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生技資訊>智擎射三箭 放眼亞洲指標新藥公司
#亞洲指標新藥公司 #安能得銷售 #Hensify授權 #增加新產線 #微脂體 #長效緩釋製劑 #核心競爭力 #申請藥證 #亞洲授權 #適應症
智擎(4162)28日由新任總經理胡宇方召開法說會,宣示將以安能得銷售、Hensify授權和增加新產線三大方向,力拚2025年成亞洲指標新藥公司;此外也宣示東洋(4105)不會賣股,也不排除買庫藏股減資,讓EPS表現更好。
董事長孫致中表示,智擎先前股價跌到近幾年的新低61.5元,實在太委屈!現階段東洋不會再賣股,目前帳上資金有30多億元,由於財務健康,沒有負債,內部正在評估股價再跌買回庫藏股進行減資的可能。
孫致中說,前總經理葉常菁對智擎貢獻很大,特別是在新藥安能得的授權,只是公司發展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希望每個部門都能負擔起自已的責任,智擎的原團隊也沒有離職,並沒有秋後算帳這件事情。
胡宇方表示,他畢業於高雄醫學院,後赴美國念製藥工程學,1999年加入東洋後,將團隊從零打造至目前6、70人,並建立在微脂體、長效緩釋製劑上的核心競爭力。由於自己有豐富的歐美人脈,也曾領導東洋轉投資的殷漢新藥公司,具備建立核心競爭力、授權引進產品與將產品對外授權的經驗,可以協助智擎。
他說,智擎的胰臟癌新藥台灣銷售優於預期,已遠遠超過先前設定的年營收1.2億元,目前每季還有來自於歐洲的100萬美元權利金,而日本3月已經送件申請藥證,大陸市場授權方也準備送件。現在也評估延伸推進一線胰臟癌、二線小細胞肺癌三期臨床。
而已取得軟組織肉瘤歐洲許可PEP503(Hensify),已開始啟動亞洲授權,頭頸癌二/三期臨床試驗,法商授權夥伴7月底也率團來台與智擎洽談,預計下半年啟動,總支出約10億元。
胡宇方表示,早期智擎沒上市沒獲利,只有一個胰臟癌產品,公司傾注所有資源要讓新藥上市,但隨著公司發展就要考慮更多產品組合,根據高低風險有不同的報酬率,內部正規畫增加三~五個產品,希望取得全球權利,涵蓋臨床試驗一期與二期,適應症仍會聚焦在癌症,預期一年內會有新案啟動,2025年能成為亞洲指標性新藥開發公司。
2019-08-29 工商時報 / 杜蕙蓉報導
資料來源: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829000513-260206?chdtv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HuHu財商 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看房買房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屋況檢查 檢查屋況不僅僅是為了查出有什麼地方需要修繕,更重要的是這是絕佳的議價籌碼! 今天我們來聊聊目前正在整理的一個案場,這是一個海砂屋,但是海砂屋就不能買嗎? 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 另外採光不好的案件怎麼辦?除了增加室內照明之外,其實還有其它更好的做法 風水瑕疵怎麼...
增加新產線 在 HuHu財商 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看房買房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屋況檢查
檢查屋況不僅僅是為了查出有什麼地方需要修繕,更重要的是這是絕佳的議價籌碼!
今天我們來聊聊目前正在整理的一個案場,這是一個海砂屋,但是海砂屋就不能買嗎?
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
另外採光不好的案件怎麼辦?除了增加室內照明之外,其實還有其它更好的做法
風水瑕疵怎麼辦?
這一集請務必好好學習~
--
最新實體講座報名:https://mpg168.com/3n12E
歡迎參加我們定期舉辦的房地產線上講座:https://lihi3.me/yFIrP
請到粉絲團按讚: https://facebook.com/t.howardchen

增加新產線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經濟發展局(3/22)】
#永和市場搬遷後續
原永和市場將在三月底結束營業,並在四月搬遷至新建的永和中繼市場,對於周遭攤商及附近店家可能會面臨生意蕭條,智翔今天首先提醒經發局要持續留意狀況,消費人潮是否流失,或是零售業的生意下滑,以及捷運施工過程造成的影響
,都應該及早做好應對的措施,縮短商家經營的陣痛期。
#未登記工廠
持續追蹤《工輔法》修法自2020/3/20修正實施後,桃園農地工廠的議題,經發局今天表示這段期間共有一千一百多件申請納管,並核發了三百多件。
申請未成功的工廠,其中包含資格不符、建物太新(2016/5/20後新建)、無加工事實或僅作倉儲使用等,但以經發局的估算,桃園共約有2500家左右未登記工廠存在,智翔認為,仍然要積極地找出剩餘的工廠,讓該輔導的進行輔導,該落實斷水斷電的也要徹底落實。
#工業水循環
桃園是工業大城,存在許多高耗能、耗水的工廠,且近年的用水需求持續增加,在近兩年水情吃緊的時刻,智翔認為應投入水循環的發展。
智翔以台積電為例,去年就在南科建置再生水處理工廠,預計將再生水導入製程做使用,回收率可達85%,許多科技大廠也開始投資廢水回收處理的系統。
那桃園有沒有機會來朝向工業水循環來發展呢?
