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3 黃偉民易經講堂
黃耀明被ICAC拘捕了。
因為他在2018年立法會補選時,為候選人區諾軒唱歌。
何韻詩安好嗎?
憑欄一片風雲氣!
郁明哥前,已經下重手,對付教協。
下一步,應該輪到記者協會!
他們痛恨老師,也痛恨記者,各網媒人事都盤算、變動!
文明發展,都是先後有序的。看中國的廿四史,他們記述的歷史發展,都是這樣排列的。
最先是食貨,然後是選舉,也即是教育。
選拔人才,目的是職官,選賢與能。
政府成立後,第一要務,是禮樂。
建立社會的文化價值。
然後才是刑兵、地方、邊防。
這個先後次序,也是中國歷史的發展。
香港之所以是香港,不是大陸任何一個城市能夠取代,就是禮樂這部份。
香港人追求的價值。
每個人,自然而然的,緊守自己的崗位,做好自己的本份。
專制政權,都憎恨菁英,也就是因為他們緊守崗位,做好本份。
不是今次奧運,很多人都意識到,香港的運動員,是多麼的專業!
他們在社會撕裂,制度崩壞,黑白顛倒的亂世;加上疫症的種種不測……他們沒有放鬆,默默努力,為香港爭取最佳成績。
相反,老鼠甲甴就在搞破壞。一個忠誠廢物,為了鬥左搶鋒頭,在奧運時刻,批評我們的運動員的衣服顏色。
不是為代表香港的運動員打氣,而是騷擾他們的比賽情緒;社會嘩然,才暴露出那些所謂運動組織的官僚腐化,他們看不起香港的運動員,根本沒有為他人們找贊助球衣和制服。因為睇死他們不會在奧運拿獎牌。
運動員穿自己的球衣,竟招來批評。
另一些從不運動的老鼠甲甴,卻說,專業運動員不應受外在環境影響,才算專業!
所以,廢柴的指摘合理,反而受影響的運動反而不專業了。
原告又變被告,受害苦主反成壞人了。
此所以我們說,這是黑白顛倒的時代。
專業,都招來不專業的攻訐。
他們痛恨香港的菁英,因為菁英都有獨立思想,專業堅持。
劍橋畢業,任職大律師的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被控「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的集結」,仍在還押。
她說:我無法看著錯誤一言不發!
這就是香港人的堅持!
政權只能痛恨這些香港人,醫生、護士、老師、記者、律師、大律師、運動員、文化工作者,堅持黑白的所有香港人……
廢柴建制的人愛說,他們不談政治,只做實事。其實,他們只能將所有專業政治化,因為他們是不專業,沒原則,一個個等候指揮的廢柴。
政治,是管理眾人的事。
不只做特首,做立法會議員,做問責局長才是政治。在公司做一個主管,背負一個家庭,搞一次舊同學食飯,都是政治。
一個人,一個家,一間公司,一個組織,一個城市,一個社會,事事都是政治。
《論語》二十篇,第一篇,學而篇,講做學問的修養;第二篇,為政篇,就是為政的學問,一個政治領袖的道德和修養的要求。是中華文化的領袖之道。
為政篇中,一連收錄了四章「問孝」的內容,孔子回應的,又因各人的背境不同,又應對不一樣。
《論語》的編輯,為什麼認為,孝道,與為政有關?
甚至認為,孝,是為政的根本?
《論語》的為政篇,第五章開始,連續四章問孝。
第五章: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
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
子曰:生,事之以禮。
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懿子是魯國大夫,是魯國權臣三家之一。
當時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權力,被這三家分了,魯君權力被架空。
這樣的當代權臣,向孔子問孝,孔子只告訴他,無違,不要違背。
但不要違背是什麼呢?
孔子又沒有引伸說明。
跟著孔子離開出門,由一位學生樊遲駕車。
孔子在後座,自言自語:
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這時,車中只有孔子和學生兩人,所以,樊遲很自然的,以為孔子和他說話。
所以,他聽到孔子說無違,就回頭問:
咁即係點呀?無違,不要違背,何謂也?什麼意思呀?
孔子答:生,事以之禮;
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孔子在這裡,帶出了一個關鍵字:禮!
