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時間:《香港軍人》東講西讀
不少人都知道97前香港有本地軍人,當中包括皇家香港軍團以及英軍中的香港軍事服務團 (俗稱華籍英兵)。
香港軍人不只是負責香港的防衛,百多年歷史當中他們也曾參與過其他戰事,例如八國聯軍、英法聯軍 (俗稱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香港保衛戰」發生前,香港人為了保衛香港而踴躍參軍。香港淪陷後,128名香港軍人遠赴印度,再到緬甸作戰,這隊由香港軍人組成的軍隊名為「殲敵」特種部隊-香港志願連,他們為盟軍在東南亞的戰線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這些事情,今天知道的人已不多。
此外,有些事情不只現在的人不知道,即使當年的香港人也未必會留意:香港軍隊曾參與「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
1991年6月,香港軍事服務團有48名軍人被派到塞浦路斯,加入當地的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駐守南、北塞浦路斯之間的塞浦路斯聯合國緩衝區。當中有件趣事:起初其他維和部隊誤以為是中國軍隊進駐塞浦路斯,不久,塞浦路斯的聯合國電視台播出了介紹香港軍事服務團的片段,其他維和部隊才知道加入了他們的是香港軍人。
香港軍事服務團在1992年1月完成在當地的工作返回香港。
如欲瞭解更多香港軍人歷史,可讀此書:《老兵不死 - 香港華籍英兵(1857-1997)》
https://www.facebook.com/readbeforeuspeak/photos/a.1494777717441044/1494777964107686
塞浦路斯英軍 在 舊時香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經典大逃港照片 背後有段記者敬業犧牲故事】
一場大躍進政治運動,令大陸陷入三年饑荒,廣東省難民蜂擁逃港,1962更達至高峰。美國《生活(LIFE)》雜誌英國攝影記者Larry Burrows(1926-1971),用鏡頭記錄了當年湧港饑民潮的慘烈實況,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以下近40張照片,便是他部份作品。
Larry Burrows是新聞史上著名攝影師之一,曾駐香港的他拍下了這輯難民照片後,展開了他人生新一章、也是令他成名的一章。但可惜,這也是悲劇的一章。
Larry Burrows在1962年下旬離開香港,前往越南當戰地記者,記錄慘絕人寰的越戰實況。他在往後的九年多時間裡,跟隨軍人觀察戰鬥任務、住在軍營中,就算敵軍猛烈開火時,他也不逃走,留在最前線紀錄歷史時刻。
這數年間,Larry Burrows的越戰紀實照片震撼世界,令他成為全球知名的越戰戰地記者之一,也讓他獲得多個新聞獎項。
惟在戰場採訪豈能無風無浪,有時根本就是玩命的任務。不幸的事在1971年2月10日發生,Larry Burrows乘搭直升機飛越老撾時被擊落,他和同機的其他攝影師和機師等一同喪命,終年44歲。
根據外國記者網站所載,Larry Burrows出生於倫敦,於1942年開始在倫敦新聞界工作,首先在《每日快報(Daily Express)》的美術部門工作,他很快學懂了攝影,其後轉到Keystone攝影社和LIFE的攝影部工作。
到1961年,Larry Burrows已成為LIFE的職業攝影師,曾駐香港,也曾在黎巴嫩、伊拉克、剛果和塞浦路斯等幾場國際衝突中,擔任戰爭通訊員,但他以對越南戰爭的報道而聞名,並最終為此獻上生命。
【附:1962年大逃港來龍去脈】
中共在1958至62年發動「大躍進」,以政治運動取代審慎、科學的經濟規劃,人民公社、大煉鋼嚴重破壞生產力,吹噓「畝產萬斤」和鋼鐵產能「超英趕美」的口號,掩蓋了經濟瀕臨崩潰的現實;結果接下來一場旱災,把真實問題曝露,全國隨後也陷入三年大饑荒,餓殍遍野。
大饑荒期間,廣東地區難民湧向香港、大陸邊防禁之不絕。鑑於現實,中共廣東省委書記陶鑄1962年5月下令,撤除崗哨、放開邊境,讓饑民自由投奔香港;至5月25日中央下令再關閉邊卡,半個多月時間,約30萬人赴港。
然而,30萬饑民逃港,彈丸之地的香港,如何消化得了?港英當局只得採用即捕即遣返的辦法,出動英軍及警察攔截;但當時,不少香港市民基於人道,向已進入新界甚至市區、沿街乞討的大陸饑民慷慨施捨;就算難民被遣返,許多港人仍在邊境向遣送車隊投擲食物和衣物,希望他們可享一頓溫飽。
Larry Burrows這輯照片,便記錄了這段歷史。1962年後直至八十年代初,大陸民眾逃港情況其實從無停止,港府對難民是堵是放,政策也屢有變遷,未來再另闢文章詳談。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