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如何成就了她的超級權力》紐約時報專欄 Serge Schmemann
幾乎每篇關於安格拉·梅克爾 (Angela Merkel) 擔任德國總理期間的文章都指出,她最大的政治優勢之一就是她經常被低估。
在這一點上,她並不是獨一無二的:科爾曾將梅克爾推向政界,科爾在德國總理職務時,也曾宣稱:“我靠著被低估爬上來。“
但梅克爾女士和科爾先生有很多不同——她來自共產主義東德的一個新基督教家庭,科爾來自天主教萊茵河畔;在進入政界之前,梅克爾是一位嚴肅的科學家,而科爾幾乎從一開始就是一位政治家。
但這個共同特徵反映了現代德國政治以及德國在世界上的獨特性。經歷了三十多年的動盪歲月——德國和世界從起點上重新排序的歲月——這個國家由兩位保守黨領導人領導,他們在風格、舉止和言談上,都沒有魅力。
這可能部分是因為德國的納粹歷史阻止了德國政治中的煽動、激情和自我膨脹。不管是什麼原因,它對德國有用。儘管科爾先生在政治獻金醜聞的陰影下退出政壇——這是他的門徒梅克爾女士給他最後的「一槍禮物」——但世界已經賦予科爾作為政治家的牢固地位。科爾在德國和歐洲的和平統一中,發揮了核心力量。
如今,梅克爾更進一步。
她已被全球認為歐洲真正的領導人及地球上最有權勢的女性,她已獲得了更大的榮譽。
她在歐債危機中一開始採取保守吝嗇的態度、她拒絕遵從美國的利益從俄羅斯拆除北溪 2 管道、德國持續不增加其軍費開支以及她不想干涉中歐崛起的威權民粹主義者。
但當數百萬敘利亞人開始逃離他們飽受戰爭蹂躪的土地,尋求歐洲的保護時,梅克爾打開大門。 “Wir schaffen das”——在德語中相當於歐巴馬的“Yes,We Can”——她面對難民恐懼的浪潮,以如此無情緒但堅定的態度,這句話成了她領導的最重要形象。
在今天周日的選舉之後,將會有更多關於她 16 年統治的評估,這也將決定她的繼任者,以及接下來的事情。許多人將關注後梅克爾時代德國和歐洲政治的不確定性。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以“梅克爾留下的爛攤子”為標題;英國 《衛報》對梅克爾退出的歐洲的看法是“問題得到了解決,但不是已經解決了”;華爾街日報的德國記者寫道,她的國際遺產將是“更冷靜的跨大西洋關係”。
在美國的民主似乎因嚴重的兩極分化而癱瘓、許多西方民主國家的民選領導人受到蔑視、獨裁者不斷崛起的時代,研究一下為何梅克爾女士可以成功治理德國及歐盟,可能是有價值的。
她持續強勁的國內支持率之外,她也使德國在她的領導下享有了高度的榮譽、繁榮與政治和諧。
部分原因在於梅克爾女士對權力的偽裝沒有興趣。
她隱藏著某種真正的自然的政治技巧,她的舉止可能是一個在警察國家的新教家庭中長大的自然謙虛女性,而她的這種性格,在保守的、男性主導的政黨中,剛好發揮作用的一種回應。但那些將她的平淡誤認為軟弱,或將她的安靜誤認為她沒有政治野心的人,最後都成為她的手下敗將。
梅克爾的朋友們說,私下她有一種敏銳的幽默感。在談判或會議之前,她會以科學家的冷靜專注做功課,不。
在普丁或川普等粗魯的男子對手前,她在那些可笑的、故意展示男子氣概的男人面前,從不退縮。
梅克爾女士曾經留下一張照片,7 大工業國集團領導人站在身後,她的目光凶狠地盯著一位覺得自己當然要坐前排的美國總統,這成為她抵抗誇誇其談的川普先生的標誌。
在普丁知道梅克爾女士怕狗之後,故意把他的黑色大狗叫到他們會面的房間裡,梅克爾提出了一個尖刻的解釋:“我理解他為什麼必須這樣做——以證明他是一個男人。他害怕自己的弱點。”
這是梅克爾女士為數不多的引述之一,但她並不是沒有話要說。
幾年前,她在一次採訪中解釋她根本不相信“一個人可以用言語打動他人,讓他們改變主意”。
因此,她總是更注重行動而不是言語。
她幾乎從不接受外國新聞媒體的採訪,而她對德國媒體的採訪也很少令人有興奮之處。她從來防範小報,哪怕是一點小趣事,遑論醜聞。
這些誠實、謙虛、紀律、堅持和保留的特徵,在紐約市及美國、英國⋯⋯其他民主國家看起來近乎是古怪的。
但是當一個人面臨幾乎無法克服的政治困境,不管身為一個女人、一個東德人和一個科學家——能夠爬到德國權力的頂峰,並在那裡呆了四個任期,這簡直不可思議。
相對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正派的人越來越迴避政治,美國無法學習和模仿梅克爾。
梅克爾女士的施政當然並非完美無缺,她留給下一任總理的德國,將在一個充滿危機的世界。她的真正遺產證明,有效的政治並不意味著要擺脫人性。
而「被低估」,可能是她政治長壽的真正關鍵。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堅離地球 · 沈旭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楊鳴章病逝後,懸空多時的主教人選終於確定,教宗方濟宣佈委任華仁校監周守仁神父,而不是保守派蔡惠民或開明派夏志誠。究竟這任命背後的部署是甚麼?對中梵關係又有何影響?資深傳媒人、《時代論壇》恩典時刻主持繆熾宏對有關問題有深刻研究,他認為周守仁最重要的身份,其實是耶穌會中華省省長,令同屬...