智翔本身待過PCB(印刷電路板)業界,PBC生產過程中的每道製程,可能一道製程都有40條產線,水資源消耗龐大,若節水得宜,將省下相當大的水量,像前述的台積電南科廠一天可以回收兩萬頓的水量,相當驚人,況且回收水若做PCB廠使用,純度不需要這麼高,技術上應可達到,也請經發局再與業者溝通、討論。
#太空發展法草案
行政院於上個月通過了科技部研擬的《太空發展法》草案,當然要桃園市現在來思考這麼龐大與前瞻性的產業可能有些困難,但其實不算太早,而桃園在許多大學內有相關工程系所,包括中央大學也有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等資源。
如何在國家重要產業上佔有一席之地,或將產官學資源整合,及早發展相關產業,智翔期許經發局可以來思考看看,
#綠能屋頂全民參與
綠能屋頂計畫,上週智翔也質詢過都發局協助社區大樓處理的問題,以目前來說,綠能屋頂申請的多為工廠,但其實已簽約年限而言,能確保20年都持續運作綠能屋頂的工廠,智翔是打上問號的。
反之若從社區大樓著手,新建的社區大樓,目前都有配合建置綠能設備來取得增額容積的項目,而年份較舊的社區基本上沒有增額容積的空間,所以智翔想建議,經發局可與都發局合作,看能否新增一些獎勵,在媒合廠商之餘,更積極的介入輔導,加速安裝率能屋頂,以社區大樓的使用年限、履行合約的穩定度,絕對比工廠更來得有保障。
總結今天的質詢主軸,我們從節能、節電、節水的多方角度來思考,也期許經發局未來能好好加油。

增加新產線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討厭跟風啦:任何介入自由市場機制的手段都會導致市場修正回原先的狀況,多吃鳳梨就會排擠其他水果,現在搶鳳梨,就會導致現在價格上升,鳳梨吃飽了,就會導致下個月鳳梨價格因為被排擠而下跌。現在鳳梨根本還沒有大出,你現在先搶買,真正三月底、四月初大量豐收的時候你覺得鳳梨價格會不會跌?
府院都定調這是邊境檢疫問題,我不明白那些側翼要無限上綱到兩岸宣戰到底是怎樣?你問問這些農民要不要索性全斷跟萬惡共匪的貿易往來?
是檢疫問題,就解決檢疫問題,是政治問題,就用政治手段解決,是農業政策問題就用農業政策方式解決。哪有每次都是外銷出問題叫民眾多吃,國軍多吃、銀行多買,育幼院多吃,學校多吃,這是甚麼大食王競賽之國嗎?那以後襪子外銷受挫是不是要吃襪子,晶片外銷受挫是不是吃晶片?
還有,我沒辦法想像一個選過總統的駐日代表謝長廷可以這麼無知:【台灣鳳梨外銷日本一年數量約為出口中國的20分之1,市面看到的大部分是菲律賓產的鳳梨,其實價錢不錯,我們也可以投入,不需削價破壞行情,建議一時消化不完的鳯梨,可以暫時冷凍起來,想辦法製造成鳳梨果汁、鳳梨果凍、鳳梨冰棒、鳳梨罐頭、鳳梨酥、鳳梨乾等多元產品,在奧運之前在日本舉辦友好共同抗疫等活動,在日本市場堂堂競爭,開拓新的商機,慢慢擺脫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這才是長遠之計。】可是長廷啊,你知道現在台灣根本沒有甚麼鳳梨罐頭的生產線了嗎?發文之前不能看看嗎?自由時報今天的報導:【遭禁止銷中後台灣各界掀起買鳳梨助農熱潮,國營事業也不例外,但銷售鳳梨罐頭的台糖卻因為工廠位在在泰國,在台沒有罐頭工廠,無法改用台灣鳳梨生產。台糖今天表示,將用最大能量支持台灣鳳梨,具體做法包括將台灣鳳梨用於台糖產製之加工食品,如果乾、鳳梨冰品等。】我國的駐日代表講的好像是別人的事情一樣,你知道你就是你要想辦法開拓商機嗎?