禮,一個社會的建立,是運作於「禮」的。
禮,是價值的追求。個人來說,是價值觀;整個社會來說,是核心價值。放之於具體生活,是當時社會,人人認可的規矩。
所以,禮樂,便是一個社會,都有一套人人認可的核心價值。
從孝的角度而言,不能違背這套價值。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這位問孝者為魯國季氏,他們架空了魯君,是從基本上僭越了當時社會的價值標準。
跟著,到孟懿子的兒子,孟武伯又問另一個問題。孔子說的,又是另一個答案。
第六章:
孟武伯問孝,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憂。
孟武伯,因其父的關係,屬於世家公子。
所謂世家,長子有承繼官位的權力。
孔子說:
父母看到自己兒女生病,那種憂慮心情,你要體會。
用對自己兒女生病時那種關切對待父尊,便是孝道了。
父子兩人問孝,父親是權臣,有當世權力,所以只用「無違」兩字。
這種身份權力的人,個人做到無違,在家,是了不起的孝子;對國家,是了不起的大臣。作為魯國三家的權臣,對天下,要負責任,如能視天下人民為父母,便是孝。即《孝經》說的大孝。
無違,對權臣而言,就是不可以違背人心,民眾的心。
他的兒子,孟武伯,是世家公子,不懂民間疾苦,但將來,會繼承父業,掌握權力。
他要掌握人民疾苦,但他不會有任何基層的經歷,所以,告訴他,如父母了解子女疾病一樣,因這位公子也有子女,子女也會有病,這個經驗他有。所以,記住這個感受。他日掌權,要視人民如子女。此所以,中華文化傳統,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掌權的,要懂得民間疾苦,知道基層的苦惱,如父母瞭解子女患病時一樣。
目前掌權的,視人民如父母;未來掌權的,視人民如子女。
忠臣必出孝子之門,因為孝,便懂得感恩。
最大的恩惠,必來自父母。懂得孝,便懂得有恩必報。
天下有恩於你,你必須傾力以報天下。這樣才會明白,為政,權力只是工具,身為政治領袖,對天下如對父母,要負起公道責任。
有權力的人問家孝之後,到一般人,孔子的兩名高弟問孝。
第七章:
子游問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不敬,何以別乎?
這章孔子點出,光是養,沒有愛,不能算孝。
孝不是形式,不等同養狗養馬,重點在於敬,是內心的。
跟著,另一位學生子夏,也問孝。
第八章:
子夏問孝,子曰: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孔子說,孝順父母,最難的,是態度。
遇事,代父母操勞;有酒食,先供父母吃。這就算是孝了嗎?色難,態度,才是最難的啊!
第七章說的是敬,屬內心的;第八章說的,是態度,屬外在表現。
在領袖學的為政篇,刻意放進四章說孝,來引伸為政領袖的學問。
前兩章,針對擁有權力的人,在上位的,領導群眾的精神原則。後兩章,說的是一般人,即百姓,在社會配合的態度。
一是施政時,官僚的角色;另一方面,是在社會生活民眾的態度。
一邊是從上對下施政時,應如對父母,子女般的思考模式;一邊是社會上民眾,生活時,對社會規範的內心和態度。
表面上,為政與孝,好像不相關,但一個社會,孝的推行,風氣所及,老有所養,一個社會的老人,無論精神,物質上,能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這與政府為政的信念,息息相關。
四章說孝,兩章焦點在上位,做官僚和領導的;兩章焦點在下,做部下,做員工配合別人的。四章放在為政篇,政治領袖的修養學問內,別具深意。
天下人負我意思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猜不透他人,也沒人了解我。人與人相處真的好難。
文章開始前先來講個小故事,故事主人翁是一對雙薪夫妻,丈夫下班後就躺在沙發上滑手機,累了一天的妻子同樣時間下班回家開始洗便當盒、洗衣服,忙到大粒汗小粒汗,客廳不時傳來丈夫看低能影片時發出的咯咯笑聲。
妻子開始覺得煩躁,家裡還有一堆事情沒做,不來幫忙就算了,還過得那麼爽,我又不是欠你的,幫你做這些事情也沒薪水拿,到底憑什麼這些事情都要我做。
於是妻子洗碗的力道越來越大,玻璃便當盒的碰撞聲也越來越大聲,客廳傳來丈夫的聲音
「老婆妳在幹嘛?」
「看不出來我正在洗碗嗎?」
「要幫忙嗎?」
「不用,這些事情我做就好。」
然後,丈夫就真的繼續看影片咯咯笑,還不時傳來笑得太開心的拍大腿聲;妻子把最後一個便當盒沖洗乾淨,幾乎是用摔的丟回碗槽,然後臭著一張臉去洗澡。直到兩人睡覺前都沒講過話。睡前,丈夫開口
「老婆妳今天怎麼都不講話?」
「有嗎?沒有啊。」
「妳在不高興嗎?」
「沒有,我要睡了,晚安!」
然後妻子翻身背對著丈夫,生了一整晚悶氣,旁邊傳來規律的呼吸聲說明丈夫已沈睡,這讓失眠的妻子更加火大,直到起床後妻子問丈夫
「你對我都沒什麼話要講嗎?」
「呃…什麼?」
「我昨天都已經那麼不爽了你竟然還能睡得那麼熟!」
「妳昨天在不高興嗎?」
「我都表現那麼明顯了你眼睛是瞎了嗎?」
故事就到這邊了,其實這就是躁鬱症期間的我與前男友的日常。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常常發生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會習慣用自己主觀的感受去猜測他人的想法,當對方沒有按照我們預測的去做時,就會開始覺得這個人怎麼這樣,也太過份了吧?
