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鏡水樓台》Gazebo and the Water Mirror
#展覽預告
人們透過模仿,習得社會所運行的資訊系統,大腦不斷地學習、接收並四處傳播,資訊都會因有其用處而得以順利保留,成為熟知的文化現象,因此可以立即指認某些符號或概念,快速進入世界的系統。
現今網路迷因(meme)不僅是廣傳在網路上的梗圖,還泛指文化透過模仿的方式,成為訊息傳遞的機制,這些訊息快速的連結、不斷地混種、適應、變形,彼此相互吸引、結合共存,連結成新的訊息結合體。有趣的是它未必有其垂直式的文化脈絡,而是某種發散式的「水平式文化拼接」,發展出脈絡上的跳躍與斷裂,呈現社會與文化現象的存續與擴散。
藝術家在不斷接收網路虛擬空間中流通的文化後,將抽象之記憶形象化,成為某種真實的檔案或外裝的記憶,爾後又再度回到了虛擬(展場),再次將技術、真理及意義之間的定義不斷翻轉,讓現實主體轉成虛擬之物,重新調換了先與後、真與假、符象與實質之間的關係,讓虛擬成為另一種現實。
本次線上展覽,將與「台灣當代一年展」及由台灣民間所發起,響應世界博覽會的虛擬場館「群眾的國家館」共同合作。「鏡水樓台」透過網路,讓位在一片汪洋海面上,橫豎通直的跨海公路中的三座精美美術館,同時呈現在台灣及杜拜,還有可以自由進入虛擬現場的全球觀眾眼前。它像是透過影像紀錄下曾真實存在的現場,然,當現實與虛擬之間的邊界模糊後,人是否存在於真實已不再重要,破除了現實所限制的框架,其中「水平式的文化拼接」更是某種突破框架之動力,讓訊息或原初即存在的慾望找出新的道路,重新連結成新的隱喻出口。
儘管脈絡並非清楚絕對,依然可見其混雜的摺痕中原初慾望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展覽資訊
台灣當代一年展 Taiwan Annual
展期:2021 年 10 月 09 日(六)- 10 月 31 日(日)
開幕 / 閉幕 : 10 月 09 日(六)/ 10 月 23 日(六)
瞭解更多:https://www.facebook.com/tw.annual
「群眾的國家館:我們的世博」
展期:2021 年 10 月 09 日(六)- 10 月 31 日(日)
瞭解更多: https://www.netizenpavilion.info/
#蔡昌豈 #吳柏賢 #陳昱凱 #傅寧 #蔡尚孚 #蔡傑 #羅悅慈 #鏡水樓台 #Gazebo_and_the_Water_Mirror #2021台灣當代一年展 #2021Taiwan_Annual #一年培力 #pavilionchallenge #自己的國家館自己蓋 #重新定義世博
同時也有8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LIVE直播-fb新鮮事 #書畫家的文藝復興 主持人: 李基銘 主持人: Sandy Su 來賓: 辜琪鈞 Ku Chi-Chun 業界五項唯一: 1.亞洲⾸位礦物顏料剪接鑲嵌的藝術家 2.唯⼀三十歲以下國防部藝文獎的評審 3.首位統⼀集團美研社代言合作的藝術家 4.唯⼀曾被中國寺庫藝術代理的...
國 外 當代 藝術家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綠島人權藝術季:他們是誰?為何被「困」在綠島?
——
ft. 藝術家 《如願已償》陳品蓉/《拂塵詩》 徐銘謙、吳緯婷
法客電台更新了:https://apple.co/39FEzhX
「以前都會在路上遇到逃犯啊」「他們會要衣服」一位綠島當地人説
這是藝術家陳品蓉蒐集到的其中一段故事,她觀察到綠島當地人的一些無奈,因此以「為何在綠島」開啟提問,想知道綠島人為何留在綠島、又為何不離開綠島?
透過綠島的物件,例如海邊的石頭結合綠島的歷史,蒐集到十段音景、一首歌、十段口白、十段故事,她似乎對於問題也有了答案。
另外,徐銘謙、吳緯婷的作品《拂塵詩》,於詩文工作坊邀請陳欽生、林擎天及郭金華等政治受難者前輩,以及政治受難者後代一起進行口述訪談、詩文創作。
詩文作品裝置於警衛碉堡,並於展間裝置監獄中清掃出的灰塵、島上的石塊與鹽分。而這些灰塵、石頭及鹽分,對於這些政治受難者前輩們都有各自的意義。
兩位藝術家的共通特色為藉由綠島的石頭、聲音及文字故事,呈現出綠島當地人的記憶,以及白色恐怖歷史的概念。
而這些乘載過去歷史與記憶的物件、文字故事,是否真的能夠讓未曾親身經歷過當時年代的參與者有所共感?
打開你的 Podcast app 進來聽這一集:https://apple.co/39FEzhX
【重要精彩重點】
✓ 監獄的粉塵、綠島的物件呈現什麼概念?
