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民》:孤獨的巨人。
.
「你在尋找的玫瑰花蕾,或許是他失去的某樣東西,他似乎失去了所有一切。」
.
富可敵國的報業大亨查爾斯肯恩的臨終遺言是:「玫瑰花蕾。」一名報社記者四處拜訪肯恩的親友,想要知道「玫瑰花蕾」代表的意義......
.
Orson Welles 導演的《大國民》於1941年推出,近80年後觀賞這部影片,依然覺得它絲毫不退流行,完全沒有「看老片」的感覺,攝影、燈光、美術非常強大、演員的表演方式不會特別的浮誇(意外的自然)、電影只有開場前半小時有旁白與字卡輔助,中後段都放手讓畫面講故事。
.
例如肯恩跟第一任妻子的感情發展,導演透過蒙太奇剪輯、角色的對話內容以及兩人座位間的距離(越拉越開),讓觀眾很快理解肯恩和妻子從熱戀到相敬如「冰」的轉變。或者,肯恩為第二任妻子蘇珊搭建歌劇院,表面是想要圓妻子的歌星夢,實際是要「證明」他對妻子的愛(終究還是以自己的需求為出發)。蘇珊的歌劇公演一段時間,她自知表現差強人意,也受不了他人的酸言酸語,提出結束演出的要求。肯恩走向妻子,要求(命令)她繼續唱下去,此時,我們看見肯恩的影子籠罩在蘇珊的臉上,象徵蘇珊活在丈夫巨大陰影下的無奈。
.
類似的表現手法在片中不斷出現,用得非常巧妙與細緻,不會給人「炫技」之感,好啦,這畢竟是以「#已經習慣這套敘事方式」的眼光來看《大國民》,我其實很難想像1941年的觀眾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表現手法時會是怎樣的心情,他們欣賞這樣的敘事嗎?或是感到茫然與一頭霧水?
.
看完《大國民》後,更能理解之前有人拿大衛芬奇導演的《社群網戰》跟這部影片做比較。兩部作品的主角都是內心有所欠缺之人,藉由創造巨大的財富與權力以「證明」自己值得被愛。只是,他們太渴望「證明」自我,聽不進他人的建言,看不見自身的扭曲,最後將所有人給拒於門外(這點也跟《教父》的麥可柯里昂很類似),《大國民》結局的最後一顆鏡頭,肯恩的豪宅外牆掛著「No Trespass 禁止入內」標誌,完美詮釋了他的一生。
.
「什麼是玫瑰花蕾?」
「他臨死前說的字。」
「若是你們找到誰是玫瑰花蕾。」
「那一定會將一切解釋清楚。」
「我不認為如此,不,肯恩曾得到一切然後又失去一切,或許玫瑰花蕾是一件他得不到的或失去的東西,總之,也是無法解釋,我不認為任何的文字能解釋一個人的人生。現在我覺得玫瑰花蕾像是拼圖板上的一塊,遺失的一塊。」
.
很喜歡記者在影片尾聲對玫瑰花蕾所做的解釋,每個人的人生就像是一張拼圖,有人缺了一塊卻不以為意,只要努力拼出個樣子就好。也有人因為拼圖少了一片而感到痛苦,一小塊拼圖影響了肯恩對自己人生的評價:不完美,不完整,不夠好。
.
話說,《大國民》片中,肯恩掌握多家報社,利用媒體煽動戰爭也利用媒體掩飾真相的手法和手段,讓我忍不住苦笑了出來,從1941年到2020年的今天,掌握話語權的媒體,好像還是繼續散播著各種偏頗的新聞啊...
.
