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開心和基隆市文化局合作這支影片,
基隆一日遊真的好吃好玩,
小兒子一開始還超怕體驗北管,
因為音量太大他很害怕,
但後來玩了一下他就不想走了,
實在太有趣了😂
帶著家人每一趟旅程都有滿滿的回憶❤️
不然小孩長大的也太快了😭
一定要陪伴著才行☺️
特別感謝Ricka提供英文字幕
#鷄籠中元祭 #國家重要民俗 #全國第一號無形文化資產 #基隆市文化局
It’s an honor to cooperate with the Keelung Cultural Bureau for this video.
A day trip to Keelung has all the fun along with tons of delicious food.
My younger son was scared at first when he was about to experience the Taiwanese Traditional Music (Beiguan). He was scared from the volume intensity. However, it ended up he didn’t want to leave 😂
Every family trip granted my family precious memories ❤️
Or else, the children will soon become grown ups before you know it!😭
Gotta be with them in every moment you can ☺️
#KeelungGhostFestival #SignificantTaiwaneseCulture #TheCountry’sTopIntangibleCulturalAsset #KeelungCulturalBureau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2萬的網紅我是江老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很開心和基隆市文化局合作這支影片, 基隆一日遊真的好吃好玩, 小兒子一開始還超怕體驗北管, 因為音量太大他很害怕, 但後來玩了一下他就不想走了, 實在太有趣了😂 帶著家人每一趟旅程都有滿滿的回憶❤️ 不然小孩長大的也太快了😭 一定要陪伴著才行☺️ 特別感謝Ricka提供英文字幕 #鷄籠中元祭 #國...
基隆 中 元祭 英文 在 林沛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因為疫情,
可能沒有往年的的燦爛。
但對基隆人,
中元祭乘載著的是,
從小到大無限的記憶。
兩年前,我們說基隆,
今年,我們想讓更多人能夠聽聽基隆的故事。
將兩年前的影片翻成英文,
是因為我相信同樣的故事,
用不同語言寫出後,
也會有著一樣的感動。
如果你有外國朋友對中元祭的故事好奇,
你又不曉得如何讓他感同身受,
讓他看一看這部影片,
讓他們也一起身歷其境吧!
===============================
YouTube連結:https://youtu.be/7yztvAGUHys
#中元祭 #說基隆 #宗親會 #老大公廟 #林沛祥
基隆 中 元祭 英文 在 台灣冷門景點熱血復甦計畫 - 歐北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挑剔指南|澎湖篇|我們只是講話比較大聲,沒有在生氣啦!
https://www.x10isme.com/post/writer20200310
《台北挑剔指南》一書的作者 郭佩怜 (Pei Ling Guo),挑完台北還不夠,這次要來挑剔全台灣了!
