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漸漸深了,你的理性控制力也在下降,我懂的,你先拿出魔法小卡放在旁邊,然後再看這篇文章。
大家都清楚大王是忠誠的龐德粉(有嗎),作為現存影壇續集最多的系列電影,要收集全套 007 電影,有實質上的困難。原因是:「全套」是三小?007 電影此後不再拍了嗎?我收完這24部電影就不用收了嗎?但《生死交戰》今天才上映。
大王從小時候被父親帶進戲院看 007 開始;到後來父親露出嫌惡的表情表示,「007太幼稚了」;到我第一次有能力買DVD;到龐德慶祝誕生50週年……我的人生中有太多時刻,都在面對「要不要收全套」的這個終極問題,而我也確實買了不少龐德DVD,然後它們漸漸在搬家時、朋友來拜訪時、推坑時、與女友分手時,一片一片消失——然後那些拿走龐德的人們,沒有一個成為龐德粉,沒有人某天拿著我的《黃金眼》回來,哭著跪下來感謝這部電影開了他們的眼界。
所以終究我還是要買一個大全套,可以想到就拿一片起來號溝。當我要寫女權時,龐德是最棒的反例,可以拿出康納萊的6片007,數數康納萊如何「見面五秒即脫罩」;而布洛斯南是最好笑的反例,可以數數《黃金眼》裡他如何被每一個女性角色黜臭(真的,每一個)。
基本上寫任何題目都可以用 007 做參考。比如寫好萊塢特技與實物特效,龐德電影一直是業界高標準;比如寫美女,龐德女郎絕對是當代影壇美女一時之選;寫好萊塢的「男子氣概」印象;寫好萊塢對科技、經濟、網路與軍事的奇思幻想;寫世界對冷戰的恐懼、對強權衝突一觸即發的焦慮,通通可以參考 007。當然,更多的是幹話、黃色笑話、雙關笑話、冷笑話,龐德根本是撂話大師(Master of one-liner),你若能學得一招半式,包準讓你能瞬間冷凍派對。
我原本以為 50 週年龐德套裝應該是下手最好選擇,那時這一套有 22 部電影,最後一部是《量子危機》。沒想到這套製作水準極差,許多網評抱怨碟片印刷品質低落,還有讀不到片的狀況。就算我有滿腔熱血,也不願去踩這個地雷——難道我買了還要從頭到尾驗過這 22 部電影嗎?後來,BD越來越流行,仍然沒有BD機的我,買片的念頭就漸漸淡了。
廢話太多了,我看到你要把魔法小卡收起來了,那我要來談正事了——請打開你的 iTunes,搜尋:「詹姆士龐德系列」。
$2,990,這是你能在今晚擁有 24 部龐德電影所需付出的代價。 不管你今天看過《生死交戰》了沒,你應該都知道,這部電影總結了過去龐德電影的歷史。所以觀賞這部最新的 007 電影,等同於參加一場 007 測驗:你看完前面 4 部克雷格龐德電影了嗎?你看過《女王密使》了嗎?你看過《第七號情報員》了嗎?你知道《金鎗人》裡的金鎗人有三個奶頭嗎?!(不,這跟《生死交戰》無關。)
現在,這套 iTunes 專賣的數位版詹姆士龐德系列,讓你能在家裡偷偷補習那些在你出生前就上映的 007 電影,然後讓你能在網路上像龐德一樣 diss 那些沒看過 007 的小屁孩。想看就看,因為是數位版,你只要點擊下載,在手機上也能看,在馬桶上也能看,在打疫苗完後的 15 分鐘等待期裡,也能一邊揉著右手一邊看——這時候最適合看《惡魔四伏》裡,布洛弗要用針頭鑽進龐德腦部那一段。
數位版的好處不只是隨時隨地觀賞,還包括這 24 部電影都是 4K 畫質。沒錯,你家可以沒有BD(跟我一樣)、你家沒有放下 24 部碟片+收藏盒的空間(跟我一樣)也不要緊、甚至你平常就是懶得打開盒子+打開BD機+放碟片也沒關係(跟我一樣),只要點開影片,馬上就是 4K 畫質撞眼。說真的,像是《生死關頭》或《女王密使》這種夜景特多的電影,看DVD真是一種折磨,全部黑媽媽,真是黑人半夜吃巧克力。4K 畫質不能把珍西摩兒的乳溝拍得更加一清二楚,但至少這些夜景不會看起來如瞎子摸象。
(感謝網友 張祐慎 補充:iTunes的4K版必須用Apple TV 4K或是Android電視上的Apple TV app才能看,手機和PC只有HD )
更重要的是,這一套現在就只要 $2,990——最後還是要用折價來說服你。這一套 24 部電影只要 $2,990,等於一部電影只要 $124。你在外面單租一片 007,例如去 Hami video 租,一次就要 $60,比起來直接買便宜太多了。而下個月會不會還是 $2,990 呢?別問我,只能希望它調回原價前你已下手。
