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你瘦落的街道
絕望的落日
荒郊的月亮
我給你一個久久地望著孤月的人的悲哀
我給你我已死去的祖輩
後人們用大理石祭奠的先魂
我父親的父親
陣亡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邊境
兩顆子彈射穿了他的胸膛
死的時候蓄著鬍子
屍體被士兵們用牛皮裹起
我母親的祖父
那年才二十四歲
在秘魯率領三百人衝鋒
如今都變成消失的馬背上的亡魂
我給你我的書中所能蘊含的一切悟力
以及我生活中所能有的男子氣概和幽默
我給你一個從未有過信仰的人的忠誠
我給你我堅持保全的我自己的核心
不營字造句,不和夢交易
不被時間,歡樂和逆境觸動的核心。
我給你早在你出生前多年的一個傍晚
看到的一朵黃玫瑰的記憶
我給你關於你生命的詮釋
關於你自己的理論
你的真實而驚人的存在
我給你我的寂寞
我的黑暗
我心的渴望渴
我試圖用懷疑,危險,失敗來打動你
-博爾赫斯《我用什麼才能留住你?》
士兵造句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用什麼才能留住你? ◎波赫士 王永年譯
我用什麼才能留住你?
我給你瘦落的街道、絕望的落日、荒郊的月亮。
我給你一個久久地望著孤月的人的悲哀。
我給你我已死去的祖輩,後人們用大理石祭奠的先魂:我父親的父親,陣亡于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邊境,兩顆子彈射穿了他的胸膛,死的時候蓄著鬍子,屍體被士兵們用牛皮裹起;我母親的祖父——那年才二十四歲——在秘魯率領三百人衝鋒,如今都成了消失的馬背上的亡魂。
我給你我的書中所能蘊含的一切悟力,以及我生活中所能有的男子氣概和幽默。
我給你一個從未有過信仰的人的忠誠。
我給你我設法保全的我自己的核心——不營字造句,不和夢交易,不被時間、歡樂和逆境觸動的核心。
我給你早在你出生前多年的一個傍晚看到的一朵黃玫瑰的記憶。
我給你關於你生命的詮釋,關於你自己的理論,你的真實而驚人的存在。
我給你我的寂寞、我的黑暗、我心的饑渴;我試圖用困惑、危險、失敗來打動你。
--
◎作者簡介
波赫士是一名阿根廷詩人,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見長於詩歌、短篇小說,以及文學翻譯。波赫士行文擅長以簡單直白、含蓄內斂卻又飽含雋永意涵的文字。針對詩歌的見解,他曾於演講稿《詩藝》中提到:「如果我自己也是一知半解的話,我就會說出這樣的話:『透過文字藝術化的交錯處理,詩可以表達出美的事物。』」他也進一步引申了聖‧奧古斯丁的話:「時間是甚麼?當別人沒問我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是知道答案的。不過如果有人問我時間是甚麼的話,這我就不知道了。」波赫士接著解釋:「我們只有在對一件事一無所知的時候,才為它下定義……我們對詩可說是知之甚詳了,無法用其它文字再為詩下定義。」從這段話,我們可以摒棄多餘詮釋,而直接體感波赫士迷人且穿透的詩觀。
◎譯者簡介
王永年,浙江定海人,精通多國外語,尤其是歐洲語系。王永年的翻譯廣受好評,以精準著稱,翻譯的地圖範圍從英國、俄國到南美洲皆有,且是直譯義大利文學經典《十日談》的第一人。
◎小編宇翔賞析
毫無疑問的這是一首情詩,更可說,這是一封具對象性的情書,因為唯有如此愛慕,才會願意獻祭式地交託自身龐大的小宇宙,只為了「留住」對方。
前半段,詩人動用當下並回溯過去,建構出一幅驚人且悲哀的歷史圖景,將種種瞬間壓縮進詩句的容量之中,將自身的孤獨狀態,以及整個家族祖輩的荒涼史並置,凸顯出自己血脈中流動的過往疼痛,彷彿與此刻的悲哀遙相呼應,他繼承了整個系譜的靈魂,包括了靈魂所暗示的消逝狀態,一種孤絕與消逝並列的冷卻感,然而,另一個反面卻是無比壯烈的生命力,子彈擊中胸膛、茂盛的鬍子、騎馬衝鋒的背影,這種種意象,描述的是古人,卻也不是古人,而是自己,胸口的疼痛是自己、被牛皮包裹的是自己、馬背上義無反顧往前走進歷史大霧的,也是自己。詩人的愛情動用了一切「歷史」,才能稍微描述「此刻」,或說某種層面上,歷史即此刻。