這是一本讓世界認識台灣的中英文風格旅遊書,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台灣版的Lonely Planet,除了全本雙語介紹各地概況、精選的推薦食衣住行店家以外,還有貼心的規劃一日遊行程以及深入的在地小專欄報導。
一個人要挑完全台灣,可能要花個十年,於是在挑地點前,她決定先嚴選各地「厲害的朋友們」來共筆,而10我很榮幸地在其中小小尬一角,負責澎湖篇的介紹。(講這麼多結果拐彎抹角在讚美自己?)🤣🤣
但這也是我覺得這本書最有趣且令人期待的部分,因為這裡面充滿著各種「偏心」,各地帶路人的私心推薦,用風趣口吻跟你說著特殊的「門道」,以及除了玩樂外,還一併帶入各種議題,藏身在小專欄之中,讓你玩樂之餘還能補充心靈雞湯。
其實原本去年就已經寫完了,但趁著總統大選投票回澎湖時,又跑去跟大家Update 了一下近況,連店家也更新了一番!為了不要讓大家太難入手,除了自己私心推薦的店家外,也有適合闔家觀賞,去打卡拍照網美一下、與朋友聚餐的地方,和新發現的秘密小店;
也為了可以盡量收錄更多喜歡的夥伴們,連一日遊的行程都列入了不同的店家,同一時段還有可替換的選擇,甚至有我情商來的私房體驗,只在書中收錄,目前沒有對外開放;並且很硬的從早上5:30開始排起,原本我想說按照澎湖作息,在太陽最熱時的補眠時間都排進去了,但是總編大大說沒關係就盡量排,真的身體撐不住的人就自主休息。(所以如果你真的能夠全部都跑遍,請打卡告訴我一聲,收下我的Respect 💪。)
我自己最喜歡的是後面兩篇小專欄,當佩怜説可以置入自己所關注的議題,我真的好興奮RRR!但畢竟這是旅遊書,還是要能讓大家去玩,所以精心挑選了幾個我很喜歡的團隊來介紹,並且附上他們的活動資訊。
第一個專欄是常常會有人問我到澎湖到底要怎麼玩?一日遊的行程當然不可能排進離島,這個專欄介紹的是如何到澎湖離島深度放空;第二個專欄則是介紹澎湖的返鄉青年們,同時他們也對澎湖的環境、文化傳承有很大的貢獻,相信透過這些可愛的人們,你會發現更多澎湖迷人的一面,進而跟我一樣深深愛上這個地方。
之前一直嚷嚷著想參加歐北來活動沒跟到的,這本武功秘笈就交給你們了,錯過了別怪我沒說!!!
最後謝謝澎湖的大家協助我完成這次的採訪,也謝謝你們一直守護著我愛的島嶼。
現在不適合出國玩,倒是挺適合在國內旅遊的😏,翻著其他人寫的篇章,覺得好像差不多可以再好好認識一下台灣(摩拳擦掌)。
---
《台灣挑剔指南》這裡買:
博客來 https://reurl.cc/lLEOZA
誠品 https://reurl.cc/yy5ama
金石堂 https://reurl.cc/pDqRZb
讀冊 https://reurl.cc/vnyxmj
---
作者:郭佩怜
編輯團隊:
副主編 黃筱涵 校對 簡淑媛 編輯助理 翁于庭 周鈺珊 Benedict Pan 鍾嘉瑜
翻譯團隊:
培根翻譯季芮彤 Kate Chen Neil Anthony Swanson Lee Yu-hsuan Emily Tzu-Hsuan Chen
設計團隊:
封面與版式 平面室 graphic room (特別 tag 一下最棒的 Minhan Chang )插畫 我的愛 Wanyun Chen WebApp Mu-An Chiou 與 Cindy Huang 入版 黃雅藍
---
寫手團隊:
基隆、花蓮 Gao Fei 基隆中元祭特輯 何昱泓 新竹特輯 謝爾庭 與見域工作室 桃園大溪特輯 楊孟珣 苗栗特輯 Paz Huang 台中路線規劃 Joying Chang 台中特輯 梁薑薑 彰化 Han-Hao Chang 雲林(南投與宜蘭文字) 李佳芳 嘉義 Joanna Sun 台南 黃蓉 高雄 Trista Liao Nato Jay 屏東 黃銘彰 台東 Wen-Ling Liu 花東特輯 Jolin Lin 澎湖 陳亦琳 金門特輯 Ting-Chi Wang 馬祖企劃與特輯 ChengTao Lee 陳泳翰 科技 Elisa Chiu 文學 Hank Chen
#台灣挑剔指南
---
感謝澎湖受訪(以及沒受訪我偷偷列入)的大家:
