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先想好壞的。
生日那天寫的文章,講到在生死抉擇裡,要往壞處想,有朋友說不明白。我想舉個小例子,是家母的經歷,我可能有描述過,但決定再說一次。
家母當年敗血症,是源自於一個很小的事件。她長了結石,去國泰給泌尿科權威看時說要開刀,她怕手術也不想影響工作,很猶豫,猶豫的原因也很二百五。
因為家母發現結石是健康檢查,這結石在她身上根本不痛,再者家母就是一個對看醫生很愛拖的人,想當年她去拿子宮肌瘤(我國中時),也是一個大到隨便摸就可以摸到,在醫生強制規定時才去了中山醫院。
總之,她怕醫生、她不敢開刀,所以去尋求多方意見,因此,去了宏恩說不行還是要開刀,去了朋友推薦說泌尿科超有名的XX,給一個院長還是副院長的傢伙去看,對方說:「噢,這很簡單啊,用震的就好了,小事啦!」
然後就馬上約到去他們有配合的一個聯合診所,就去了,還說當天就可以離開,休息一下隔天就可以上班,家母好開心只請了一天假。
結果、然後⋯⋯
家母對麻藥過敏,當天震完就說心悸,對方還說正常,多喝點水就可以回家休息;家母手術第三天就回到XX醫院,收了很貴的自費金額,對方還說你如果住院一個晚上要付一萬塊,你沒事啦,太少喝水,結果⋯⋯家母回家後一天還兩天,又回到XX醫院,要走進去時我剛好堵在門口,我不顧母親反對,直接攔截去國泰醫院急診室。
結果⋯⋯急救期間休克了兩次,醫生說我晚點來就會失去母親。檢查半天發現是敗血症,然後發現有一顆石頭堵在尿道,已經細菌感染到連輸血都有問題,無法當場手術拿出石頭,要等了一陣子才沒事。
而那天我還要被她之前國泰的醫生罵到臭頭,問說是去哪裡看這鬼東西⋯⋯算了,我覺得還好我媽命好,我媽有先去國泰看過,醫生早上巡診時,發現是他原先的病患,出手相救,如今才有我這健康活潑的媽媽,現在可以堅持待在醫院陪伴我前幾天生病的外婆。
是說,外婆無恙已經回到普通病房,應該下週就可以出院了⋯⋯講到這我發現他們楊家女子都有奇異的復原力,我阿姨之前也是發現乳癌,後來康復⋯⋯
好了,跳回來。
我要說的是,這世界上,所有診療都有危險,你不知道何時會遇到。家母的碎石險喪命就是一個案例。
你可以說我媽白痴幹嘛不聽最大的國泰,要去相信什麼有名的泌尿診所,但事實上世上很多人都會選擇最輕鬆的路走。
所以後來,我都會請朋友們,先做好最壞的打算。
就像打疫苗就是會有副作用,沒有是幸運,有可能是正常(拜託這邊不要戰哪個疫苗有哪個沒有,都有,這種事就跟彩券、統一發票都有在開獎,只是會不會中一樣);打了疫苗是有可能生病,只是頂多減少殺傷力(這邊可參考小紅前幾天寫小孩打流感疫苗的事情,上一題副作用他那篇也有寫,長輩打流感疫苗發生的事情)。
總之,也因為這樣,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做最壞打算。
就像我外婆住院時,我跟我媽說,請想好如果每個人都有可能到醫院因此感染新冠肺炎,要怎麼安排才安全。就像我有朋友推薦可以去關島打疫苗時,我會問他如果你不小心有副作用,你的保險給付嗎?你口袋夠深嗎?會不會在飛機上就染疫了?
就像,我外婆心臟停止超過六分鐘被救回來時,我第一個想到的只有會不會有腦損傷(好險沒事,謝謝老天)。
想好壞的地方不是唱衰,想好壞的地方往往是心理準備。就像保險保好保滿也是(但不要亂保,要先搞清楚)。
有時候謝謝老天,家母現在很會先想好壞的,今天在跟她討論,下一批應該就是她要去打疫苗了(她今年六十七歲),兩個人在看台北市有哪些診所、醫院有,媽媽說了,「我去之前會去看感冒的OOO家醫科好了,人應該會比較少吧!」
媽媽好棒,每一次遇到考驗,都會長智慧。
我們也要學會媽媽從鬼門關換來的智慧,沒有萬事是萬靈丹,做好準備,小心至上,確保出現壞狀況時,我們能力搞得定,那最好。
後記:
剛有網友私訊我說,媽媽會麻藥過敏要記錄下來,有,我都有,那次之後我就去調我媽各種麻藥紀錄,哪些可以。哪些不行。在國泰終於可以手術時,也跟麻醉科醫生討論很久。
相對回到施打疫苗也是,像我外婆這次就沒有打疫苗。因為母親的經驗讓我習慣要討論很清楚,我也會建議媽媽要問好醫生。就連我自己之前做內視鏡的子宮肌瘤手術,我也是跟醫生鉅細彌遺地對過,討論各種失敗跟成功的可能。
沒有任何百分之百會成功的事情,算好失敗率,才是妥當。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