最後,很喜歡網路上翻找出的這款《大國民》海報,看電影時就對這一幕畫面印象深刻,鏡子裡不斷折射出肯恩的身影,彷彿他的秘密深不可測,沒有人能真正摸清肯恩的心情與心事。海報擷取這個畫面,重新詮釋,訴說人生中的所有經歷都會相互串連與影響,拼組出我們最終的樣貌。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大 國民 蒙太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大 國民 蒙太奇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 國民 蒙太奇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 國民 蒙太奇 在 貓王不討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 國民 蒙太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大 國民 蒙太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大 國民 蒙太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大 國民 蒙太奇 在 Re: 請問什麼誰是蒙太奇? - 精華區movie 的評價
- 關於大 國民 蒙太奇 在 香功堂主- 《大國民》:孤獨的巨人。 . 「你在尋找的玫瑰花蕾 的評價
- 關於大 國民 蒙太奇 在 封面專訪/人生蒙太奇韋禮安in 2023 | Entertaining, Stl, Music 的評價
- 關於大 國民 蒙太奇 在 蒙太奇範例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大 國民 蒙太奇 在 EP01:影像如何處理記憶?——再訪《超級大國民》 - YouTube 的評價
大 國民 蒙太奇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逃出立法院 (2020)
一開始認識王逸帆其實不是電影,而是胖狗。當時《一級玩家》上映,他在粉絲專頁中說「臺灣觀眾一直哀嘆現在都沒有好劇本,似乎好劇本對你們來說才是電影的核心,卻又愛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2018)愛得要死,實在非常弔詭。」寫的我頻頻點頭,至此成為胖狗的粉絲。
我想事情脈絡是這樣的,18年我看完《洞兩洞六》之後,想說挖靠真的是太屌了,它幾乎某種短片的高標,在很小的編制內衝破限制,將一個情境講的很深刻,然後事情一直在發生,觀影過程中絲毫不感到無聊。然後是《逃出立法院》,看完之後還算喜歡,但老實說前半部節奏拖到我以為王逸帆被盜帳號,又或者說像是明天要期末報告我的夢想,來不及將東西整理好,所以就把從小到大喜歡的東西、元素都陳列上去,最後說著說著才引導出某些結論,進而發現自己真正擁有的東西是什麼。
然後我又看了《伏魔殿》,如果這時有什麼套票組合,我應該可以拿到馬克杯加上杯墊之類的吧。看了《伏魔殿》我才發現先前看《逃出立法院》時,所認為他還沒有搞懂自己真正擁有的是什麼這個認知有問題。如果說什麼作者論是真的話,我以為這三部電影給我的共同感受是,他往往以一個小小的承諾(或規定)為出發,然後加進無可救藥的浪漫、身不由己的處境,來世也要在相會的執著等情境,最後在經歷過這些過程之後,才終於發現,不管那些賭爛的、厭世的、糜爛的、純真的、可憎的自己都是自己,而不管好惡,我們就是活在這個世界當中。
因此我們看《洞兩洞六》,發現他以一個衛哨站崗,遲遲無法下哨的恐懼,來諷刺軍中生活的荒謬以及生不由己,但卻因為約定(軍紀),以及自己的堅持,所以他死守崗位。然後我們看《伏魔殿》,太保與阿輕世世糾纏、代代背叛。他們待在一起是約定、睡在一起搞得渾身是血是浪漫。曾經被拉回命定的背叛之中,但又因為無可救藥的浪漫,約好來生再相遇開啟了新的輪迴,永世不得超生。
回到《逃出立法院》,在這樣的長片架構之下,他依然講的是那種約定下偏執的浪漫。對於我來說,相較於稱呼《逃出立法院》為一個B級活屍片,我更傾向認為這是一個融合動作場面的浪漫愛情喜劇片。
它的故事以一個青少年時期的約定為出發,延伸到成年,其實就像是《打噴嚏》中王義智跟心心姐姐那種關係,小時候妳罩我,長大後換我要保護妳。因此,在熊穎穎喪失立委位置之後,王有為表面上是在代替喜歡的女生選立委,試圖去鞏固她的家園。但實際上他當然不甘於只是做一個傀儡,他想要反過來去保護她,在這樣的脈絡底下,最實質的方式可能就是以肉身去抵抗活屍的攻擊。