而看看有點農業常識的衝組民進黨立委敢不敢這樣說不要賣給萬惡中國?敢不敢說我們農民有志氣不要賺紅錢?就連邱議瑩都發這種新聞稿啦!
【2021.03.01邱議瑩委員辦公室新聞稿【蓮霧外銷貿易順暢,今增加兩貿易商】
昨天有新聞媒體以「不只鳳梨被禁?」為題報導,稱中國貿易商暫停進口我國六龜蓮霧一事。六龜農會表示,消息傳出後一天,今日供貨商又通知六龜農會該批將銷往中國的六龜蓮霧將如期出貨。
六龜農會說,除以此外,今日也新增兩筆訂單:將銷往香港巴掌蓮霧五百斤、銷往中國蜜風鈴蓮霧二千斤。立委邱議瑩表示,目前六龜蓮霧外銷貿易順暢,請農民朋友及貿易業者放心。同時,也感謝共同團結支持臺灣農業,並請大家繼續選購愛用國產農產品,挺臺灣、挺農民】
順帶一提,你的農產品概念是呼籲台灣愛用國產,挺台灣、挺農民,那麼他國為什麼要愛用台灣農產品,挺台灣,挺台灣農民呢?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增加新產線 在 Re: [討論] 三年一換編輯與書的品質-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不知道你想表達的是「從業人員流動很快」還是「書籍翻譯品質低落」。但這兩件事就是
相輔相成的死亡螺旋。
這問題有一段時間了,但最近格外明顯。
2020 COVID-19爆發後,很多出版社都延後出版計劃,避免書出了因為沒人逛書店賣不掉
。去年到今年出版量因此顯著增加。然後整體市場單書銷量減少,未來應該出版量還會增
加。所以業界有經驗者要跳槽不難,來來去去不意外。
不過出版這一行應該蠻長一段時間陷入青黃不接,老一輩退休者多,年輕者學不到東西的
狀態。要不是很有意識地從做中學、自己從外部找資源來強化自己,真的三年就會倦怠,
對出版社的方向感到倦怠,或者覺得出的書都一樣。提案不被接受、上面塞一些麻煩書過
來都會讓編輯打算換一家看看會不會有所改變。
但其實業界大同小異,基本上沒有什麼有系統的訓練,只有要求越來越多的產出。這十年
來我接觸很多出版社,詢問要不要討論一下怎麼讓編務透過數位方式更有效率,得到的答
案都會是「編輯很忙」。就很雞生蛋蛋生雞,從想學學不到,變成有人教不想學。
我記得在一場會議上,城邦某嘴砲高管引述何大社長的話:「如果有兩個編輯,一位會編
書,一位會選書企劃,他會要後者。」
像這種「企劃/製作」分離的想法早就有了,但問題是到底能不能、有沒有落實。話說麥
田《中國食辣史》「哥倫布發現新中國」的事件才發生不久,我還真不曉得該說城邦不重
視製作,還是有個產製分離的偉大夢想卻始終沒有實現。
翻譯的問題很久了,我這邊三不五時看到的是格式的問題,像是各種citation格式不對啊
,標題層級不一致,註解編號有錯等等。甚至光看錯哪兒就知道出自哪位編輯之手了。這
就很明顯,沒有人把關、指出錯誤,找不到進步的方向很快就懈怠了。
像你舉的案例,一本書交到你手上發現當時的錯譯或不通順,怎麼說也是主編要負責,如
果他不擅長但在乎,那就找擅長的人來做這件事。不過現在編輯就是一條條的產線,沒有
橫向的或上下的指正交流就沒啥進步。
這一行如果不想辦法改善現有狀態,就是累得原地踏步。老貓講發翻譯的課都講了十年了
吧,狀況還是沒什麼改善。現在要求快速又預算不高,大概真的很難要求試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234.24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94631132.A.C67.html
我主要做電子書,但有翻譯過一本小說。和編輯的往來就是他每週更新進度,然後
我這邊逐段對譯稿,以及直接中文稿讀一遍。有覺得不通順之處就直接和譯者溝通
看能怎麼修改比較好。
不過書頁數不多,而且對方也並非專職譯者,所以能這麼慢慢來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