例如我下班回家後會希望趕快把該做的事情做完,洗完澡就可以好好休息,看看漫畫或是玩個遊戲之類的,雖然家事很多,但如果男友也幫忙的話很快就能做完了;但是對方的想法則是,上了一整天的課,下班回家想讓大腦休息一下,先看些搞笑的影片放放空,稍微休息一下後再去做該做的事。
在他還沒做之前就已經被急性子的我給做完了,於是我就認定這個人很懶惰,很沒同理心;同樣也教了一整天課,我都沒喊累還很巴結的去做家事了,煮飯給你吃還幫你洗餐具,而你竟然好意思躺在那邊休息。
於是我開始擺臭臉,我想他看到我臭臉應該就知道我在不爽了吧?
但事實上,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找不到第二個像自己一樣了解自己的人,即使是養大自己的父母、認識很多年的死黨或是已經相處大半輩子的老夫老妻,最多也只能知道你討厭吃哪一道菜、喜歡唱哪一首歌、欣賞哪一名電影明星等等的。
他不可能知道妳今天出門上班搭捷運時,被一個香水噴很重的大媽搶著擠進已經客滿的捷運車廂最後一個位置,妳眼睜睜看著車門關上捷運駛走;上班遲到已經很嘔了,還被碰巧心情不好的主管找麻煩,聽著主管找碴似的各種刁難問題,妳的工作進度完全停擺;好不容易熬了一整天總算下班,到了捷運站才發現手機遺留在公司了,走回公司拿發現大門都已經上鎖。
妳的一切不順雖然全寫在臉上,但是看到的人只會知道妳在不高興,如果妳不把這些細節講出來,永遠不會有人知道妳為什麼要擺臭臉;久了還會被認為難相處、愛擺臭臉。
當我們開始用自己主觀的認知去猜測別人時,就會習慣拿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但我們終究不是他人,他人的想法如何不可能如同我們所猜測的一樣。
華人被教育含蓄是美,但許多誤會就是在這種低能的含蓄下產生的;話不好好講清楚,一天到晚拐彎抹角用暗示的,以為全天下人都是自己肚子的蛔蟲嗎?就算真的是蛔蟲,最多也只會知道你今晚吃了什麼不健康的垃圾食物,不會知道你在想什麼。
想了解他人最快的方式就是直接用問的,不過對方要不要告訴你則是他人的課題,你可以問但對方也有拒絕回答的權利;同樣的,想讓家人、伴侶或其他任何一個人懂你,就要主動告訴他們你的想法,這是你的課題。
我們在童年時期經歷了因為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只能夠過哭泣來表示自己的不舒服,然而卻被父母斥責「再哭就不要你了!」或其他被否定情緒的類似狀況。在我們的成長環境中,多半不允許我們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這讓我們對此產生錯誤的認知,以為人必須隱藏自己的感受,或是必須表現出大家能接受的感受;於是不敢告訴他人自己真正的想法,怕被認為自己軟弱、無能,怕被嫌棄或被討厭,接著再來怪這個世界沒有一個人懂你。
人與人之間要了解彼此就不能用猜的,那只會使人失去耐性,並且讓彼此的誤解越來越深;不是沒有人懂你,是你沒有給世界一個懂你的機會。
研究個體心理學之後,我開始學著有什麼不滿都直接講出來,反正合則來不合則去。我並沒有義務或是責任要忍受任何一個人對我的不尊重,如果我的直言讓對方感到不舒服,請自己想辦法去克服,他人的情緒不是我該負責的。
這樣直來直往的性格可能會被別人討厭,不過我用過來人的經驗來看的話,試圖討好所有人會非常的辛苦,而有一天這樣的行為也一定會被揭穿;眾人會發現你對待他人有一套公式在,哪些人得阿諛奉承、哪些人可以軟土深掘,從此你會被貼上「虛偽」的標籤。
一天到晚講著言不由衷的話,總是欺騙自己這就是社會、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為了生存必須做的犧牲。
不是,你只是沒有勇氣做你自己。
我不會花時間去討好討厭我的人,也不會期待他們某天突然喜歡我;他人要怎麼看我,那不是我該去煩惱的問題。
自從我開始這樣做之後,人生輕鬆非常多。
現在起,學著主動關懷身邊的人他們是否有任何的需要,並且做自己情緒的主人;當他人的言行舉止造成你的不舒服時,別再為了氣氛的和諧而緘默,勇敢告訴別人自己的感受。
你不保護自己,誰來保護你?
