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建築物條例》訂明建築設施須符合特定要求,大館落成年份遠早於現今的相關條例,要直接改建至今時今日的要求,或會牽涉大幅改動古蹟建築,並不符合保育原則。
讓古蹟建築能夠活化再用,需要在力求還原以及更新設施、改建之間取得平衡。大館開幕一年,你又是否觀察到其團隊在背後盡了怎樣的努力?
全文:https://bit.ly/2lP2PZx...
See Mor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高田健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マインクラフト始めて2週間経過 不定期youtbe作業配信、本日は橋の建築に取り掛かります ◆使用MOD◆ cocricot(コクリコット) https://cocricot.pics/ 【チャンネル登録お願いします】 https://goo.gl/ySjWCj 【宇宙人狼/Among U...
大館建築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館】大館開幕已一年,市民可能已經來過許多次,甚至可能已經習以為常,但其實許多大館的細節,是你不能憑肉眼就看出背後花過的工夫。
對香港而言,大館是怎樣的一個案例?一年過去,大館如何維持它的日常經營,讓它可以維持活力又不脫離歷史?
全文:https://bit.ly/2mbVgvV
延伸閱讀:
📌你不知道的大館建築細節
https://bit.ly/2lP2PZx
📌「拖慢」進度的人 大館的保育顧問
https://bit.ly/2klPSGb
📌開幕之後 社區參與性成為保育指標
https://bit.ly/2kBCeio
#保育 #活化
◢ 緊貼明周文化 ◣
每日必讀 TG: 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IG: bit.ly/2TORYuE
YouTube: bit.ly/2klNzmB
大館建築 在 尋蹤覓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尋幽探秘:舊中區警署與營房大樓】
作為「大館」系列的最後一個章節,阿蹟會為大家介紹當中被廣大市民俗稱為大館的中區警署(Central Police Station)和營房大樓作結,由建成到運作足有140多年歷史的執法重地,當中到底記載怎樣的一段殖民地歷史呢?
香港的殖民地歷史由英軍於1841年登陸香港時正式開展,大館建築群內最早的建築為域多利監獄(1841),其後的警察總部大樓是在1919年才正式落成啟用,為「大館」建築群內最廣為人知的一座,其外結合不同的建築風格,內部亦被闢作不同的用途如宿舍,健身室以及警務人員辦公室。
至於營房大樓,原稱「巴叻樓」,為1864年建成,是「大館」內第二古舊的建築。當時用作單身警員和已婚警長的宿舍,其後為配合警隊擴展,於1905年加建一層。營房大樓的落成年份為19世紀中期,與警察總部大樓之間有一檢閱廣場,見證著不少警隊的盛事。接下來,阿蹟將會為大家詳細介紹兩座建築獨特的風格和趣事。
大館建築 在 高田健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マインクラフト始めて2週間経過
不定期youtbe作業配信、本日は橋の建築に取り掛かります
◆使用MOD◆
cocricot(コクリコット)
https://cocricot.pics/
【チャンネル登録お願いします】
https://goo.gl/ySjWCj
【宇宙人狼/Among US】
https://ux.nu/mjH51
【人狼動画(人狼殺 人狼ジャッジメント)】
https://goo.gl/cVR5Qt
【Twitter】
https://twitter.com/kakaka1216
#Minecraft
#マイクラ
