解決方案,並無著墨太多。因此,我推薦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讀《民主式經濟的誕生》這本書,書中提倡企業應該盡可能避免「榨取式經濟」的模式,轉往「民主式經濟」讓個人和企業共同繁榮,藉此解決不均和不公的問題。
.
【我們還需要注意什麼?】
作者認為普通的公民,並不用擔心「資本主義」和「技術進步」這兩個騎士,因為根本不需要別人插手,它們自己會找到最棒的「去物質化」方法,降低資源的使用,達到更多的產出。
我們可以關注和影響的領域,就是提高自己對證據和事實的認識,避免被黨派和意識團體的錯誤資訊操弄。用自己手上的選票,去支持在做正確事情的候選人,提高「公眾意識」和鼓勵「回應民意的政府」這兩個騎士。
例如,責罵企業的不當行為會讓責罵者感覺自己很有道德,實際上很少達到什麼效果。更好的方法是投票給認真看待對抗污染和保護瀕臨危機物種的候選人。作者舉出值得每個公民關注和支持的七個議題:
1. 減少污染:汙染不是資本主義關心的成本,但它需要被政府限制、規範,留意那些試圖「放寬」任何規範的候選人和遊說團體。
2. 減少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量:溫室效應氣體持續對地球環境造成傷害,但它在全球還沒受到有效的管制。支持那些對這個議題有正確洞見的候選人。
3. 提倡核能:科學證據顯示,核能仍是唯一不會排放溫室效應氣體、可以擴大規模、安全、可靠的動力來源。民意反對和建造成本是巨大的障礙。
4. 保護物種與生態環境:資本主義本身對於稀有的動物最感興趣,因為他們能賣最多錢。我們要持續支持那些保護土地、限制獵捕的政府法規。
5. 提倡基因改造生物:廣泛的科學和醫學證據已經證實它是安全的,有助於提高收成、減少農藥、改善營養。最大的障礙仍是牢不可破的民意反對。
6. 資助基礎研究:民營企業不容易砸大錢在研發上面,政府的政策與計畫扮演重要腳色,我們應該支持那些提倡基礎研究的候選人。
7. 提倡市場、競爭與創造工作機會:我們常忘了競爭和創新帶來的繁榮和機會,導致社會主義正在死灰復燃。應該聚焦在提供工作機會給與社會脫節的人們。
.
【我的讀後心得】
在讀的過程中我試著問自己,對於這些議題,我自己能做些什麼?在書的尾聲,作者的這席話讓我受到啟發:「我們能為地球做出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增廣自己的知識與見聞,使用可獲得的最佳資訊來指引我們的行動與決策。」
上一本讓我對世界的認識有「頓悟時刻」的書,是比爾蓋茲推薦過的暢銷書《真確》,已故作者羅斯林感嘆道:「過去20年,全球赤貧人口已經減半,但針對多數國家的調查中,知道這些事實的人不到10%」。
這些不知道事實的人包含我自己。
《真確》從人類心智偏誤的解析,加上事實證據的輔佐,導正了我對世界發展趨勢的錯誤認知。而這本《以少創多》則從資本主義、科技、汙染、環境的多種角度,帶給我許多的啟發和省思,也讓我對那些懸而未解的議題產生興趣,例如核能與基改。
如同作者所說:「我們相信的很多東西是因為我們周遭的人相信它們,或是所屬的政治陣營成員們相信它們。」人們害怕核子反應的巨大威力、害怕基因改造帶來的健康影響,害怕我們即將耗盡地球資源,這些感受究竟是人性本能的恐懼驅使?還是基於科學事實的判斷?
雖然我自己也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我相信持續閱讀、對既有觀點提出疑問、不斷刷新自己的認知,就是走在增廣見聞的這條路上最好的燃料。
天然氣安全規範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邀請退輔會主委曾金陵暨所屬天然氣事業人員、經濟部能源局局長歐嘉瑞及台灣中油董事長林聖忠報告「天然氣價格合理化檢討情形」,民進黨立委蕭美琴首先質詢中油董事長林聖忠,據媒體報導中油虧損424億,年終獎金卻達3個月,比一般民間企業行情高好幾倍,顯然不合理。蕭美琴並質疑,中油是壟斷事業,穩賺不賠,為何中油覺得虧損,但台電及台塑都可以營運到不虧損,表示中油的營運出現問題。
此外,就天然氣部分,蕭美琴質詢能源局長歐嘉瑞指出,台灣東部地區根本沒有天然氣管線設施,民眾都是使用桶裝瓦斯,但台灣的瓦斯桶普遍沒有限制使用年限,甚至很多是三、四十年的舊瓦斯桶,汰舊換新績效非常差,安全堪慮。她直指一般業者必須買一噸瓦斯,才能獲得一桶200元的補助,業者得不償失,顯然不合理。蕭美琴質疑全國這麼多瓦斯行,民間有如此大的需求,尤其東部連天然氣的選項都沒有,能源局竟只編300多萬預算執行汰舊換新,實在離譜。對此,蕭美琴要求能源局盡快檢討改善,就太舊換新的規範及標準重新評估,以顧及各地區的需求。歐嘉瑞局長則是回覆這項業務主要是由消防署主導,能源局搭配補助,將與消防署進行研議。
至於就明年將會派船到太平島附近海域展開油氣的探勘研究,蕭美琴質詢能源局長時指出,太平島的主權是我國的,我方有權探勘,但面臨南海主權聲索的國際爭議,我國若強勢獨佔油氣探勘權,恐將付出政治代價。她要求,能源局應研究在如何不影響與周邊國家關係下,並考量經濟成本、軍事安全與政治成本的情況下,找出平衡點,採取多邊合作,政府不管是東海和平倡議,還是南海政策,在展開油氣探勘之際,也要擬出多邊安全配套政策。她並強調,有人主張與中國大陸合作探油,她無法接受。如果要處理,一定要有多邊架構,也就是探勘可以尋求外國公司合作,或找印尼、越南等周邊國家合作,這都是降低政治成本與對台灣的國際孤立所帶來的其他負面影響,主管單位要有安全配套措施。
最後,蕭美琴指出,近來年中東地區的海盜問題非常嚴重,我國船隻都必須經過印度洋,尤其是印度洋周邊,從阿拉伯海進口的石油及天然氣都必須經過海盜猖獗地帶,對此她要求必須尋求他國協助我方,擬定多邊的安全政策,降低政治風險,以確保我國經濟利益。

天然氣安全規範 在 經濟部曝石油.天然氣.媒安全存量鎖台3.4天無關痛癢? 少康戰情 ... 的必吃

本錄影遵守防疫 規範 。看更多完整版上集內容:https://youtu.be/TuvqpXhcZ3Y看更多完整版中集內容:https://youtu.be/gZEsnVfiZu8看更多完整版下集 ... ... <看更多>
天然氣安全規範 在 跨界視角剪輯:區域衝突下的天然氣安全與規範 - Facebook 的必吃
跨界視角剪輯:區域衝突下的 天然氣安全 與 規範 】 裴洛西來台引發中國軍演及發射導彈,而我們一直關注的能源轉型下, 天然氣 供應 安全 的問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