所以,在電影中活屍不活屍,立法院不立法院其實根本不重要,那些都只是兩人感情又或者說王有為內心追求的外部阻礙,真正重要只有兩人那種反客為主的保護與依賴關係。所以,電影前半部大量的迷因、電玩、網路梗便可以被理解,大抵就是一個男孩從小到大都曾幻想過的時刻「在危急存亡之秋,為了保護心愛的女生,奮不顧身的駛出大絕招,扭轉戰局」,套進的九把刀的命定論公式當中可能就是,我的過去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成就現在的我在這裡保護妳。因此過程中自然會經歷合作、危險、低谷,最後迎來大結局。
回到文章開頭中提到的引文。他的下一段說道:「一級玩家之所以好看,是因為它集娛樂片的大成,融合各種IP (Intellectual property,在電影業常指已經有一定觀眾群的舊有題材)、聲光效果於一身,要說它是娛樂片現階段的極致也不為過。」這點我當然同意,在超級英雄電影充斥的現在,IP發展成了各個影視製作公司的頭號目標,因為它開發相對方便(已有世界觀),已經有固定客群,再加點聲光效果,故事講的不差,票房自然有一定成績。
然而,我以為IP、高概念等概念是魔鬼,因為套著用往往會得出一個不差的結果,再加上《逃出立法院》中主打的動作設計以及滿滿的血漿,一路下去很容易就會迷失在破關的爽快感中,也就是變成活屍逃久了,你就會開始忘記自己原先是誰。
所以,這當中微妙的是,我們都知道觀眾喜歡聲光效果,因為這樣的刺激最直接、最快速,但大家同時也都忽略的是,比起聲光效果,觀眾會一直記得的往往是角色與故事。就如同Howard Suber在《電影的魔力》中所說的,那些形式風格到最後往往會被遺忘,觀眾最後記得的是難忘的故事。
因此,我以為《逃出立法院》最可惜的地方便是,縱使它擺明了要講一個互相保護的純愛故事,但卻又對於講一個全然純愛的故事信心不足。同時它在被立委在立法院當中變成活屍的這個有趣設定給綁架之下,開了很多支線、挖了很多背景,去試圖建構兩人情感關係的互動模式。
但這樣的作法有點類型先行,容易造成一種故事上了理解斷裂,也就是說我們形式上確實看到這群人被湊在一起的原因,但卻不明白他們到底為什麼這麼在乎。這當中唯一的例外是古德佑,因為他身揹的是中國民國的陰影,因此觀眾自然會理解他的所作所為是從何而來。
所以我才會說,高概念有時候是魔鬼,因為我們太習慣高概念下的敘事的套路,以致於省略了很多應該建立的過程,直接演出結果(我覺得這不是一段蒙太奇可以解決的)。因此我們省略了穎穎與有為共同經歷的事件的細節,拉了眾多角色推進劇情,拉了很多迷因梗塗去填補空缺,但最後尷尬的點是,這些眾多角色比主角還要有趣,我們會在乎古佑德、會在乎兩個老戀人,但對於穎穎跟有為的糾結困境與突破顯得理所當然,乃至於我們根本不會真的在意他們。自然的,最後穎穎的「我說的是我家」的宣言就會顯得薄弱,兩人的感情也難以令人信服,
然而更加難解的是,《逃出立法院》的高概念定位其實也沒有很清楚,它雖然用了一個活屍片的出發,卻又混了太多其他類型,最後甚至沒有將其中一項做到最極致。因此會陷入另一種尷尬,這部電影只有故事概念出發有趣,但對於立法院或活屍兩者皆沒有更進一步的論述,所以,我們看見的是雜亂、片段的迷因、梗圖以及片段,並置之下感覺煞有其事,但在深挖彼此的連結可能相對薄弱許多。
說到底,《逃出立法院》的問題便是少了一種如《洞兩洞六》、《伏魔殿》一氣呵成的順暢爽感。他的敘事流暢度被大量的迷因梗圖切碎,熊穎穎與王有為的互動細節,在此被淹沒。雖然外在仍能看見患難見真情的雛型,但向下挖卻不見《洞兩洞六》中身不由己的拚搏,也不見《伏魔殿》超越肉體凡胎的世代糾纏,而是一種夾雜各種想像符號的拼貼。我還是喜歡那種我倆沒有明天擁抱彼此的救贖感,那種不發一言化成灰都會找到彼此的偏執。迷因稀釋了那種老派的浪漫,消磨了真摯的感情,轉化成一坨坨概念跟喊話,若反過頭來思考這或許是新世代的有趣,但我不確定這個有趣是否真的是有趣。
抱歉我也不知道我在寫什麼,但若撇除所有對於劇情的理解,而純粹感受的話,我依然是有被娛樂到的,不管是血漿爆棚的池子大戰、還是立院的群魔亂舞,亦或是古德佑的KTV時間,都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片段,也能從中感受到滿滿的年輕創作者能量。
但我直覺以為,王逸帆下一部應該拍更自我的東西,找個更合的編劇,或許下一部編制沒有那麼大,限制沒有這麼多,如此以來才會比較真,純粹的生猛與尖銳,才會跑出來,我相信到時候危急存亡之秋,拯救所愛大冒險一定會更好看,能玩的東西也會更多。
大 國民 蒙太奇 在 貓王不討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更新,目前釋出的13件作品皆已售出,感謝大家)
感謝藝起加油 #artistsupportpledgetw的邀請,我們很幸運有機會參與第六波《PARTY TIME》活動,今天的主題是《WAVE – 奇幻夢遊》,特別企劃以陶版畫來呈現【眼淚是珍珠】,希望大家會喜歡,預計在這裡釋出8版,想要收藏的朋友,請直接留言並私訊我們喔!
