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人私訊粉專問我:公司的減資怎麼看, 對公司未來有利還是不利?
只要公司營收平穩或是成長,減資就是利多,因為流通在外股數減少,EPS 相對會增加,重點還是要公司有賺錢
過去國巨(2327)就是因為減資,股價飆漲到上千元,但為什麼股價後來也是腰斬呢?最重要的是要持續有營收成長,國巨(2327)在 2018 年 EPS 賺進 80元,超猛,但隔年 2019 年只剩下 16.35 元,沒繼續維持過去的超高水準,因此營收是評估一間公司相當重要的指標,營收增加再搭上減資,那就是錦上添花,那 EPS 看起來更上一層樓啦
想看更完整的分析,看一下我這篇文章吧,我當時可是花了很多時間去統計資料呢
👉https://ccinvest.com.tw/capital-reduction/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MoneyDJ理財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供給缺口又出現,被動元件真要漲價了?! 國巨股價衝1300元的榮景,有望再現嗎? 帶您深入了解被動元件產業,掌握投資眉角! 🔴被動元件市場,究竟誰掌握報價話語權? 🔴明年供需缺口到底在哪? 🔴「漲價」手法、秘辛一次解讀 🔴國巨、華新科之外,哪些個股也要注意? 🔴聽到「漲價」就下手嗎?投資眉角剖析 ...
國巨 2018 年 營 收 在 工商時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巨6月營收持續站穩90億大關,第二季營收277.24億,表現亮眼】
法人推算,國巨上半年每股獲利可望自20元起跳
#國巨
https://ctee.com.tw/news/tech/484784.html
國巨 2018 年 營 收 在 定錨產業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近期許多半導體族群的財測大幅上修,但股價依然疲軟,讀者有可能會誤以為本益比降低,是進場的機會。實際上,科技股的市場效率非常高,在股價高點即將反轉時,經常會出現「價值陷阱」,此時的評價下滑不一定是買點。
舉例來說,2018年被動元件缺料潮,國巨在2018年6~9月這段期間,營收年增率維持高檔,市場預期,2018年EPS將突破100元;然而,國巨股價在2018年7月3日創下1310元波段最高點後,便一路下滑,甚至在2018年9月10日跌破MA240,股價約530~540元。當時市場所有分析師高喊:「EPS突破100元的股票,本益比只有5倍,超級便宜!」但後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時序即將進入下半年,市場也會越來越不在意2021年的獲利表現,轉為思考2022年是否能持續成長?2021年半導體產能短缺的現象,在過去數十年都屬於罕見,我們認為不會是常態。等供應鏈回歸常態後,就像是12點整的響鐘,南瓜馬車要現回原形,股價還是要回歸公司長期的本質,這段期間飆漲幅度越大的越要小心。
而在2021年半導體公司獲利強勁成長後,2022年還能維持相同的成長幅度嗎?如果不能,那會成長多少?有沒有衰退的風險?本益比應該怎麼調整?
此時如果想布局科技股,只能挑選2021下半年或2022年展望確定會更好,且過去一段期間股價漲幅不大、基期相對低的,例如伺服器、蘋概股。
另要留意,「破60MA砍」已經是台股動能派不說破的默契,這個原則在短線上一定要尊重。
至於追逐航海王、鋼鐵人,如果只是想短線衝浪還可以,但長線可能也不是太優秀的想法。鋼鐵股在台股很難走長多,這是因為台灣內需市場不夠大,鋼鐵需求成長空間有限,上游煉鋼、軋鋼又很難走外銷,只有最下游的精緻手工具有機會走外銷;而航運股則是競爭激烈,儘管近年產業結構略有調整,但還是無法脫離景氣循環的宿命。
國巨 2018 年 營 收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供給缺口又出現,被動元件真要漲價了?!
國巨股價衝1300元的榮景,有望再現嗎?
帶您深入了解被動元件產業,掌握投資眉角!
🔴被動元件市場,究竟誰掌握報價話語權?
🔴明年供需缺口到底在哪?
🔴「漲價」手法、秘辛一次解讀
🔴國巨、華新科之外,哪些個股也要注意?
🔴聽到「漲價」就下手嗎?投資眉角剖析
⭐️本集提到的個股:國巨(2327)、華新科(2492)、大毅(2478)、奇力新(2456)、禾伸堂(3026)、信昌電(6173)
00:00 被動元件又來了?
01:09 被動元件產業分析
02:17 2017起漲 2018國巨衝上1300
03:32 被動元件缺口 台廠與陸廠如何因應?