楊馥慈 (Fu-Tzu Yang) 曾宥輯 黃士恩 (Austin Huang) Tinka Hsu 葉生弘 辛寶 唐采伶 洪明泉 高一筆 (高筆一) 洪瑀蓁 行雲志 洪于智 (Yu Chi Hong)
以及特別感謝一筆哥友情支援了幾張攝影作品
Puti Ma陪我那幾天在澎湖奔走
因為有你們澎湖繼續閃亮下去 <3
基隆 中 元祭 英文 在 我是江老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很開心和基隆市文化局合作這支影片,
基隆一日遊真的好吃好玩,
小兒子一開始還超怕體驗北管,
因為音量太大他很害怕,
但後來玩了一下他就不想走了,
實在太有趣了😂
帶著家人每一趟旅程都有滿滿的回憶❤️
不然小孩長大的也太快了😭
一定要陪伴著才行☺️
特別感謝Ricka提供英文字幕
#鷄籠中元祭 #國家重要民俗 #全國第一號無形文化資產 #基隆市文化局

基隆 中 元祭 英文 在 基隆市安樂區市議員林沛祥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因為疫情,
可能沒有往年的的燦爛。
但對基隆人,
中元祭乘載著的是,
從小到大無限的記憶。
兩年前,我們說基隆,
今年,我們想讓更多人能夠聽聽基隆的故事。
將兩年前的影片翻成英文,
是因為我相信同樣的故事,
用不同語言寫出後,
也會有著一樣的感動。
如果你有外國朋友對中元祭的故事好奇,
你又不曉得如何讓他感同身受,
讓他看一看這部影片,
讓他們也一起身歷其境吧!
===============================
YouTube連結:https://youtu.be/7yztvAGUHys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keelungup
#中元祭 #說基隆 #宗親會 #老大公廟 #林沛祥

基隆 中 元祭 英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語言文化看懂台灣食物的前世今生!
番茄醬的英文Ketchup出自閩南語?
冬粉,其實一直都寫錯字啦!
十九世紀末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士兵在基隆賣汽水?
全球美食天堂台灣,代表性小吃多不勝數:蚵仔煎、牛肉麵、滷肉飯、珍珠奶茶……走過、路過、吃過這些美食,但你想過這些美食是怎麼來的嗎?它們的名稱又有什麼特殊意涵?
本書旁徵博引,透過大量蒐集的資料,加上作者滿滿的好奇心與聯想力,帶領讀者從《黃帝內經》談到基督宗教聖歌,從網路閒聊說到字典考證,展開一場精采的百年美食文化考察之旅。全書內容共分成三大部分:
●台灣食物語源考察
台灣食物名稱源頭多樣,從歐美輸入的甜不辣、東南亞名字的蓮霧、來自日本的阿給,還有許多源自古漢語、原住民語,甚至還有反輸出成為英日語系外來語的小籠包、珍珠奶茶。包羅萬象的食物語源,應證台灣多元文化的歷史源流。
●美食的前世今生
從語言切入,不但能找出食物的源頭,還可以發現美食背後的歷史。烏魚子從荷蘭時代就閃閃發光!同時也成為荷蘭的徵稅對象。滷肉飯大受歡迎,其實和白米大變革──在來米轉為蓬萊米有關。台灣人以前不太吃辣,戰後外省族群不但帶來麵食文化,也帶來了吃辣的習慣。
其實,食物的背後不只有歷史故事,還有地理差異。像是過年一定要吃的「長年菜」,南北吃的其實不相同。而傳統的「南湯圓,北元宵」,又是如何區別?都可在本書一探究竟。
●台灣的美食文化
熱鬧滾滾的辦桌,背後有何深厚的人文底蘊?以前台灣人習慣吃米飯,今日卻有台南擔仔麵和台北牛肉麵節,這些麵食文化是從何興起?至於節慶必吃的食物,又形成哪些特殊的美食文化規則呢?
本書透過從語言文化的考證,可以清楚看到,台灣美食的名稱來源多樣,多種菜系豐富了台灣人的口味與生活。廣大的素食人群,也許有機會把「蔬食文化」推廣成有潛力的新菜系。而泡沫紅茶等反輸出的外來語,更推廣了台灣的知名度,未來又有那些潛力新美食會在世界各地流傳,值得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