《PARTY TIME》主題派對由主辦方統一在每週的星期六晚間9:00開始,依序每五分鐘分享一件作品,歡迎大家藝起來收藏。
▂▂▂▂▂▂▂▂▂▂▂▂▂▂▂▂▂▂▂▂▂▂
《WAVE – 奇幻夢遊》
藝術家: 貓王不討喜 / 不討喜
作品名稱: 【眼淚是珍珠】- 感傷蒙太奇
作品年代: 2020
作品尺寸: 約 13.5x13x3 cm(版數15,預計在藝起平台釋出5版,在粉專釋出8版)
作品媒材: 陶版畫 / 1230釉燒 & 複合媒材
作品價格: 已售出 (附作品保證書,不含框)
作品所在地:台北
本島運費:因為是易碎品,希望儘量以寄台灣為主,運費250,於6月中後寄出,台北可面交
創作理念 ————————————————
【眼淚是珍珠】陶作系列,表達了最直接的情緒出口 —— 眼淚 —— 何以如此迷人。
在這樣全球封鎖的時空下
懷念與朋友相聚時的溫暖
我們還要多久,才能再見?
音樂靈感:
♫ Salami Rose Joe Louis / Nostalgic Montage ♫
https://youtu.be/U6VBa6m2MLQ
說明文字 By 林貓王
●備註:此件作品以陶版畫的方式呈現【眼淚是珍珠】的主題。
自己灌模翻模的過程很有趣,雖然是翻模,但每件作品仍需要逐一將細節修整後上釉
釉色會因窯燒溫度與擺放位置而有不同變化,15件釉色不會一模一樣,介意的朋友請再多考慮喔。
更多【眼淚是珍珠】系列的陶作,未來會陸續發表在我的粉專,歡迎大家關注 :)
藝術家簡介 ————————————————
Butaoxi Kao 不討喜,出生於台北,專攻平面設計暨插畫設計,與 DJ 林貓王共組【貓王不討喜 夢想工作室】,負責韋禮安 / 熊寶貝等專輯裝幀設計,以及:美國獨立樂團 Japanese Breakfast 演唱會 / 美國民謠歌手 Bill Callahan 演唱會 / 佳佳唱片四十週年 / 誠品黑膠文藝復興運動 / 野鵝快跑音樂節 / 新北歡樂耶誕城...等主視覺設計,並於 2011 年榮獲新加坡 Freshmusic Awards 最佳專輯設計獎。
大學主修產品設計的不討喜,因為對於手作的迷戀,愛上做陶與拉胚。她專注於情緒與自我的抒發,透過陶與釉藥、色彩與窯燒的無法預測性,構築作品與觀者,自行連結的私人對話。
代表展覽:2008 & 2009 台灣設計師週 / 2010 Geisai Taiwan:變胖主題展 / 2012 台中勤美術館 串門子小屋計畫:胖胖與鹿鹿的奇幻旅程 與 黑衣人糖果工廠 聯展 / 2013 天母好丘 & 2014 台中金典綠園道:紙月亮 特展 / 2013 FAVVI & 2014 光點生活:大心包小心 特展 / 2019 貓王不討喜 10週年特展:慢慢 慢慢 慢慢走
—————————————————————
.
➝ 貓王不討喜 FB:https://www.facebook.com/firstofmaystudio
➝ 貓王不討喜 IG:https://www.instagram.com/firstofmaystudio
➝ 不討喜個人 FB:https://www.facebook.com/firstofmaykao
➝ 不討喜個人 IG:https://www.instagram.com/firstofmay.k
.