04:38 被動元件到底是什麼?
06:05 台廠在M&C具話語權
08:27 各廠為鞏固話語權不斷併購
10:12 國巨併購美國基美的優勢
12:32 併購之後的體質變化
14:05 華新科併購情形
15:12 日韓廠的利基是什麼?
17:08 台廠被動元件毛利率飆升情形
18:52 新進者的機會?
20:59 被動元件真正需求在哪裡?
23:21 供給端、缺工、稼動率不滿
25:32 國巨坐擁龍頭地位掌握話語權
26:28 「被動元件」漲價手法、秘辛
29:31 漲價後哪些個股受惠?
32:38 投資人想進場該注意什麼?
34:03 結論-重點整理
🎤主持人:
🔹MoneyDJ產業記者 昕潔
主跑路線: 塑化、紡織、電子零組件等等
🎤來賓:
🔹MoneyDJ產業記者 詩茵
主跑路線: 被動元件、營建等等
🔹MoneyDJ產業記者 建齊
主跑路線: 被動元件、電商、食品等等
🎧收聽我們的Podcasts:
Apple https://reurl.cc/0O6Wd9
Spotify https://reurl.cc/bRGEbl
Google https://reurl.cc/8nb834
🎯訂閱我們的Telegram頻道 最新節目不漏接
https://t.me/moneydjnews
✉大家有任何想法也歡迎在下面留言跟我們聊聊哦
#被動元件 #國巨 #華新科

國巨 2018 年 營 收 在 StockFeel 股感知識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國巨有一個滿有趣的排名,就是他是在台積電和鴻海之後,第三多搜尋量的台股公司。也就是即使過了2018年台股市場那一波國巨千元風潮後,大家還是很關注這家公司。因此這期就讓我們來說一說,除了和關之琳的花邊新聞外,關於國巨 (2327) 董事長陳泰銘的故事吧!
#國巨 #陳泰銘 #被動元件 #國巨股價 #2327
國巨的產品是被動元件。被動元件是電子產品中必要的存在,但也是不起眼的存在。國巨透過購併國內外的公司成長,讓陳泰銘有了併購大王的名號。而且陳泰銘精準的商業眼光,也使國巨的MLCC市佔率全世界第三,僅次於村田製作所和三星!國巨股價一路從70元漲到快千元!
2016年,日本MLCC(一種被動元件)第一大廠,村田製作所 Murata,因為看好車用產品應用會有比較好的毛利,就逐漸停產中低階MLCC等標準產品。陳泰銘選擇了不同的策略,相反全面擴產。在對手轉投利潤更豐富的車用產品的情況下,導致3C消費電子區域出現巨大的供需缺口。隔年國巨就受惠於第一、轉單效應,還有第二、手機、筆電大廠需求不減,結果MLCC供不應求,漲價了四次。國巨業績暴增。在2017年,國巨的MLCC市佔率全世界第三,僅次於村田製作所、三星,佔比13%。慢慢開始了國巨暴漲的故事,股價從70元漲到快千元
最近,因為國巨股價稍微回溫,陳 泰 銘成為了這段期間台灣身家漲幅最多的企業家。經過2019的低潮後,2020年七月國巨月營收年增率翻倍,新國巨將達到年營收900億。陳泰銘董事長也野心勃勃,若有機會,將可以2年內爭到被動元件的龍頭寶座。不過併購帶來的債務和財務槓桿需要注意。國巨能夠突破MLCC的景氣循環、供給影響價格特性嗎?陳 泰銘董事長會怎麼帶領,國巨的業務接下來會怎麼變化呢?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延伸閱讀:
《產業族群比價效應》
https://www.stockfeel.com.tw/?p=95998
《國巨減資加配息 殖利率高達 8%?》
https://www.stockfeel.com.tw/?p=55679
股感:https://www.stockfeel.com.tw/
股感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tockFeel.page/?fref=ts
股感IG:https://www.instagram.com/stockfeel/
股感Line:http://line.me/ti/p/@mup7228j
陳泰銘追到美國資優校花 讓國巨躋身全球前三大被動元件廠 契機竟是「這個」 https://reurl.cc/gmzjgX
賣一幅畫淨賺23.56億元,國巨董事長陳泰銘重返「封面」人物 https://artouch.com/people/content-11251.html
國巨斥資400億在台擴廠 陳泰銘:高階新廠落腳高雄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720fin001/
被動元件下半年景氣 國巨董事長陳泰銘「不明朗但不悲觀」https://udn.com/news/story/7240/4706900