當然你會說,「我最討厭羅傑摩爾了」、「我最討厭提摩西達頓了」(我懂),所以一次買 24 部電影好像不太划算,感覺買 iTunes 上的「史恩康納萊系列」或「皮爾斯布洛斯南系列」就好。當然,理論上是這樣沒錯——我幹嘛偏偏要濫竽充數呢?我直取精華才合理吧?但是,這樣除了你可能會遺落某些真正優秀的作品之外(例如長期被劣評的《女王密使》),事實上,你分開買這六個系列($990+$490+$990+$250+$690+$690=$4,100),跟一次買龐德全系列($2,990),之間的價差可以差到 $1,100。
簡單說,一次直取龐德全歷史,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幾個月後你要再買《生死交戰》也不要緊,也不用擔心禮盒裝不下第 25 部電影(因為根本沒有禮盒)。當然,我知道有人一定會說,「我要等到 007 宇宙終極大禮包才刷卡!」我懂,我就是等了這麼久,而我建議你繼續等,我也等了幾十年了……
所以就是現在,克雷格都不演了,已經可以說,到此為止的六位龐德,代表著將近六十年的風流時代。未來的龐德會更不一樣,也許會更加厭世、也許更加年輕、也許不再調情、也許甚至不殺人了。這 25 部電影也足夠演繹我們腦海中的「20世紀男子漢」了,所以,現在你可以輸入卡號了。
【刷卡連結請參考下方留言連結】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同志道合,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中文字幕唷 --------------------------------------------------------- 當Gay不是後天選擇,而是先天遺傳的嗎? 如果是後天選擇的,那為什麼沒辦法把Gay變回異性戀? 又如果是「先天遺傳的」,那就更怪了,因為同志不會自己生小孩...
「天擇說理論」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天擇說理論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天擇說理論 在 Akira放送 / 日語教學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天擇說理論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天擇說理論 在 同志道合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天擇說理論 在 [轉載] 向達爾文致敬! - 看板ScienceNot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天擇說理論 在 108基生3-1生物的演化_2達爾文與天擇說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天擇說理論 在 一、單選題(25題每題2分共50分) -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 的評價
- 關於天擇說理論 在 【父訓難忘】 談到演化論,相信大家對於拉瑪克(Jean Baptise ... 的評價
- 關於天擇說理論 在 天擇| PTT鄉民百科 - Fandom 的評價
天擇說理論 在 Akira放送 / 日語教學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N4~N3程度。
-------
❗️❗️❗️❗️今晚截止❗️❗️❗️❗️感謝支持❗️🔴9/30前🔴 7折!現省 $1500 +三重好禮!
【《中級實習手術刀》-習題解剖篇/大家的日本語 中級1】
👉優惠連結:https://www.twstudy.com/dm/language/akira_shujutsu_v1.html#loaded
▶️ 介紹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fIjCmPqCc
▶️ 試看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NfJ2vBn08k
▶️ 試看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wXwntHcnRE
▶️ 試看3:https://youtu.be/GhiU-nycerk
⚠️本學習平台課程為2年內無限次觀看
讓✨傳說中的YouTube佛心神課程
由理論轉實際!