「天主教 基督教 關係」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天主教 基督教 關係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天主教 基督教 關係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天主教 基督教 關係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天主教 基督教 關係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天主教 基督教 關係 在 陳允萍 Peter Che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天主教 基督教 關係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天主教 基督教 關係 在 Re: [疑問] 基督教和天主教- 看板historia 的評價
- 關於天主教 基督教 關係 在 劉三講古- 基督教與天主教有何不同? 如果從「學術」來講 ... 的評價
- 關於天主教 基督教 關係 在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差異 - 靈異板 | Dcard 的評價
天主教 基督教 關係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王薀老師的雲端講堂】
學生問:「老師您好,我們學習佛教的規矩、戒律很多,但像基督教好像就沒有特別的要求,這兩者怎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呢?」
王薀老師回答:「你要多去了解基督教,他們不是沒有戒律。不管是基督教、天主教,為什麼他們最高、最後的目的就是上天堂?也就是佛教中的天界。因為他們奉守的基本教義跟戒律就是五戒十善。遵守五戒十善的人,往生就是直接到天界。天界有三十三天,裡面的任何一個天的境界都不同,裡面的生態、文化不同,就如同不同的國家、星球一樣,這個差別是跟個人在世為人時所累積的福德善業有關係。福報大的人,在天界出生的地方也不一樣。
不殺生不是只有佛教強調,在基督教裡也強調不能隨便任意地去傷害生命,只是一般人沒有精細地去研究。所以在西方應該還是很多人在殺蚊子、殺蟑螂,因為他們不覺得這是殺生。
我們研究一條戒律,一定要把它弄得很透澈,要不然你說吃素,有人覺得蒜也是素啊?要研究一條戒律,要連周邊的所有一切都要弄得很清楚,否則你只是在表面上做到而已,它的精神層面你並沒有辦法詳細去了解,這觀念很重要。
所以講不殺生,有時候連意念上都不可以有。像是有人一直夢到被人追,是他很討厭的人,他在夢裡面不曉得殺過這個人多少次了,因為恨他,常常在夢中拿了一把刀一直砍他,他問我這樣算不算犯了殺業?我說實質上你沒有殺他,但是你的意念有問題,雖然可以懺悔,但要想辦法把彼此之間不好的惡緣轉化過來,否則下一輩子也許弄假成真。
人的意念也是很可怕的,就像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斷地在打電動,裡面很多都是戰爭的東西,今天打假人沒感覺,麻木不仁了,哪一天他拿真槍的時候也一樣,殺人不會有感覺,這就是一個社會的文化教育之重要。其實我們應該要有一些人去注意社會的每一個區塊,應該要有人在這上面去做教育,否則我們的下一代真的是很可憐。」
節錄自王薀老師與學生的上課問答集
若對此問題有任何疑問,歡迎✅歡迎點擊「發送訊息」