更多相關內容👉🏻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入社申請表單👉🏻 https://lihi1.com/lIqUe
天下人負我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09 黃偉民易經講堂
人人都困!
今日做社會良心固然困,但做忠誠廢物何嘗不困?
這個時候,北京放出「忠誠廢物」這個說法,在香港真是一石捲起千重浪!
香港有民主派、反對黨的時候,忠誠很重要,因為議會要數人頭,過政策,還有同群眾搞統戰;但當民主派已經全在獄中,議會已剩下建制派,政府議案必然通過,也毋須辯論的時候,單是忠誠已經不值錢,廢物的特質,就彰顯出來。
忠誠是自己說的,廢物卻由主子判斷。
不懂廣東話那班紫荊黨,在步步進逼。
這個時勢,單靠叫幾聲愛國愛黨,呃唔到食了。總要證明下你的存在價值。
對廢柴而言,這就是困局了。
看「困」字,一棵樹木,關在四面銅牆鐵壁之內。樹木的天性,本來是伸展枝葉,但困入室內,活力完全被扼殺,伸展不開,也無法從外界攝取資源,成長停滯。
《周易》第四十七卦,澤水困卦。
上卦兌為澤,下卦坎為水。澤,代表湖泊沼澤,本應有水,但困卦的卦象,水在澤下,象徵澤中的水,在湖底下流失了。澤中無水,人在湖底,四面峭壁,叫天不應,叫地不聞,成了困局之象。
困卦,是跟著萃卦和升卦而來的,升到盡頭就是困。
人生有很多困。
為勢所困,為錢所困,也有為情所困。
情,又包括親情、友情、愛情等等。
《序卦傳》的邏輯是這樣的:
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井逆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置身困局的人,都想革命,推倒一切,重新來過。但《周易》告訴我們,困卦和革卦之間,有一個井卦,開井,找到新資源,才有機會革,革故鼎新,再造乾坤。
困乎上者必反下,澤中無水,所有有形無形的資源都枯竭,這個時候,必反下。
反,即返,回歸基本點。上面受困了,就要思考,是不是還有其他資源在深藏呢?反,也就是地雷復卦的復,找回初心。
外在的名、利、人際關係,都沒有了,就是困乎上。外面行不通,回過頭來另覓門路,故受之以井,要開發新資源。
水,不一定來自天雨,地下原來都有水源。
挖井,就是開發潛在資源。開井成功,接通地下泉脈,資源再現,困局便得以解決,重寫遊戲規則,這就是革故鼎新了。
人間再造乾坤,其因緣就是困。困,才會思考在地下沉潛的新資源,井卦。
澤水困卦,水風井卦,兩卦相綜,互為一體。
困卦是推動革卦的主因,所以,困是創新的先兆。
上天要造就你,先困住你,你才可能遇到創新的機會。
《雜卦傳》說:
井通而困相遇也。
井挖通了,地下水源源不斷,解決了困卦澤無水的現況。困相遇又是什麼意思?