✓ 如何與政治受難者前輩進行詩文工作坊?
✓ 政治受難者前輩的口述訪談、詩文共筆
✓ 綠島人的故事:阿寮的聲音
————
📌 本集節目由「2021 綠島人權藝術季」贊助播出
2021 綠島人權藝術季以「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作為綠島與過往、當代人權議題的提問,由藝術家高俊宏擔任策展人,以「監禁」與「離散」為主題,邀請了政治受難者的後代、新住民導演、劇場工作者、錄像與視覺藝術創作者、文學創作者、聲音工作者,共 19 組國內外藝術家實際到綠島參與創作,展出 22 件人權議題的藝術作品,從白色恐怖的監禁與記憶作為展覽的出發。
🌟 法客電台於七月至九月推出三集節目,邀請創作者、導演等藝術家,以藝術觀點分享藝術作品故事,及其對臺灣人權歷史的認識
「2021 綠島人權藝術季」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協辦單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執行單位|均勻製作
展覽期間|2021 5/17-9/15
展出地點|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
————
更多線上活動資訊請關注:https://www.facebook.com/GIHRAF/
「2021 綠島人權藝術季」官網:https://greenislandartfest.nhrm.gov.tw/
————
#綠島人權藝術季
#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
#國家人權博物館
#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
#法律白話文
#法律白話文運動
#法客電台
國 外 當代 藝術家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位擅長黑色東方抽象畫的藝術家-吳日勤
【黑色東方抽象代表-吳日勤】
吳日勤的創作,是將身體當成一個媒介,讓下意識盡可能的顯露,進而連結外部世界的能量,讓身體成為能量的載體,像筆一樣書寫於畫布上。讓我們一起進入黑色東方抽象的世界吧!~
影片網址:
https://youtu.be/vAbZMrAtMTI
藝術家簡介:
吳日勤,任教於龍華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學系,2014年於英國倫敦東倫敦大學藝術博士班畢業,2015年定居並成立台北工作室並創作,並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人文與藝術教育研究所中華藝術學程(全英文授課)。
成立7號畫廊(新北市)、吳日勤藝術創作工作坊(台南,新莊),參與VASA視覺文化藝術協會、台南藝術美術研究會、與美國長島當代藝術聯盟,曾2012~2015被德國Artoll 藝術組織,代表台灣當代藝術家,於國際年會駐村個展。
更多藝術家:
富喬文化藝術基金會 https://fcaf.org.tw/WP/
#與藝術家有約
#黑色東方抽象
國 外 當代 藝術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LIVE直播-fb新鮮事 #書畫家的文藝復興
主持人: 李基銘
主持人: Sandy Su
來賓: 辜琪鈞 Ku Chi-Chun
業界五項唯一:
1.亞洲⾸位礦物顏料剪接鑲嵌的藝術家
2.唯⼀三十歲以下國防部藝文獎的評審
3.首位統⼀集團美研社代言合作的藝術家
4.唯⼀曾被中國寺庫藝術代理的台灣藝術家
5.曾展出四⼗⼆次展覽,包含法國羅浮宮ART SHOPPING,韓國釜山,⽇本東京,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博物館,中國⽔立方藝文空間等。
「我想讓全世界看見華人藝術的美,但我不想等它發生,想讓它發生,所以動⼿實現它。」
• 榮獲國內⼤大獎,全球巡迴展出
2007年,我曾有幸獲得全國書法大賽特優以及台灣藝術文化獎首獎,2015年台灣鐵路局邀請題字出⼀款普悠瑪太魯閣號的紀念酒款,民國101.102年,經過地區舉薦通過國防部全國後勤審核,當選全國藝文獎評審。另在2015年博藝畫廊選上新銳藝術家,膠彩作品由博藝畫廊畫廊銷售,爾後還曾配合過現代畫廊、涅普頓畫廊、333Gallery。成為全職的書畫家並不容易,重要的工作是每年到海外展覽參加國際藝術博覽會。藝術跟傳統技藝有不同特性,技藝追求仿製以及技巧,但藝術除了突破,還找尋唯⼀跟永恆。
我的膠彩代表作《花之圓舞曲》的礦物顏料作品,求拙,求難,求慢,所有裱褙與⽊木⼯工,顏料製作都是親自下去做的,我拒絕使⽤與購買成品的化工顏料,每⼀種礦物顏料,從進口礦物顏料粉末,混合動物膠,兔膠,三千本膠,放上電磁爐的碟盤中,不同溫度會讓 礦物顏料呈現多種變化,製成顏料後,再繪製於不同材質的⼿工宣紙上,剪貼成佛教佛祖座下的蓮花形狀,⼀層裱褙在已手⼯⽤砂紙打磨過的⽊木板上,從製作顏料到完成打磨,需要三天時間,繪製底色則需要一週時間,再裱褙三十幾層,需要一週時間,等完全乾燥後,再鑲嵌上swarvoski水晶,以及純金箔作為點綴。
• 畫作將傳統膠彩創新呈現,讓藝術不再是特定族群才能欣賞
傳統學院派出身的畫家,能畫各種看起來逼真的東西,但我現在不這麼做,因為現實中的各種人事物常是幻影,所以我想做「真的」花,只有觀者⾃⼰才能看見,⽽每個人的感受亦不相同,如果一幅作品,讓你感受到對的頻率,那就是代表那時觀者靈魂的狀態。我使用的技術跟探討的內容,是要傳達⼀種理念。我的創作主題,都圍繞在 「心」與「感受」上,太過強調理性⾄至上的社會氛圍,讓我們很容易生病。⽇本作家曾 說:「對階級制度的適應力越強,美感就越差。魂動,是美的最⾼高準則。」因此我的當代書法作品《安樂居》,想傳達的是營造的是⼀種詩意又開放的氛圍,我們⽣命中都需要找到安放自⼰的適合角⾊與位子,安樂居不是豪宅,不是一棟可數的房子,是安放 「心」的位子。