天主教 基督教 關係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臉書出新招:與上帝結合
根據聖經記載,耶穌在升天前曾經對門徒說道「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門徒們也在日後踏遍全球,在中東、歐洲、東亞等各地都建立教會。只不過門徒可能沒想到兩千年後的今天,耶穌這番話在疫情下有新的詮釋。教會不再是街坊鄰居親朋好友一起聚集的地方,而是全球的陌生人都可以共襄盛舉的平台,比如我們在洛杉磯的線上聚會每個禮拜都固定有一拖群從倫敦連線的朋友們參加。以前坐在教會等著錢袋傳來傳去現在也會讓人質疑衛生,全放在網路上轉帳,好避免碰現金。至於耶穌提及的施洗,在疫情加持下,連線上施洗的橋段都能在Zoom上面推出。
臉書的崛起改變了群體關係,雖說看似讓建立關係更加方便,卻也因著演算法的推算,成就大家線下更加焦慮的事實,又加上臉書近期內被白宮攻擊,被認定沒有約束假訊息的傳播而導致疫苗接種率變慢。對此臉書的反應是一方面是,你白宮自己無法破70%大關別想甩鍋在我們身上,但是另一方面也努力擺脫負面形象,於是他們把「人與人的連結」先放一邊,聚焦在「人與神的連結」上面。
雖說大多矽谷天龍國菁英在我刻板印象中應該是對宗教信仰抱著嗤之以鼻的態度,但臉書在近年來卻悄悄和各類美國主流宗教團體合作,比如找來基督教界音樂長青樹Hillsong(只要踏進教會三次以內,包準至少會聽到一首Hillsong的歌)、或大多數基督徒不是用過就是聽過的YouVersion聖經App來指點。根據報導,臉書努力開發許多創意來向宗教團體靠攏,除了優化線上聚會和募款功能,還加入線上代禱事項、使用者可以直接點選「已代禱」的按鈕,第二天還可以選擇被提醒繼續為同件事情禱告。但我看到最搞笑的是講道一半時,可以置入廣告,幫助教會賺取經費(!?)
若經營得當,宗教團體比其他社團往往向心力異常強烈。去參加網球社還是高爾夫球俱樂部可能就是大家打個球,有錢的話加吃個魚子醬,可是教會小組裡,跟男朋友吵架、孩子功課不好、另一半外遇有等都能成為代禱事項,一不小心就迅速從陌生人晉升為感情深入的弟兄姊妹,凝聚成密不可分的關係。這樣的向心力群組正是臉書所需要也想拓展的對象。路透社報導,臉書APP負責人Fidji Simo表示,「臉書使用者當中,最大的族群之一是宗教信仰這塊…疫情來襲這段時間,宗教族群在臉書的活躍度有大幅度增長。」在疫情剛發生,許多宗教場所都隨之關閉時,臉書也送出線上聚會的相關器材和資源來幫助這些宗教團體,兜售的宗旨就是「你最想要觸及的人群就在臉書上,快來加入這平台吧!」
雖說不少宗教團體迫不及待擁抱臉書的懷抱,覺得這是發簍耶穌大使命的最佳捷徑和時機,但也有不少人態度表示懷疑,參與天主教婦女社團的Simcha Fisher說道「任何時候臉書有新的東西,都是因為他們某一天可以從中獲利…或是在不久的將來賣你某些東西。」其他人擔心放在網路上的代禱事項是否安全、也有人質疑臉書放任版上竄流的各項仇恨語言,和勸人為善的宗教宗旨相互牴觸。美國教會Assemblies of God的牧師Wilfredo De Jesús則表示線上永遠不能取代實體教會,並說「我們希望大家把注意力放在另外一本書上(意指聖經)。」
雖說我認為臉書不是吃素的,這目的除了希望和上帝靠攏,有助於改善冷冰冰的演算法形象,更希望從宗教群體熱烈的互動之中為他們賺取多於的廣告金(攤手)。但我卻也好奇,宗教團體真的會吃這一套嗎?還是日後會有更多的Seafood隨之冒出在臉書上流竄呢?留言來告訴我你的看法吧!
PS...你可以想到師父開示到一半、牧師講道到一半、修女念經到一半忽然置入廣告叫你買隔離霜或團購蘇打餅乾嗎?然後不要看廣告要付費加入會員之類的,但怎麼樣都讓人覺得怪怪的啊!
