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品牌故事】EP.1
新北在地品牌介紹的第一篇要來介紹的是- 甘樂文創
2006年,林峻丞回到故鄉三峽,有感於家鄉因都市開發而快速的改變,許多地方文化隨之流逝,2010年創立了「甘樂文創」誓言要推動地方創生、以文化創意帶動城鎮的永續發展,至今在藝文發展、土地環境、弱勢兒童、產業創新等議題上不遺餘力。
創辦人林峻丞回到三峽,打造展演空間,串連在地文化工作者、職人在此工作,並開始投入「社區育成計畫」扶植在地工藝家,用設計為傳統工藝創造發展機 會,並引流更多青年返鄉,投入社區公共事務,擴大社會影響力。
2012、13年連續兩年獲得文化部文創精品獎,以及多項文化推廣貢獻等獎項殊榮
2015甘樂文創成立「甘樂文旅」文化體驗平台,串聯在地資源,導入多年來持續關注與投入的議題,希望旅客透過平台到三峽旅行、支持在地商品,並堅持消費金額的10%投入社區發展基金,形成一個更強而有力的循環。
#甘樂文創 #甘樂旅宿 #地方創生 #文創 #新北 #三峽 #新北品牌 #在地品牌 #WorkFace #創業者社群 #品牌介紹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下,不能去旅行,原來留在社區,也能去一趟旅行?一班居住在 #屯門 的小朋友,就選擇了參加「社區實驗旅行團」,留在屯門staycation。一連七個週末,他們懷著一顆好奇心,化身小記者,落區探索故事,又做小畫家,創作屬於自己的社區地圖。小眼睛裏面,究竟藏著怎樣的大世界? ------------...
大社會 計 畫 在 林美燕 南區·安平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燕工作日誌 ▍110.9.24 建設部門業務報告及質詢_經濟發展局&農業局
#經濟發展局
中央政府下個月即將發放五倍券,許多城市紛紛加碼,目前全台灣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發券、另一種則是發現金,例如新北市的加倍券、高雄的高雄券;嘉義市、澎湖、金門等縣市則是採現金加碼。對比台南市加碼額度不但超低,受惠人數更是少得可憐,
許多攤販、餐廳在第三級警戒下禁止內用,衝擊聚餐及宴會類型業者的營收崩跌,根據經濟部統計110年7月全台零售業營業額、餐飲業營業額都比去年同期衰退了10.3%及38.8%。
高雄做法的1,000元策略是以加碼1,000元留住人流在高雄消費,只要在高雄消費五倍券,人人就可領取高雄券。
因此,美燕要求經發局研擬振興加值方案,想辦法努力突破,全面促進台南整體的經濟繁榮以加大振興的力度,加碼誘因與放寬資格,鼓勵民眾外出消費,有助於帶動零售業與餐飲業營業額逐月回溫,才能早日復甦經濟,讓民眾能獲得實質幫助。
#農業局
近年綠鬣蜥氾濫嚴重,臺南市今年迄今已捕抓近千隻綠鬣蜥,計畫下半年以行政院補助的85萬元訂定獎勵措施進行清除,獎勵辦法依大小隻核算獎金,50公分以下發給獎金150元,超過50公分者250元,但嘉義就曾發生過上午1個小時,6人就將97萬所有獎金領完;對此,美燕 #要求農業局針對獎勵措施要具體完善,避免耗費龐大社會成本,卻讓實際移除效果有限,更需避免淪為非人道虐殺。
--
#台南市議員林美燕
大社會 計 畫 在 賴峰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無毒菊島幸福家園
我代表縣府與地檢署、澎湖醫院簽署「澎湖毒品戒癮治療計畫合作備忘錄」,強化司法、行政、醫療跨單位合作,積極投入毒品防制。
近年,毒品成癮已成重大社會問題。2017年行政院「新世代反毒策略」施行以來,縣府和地檢署、澎湖醫院密切合作,已轉介43位藥癮者至澎湖醫院治療,協助回歸社會。
今年5月1日「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4條修正條文公布施行,明定戒癮緩起訴法源。法務部訂定「緩起訴處分毒品戒癮者戒癮治療計畫」,將戒毒療程納入緩起訴制度,提供毒品戒癮者脫離毒品、改過自新的機會。
相信經由協同合作,澎湖不但能防疫有成,更能防毒有效,成就「無毒菊島、幸福家園」。
大社會 計 畫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疫情下,不能去旅行,原來留在社區,也能去一趟旅行?一班居住在 #屯門 的小朋友,就選擇了參加「社區實驗旅行團」,留在屯門staycation。一連七個週末,他們懷著一顆好奇心,化身小記者,落區探索故事,又做小畫家,創作屬於自己的社區地圖。小眼睛裏面,究竟藏著怎樣的大世界?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大社會 計 畫 在 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缺乏全盤的土地規劃與資源調查,公有財產管理與處份制度何在?