《周易》提到的遇,都是天風姤卦的不期而遇。
不期而遇,不是你可以計劃到的,可預期的。
天風姤,邂逅,你將會有這個遭遇。喜歡不喜歡,都由不得你。我們只有面對,設法解決。
危機會造成對現狀的衝擊,破壞你的安全區,但不一定會造成毀滅,我們要思考如何把它化為轉機。
這就是困、井、革、鼎,四卦卦序的含義。
困,是革的先兆,革是創造新文明的機緣。機緣,是因為困境而激發。
《雜卦傳》用另一種角度來看待困卦,將上天的詛咒化為祝福。
困卦的處境,和姤卦的邂逅一樣,很可能是「天地相遇,品物咸章」的大好時機。逼著你變。變才有通的可能。
困相遇,人在困境,才會有奇遇。
孔子對困卦充滿期待,將它列入憂患九卦之中。
置身衰世,要好好研究這九個卦。
第一個是天澤履卦,
第二個是地山謙卦,
第三個是地雷復卦,
第四個是雷風恆卦,
第五個是山澤損卦,
第六個是風雷益卦,
第七個是澤水困卦,
第八個是水風井卦,
第九個是巽為風卦。
孔子在《繫傳下傳》說:
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
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
困以寡怨,井以辨義。
困是德之辨,井是德之地。那它們如何幫助修德呢?
人在困境,才分辨到誰是君子,誰是小人。太平盛世,順順利利的時候,大家都差不多,人人都是忠臣孝子。但當生存出現問題,生死關頭,平常的偽裝便會剝除,真面目才自然流露出來。時窮節乃見,也就是這個意思。
「窮則變,變則通」是《易經》的信念。困是窮而通,因為沒路了,走不下去,就要尋找新道路。
井卦是德之地,期望我們在自己最能發揮的地方,深入鑽研,就有機會突破困境,甚至改變世界,因為井卦之後,就是革卦,無論新的科技發明,人文創作,思想突破,都可以改變世界。
困卦通達,井卦突破。
改善世界,是遷善,是從井卦的「居其所」而來。
井,象徵最有價值位置找到了,就在那個崗位上努力。居其而而遷,這種安靜專注的工夫很要,井水是靜的,井的位置是德之地,最佳的修行道場。
困的運用就是寡怨,人在困境,一天到晚怨天尤人無濟於事,只有運用困卦的智慧,不作抱怨,不在散播失敗主義的情緒。
井以辨義,運用井卦開井供水,給天下人飲用的精神,明辨大義,為人之所當為。
困,是德辨,井又以辨義。困井兩卦,都強調一個「辨」字。人生在世,要懂分辨。辨善惡,辨是非,辨成敗。
困卦卦辭:
困。亨,貞,大人吉,無咎。
有言不信。
卦辭首先強調,亨。
這就是《周易》的正面積極精神。困而能亨,因為下卦坎,雖身在險境,但上卦是兌。兌為悅,身在險境,仍然要從容對待,為的就是未來的亨。
有困境的磨練,將來才會亨通,但前提是貞,要正,不能不擇手段。
很多人因身在困境,為了脫困而不擇手段。那就一世都翻不了身。愈是困境,愈是艱難的時候,愈要堅持正道,這個是《周易》不斷強調的基本原則。
小人為了生存,守不住貞德。但大人,做大事,領導時代的人物,反而困境是修行的機會。
小人,君子,大人,這三層結構中,在困境時,對做大事的人,能夠亨,能夠貞,最後突破困境,所以吉。
吉,是卦的保證,最後還加上無咎,不會有後遺症。
大人,做大事的人,最後能吉。不過,過程中,有言不信,講什麼都無用,困境中無人會信你。
困卦《大象傳》:
澤無水,困。
君子以致命遂志。
澤無水,這是困卦的象。
致,在困局中,將僅存的一切發揮到極致。
致命,是指人在面對天命的大形勢,在強大壓力下,投入全部身心,絕不畏縮。
遂志,即使遭遇重大挫折,都沒有放棄原先的抱負。不管環境多惡劣,都堅持信念,不會隨便放棄既定目標。
致命遂志,是天命跟人志,環境大形勢跟個人奮鬥意志之間的呼應。
觀察天命時機,立定志向,不要因天命對你不利就放棄志向。
人在困境中,更可以深刻反省人命、天命跟抱負之間的關係。
有時候,雖然形勢比人強,仍要努力找出路,這就是致命遂志。
我們參考《易經》的智慧,應付今日的困局。
困而能亨,改革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