🛒 二階特惠:
首波|09/10前 :$2990(已結束)
次波|09/11-09/30 :$3500✨
定價|$5000(10/01~)
💎 #9月限定超值禮:
1️⃣#YouTube中級1PPT 100頁下載+
《中級1》#課本免費郵寄到府❗️
2️⃣ 中杯全家美式 #咖啡1杯☕️
3️⃣ 老師其它日文課$300優待券🉐
🏆 傲視群倫10大優勢:
✔️13hr習題剖析 #YouTube文法課2倍❗️
✔️ 解鎖版權+教材【#靈魂】所在 : 習題
✔️ 交代來龍去脈,N4程度無銜接疑慮
✔️ 無免費課程限制,長文解析醍醐灌頂
✔️ 時間充裕剖析 #比YouTube更易吸收
✔️ #情境題充足,活用中級文法兼實用
✔️ #一石三鳥,一題複習+新知+彙整
✔️ 錯誤選項不浪費,正反研討使用時機
✔️ 課堂現場擬真風格 #視聽體驗深刻
✔️ #教學經驗分享全開,惟此課聽得到
⭕『行動學習科技-行動學習網』:
✔️ 超過33萬名會員的知名平台
✔️ 超過2300門課程可供選擇
✔️ 講義下載即用 #課本免費郵寄
✔️ #可調影片速率客製吸收進度
✔️ #從學習中斷處播放記憶功能
✔️ 無限制字數筆記功能隨看隨記
✔️ #線上發問專區、老師回覆您
已在YouTube廣受好評的課程,
這次要具體深入教你應試&活用🆙‼️
「《中級實習手術刀》
-大家的日本語 中級1~習題解剖篇」
~讓你所學所知,完、全、解、封~
----------------
天擇說理論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天擇說理論 在 同志道合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記得打開中文字幕唷
---------------------------------------------------------
當Gay不是後天選擇,而是先天遺傳的嗎?
如果是後天選擇的,那為什麼沒辦法把Gay變回異性戀?
又如果是「先天遺傳的」,那就更怪了,因為同志不會自己生小孩,那遺傳的力量應該無計可施。
照理來說,Gay 早就該絕種才對
不過神奇的是,同志行為不但沒有消失,反倒出現在幾乎所有動物身上
聽起來,這好像是一個超級不合理的事實,不過它卻可以被一個簡單的解釋優雅的解決
實際上,自然界對這同志這件事做了一個非常巧妙的設定,內容在影片中,這就是Howard這次的生物學的期末報告 (撒花轉圈圈)
影片腦補小教室:
01:28
蜘蛛跟魷魚絲一樣, 都是蛋白質組成的(咳), 它的強度不但高過鋼鐵, 而且質量極小, 繞地球一圈的蜘蛛絲重量, 低於一杯中杯珍奶 (500cc)
03:20
適者生存, 又稱天擇說, 應該算是史上最重要的一條生物定律, 它解釋生命的樣貌是流動的, 而不是永遠不變, 包括我們人類, 也是由單細胞生物演化成魚, 爬到陸地上, 變成猩猩, 最後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這讓亞當跟夏蛙聽到可能會覺得很不爽 (我知道我知道) !
03:22
天擇說理論在一百多年前(1859)被達爾文所發表
其實應該要更早, 因為在那時候的社會價值還是以上帝造人為主流, 可能達爾文當時也怕自己被暴民亂棒修理吧, 所以一直把這個想法藏到他50歲才公諸於世.
不過, 這個假設隨著陸續出土的證據跟研究, 如今變得越來越堅不可破.
03:24
"正向基因突變" 講的就是可以增加你 "生存率" 或者 "交配率" 的基因, 可是, "正向"這兩個字並不是絕對的, 聽起來有點模糊哦 w(゚д゚)w
讓我們用 " 白化症 (白子) " 的例子來說明吧 !
白化症是一種會讓你全身色素變不見的基因突變, 假如你有這種基因, 那你整個人就會看起來白白der(就像通天神探狄仁傑裡面的斐東來).
如果這種壯'況發生在非洲狐身上, 那我們會把它視為是一組具有毀滅性的基因; 因為牠在土黃色為主的非洲平原上走跳, 還把自己弄得白拋拋, 這等同掛了一面 吃我吃我 的牌子再身上.
可是, 如果它發生在北極狐身上呢? 我們就會當它是所謂的正向基因, 因為在北極, 白化症會變成一種保護色, 方便牠們掠食或逃跑, 接下來牠以後生的孩子會有潛在的白化症基因.