關於審議「財團法人佛教慈濟功德會申請承購金寧鄉北二三劃測段710地號縣有地」同意讓售案,日前於分組審查時召集人作出「不同意讓售,改為標售」之審查意見。孰料今日本案提交大會審議時,經洪鴻斌議員提議「同意專案讓售」,在李應文議員與「交代不清楚的第三人」附議,議長宣布照案通過!
慈濟對於社會公益、急難救助及環境保護的用心,相信大家有目共睹,對此森堡與團隊深表敬佩,就法規而言,任何社會、文化、教育、慈善教育皆可以申請非公用地的讓售,這是沒有疑義的。但對於法人團體的申請,不代表政府就必定要同意,因為公部門還需考量周遭都市計畫發展,甚至社會觀感等多方面因素。
對於申請讓售案遭強度關山通過,森堡團隊特別提醒,按慈濟提出的申請讓售計劃書,這塊土地未來將以專案核准做為宗教建案使用,其中包括社區關懷據點、佛堂 環保教育推廣中心…等。與其如此,擁有龐大社會資源、社團資產的慈濟功德會何不發揚大愛精神,在離島金門興設「慈濟醫院金門分院」,彌補短缺醫療資源的金門島,真正苦民所苦、照顧金門離島居民!!
我們也要強調,此次讓售案森堡團隊針對並非特定的團體,而是金門縣府公有財產的管理制度。
自開議前公開對此議案的看法後,立即受到各方好友來電私訊,甚至是慈濟功德會相關友人拜會。我們也表明自己堅持的立場並尋求對方理解,同時建請透過設定地上權、營區活化等方式,提議縣府可用其他方式來解決慈濟所需的場域問題,然而,在分組審議召集人表明公開標售的決議下(因其引用法條不同,等同退回原議案、標售需再重新啟案),今日提交大會審議卻遭強行通過此案,森堡與團隊感到非常錯愕!
我們知道在「合議」的審議體制下很難改變結果,但公有財產的重大處分,至少在處理程序上,要公開且可受公議。今天大會審議現場,洪鴻斌議員提議通過本案,議長確認兩位附議議員,即通過本案。這麼重大的土地處分案,居然不須表決!稍後,森堡也針對程序問題,那名稱含糊的第二位附議議員,提出異議,請主席及議事人員現場確認,是否符合提議條件(提議需兩人以上附議),卻得不到主席應有的說明。
作為監督縣府的議會,就這樣冒然通過提案,無奈的狀況讓森堡是深感汗顏與愧疚!
—————
過往縣府的很多開發案件,皆是以「沒有完整土地所以不好用」為理由,於是那些案件進入「集水區」與其他相對重要的地段,賣掉這兩千多平方公尺的土地,未來讓周圍四千多公尺的公有地,又進入同樣開發困難的狀況,縣府對公共財產的管理態度這麼不嚴謹,我們又該如何面對民眾鄉親!?