#DrP看時事 #誰知道有一天臉書居然會找上帝連結 #每周五早晨準時推出
同文發布於部落格:bit.ly/3lbNBKs
天主教 基督教 關係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楊鳴章病逝後,懸空多時的主教人選終於確定,教宗方濟宣佈委任華仁校監周守仁神父,而不是保守派蔡惠民或開明派夏志誠。究竟這任命背後的部署是甚麼?對中梵關係又有何影響?資深傳媒人、《時代論壇》恩典時刻主持繆熾宏對有關問題有深刻研究,他認為周守仁最重要的身份,其實是耶穌會中華省省長,令同屬耶穌會的教宗方濟感到可信,而耶穌會與中國政府關係良好,也是未來中梵關係的一著奇牌。然而周守仁怎樣在兩派之間周旋,在後國安法時代的香港殊不簡單,隨著大量牧者、教徒在國安法後已經移民,繆熾宏擔心教會勢力在香港的黃金時代已一去不返。
⏺ 國安法後,梵蒂岡在香港的外交使團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5659871
#繆熾宏 #周守仁 #天主教香港教區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Patreon: www.patreon.com/simonshen
?Facebook: www.facebook.com/shensimon
ℹ️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Twitter: 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天主教 基督教 關係 在 陳允萍 Peter Che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在道教信仰當中,有許多擬人化的神祇, 從天干地支一直到易經八卦等等衍生出來的神話故事傳說, 還有一些忠烈之士受到後人的信仰膜拜等等, 都演變成當今 元宵節遊行或是偶爾會看到神明在街上遊行的陣頭由來
思想產生的信仰信仰產生了力量及 演變到後來變成1種眾人知悉的文化
這種文化古今中外 比比皆是不管是天主教基督教還是道教都有類似的遊行, 只不過那個遊行到後來是否會變成後來眾人所接受的一種習俗或文化!
台東縣的 元宵遶境遊行 以自我從我小時候開始就持續的不斷,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 官方並沒有主辦, 但是還有一些零星的陣頭在街上受到信徒的 請拖到各商家去擺陣,幫忙百姓消災祈福解厄~
這是一種人民的宗教信仰行為, 在不影響大環境如噪音及污染的情況之下我覺得這是應該被鼓勵的, 陣頭的文化有時被污名化 由來已久, 站在政府的角度或認為應該給與行政指導輔導讓這種遊行或是習俗 更優化, 不論是吸引觀光客的成命也好或是安撫人心也好,我相信 給予適當的行政指導導正 一部分較不良的習慣或是風氣,會得到雙贏的結果!
天主教 基督教 關係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思浩大談陳凱琳為星座系列頸鏈宣傳,網民:偽基督徒!信主的人又信星座!羅蘭姐曾糾結做龍婆!(大家真瘋Show 2020)
今日(27日)Grace亦按照慣例在分享靚相的同時分享心情,在推介著名品牌「星座系列」項鏈的相片中寫道:「唔知大家信唔信星座呢?我本人就覺得幾得意,所以都會留意下自己同屋企人嘅星座性格分析!巨蟹座嘅我就特別顧家,好愛錫家人,願意花多啲時間陪伴佢地! 老公係獅子座~係一個好有責任心嘅男人 ! 仲有水瓶座嘅Rafa 豬豬~ 似乎會有啲感性!哈哈!好好玩!而家@swarovski 出咗全新Zodiac系列頸鏈,我當然第一時間就買咗 比自己同埋老公嘅獅子座同Rafa嘅水瓶座款式一齊戴啦!嚟緊屋企會有多一位小男孩,大家又想唔想估下佢係咩星座呢?」豈料今次的新Post卻招至大量負評,不少網友都留言寫道「你不是基督徒嗎?你信星座?怎麼會覺得星座是『幾得意』?」「grace唔係基督徒黎嫁咩?」「信主的人又信星座,讓我想到‘你們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瑪門’」。
相關影片:
1. 思浩大談台灣重男輕女奶奶,要求龍鳳胎墮胎要仔唔要女,盛怒新抱怒摑奶奶兼離婚!(大家真瘋Show 2020)大家真瘋Show,2020,台灣,重男輕女,奶奶,龍鳳胎,墮胎,仔,女,新抱,離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eK1WA-NVm8)
2. 思浩大談傳成龍四千萬安頓卓林,吳綺莉罕有地回應內地娛記!藝人傳媒關係差有原因!(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wZGtKDR9Yg)
3. 思浩憶述女藝人生日獎券賣舊衫套現!英國兩蚊英鎊抽獎,賣豪宅做善事仲有錢賺!(大家真瘋Show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ZgmTFr5rKQ)
#大家真瘋Show #2020 #首飾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天主教 基督教 關係 在 劉三講古- 基督教與天主教有何不同? 如果從「學術」來講 ... 的必吃
宗教儀式方面雖然跟教義沒有那麼直接的關係,但是反而最讓人直接感受,有人喜歡基督教活潑,有人喜歡天主教莊嚴。不過;這幾年基督教熱衷敬拜讚美,某些教會似乎有走火 ... ... <看更多>
天主教 基督教 關係 在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差異 - 靈異板 | Dcard 的必吃
我以天主教徒的角度來概略介紹一下天主教與新教的差異,其實基督教(廣義)包含天主教、東正教、新教還有其他信耶穌為天主之子與默西亞的宗教, ... ... <看更多>
天主教 基督教 關係 在 Re: [疑問] 基督教和天主教- 看板historia 的必吃
小弟不才,大學畢業後還是搞不懂基督教跟天主教的差別,
眾說紛紜,其中還有基督教拜耶穌,天主教拜聖母的解釋。
但這本身很弔詭,基督教為一神教,怎麼能拜聖母?
