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時候,對普遍百姓來講,資訊和食物對比起來的話,食物會重要過資訊。
古代餓死的機率,肯定比現在大上好多倍,現在大部份的人生沒有機會在自己的圈子裡聽到某個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是餓死 。
遠古時代,資訊和教育是有錢人或有權人才能夠掌控。
今天的世界,雖然財富和權力頂尖者,在特定範圍內還是能夠控制特定對他們有破壞性的資訊,(如發生1MDB醜聞時,馬來西亞政府開始用防火牆封鎖一些網站,或大陸政府封鎖谷歌、面子書、Youtube 等), 資訊和食物對比起來,我們開始進入資訊比食物更容易得到的時代了。
不過食物和資訊的發展,有很大的不同:大部份人們日常所需要的資訊,是免費的。人需要的食物卻是要付費的。
只要混口食物還會有人覺得有壓力,只要找個有瓦遮頭的地方,還是會有人有壓力的話,財富和權力頂尖者就有機會繼續的愚弄大家。
正常人是食住問題都解決了,才容易思考如文化、教育、智慧等進化的問題。
所以這就是我對基因改造食物的矛盾。
基因改造食物對人類的長期影響是甚麼,還是很模糊。
反對者會說風險太大,贊成者會說基因改造可以把全人類的饑饉完全解除掉。
地球上能種植的地方始終有限,太空種植應該是未來廢地利用的趨勢。
人類一天不到近乎免費食物、能量、教育和資訊,地球上大部份人民的思考,是沒辦法有跳出那半推半就的奴化牢獄。
有一個說法是:在美國,是政府壟斷監控了太空發展,所以幾十年來的發展,如同蟻速。但,電腦資訊是幾乎自由市場,所以十多個月,就會更新一次。
探索未知領域,當然會需要冒上風險。但,對於幹細胞研究、複製研究和基因改造技術研究,我的看法是:無知,在長遠下來,將付出比知道更大的代價。
基因改造食物 文化 影響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場「食品革命」正在美國悄悄上演
#世界日報社論
美國佛蒙特州(Vermont)從今年7月開始,實施基因改造生物(GMO)的強制標示,成為美國第一個實施基因改造生物強制標示的州。這項發展雖然仍未在國際媒體間引發廣泛討論,但其實已對全球農業和食品業投下一顆威力強大的震撼彈。因為從今以後,基因改造的農產品和食品將受到嚴厲抑制,非基因改造農產和食品將會奪回大量市場,其引發的經濟、社會影響將十分巨大,值得吾人重視。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90年的諮詢會議中,曾針對生物科技食品的安全評估進行討論,基本上並不認為基改生物顯著異於傳統生物。因此,1992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公布的新品種農產品政策,即將基因改造農產品視同傳統農產品,認為在食用上安全無虞。基改食品在上市前無須獲得許可,也無需特別標示,僅要求業者在研發過程隨時向FDA報告諮詢,以確保安全無虞。只有當基因改造食物的內容組成或營養有顯著改變或安全顧慮時,才須加以標示。鄰近的加拿大也跟隨美國,不強制要求業者標示。
然而,歐洲民眾對基改食品的反應較美國強烈許多,英國反對團體甚至多次攻擊基改實驗農區。因此,歐盟決定嚴格實施基改生物的管理及標示制度,要求在基改產品上市前須實行更嚴格的風險評估、上市後持續監測追蹤、許可期限滿十年後重新審查、審查上市許可時除科學證據原則(這是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外,得同時考量文化倫理背景。
但由於食品添加物可能無法避免使用少量基改原料,現行規範允許含極少量(0.9%以下)基改原料做為緩衝。目前,全球64個經濟體都已規範食品必須標示是否含基改原料。在華人世界中,中國大陸和台灣已強制要求標示,香港則未強制,但持續引發社會爭議。但在緩衝值上各國規定不一,台灣和韓國為3%、紐澳標準則採與和歐盟接近的1%、中國大陸則未規範。食品業影響力強大的美國,迄今在聯邦層級仍堅持上述免標示作法。
美國民眾對基改食品的憂慮持續上升,佛蒙特州在2014年5月通過法案,成為第一個管制標示的州,康乃狄克州和緬因州也在同年相繼通過。同年底,俄勒岡州和科羅拉多州都舉辦州內公民投票,加州則更早在2012年就已舉辦公投。眾多食品相關業者(包括孟山都、杜邦先鋒、百事可樂、藍雷等)投入大量資金宣傳,促使消費者考量其負面影響缺乏科學證據,如強制標示食品價格將因此提高,因而支持標示方鎩羽而歸,但正反雙方差距不大。佛蒙特州雖面臨食品業提出訴訟的挑戰,但已是如箭在弦、不得不發。
佛蒙特州的強制標示作法,已促使Mars Inc.(製造M&M’s 巧克力和青箭口香糖)、康寶濃湯(Campbell Soup)、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決定全面標示基改原料,而著名巧克力製造商Hershey則決定不再使用基改原料。可以預期,一旦市面上出現標示「基改」和「非基改」食品後,民眾當然會偏好「非基改」食品,因此會讓兩者的售價有所差異。
然後,食品業就會轉而使用越來越多的非基改農產品。非基改農產品的生產力較低,因此農產品的價格將上漲,而食品價格也就水漲船高;接下來就是經濟能力高的消費者,會購買非基因改造食品,經濟能力差的人只能消費基改食品,在已經「不公平」的所得分配上再畫上一道新的刀痕。
然而在國際間,基改標示的崛起對所得分配卻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絕大部分為基改農品的美國,其農品在國際貿易上的競爭力將會減弱,開發中國家大量非基改農品相對價格提高,會使農產貿易的競爭優勢轉向開發中國家,連帶影響國際間的所得分配,讓後進國家所得相對提升。而「非基改食物工廠」也會快速崛起,紓緩對農業土地需求的增加。
一場食品革命已然悄悄上演,美國一躍而成為世界主角,它會讓我們的生活消費支出更加昂貴,但卻更為放心。三個月後佛蒙特州該法正式實施,極可能誘發各州陸續效法,強制要求標示基改原料,形成另一波新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