而後半段所述及的「此刻」,詩人願意交付自己書中的一切悟力以及生活中的美德。事實上,對於詩人而言,生活、寫作、自身,是三位一體的。故而「不營字造句,不和夢交易,不被時間、歡樂和逆境觸動」,這些都反映了詩人的整體價值觀,表現出了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寫作上,詩人心靈的穩定與節制,然而,這樣的詩人,一個「沒有信仰」的人,又怎麼會如此受愛慕所苦而願意交出自己的忠誠呢?甚至願意給出「我的寂寞、我的黑暗、我心的饑渴」這些不穩定而困苦的狀態,甚至「試圖用困惑、危險、失敗」來打動對方。這種種自傷與自我貶格的付出,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我們根本不用過問為什麼,因為答案已經不證自明。事實上,當我們試圖去思索為什麼的時候,我們早已經被這深沉,且不可言喻的情感所說服了。
至於為什麼作者要用散文詩的形式來書寫呢?是因為寫作當下樸實的激情嗎?是因為此詩真的作為一封情書嗎?波赫士曾自述:「我沒有任何美學形式。每部作品的形式都任由作者來確定:詩歌、散文,或綺麗或質樸。理論可以成為了不起的激素(比如惠特曼),不過也可以造出怪物或者僅供博物館收藏的產品......歷盡滄桑之後,我發現,跟幸福一樣,美是很常見的東西。」因此,或許我們可以沉澱一下心靈,再重讀一次──並將上述所有瑣碎的問題拋諸腦後吧,只要我們此刻在詩中找到美與感動。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2/blog-post_69.html
士兵造句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一位共和軍英雄的小祈禱文 ◎瓦烈赫,陳黎、張芬齡譯
一本書長留在他死去的腰際,
一本書自他死去的身體萌芽,
他們帶走了英雄,
而他有血有肉而不幸的嘴巴進入我們的呼吸;
我們汗流浹背,在我們肚臍的重擔之下;
流汗的月亮跟隨我們;
死者,同樣地,也因悲傷流汗。
而一本書,在托雷鐸戰場,
一本書,在其上,在其下,一本書自他的體內萌芽。
紫色的頰骨的詩集,在說與
未說之間,
用伴隨著他的心與道德訊息寫成的
詩集。
書留下,其他什麼也沒有,因為墳墓裡
一隻昆蟲也沒有,
而沾血的空氣留在他的袖邊
逐漸虛化,沒入永恆。
我們汗流浹背,在我們肚臍的重擔之下,
死者,同樣地,也因悲傷流汗
而一本書,我感動地看到,
一本書,在其上,在其下
一本書猛烈地自他的體內萌芽。
--
◎作者簡介
瓦烈赫 (César Vallejo,1892-1938)
秘魯詩人瓦烈赫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拉丁美洲詩人之一。他的首部詩集《黑色的使者》有著尼加拉瓜詩人達利奧(Rubèn Darío, 1867-1916)和烏拉圭詩人埃雷拉.雷西格(Herrera y Reissig, 1875-1910)的影子。1920年,他以「政治騷擾」的罪名被拘禁了數個月,第二本詩集《Trilce》中的許多詩作即取材於此一影響其一生及創作的重大事件。
在這幾本詩集裡,瓦烈赫開創了西班牙語詩歌在語言以及形式上多種前衛性之實驗,譬如排版的畫面效果以及新語彙的創建。瓦烈赫的意象落差也常扭曲得特別大,而且造句刻意斷裂,這顯示他與外在世界的疏離。對群體的渴望、對虛無和荒謬的感知,一直是瓦烈赫詩作的兩大主題,透過創新的革命方式在作品中表現。1923年以後的十年,他因對社會及政治運動產生興趣,開始用其他的文學方式表達其意念,甚至寫了一本嘲諷社會小說及一些劇本。直到1933年後(西班牙內戰前後),他才又重新致力於詩的創作,並於此時期大量地創作,然而因病痛纏身,1938年病逝於巴黎。 後期這些詩作,一直到他死後才出版——《西班牙,求你叫這杯離開我》、《人類的詩》。這本詩集編選了瓦烈赫各時期最好、最具代表性的詩作,生動刻繪了人類在面對死亡及無理性社會生活中的荒謬處境。