順道一提, 我們現在看到的極地動物, 很多都是白化症的產物
04:35
E.O威爾森是哈佛大學的生物學榮譽教授, 也是島嶼生態學 (Insular biogeography) 的創始人之一. 他曾多次獲得美國國家級的獎章. 論人性 (On Human Nature) 是他於1978年時的一部著作, 獲普立茲獎
影片中我提到很 " 理論" 跟 "假說"這類的詞, 可能會讓人覺得 "只是理論 " ,
個人以為這樣不太公平
因為沒有人可以活在生命的開端 (約35億年前), 然後全程記錄宇宙的始末. 理論的出生, 是人類為了說明某個現象所發展出來的解釋, 它必須受到現實非常嚴格的檢視. 借用一個科學家的話來作結, 他說:
這個世界的規律, 是眾神正在下的一盤棋, 而人類在一旁邊看邊猜它的規則, 如果你看到皇后把主教吃了, 你會說皇后比主教大, 可是接著你又看到主教把皇后吃了, 那你的說法 (假說) 就必須修改, 直到遊戲結束, 所有的規則 (理論) 都能完全符合你的觀察為止, 大致上, 我們所說的科學理論就是這麼一回事, 只是真實的狀況比下棋複雜太多了(Richard Feynman)"
以下是影片參考內容跟資料來源 :
http://www.independent.co.uk/news/science/billions-of-insects-are-having-gay-sex-accidentally-say-scientists-8897190.html
(Billions of Insects Are Having Gay Sex "Accidentally" Say Scientists)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3/10/131021131009.htm
(Bugs Not Gay, Just Confused)
http://www.livescience.com/38931-insect-gay-sex.html
(Why Insects Have Gay Sex)
http://phys.org/news/2013-10-homosexuality-insects-spiders-case-mistaken.html
(Research Finds That Homosexuality in Insects and Spiders is a Case of Mistaken Identify)
Wilson, Edward O. On Human Nature. Cambridge: Harvard UP, 2004. Print. (論人性, 關於同志的解釋在第六章 "性")
很多想法跟解說方法都是下面幾本書給我的靈感, 比照誠信SOP規定, 信譽必須歸還給原作者 :
Brookes, Martin. Fly: An Experimental Life. London: Weidenfeld & Nicolson, 2001. Print.
Dawkins, Richard. The Blind Watchmaker. New York: Norton, 2013. Print.
Dawkins, Richard. The Selfish Gene: 30th Anniversary Edition. Oxford: Oxford UP, 2006. Print.
Moorehead, Alan. Darwin and the Beagle.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9. Print.
天擇說理論 在 108基生3-1生物的演化_2達爾文與天擇說 - YouTube 的必吃
影響達爾文的演化 論 的 理論 或事件有a. ... 英國學者馬爾薩斯所著人口 論 (討論到過度繁殖與... ... 天擇說 : 遺傳變異、過度繁殖、生存競爭、適者生存 ... ... <看更多>
天擇說理論 在 一、單選題(25題每題2分共50分) -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 的必吃
... 環境而發生突變(D)基因突變及天擇的結果。 2. 以達爾文與拉馬克之演化理論解釋長頸鹿的演化,兩人共同的看法是: ... 達爾文「天擇說」的內容,不包括下列何者? ... <看更多>