👇以下主持人、來賓粉絲頁,歡迎追蹤按讚👇
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
粉絲頁: Sandy's Recruitment note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國 外 當代 藝術家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MoCA Video【籠罩下的巨大哀愁】藝術家訪談 Part.3 陳嘉壬
--------------------
藝術家簡介
--------------------
近年創作以當代攝影為主,其影像作品無論是經由數位後製或是直接攝影的手法,在畫面裡所不可或缺的元素不是那些可見的影像,相反地是透過那些不在場的人、事、物去擾動原本靜逸的影像,缺席意味著一種訊息的遺失,也正是這項特點讓影像不再完全臣服於符號框架下的閱讀,也正是這種缺遺,讓影像的詩意迸現,從而不再是一種再現式的反照現實,藉由攝影可將想像具體化,這種具體化的超現實或許可被視為是一種真實概念的擴延。
作品曾於2012年利物浦雙年展(城市聯盟單元)展出,亦曾受邀於巴黎、里昂、羅馬、布達佩斯等地展出。他的攝影創作多與城市生活相關,透過直接攝影或是數位後製的方式來揭露現代都市人的生活處境。
--------------------
作品介紹
--------------------
「甜水」是陳嘉壬在印尼駐村創作後,回台的成果發表,在駐村期間主要鎖定在探訪流經城市的河川以及近郊河域的生活模態,陳嘉壬擇取了幾件錄像以及攝影裝置展現自己對於當地某種人文景觀的觀察。 展名「甜水」的概念來自於每日外食時,所點的飲料無論是茶品或是果汁,若無特別交代,店家必定給予數大茶匙的砂糖或是冰糖,而這樣甜膩而過飽和的飲品,似乎間接反映了一種農產品以及生活需求間的關係,那麼的邏輯是否也可對應上人對於周遭環境的態度? 甜水的另一層想法在部分的影像畫面處理上,陳嘉壬以一種恬適或是美化的手法來呈現某些景象的反差,猶如中國以「糖水片」來貶抑某種唯美俗氣的攝影表現。而在「甜水」的英譯想像上,陳嘉壬選擇了sweetwater一詞來代用,sweetwater意為相對於海水的自然水源,這裡似也回返到這個創作計畫的初衷。
-----------------------------------------------------------------------------------------------------------------------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The great sorrow under the shroud】
日期 Date|2021/08/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國 外 當代 藝術家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MoCA Video【籠罩下的巨大哀愁】藝術家訪談 Part.1 王鼎曄
--------------------
藝術家簡介
--------------------
1978年生於台北,2011年獲得德國德勒斯登高等藝術學院-卓越藝術家文憑。擅長使用錄像裝置與繪畫,作品環繞於自身、社會與歷史記憶議題。
深信透過創作能與外部社會連結或是對抗,並且同時能自我療癒。作品於台灣、美國、以色列、法國、德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展出。
--------------------
作品介紹
--------------------
這件作品旨在呈現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人」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我們需要屬於自己的空間、模式與狀態。「人-人」是一個團體,在團體之中有許多不同的“個體”,個體之間各不相同,但在社會的模式下生存,我們就必須與其他個體共存,在這之中「人-人」會有一種微妙的關係,這種關係時而競爭,時而退讓,其中會產生一種奇妙的平衡,只有在不破壞這種平衡的情況下,彼此才能和平共存。
我們以進食作為生存最基本的要件,我們都為了自己而進食,作品透過進食的方式來呈現我們之間的狀態,在過程中不停的與對方角力,彼此都希望爭取到自己的空間,以及找到舒服的方式,但在和諧的表徵下,細微的對抗與遷就不斷的一再發生,為了維護屬於自己生存的權力時,也不得不變的強勢,在不停的競爭、摩擦與角力之下,產生出那些人與人之間的細微關係。
-----------------------------------------------------------------------------------------------------------------------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The great sorrow under the shroud】
日期 Date|2021/08/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