—————————————————————
#藝起加油ART #artistsupportpledge #artistsupportpledgetw #PARTYTIME
大 國民 蒙太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 國民 蒙太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 國民 蒙太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 國民 蒙太奇 在 香功堂主- 《大國民》:孤獨的巨人。 . 「你在尋找的玫瑰花蕾 的必吃
Orson Welles 導演的《大國民》於1941年推出,近80年後觀賞這部影片,依然覺得它 ... 例如肯恩跟第一任妻子的感情發展,導演透過蒙太奇剪輯、角色的對話內容以及兩人 ... ... <看更多>
大 國民 蒙太奇 在 封面專訪/人生蒙太奇韋禮安in 2023 | Entertaining, Stl, Music 的必吃
對於「人夫」這個全新的身分,他坦言實際生活上改變不大,但笑說:「每天會碰到同一個人, ... <インタビュー>国民的ヒットから10年――シンガーソングライター・ ... ... <看更多>
大 國民 蒙太奇 在 Re: 請問什麼誰是蒙太奇? - 精華區movie 的必吃
※ 引述《[email protected] (政大法文系學生)》之銘言:
: ※ 引述《[email protected] (go to hell)》之銘言:
:
: : 最有名的蒙太奇是波坦金戰艦裡面的娃娃車掉下階梯那幕
: 恩恩 我不知道我有沒有說錯啦 蒙太奇是一種剪接手法 可以用來呈現主角內心感受
: 再大國民中 蒙太奇就出現在主角何他第二任老婆的生活過程
: 鏡頭 不斷轉換 使得角色心境也隨之改變 比較是來表達內心世界的東西啦
說的很對呢!
另一個很有名的例子
是小孩在鐵軌上
另一個畫面是火車在前進
不過現在好像也有人將蒙太奇這個字發揮出其他的意義
由於在蒙太奇手法下出現的畫面會是片段式的
因此有的人將其引用為死前或瀕死時所呈現的一種生命記憶圖像
也就是在翹辮子前有的人會突然看到很多有的沒有的圖片
大多是一些存於右腦的記憶〈怪吧?!因為管記憶的是左腦〉
大概是這樣........不知道對不對
是有一天我看一個宗教節目聽到的
有一個人差點沒命
她說上帝幫助他回來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61.222.160.5
> -------------------------------------------------------------------------- <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涉事), 看板: movie
標 題: Re: 請問什麼誰是蒙太奇?
發信站: 成大計中BBS (Sun Mar 2 01:35:34 2003)
轉信站: Ptt!news.ntu!freebsd.ntu!ctu-peer!ctu-gate!news.nctu!news2.ncku!ccnews
要知道蒙太奇,我想可以先從剪接的定義開始。
所謂剪接是指一個鏡頭與下一個鏡頭之間的關係與調度。
在電影開始之初是沒有所謂的剪接可言的。
通常都是一鏡到底。
在風格與形式上都非常簡單,一個鏡頭就是一個畫面。而且經常是遠鏡頭。
之後電影導演開始懂得利用二個鏡頭的交錯剪接或用動作連戲剪接來說故事。
這是由於人接受視覺圖像會自己賦予圖像一個意義,
因此電影可以藉由單一鏡頭與鏡頭的圖像組合來說故事。
蒙太奇風格的剪接實驗是從俄國開始。時間是1924年。
俄國年輕導演庫勒雪夫將一堆不同來源的底片剪輯成有連戲感的影片。
艾森斯坦的第一部劇情片《罷工》在1925年初發行,並成為蒙太奇運動的開端。
他的第二部影片《波坦金戰艦》於同年年底發行。
之後,俄國其他的導演如普多夫金、維多夫等也拍了一系列具蒙太奇風格的影片。
他們宣稱電影不存在於單一鏡頭中,而是藉由剪接將鏡頭組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
但所有年輕電影理論家完全同意這個蒙太奇之於剪接的說法。
普多夫金將鏡頭比喻成磚塊,經由「連結」成一個段落。
但艾森斯坦不同意。他認為剪接若要產生最大效果,
是來自將表面上二個不相關的鏡頭「並置」在一起,
他喜歡利用二個鏡頭的並置來激發一個「概念」。
維多夫反對上述二者的理論,他偏好以自己的理論記錄並塑造現實。
--
㊣Origin:《 成大計中 BBS 站 》[bbs.ncku.edu.tw] 來源:[61-217-231-204.HINET-I]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