天擇說理論 在 [轉載] 向達爾文致敬! - 看板ScienceNot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1835年9月,英國海軍的小獵犬號駛入了加拉巴哥群島。達爾文是船上的一員,當時
26歲。他並沒注意到當地現稱為「達爾文雀」的那一群鳥,事實上,他將當中幾種錯認為
厚喙鳥,虧他還是個自然學者。達爾文回到英倫後,鳥類學者兼畫家古爾德(John Gould
)為小獵犬號帶回的鳥兒標本繪製圖畫,結果古爾德發現,那些鳥全是雀鳥(finche)的
不同物種。
達爾文是自學出身的自然學者,古爾德的研究結論使他了解,加拉巴哥群島上的雀鳥
,喙嘴為了遷就食物的大小,如種子或昆蟲,許多世代後必然發生了變化。他在1839年出
版的《小獵犬號航海記》中寫道:「從這一小群關係密切的鳥兒中,發現一個構造有漸次
歧異的現象,難免會教人想像,在這些海島上一開始只有一小群鳥,都是同一個物種,然
後分別朝不同的目標逐漸變化。」
20年後,達爾文將雀鳥因適應不同島上的生存條件而變化這一睿見,發展成完整的生
物演化理論。這理論的重點是,「自然選擇」(天擇)會確保有利於生存的性狀遺傳給未
來的世代。達爾文理論的核心,歷經科學與宗教的批評,仍然是各種研究問題的起點;那
些問題五花八門、無窮無盡,繼續啟發現代科學家的研究。生物學者仍在尋找實驗證據,
勾勒天擇在分子層次上的運作模式,以及那個模式影響新物種形成的方式。
對達爾文雀的研究,還在提供答案。過去科學家假定演化是個緩慢的過程,人類壽命
短暫,不會覺察因演化而發生的變化。哪裡知道,達爾文雀居然成為研究實時演化的理想
對象,因為牠們繁殖得相當快,又彼此隔離在不同島上,很少遷徙。
1970年代起,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葛蘭特夫婦(Peter & Rosemary
Grant)就把加拉巴哥群島當做一個巨大的實驗室。他們在那裡觀察的達爾文雀超過兩萬
隻,結果證明「聖嬰」出現之後,氣候從濕轉乾,新世代鳥兒喙嘴與身體的平均尺寸都變
了。他們也記錄了一些案例,可能是正在萌發階段的新物種。
不只葛蘭特夫婦,許多團隊都踏上了目擊演化之路。達爾文認為演化是緩慢而穩定的
過程,但有時演化會以爆發性的速率發生,以年為測量單位,而非模糊的「億萬年」,否
定了他的信念。非洲大裂谷大湖中的慈鯛魚、阿拉斯加的棘魚、中南美洲與加勒比地區無
蹼的卵齒蟾(Eleutherodactylus),都是有名的例子。
演化思想源遠流長,甚至在蘇格拉底之前就出現了,不過古人感興趣的往往只是「適
者」如何勝出。18、19世紀的學者對於生物如何演化,提出了許多想法,達爾文的祖父也
提出過。
達爾文的演化論無論在19世紀還是在後來,都是第一個經得起嚴格科學檢驗的理論。
現今的研究者擁有精密攝影機、電腦與DNA檢驗工具等當年小獵犬號絕不可能配備的儀器
,證明了達爾文的想法仍然活力充沛。達爾文這位自然學者的理論,對基礎科學與應用技
術(從生物科技到鑑識科學)仍有實用價值,難怪今年全世界都在紀念達爾文200歲冥誕
,以及他的傑作《物種原始論》出版150週年。
達爾文的理論是現代科學的支柱之一,地位與相對論、量子力學及其他重要的基礎理
論相當。正如哥白尼將地球逐出宇宙中心,在達爾文的宇宙中,人也不是自然界的中心。
天擇可以解釋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演化生物學者艾亞拉(Francisco J. Ayala)所謂的
「沒有設計者的設計」,他用這個說法化解了某些神學家詆毀演化論的凌厲攻勢。2007年
,艾亞拉寫道:「達爾文完成了哥白尼革命,為生物學建立了一個新概念自然是運動
中的物質組成的系統,受法則的支配,人類理性毋須訴諸超自然媒介即可解釋。」
在這個值得紀念的年份裡,我們在龐大的研究與理論文獻中都能找到達爾文最偉大的
遺產。那些研究是直接從他的著作演繹出來的,也展現了演化論這150年來的根本變化—
—達爾文理論與基因科學的匯流。當年達爾文對遺傳學的理解,與古人沒什麼兩樣。
本期《科學人》挑選了學界仍在討論的重要問題,介紹給讀者:天擇是演化的常態機
制嗎?在基因的分子層次上,天擇究竟扮演什麼角色?天擇的對象是遺傳變異,遺傳變異
是怎麼發生的?天擇在哪個層次上運作基因?個體?或是群體?要是人類能夠嚴格控
制環境與自己的生理,就不受天擇支配了嗎?