後來粗淺查詢,還請板友們指正。
先來看張圖吧。
西元0年,耶穌出生,由於不滿猶太教上帝的選民思想,
後改革猶太教,強調眾生平等、神愛世人,成為基督教。
(據考證耶穌應為西元前四年之前出生)
基督教創教之初,
由於一神信仰與羅馬多神論衝突、信徒不肯跪拜皇帝等因素遭羅馬帝國迫害,
直到君士坦丁時才頒布米蘭詔令宣布合法,後再頒尼西亞信經成為宗教最高領導人。
繼任皇帝狄奧多西死後,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395年),
476年,日耳曼民族"入侵",西羅馬滅亡,此時基督教分為兩類。
西歐由於日耳曼部族入侵形成多個王國,封建體制下政治為多個分裂王國,
宗教則由羅馬主教為最高指掌,稱為教宗。此為政教分離。
東羅馬則是中央集權國家,皇帝為宗教與政治的最高領導人。即政教合一。
西元1054年,雙方由於教義的解釋分歧,
如三位一體、崇拜聖像、政教分離/合一等因素,羅馬教宗開除東羅馬大主教的教藉,
東羅馬大主教也不甘示弱將羅馬教宗的教藉開除,雙方翻臉,稱為大分裂。
此為基督教第一次分裂,東羅馬自認為正統的基督教,
(耶穌強調神愛世人,眾生平等,那怎麼會有教宗呢???)
又其說希臘語,遂稱希臘正教,又稱東正教。
西歐則因為是各日耳曼王國共同信仰的基督教,所以稱羅馬公教,又稱天主教。
基督教
/ \
/ \
/ \
/ \
/ \
/ \
1054大分裂 / \
羅馬公教(天主教) 希臘正教(東正教)
40年後,爆發十字軍東征,
天主教此時發展出贖罪券,後以贖罪券斂財,教會在後來的500年更加腐敗,
1517年,馬丁路德在教會貼上《九十五條論綱》,開啟宗教改革。
其後天主教再度分裂為新教:路德教、喀爾文教、英國國教。
以及原本的舊教:天主教。
後天主教(羅馬公教、舊教)為扳回流失的信仰人口,
由羅耀拉進行改革,創立耶穌會,開始大量海外傳教。
(你聽過的沙勿略、利瑪竇就是啦~)
基督教
/ \
/ \
/ \
/ \
/ \
/ \
1054大分裂 / \
羅馬公教(天主教) 希臘正教(東正教)
/ \
/ \
/ \
/ \
/ \
/ \
16th / \
宗教改革/ \
舊教 新教
天主教 路德教
喀爾文教
英國國教
值得一題的是,在台灣的新教多為喀爾文教派的長老會,
清朝開港通商後,以大甲溪為界,
北部屬加拿大(馬偕),
南部則為英國(馬雅各、甘為霖、巴克禮)。
所以在台灣,如果他稱自己信仰為天主教,代表為舊教,
但如果他稱基督教,應該為新教,而且可能為喀爾文教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20.242.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49031497.A.1F2.html
上面有提到,天主教教會腐敗、贖罪券等問題,造成人們不滿。
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的最大分別在於,新教強調聖經為唯一依歸,
不須透過教會(教士)才能與上帝溝通,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教士(因信稱義)。
另外,喀爾文主張預選說,人一出生即註定能不能上天堂,外在善功無益於事,
所以必須榮耀上帝,證明上帝選你是對的(因為你值得),
而最簡單的榮耀方法就是累積財富,也因此喀爾文肯定放貸,深受工商歡迎。
wiki
《馬太福音》裡,馬太提及過耶穌出生時,希律王曾下令屠殺猶太的新生嬰兒,以免王位
受到威脅。希律王在公元前4年去世,所以耶穌應在公元前4年以前出生。
能不能問一下合一的意思是...以加拿大或英國為主? 還是都不管了反正是長老教會? X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