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週來甚至會長達三週停止非必要性常規檢查
許多人就擔心會延誤病情
例如:
甲患者: 我覺得我是食道癌耶 沒做胃鏡會不會延誤了
乙患者: 我覺得我很不舒服 都快死了.....
丙患者: 我大便有血 肚子會痛.........
諸如此類.....
我們建議患者真的很不舒服 先至門診或視訊看診的方式
由醫師診療過 判斷輕重緩急
最後還是會安排檢查的
並非所有的都不做............
如果要做胃鏡等侵入性口沫會污染的檢查
我還是會要求患者檢查前先做快篩 陰性才能做檢查
不符合公費 就自費
保護病患以及醫療工作者
但如果只是食道逆流症狀 或是便祕不舒服 或是大腸息肉追蹤等
這些檢查就緩一下吧!!!
前兩週才剛診斷一個大腸癌
說是左下腹痛 電腦斷層也沒有太大問題
結果做了大腸鏡
才發現是右邊的大腸癌至少第二期
很奇怪吧!! 左邊痛 去檢查 結果是右邊長癌症
還好早期診斷可治癒
分享~ #方冠傑 醫師 關於 #大腸癌篩檢 的好文
他是我北榮學弟 目前轉任回鄉到高雄服務
也同樣致力於大眾衛教
大腸鏡檢查高雄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3月份除了湞媄診所院長以外又多一個身分—-
#晶英康健診所醫療執行長,當初因為跟葉耀宗教授在高雄輔英科技大學的 #老化及疾病預防中心 合作腸道菌的研究,我們找到了在凹子底公園旁邊的健檢專門診所—-晶英康健診所。
裡面從理學檢查、抽血檢驗、比照成大醫學中心等級的 #身體組成分析儀(GE-Lunar iDEX)讓我更能掌握詳細的骨質密度、身體脂肪、瘦肉組織、內臟組織的變化,另外還有 #糞便腸道菌基因🧬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腹部超音波跟胃鏡及大腸鏡的設備🤩🤩🤩
身為一個渴望找到長期從事腸道菌相研究據點的人,難忘第一次進去開會的時候,我就像進到玩具反斗城的小孩,興奮的參觀每一項檢查設備,也對離家近在咫尺有這麼理想的環境而感到欣喜😍
腸道菌的結構因為地理環境、飲食習慣、種族文化而有相當大的差異性,代謝異常、癌症或肥胖的人又跟正常人有不一樣的菌相,想要用更精準的飲食跟營養介入治療,就必須要了解 #台灣人自己的菌相,而建立 #台灣人正常腸道菌基因資料庫,是首要任務。
感謝葉教授跟晶英康健診所,跟我一起努力圓夢,希望能夠在北高雄紮根,完成我建置「 #台灣人的腸道菌研究中心」的夢想,希望以此據點整理出 「#台灣人過重及肥胖的腸道菌基因資料庫」,幫助更多人少走錯誤減重的冤枉路😊
更進一步的,未來的代謝症候群跟三高這類飲食相關的疾病,我們都可以由自己的腸道菌相分析,來找出介入的線索。
#腸道菌研究中心
#晶英健檢診所
#社區效度研究即將啟動
大腸鏡檢查高雄 在 鄭梨華-抗癌.女人.二十年:因為癌症,她活得比所有人都精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魔鬼藏在肚臍裡?肚臍腫塊不得輕忽⚠】
დ看似出生後無用的疤痕,#卻距離五臟六腑最近
肚臍在中醫上被稱為「神闕穴」,可謂通達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藏之根的養生大穴,與身體的其他器官有密切相連,是某種程度上的健康晴雨表。
დ網路曾流傳「從肚臍的形狀或凹凸,能看出身體的端倪」
專科醫生則表示除非經手術或外傷,一般人的肚臍形狀出生後幾乎不會有變化,因此肚臍的形狀在臨床上不具太大意義。
應是由肚臍與其周圍的異常判斷,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做出正確診斷及處置👩⚕
დ肚臍內若有小痘子、腫塊硬塊等,且不斷變大,則必須要提高警覺❗
因為很有可能是「腹腔惡性腫瘤徵兆」。
此種肚臍結節以發現者 瑪莉約瑟夫 修女命名,在醫學上稱為「#瑪莉約瑟夫結節」,是一種轉移性的臍部病變,通常與腸胃道或婦科癌症有關。
▔▔▔▔▔▔▔▔▔▔▔▔▔▔▔▔▔▔▔▔▔▔▔▔
▶近日有一則新聞報導:
在高雄一位四十多歲女性發現肚臍裡有「肉色小痘子」,因覺奇怪且有疼痛感而就醫。
醫師安排斷層掃描、大腸鏡等檢查後,並經由病理切片,證實為乙狀結腸所轉移出來的腸癌,且癌細胞已擴散至肝、肺、卵巢、淋巴等部位,屬於四期腸癌(末期腸癌),患者經過近半年化療、標靶治療後仍不敵病魔離世😢
此外,今年五月在台南,亦有一位七十五歲婦女發現肚臍上有流膿的灰色腫塊,就醫檢驗後,發現是胰臟癌的癌腺細胞所形成。
肚臍有時就像「發出最後通牒」的角色,也許身體曾給過人們許多警訊,卻都被忽視,最後換來的是晴天霹靂。
在察覺異樣不適前,就應該 #養成定期身體檢查的習慣,別讓你以為的小題大作,成了將來的後悔莫及,跟長期治療一樣,疾患也非一夕促成,小小的不對勁,很可能都是身體大大的提醒❗
#身體小警訊不得輕忽
#定期檢驗健康狀況
#根據自身調適_勿濫用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