天生的自然學者
達爾文與愛因斯坦等天賦異稟的人一樣,成長、行事都自成一格。在學業上,他並無
早慧的跡象。達爾文出生於英格蘭非都會區的一個富裕家庭,年輕時只是個平凡的學生,
痛恨以古典學為主的制式課業。(愛因斯坦年輕時很叛逆,進了大學也不是個規矩的學生
。)他順從父親的期望,進醫學院就讀,但是對解剖人體極為反感,沒有完成學業。教人
想不通的是,他打獵時,殺死鳥兒與其他小動物一點問題都沒有,也許打獵只不過是觀察
野生生物、蒐集標本的必要手段罷。
達爾文是次子。父親擔心他不成材,要他申請劍橋大學,念一個學位,將來當牧師。
雖然後來達爾文的理論被一些教會中人視為對宗教信仰最根本的侮辱,但他大學畢業得到
的卻是不折不扣的神學學位。
畢業後,達爾文得到一個機會,到英國海軍測量船小獵犬號上擔任自然學者。雖然他
父親一開始並不同意,他還是上船了。後來他提到那次出航的經驗,說它「是我心靈第一
次真正的訓練,或者說教育。」歷時五年的環球航行,使他親炙自然世界,提供大量時間
供他思考,還形塑了他日後的思路。
一路上發生的重要事件包括:在熱帶巴西見識了多采多姿的物種多樣性;發現化石,
包括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南方640公里處出土的巨樹獺化石,使達爾文對這些巨獸滅絕的原
因發生了興趣。阿根廷彭巴草原上的高喬人殺死原住民的故事,讓他對人類獸性中這種原
始的領域衝動印象深刻。當然,還有在火熱的加拉巴哥群島停留的五個星期,儘管時間不
長,他在那兒已開始思考不同島嶼上的海龜、嘲鶇關係有多近,牠們是否可能源自同一祖
先。
在海上,達爾文將萊爾的三卷《地質學原理》讀得津津有味,這部書以「均變論」為
綱領,主張沖蝕、沉積、火山活動的發生速率,無論古今都相同。萊爾反對當時流行的「
災變論」。災變論者相信,形塑地表的主力是超自然力量驅動的突發暴烈事件。達爾文曾
深入安地斯山,發現古代的海底沉積層被抬升到海拔2100公尺的山上,體驗了萊爾的論點
。
一路上,達爾文並沒有察覺這趟旅程將徹底改變生物學。在那57個月裡,沒有頓悟的
一刻,沒有可與愛因斯坦「奇蹟年」比擬的事蹟1905年,他完成了五篇論文,涵蓋狹
義相對論、布朗運動與其他題材。達爾文旅途中蒐集的寶藏,用今天的話來說,無異於一
個龐大的資料庫:1529個保存在酒精裡的物種標本、3907件乾標本,更別提在加拉巴哥群
島捕獲的活海龜!此外還有368頁動物學筆記、1383頁地質學筆記與770頁的日記。
1836年10月,小獵犬號返回英國,可是達爾文寫的信與寄回的一些標本早就在英國科
學家之間流傳,為他奠定了聲名,使他成為科學社群的一員,於是他父親指望他成為傳教
士的心願,只好擱置。不出幾年,達爾文與表姊艾瑪結婚,遷居倫敦郊外的莊園,那兒的
花園與溫室成為他的生物實驗室,一直到他過世(1882年)。要不是家裡有錢,達爾文哪
能過那樣的生活?而且達爾文遠征回國後,一輩子受一種不明原因的疾病折磨,症狀從頭
疼、心悸到肌肉痙攣,使他不敢再想出門探險。
演化論的起源
1830年代末,達爾文開始構思他的理論,但是等了20年才發表,而且還是迫於突然現
身的競爭者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因為達爾文希望他的證據與論證都
無懈可擊。
達爾文建構理論幾乎是以冰河移動的速率進行。從萊爾的大作,達爾文學到了大地地
形一直在緩慢變遷的概念,他推論這也適用於生物:物種必然來自物種。當時的演化思想
家有些也相信物種會演變,但他們是以「自然階梯」的觀念來理解物種演變假定動植
物每一類別都順著一個上升階梯演變,生物從無機物質自然發生,然後朝向複雜、完美的
境界提升。
達爾文拒斥這種直線進步觀,而採取現在叫做「分枝演化」的概念,認為源自共同祖
先的幾個物種會走上不同的演化途徑,與當時的主流思潮截然相反。主流的想法是,物種
演變有其限度,新物種與老物種不可能有太大的歧異。達爾文所舉的例子是他在加拉巴哥
群島上觀察到的三種嘲鶇,都可追溯到他在南美洲見過的另一個關係密切的物種。《物種
原始論》裡唯一的一幅插圖,就是分枝的「生命樹」。
生命樹的概念並不能解釋物種如何演變,達爾文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想出了最具革命
性的點子:天擇理論。他從馬爾薩斯的《人口論》發現生物族群成員的數量成長速率極快