大館建築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大館已經正式對公眾開放,過去從未到訪過該處的人,可能會像進入大觀園般有點眼花繚亂,不知何去何從。這組建築群包括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部分,共有20多建築物,其中16幢為歷史建築,整體已被列為法定古蹟。現在除了4座警察宿舍和中央裁判司署還未竣工外,其他已陸續開放。大館位處中環山坡,各建築物分布在高低不同的平台上,彼此有狹窄的通道或短橋相連。其最大特色是見證法治「一條龍」的運作,昔日的疑犯被帶到警署落案,之後可押往毗鄰的中央裁判司署審訊,定罪後再送往域多利監獄服刑。期間毋須走出街外,令工作更有效率和安全。這是香港最大型的一組歷史建築群,能保留下來十分難得。港府在2007年宣布將它們交由馬會活化成為文化綜合場地,馬會進行公眾諮詢後於2010年落實現今的保育方案,當時預計2014年底可以營運。然而這個活化項目實在龐大,再加上2016年5月檢閱廣場旁一座旁一座警察宿舍突然倒塌,馬會要重新檢視各建築物的結構,以致開放日期拖延至今。馬會原先估計耗資18億元進行活化,但最近表示已投放了38億元在此項目,預計將來每年營運約需8千萬元,花費不菲。是否可承傳本港執法和中環的歷史,還要親身入內多走幾趟才能下判斷。有些我們看慣了的地方,現在卻有不同,例如域多利監獄的藍色大閘,已髹成綠色,原因是修復專家認為要還原最初的色彩。一座舊建築賦予新用途,定會作出一些改動去配合。大館最大的變化是在域多利監獄兩側各增建一幢25米高的建築物,現稱賽馬會藝方和賽馬會立方,用作舉行大型文化和表演活動。為了疏導人流,打通新建築物旁邊的舊石牆用作出入口。一般人對大館的印象,主要來自面向荷李活道的警察總部大樓。那是一座愛德華時期的建築物,屋頂刻有1919年份和代表英皇喬治的G、R拉丁文字母。地下設有正門,過去長年關上,警察和市民經由砵典乍街閘口進出。現今大館重開,正門也重啟了,市民可沿古典石級前往檢閱廣場。馬會亦加建了一條行人天橋連繫半山行人電梯和檢閱廣場,估計這是最多人使用的入場路徑,此段行人電梯將來會更加擠擁。檢閱廣場另一面屹立一座營房大樓,它比總部大樓早半世紀落成,屬維多利亞時期建築物,設計風格和所用物料明顯不同。今天的營房大樓表面上與過去無大分別,但近觀則發覺中央開了一條新樓梯,穿過大樓內部,再貫通域多利監獄的A倉和B倉,直達後方的監獄廣場。此戶外空間是大館建築群另一個焦點,周邊除了有兩座新建築物外,還有最古老的D倉、保持最完整的E倉,以及曾經一度會被拆卸的F倉。F倉靠近域多利監獄出入口,古蹟辦在2004年有意把F倉剔出歷史建築名單之外,認為它在戰後重建,沒有保留價值,似為拆卸F倉開綠燈,以便騰出空間加建新的建築物,結果引發社會上一番爭論。樓高兩層的F倉,以紅磚築砌,樓梯設於外面。據馬會資料,它建於1930年代上半葉,最初用作印刷工場,後期樓上改作紡織和其他手作工場,讓囚犯在獄中工作。到了70年代,樓下改為犯人入冊和親友探監的地方,給不少人留下一個回憶。馬會接收大館後,最後決定保留F倉,只拆去旁邊的總務室,建了今天的賽馬會藝方。遊客進入F倉地下的還押室和會見室,都感到特別興奮,他們會模仿囚犯站在有高度標示的牆身拍照,又進入房間嘗試透過對講機與另一邊的「在囚人士」通話。但F倉樓上已看不見碌架床,女囚友在床板上所寫的感想文字也煙消雲散。該處建了一條天橋連接賽馬會藝方,打通成為展覽場地。樓下則重新布置,介紹當年監獄的入獄程序。
大館建築 在 活化香港歷史建築-中區大館(2020年8月) - YouTube 的必吃
已有百多年歷史的 大館 ,前身為中區裁判署、監獄和及警署的 建築 群組,相傳在上世紀正門入口,掛着一個老虎頭標本的裝飾品,對著訪客咧嘴而笑。 ... <看更多>
大館建築 在 李清志- 在香港「大館」的建築群中,有兩座新建築 - Facebook 的必吃
在香港「大館」的建築群中,有兩座新建築,「賽馬會立方」與「賽馬會藝方」由建築師Herzog & de Meuron 所設計,兩座建築分別扮演藝術展覽與表演的角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