(以上文字出自《白石上的黑石:瓦烈赫詩選》作者簡介)
--
◎譯者簡介
陳黎
一九五四年生,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等二十餘種。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推薦獎、敘事詩首獎、新詩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等。二○○五年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二○一二年獲邀代表台灣參加倫敦奧林匹克詩歌節。二○一四年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二○一五年受邀參加雅典世界詩歌節,新加坡作家節及香港國際詩歌之夜。二○一六年受邀參加法國「詩人之春」。
張芬齡
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現代詩啟示錄》,與陳黎合譯有《辛波絲卡詩集》、《聶魯達雙情詩》、《死亡的十四行詩──密絲特拉兒詩選》、《達菲──世界之妻》、《拉丁美洲現代詩選》、《帕斯詩選》等二十餘種。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小品文獎,並多次獲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
--
◎小編賞析
收錄在《西班牙,求你叫這杯離開我》這本詩集裡的作品,大多是瓦烈赫在西班牙內戰時期,見證其中慘烈戰況後而寫成。這部詩集裡,瓦烈赫常藉由死者與生者間的互動,表達出對死者的關懷外,同時在詩裡也常以人類為號召,傳遞對人類能團結一致、避免悲劇再度發生的渴望。而整首詩以死者身上的一本書做為開端;作為與戰士共存及精神支柱,在處處充滿危險且高壓的戰爭環境下,書陪伴士兵度過艱困的每一秒,同時也與死者共同奮戰到生命最後一刻。 「一本書自他死去的身體萌芽」充滿生命力的萌芽,卻必須以人的性命作為代價,這樣的對比更凸顯戰爭的殘忍。但詩中的「書」僅止於物理意義嗎?自死者體內萌芽的書,不僅代表著死者的理念及道德勇氣;同時也象徵那些紀念這些逝去生命的詩文或歷史,在未來將「在其上,在其下」包覆著死者,讓死者生前的作為與意志都將存在人世間,「進入我們的呼吸」。死者的信念及道德勇氣並不伴隨生命消逝,反而與倖存者更堅強地存活著。而活下來的我們不單只有對亡者的哀悼、對戰爭的恐懼,還有死者願意以生命來換取的崇高理念與堅守的價值。反映出生者與死者共同受難,但也永遠同在的想法。
本詩的背景源於當時的西班牙內戰分裂為兩個陣營,一方由當時的左翼政府夥同共和軍及共產組織「人民陣線」,對抗以佛郎哥為首、由長槍黨及西班牙國民軍所組成的右翼法西斯團體。基於此背景發生的托雷多戰役(或作「托雷多阿卡薩堡圍城戰役」),是由西班牙共和軍圍攻死守在阿卡薩堡的佛朗哥軍隊,雙方僵持不下,傷亡都相當慘烈,最後國民軍則是在援軍到來的情況下擊退共和軍。身為社會主義支持者的瓦烈赫,決定寫下這首詩悼念共和軍的亡者。
--
美編、圖片來源:靖涵 https://www.instagram.com/c__nh_n/
#國際政治詩 #政治詩 #瓦烈赫 #西班牙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8/20190809.html
士兵造句 在 【Stanley】血脂大魔王無視opgg勝率大保證...從前..有一種康特 ... 的必吃
從前..有一種康特叫作史丹利!史黑剪輯最高之作!從頭偷臭到尾!會戰一扛全!攜手打野制霸權場!2022最新 造句 方法: 嚴格說起來我覺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