,遲早會超越有限資源的供給。他同時著迷於動植物的育種,會去逛農產品市場、蒐集植
物目錄。
1838年,達爾文想通了,自然界自有一套應付族群膨脹的辦法,以化解耗盡生態區位
的威脅,而非像牛隻育種家一樣,依自己喜愛的性狀來進行繁殖。每個物種中都有大量的
遺傳歧異,凡是不具備有利性狀的個體,天擇都會淘汰,一言以蔽之,這就是艾亞拉所謂
「沒有設計者的設計」。此外,要是同一物種的兩族群彼此長期隔離,例如一群生活在沙
漠,一群在山上,久而久之,牠們也許會演變成兩個完全不同的物種,彼此不能交配、生
殖下一代。當時達爾文只向幾個朋友透露了這些想法。
1859年,《物種原始論》匆匆出版,因為華萊士完成了一篇論文,結論與達爾文完全
一樣。這本15萬5000字的「摘要」初版印了1250冊,立即銷售一空。達爾文的論證清晰易
讀,教人佩服,沒有人為它發明俏皮話;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俏皮話倒有,例如地球上只有
三個人懂什麼的。
達爾文以餘生繼續對天擇進行第一手研究。他窩居在距離倫敦26公里的道恩鎮,觀察
家裡的蘭花與其他植物,而讓其他人為他的理論辯護。《物種原始論》引起的爭論至今未
歇,在美國以創造論的形式登場,繼續糾纏著國民教育的主事者。1860年8月11日,
Scinetific American刊登了一篇文章,報導大英科學促進會的年會中有位布羅迪爵士駁
斥達爾文的假說,因為「人有自我意識的能力,而物質世界根本沒有這種東西,那是最根
本的不同。」而且他「不理解自我意識怎麼會在低等生物中出現,人的這種能力就是神賜
的智慧。」但即使在那時,許多達爾文的捍衛者都是科學界的領袖人物。根據那篇報導,
在同一場會議中,知名的植物學者胡克爾(Joseph Hooker)告訴牛津主教(在場的另一
位達爾文批評者),宗教界批評達爾文,只是因為沒讀懂達爾文的書。
達爾文在《物種原始論》裡避免討論人的演化,但他的《人類原始與性擇》將人的起
源追溯到舊世界猴,惹惱了許多人,報紙漫畫家得到靈感,將他畫成半人半猿的模樣。甚
至在1860年代,達爾文的表弟高爾頓(Francis Galton)與其他人已開始抱怨:現代社會
保護「不適者」,使他們不受天擇淘汰。從納粹意識形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到大眾文
化,對達爾文理論的扭曲與誤解從未停過,美國已故小說家馮內果就曾說:達爾文「告訴
我們,死掉的人本就該死,屍體代表進步。」
演化是指由共同祖先產生分枝世系的形式,世人很快就接受了這個概念;但是接納天
擇理論卻費了很長時間,即使在科學社群中,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世人的遲疑不難理解
,達爾文在書裡並沒有說明遺傳機制,他假設身體裡每個組織都會釋出微小的「芽球」,
它們進入生殖器官進行複製,遺傳給下一代。直到1930、1940年代,天擇理論才得到廣泛
的支持。
演化的現代綜合理論在那時出現,它是一個涵蓋很廣的架構,融合了達爾文的天擇理
論與孟德爾開創的遺傳學。到了1959年,《物種原始論》出版100週年,天擇理論的地位
似乎已經屹立不搖。
但是在後來的歲月裡,演化生物學的範圍不得不再度擴張,以容納新的問題。例如,
演化是否以走走停停的方式進行在突發的變化之後,接著是長期的停滯?隨機的突變
是否經常遺傳給下一代,或者消失,而與生殖成就無關(這個過程叫「遺傳漂變」)?生
物的每一個性狀都是演化出來的適應產物,或者有些生物特徵只是某一生物適應的隨機副
產物?
演化生物學者也必須重新考慮,利他性狀是否可以用群體競爭的理論來解釋。至於在
新物種的起源上,遺傳漂變扮演了什麼角色?此外,我們對物種的定義是「彼此無法交配
、繁殖的生物群體」,而單細胞生物偶爾會彼此交換整套基因的事實,是不是動搖了這個
定義?這些持續的激辯,反映了演化生物學的活力,也證明達爾文的遺澤歷久彌新。
(本文原載於科學人2009年第84期2月號)
--
================================
世界頭痛了!! 來一顆吧!
你就會知道我 cinnarizine 的滋味!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189.5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