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的防震措施來個健康檢查!這四大防震任務,你有沒有全部都完成了呢?
【之一:做好防災演練】#身體記憶
強震來襲時,除了家具會劇烈搖晃和掉落,我們可能連站都站不穩,因此,當國家級警報響起,趁著破壞性強的地震波還沒抵達前,就必須做好「趴下、掩護、穩住」的避難動作。
惟有日常就做好防災演練,將避難動作刻入大腦和身體,才能有效提升自我災害應變能力,成功保障生命財產安全!
【之二:備好緊急避難包】#一人一個 #半年檢查一次
在輕易取得的地方,我們必須準備一個「雙肩背包」以及下列物品:
緊急糧食和飲水
禦寒衣物
緊急醫療用品
清潔用品
貴重物品(重要證件和影本、現金)
如果家裡有長者、嬰幼兒、寵物或身障人士,則需要考量各自的需求來準備哦!
【之三:固定好屋內家具】
台灣過去有為數不少的地震死亡案例,是因為家具砸落或倒塌所造成的,若能事先固定、適宜的規劃擺放,就可以減少許多災害風險。
除了安裝系統家具,我們也可以使用許多工具和零件來固定家具,例如透過 L 型金屬固定架將家具固定在牆壁,使用鍊條防止燈具落下、以書架橫桿防止書本掉落等等。
此外,也需要注意床邊是否有容易倒塌的櫥櫃或家具,以免在睡夢中躲避不及。
【之四:搞懂自家災害風險】
我們的房子幾歲了?符合當前建築法規嗎?地理位置安全嗎?了解這些資訊,這也是預防災害的重要任務哦!
除了地震本身,地震後可能引發的 #後續災害 也不容小覷,因此像是建築本身的年齡和規範、土壤液化帶、瓦斯管線分佈、活動斷層、淹水潛勢、海嘯災害、坡地災害等各式的災害潛勢資料,也必須好好了解一番才行!
而對於住宅的健康檢查,有許多防災單位、縣市防災網站都有開發相應的資料平台,歡迎大家瀏覽參考,例如: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災害潛勢地圖網站
https://dmap.ncdr.nat.gov.tw/
內政部消防署:防災有Bear來,個人化防災系統
https://bear.emic.gov.tw
以上,為大家簡要整理了重要的避震防災事項,若希望獲得更詳細的資訊,歡迎參考中央氣象局以及消防署等防災單位的網站~
#110年國家防災日 #國家防災報你知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 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
坡地災害案例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尊重自然 讓山林治理工程「與野共生」】
臺灣地狹人稠,國有林溪流、山坡地及道路時常因天然災害毀損崩塌,危及人員生命財產安全,施作相關治理工程,卻難免衝擊自然生態環境,農委會林務局自106年起導入友善生態檢核機制,試圖將工程對環境的擾動降到最小。
林務局今(25)日發表《與野共生:國有林區治理工程友善生態圖輯》,收集16個兼顧山村安全與生態保全的工程案例,以淺白文字及工程結構圖解,適合親子共讀的編排設計,希望讓一般民眾閱讀都能有所啟發。
看更多農報導:https://www.agriharvest.tw/
#生態檢核 #國有林 #與野共生 #治理工程
坡地災害案例 在 許淑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國道路邊坡崩塌主因為可分為地震與降雨兩種,其中降雨引致之邊坡破壞其發生頻率與範圍遠較地震引致崩塌為高,且降雨引致之邊坡破壞具有一定之延時與前期徵兆,使得此類災害之預警較為可行且易發揮成效。
然現有對於降雨引發崩塌之評估方法可概分為經驗法與解析法兩種 ,經驗法為根據以往崩塌資料及崩塌的內在因素與外在誘因,然隨氣候變遷影響,經驗法則可預期之結果恐有不足 。
至此我國公路邊坡預警系統中少數案例已引進地表運動及土層滑動監測文指標、另有利用CCD 攝影機、雨量計、GPS、地震儀等監測系統,但主要仍沿用坡地治理常用之降雨特徵做為預警依據,而隨科技進步,部分數據早已可用科學儀器量化,相關單位因視情況而定,導入科技設備,確保相關預警真實性。
政府各機關都盡力避免災害發生,畢竟預防勝於事後補強,對於民眾亦同,能提早獲得訊息,也能避免意外發生及降低損失。
目前政府單位的以APP做為主要媒介,然各樣功能多有重複,如高公局高速公路1968(路況整合),公路總局的幸福公路(及時通知路況)、安全台灣(強震強雨、空氣品質通知、省道管制)、公路施工通報系統(提供廠商回報)等等 。
對於民眾而言,如果要獲得最新路況或落石坍方、道路封閉等資訊,過於混亂重複性太高,交通部應與相關單位做資訊整合,方能提供民眾最便捷的資訊獲取渠道。
而每年台灣約有2萬多人是到醫院前心跳停止,有鑑於此政府從2010年開始規定在公共場所需放置AED電擊器,數量已近萬台。
但監察院日前調查發現,自2013年起,雖然政府大量建置AED,每月的使用次數平均僅10件左右,使用率並未隨之上升形同擺設,根本問題在於有需求的病人找不到AED 。
而AED旁的民眾不會使用或找不到會使用的人,根據「公共場所必要緊急救護設備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設置AED場所應指定管理員,負責AED之管理;管理員應接受並完成心肺復甦術及AED相關訓練,並每二年接受複訓一次。
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應置有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之公共場所」之規定,交通部轄下單位為設置的大宗,故交通部應落實訓練,在緊急狀況時提供民眾有效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