「持續努力、莫忘初衷」是森堡當選時給自己與團隊的座右銘,我們也一直秉持著這個原則向前,過往以來,不管是虎威山事件(玄空寺)、三獅山事件(銘傳大學)等等,甚至是幾天前的游泳池跟公共運動場所教練收費問題,有很多森堡的朋友皆在其內,包含這次的慈濟讓售案也一樣,還有朋友私下揶揄我們「是不是嫌票太多」,但如果我們選擇為了選票不為公共政策發聲,相信這也不是大家選擇森堡時對他的期待。
最後,我們鄭重敬告金門縣政府,公有財產是大家的,貿然賣地所損失的權益也是屬於全民的,如果沒有良善的管理制度、資源調查和金門都市計劃的全盤檢討,難保申讓售公有地的事件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屆時金門將面臨更嚴重的土地問題!
謹記:今日的草率,就是子孫的困境,共勉!
大社會 計 畫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吳孟真的爺爺在重慶北路開設攝影器材行,是以從小就有家學淵源,8歲時隨赴美就讀的父親返台時,獲得相機,從此埋下她對攝影的興趣。大學時就讀社會學的吳孟真,因參加攝影社團學得一些暗房技術基礎,其後赴英攻讀建築史,取得碩士後返台,經過長時間慎重考慮後發現自己不適宜走學術方面,她並不想被單一學科的方法綁住,因此平常就喜歡大量拍照的吳孟真,選擇邁向藝術創作之路。
自言社會學其實從未離開自己生命的吳孟真,以社會學作為看世界的方法,觀察以後,再透過藝術作品去進行理論化,並拓展想像力。將建築史、社會學與攝影藝術鎔鑄成一體的她認為,藝術品就是更為親近人的學術論文。
在美國波士頓攻讀藝術碩士時,吳孟真從中國快餐店提供的外食,提取靈感,拍攝出《芥蘭牛》系列,以凝固成形的外帶食物,去探索當文化移動到他方,被環境塑型、被簡化定義的刻板印象。
臺北街巷常見的景觀之一,是家家戶戶經由盆栽佔地為王。於是,吳孟真拍攝各種盆栽,將之輸出為幾乎是1:1的大型照片,放回同樣位置,完成短暫佔領該空間的行為藝術,並用影像紀錄下來,此即《植街劃家》系列。
《塔城》系列更有趣,吳孟真先請人以空拍機拍下高樓大廈的水塔,再將9張水塔照拼貼成1張水塔照,最後以描圖紙與複寫紙描下水塔的線條,進行形狀拼貼與延伸成虛構的地景,彷若她在打造一座看不見的城市。
曾在奇岩捷運站出口展出的《翻轉地景:北投在地影像採集計畫》是《塔城》系列的再變形,吳孟真將水塔造城圖輸出為照片,並將部分的水塔照片後製貼回圖像,讓人難以辨認,但又有奇異的熟悉感。
反覆辯證、思維平面與立體空間的複雜成因與關係,與及重現人類如何以自身意志建造外在世界,是吳孟真創作甚為鮮明的特質。而她在《塔城》系列也找到獨特的結論,也許什麼都不像的風格,就是台灣風格。
小檔案
吳孟真出生於臺灣臺北,臺大社會系畢業(2000),自倫敦大學巴特列建築學院取得建築史碩士(2002),後在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藝術學校完成藝術碩士學位(2012)。
她透過創作探討「形式」如何構成認同或普遍的印象,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文化與美學價值。使用媒材包含攝影、空間裝置與行為藝術。作品曾在波士頓美術館(2010)和新英格蘭攝影雙年展(2013)等地展出。
2014年獲文化部藝術新秀發表獎助,在臺灣展出《可道地》(2015)。2016年參與高雄市立美術館《快拍慢想:編導式攝影的社會光譜》的展出。作品〈塔城〉曾入選2018年高雄獎,同年以戶外裝置作品〈日畦〉參與第一屆的臺南國際攝影節。
專訪影片:https://goo.gl/7XZ2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